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制作方案就是为了更好的合作为了让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翻开新的篇章。我们要编写好几套用以应对的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符合要求的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状及发展潜力,特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五十铺社区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社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概况:五十铺社区地处五十铺中部,靠近阜阳经济开发区,全社区共有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总人口 4036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267人,初中文化程度1881人,小学文化程度1500人,文盲388人,外出人口761人,在家青壮年劳动力1386人。

中心村概况:五十铺中心村位于五十铺社区区部,8个居民组、612户、2038人,耕地2663亩,水面10亩,劳动力603人,其中外出劳力361 人,全村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二)2013年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中心村现有耕地面积2663 亩,人均可耕地面积 1.3亩。中心村现有生产路2条、总长2 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现有沟渠2条、总长2公里、其中防渗渠道0 公里,现有灌溉小口井10眼,旱涝保收田块面积达200余亩,农机保有量150台。

中心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废品收购和外出务工收入。2013年全年人均纯收入736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00元,养殖业收入700元,务工收入5760元。

主要粮食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大豆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2600亩,总收入达310万元,纯收入约180万元;玉米种植面积约2300亩,总收入达184万元,纯收入接近 100万元;大豆种植面积约200亩,总收入达1.2万元,纯收入接近0.8万元。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红芋等。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 100亩,总收入达20万元,纯收入接近15万元;红芋种植面积约 50 亩,总收入达5万元,纯收入接近3万元。

(三)、 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截至目前,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已流转土地面积1200亩,占中心村的土地面积46%,适合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已形成蔬菜种植基地100亩。另外,中心村现有761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迈向现代化。

(四)、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二是村集体底子薄,经济实力差,各项建设举步维艰。三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四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多,尤其是缺乏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 产业发展及目标任务

用3年时间,把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建成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美好乡村,争取在2016年让中心村人民生活全面步入小康,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年递增20%,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一村多业”,即以蔬菜为主的高效种植,以废品回收加工业、面粉加工业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以商贸为主第三产业。

(一)2014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在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引进油桃品种栽培技术,在叶庄、粉坊、顾庄等居民点发展蔬菜种植基地300亩;二是在二里半铺等居民点发展 油桃种植基地100亩。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废品深加工企业1家, 徽雪面粉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1家,计划2700万元,年创生产总值12000万元,解决80人的就业问题。

(二)2015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左右。

主导产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

1.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2 个小麦、油桃等优良品种,分别在叶庄、粉坊、顾庄等居民点种植。

2.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争取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

3.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95 %以上,农业综合机械程度达90%以上。

4.在企业发展方面建立废品加工公司、生猪养殖公司、新型建材公司等,每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

(三)2016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其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90 %以上。

主导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增加值增加值35%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农业设施更加完善,旱涝保收面积占95%以上,可机耕面积98%.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健全,服务到位,会员数占农户总数98%以上,在科技推广上,继续引进小麦、玉米、大豆等新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协调。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五十铺社区中心村成立美好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和分年度具体实施目标,以及宣传、日常工作协调等。并成立了理事会,负责监管中心村规划实施及村财务收支情况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使建设美好乡村的目的、意义、内容、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 积极争取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疏浚地头沟10条,修生产路10条,打机井20眼,新建泵站20处,维修泵站2 处,这样将大大改善基础设施,调动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3、 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一是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输出劳务的管理,做好农民工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4、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中心村计划2014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5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2016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每年流转土地 1500亩以上,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规模工业。三年内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建材、物流、商贸、废品加工等企业 6家,促进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十铺乡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四月

F132.Com编辑推荐

xx村发展规划


xx村发展规划

长沙县田汉村发展规划

(20**-20**)

长沙县田汉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故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368亩,林地600亩。现有33个村民小组,970户,总人口3360人。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田汉村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诞生地,田汉故居修葺一新,历史文物保存完好。田汉村是长沙县果园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和艺术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二)组织优势。田汉村现有党员137人,其中女党员18人,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田汉村所属果园镇,与黄花镇、星沙镇、安沙镇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薄弱环节

(一)基拙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村级经济需扶强拓宽。部分道路需进行硬化,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田汉故居的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故居需修整,人文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生猪”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没有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突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①进村入组公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②完成全村主要河渠、水坝的护砌整修。③村民庭院、公共活动场所实现园林化。

