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们在做重要的事情时,必须要有方案的指导。想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我们应该制定一些方案去实施。方案的确定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一份优秀文案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请大家参阅!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xx政〔xx〕x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意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x政办秘〔xx〕x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坚持串点成网、做优扩面,落实“一体两翼、全域旅游”提升计划,促进乡村旅游均衡发展。以“旅游+”为导向,全面拓展旅游广度和深度,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业态体系。坚持转型升级、增效做强,以实施旅游牵动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打造专业经营平台,继续支持京黟旅游公司发展,规范徽黄旅游集团管理经营,切实巩固两大企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以徽黄旅游集团为平台,落实“1+4+n”合作方案,引进旅游行业专业化团队带动提升全县乡村旅游市场能力、经营能力。扎实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县旅委、县发改委。排名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大工业企业帮扶力度。完善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县直部门“局长办事日”活动。细化企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完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帮助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宣传和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稳增长、转方式、提效益。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型发展;坚持走品牌、创新驱动之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引内联,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成为产业旗舰型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委、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发展。调整完善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办法,支持茶叶、蔬菜、粮油、香榧、蚕桑、黑鸡和花猪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推行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产业化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扶持。进一步加大电网改造投资,解决电网“卡脖子”、低电压、茶叶生产区用电不足、供电可靠性不高及停电多等问题。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用地需求,确保将不低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2%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委、县供电公司、县国土资源局。)

4.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效应。设立工业发展资金600万元,专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调转促”步伐。设立服务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审核拨付上年结余结转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产能。跟踪服务年度财政补助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督促加快建成投产见效。加大力度清理“僵尸企业”,妥善做好职工安置等工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

5.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争取省财政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和省信用担保集团参股资金,充实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力争注册资本达到16000万元。继续设立还贷应急资金并做大规模至3000万元,帮助企业缓解还贷困难。设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630万元,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深入推进 “4321”模式的新型政银担业务,不断扩大政银担合作范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办。)

6.帮助企业降低税费、人工、用电等成本。全面落实“营改增”和国家支持小微企业、企业改制重组、非货币资产投资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xx年,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不作上调,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纳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继续执行适当降低后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县诚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继续执行1.2%的年化担保费率。继续开展涉企收费清单落实情况以及国家陆续出台的减免、取消、缓征等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对按规定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暂时困难企业,由企业申请,经批准后可缓6个月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期满按规定补缴后,允许继续申请缓缴。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电价政策执行各类电价,支持大用户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经信委、县物价局、县编办、县人社局、县供电公司。)

7.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扩大与县域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担保贷款渠道,深入开展“税融通”担保贷款业务。开展包括“税融通”业务在内的各种银税合作活动,支持守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大企业上市(挂牌)服务力度,促进直接融资。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力争融资总额放大至6000万元,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鼓励金融企业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经信委、县农业委、县国土资源局。)

二、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8.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争取中央预算内重点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农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教育卫生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大力谋划旅游、文物、自然文化遗产、供排水等项目,围绕大xx国家公园创建等平台,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谋划一批“大新专”项目,谋划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计划。在库项目个数动态保持在2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到10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信委、县旅委、县农业委、县住建委、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9.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工作要求,成立重点项目推进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到项目现场督查调度一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供水、供电、征收、规划、环保等问题。加强督查督促,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开展项目督查,确保全县7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7.6亿元以上,比xx年增长8%以上,其中,2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3亿元以上,比xx年投资计划增长6%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旅委、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10.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申报和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充实完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库,重点申报宏村艺术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西递遗产小镇、xx县城供水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争取省产业发展资金募集资金,引导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示范项目。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减缓政府投资压力,对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排水管网、垃圾中转站及城市道路等非经营性领域,在完善财政补贴、政府回购或购买服务的操作方式和具体办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项目法人招标、epc(工程总承包)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加项目资金来源渠道。(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委、县房管局。)

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领导带头和“一把手”抓招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招商水平。坚持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xx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发挥考核办法导向作用。确保市、县出台的各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政策执行到位,发挥政策效应。完善重大招商项目联合预审机制,及时召开招商引资项目预审会。加强城东新区、古城片区、西递片区、宏村-秀里片区、工业园区等五个重点区域项目洽谈和建设,全面促进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积极向上争取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和鼓励以租赁等多种有偿方式向中小企业供地,对工业企业改造升级的,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提高容积率的,可不增收土地出让价款。(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县国土资源局。)

12.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制定《xx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文化、旅游和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从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先行调剂安排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首批启动建设宏村艺术小镇、西递遗产小镇,准确把握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科学编制规划,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吸引相关企业项目落户特色小镇,加速项目建设、业态打造,确保宏村艺术小镇、西递遗产小镇打造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徽黄公司、县招商局、县规划局、宏村镇政府、西递镇政府。)

三、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13.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完善科技扶持政策,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创新驱动“1+6+2”政策、市委市政府“1+12”政策体系,争取省市财政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建设、科技重大专项、科技保险试点等专项资金支持。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三权”管理,鼓励科研人员留职创业与职务发明,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落实专利资助政策,促进万众创新。(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人社局。)

14.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县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完善园区配套,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现有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升级,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经信委。)

15.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争取省财政贷款贴息、设备补助,引导企业技术改造、供给侧改革和降本增效等政策。积极争取省级重大技术装备的专项资金补助。支持企业瞄准行业先进标准,采用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开展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效率提升、质量改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6.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个人可以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合伙创业可以申请最高额度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2年,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积极推荐、争取省创业引导资金扶持创业,利用省创业引导资金为初始创业阶段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含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提供额度不超过3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向创业发展阶段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含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办的小微型企业提供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抵押放大2倍的贷款。(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科技局。)

17.强化人才支撑。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集聚。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公共职业教育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立xx专家信息库,全面掌握我县事业单位和企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基本信息。允许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待上级实施细则出台之后正式实施)。(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委。)

四、注重扩大消费需求

18.大力促进消费升级。鼓励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消费。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入进入养老健康领域。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和购置补贴政策。发展使用权租赁等分享经济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消费。争取对企业以食品、工业消费品及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提升品质、创新供给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旅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供电公司、县经信委。)

19.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做好打击侵权假冒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组织开展商务诚信宣传活动,围绕确保商品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坚持诚信经营、树立商业品牌等任务,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鼓励和支持商业企业规范使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便利和扩大消费。加快推进“互联网+流通”,方便居民消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商业街区和特色小镇,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布局,促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家用轿车、家用信息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旅委、县招商局。)

20.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支持暂时买不起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先租房,对其中难以承受市场化租房、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给予货币化租金补贴。将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实施公租房货币化。支持将有稳定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责任单位:县房管局、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

21.稳定房地产市场。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职工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最长30年并可延长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积极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支持商业银行对进城农民购买商品住房开展贷款业务。(责任单位: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县财政局、县房管局、县金融办。)

五、稳步扩大外贸进出口

22.支持外贸优进优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促进富余产能转出。组织企业参加涉外展会,积极开拓市场,挖掘新商机,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加大与海关、商检、外管、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促进作用,进一步宣传好国家、省、市最新政策,制定我县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新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力争在电子、茧丝绸、农产品(茶叶)等行业有新的突破。(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3.继续深化简政放权。使用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规范前置审批,做好行政审批承接,实行限时办结,提高项目审批监管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住所条件管制,积极开展简易注销,实现企业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政务中心、县市监局、县编办。)

2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县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按照“处置一批、运营盘活一批、委托管理一批”的思路,加强存量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25.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好省、市民生工程。加大11项扶贫攻坚民生工程投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898户、1996人稳定脱贫,丰梧、兰湖等6个贫困村率先出列。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城乡居民医保等项目补助标准。(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委。)

26.大力促进和稳定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不超过企业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对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初始创办科技型、现代服务型小微型企业,吸纳人员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初始创业补贴。企业新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给予人均不低于500元补贴。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职工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分别给予相应补贴。对各类创业大赛获奖入围项目在xx落地转化提供启动资金资助。鼓励企业招用更多技能员工创业,对我县各类民营企业,当年新招技能员工30人以上,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已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当年新招用人数,给予企业一次性人均500元的用工补助,单个企业一年内最高不超过2万元,所需资金从创业扶持资金中支出。各类外来我县创业群体创办实体企业,享受免费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档案托管、用工招聘、培训等服务。(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委。)

八、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风险

27.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实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严格限定政府债务举借程序和资金用途。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做好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争取省级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额度,减小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压力,腾出资金空间,推动重点领域建设。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消除风险隐患。(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28.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争取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力度。落实属地管理和监管部门职责,规范各类融资行为,依法处置和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风险预测预警,妥善处置风险案件,维护金融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人行、县财政局、县公安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把“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要求体现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上,突破惯性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引领我县经济迈上新台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用于担当,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营造保护创新、崇尚创造、鼓励干事的良好氛围。要狠抓工作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坚定不移地以责任到位促进工作到位。县政府督办室要根据清单要求加强跟踪督查,审计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问责,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F132.coM小编推荐

