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你不妨看看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中,要秉承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原则,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不断调整机构设置,进行科学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新目标、新要求。

坚持内生性与移植性、渐进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逐步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完善。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是内生性和移植性、渐进性和创新性的优势兼容并蓄。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模式。即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又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规则;既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革除不适合现代化要求的旧的经济体制机制,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理念。经济领域如此,在政治、政党领域也是这样。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不可一蹴而就,不可“另起炉灶”,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分步实施、逐步递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完善。既要尊重各地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试点探索,又要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为我所用。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构建推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扬党内民主是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条件。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意志,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有效保障涉及党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更科学,各项决策的贯彻执行更有效,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有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知情权、批评权、建议权、参与权、申诉权等八项权利,积极构建推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在党内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确保党内科学决策、合力执行、有效监督。

着力于党内、着眼于党外,形成相互推动、统筹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内。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权力运行机制必然对国家政权系统权力运行机制产生巨大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着力于党内、着眼于党外。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一些地方积极进行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政府架构探索。山东省提出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的“三个体系”建设,并制定了若干规定,等等。对此,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形成党内外相互推动、统筹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毫无疑问,政治行为必然会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参与政治活动的各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选择等因素,对其政治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支配作用,不仅影响权力运行过程,还影响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大局意识、执政意识和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和清明、清正、清廉的政治文化环境。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煤矿:煤炭企业建立健全维稳工作的思考


煤矿:煤炭企业建立健全维稳工作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们下石节煤矿维稳工作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高于一切”的思想理念,以执行《信访条例》为主线,加强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加强源头预防,开展干部“三访”,化解矛盾纠纷,规范信访秩序,依照政策,积极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取得了可喜成绩:连年来无一例到市赴省进京的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了局提出的稳定工作“零”目标,有力的促进了矿区安全生产,被局多次评为先进集体。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和社会维稳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当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矛盾因素,特别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总结和探索稳定工作规律,与时俱进,建立健全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新机制,用方法、制度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企业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近期,我们按照陕煤化(20xx)第208号文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组织开展维护稳定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就在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方面,结合我矿实际深入信访、综治、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们的具体作法和经验

(一)政治统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全矿上下各部门、各单位都能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局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把稳定工作放在首位,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当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题,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治安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等,认真实施稳定工作“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制定了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责任制,工作人员责任制,领导包重点案件制度,上级和下级、部门和单位签订了稳定工作承诺书和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人员具体干,下级对上级负责,单位对部门负责,工作人员和个人对部门和单位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把“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一岗双责”落到了实处。

(二)预防为主,建立预测预防预警机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一个企业或一个地方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要进行改革,就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触及到某些人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就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必须具有前瞻性,做到未访先知。信访、综治、公安等都从下到上设立了信访信息员、综治网员、治安网员,建立了信息员、网员台帐,信息员、网员责任制,制定了信息员、网员例会制度、信息报告制度等,把信息传递反馈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制定了处置群体性事件预案、处置集体访、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等。

(三)源头治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各部门各单位都能按照“发现的早,化解得了,稳控的住,处理的好”的工作原则,抓早,抓小,抓源头,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了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矛盾纠纷调解长效机制,打、防、管、教、控长效机制,建立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即“三访”长效机制,并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台帐、调处台帐、三访工作台帐等。做到心中有数,化解有方,稳控有效。

(四)齐抓共管,建立信访接待机制。按照《信访条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各级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都制定了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个月的第一周的第一天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时间,能立即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给职工群众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制定了领导包信访案件制度,实施了“五个一工作法”和“五不放过”办结法,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公开、公正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建立了绿色通道,公布了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办公室号码,信访热线,对话平台,和职工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实行了稳定工作“零”目标管理,精细化考核等。

(五)规范程序,建立信访稳定、综合治理、治安稳定工作流程机制。建立了标准化接待室,配齐了工作人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立案登记表、月报表、答复意见书等和事项交办单、转送单、受理告知单等及办理职工群众来访工作程序图、办信工作流程图,制订了目标责任书等。