2村民收入明显增加。①引进企业落户,增加本村劳动力就业机会。②开发田汉公园,建设以公园为依托,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③全村通过劳务输出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④重点引进3——8家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①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将田汉小学建设成市级标准的中心学校,完善学校综合大楼,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完善学校绿化设施。②村卫生所,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O0%③基本建立养老制度,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④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订,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乡风村尚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团结互助。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发展步骤:

20**年:科学制订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田汉故居修缮,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名人氛围,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抓好经济建设,提升村集体经济能力。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加大对田汉小学的建设力度,完成学校综合楼等设施建设;新征土地2亩,70万元,新建学校田径场和校园绿化。②建设“田汉公园”,并以田汉公园为依托,建成集休闲、钓鱼、会议、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星级休闲农家乐。③力争引进1-2家企业落户村工业小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④修缮田汉故居,完善故居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宣传田汉的革命精神,做好田汉同志诞辰110周年庆典活动,提升田汉村名人故里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村文化资源。⑤争取开通田汉村自己的网页,宣传村的文化、经济、政策、环境等。

20**年:形成主导产业,建立增收机制。

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陈家坝乡老场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及《关于印发北川羌族自治县201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委办发〔2013〕30号)、《关于结合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北委办〔2013〕92号)等文件精神和乡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小康建设发展规划等行动部署,结合老场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老场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

老场村位于105省道,东接龙湾边界,南接西河村,西接樱桃沟村,北接龙湾村,105省道贯穿其中。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4个社,现有总户数289户,906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人,非农人口307人,全村女性442人,男性474人。16-60岁的626人,现有劳动力506人,其中常年务工304人,务农160人。

目前全村现有耕地270多亩,林地500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余亩。全村道路共计4公里,其中通村路2公里,通社路2公里,入户路2.5公里。山坪塘4口,防洪设施6处,人饮管网2公里,自来水覆盖289户,覆盖率达100%。

“5.12”特大地震中,老场村作为当时的沿河村,损失惨重。全村房屋全部倒塌,遇难42人,地震致残8人,其中重残1人。基础设施全部受损,土地损毁严重,全村因灾失地农户28户,102人,通过土地复垦,土地还是达不到到震前水平。老场村目前受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严重,樱桃沟二号坝泥石流,大河河床增高,威胁集中安置点150多户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二号坝今年7月14号经武警水电官兵清理泥石流,目前战时安全。震后,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老场村已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家家户户已搬进新居。老场村支两委将会带领全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环境卫生达标,已被省列入环境卫生五十百千示范村,适合旅游开发。协助富森木业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能进厂务工。

(三)面临的问题

土地面积少生产资源缺乏,在地震中老场村群众遭受损失惨重,震后农房重建投入资金大,大部分群众都身负债务,致使发展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老场村290亩核桃已全部种植, 3至5年将全部挂果,可能存在核桃销路困难和核桃附加值低,希望能引进部分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四是观念落后,群众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多年,现代化种植的观念落后。目前老场村正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引进企业带头发展农户+公司的模式,引导群众建立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行动精神,以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老场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 元,减少贫困人口33人,森林覆盖率7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奋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控制人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拴带子、坡地种绿肥盖地膜铺毯子、山下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林地集中经营收核桃的立体生态农业致富农家。确保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分步实施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村民养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初见效益,通过三年时间,使该村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同步发展,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无危旧房。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以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任务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养殖业:计划扶持发展大型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场3家,须帮扶资金60万元。

2、种养配套:大力发展3百余亩核桃基地,配套林下养鸡,须帮扶资金30万元。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老场村一社,二社,四社原址重建户100余还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希望有待完善下水道,院落道路硬化建设,道路建设2公里。

2、完善水利设施。需在老场二社大地处修建100立方饮水池一口,解决老场,樱桃沟,通宝等1400人的饮水困难。

3、防洪堤建设。需在雷家沟尾部修建河堤500米,保护大河坝安置点118户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4、环境治理。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垃圾归集处理,需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雇佣清洁工人2个。

(三)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做到家家通气,改善烧材的现状,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

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屋前、路旁地边栽植绿化林,到2020年“四旁”植树基本达到全覆盖。

3、荒山绿化。2014年,荒山荒沟绿化400亩,2015年荒山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百。