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我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健康**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优化应用环境、强化要素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监管、完善推进机制,逐步扩大医药产业规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医药产业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转型。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责任,落实国家相关医改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 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将自主创新作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引进省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加强科技攻关技术合作,加快我县医药研发创新。

3. 坚持区位优势与转型升级相结合。 发挥中药材种植区位优势,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促进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经营。引导中药企业种植、加工一体化,促进医药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4. 坚持提高效益与提升质量相结合。 紧抓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医药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国家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 年,全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医药健康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产业格局更趋合理;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30 万亩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区域。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养结合形成规模;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药成本医疗费用有效降低。

二、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业,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

1. 加快药源基地建设步伐。 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为重点, 坚持品种繁育与野生驯化相结合 , 科研、生产、经营并重 , 加快品种选育和种源基地建设 , 全面推行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纳入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2. 加强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华瑞农业、宏泰药业、本草源生物科技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重点在沿山片区建设板兰根、甘草、黄芪、柴胡、孜然、王不留行等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采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导向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3. 提升中药材加工生产能力。 鼓励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和设备,消化优势道地中药材品种原料。提升中药材仓储、养护等管理水平,切实解决虫蛀、霉变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储藏设施,形成加工中药材龙头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 各乡镇在规划蔬菜产业发展时要将药菜两用蔬菜作为重点产业来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种植品种。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围绕药菜两用蔬菜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药菜两用蔬菜附加产值。

牵头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

配合单位: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各乡镇。

(二)加快中医药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

1. 依靠科技研发新药产品,推进中药现代化。 坚持注重品牌、提升品质、扩大品种、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药材资源固有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加强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生产特性及标准化研究,以及中医药领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围绕板兰根、甘草、黄芪、孜然、王不留行等优势品种,大力推进“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全县中药材产业园优势,推进优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和加工一体化建设。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医疗机构联合攻关,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药新制剂开发。积极打造区域生物医药基地,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全过程,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构建符合国家规范、开放共享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 加强保健食品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积极争取陇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开发药膳、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品。争取将地产甘草、板兰根等中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或申报为新资源食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开发食疗、保健、养生、康复产品。鼓励扶持社会机构开展推拿按摩、艾灸拔罐、药浴熏洗、贴敷刮痧等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服务。加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等日化用品的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3. 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 引导和鼓励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培育、申报、认定国家发明专利、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充分发挥我县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医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产业品牌影响力。

牵头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县工信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推进绿色改造升级

1. 规范药材生产企业生产行为。 按照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污染物综合治理的绿色制造和循环生产模式,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提升工程,运用中药材现代化科学检测技术,推动开展中药制品和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升级,增强标准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药材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药品生产销售一体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 健全药品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药品风险排查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应急机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精准监管,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实现药品安全全程无缝监管。加快基层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基层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药学和法律专业人员比重,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信息分析评价全覆盖。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投诉举报系统、审评审批系统、药品稽查系统。加大企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生产经营。加强医药广告发布审查,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净化医药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配合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卫计委、县文广新局、县公安局

(四)统筹资源优势,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1. 推动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以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优势资源,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针对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的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服务。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的护理服务,大力开展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治未病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将康复护理延伸至居民家庭,逐步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2. 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保健旅游。 围绕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要求,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支持企业开发优质、安全、养生的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药膳美食等,围绕医食养生、中医药康体养生、温泉养生、中药材香草花卉养生等项目,积极推广开发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熏洗药浴、温泉疗养、药膳食疗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产品,打造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服务品牌,使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进乡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227 线观光游览线、乡村旅游文化示范点、方舟水世界和扁都口景区,开展养生休闲、健康饮食和养老服务,把健康养生融入旅游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山地户外运动、自行车和自驾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保健旅游。逐步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宣传推广,推出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和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3. 推动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及咨询服务、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加强各类健康体检、咨询机构和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融合建设,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健康保险服务机制,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为参保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加快健康养老、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服务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

(五)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同步发展,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1. 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诊疗行为管理,防止过度医疗等不规范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推进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设备共享,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完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等方面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加快形成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扩大患者选择权。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到2020 年,力争全县医疗服务综合能力进入全省县区前列。

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结合医药分开,加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动分级诊疗、中西医同病同价和医师多点执业,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价格、招标采购、医保政策衔接,推动药品价格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价格信息公开,防止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逐步扩大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及使用范围。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药行为,促进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药品优先使用。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新药(医疗器械)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健全大病保障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社会多样化健康保障和医药产品需求。

3. 开展智能化医疗服务。 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在线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便民服务,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拓展和完善现有设施资源,推进以全员人口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建设,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面向基层开展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监护指导、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协同应用。到 2020 年,跨部门、跨区域的医疗、医药、医保、健康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六)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着力构建医药诚信体系

1. 建立现代营销模式。 建设药品流通大健康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功能,开展药品配送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优势企业开展零售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管理和品牌标识,提高连锁药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依托生态工业园区“西部药都”及洪水镇、三堡镇、新天镇中药材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和仓储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药材期货市场。加快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推动大型企业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小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

2.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健全医药诚信管理机制,改善市场诚信环境,整合现有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信用记录档案,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依法及时在“西部**”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依法制定信息收集、评价、公布等制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依法加大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加快企业信用与商品质量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强化企业自我约束。引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守信承诺行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县工商质监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立足区域医药产业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将医药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促进医药产业发展议事协调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产业长远发展,统筹推进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医药科研、药品监管以及医药改革、健康医疗、养生旅游等医药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县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结合部门职责和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医药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医药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等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整合部门现有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扶持具备医药创新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发展。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贷款、企业兼并重组、小微企业发展、研发费用扣除、引进重大装备关键设备,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向创新人员转增股本、奖励科技成果转化股权等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孵化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支持投资医疗健康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积极培育成长性好的医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引导符合条件的医药健康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以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和重点产业链延伸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全县医药产业提档升级。对投资建设综合性现代医药物流园区、养生养老场所、大型医疗服务机构的,在享受已有优惠政策的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优先保障土地供应。

(三)加强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医药产业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支持职业学校培养栽培种植、制药制剂、医药物流与营销、医药电子商务、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养生旅游管理、对外交流等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复合人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人才、专利、技能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和股权激励机制,形成“团队+ 技术 + 资本”的引智新模式,充分调动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医药产业引进的符合相关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 优先推荐入选人才计划,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持续开展省、市级名中医和县级名医名科评选认定工作。依托国家和省级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培养本土化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四)加强协同监管。 加快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 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重点监测竞争不充分药品的价格行为,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和垄断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完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医药企业沟通机制 , 构建全社会共治的监管格局。遏制部分原料药包销垄断现象,加大查处力度,防止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垄断行为,保障药品正常供应,使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五)完善推进机制。 建立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评估乡镇、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对执行不到位、进度迟缓、敷衍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法依规问责,确保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专项行动计划,加强督查指导和跟踪调度,发现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探索建立医药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行业信息发布,及时整顿规范医药市场,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房地产业的调控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正确引导住房建设消费,满足广大群众合理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建康发展的通知》(习府发〔2015〕11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坚持目标导向。2015年完成城建投资75亿元;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2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销售35万平方米;完成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2.5亿元,涉房按揭贷款发放7亿元(工行1.5亿元,建行2亿元,农行1.5亿元,信用联社1亿元、邮政银行1亿元)。

(二)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开发建设、市场监管、监测分析、“两违”整治、政策兑现等环节,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通过整治,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政策导向。加强对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引导,准确解读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督查问效,确保相关政策全面兑现落实。

二、组织保障

成立**县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统筹。开展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单元全覆盖,有序推进控规编制,努力实现近期建设区域性控规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各类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完善县城功能布局,加强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的规划引领。(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以县城区、鳛部园区为重点,按照县城区建新卖旧、鳛部园区控新卖旧的思路,及时按规定和程序完善相关手续;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业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工业、医疗、教育等产业有机结合,发展复合地产;调整供应结构,开发“设计合理、功能完善、质量可靠、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产品,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责任单位:县住建局、文广局、旅游局、经贸局、卫计局、教育局,鳛部园区管委会)

(三)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开展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建筑市场专项整治,落实建设单位责任,规范房地产工程承包行为,强化合同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市场信息化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依法诚信的建筑市场秩序,充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严厉打击各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国土资源局、人社局)

(四)做好房地产市场促销活动。主动对接重庆、四川等周边市场,积极参会参展,利用各种房交会提升**房地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五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促销活动,推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媒体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办好**房交会,把**房交会做成黔北地区、贵州地区乃至西南地区的品牌。(责任单位:住建局、文广局、鳛部园区管委会)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房预售审批和预售资金监管平台,逐步提高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并纳入专户管理,全额监管。凡土地出让金未全额缴纳和未按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予发放该项目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完善房地产企业和投资人信用档案,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将企业信用评级与资质管理、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严格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逃避监管、哄抬房价、挪用或抽逃资金、合同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国土资源局)

