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

查看更多>>>
篇一:丁嘴镇继先居委会2014年脱贫发展方案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号召,为促进现高水平小康社会,根据继先居委会的实际情况,按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并结合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特制订本居委会脱贫攻坚发展计划。 一、居委会基本概况 继先居委会位于宿泗路北侧,紧靠丁嘴集镇,交通十分方便,居委会共辖九个村民小组,2534人,耕地面积3006亩,共有低收入户95户,314人,其中低保户17户36人,五保户13人,外出务工收入大户13户,现有“三来一加”项目4个,塑料颗粒加工厂1个,大型肉鸡养殖场2个,农户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本地就业收入。 二、居委会脱贫发展方案 1、以居委会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帮扶小组,组织有机械骨干分子与低收入户签订协议,大忙季节免费提供土地耕翻和收割,并提供技术指导。 2、本居委会已流转土地1328亩,其中蔬菜栽培108亩,种植业900亩,药材320亩,在流转中,我们优先使用低收入群众务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3、扶持养殖大户,带动群众脱贫,对2个肉鸡饲养场和2户养猪大户,利用上级的奖补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支持他们做强做大。 4、利用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低收入农户指路子找项目,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困难户以入股分红形式参加养殖业、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 5、继续扩大和发展已有的“三来一加”项目,使闲置的劳动力再进厂100人以上。 6、为了群众的健康,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今年将盖200平方米的医务室,使百姓安全就医。 三、实施方案措施 1、有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2、有宿豫区教育局挂钩帮扶,经常不断到我居委会指导工作,并到低收入户走访调研,为低收入户制订脱贫方案。 3、支村两委团结一致向前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继先人民增加收入达小康打好攻坚战。 4、2014年村支两委执行招商引资,这是头等大事,加大招商力度,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客商在我居委会办厂,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 5、安排好专人搞小区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垃圾处理工作,村安排一名村干专门负责。 四、“三来一加”项目和工厂 项目名称 查看更多>>>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查摆产业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抓好整改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中省市对**区脱贫攻坚反馈意见和自查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区字〔2018〕40号)要求,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提出的整改要求,按照“认识再提高、责任在夯实、整改全到位,脱贫见成效”的原则,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十条铁规",深入开展产业脱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认真对照各项考核指标、改进完善各项扶贫措施,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二、通报的问题

产业扶贫不得力,针对贫困村“一村一产业”打造成效不明显,在去年农业倍增扶贫项目的实施上,虽然资金已分解安排到龙头企业,但扶贫成效不明显。

三、整改方向

优化选择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项目,积极实施“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18年底前,实现中长期结合的产业项目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覆盖。完善28个电商扶贫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其连接城区大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加强农业产品商业信息宣传。

四、整改措施

1、加强产业脱贫工作力量。健全调整全区产业脱贫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产业脱贫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局面。设立全区产业脱贫工作办公室,抽调人员专门负责产业脱贫日常事务。做好脱贫档案的收集管理,规范推进产业脱贫工作。建立健全产业脱贫联席议事会议制度,加强协调沟通,定期不定期产业脱贫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凝聚产业扶贫工作强大合力。

责任人:**

责任部门:区农业局、区委小康办、区人社局、区林业局、区文旅局、区商务局、区供销社、国土**分局、区财政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扶贫办。

整改时限:**月**日前调整完成全区产业脱贫领导小组,设立产业脱贫工作办公室,人员到位,进入实际工作。

2、开展产业脱贫“回头望”。对2016年度整合农业倍增资金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按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建设管理职

查看更多>>>
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状及发展潜力,特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五十铺社区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社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概况:五十铺社区地处五十铺中部,靠近阜阳经济开发区,全社区共有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总人口 4036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267人,初中文化程度1881人,小学文化程度1500人,文盲388人,外出人口761人,在家青壮年劳动力1386人。 中心村概况:五十铺中心村位于五十铺社区区部,8个居民组、612户、2038人,耕地2663亩,水面10亩,劳动力603人,其中外出劳力361 人,全村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二)2013年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中心村现有耕地面积2663 亩,人均可耕地面积 1.3亩。中心村现有生产路2条、总长2 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现有沟渠2条、总长2公里、其中防渗渠道0 公里,现有灌溉小口井10眼,旱涝保收田块面积达200余亩,农机保有量150台。 中心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废品收购和外出务工收入。2013年全年人均纯收入736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00元,养殖业收入700元,务工收入5760元。 主要粮食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大豆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2600亩,总收入达310万元,纯收入约180万元;玉米种植面积约2300亩,总收入达184万元,纯收入接近 100万元;大豆种植面积约200亩,总收入达1.2万元,纯收入接近0.8万元。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红芋等。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 100亩,总收入达20万元,纯收入接近15万元;红芋种植面积约 50 亩,总收入达5万元,纯收入接近3万元。 (三)、 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截至目前,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已流转土地面积1200亩,占中心村的土地面积46%,适合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 查看更多>>>