(四)大力保障民计民生项目建设

1、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现有的设施下继续丰富羌族文化的推广,适时举办羌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修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配套音响设备1套。

2、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2多人,村内老年人没有集中的活动场地,活动形式基本局限于散步、打扑克、下象棋等。为解决村内老年人无处活动、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配套各类文体娱乐设施。

3、为加强群众身体素质,不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需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建篮球场,兵兵球台各一处。

4、完成村级卫生院、村图书室、便民商店的标准化改造,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大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1、强化专业技术。健全完善村群众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宣讲实用致富技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

2、加强文化。依托村委会、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中国梦”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增强农民创业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3、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行业优势,依托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

4、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免费婚前体检、优生监测工作,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检查比例达到100%,全力落实以“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叶酸免费投服率达到100%,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五、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导,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县上《方案》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村庄、面山和道路沿线绿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村前屋后栽植杂果。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户。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扎实做好“三清五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对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掩埋。到2013年使联系帮扶的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达到村容村貌美化,四旁绿化,生活环境整洁温馨。

(二)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门路。

认真落实《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户帮扶,帮助农户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抓住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机遇,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分类施策解决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户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加强普惠政策与行业优惠政策的对接,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先安排到贫困家庭。特别要找准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实施“成才、致富、健康、保障”四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各种项目、政策资源,集中向计生“两户”倾斜叠加。

(四)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帮扶。

在认真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县直部门帮扶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

(五)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各项政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建设。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统筹抓好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等政策落实,确保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3年底在全村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六)培养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两后生”免费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水保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型服务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肉牛改良、设施蔬菜生产、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三沼”综合利用、减灾防灾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精良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鼓励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最大限度拓展农机作业领域,着力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七)坚持强基提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基层村党支部工作创新,坚持抓产业首先抓班子,抓班子首先抓干部的发展意识,选产业型干部,配产业型班子,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加强村社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陈家坝乡老场村民委员

2013年8月27日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05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5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等方面,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
&

nbsp;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年秋冬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年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府发〔**〕1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总体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为重点,树立抓农业要抓主体、抓规模、抓标准、抓产量、抓品牌、抓市场的理念,把现代农业放在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谋篇布局,推动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多彩经济作物、畜牧规模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全县新增茶园3万亩,中药材2万亩,精品水果0.8万亩,林下经济350亩,肉猪养殖代养户500户。

三、工作重点

(一)生态茶产业。一是按照选好区域、选好地块、选好种植主体、选好品种“四个选好”要求,坚定不移抓好茶区建设,今冬明春新建茶区3万亩,重点围绕基础条件较好的宜茶区域,新规划打造1-2个万亩茶区。二是按照无公害茶园管理要点,严格茶区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禁止茶叶禁用农药进入茶区,大力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加强幼龄茶园和投产茶园的管理,秋冬季完成幼龄茶园管理面积7万亩。三是高度重视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培育、统计及申报工作,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茶叶企业1家以上;加大茶产业的招商力度,至少引进一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茶企入驻;鼓励和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更新机械设备,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加强新投产茶区配套加工能力建设,建立与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加工生产能力,确保明年春茶生产能够投入使用。四是按照品牌整合要求,着力打造“梵净山茶”公共品牌。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在巩固提升现有知名产品系列的同时,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类茶事活动,积极推动产品包装升级,以新品研发、标准宣贯和包装升级倒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五是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大淘宝、京东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入驻力度,打造“茶叶淘宝村”;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发展茶叶出口贸易。(牵头部门:县茶桑局)

(二)畜牧规模养殖。一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代养户”发展模式,将符合条件的代养户纳入精准扶贫项目扶持范围,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合力。今秋明春完成500户肉猪代养户发展。二是以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等重大项目为契机,走草地畜牧业与旅游景观结合的新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增加牛、羊出栏量尤其是能繁母畜存栏量。(牵头部门: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