(六)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把握商品房供求需要,保持市场供求平衡;建立信息公开和市场监测分析研究机制,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情况、房地产市场税费收缴情况等实行月报告制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发布住房消费信息,引导理性投资和合理消费。加强舆情监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主动澄清涉及房地产市场的不实信息,依法严肃查处造谣、传谣及炒作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地税局、公积金管理中心)

(七)加强土地储备和供给。县土地收储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土地储备及储备土地一级开发整治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整治,并获取相应收益。严格执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科学把握土地供应需求,合理确定土地出让数量和用地结构。县城规划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净地出让”,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严格按合同约定加强房地产用地批后监管。(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八)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力度。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对不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履行住房公积金缴存义务的单位,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处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遵义市公积金贷款业务指南》确定的首付款比例、贷款额度、贷款程序等,统一规范贷款申报材料、办理手续和办理程序,加大放贷力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个贷使用率,确保完成年度放贷任务。加强住房公积金贷后管理,按规定计提风险准备金,严格控制贷款风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政局)

(九)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各乡镇(区)要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各类“两违”建筑,着力保障房开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两违”建筑对房地产业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从2015年4月开始,由县住建局牵头,相关部门和涉及乡镇(区)、园区参与,每个季度开展2至3次“两违”建筑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各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有效落实习府发〔2015〕11号文件有关政策。

1、土地政策:一是供地计划细化到月,确保完成土地出让收入7亿元以上。二是大宗土地出让金可在一年内分两次缴清。三是及时拟订用地规划指标,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四是资料齐备当天办毕国有土地抵押手续(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银行按揭贷款政策:一是将年度放贷任务分解细化到季、到月,每月形成专题报告(责任单位: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行、建行、农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二是结合习府发〔2015〕11号文件制定本单位涉房贷款业务指南(责任单位: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行、建行、农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三是严格按照习府办发〔2015〕116号文件兑现考核奖励(责任单位:县金融办、财政局、住建局、地税局、人民银行、银监办)。

3、收费政策: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储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金,按以下标准执行:一是应存储金额不足5万元的,按5万元存储。二是应存储金额在5万元至50万元的,由施工单位首次按应存储金额的60%(不低于5万元)存储后,向人社部门书面申请对未存储部分在工程竣工前分二期存储(分别按未存储金额的30%、70%存储)。三是应存储金额为50万元至100万元的,由施工单位首次存储50万元后,向人社部门书面申请对未存储部分在工程竣工前分二期存储(分别按未存储金额的30%、70%存储)。四是应存储金额100万元至500万元的,由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作出民工工资零差欠书面承诺,并由施工单位首次存储100万元后,向人社部门书面申请对未存储部分在工程竣工前分四期存储(分别按未存储金额的20%、20%、30%、30%存储)。五是应存储金额500万元以上的,由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作出民工工资零差欠书面承诺,并由施工单位首次存储200万元后,向人社部门书面申请对未存储部分在工程竣工前分四期存储(分别按1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及以上部分存储)。六是棚户区等政府投资的民生类房产项目,由发包单位向人社部门作出民工工资零差欠的书面承诺后,履行代扣代存工资支付保障金或施工单位按前述标准对照执行(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4、财政政策:认真测算2015年度兑现奖补所需资金,拟订方案报县政府研究后执行(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5、税收政策:调整习府发〔2015〕11号文件关于对外销售个人所购房屋的时间限制为“自2015年3月3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责任单位:县地税局)。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召集,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月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住建局)每月专题报告全县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县地税局每月专题报告全县房地产行业税费收缴情况,公积金管理中心每月专题报告全县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归集住房公积金等情况。

(二)做好信息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建局)要牵头负责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对接和协调调度,加强信息对接交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房地产市场发展合力。

(三)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县监察局、督查局要形成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对各责任单位制定实施细则的情况,以及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单位及相关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因地施策的总要求和《****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府发〔2016〕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积极引导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产城互动,结合我县资源、环境、气候、交通、区位等优势,引导房地产业与文化、体育、旅游、商贸、工业、医疗、教育等产业有机结合,发展高端复合地产,不断提升房地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转变房地产发展方式

根据房地产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推进产品和业态创新,推动房地产由盲目扩大需求带动向依靠合理扩大需求带动转变,由依靠规模扩张、资源消耗为主向品质提高、资源节约为主转变。

(三)拓宽房地产去库存渠道

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产去库存任务,促进全县房地产业市场健康发展。

二、严格规划控制,发挥引领作用

(四)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强化精细管理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头作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划引领。系统研究房地产开发结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明确房地产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严格控制各房地产项目规划,项目规划审批后,不得擅自调整修改。县规划局要跟踪建设过程,指导房地产企业执行规划,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行为。要提高服务质量,根据房屋建设和销售需要,采取分区、分批组织规划验收,确保工程有序建设,顺利验收。房地产企业要提高规划指标的透明度,采取挂牌公示等方式,公开已审批的规划,接受业主和社会监督;要建立建设过程规划动态管理档案,作为规划验收必备资料,与工程建设档案同时归档。

(五)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加强项目监管

县城区仍将以刚性需求住房为主体,中铁生态城片区以**省及国内部分高端居住、投资、休闲、个性化旅游、体育、度假的改善型住房为主体。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区,让城区“显山露水”,使人民群众“记得住乡愁”。要充分尊重科学,引导控制新建建筑风格样式,严禁兴建与本地历史人文感观迥异、奇奇怪怪、贪大求洋的建筑。要充分采用自然仿真方式,依托自然风向构建城镇区通风风道,避免加剧城镇热岛效应。要充分照顾既有建筑居民观景权等法定权利,控制核心、重点区域建筑高度,特别是**洞堡国际机场周边的建筑高度务必严格控制,确保航道安全,同时与周边山形、地貌、天际线及已有建筑协调。加强项目审批后管理,深入开展“规划执法年”活动,坚决打击房地产项目不按审定规划违法、违规建设的行为。

三、加大供给改革,促进转型升级

(六)严格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管理

要根据我县商品房库存情况科学制定国有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合理调控土地供应结构和投放数量,防止过度投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规模。建立房地产去库存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挂钩制度,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供应。

(七)调整已出让房地产项目用地结构

在不影响原有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已出让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用途转换方案,调整用地性质、规划指标,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鼓励用于发展旅游、养老、文教、体育等第三产业。依法按程序对按照新用途或新规划开发建设的项目,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重新核定土地价款。对已实际供地但未按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用地,由政府回购用于土地储备,对调查认定为闲置土地的,依法进行处置。

(八)允许改变房屋用途,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1.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适当调整住房套型结构,对于在建但尚未销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作出调整。

2.鼓励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将库存商品房转为企业总部、电子商务、旅游、养老、教育、体育地产,或家居式短期宾馆、小型超市等持有型物业。并将符合条件的非住宅库存改造为中小学和幼儿园、电商用房、工业地产等,实行多样化经营。

3.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多元化发展转变,鼓励房地产企业将持有的存量房源进行精装后销售,并逐步投放到租赁市场,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购房需求。

4.建立扶优扶强机制,支持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推动规模化开发和集团化运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集团。

(九)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管理

1.完善房地产项目手续。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和流程,全力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加快完善房地产项目相关手续。

2.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强化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有序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建立房地产市场库存和交易监测平台,强化房地产信息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

3.规范商品住房交付使用行为。严格执行《****商品住房交付使用备案管理实施意见》,商品住房竣工验收合格后,需取得《商品住房交付使用备案证书》方可交付使用。将停车位资源纳入公共资源统筹管理,鼓励建设地面立体式停车位,积极推行单位停车场有偿开放和停车位错时停车,充分发挥停车位使用效率。制定完善住宅装饰装修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合同管理;推行装饰装修保证金制度,加强质量验收和服务管理。组建装饰装修行业管理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以满足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城镇低保家庭租住公共租赁住房享受廉租住房政策,健全完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严格落实权力和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凡不在涉企收费清单之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收费、保证金一律停止执行。允许一宗已全部交清土地出让金并符合规划条件的房地产开发用地按照规划功能分区进行分割办证、抵押融资。允许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工程抵押物余额部分,再次办理抵押登记。调整有关收费缴交时间节点,有线电视建设安装费、二次供水设施维护费调整至项目竣工交付前缴纳;供水管网建设费、燃气管道建设费可分期进行缴纳。供水、燃气、供电、数字电视、通讯、消防、气象、地震等行业按照全面放开、市场定价的原则,进一步降低中介及行业服务收费标准,严禁行业抱团,超标准收取费用。