(六)责任追究,建立稳定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各级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都把维稳工作纳入其目标管理的

煤矿:煤炭企业建立健全维稳工作的思考第2页

重要内容,实行季度考评与年终考平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制定了稳定工作考核办法、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细则等,对优秀部门、单位进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对工作不积极主动,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第一次进行通报批评,第二次给予黄牌警告。对相关人员视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责令其辞职或免职处分。

二、取得的成效和现实意义

(一)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大稳定”格局和有效的工

作力量。各种机制的建立,使从上到下已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大维稳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使小事不出单位,大事不出部门和企业。

(二)实现了省下达的“一控两降”目标任务。使群体性事件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且大量减少,群体性事件包括集体访数量大幅下降,进京上访数量大幅下降。许多疑难杂症、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为企业和社会营造了稳定和谐氛围,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了稳定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和“事要解决”的工作进程。规范了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行为,提高了干部依法行政和群众依法信访的能力,杜绝了有些干部由于工作不认真或不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办事或遇见上访问题推诿扯皮,久托不决,引起有些职工群众盲目上访、无须上访、围堵领导或坐在领导办公室缠访闹访影响领导正常办公等现象,规范了信访秩序。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事项的发生。

(四)畅通了信访渠道,提高了案件的办结率。各种机制的建立,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了集中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场所和平台,改变了以往群众想反映问题要求解决问题不知道到那个部门反映和要跑多个部门的状况,方便了职工群众。改变了“来访人东找西找,接访人一转百了,承接人说说算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局面,实现了听取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的“门诊部”与解决职工群众问题“手术室”的对接,解决了一批批信访案件,提高了办结率,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

(五)工作作风和维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改变和增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由过去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已变成人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追求,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掌控;变不断追究责任为创新管理;变盯死看牢为长久治安,想办法抓机遇化解矛盾,对有政策规定或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尽量解决一批;对无政策规定但反映问题合理的尽量变通解决一批;对没有政策规定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稳定一批;对涉访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公共秩序的,尽量依靠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一批。

(六)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强化了维稳工作的社会政治地位,阐明了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干部职工高度认识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正确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稳工作放在和改革、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确保一方平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维稳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有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工作中思想不重视,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到位,不管事,怕管事,嫌麻烦,怕惹人,稀泥抹光墙,小事托成大事。同时,个别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不够,对布置的阶段性稳定工作任务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稳定工作情况月报,想报就报,不想报就不报,致使稳定工作情况难以汇总。

(二)法制宣传有待进一步强化。新《信访条例》颁布六年来,从上到下各级组织,各级部门举办多次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有些基层单位只做了个形式,走了个过程,没有深入下去,在迎接上级检查的时候,只是应付作秀,致使有些职工群众对《条例》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知之甚少,还有个别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缠访闹访现象。

(三)有些制度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坚持。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方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有些部门和单位制定的制度和方法内容比较简单,如同蜻蜓点水,没有深化、细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有些部门和单位制度和方法坚持的还不够,只流于形式,形成虚设,如领导接待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虎头蛇尾。

(四)分析研判不到位,还有案结事不了现象。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棘手的信访案件和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的问题,有些领导干部不做深刻的调查研究,凭主观意志,想当然,盲目处理,草率处理,到头来案结事不了,给改革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五)对信访人和责任主体人约束不力。信访部门只是转办、交办、承办、督查督办、协调处理的部门,并不是解决处理部门,是最低廉的司法救济渠道,有些信访人明知故犯,怀着侥幸心里,缠访闹访,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不积极配合,缺乏制约机制,使信访工作处于尴尬地位,给信访工作带来压力。

(六)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有待深入开展。特别是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出台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之后,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否则,就会伤害职工群众感情,干群关系紧张,惠民工程变成害民工程,好事没有办好。