(三)精品水果产业。今秋明春,计划新增果园面积0.8万亩,培育精品水果专业村1个,打造5000-10000亩精品水果集中连片示范区1个。一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生态适宜性,选择国内先进或地方特色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积极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的主导产品,重点突出桃、李、葡萄。果树种苗要严格选择具有苗木生产经营资质的繁育企业,保证品种纯度。要按照种苗质量标准采购优质苗木,着力培育地方品种,并严格执行种苗调运检疫程序。二要选择生态适宜,交通方便,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的缓坡丘陵、高山台地和高山坡脚缓冲地形相对集中连片建园,重点在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内或周边选点建设,突出规模、标准和集中度。三要按照“农旅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建园标准,合理布局早、中、晚熟品种区域和机耕道、生产便道、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预留出观光步道、观景台、餐饮卫生等旅游设施建设区域。四要依托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实施建园和示范。支持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建立集中连片标准化规模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和农户,推行“统一集中供苗、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分户标准种植”的“六统一分”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建立标准化规模基地。(牵头部门:县农牧科技局)

(四)中药材产业。今秋明春要突出选好品种和区域特色,种植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药赏两用型中药材种植面积0.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0亩,新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牵头部门:县扶贫办)

(五)林下经济。围绕林菌、林药、林禽等发展模式,选择其中1-2种模式规模发展,以建设专业村形式推进,全县林下经济新增面积 **0亩以上,新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2个以上,培育发展林下经济专业村1个以上,并辐射带动相邻1个村发展。(牵头部门:县林业局)

(六)山区现代水利建设。按照“宜喷则喷、宜滴则滴,灌排结合、功能齐备”的原则,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条件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建设喷灌、滴灌等现代水利设施为核心内容,辅以水肥一体化和自动化控制等高效、智能化设施,科学合理和系统全面地实施园区现代水利设施。一要与园区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布局山区现代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气温等监测设备,实现灌溉排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二要与园区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统筹和整体协调,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三要与园区功能的拓展有机结合,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要求,在满足园区对水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水元素,打造水景观,构建水生态,突出水文化,充分满足园区观光、休闲等功能提升的需要,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升级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牵头部门:县水务局)

(七)农业产业专业乡(镇、街道)、专业村。各乡(镇、街道)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的要求,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至少抓1个以上农业产业专业村(农业产业专业村标准:全村在家有劳动力农户50%以上参与产业发展)。产业以桃、李、葡萄等精品水果、蔬菜或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牵头部门:县农牧科技局)

(八)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专业乡(镇、街道)、专业村、供销社乡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点,选择网络顺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凸显、经营人员素质好的区域,发展电商企业、培训电商人才、孵化电商项目、助推电商示范的农村电商乡、电商村,成为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节点。(牵头部门:县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年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科技、扶贫、供销、财政、水务、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烟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各牵头部门要严格按照目标任务,抓紧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各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围绕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突出抓好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深入开展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种子(苗)、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健全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查处不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让农民买到放心农资,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从农资供应、田间生产、市场销售进行全程监管,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基地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档案建立和监管,加强农残检测和日常监管,严控生产源头农残超标,坚持检打联动,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督促检查。将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纳入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绩效目标考核内容。由县督查局牵头,加强督查检查,实行月调度、季督查的工作机制,确保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县林果产业链发展规划



林业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是林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拉长林果产业链,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积极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达到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8%,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此文来源于小编:wmjy.net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

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万亩,逐步形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形成××优势。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五)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

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树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某县林果产业链发展规划



林业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是林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拉长林果产业链,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积极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达到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8%,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 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

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 万亩,逐步形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 、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形成××优势。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五)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

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树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98亩,已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食用菌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今后使我县食用菌生产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整体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使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我县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壮大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把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继中药材、洋芋、畜牧产业之后的又一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___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___县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自1999年以来,全县紧扣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县内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食用菌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培育旱作高效优势特色产业重要举措的部署,以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为契机,积极扶持培育食用菌生产龙头,发展建立以设施农业为目标的新技术生产基地,引导和带动农民扩大规模种植,逐步形成了相应的产业开发链条。全县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xx年,年生产食用菌菌袋144万袋、菌种6万瓶。其中,生产白灵菇菌袋20万袋、菌种3万瓶。品种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也由单一的以平菇为主的低档菇发展到白灵菇、鸡腿菇、双孢菇等十多个品种。全县城食用菌种植户己发展到300户,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包括半地下室菌棚)115座,种植面积已达289亩,生产各类菌棒186万袋,生产各类鲜菇305吨,产值90万元,利润达30万元。