四、实施积极政策,培育消费市场

(十一)大力培育房屋租赁市场

1.建立房屋租赁备案及网络管理系统。探索建立包括租赁人身份识别、租赁合同备案、税收征管、租赁房源信息发布、合同纠纷调解、企业信息档案、社保信息、公积金信息等为一体的监管系统。实现对企业注册地,流动人口信息的适时监管,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长期持有部分商品房,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以租赁方式将商品住房推向市场,由单一销售向以租代售、租售并举模式转变。对符合条件的商品房可由政府认购为保障性住房或指定为安置用房。鼓励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合作或购买商品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培育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协调金融机构拓宽住房租赁机构融资渠道。

3.扩大保障房覆盖范围,允许户口已迁至工作地或办理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外来工作人员租住保障性住房;鼓励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住房保障家庭租住商品房。

4.推行“以租代售”房屋产权共有模式。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房屋产权部分持有、部分出售制度,与购房人共有房屋产权新模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所持有的产权部分租赁给购房人,由购房人按照约定逐年购买剩余产权。

5.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当按照居民标准执行。

(十二)对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商品房购买补助、扶持政策

1.凡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居民(以迁入县城区户口本为准)并在县城区购买首套普通商品住房(不包括二手房、各类政策性住房),且人均建筑面积40㎡以内的部分,给予300元/㎡的购房补贴。申请及审批发放程序:(1)购房者提供正式购房合同、契税完税凭证、产权人身份证、迁入县城区户口本和银行账号,向县房管局房地产窗口申请办理购房补助。(2)县房管局房地产交易窗口审核相关凭据原件并留存契税完税凭证复印件、产权人身份证、迁入县城区户口本复印件及银行账号,按月汇总应补助数额,提交县财政局审核。(3)县财政局审核并按程序报县政府审批后,将购房补助资金按季拨付给补助对象。

2.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居民购买商品房的,原有土地、山林权利不变。

3.县内农村人口自愿退出宅基地,拆除原有房屋并进行土地复垦的,对退出的宅基地占地面积给予200元/㎡的补贴。此项补贴如果与国家其他相关补助政策交叉,不能叠加,采用靠高标准方式给予补贴。

4.有针对性地对进城购房农业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家庭收入,增强其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

5.为进城购房的农业人口提供就业平台,由县就业局等部门举办专场招聘,优先提供就业机会。

6.为进城购房的农村人口提供优质的社保服务,对从农村社保转入城镇居民社保的优先办理,凡农村人口转移为居民的,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可自主选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十三)指导完善房地产销售合同

县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销售合同的管理指导,就有线电视建设安装费、二次供水设施维护费费用承担及支付方式、“以租代售”房屋产权共有模式等涉及到购房人与房地产销售企业之间权利义务问题,对现有格式化的销售合同进行修订,减少房地产消费环节的纠纷,培育良好的房地产消费市场环境。

五、强化组织保障,正确宣传引导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一盘一策”的原则,针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影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十五)健全房地产信息宣传引导机制

强化房地产交易信息日报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及时主动发布土地供应、住房供应、房价变动等权威信息。切实加强舆情监测,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稳定住房消费预期,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加强对虚假信息、失实报道的监测查处力度,防止误导消费预期,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十六)本实施细则暂定期限为一年,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2017年12月30日终止。

(十七)本实施细则由**县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施意见


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施意见内容显示中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以全面开展“工作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把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充分立足职能,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赶超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一、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的犯罪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突出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努力净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发挥对民事审判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调节民事经济关系,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二、强化对重大项目建设安全的保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认真做好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大项目建设关键部位和环节的预防性监督工作,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依法严惩损害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刑事犯罪,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重大项目投资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案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健康规范进行。三、注重保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犯罪,继续抓好查办危害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活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行政不作为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形,积极探索运用公益诉讼的方式,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四、切实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高度,规范执法,文明办案。对受理的举报线索,慎重初查、慎重立案。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对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的,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依法慎重处理。切实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拘留、逮捕等措施,特别是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强制措施,做到慎之又慎,决不因为执法不当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加强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立足检察职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五、积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依法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坚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农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以及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和利用宗教、宗族势力破坏农村政权建设的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深入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重点查办发生在惠农支农资金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征用等领域和环节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案件,并及时将追缴的赃款全额返还给受损农民;认真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农产品生产经营、农村金融等领域和涉及农民工劳资等纠纷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等权益。有针对性地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保障中央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检察工作的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高度关注和保障民生。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肃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权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积极参加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坚决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受贿、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强化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坚决监督纠正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的现象。及时执行已复查纠正的案件和刑事赔偿决定,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七、强化法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全面梳理有损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和法律监督的薄弱环节,加大对侵害企业利益、危害市场经济发展等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力度,特别是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切实依法纠正因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司法不公,严肃查处其中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犯罪案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八、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系制度,增强企业防护能力。结合办案帮助

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施意见内容显示中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并认真搞好行业预防和重点预防,与重要行业、重点产业部门建立联系制度,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各业务科室分别与一个以上企业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加强与企业负责人和客商的联系,主动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排忧解难,支持合法经营,协助企业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九、公开办事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充分发挥“民生检察服务热线”的作用,继续深化检务公开,认真落实公开办事制度,积极推行“阳光检察”。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服务项目,通报办事结果,落实便民措施,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力争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更方便更快捷地得到检察机关的法律服务。十、坚持从严治检,强化内外监督。在办案中严禁刑讯逼供、滥用警戒警具、违反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坚决杜绝违反程序办案、未经批准办案、办人情案、乱办案、办私案的现象。做到不到企业拉赞助,不到企业索、拿、卡、要,不越权办案,不插手经济纠纷,不截留、坐支、挪用暂扣企业款物。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及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大客商的监督,建立个案投诉、个案跟踪回访制度。建立检务督察委员会,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号码为……),对署名投诉检察机关及干警的叁天内给予答复,需调查的一周内作出处理,及时将结果告之投诉人。充分发挥本院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务督察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强化监督措施,加大查处力度。对违反办案纪律和办案程序以及执法行为不当、影响经济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照有关规定坚决清调出检察机关,直致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3号),进一步强化我市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先,使学校体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强健学生体魄和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切实提升学校体育整体发展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完备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训练、竞赛和文化体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综合改革相协调、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具体目标。

(1)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建立循序渐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100门市级精品课程;全部实现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教学;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优良率达到40%;体育精神渗透到各学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基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运动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所有中小学生至少参加1个体育社团,创建500个市级示范体育社团、1000所各类体育单项特色学校;所有学生参与以普及为重点的班级体育联赛,人人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班班组织体育活动、校校举办体育文化节;建立包括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经历、运动技能和运动效果在内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学生体育素养达标率达到85%以上。

(3)全面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满足多样化体育课程需求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特色学校和传统项目学校配备1至2名相关专业的体育教师;支持创建50个体育创新实验室,跟踪培养100名市级名师、300名市级骨干教师;深入开展市、区、校三级体育教科研活动,体育教师教学和教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4)全面改善体育办学条件。2018年,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实现学校操场基本塑胶化;到2020年,建设50个区域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心;全部按照标准配齐体育器材和教学装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1.严格落实体育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小学1至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至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逐步增加体育课时,到2020年实现“1天1节体育课”。

2.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开展运动项目教学。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及帆船、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射箭等传统优势项目,鼓励开设橄榄球、手球、击剑等新兴项目,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足球(篮球)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其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小学3至4年级普及游泳课,总课时不少于16课时。

3.创新发展体育课程。鼓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和校情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加强市级体育与健康精品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开展精品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评选。推行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计划,让学校体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构建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

(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规范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青岛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改革有关政策,制定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相关实施方案及青岛市中小学运动项目系统化教学指南。落实《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教学案,规范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2.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推广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突出体育课的兴趣度、参与度、运动负荷度和技能熟练度。实施按男女生分班授课、根据学生兴趣选班上课、长短课时相结合等教学改革。体育教育要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和运动技能学习,注重学生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的培养。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和推广活动。

3.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健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促进体育教学,指导学生科学运动。建设青岛市学校体育管理平台,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过程性评价管理,形成各学段衔接的学生体育与健康信息档案。

4.改革体育考试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和规范体育运动项目考核、学业水平考试,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及课外锻炼、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出台新一轮体育中考改革方案。深化体育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

5.优化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模式。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对特殊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

6.注重体育教学研究。成立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鼓励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体育创新实验室,开展体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三)强化体育课外锻炼。

1.落实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切实将学生每天开展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校应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开展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寄宿制学校应引导学生坚持出早操,运动场地受限的学校可错时开展体育活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

2.创新课外锻炼形式和内容。学校要创造性开展“天天奥运会”、趣味田径赛等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办学特色。定期开展越野赛、远足拉练、户外素质拓展等群体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登山节、健步行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亲子运动会、幼儿早操、体育游戏等娱乐性强、参与度高、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

3.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的体育设施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优先安排在学校或其周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辅导员作用,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学生节假日要自觉坚持锻炼,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

