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想要在工作上快人一步,需要我们制作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计划也体现一个人对于事务、目标的规划能力。工作计划主要是写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大学生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现就实施杭州市大学生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高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政策引导,政府资助,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大学生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目标任务
20xx至20xx年3年内,组织在杭高校学生、以及有杭州户籍且未就业的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建立相应机制,实现职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紧密对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要结合实际,采取本校培训、实训基地实训和培训机构培训等办法,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操作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在各高校积极倡导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制度。对参加岗位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大学生,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鉴定机构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各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定点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服务;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特点,选择合适项目参加培训。要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大学生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在校学生落户杭州的意愿,制定职业培训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引导大学生参加符合杭州产业升级和发展导向的、技术含量高和紧缺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将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对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实行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
(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职业培训网络。要动员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效果好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及民办培训机构作为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要引导定点机构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要加快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20xx年底面向在杭高校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三) 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对拟招用的大学生,自行组织实施或由其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的明确就业岗位的技能培训。定向培训项目由具有培训能力且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同意的用人单位组织实施,也可由用人单位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
订单培训是指定点机构针对单个用人单位需求人数较少,岗位较分散的实际,自行开发并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组织的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技能培训;用人单位也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用工需求,由劳动保障部门有计划地委托定点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实施。
(四)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学生参加定点机构组织的定向、订单培训和技能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业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其培训鉴定费用的50%补贴,原则上不超过XX元/人。
参加培训取得当年杭州市公布的紧缺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大学生本人培训鉴定费用的全额补贴。
高校学生在杭只能享受一次培训鉴定费用补贴。同时,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宣传大学生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更多大学生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技能就业。

Fwr816.COM同步阅读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xx〕13号)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劳社[20xx]1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网文章-网帮您找文章]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改进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加强指导,改进服务,强化监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任务
从20xx年至20xx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趋于完善,劳动合同履行趋于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统一化、法制化,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全面建立。
(二)具体目标任务
以20xx年州级统计部门颁布的各县市各类企业职工总数为基数,各县市应完成的目标任务为:
1、至20xx年底,力争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股份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
2、至20xx年底,力争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股份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3、至20xx年底实现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内容趋于规范,劳动合同得到较好履行,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制度。
(二)根据《劳动合同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体制与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对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和管理。
(四)对违法用工单位实行重点监督制度,确保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查处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xx年6月30日)
1、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意识,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做好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启动前的相关工作。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拟制并下发《云南省劳动用工登记制度暂行办法》,明确劳动用工登记项目、登记方式、工作流程、职责、管辖等内容,并设计相关表样,统一相应指标。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
1、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制度。
(1)从20xx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劳动用工登记工作。劳动用工登记中,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等情况为主要内容,同时将与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企业多种用工形式纳入劳动用工登记范围。通过劳动用工登记,全面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准确掌握企业劳动用工人数和用工形式,以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2)实现劳动合同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劳动用工登记微机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统一工作流程及相关指标,20xx年12月30日前,实现与省厅劳动合同数据库的链接,实现劳动合同动态管理。
(3)20xx年6月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劳动用工登记数据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各类企业用工登记情况全面、准确,相关数据信息规范、统一,并运用用工登记数据做好宏观管理工作。
2、加强对劳动合同的鉴证工作,纠正无效合同或条款。加强对劳动合同有效性及合法性的审查,并向用人单位提供指导性意见。《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尽快制定并颁布《红河州劳动合同法实施办法》,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健全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形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意识。
3、加大劳动保障监察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第2页

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的基础上,结合劳动用工登记情况,开展签订劳动合同专项检查。以使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为重点,依法查处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将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列入劳动保障年检的重要内容,明显改变上述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用工不规范的现状。
4、加强对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和服务。
(1)推荐用人单位使用规范化格式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构成要件的指导和督促,防止违法行为产生。
(2)指导、帮助用人单位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章制度。
(3)加快推进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微机管理的步伐,20xx年6月以前,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要实现劳动合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成立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对全州13个县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标准另行制定。对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的地区将进行表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将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既定的任务。。
五、工作职责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各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配合,主动加强与国资、建设、工商、税务、安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开展。州级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分管领导参加的云南省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州劳动保障局一位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劳动保障、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业务机构负责人担任。各县市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级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制。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负责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协调、政策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动态监管和统计分析,指导工作有效开展。
各级工会组织要宣传和发动广大劳动者积极参与三年行动计划,督促基层工会参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指导和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监督本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级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要切实作好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劳资人员对三年行动计划的认识,组织、引导用人单位认真学习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大力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巩固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解决“入园难”问题,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在农村每8000居民、城镇社区每4000-5000居民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幼儿园。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到**年,每个乡镇(街道)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举办适量的责任区、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县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建成1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以上市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全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

(二)年度目标

1.**年度目标:完成8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桐木漯、荒塘、棉花坪等3所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新建仁和镇李家铺责任区、水市镇梅岗责任区、湾井镇下灌责任区、九疑山乡鲁观责任区、鲤溪镇柏万城责任区等5所责任区幼儿园。

2.20xx年度目标:完成1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舜陵街道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保安镇、天堂镇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中和镇新开责任区、禾亭镇琵琶责任区、太平镇岭头源责任区、冷水镇上宜责任区、湾井镇湾井责任区、保安镇中心铺责任区等6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3.**年度目标:完成9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在桐山、文庙街道各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九疑山乡中心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东城责任区、云潭责任区,太平镇下坠责任区,九疑山乡麦地责任区等4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创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启动城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程。县城社区公办幼儿园按照6班至12班的规模建设,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支持。通过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街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2.实施乡镇责任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按规划独立新建公办责任区幼儿园。乡镇责任区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管理方式参照乡镇中小学校办法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要优先保障当地责任区幼儿园建设用地,可以充分利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环境适宜办学的责任区内的原供销社、粮站、畜牧站等闲置资源,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设施、教育器材及教师等资源。