按照“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思路,扶持建成珍稀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二个,己全部起步运转。龙头企业均为民办民营,(其中:田宇生物占地面积100亩。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集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生物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850万元,厂房占地面积700O㎡。己建成并投产的食用菌液态菌种无菌生产流水线为国内首创,两公司现年生产各类食用菌305吨,产值90多万元,利润3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从业50人,与种植户签定购销合同264户、445亩。建成实验室500平方米,食用菌菌袋机械生产线1条,双拱组装式无立柱镀锌管日光温室50座。共引进和开发出白灵菇、双孢菇等10多个菌类。另外通过积极探索在种和等地建成反季节试验出菇基地1个。这些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建成运营,促进了产业的深层次延伸,为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示范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___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有适合食用菌生长的丰富资源和气候条件,符合___实际。全县地处甘肃中部,属温带半湿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冷凉,积温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平菇、金针菇、双孢菇、白灵菇等各类食用菌的种植,为日光温室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高塄、种和、福星、马河等山区气温低,温差大,与南方大规模生产食用菌形成季节反差,反季节生产的潜力很大。

2、企业业主较多,龙头企业、农户技术力量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多年来,通过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___进行技术培训,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种植技术。有的业主从事食用菌种植己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示范带动基础。食用菌生产已由单一的平菇向双孢菇、金针菇、草菇、姬菇、白灵菇等多品种方向发展,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并与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大学生物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食用菌种植技术提供了保证。

3、食用菌产业属无公害产业,也是一项扶贫开发支柱产业,已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三)___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是市场营销环节薄弱,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

当前我市食用菌开发仍处于以生产为主的初级状态,市场营销环节十分薄弱,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有机链尚未形成。全县70以上的产品只在本辖区销售,县内外、市内外、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尚未打开,内外衔接不够紧密,普遍存在旺季供大于求、淡季求大于供的现象。加之贮藏保鲜加工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大部分菌品只能以初级鲜品销售为主。同时在生产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生产盲目性较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基地与种植户之间衔接不紧密,关系不稳固,基本处于分散生产经营状态,互相压价现象时有发生。龙头企业加工增值规模上不去,收购产品基本属于空白,订单生产能力差,数量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尚未形成食用菌开发的良好格局。

2、是资金投入力度不

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第2页

够,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按目前生产白灵菇的普通温室(荫棚)计算,每座投资需要2万元,再加上菌袋流动费用,生产的一次性投入在5万元左右。在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多数农户难以解决投入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己经起步和形成的龙头企业筹资渠道不畅和自筹资金缺乏,银行信贷承贷能力低,造成资金严重不足,无力投资销售和加工升值等环节,使食用菌的深层次开发进展缓慢,影响到该产业上规模、树品牌、占市场。

3、是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还不尽合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在一些地方还不尽合理,适宜当地发展的品种没有推开,个别企业只注重发展高档菇,而忽视了收入比较稳定的中低档菇的开发。同时,食用菌开发的专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指导人员极度匮乏,还没有积累和总结出切合生产实际的规范性技术标准,缺乏技术指导,加上生产者经验不足,坏袋、烂菇现象比较严重,产品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4、是生产企业的市场介入度低

近年来,政府在食用菌产业扶持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搞了一些基地。但由于管理松散,任其发展,从而形成各自为阵、生产销售两张皮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壮大食用菌产业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继续改善食用菌生产条件、稳定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应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食用菌产品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壮大食用菌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必须按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壮大食用菌产业应坚持的原则是: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立足市场,既要适应食用菌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市场需求趋势,满足社会对食用菌产品的数量以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二)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要因地制宜,发挥我县资源、区位、交通、劳力、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优势品种,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主导产品。

(三)坚持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要坚持科技进步,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先进实用型技术推广普及和高新技术应用,走资源高效率利用和深度开发农业再生资源的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用科技的强大动力把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上新台阶。

(五)坚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要正确处理政府行政引导和发挥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关系,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和发布信息等手段,适时进行客观调整,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六)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尊重、依法保护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壮大食用菌产业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各镇党委和政府要加强信息引导和示范指导,严禁行政干预、强迫命令和搞“一刀切”。