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县”以及市委、市政府“三山一江”发展战略,充分发掘我县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效融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特制订本发展计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决战景区”的大力推进下,**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武功山金顶、杨思慕、箕峰景区、大峡谷漂流项目的相继对外开放以及“山上云中草原,山下水上乐园,山脚舒适温泉”格局的打造,形成了以武功山旅游为主要品牌、乡村休闲旅游为新增长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起步阶段,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景区(点)近10个,其中包括中国首家慢生活基地、五星级标准的休闲度假区**县武功山嵘源国际温泉度假村、20xx年首批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县香樟园生态休闲农庄以及3a级景区武功山温泉山庄、2a级景区孔庙等。

二、发展目标

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根据各乡镇旅游资源禀赋特色,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进行开发建设。坚持“新、特、优”的发展思路,成熟一处,发展一处,建立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以旅游休闲接待为主的服务型乡村旅游点。大力规范产品、设施、管理、经营、服务等,使之成为游客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最佳胜地,促进我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三、发展计划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未来三年内,我县将要建设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5a级乡村旅游点2个,4a级乡村旅游点5个,星级农家乐28户,3a乡村旅游点6个。本着“先优后劣”的开发建设原则,重点对县内风景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庄进行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取得成功后再在全县推广。具体发展计划见附表1

四、建设内容与责任单位

1、建设内容

根据我县乡镇旅游资源特色以及发展实际,着力提升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庄,其建设内容除按照国标要求外还应在环境综合治理、民居风貌改造、民俗发掘文化、地方特色表演、地方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开发上有新突破。

2、责任单位

根据规划所确定的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建设,其所在地的乡镇即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时间要求,认真做好规划编制、资金预算、资金筹措等具体工作,以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

工作措施

1、县政府将实行

查看更多>>>

产业发展规划

一、历史产业布局及存在问题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二、“十三五”产业规划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型”方向发展。**镇将以明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要对接对象,改变高端产品不足而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

(3)从区域产业带为重点:区域产业带经济主要以贯穿**镇的岳汝高速公

查看更多>>>

如果想在工作表现上取得进步,此时我们完全可以认真考虑一下如何撰写工作计划。撰写工作计划,不仅需要具有科学性,更需要具有可行性,那么一篇好的工作计划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计划通用,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计划

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计划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教育脱贫的目标和范围:制定教育脱贫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哪些人群需要脱贫、如何脱贫、脱贫的时间范围等。

2. 制定教育脱贫的策略:根据目标和范围,制定教育脱贫的策略,包括提供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水平、消除贫困等。

3. 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图书馆等。

4. 加强教学实施:加强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脱贫目标的实现。

5. 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包括学费、生活费等,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6. 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包括举办教育扶贫讲座、开展教育扶贫宣传等,提高社会对教育脱贫的认识和支持。

7. 加强教育脱贫的监测和管理:加强教育脱贫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教育脱贫计划的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并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查看更多>>>

林下经济发展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我县集体林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对口帮扶工作的通知》(甘林办函【20xx】5号)文件精神,在我县开展林下经济发展对口帮扶活动。为使对口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建设任务:利用我县原生态、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重点扶持林下养殖和种植业。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一个林下养殖蜜蜂示范区,发展养殖专业户220户,养蜂1600箱;建设一个养鸡示范区,发展养殖专业户168户,养殖生态土鸡3万只;建设一个养殖蕨麻猪示范区,发展养殖专业户42户,养殖蕨麻猪1062头;建设一个藏中药材示范种植区,发展种植专业户110户,建设种植基地4500亩。 (二)预期目标效益:经过3年对口帮扶工作,发展林下蜜蜂养殖220户,一年纯收入可达到363万元,该项目实施可带动周边养殖户1000户以上;发展土鸡养殖168户,一年纯收入可达到319.2万元,项目实施后可以带动周边农户655户;发展蕨麻猪养殖42户,一年纯收入可达到71.4万元;林下藏药材种植项目,110户一年纯收入可达到242万元。以上项目实施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效。 二、帮扶对象 蜜蜂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安排在迭部县腊子口乡,在腊子口乡选择蜜源条件较好的8个自然村实施;林下养鸡示范区建设项目安排在迭部县多儿乡,选择条件较好的8个自然村实施,在各村建设一处示范性养殖小区;蕨麻猪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安排在迭部县尼傲乡,在3个村委会各建设一处示范性养殖小区,共建设专业养殖区3处。林下藏中药材种植项目安排在迭部县阿夏乡,在阿夏乡9个自然村各建设一处示范性种植区,共建设种植区9处。 三、建设内容和投资 (一)建设内容 林下蜜蜂养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峰种、蜂箱购置,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注册商标1个,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等。 林下土鸡养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标准化暖棚8座(每座80平方米),建设林下养殖基地150亩(主要是围栏建设),良种鸡苗引进,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注册商标1个,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建设防疫设施1处等。 林下蕨麻猪养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仔猪繁育、建设标准化暖棚3座(每座160平方米),建设林下养殖基地450亩(主要是围栏建设