四、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的措施及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过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嬗变过程,能取得今天经济快速发展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其中有艰辛、苦楚,也有快乐和巨大成就。现在,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煤炭企业,历史欠账多,遗留问题多,职工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差,政策待遇跟不上,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等,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维护稳定尤为重要,加强维稳工作机制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今后,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维稳机制,确保矿区和谐稳定,真正做到让职工群众“快乐工作,体面生活”。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维稳教育长效机制。维护稳定,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政治理论学习、安全生产学习、班前会、三会一课等时间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定期举办维稳学习培训班、研讨办,大讲稳定的受益性,动乱的危害性,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维稳工作中来,由要我稳定变为我要稳定。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摆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稳定工作放在与科学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践行“科学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稳定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维护社会稳定这个社会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以积极的稳定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二)加强格局建设,健全齐抓共管的大维稳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综治牵头,公安主管,社会参与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整合维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加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稳定格局。用教育疏导、发展成果、打防管教控、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妥善解决新一轮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减少或杜绝群体性事件、集体访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

(三)建立健全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也由于存在个人特定原因,企业维稳是个系统性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多个工作部门,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予以保障。从实践的成功经验看,做好维稳工作要注意落实几个关键环节工作。一是要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预警制度。建立各级维稳信息分析研判制度,对稳定隐患按月按季度滚动排查,重大隐患即时排查。确保安定隐患特别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排查,早发现,出现问题控制的住,解决的好。二是切实做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维稳工作。作好节前维护稳定工作部署,安排好值班,保持上下级组织和关联部门之间通讯畅通。遇到特别重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重大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三是切实做好重点人头掌控工作。特别针对内部退养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发轮功人员中参加多次个访和串联群访的人员,充分利用企业、职工和家属力量,及时掌握重点对象和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切实做好防范工作,确保该部分人员24小时稳控视线之内。四是切实做好群访、重复访和越级访接待和处理工作。对职工的信访问题,处理起来既要讲情讲理,更要讲法讲政策。法律和政策允许做、规定必须做、以及并不禁止做的,企业应该在现实财力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做。法律明令禁止或明显法律政策依据不足的,不能随意开口子,循私情,不转移矛盾,不急功近利,而应该坚守法律和政策底线,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四)加强人性化管理,建立健全利益保障机制。群众反映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利益诉求问题,只有重视职工群众正当的利益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的稳定问题,化解纠纷,息访息诉。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维稳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切实保障职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坚决防止忽视、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具体包含几个方面:一是维护职工的就业权。企业改制过程涉及职工去留问题上,不简单采取推向社会和强制推行办法,而是尊重职工意愿,采取企业和职工平等协商、职工自主选择办法,进行分流,对分流职工在企业能够承受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程度优惠待遇,妥善安置。二是切实保障职工生活的基本稳定。在坚持改革大方向前提下,注意掌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工资总额的分配和工资分配形式,既坚持工效挂钩为主体,又适当注重公平。对因政策因素导致经营暂时困难,应当通过给予业务扶持、内部工资总额调剂以及调整工资结构等办法,对职工收入水平下降幅度予以一定缓冲,度过难关,让每一位在岗履行职责的职工工作安心。三是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网络,积极推行企务公开,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工代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等,从源头上支持和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利用企业报、局域网、信访等渠道,保障职工的话语权,保持职工和企业正常沟通,让每一位关心企业的职工干的顺心。

(五)加强党的宗旨,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困难职工乃至困难群体的产生不可能完全避免,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部分人企业的弱势群体,也是企业维稳工作的重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关心关注困难群体,建立帮扶制度,确保落实帮扶所必要的资金和工作经费,做到“五必访”、“三帮扶”,即集团职工遇到天灾人祸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家庭特困必访、家庭纠纷必访,为职工送温暖。企业领导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职工,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慰访,主动了解职工的困难,落实帮扶措施。工会组织要扮演好“职工之家”的“家长”角色,在帮扶起主导作用。改革发展和稳定总是相伴相生和对立统一的。稳定任务不可能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内,维护稳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狠抓落实,全面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六)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普法长效机制。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定期开展《信访条例》、《行政法》、《人民委员会调解法》、《劳动法》等切近于干部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活动,使其能够知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依法行政,依法信访,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落实机制。制度是保障,落实是关键。经调研,从上到下,各部门、各单位都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和方法,但有些制度和方法还不够具体、不够规范,有些制度坚持的不够,有些方法还没有落到实处,还须充实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力求方法的到位实效性。还须建立健全制约监督制度、方法是否坚持、落实到位机制,并实行追究。