(四)注重教体结合发展。

1.提高体校办学质量和训练条件。支持普通中小学与市、区(市)体校联合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资源共享,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教学。强化体校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训练场地能够保障所设项目的开展。每校开展的项目不少于6个,参训人数不少于200人,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有体育特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训练服务,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支持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制定中小学特色体育培训点管理办法。建立分层分类指导机制,对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专业教育和指导,做好运动员专项训练衔接。学校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让优秀运动员升入高一级学校或专业运动队。体育部门对输送优秀运动员成绩工作突出的学校予以资金扶持。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开展奥运项目进校园活动。加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创建300所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300所篮(排)球特色学校、100所帆船特色学校、100所羽毛球特色学校、50所乒乓球特色学校、50所田径特色学校、100所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特色学校;创建10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0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五)统筹校园体育竞赛。

1.优化竞赛体系。整合全市学校体育联赛和各单项体育锦标赛,完善学段间相互衔接的班级、校级、区(市)级、市级四级学生体育联赛制度,确保体育竞赛面向全体学生。

2.定期举办竞赛活动。学校每年要举办以体育特色项目为主题的体育文化节,举办2次运动会,其中1次应为含田径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各区(市)每年要举办具有本区域传统特色的阳光体育节和学校体育联赛,举办1次中小学运动会;青岛市每年举办1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每3年举办1届青少年运动会。鼓励开展家庭运动会。

(六)加强体育师资建设。

1.加大补充力度。根据平均课时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实行体育教师招聘面试前置,注重技能考查。通过有体育特长的教师跨学科任教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2.落实相关待遇政策。在职务评聘、评优表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将组织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辅导体育社团活动等纳入工作量,在评定职称时按规定计入辅导员工作年限。所训练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情况纳入教学成果奖。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教学服装及防护用品。

3.加强在职培训。按照有主题、有针对性、有实效原则,强化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和教学技能培训。每年分层次、分类别组织1500名体育教师参加教学技能“人人达标”活动。依托有关高校和体育俱乐部(中心、基地)成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注重科学行动研究的专题培训,提升体育教师行动研究能力。

4.加快名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育和引进德能双优的骨干体育教师,实施百名体育教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名师工作室创建和体育骨干教学团队建设。

(七)发展农村学校体育。

1.补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短板。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优先向农村学校安排体育教师,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和训练的有效实施。

2.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待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职务评聘、评优表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按规定向农村体育教师倾斜,稳定并优化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3.加大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通识和技能培训,促进普及性和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建立镇内专项体育教师流动授课制度,盘活农村体育师资资源。通过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城区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支教等,置换在岗体育教师参加脱产培训。

4.促进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采取市区(市)对接、城乡联动、定点帮扶的方式,实现精准引领、城乡协同进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学区一体化的体育教研、集体备课、城乡交流课等制度,提升农村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快建设城乡和学区内学校同步课堂,共享优质资源。

(八)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学校体育。

1.完善第三方评价服务机制。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竞赛、体质监测、专项体育技能等级考核等,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完善学生、家长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制度。积极支持学校体育评价服务机构发展。

2.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引导社会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及社会体育服务机构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有关体育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及国外学校之间体育交流互动和青少年体育合作,积极引进优质体育教育资源,提高我市学校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教育部门牵头,市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育、卫生计生、外办、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区(市)政府参与的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协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学校体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完善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配合做好体育教师的补充、培训和待遇落实工作;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和考核;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学生体检工作;妇联要加大对家庭体育教育的宣传和支持;共青团等组织要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各区(市)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切实做好本区(市)学校体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倾斜,将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体育部门每年要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学校体育竞赛、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培训。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阳光体育”运动等体育工作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统筹安排,并随公用经费标准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教育、体育部门和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要安排课余体育训练专项经费。

(三)强化考核激励。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教育督导考核指标。制定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对评价成绩优秀的区(市)和学校,挂牌“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单位”“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数据监测制度,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区(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数据开展抽检工作,抽检数据按区(市)、学校进行排名,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慈善工作,不断壮大完善慈善组织,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促进全区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xx政发〔2018〕2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安老助孤、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公益援助”的慈善宗旨,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基本要求,完善法规政策,培育慈善组织,强化社会支持、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努力使慈善事业成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

(二)基本原则

——扶贫济困,救济解难。鼓励、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从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慈善活动,与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改革创新,优化环境。加快慈善事业体制机制、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紧密对接、慈善捐助方式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大力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使各类慈善资源、社会救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公开透明,加强自律。引导和规范慈善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开展慈善活动,并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充分公开慈善资源的募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切实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接受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规范引导,依法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慈善监管体系,规范和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禁止强捐、索捐和变向摊派等行为,依法依规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的慈善活动进行监管,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慈善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基层慈善组织。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基层慈善组织,构建完整的社会捐助和慈善工作网络。积极发挥慈善协会作用,重点培育发展镇、街道(社区)慈善组织,强化基层慈善工作站建设,依托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慈善捐助室,努力实现镇、街道(社区)慈善组织全覆盖。到2020年两镇、80%的街道(社区)建立慈善组织,50%的街道(社区)设立慈善超市,设立5—10个慈善捐助接收点。大力培育慈善类公益组织,使慈善事业筹资方式多样化,逐步扩大慈善资xx规模,努力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每年9月为“慈善宣传月”广泛宣传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慈善活动,领导干部、广大党员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为慈善事业捐助资xx、物资和提供志愿服务等,并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服务困难群众等方面起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将慈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把参与慈善活动、捐助慈善事业、支持志愿服务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通过设立慈善基xx、成立基xx会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励个人设立“个人冠名基xx”。积极探索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依法依规开展各类慈善活动的有效方式。积极倡导在单位内部、社区邻里之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慈行善举和正面典型,以及慈善事业在服务困难群众、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慈善典型,传播慈善文化。着力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募捐活动。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募捐主体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与其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的募捐活动。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并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企事业单位和不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以慈善名义开展募捐活动的,必须联合具有公募资格的组织进行。积极支持各类慈善组织开展捐款捐物和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义诊、义赛等活动,探索捐赠知识产权收益、技术、股权、有价证券、慈善电子商务等新型捐赠方式。在确保资xx安全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创新慈善信托形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直接服务于特殊困难群体慈善医院、学校和养老机构、残障康复等社会服务机构,并与公办机构平等对待,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慈善超市社会化运营,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逐步将公办慈善超市交给有资质、有爱心、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或企业运营。依托社区服务场所设立物资捐赠接收站,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捐赠。慈善组织要加强对募捐活动的管理,向捐赠者开具捐赠票据,开展项目所需成本要按规定列支并向捐赠人说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慈善名义敛财。

(四)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共享资源对接机制。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慈善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公开本级登记和备案的慈善组织基本信息,为慈善信息公开提供规范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慈善组织要通过自身官方网站或批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认可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定期公开组织章程、机构代码、等级证书号码、负责人信息、年度工作报告、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捐赠款物使用、慈善项目实施、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以及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并向社会公开联系方式,及时回应捐赠人及利益相关方的询问。募捐周期大于6个月的,至少每3个月向社会公开一次,募捐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应全面公开;及时公开慈善项目运作、受赠款物的使用情况,项目实施周期大于6个月的,至少每3个月向社会公开一次,项目结束后3个月内应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慈善组织应对其公开信息和答复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对于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和捐赠人或受益人与慈善组织协议约定不得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慈善组织不予公开的信息,应当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民政部门与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新闻媒介等广泛发布社会救助政策和慈善服务项目,便于有需求的社会公众进行求助。建立和完善民政部门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信息对接机制,并由民政部门对特殊困难群众社会帮扶、公益服务、资xx援助等需求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定期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对接协商,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有机结合。民政部门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和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信息资源,畅通救助信息互通渠道,做到因情施救、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社会救助信息和慈善资源信息要同时向审计等有关部门开放。

(五)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到社区注册志愿者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服务机制。支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完善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记录及激励机制等制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志愿服务点,搭建志愿者和困难群众之间的对接平台,重点向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服务、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到2020年,全区社区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活动的比例达到90%以上,志愿者每年服务时间平均达到24小时以上。

三、监督管理

(一)强化行政监督管理。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围绕慈善组织募捐活动、财产管理和使用、信息公开等内容,建立健全并落实日常监督检查制度、重大慈善项目专项检查制度、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对登记和备案的慈善组织建立年审和抽查制度,以随机抽查方式进行,抽查面每年不少于30%。财政、税务部门要依法对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享受税收优惠和使用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其他政府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二)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规则。基xx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等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其他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可参照基xx会执行。捐赠协议约定从捐赠财产中列支管理成本的,可按照约定执行。慈善资xx要建立专户、转账管理。所募集的慈善款物要按照协议或承诺,及时用于相应的慈善项目,除不可抗力或捐赠人同意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未经捐赠人同意,不得擅自更改款物用途。倡导募用分离,支持在款物募集方面有优势的慈善组织,将募得款物用于资助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运作项目。

