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为切实做好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南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我局将其作为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健全组织。成立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同志任组长,就业服务局局长x同志为副组长,x科、x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等工作。明确目标。遵循“重点扶持、政策倾斜、全力推进”的原则,确定了“着力提高南部地区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合理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千方百计扩大南部地区输出规模”的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全年南部地区劳务输出x人,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年增加劳务收入x万元的目标。严格考核。将全年目标分解到了有关科室及南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外出务工的基础。为此,我局着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对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技能性培训。联合县职校、x校、驾校等x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今年以来,共为南部地区开办地毯绢花、计算机、电气焊、采煤知识、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班x期,培训人数达x人。二是开展引导性培训。考虑到南部地区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的实际困难,本着就近培训的原则,特设定南部地区的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劳动保障事务站为引导性培训基地,为初中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山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今年以来,共组织引导性培训x期,培训人数达x人。通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使我县的农民,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宽了致富的视野,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门外出务工的技术敲门砖,大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成功率。

三、

查看更多>>>

近年来,**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 座、5495 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xx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4.5 %。**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xx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xx年开始推

查看更多>>>

关于脱贫攻坚既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省、市农委相关文件精神和你委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汇报如下。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我支持下,我局全力配合个县级各相关部门做好20xx年的农民增收工作,重点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来源。

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我局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助推农民增收,从而保证精准脱贫。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兜底,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力保农民增收

提前谋划低保保障线与国贫线“两线合一”,全县从20xx年1月1日起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180元,截止10月底全县农村低保

1295户1408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513户593人,1—11月累计保障农村低保9153人次,保障金额166.79万元,农村低保人员实际保障线达到了3240元/人·年,超出国定贫困线140元/人·年。从20xx年1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现行280元/人·月提高到350元/人·月,年保障标准达到了4200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550元/人·月,截止10月底全县特困供养农村五保老人366人,财政投入资金48.9 万元。

(二)加大解困救助精准扶贫执行力度,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与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确保农民增收

开展解困救助精准扶贫增收行动,全额资助救助困难低保对象参合,20xx年资助低保对象参合1002人次13.93万元;1—10月累计医疗救助398人次,救助金额133.83万元。据统计截止10月底全县临时生活救助37人次10.97万无。

(三)完善养老扶贫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助推农民增收

完善养老扶贫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计划完成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新增城南社区、杨柳河社区2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为3390名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确定为依托新添敬老院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正在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

按照实施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按照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300元;90-99周岁(含9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80-89周岁(含8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50元的标

查看更多>>>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xx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县委及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张泉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好低收入户增收工作。现针对2011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底低收入户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我张泉村低收入基本情况如下:3000元及以下低收入户1户3口人;3000至4000元低收入户5户16人;5000元及以上5户23人。

我张泉村低收入户主要为老弱孤寡及残疾人群,家庭中仅有一两个人具备劳动能力且需赡养父母老幼。针对我村低收入户的基本情况,我村两委班子及县帮扶工作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技术培训及送书下乡活动,针对具体情况,逐户深入单一帮扶。

二、2011年度低收入户增收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1年度,为促进低收入户增收,我张泉村两委班子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力人员编入生态林管护员,增加其收入,如杨德苍、赵保君等户;

2、将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力人员编入保洁员,增加其收入,如赵玉芳、赵宝义等户;

3、雇佣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力人员参加村级重点项目(街坊路、改水、公厕)建设,增加其收入,如赵保君、王小冬等户;

4、与结对帮扶单位首经贸密云分校一起,开展技术培训、送书入户等活动,提高低收入家庭人员果树管理等技术水平,促进增收。

三、县帮扶户工作队的主要做法

2011至2011年度,我张泉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对口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针对我村低收入户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具体分析逐一研究对策,开展了一系列增收促发展活动。

1.充分利用首经贸密云分校的科技优势,开展技术培训、送书入户等活动,提高低收入家庭人员果树管理等技术水平,促进增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3场,受益群众200多人次。同时捐赠各类图书近5000多册。

2.探访慰问苦难群众。针对我村偏远深山区的特点,走访慰问了刘淑英、赵保成等7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