坚持公道正派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坚持公道正派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最关键的品质,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正气之源,它体现了党对组工干部的一贯要求,是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组织部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入口”“出口”机制、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客观的群众民主评判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机制管人理事,把公道正派不懈地坚持下去。一、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形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良好的素质,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使命。正因如此,党对组工干部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公道正派方面。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因此,组织部门要建设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队伍,就要从源头上抓起,从治本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组工干部严格的“入口”和“出口”机制。一方面,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凡进必考”,好中选优,真正把具有公道正派品质的干部选调到组织部门。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组工干部考核制度,凡经考核认定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要及时予以调离。通过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确保组织部门始终是党性最强、作风优良、工作出色、业务精通的部门。
二、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解决组工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就要突出抓好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公道正派的重要论述教育组工干部,努力夯实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根基。要突出抓好先进典型的激励教育,深入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以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为镜子,努力在公道正派方面找差距,在世界观和思想深处找根源,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要突出抓好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使组工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诫,做到经常提神醒脑,受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保持住情操。通过加强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真正把公道正派的内涵镌刻在组工干部的心中,使组工干部始终视公道正派为第一修养、第一准则、第一信条,变“要我公道正派”为“我要公道正派”,做到“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把好组织工作的“生命线”。
三、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客观的群众评判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能否树立群众观点,是不是执行群众路线,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政治问题。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自觉用群众评判结果来看待组织工作的是非得失,包括组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由于组织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党员干部,服务对象是基层群众,组工干部又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是不是公道正派,公道正派状况如何,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说到底,检验组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关键要看群众的评判结果,这也是组织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体既提意见又提建议,既提出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群众评判,找准组工干部在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组工干部如何坚持公道正派的良方,使组工干部更好地审视自已,省察自己,完善自已,更好地深化对公道正派内涵的理解,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
四、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思想作风,作为一种党性要求,要真正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下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使公道正派的要求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组织部门要认真提炼这次“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公道正派具体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既要注重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等内部监督制度,也要重视建立组织部工作监督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等外部监督制度,促使组工干部在组织工作中,特别是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


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和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妥善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近年来,河北省定州市在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明显增强。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定州市坚持抓了三项制度:一是舆情收集制度。开展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乱村、进难村、进穷村,到农民家、到下岗职工家、到特困户家,既体察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又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二是阳光行政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机制;对公益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听证制度,实行公开招投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民意反映制度。将市级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办公电话向社会公开,拓宽信访工作和民意反映的渠道。
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定州市努力建立健全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系列为民、爱民、利民的措施,包括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并提高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制定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的援助力度;做好老龄工作,筹资近千万元组建老干部服务车队,对农村困难老人实行特殊津贴保障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教育事业,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人民教师奖,奖励一线执教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等等。
建立健全利益调整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形成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定州市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战略,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依靠城镇化带动农村,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全市农村道路,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交通框架,为农民进城、进厂、进市场打开通道。筹措近亿元资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针对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乡村办医条件,建立覆盖城乡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难病不出市、得病有钱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护体系。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重点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蔬菜、特色养殖和苗木花卉基地,积极建设京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赵家镇创新机关运行机制的探索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其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镇政府,存在着线多人多、管理分散、职能弱化、机关干部作风不实、职责不明、效率不高等弊病。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赵家镇党委、政府就如何改革和完善乡镇机关运行机制作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调整职能,整合机关内设机构