三、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精神,按照“扶龙头、搞加工、建工地、联农户、促销售、抓效益”的基本思路,以高中低档菇合理布局发展、反季节生产为突破口,加大整村规模推进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一是要通过组建产业协会、农民协会,切实提高农民和业主的组织化生产经营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高科技含量,优化菌品结构,提高菌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食用菌产业开发的档次和水平;四是要大力开拓市场,打造名牌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点优势的无公害绿色产品,逐步向外向型产业过渡。要坚持与生态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全市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食用菌产业“十强百村万户”工程,到20xx年,实现年鲜菇生产量达到12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

——创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在巩昌镇蹇农门村建立占地100亩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科技化,把食用菌科技园建成引进、开发食用菌高产、稳产新技术基地;研究、开发适宜我县土壤、气候条件的食用菌品种基地;引进、试验、示范市场行情好的新品种和珍稀品种基地;培育、生产母种基地;进行周年化生产试验基地;大专院校学生实践、实验基地。

——努力提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使食用菌加工向深、精、细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扶持建成1-2家食用菌龙头企业。

——建立完善的食用菌推广示范经营服务体系。推广适用技术,健全农村服务网络,形成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和销售经纪人队伍。

——建立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体系。以项目经费为引导,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银行融资为支持的多渠道经费投入体系,特别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经济,农业,财政,林业,环保,科技等部门要加大有关食用菌项目申报力度,力争有几个超千万的项目落户我县。

20xx年,在巩固提高现有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达产达标的基础上,组建食用菌产业行业协会,合理调整菌种结构,适地布局高、中、低档菌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开拓区内外销售市场。依托2户龙头企业,建立3个示范基地,食用菌种植户达到300户,300亩,年投放菌袋300万袋,年产鲜菇6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

20xx年,在继续抓好菌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同时,加快食用菌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依托2户龙头企业,建立3个示范点(文峰三十铺、巩昌蹇家门、南安五一),食用菌种植户达到400户,400亩,投放菌袋400万袋,年产鲜菇70吨,实现产值700万元。

20xx年,依托龙头企业和食用菌产业协会,组建___菌业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示范点3个,食用菌种植户达到500户、500亩,投放菌袋500万袋,年产鲜菇80吨,实现产值800万元。

20xx年——20xx年,主要是规范集团公司运作机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好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十强百村万户”的整体目标。龙头企业4个,年菌袋生产能力达到800万袋,示范村累计达到8个(文峰三十铺、安家门、巩昌红星、西街、东关;南安五一、河那坡、园艺),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0户,年鲜菇生产量达到1200万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

根据引洮工程在我县北部山区过境的优势,20xx年在我县北山(云田、通安、马河)三乡镇建立100亩食用生产基地,通过配套节水措施,发展100亩的平菇生产基地。

三、产业布局

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成本低的食用菌产业开发上,以中低档菇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高档菇要打好时间差,抓好反季节生产。要以白灵菇、双孢菇、香菇等菇类为重点发展品种,同时进行茶树菇、木耳等各类品种的推广。我县重点发展杏孢菇、双孢菇、姬菇、金针菇、鸡腿菇、茶树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四、重点项目。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菌种供需矛盾和鲜品存储、加工薄弱,销售渠道不畅,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条,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按照“超前规划、立足实际、分步实施”的原则,着重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

(一)食用菌冻干保鲜生产线建设

在巩昌依托威远生物和田宇生物食用菌龙头企业和红星食用菌产业协会,新上食用菌产品的分等定级、保鲜、加工于一体的冻干保鲜生产线,建设各类生产用房屋500平方米,并配置相应的生产及辅助设备,计划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储藏食用菌100吨,生产期内正常年实现利税40万元。

(二)食用菌恒温库配套建设

在园艺蔬菜批发市场用3年时间建成一处食用菌蔬菜恒温库,投资100万元,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储藏能力在500吨以上的食用菌恒温库1座,生产期内正常年实现利税10万

(三)食用菌产业服务站建设

在县农技中心成立食用菌产业服务站,重点是开发引进适应本市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新技术和新品种,研究和探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品种,通过生产示范、技术培训、推广应用等措施带动全区发展。

(四)食用菌罐头生产线建设

在威远生物有限公司用2年时间,投资500万元,建设面积5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在20xx吨以上的食用菌罐头生产线1条,生产期内正常年实现利税50万元。