四、2011年目标和打算

首先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原则

1、在上级和社会力量的全力帮扶下,通过努力,使我村低收入户的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基本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为基本达到小康社会所确定的生活指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体现以人为本,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消除

查看更多>>>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基本满足现阶段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下面,笔者试从我国农民增收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和促进农民增收对策三个方面做以论述。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具体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时期。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时期有所减缓。 第三阶段,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7%,其中1989年还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水平。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6%,但其间波幅较大。 第五阶段,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形势,农民收入增长再度缓慢,增幅回落。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较199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7年实际增长4%,增幅比1997年回落0.6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加,而农民从农业中获

查看更多>>>

为了加快北王村“515”社会主义示范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升级晋档”的目标。北王村两委会一班人经商讨研究,制定我村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北王村位于王村镇政府一公里处,全村516户,xx口人,总耕地5649亩,全村总面积为8平方米。现有两委干部5人,村组干部12人,党员56人,村民居位分布王(村)黄(龙)公路东西两侧,原村位于村西部,南北居民,宅地依靠沟边,水土流失现实较为严重。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按照“抓好产业促民富、改变基础变村貌、规范管理促和谐”的思路,不断创新,狠抓落实,先后获得了“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平安村、民主依法示范村”等荣誉。

近几年来,北王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先后修建了村活动场所、图书室,对村硬化巷道进行全方位、高标准的绿化。xx年全村的“双千亩”(千亩核桃、千亩花椒)已全面挂果,实现人均纯收入645元,存栏能繁母猪300多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41元,地膜玉米已种植xx亩,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85元,劳务输出全村外出从业务工490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以上方面加起来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8元,村党支部顺利晋升为二类支部。发展目标:xx年计划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10000元,较去年增加4000元左右,计划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大棚100棚,正在开挖建设,预计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以上,能够实现升级晋档目标。

二、规划目标

(一)种植业。xx年种植玉米3000亩,实现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45元,千亩核桃、千亩花椒实现人均纯收入680元,小麦种植实现人均纯收入420元,种植业总计实现人均纯收入1845元。

(二)畜牧业。全村能繁母猪500头,年产仔猪6000余头,实行自繁自养方式发展,每头生猪出栏价约为1200余元,即每头可获利500元可实现收入300万余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450元。

(三)设施农业大棚。两委会多次组织群众到外参观,确定发展设施农业大棚思路,目前已协调土地200余亩,落实建棚意向户100户,正在开挖建设,预计可实现收入200余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

(四)劳务输出方面。全村外出从业务工520人,实现收入600万元左右。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12元。

(五)国家政策补贴收入。全村47户享受低保940

查看更多>>>
镇农民人均增收情况分析总结20xx年,我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优化,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我镇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今年全镇人均增收1417元,涨幅达14%,人均纯收入达10920元,我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增收项目 1、**茶农喜增收今年由于受特殊气候的影响,春茶采摘的时间比去年同期推迟10天开采,但今年天气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有利于茶叶迅速生长,加之夜雨多白天晴有利于茶农采摘,致使茶叶产量与去年同期比较有所上升,但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比较持平,产值只有小幅增长,正因为4-9月雨晴天气适宜,造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很快形成,单芽比例偏小;部分茶农忙于灾后重建,投入到茶叶生产的精力不足,另有部分茶农没有请或请不到采茶工,劳力少,只得降低采摘标准,以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导致鲜叶均价降低(比去年低2.1元/斤)。以上诸因素造成产量和产值增幅比例不对等,即产量增幅较大,产值增幅很小。截至现在,我乡共产名优茶82万公斤,细茶107万公斤,粗茶75万公斤,已全面完成区上下达的任务。茶叶产值达8883.5万元,仅茶叶一项就增收581元以上,茶叶已成为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支柱,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劳务工价超高、劳务输出增收已成定局20xx年我镇的投产茶园已达15606亩,春茶采摘时,春茶采摘时,用工矛盾十分突出,用工价格达40元每公斤。另外春茶采摘完后外出务工较多,主要输出地有西藏、新疆、青海等,用工价每天都在200—300元左右。由于我镇及附近乡镇农房改造较多,工程也较多,技工工价每天在150—200元左右,杂工工价每天也在80—120元左右。截止12月份,全镇共输出劳务人员2350人,劳务收入达1550万元,此项人均增收585元,今年劳务用工是农民增收的已达亮点。 3、粮食生产20xx年,全镇粮食生产大336万公斤,总产量与20xx年持平,总收入293万元,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包括人工费、肥料费等,人均纯收入较20xx年下降10元。 4、畜禽产业养殖业增收形势有所下滑,主要体现在商品猪和仔猪价格方面,但我镇生猪以自繁自育为主,总体形势并没有减收,价格有所下降,养殖成本增加,使养殖户利润有所降低,1—12月份出售生猪2.3万头,产值1739万元,除去养殖成本,人 查看更多>>>