3.实施农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举办适量的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村、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农村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和建设规划,优选区域,合理布点,推进公办村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公办村级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为主,由县、乡、村共同承担,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本责任区的公办幼儿园管理。

4.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从20xx年起,县城、乡镇在新城开发、新建住宅区时,凡住宅小区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建设好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县国土部门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将明确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对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不能限期整改到位的,责令停工,将开发商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在市县主流媒体通报,不予办理工程验收等相关手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商应向县政府上缴幼儿园异地建设经费,由县政府根据全县幼儿园建设总体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国有,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使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由各督学兼任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具、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引领和倡导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活动,满足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禁各级各类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2.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提升办园水平。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县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按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县教育局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每年要定期对全县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县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县公安、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3.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县交通、运管、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与指导;幼儿园用车要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校车管理范围,规范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要依据《湖南省幼儿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依据幼儿园等级确定全县公办幼儿园、学前班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的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

1.足额配备幼儿教师,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县编制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xx〕1号)有关规定,核定教职工编制。要在三年内通过多种方式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满足学前教育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四个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要采取倾斜政策,列入事业单位编制。要健全幼儿教师、园长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多渠道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适当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县教育局要做好乡镇中心校和责任区中学富余教师的分流工作,选择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专门培训后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后勤工作,其身份和待遇依法予以保障;引导具备相应资格的非幼教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经专门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担任幼儿教师;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2.依法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要完善落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等政策。完善公办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边远山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政策享受边远教师特殊津贴。公办幼儿教师在评优评先、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福利待遇方面与公办中小学教师一视同仁。

(四)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坚持以财政性投入为主。县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根据需要每年安排20万元财政性资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地方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学前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10%。财政部门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项列支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要逐年提高,到**年达到6%以上。确定公办幼儿园每期按生均200元的公用经费或参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性拨款标准拨付。县财政要把公办幼儿园购买幼教玩具资金列入预算,保证幼儿游戏够用。

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凡投入100万以上新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县政府按5-10%予以税费减免。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出台并完善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

3.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公办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落实县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公办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公办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把发展公办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为主、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的公办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公办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2.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县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县发改委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县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县编委办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县住建局、国土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县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每年对各乡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进行专项督查。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奖、幼儿园建设成就奖,奖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和单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个人。对不承担责任,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全县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和本行动计划精神,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树立学前教育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 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 发〔2012〕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皖政办〔2013〕5号:),进一 步推动合肥市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 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精神,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理念,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目标, 以中小学校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本条件达标为切入点,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着眼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 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 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县级巢湖市,

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2一

14个省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 万人。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8所,其中中等 职业学校86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 所,幼儿园69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中等及以下学校在校生114.8704万人,教职工1. 67万人。

全市中小学基本能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基本开足体育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体育、 艺术2 + 1项目”试点工作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制定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督 促全市中小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 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把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人人踊跃参 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的良好氛围。

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 局、人社局、卫生局、体育局、团市委、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合肥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 了政府、职能部门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坚持组织开展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不断调整优化测试项目和方式,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并计入升学录取总分。学校体育工作已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没有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国家学校 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仍有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青 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能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体 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体教结 合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体育竟赛活动日趋活跃,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 制。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低 于 20、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体育课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创新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课间活动 因校制宜,自主多样,全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 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 容、方式和载体。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初中、 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 小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3、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与艺术2+1”活动,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4、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竟赛活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组织实施年度中小学生竟赛计划。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节(周〕、专项体育竟赛,增设竟技体育项目外的健身、娱乐类运动项目,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精神,打造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创建合肥市高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联赛三级联赛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

(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纳入中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中。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 健康状况等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及 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2、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探索将学生曰 常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试总分之中。

3、将高中学生健康素质纳入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 作用,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 开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丰富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实现857。以上的学生能 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目标。

(三)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科学合理规划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做好我市体育运动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衔接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校办运动队,体育部门对承担参赛省级比赛和省运会的校办运动队队员,给予市级训练单位队员的同等待遇。

2、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教【2012】171号)要求,组织 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建立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入学保障 机制;优化全市学校体育项目网络布局,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国家及省级青少年体育倶乐部10所以上;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以上、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以上;市 级单项训练基地10所以上。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3】11号)要求,多 渠道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到 2015年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2015年,配齐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

2、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按照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体育 竟赛、外出学习培训、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 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 支持力度,逐步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将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中小学校或周边。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初步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六)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开放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佘和节假日坚持向学生开放,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学校课外活动、课佘体育 训练提供便利。全市〔区、县)公办中小学校符合开放条件的室 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佘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2013 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县(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设 施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参照市级学校体育设施 向社会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县(市〕、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保 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序运行。体育部门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

(七)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和年度报告制度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中小学校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公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 育工作评估,各区、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自评,市级教育 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与认定,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实行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 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监督电话等。各县、 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定期通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八)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 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赔付等学 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 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 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参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指导 和监管,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 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完善支持投入政策,并给予必要倾斜; 体育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发挥市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与推进。

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公告制度

各学校每年分别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以检查及测试结果为基础,给每名学生建 立健康档案。到2015年,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建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制度,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 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恁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

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

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 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评优 评先、学校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釆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健康 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 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9月27日印发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大学生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