(三)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支持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畅通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中不良行为的投诉举报渠道,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在慈善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可向相关慈善领域联合型、行业性组织投诉,或向民政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举报。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性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则,及时调查核实、依法处理。捐赠人对慈善组织、其他受赠主体和受益人使用捐赠财产持有异议的,除向有关方面投诉举报外,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慈善组织按照“谁登记、谁管理”的原则,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其违规开展募捐活动、违反约定使用捐赠款物、拒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资助或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由所在地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以慈善为名组织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以诽谤造谣等方式损害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声誉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及时查处。对于慈善组织或其负责人的负面信用记录以及无正当理由拒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捐赠承诺的单位和个人,要适时予以曝光。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佝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敷衍塞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要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强慈善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公安、教育、民宗、财政、人社、文广、工商、税务、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为成员的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慈善事业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慈善工作。

(二)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发挥公共财政购买慈善组织服务的导向作用,定期公布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和政府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事项委托给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承担。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估监管体系,提高慈善组织服务质量。

(三)落实税收减免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个人公益性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慈善捐赠减免税的资格和条件,并积极为捐赠人办理捐赠减免税手续提供便捷通畅的渠道。

(四)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将参与慈善捐赠、参与志愿服务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为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按规定给予优惠。倡导xx融机构根据慈善事业的特点和需求创新xx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慈善组织为慈善对象购买保险产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捐助慈善事业。新闻媒体要为慈善组织在慈善项目宣传及信息公开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和费用优惠。

(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慈善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和职业教育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以慈善从业人员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社会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行慈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合理确定慈善行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完善专职工作人员福利、薪酬等制度,促进慈善工作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六)落实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广泛开展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理论研讨和会商机制等活动。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落实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捐赠资xx的监管;人社部门要监督、指导慈善组织落实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法律法规政策和人才培养;文厂部门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公安、民宗、工商等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募捐活动,严厉打击以慈善名义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相关部门要发挥社会动员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有关慈善活动。

(七)建立表彰奖励制度。民政部门要根据慈善事业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慈善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为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个人、法人或者组织予以表彰奖励。建立完善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鼓励更多的人参加捐赠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慈善氛围。

活动主题:预防流感,健康发展


---------湖南师大医学院XX级树达护理班团支部

一、活动背景:

进入11月以来,中国已连遭三次冷空气袭击。目前开始的新一轮冷空气正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中国大部地区,此次降温过程影响范围大、降温幅度强,部分地区一日之间气温剧降达12至16℃。中央气象台预计,中国将遭遇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局地降温可达12℃ 。

根据XX年甲流疾控的经验,及今年全球甲流流行情况并结合我国气候分析,专家给出我国今年流感高峰可能在12月到明年1月。

同时,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也在多个场合多次指出,今冬明春,我国h3n2甲流或将超过h1n1,大范围暴发。这在全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刚刚进入,或尚未进入供暖阶段的情况下,h3n2甲流及季节性流感防御的工作愈显严峻。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过后,人们在心态上从积极转为消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曾光提醒公众,经历甲型h1n1流感后,不能放松对季节性流感的防控。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高峻璞也对媒体介绍说,“调查显示,XX年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明显高于XX年,其中儿童的接种率比XX年高近20%。但进入XX年以后,随着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结束,公众对流感的警惕又逐渐有所放松。”

对此,专家提醒,在即将到来的12 月-1月的始流感最高发期,应该注意对于甲流的防治,尤其是学校人群是流感的高危群体,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并加强对早期症状的甄别治疗,一方面由于有统计显示:中国流感暴发疫情85% 以上都是发生在学校中;另一方面,由于在最近一次甲型h1n1大流行中,甲流主要影响儿童,目前这一特性还没有出现变化。

二、活动目的:

新流行的甲型h3n2病毒引发的健康威胁在日后是将不可忽视的,这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身心困扰,也给我们学生的生活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影响。

如今,甲型h3n2使学生的身体健康遭受威胁、感冒了学校课程也耽误了。所以,本支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更好的做好甲型流感的预防工作,让大家能安心舒适的学习生活。

我团支部决定组织开展“预防流感,健康发展”的五爱团日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三、活动主题:

以“预防流感,健康发展”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四、责任分工:

组长:团支书(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和总结任务);

副组长:青协小组长、组织委员(负责配合团支书工作和协调任务);

组员: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负责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

摄影人员:高敏

记录人员:李舟

五、活动时间:11月

六、活动内容:

(一)、班会之“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寝室大扫除

(三)、心得总结

七、活动对象:支部全体成员

八、活动前期

(一)前期准备

一、1 在确定五爱团日活动主题时,我们团委开会讨论活动展开的最佳形式,经过讨论,得到了活动开展的、形式、时间及地点等初步方案;

2 召开班会,告知同学们此次团日活动的主题,并将任务分配下,每组成员由寝室小组的形式确定。并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准备“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内容;

二、资料查阅,收集甲型h3n2最新信息以及防护措施。

三、宣传及准备:

q群宣传:在各班级的q群和仲园其他性质的q群上进行宣传!

班级宣传:各寝室长口头传达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一 寝室大扫除

活动前

宿管委员编写好“防控甲流,从我做起”系列之宿舍卫生大清洁具体细节和要求;

设置优秀宿舍奖项,并准备好奖品——水果。

活动中

本支部十个宿舍,(208-1、208-2、208-3、209-1、209-2、209-3、210-1、210-2、210-3、211-1)展开全面彻底的防控甲流,大扫除活动。

活动后

团支部干部对各个宿舍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评选出此次活动中最优秀的宿舍,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二、班会之“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

在进行完资料查阅和人员分工后,大家召开了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班会。

1、 在团支书李艺蓝(兼任本次活动主持人)介绍完本次活动的背景之后各小组开始讨论

2、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3、个人发言,畅谈切身感受

三、心得总结

后期宣传总结,组织广大团员写此次活动的心得。加深团员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建设。

四、物资准备

1棒棒糖:10个

2口香糖:20个

3气球:一包

总计15元

活动主办方:湖南师大医学院XX级树达护理班团支部

活动协办方:湖南师大医学院团委办

贯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意见》情况汇报


贯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意见》情况汇报

市政府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六政〔20xx〕29号)文件精神,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根据六政办〔20xx〕39号文件任务分解的要求,结合科技部门的实际,制定了落实意见,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宣传
一是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六政〔20xx〕29号和六政办〔20xx〕39号文件精神。研究讨论了落实具体意见。制定了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意见(六科〔20xx〕42号文件)和落实六政办〔20xx〕39号文件任务分解工作计划表。对我局承担的任务逐项落实,责任到人。二是开展了科技宣传周活动。5月23日,市局牵头组织金安区、裕安区科技局、市安全局、开发区安全办在皖西路设点宣传自主创新、科技优惠政策、六政〔20xx〕29号文件精神和科技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使企业了解掌握科技方面的有关政策和安全生产知识。三是加强产学研对接,推进市校科技合作。5月30日,市科技局与合工大科技合作处联合举办了“专家教授企业行”活动,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与企业技术需求,邀请了合工大相关领域专家教授来我市开展产学研务实对接,合工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熊鸿斌与安徽名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秸杆沼气发酵和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陈远龙与恒源机械有限公司就“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系列产品研发”、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孔慧芳与市强大齿轮有限公司就“工程机械车辆驱动轿降噪技术”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四是组织机关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项目立项等遇到的困难。高新科帮助23家企业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的困难,计划成果科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2项,专利科邀请了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事务所人员到企业现场指导专利申请380多件,积极开展了“企业困难我帮办”活动。
二、加大政策落实
1、加大优惠政策的兑现。一是认真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科发火〔〕362号文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按照150%加计扣除(国税发〔〕116号文件)等政策;二是认真落实市政府六政〔20xx〕2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新增部分地方留成,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用于技术创新投入;三是及时、足额兑现市县区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奖励规定和专利申请资助补助标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2、及时兑现科技专项资金。一是认真做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资金到位后按照合同的要求及时拨付到企业;二是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在项目下达后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企业。各级不得截留、挪用科技项目资金,年底前把资金拨付完。
3、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市县区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设。今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400万元支持市科技孵化器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三、加强监督检查。
一是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等落实情况检查。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核,对前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等优惠政策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的要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加强项目的管理。对项目执行到期的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了绩效考评和验收工作,对于正在实施的项目,按照“四个跟着走”的要求。即:项目是否跟着需求走、资金是否跟着项目走、合同是否跟着资金走、监查是否跟着合同走”。对的各类项目,开展一次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工作。重点检查、项目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经费管理使用是否合规有效,项目实施的产出、效益是否达到合同要求等,充分发挥了科技项目拉动支撑作用,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市科学技术局
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电力企业年终大会讲话──深化内部改革 规范经营秩序 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集团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厂2003年工作,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04年工作。
下面我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厂归属中国电力集团公司的第一年。一年来,厂党委、厂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集团公司“三三二三”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十届二次职代会确立的“一个目标、两个突破、三项改革、四个重点”的任务,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发电量等经济指标都取得了历史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的平稳过渡。
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发电量:全年发电28.65亿千瓦时,创建厂以来历史最高记录;
供电煤耗:全年累计完成408克/千瓦时,与年计划408克/千瓦时持平;
综合标煤单价:全年完成209.44元/吨,剔除12%的小窑煤返还款,实际完成203.13元/吨,比计划的183.09元/吨升高20.04元/吨;
综合厂用电率:全年完成10.40%,与计划10.40%持平;
发电单位成本:129.16元/千千瓦时;
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年完成134489元/人;
安全指标:全年安全无事故,累计安全生产1078天。
2003年,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与集团公司签订的三项责任制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基础日益夯实。
2003年,我厂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三个不变”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法律和制度,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深入开展“基础管理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全年安反措落实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长周期问诊活动,有效地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全厂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03年,我厂根据集团公司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改革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建厂以来一直沿用的运检一体的大车间管理模式,重组为发电部和检修部,并对部门做了相应的精减合并,使企业的管理体系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规范。加强了劳动用工管理,裁减了大量临时用工,建立了劳务市场,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奠定了基础。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将目标任务量化并逐级分解到岗、到人,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克服了“非典”和燃煤紧张带来的不利影响,于去年5月份创下了月发电量、供电煤耗、厂用电率三个历史最好水平,年发电量28.6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三)辅业经营状况和职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
在提高主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辅业经营管理资源进一步整合,不断提高辅业经营能力。2003年3月27日,通过对物资分公司、燃料分公司、汽运分公司、华远动力分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了华远动力有限责任公司,使优良资产进一步整合,成为一个较大型的经营实体,实行了财务统一管理,公司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履行十届二次职代会的承诺,在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新建15000平方米住宅楼和子弟学校教学楼已经开工;新建食堂预计今年5月份全部完成;对职工医院的硬件设备进行了改善,配备了集中供氧和呼叫系统,更换了部分床位和床头柜;配合小城镇建设整修了进厂公路;建立起职工互助基金等。
(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起步良好。
 