查看更多>>>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年,是我县建设“中国温泉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决策部署,紧扣打造国内知名、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抢抓建设“中国温泉之城”、市旅游节开幕式在我县召开的契机,突出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宣传营销重点,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团结拼博,加压奋进,扎实工作,全县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预计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425.06万人次,同比增长20.37%;实现旅游总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21.83%。

一、**年工作情况

(一)立足县情,旅游发展思路越来越明晰

一是精准定位全县旅游发展。**旅游经过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市场营销、社会影响已经得到一定的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旅游产业步入了一个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今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城三地”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现代田园温泉城市、打造生态高地、理学圣地、养生福地。这是基于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现实选择,是对**旅游及整个**发展的精准定位。按照这一定位,我们将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全城、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一城双泉”特色,以“一心两翼三镇四区”为重点,构建集观光、度假、避暑、休闲养生、文化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一座“处处是景点、时时可游玩”的精品旅游城市。二是科学编制县域旅游规划。紧扣建设“中国温泉之城”和“一城三地”发展目标,按照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和团队对我县旅游开发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与上海元合公司合作开展全域旅游开发、历史街区开发的策划和规划,对全县旅游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提出了将县城打造为中华理学第一镇战略构想。同时,由北大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编制了《热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热水温泉小镇修建性详规》。一系列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框架和重点,为全县掀起新一轮旅游大开发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围绕**年中国**“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温泉)休闲旅游文化节,结合国务院**年8月颁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1号文件精神,我县经过多轮意见征求,出台了符合我县旅游发展

查看更多>>>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为推进我区蔬菜产业长足发展,满足城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障市中心城区“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我区蔬菜产业**年发展实施意见: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规模发展”的思路,整合项目资源,连片规模推进,着力完善基地布局,加强设施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市场流通,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目标任务

全区蔬菜播种总面积7.4万亩,新增常年性蔬菜播种面积1000亩,新增蔬菜标准大棚100个,创建蔬菜标准园2个,推广新技术2项,引进蔬菜招商项目2个。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开展产业宣传。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蔬菜生产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主攻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搅动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蔬菜产业相关政策倾向,引导广大干部、农户和民营企业主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①区财政安排城郊蔬菜生产工作经费12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培育示范户,宣传培训,印发技术资料,聘请技术顾问,科技推广等。②安排蔬菜生产专项资金120万元,专项用于商品蔬菜产业发展,实行滚动使用。各乡镇、街道每年也要相应安排一定比例的支农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化的建设。二是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务、国土等涉农资金,在项目投放上向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含大棚)建设、蔬菜新品种、技术引进推广及培训等倾斜。

3.加强产业建设管理。各乡镇、街道根据区政府现代设施蔬菜区域、特色蔬菜生产区域、食用菌种植区域、常规蔬菜种植区域的规划布局,集中力量,将蔬菜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和具体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详细登记造册并报区农业局备案。要用活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和鼓励土地向种菜能手、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集中。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蔬菜产业招商,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要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升蔬菜产品品牌化。

4.全面推进技术提升。一是要全面推进技术培训,加强培训力度,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

查看更多>>>
产业脱贫工作计划 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范文 村级产业脱贫工作计划 农村产业发展计划范文 发展驴产业的计划范文 乡村脱贫年度工作计划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范文 乡村医院发展工作计划 产业发展机制范文 产业发展方案 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计划
乡村产业振兴典型发言 后续产业发展的范文 扶贫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农村产业发展申请范文 产业发展实方案 村级产业发展方案 旅游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 乡村观光产业实施方案 产业脱贫攻坚倡议书 乡村振兴产业规划书模板 产业带动村脱贫方案 脱贫计划范文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机制范文700字 产业发展基金使用协议范文 产业发展机制范文500字 产业发展机制范文2000字 产业发展机制范文900字 产业发展典型材料范文
展开更多
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

在此,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栏目为您提供关于2024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有关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乡村产业发展脱贫计划范文大全等。祝您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