为进一步整全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行方式,使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赵家镇对机关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了“一办三中心”,即党政办、驻村指导中心(下设三个办事处)、统筹发展中心(包括工办、农办、社发办、城建办)、综合治理中心(综治办、纪委)。通过职能的调整,优化了干部资源的配置,三分之二的干部下村担任村级指导员。适应职能调整,使驻村指导员脱出线上工作,真正做到专职驻村,从而使工作重心下移,有效解决了农村发展的实际困难,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自机构调整以来,全镇已修建、硬化通村道路 75千米,发展农业基地万余亩;同时,下半年的党报党刊征订、家庭工业规范化登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中心工作均走在全市的前列。机关内部在岗人员变一人一职为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实行统一管理,防止人浮于事,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收到了减人增效的作用。通过内设机构的整合,增强了工作合力,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二、完善制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围绕机构整合、职能转变,赵家镇党委、政府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机关办事效率的提高。

1、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推行岗位责任制、月结月报制、首问责任制,抓实机关工作制度。制定完善了《赵家镇机关干部岗位岗位责任制月考核实施办法》、《赵家镇2004年度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实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与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强化监督,完善督查制度。实行内部检查与外部督查相结合办法,一方面,镇设立效能办公室,不定期对机关效能进行检查督促;另一方面,镇建立机关效能监察中心,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接受群众对机关效能问题的监督,同时,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为镇机关效能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机关效能进行督查。由于各项制度得到了细化、量化,增强了可操作性,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2、建立驻村指导员的刚性工作机制。一是要求驻村指导员做到“五上墙”,即:照片上墙、联系电话上墙、工作职责上墙、驻村承诺上墙、举报电话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求驻村指导员每月走访农户20户,并记好《驻村》;三是在年中和年末分别组织所驻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对驻村指导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岗位考核挂钩。把驻村指导员履职情况与村干部岗位目标进行捆绑考核,建立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利益责任共同体,规范驻村指导员的行为规范,加强对驻村指导员到岗和履职情况的检查,经常直接到村进行暗访督查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推进“”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和落实。为确保镇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正确性,制定了《赵家镇党委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凡涉及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如发展规划、重大工程招投标、干部任免、党员发展和处理等均纳入票决制范围。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党政班子内部和机关内部的凝聚力。这项制度推行以来,赵家镇先后对东溪电站、梅岭茶厂等企业改制和枫谷线拓宽、宣绛公路硬化改造、皂溪至三坑口公路硬化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决策,特别是在工程承包中实行民主表决后公开招标,此举在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中反响很好,有力地推进了赵家经济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严格考核,强化干部绩效管理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建立起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评机制,以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1、强化绩效考核和外部评价。以《赵家镇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赵家镇机关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为考核依据,成立了赵家镇岗位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采取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各办公室、办事处结合当年的重点工作,制订全年,每月底将履行岗位职责及领导交办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弱化机关内部测评,取消末位淘汰,提倡首位竞争。一直以来,赵家镇机关内部“小团体”比较严重,机关干部之间明争暗斗,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简单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得机关内部的自我测评变成某些人挟私报复的手段。新一届党委、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弱化机关内部测评,取消末位淘汰制,而以实绩论英雄,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评价高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从而减少了干部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机关内部的凝聚力。

四、两点体会

1、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是创新机关运行机制的前提。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预防机关体制老化、办事方式陈旧的必要手段,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可以为机关运行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的同时,党政“一把手”,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应简政放权,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全局工作和抓好中心任务上,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一个更高的层面,增强驾驶驭全局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通过明确职责、落实任务、简政放权、善于调动各个办公室(办事处)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各办公室(办事处)中层干部提供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干的舞台,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在具体实践中,要避免干部的多头兼职。由于各办主任除主管本办工作,往往还有别的业务工作,工作中常常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有的工作流于形式。

2、理顺机关内部关系是创新机关运行机制的根本。培养、提拔年轻干部担任有关办公室(办事处)主任,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年轻人领导老同志、老干部甚至老领导的现象,因此,在领导与被领导问题上必须明确和理顺关系,实行主任负责制。明确隶属关系和责任关系,即各办主任负有组织领导本办各机关干部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职责,并直接对党委和政府负责,因此办公室(办事处)其他同志必须服从主任的领导,主动认真地协助主任搞好本办的工作。同时,党委、政府应适当维护办公室(办事处)主任的权威。否则,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甚至体制不顺的现象。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