; 2003年是我厂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年。按照创建规划,2003年是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推行“学习型组织”试点阶段。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逐步明确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意义,各单位认真落实创建规划,创建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坚持从基础抓起,重点加强了岗位,先后举办了中层干部管理知识系列培训班、发电部主岗后备人员培训班等大型活动,在全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二厂筹建和主要技改工程有序推进。
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娘子关二厂项目于2003年9月份通过评估,项目筹建获得较大进展,目前正努力取得河北南网的并网协议。
循环水改造工程的可研报告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改造工程的前期三通一平工作正在进行。至2003年年底三期灰场坝体堆砌已完成60万方、廊道完成680米,同时完成了除灰系统土建工程。3号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改造顺利完成,对于促进机组经济运行起到了显著作用。
(六)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03年,全厂工作以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文明单位”、“标准化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和“文明职工”创建活动,努力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创新建设,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娘电精神,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集团公司党组“五个必须、五个切实”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了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的防范体系,使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成立了特困职工援助中心,设立了互助基金,并对32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共计54500元的经济救助,使我厂的援助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本着扩展、延伸、提质、规范的方针,重新修订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推动厂务公开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延伸,向制度化、科学化方面迈进。积极拓宽职工建言献策的渠道,建立了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及时改进和顺利开展,获得“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厂党委、厂部采取的一系列部署、措施是符合电力体制改革和集团公司发展要求的,是符合我厂实际的。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代表厂党委、厂部,向全体职工和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属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对企业面临形势的分析和今后发展的认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当前企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集团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在总结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和阐述了集团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2004年工作的思路和目标。王炳华总经理所作的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一个鲜明主题,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实施集团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实现集团公司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同时贯穿一条主线,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企业价值。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增强集团公司的活力和整体实力”,并确定了“主辅分离、精干主业、辅业改制、减员增效”的改革方案。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尽快转变观念,理清工作思路,积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是关系到我厂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从我们面临的外部形势看,一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已成必然,这是改革发展的要求。因此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发电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和服务水平、电量和价格等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科学生存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新的发展观,要求企业与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节能等可持续发展政策对发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厂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压力。三是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集团公司将继续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对内部核算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

道路,给我厂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企业内部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一是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滞后,对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竞争意识、效益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二是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和统一,没有认识到企业利益是职工利益的依托和基础。四是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缺乏主动性,一些工作拖而不决、进展缓慢。五是经营理念、工作方式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彻,法制观念不强,人为因素和习惯性做法较多,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六是机组容量小、人员多、负担重;设备老化,程度不高,安全可靠性较低,部分经济指标与国内同类型机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环保设施落后,技改任务艰巨,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困难。七是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部分职工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要求;专业人员业务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尚难以满足企业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集团公司把今年确立为“增收节支年”,旨在巩固“基础管理年”活动成果,推动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保证全年经营目标的完成。增收节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30多年的老企业,一方面我们的底子薄弱,资金来源困难,另一方面设备老化,技改工程艰巨,改革和发展任务重。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树立效益意识和成本观念,以“增收节支年”活动为契机,转变管理理念,理顺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内部改革,规范经营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潜增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2004年的目标和任务
2004年将是我厂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规范经营秩序、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我厂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我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集团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积极推行业绩评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年”活动,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实现主辅分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培育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企业价值,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04年我厂主要工作目标为:
资产经营责任目标:发电量完成27.8亿千瓦时;净资产收益率2.92%;目标利润完成1100万元。
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不发生责任性全厂停电事故;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不发生负同责及以上的重大及以上的交通事故;不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不发生误操作事故;不发生垮坝及水淹厂房事故;一类障碍及事故次数不超过4次。
党风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责任目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发生违纪违法的案件;职工年度违纪和违法率不超过本单位职工的1.5‰;不发生有案不查、有责不究、违纪不处的问题;不发生违反干部政策和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不发生大修技改、建设工程、资产安全等方面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发生集体越级上访等影响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发生影响集团公司形象的重大事件。
创建学习型组织责任目标:
构建在职学习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厂性的学习教育网络;65%以上的班组达到“学习型组织”标准。
为贯彻全年指导思想,完成各项奋斗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将全体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集团公司将对所属内部核算企业逐步实施公司制改组,企业的定位将发生质的变化,由原来的内部核算单位变为按照“四自”功能运作的市场主体,这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们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对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没有清醒的认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做法在头脑中根深

蒂固,对现代的知识、管理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观念严重滞后,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市场意识。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改革形势。
要认真分析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和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的挑战,正确认识企业定位,认清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认识到面临的改革发展的重任,从而深刻剖析我们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工作思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转变观念,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增强危机意识、改革发展和创新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将思想统一到集团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理顺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地做好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全面推行业绩评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业绩评估就是按照优秀发电企业的业绩目标,对照受评估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绩,找出值得推广的“良好实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业绩。业绩评估工作是集团公司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施固本战略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具体措施,是发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强化管理、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今年,将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全厂扎扎实实开展业绩评估工作,认真查找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不足,通过实施持续改进,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对安全管理的业绩评估,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安全目标管理,有效发挥安全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作用,抓好安全性评价、安反措落实等安全基础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实现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化、化、责任法定化”,维护安全生产稳定的良好局面。
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对《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树立生命可贵和居安思危的意识,自觉将行为规范在安全准则内,将企业的安全目标变为个人的安全追求,形成群体的共同行动。
注重对机组设备运行与维护、检修与更新改造的业绩评估。规范运行管理、设备维护、检修与改造程序,抓好检修、运行、技改三个重点环节,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经济运行水平,减少非计划停运,努力使主辅设备在二到三年之内经济运行指标达到设计值。继续深化安全文明生产整改活动,强化文明生产管理,严格落实文明生产责任制,并使之形成制度,不断提高文明生产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职能部室要加强自我评估和不断改进,努力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同时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认真做好业绩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考评。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一切工作的基石,业绩评估工作必须落实到基层班组,扎扎实实规范班组管理工作,夯实班组工作基础。
业绩评估是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目标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管理。要在去年推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将业绩评估和目前推行的目标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以业绩评估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控制,使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从而逐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年”活动,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今年是集团公司的增收节支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增收节支年”活动动员会精神,在对2003年“基础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增收节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50条要求,结合今年资产经营目标,认真分析经营管理现状,积极主动查找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增收节支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人为本,坚持创新,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促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严格预算管理。今年的预算编制按照从紧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各项预算,坚决压缩一切非生产费用的支出。在全面预算中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完善预算的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强化预算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加强成本管理。强化成本和效益观念,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燃料是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要重点加强燃煤质量管理,落实燃煤质量管理责任制,把好煤矿原煤、入厂煤、煤场存煤、入炉煤采样化验关,严格控制燃煤从煤矿到入