(五)反季节性生产示范建设上下大功夫

在各建立反季节性生产示范点(种和、马河),投资100万元,建成示范温室100座、面积36000平方米,年产各类鲜菇260吨,年实现效益30万元。

(六)液体食用菌新技术生产线建设

在田宇生物有限公司用3年时间,投资880万元,建成年菌袋生产能力1000万袋的液体食用菌新技术生产线1条,年实现利税100万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后,到20xx午,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0户,年产鲜菇达到12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种植户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不增加新的有害物质。食用菌生产虽有药剂的参入,但只是为消毒灭菌,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条件,不会残留,也不会带入环境中,属绿色食品生产。生产中消耗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杆、棉籽壳、少量的木屑等,可减少燃烧量,减少烟量排放。同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袋为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净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七、保证措施

(一)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食用菌产业开发作为加快当地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要把食用菌产业开发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纳入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严格兑现奖罚。全县上下要大力弘扬“领导苦抓、群众苦千、干部苦帮”的“三苦”精神,继续发扬“群策群力、改革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改进领导方法,为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办实事、办好事。要稳定和加强各级食用菌产业开发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对食用菌产业开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能力。

(二)建设食用菌产业开发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认真落实中央、省上有关产业政策,立足全县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食用菌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开发产业,在每年的产业发展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和信贷支农资金中专门拿出了部分加以扶持。对龙头企业发展要优先提供资金、场地,并按政策规定减免有关税费。要从扶贫、计划、财政等多渠道争取食用菌产业项目资金,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资金支持。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使资金支持真正成为启动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的内力。各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修建食用菌温室补贴,菌种引进、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和新建项目配套等重点项目建设。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特别是着力解决精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的资金不足困难。专项资金要按食用菌产业开发需求,重点统筹,专款专用。要继续加大食用菌产业帮扶力度,在条件具备的村,重点协调解决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参与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技术支持。产业服务站在技术管理方面,要根据国家有关工程技术规程,制定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细则,制定培训计划和咨询服务计划,每年冬春以食用菌种植户为重点,通过技术讲座、发放技术书籍、举办展览、现场观摩操作等形式,使种植户户均有1名发展产业的技术能手。要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承包参与食用菌产业开发。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每年邀请专家、教授搞培训,使食用菌科技人员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销售支持。一是在引导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开拓销售市场、扩大产品流通量的同时,重点做好各种中低档菇菌种的研究培育,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为菇农搞好菌产品的订单服务,逐步形成食用菌培育、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种植、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营销队伍,在周边地区及南方大都市建立直销窗口,全力拓展国内及国际市场。

(三)积极探索和研究组建食用菌开发协会,大力提高食用菌产业开发水平。组建食用菌产业开发行业协会,以建基地、促销售、联农户、创品牌为目标,统筹指导县内企业、基地和专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和服务,协调进行合作经营,开展技术交流和协作;协助业主筛选、论证开发项目,帮助争取和筹集资金,组织业主开辟区内外流通渠道,建立信息和销售网络。要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集中农村食用菌生产大户、经纪人、技术骨干,按照“自愿、自主”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根据食用菌开发示范村建设进度,组建农村食用菌生产专业协会,20xx年全县农村食用菌专业协会发展到4个。同时要加强与全国食用菌协会的联系,建立___食用菌互联网网页,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做好新菌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加大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快建设食用菌品种引进、试验、整村推进、加温带反季节菇生产示范点,充分发挥好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要按照“扩大基地、联合经营、改造设施、提高品质、带动农户”的思路,依托“田宇”、“威远”等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在完善配套现有实验、灭菌、冷藏、包装等设施装备的同时,扩大双孢菇、杏孢菇、姬菇等为主的食用菌基地。三是要采取技术人员与基地签定技术承包合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办法,抓好基地,再由其辐射带动农户。四是要支持引导帮扶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参与开发珍稀食用菌品种,培植食用菌专业乡村和专业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功

(五)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 协会 基地 农户”的发展路子。要大力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强强联合,组建___菌业集团公司。到20xx年,建成1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抓好各类市场建设,发展2个专业市场。积极支持和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区位特色等优势,从重点解决产品品质入手,创建___食用菌名牌产品。要尽快生产一批新特菌品投放市场。同时,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的分等定级、包装、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新上脱水冻干保鲜生产线,发展精深加工,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把初级农产品变为技术含量高;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终极产品。并使产品尽快转化为高档商品或绿色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