关于推进助农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我乡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政府扶持、群众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题,以养殖、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设施化、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劳务输出和农民创业,努力推动实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6元以上,比20*年(人均纯收入4980元)增长率达到18%,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三、工作措施及任务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建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精加工,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品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继续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以魔芋、红油香椿、中药材、经果等种植产业为依托,走特色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挖掘畜牧养殖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引进1—2家业主,建成豆坪肉牛交易市场。

二是紧扣发展主题,稳步推进清水溪村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点带面,刺激全乡农民的增收欲望。修建占地3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个,全长**0米的跨河大桥1座,新建滨河大道1500米。

三是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加大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改变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硬化乡中心校连接公路200米,投资6万元改建**镇饮水工程,力争硬化**村道公路5.2公里。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抑制农资价格上涨。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市场的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及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大宗农资价格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一些扰乱农资市场价格的流通的行为及时上报,

查看更多>>>

镇推进助农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村支两委:

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夯实我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镇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政府扶持、群众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题,以养殖、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设施化、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劳务输出和农民创业,努力推动实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68.4元以上,比2016年(人均纯收入11730元)增长率达到8%,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三、工作措施及任务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建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品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继续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以银杏、柑橘、儿菜、中药材、清脆李、经果等种植产业为依托,走特色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挖掘畜牧养殖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引进1-2家业主,建成王军肉牛养殖场。

二是紧扣发展主题,稳步推进**村水韵小镇建设,加快环**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脱贫攻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点带面,刺激全镇农民的增收欲望。修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个,全长1500米的新村聚居点路灯20盏。

三是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加大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改变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8年,全镇投入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400万元,硬化耕作道16.7公里,新建渠道5000米,便民道30公里,土地平整2000亩。投资85万元新增程家沟村饮水工程4处,投资400万元硬化中心村村道公路13.2公里。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抑制农资价格上涨。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市

查看更多>>>
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方案》、县委《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的决定》精神,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全县今后5年(20xx—20xx)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一、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今后5年,全县上下要坚持“一片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三品: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优品牌,两化:产业化、高效化),西片重点发展棉花、蜜瓜、葡萄、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发展林果业、牛羊育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郊特色经济;东片重点发展蜜瓜、番茄、酒花、甘草等特色产业,农牧结合、以草定畜,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牛羊产业;南片以畜牧业为主,加快养殖方式转型,重点发展肉牛产业;移民片区以优先做大劳务产业为主,一次性导入新兴产业。使全县农业形成“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外向型”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加速农民增收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外延型向内涵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收目标是,在20xx年的基础上,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每年调整发展“双千元田”和“五千元田”5万亩,扶持推广“万元田”1万亩。畜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劳务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经过五年的努力,各大片区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新培育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新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2-3家,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以上,外销率达到90%以上,培育农业优质品牌5个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以上。力争到20xx年底,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0元以上(不含新建移民乡),新建移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二、促进农民增收的10项重点任务1、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坚持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示范推广的基础上,以做大规模、做强产业、万亩连片为调整方向,大力实施“251”种植增收计划,调整退出亩收入千元以下的低效田,大力发展“双千元田”和“五千元田”,扶持推广“万元田”,力争户均发展1亩“ 查看更多>>>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3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4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6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9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1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3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8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7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8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4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9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7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8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0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5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6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30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5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0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1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1200字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22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12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24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26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30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1100字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1800字
展开更多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

范文资讯网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2024年精选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范文,包括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怎么写、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开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结尾、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模板大全等,同时还有工作总结格式和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