炉之间的热值损耗,严格控制标煤单价,确保燃料成本的可控、在控。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管理成本、经营成本等非生产费用支出。加强对非生产用电的管理,规范生产、生活用电,降低厂用电率。加强基建工程的统一管理,严格工程费用的专项使用,保证工程质量。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从节约每一克煤、每一滴油、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在全厂形成“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良好风气。强化运行管理,优化机组运行方式,积极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确保机组在最佳经济状态下运行;同时合理安排机组检修,提高机组利用小时,努力增发电量。
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理念,不仅要合理控制费用支出,而且要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金发挥最大效用,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四)坚持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行为将直接面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监督,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规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树立企业诚信经营形象的可靠保证。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运作有序、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经营管理和生产的能力,确保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为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四是理清资产关系,整顿经营实体,规范经营行为,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规范关联交易。五是加强财务整顿,增强依法经营意识,严肃财经秩序和纪律,确保各种信息合法、真实。六是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安排下,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七是积极抓好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安全生产、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效能监察,杜绝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深化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集团公司确定2004年的主要改革任务为:一是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二是对内部核算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三是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劳动用工、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推进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五是调整和优化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今年我厂重点开展劳动用工、人事、收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奠定基础。
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以资产为纽带理顺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全民工、集体工和临时工的管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混岗问题。改革人事制度,探索建立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发挥人才劳务市场的作用,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锅饭”、“平均分配”现象,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已成定势,集团公司已在清河、黄河两个公司进行试点,并将逐步在系统内全面推行。我厂将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稳妥地推行运行、检修、辅业(多经)的分离,理清资产、人员和业务关系,按照“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经营,实现“主业精干高效、辅业自主经营”的目标。同时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进一步规范主业与辅业(多经)的关联交易。
(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企业兴衰,关键在人。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有关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和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技能的工人技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我厂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的要求,在全厂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把“讲政治、有本事、肯实干、能自律”作为考评和任用干部的标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事业心,树立大局意识和法制观念,把“求真务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职工在岗培训。建立轮岗培训制度,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后备人员的素质,争做“四有职工的模范,本职岗位的专家”。逐步建立培训、考核、录用一体化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
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要在2003年树立理念、推行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基层班组中全面普及,扩大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职工在职学习教育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全厂性的学习教育网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化“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学习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积极稳妥的推进辅业改革,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
辅业各单位多年来受传统的福利安置和服务型模式、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影响,经营规模小、效益差,依靠主业而生存。按照集团公司“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要求,辅业将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功能运作。因此,针对辅业各单位的现状,必须积极推进辅业的改革,努力创新机制、创造各种条件,使辅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
对辅业的改革,要在理顺与主业资产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定岗、定薪、竞争上岗”,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实业公司要进一步整合资产,对一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予以关停,对有发展前途的经营实体,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采用租赁、承包等方式经营,增强其活力和盈利能力,实现自负盈亏。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管理费用。要正确认识主辅分离的必然性,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最终实现由福利安置和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
物业公司要分析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实际,结合“增收节支年”活动的要求,准确定位,合理设置专业配置,以服务谋生存,以实力占市场,努力使自身的生存发展与企业需求真正结合起来,真正树立有为而有位的观念。职工医院要增强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并配合社保部门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结合我厂职工需求的实际情况,严格医药费报销制度,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开支。子弟学校要加强,积极开展、能力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加快二厂筹建步伐,拓宽老厂发展空间。
今年是二厂项目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将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尽快取得河北南网的入网协议,使项目能够尽早立项、开工。
积极推进循环水改造、三期灰场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并积极争取集团公司对老厂除尘器等设备技改的资金支持。
(九)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深化企业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是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保证企业科学决策,提升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继续深化厂务公开,请职工监督、靠职工发展,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使企业的经营意图和职工的工作目的达到有效的统一,从而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真正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政议政、参与重大决策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职代会要充分保证和尊重代表的知情权、监督权、投票权、决定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提高代表的素质,从而提升代表参与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巡察的作用,巡察意见和建议要有落实、有反馈,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不断改善。强化生产经营委员会、生活福利委员会、评干委员会的作用,在职代会闭幕期间,按照法定程序积极开展工作。
积极拓宽职工建言献策的渠道。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建立以来,企业与职工加强了交流,对于及时改进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广大职工继续为我厂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生活的改善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特别要强调,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及时落实,以保护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大力宣传和学习集团公司企业理念和文化。集团公司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充分反映了集团公司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要广泛深入地宣传集团公司的企业理念,积极贯彻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系统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结合我厂实际,创新我厂的企业文化建设。
树立服务理念,增强奉献意识。要正确认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服务理念和奉献意识。要明确工作和服务对象,立足本职、服务岗位,企业为电网和社会服务,管理部门为基层服务,职工为自己的设备和岗位服务,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工作理念。


继续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为目标,积极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中央企业2004年纪检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三个不得”的规定,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执法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等工作,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要认真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使离退休人员的规定待遇得到落实、两费得到保障;要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法》,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企业治安稳定。
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的承受能力统一起来,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厂共谋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全体职工同志们,2004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极为艰巨,关系到我厂今后的发展和命运,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而奋斗!
谢谢大家。

渔业发展实施意见


渔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水域生态建设,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水产业的通知》(川办发〔2014〕10号)要求,结合广安实际,现就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城市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76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2.15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20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20个、面积1800公顷,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4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38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69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30个、面积20xx公顷。
二、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1. 养殖业。以两江一环二线三区块布局发展现代渔业。以渠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发展江河湖库生态养殖渔业。以广安、护安、观塘、协兴、浓溪、大安等乡镇为环线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以广南线、广垫渝线等沿线乡镇发展健康养殖渔业。以武胜白坪、飞龙、双星和华蓥阳和、高兴、庆华以及邻水大洪河周边乡镇为区块发展名特优新渔业。
2. 加工业。依托特色养殖基地就地就近发展名优特色水产加工,鼓励水产加工企业进入规划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3. 流通服务业。以区市县城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全市的水产流通网络布局。
4. 休闲渔业。依托 “一环二线三区块” 养殖业布局发展集养殖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二)发展重点。
1. 加速基础提升,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鼓励开展标准化池塘建设与改造,充分利用低洼地、茺滩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渔业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注重渔业环保设施建设,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微孔增氧、底部排污、水质在线监控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和效益。
2. 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渔业。坚持市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鼓励优势特色水产品种适度规模发展,创建渔业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布局,走“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标准生产品牌化、品牌经营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3. 着力水产种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种业。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和良种培育,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鼓励新建、改造种苗繁育设施,支持传统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开展亲本更新,提升种苗品质,建设一批优势种苗生产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
4. 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将现代渔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集特色生态养殖、游钓、餐饮、运动、渔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以优美水环境、优秀渔文化和优质餐饮休闲拓展渔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 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加工流通产业。鼓励水产加工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拓展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水产市场和水产品配送基地(中心)建设,健全现代水产物流体系。鼓励水产企业走渔工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6. 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渔业中的基础地位,鼓励和支持承包鱼塘、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支持龙头企业创建渔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渔民参与生产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 强化安全监管,大力提升水产品质量。推进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包装标识、产品准出等制度,确保水产品源头安全。严

渔业发展实施意见第2页

格水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入市销售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专合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探索水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8. 搞好水域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渔业水域污染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水产养殖监管,杜绝江河湖库网箱施肥养鱼污染水质和养殖场(户)直接向水体排放沼液、沼渣和污水等不良行为。水产养殖废水宜因地选择处理技术和工艺,排放水质应达标,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本地总量控制要求。
9.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大力保护水产资源。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春季禁渔制度,严厉打击违禁和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强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坚持水产资源增殖放流,促进水产资源复苏。
10.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导现代渔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指导招商引资。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行产业链招商。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瞄准行业龙头主动上门招商。加大广安水产整体宣传,扩大广安水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意义,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把渔业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项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其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协调一致,推进全市现代渔业有序发展。要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现代渔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现代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推行政府、部门领导联系一个区域渔业产业基地,抓好一个特色品种,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发展3—5户家庭渔场,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做好水域滩涂养殖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将养殖证作为享受各级财政补贴、项目建设和灾害救济的资质条件。渔业用地可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进行管理,渔业用水、用电纳入农业优惠政策范围。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应统筹兼顾渔业养殖场和养殖基地发展需求。渔业龙头企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工业企业在推进技术改造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产品收购的贷款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
(三)注重人才培养。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产行业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水产行业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现代渔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快新型职业渔(农)民培训,推进渔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要加大水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水产经营管理人才。人社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以利现代渔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引进。
(四)加强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产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渔政、资源调查、品种资源保护、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大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渔)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作为申报实施主体参与水产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股份的机制。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