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思考心得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思考心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思考心得

本文作者:山东省鱼台县司法局 臧守强 原创投稿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
一、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大家印象中,我们的普法工作似乎总是针对百姓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农民,常常将文化素质和守法素质混为一谈。在各种普法大会上,领导干部多在台上正襟危坐、侃侃而论,老百姓则只有在台下聆听教诲;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看见一些领导前脚还在台上痛斥腐败,呼唤守法,后脚一出门就被纪检部门采取措施。更加荒唐的是,一些身陷囹圄的领导,痛苦流涕之余,还大大诉说自己犯法的原因是放松了学习、不懂法,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某些省部级高官,譬如前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那么,究竟谁更需要普法呢?
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在新华网举办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网上座谈会回答了这一问题。在会上,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肖义舜表示,领导干部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第一是领导干部。第二是公务员。第三是青少年。第四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第五是农民。领导干部占据普法工作第一位的位置,可以想见当下对领导干部普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法治是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手段和重要工具。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管理者、带头人,有很多事情是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有很多决策是领导干部进行执行,所以他们手中的权力很大。要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就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要依法办事就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这样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如果他们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即使个人用心良好,也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公平正义。如果他们违法用权,以权谋私,更会损害法律权威,危害群众利益,激化社会矛盾。因此,抓住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和依法用权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加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已成当务之急。
但知法懂法只是第一层次的普法,更高层次的应当是守法护法。如果领导干部藐视法律,通过个人权力而不是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那就会对周边权力运作走向产生辐射性影响,法治氛围的建构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对领导干部的普法之所以最重要,还在于其行为代表的不只是个人,还有公权力的运行。更大的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的缺位,一些领导干部受到的外在约束力主要依靠自身法治素质来形成对依法办事理念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对这些公权力掌握者的普法宣传,以降低其违法的几率。
对领导干部的普法,同样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普法。领导干部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才会尽最大可能让老百姓也同样如此。在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里,公民愈是守法护法,公权力掌握者才愈能依法处理事务,公权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有一群知法护法的领导干部群体,公众的知法护法才有保障,建构法治社会才不会成为空谈。否则,权力侵害法治就会成为普遍现象和通用规则,于是在法治的口号下,就可能是“潜规则”横行、法治规则没落,而真正的法治也就遥遥无期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认识偏差。领导干部普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在普法活动中存在认识偏差,还不能彻底将思想观念转化到法治建设上来,嘴上大喊“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在全社会建立崇法氛围,要依法治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等口号,但思想上还或多或少残留封建社会“人治”思想。有的领导干部把普法工作看成是软任务,认为其他工作抓好了,看得见,摸得着。普法宣传工作没有硬指标,短期内不见成效,并且难以直接衡量,不用着急。因而把普法宣传工作当作可抓可不抓,可多抓也可少抓的事情看待,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方式单一老化。在普法形式上采取以会代训、自主学习或者不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参加普法考试等传统方式,这种传统普法方式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密切,没有针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特点(平日公务繁忙、应酬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能激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动力的有效普法宣传措施,普法只重形式而不求实效。老套的普法方式对应的普法后果便是领导干部学法形式化,学法时间挤不出,学法文章找人代笔,学法考试照着答案抄一抄等,普法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监督体制不全,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意识淡薄。国家在领导干部普法方面没有制定专门的法规,监督方面也就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各级

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思考心得第2页

各地领导干部普法监督部门形形色色,有的专门由各级普法办监督,有的实行人大监督,有的综合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进行监督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级各部门在进行普法监督中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牵制的影响,因此在普法监督方面常常出现下级监督软化、自我监督淡化、同级监督弱化、上级监督虚化等监督着力点悬空现象,也就更加剧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形式化。
三、加强领导干部普法的保障措施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要丰富普法方式,多组织诸如参与行政复议、旁听案件审理之类的实践教学,多采取典型案例、视频课件等生动教学方式;必须切实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既在立法层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又要建立刚性的考核机制,运用纪律和组织等手段督促领导干部“真学、善用、坚守”。
(一)立法上保障。在立法层面上有关部门不妨出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奖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保障对领导干部普法的规范化、程序化,打好领导干部率先尊法维权的牢固基石,树立起全社会崇尚法治、维护法治的良好风尚。同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普法教育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机制,着重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考查,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领导学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形式上保障。在学法形式上各部门可根据各自工作实际,结合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聘请专家学者为广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开设法制专题讲座。还可以依托各级党校开展集中培训,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党校的有利资源,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增强广大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同时安排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典型案例、视频课件、法律法规等内容,参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进行职务犯罪案件开庭旁听、参观监狱感受服刑人员生活等具体实践活动,促发领导干部遵法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争做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表率。通过普及法学理论和参与具体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监督上保障。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方面不妨建立起刚性机制,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治内容纳入干部考评体系范畴。年初,各级领导干部根据各自的工作生活实际制定学法用法计划,并上报相关部门,年终开展学法用法述职总结。期间,由人大、组织、人事、宣传、法制教育等部门不定期对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和组织培训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或抽查,并将抽查、考核情况记入档案,对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的人员一律不予提拔;对任前法律考试不合格人员,原则上不予任用;对在学法用法抽查工作中不认真履职人员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调离岗位,从机制上保障学法用法与领导干部任免挂钩。领导干部学法的根本是为了用法,为了真正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落到实处,人大、组织、人事、宣传、法制教育等部门还可以通过设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力举报箱,由广大干群对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进行监督,力争从根本上预防少数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凌驾于法律之上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损害法律权威的问题。
今年起,我国将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推动普法工作,促进全民法制意识和水平的提高,普法必将结出更多社会和谐的果实。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月心得体会


中纪委七次全会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在加强思想教育上下功夫。要自觉从根本上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注重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为谁服务、为什么当干部”的根本问题。要把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实际步骤,要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进入角色学,切实做到学用一致,学用相长,真正让学习成果进入思想、进入决策、进入工作。各级领导要紧密联系个人实际,按照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坚持深入学、扎实用,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作风,狠刹歪风,深挖思想根源,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坚决克服“蜻蜓点水”现象。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在制度监督上下功夫。要完善党委议事规则,提高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在工作实践中,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解决,促进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要紧紧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综合效能。在组织制度上,要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搞好上级同下级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做到群众监督。要重点管理监督主要领导干部,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长远效益。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体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坚持办实事、讲实话、报实情,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要倡导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努力形成扎扎实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确保各项工作经得住时间、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依法行政专项教育心得


依法行政专项教育心得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担负着全省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重任,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广大渔民群众的利益。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总队开展了依法行政专项教育活动,我们三支队按照总队的部署,分阶段学习了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省纪委九次全会等会议有关资料,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来闽视察讲话以及《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撰写学习笔记,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中认识到依法行政专项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建设依法行政执法队伍的重要性。
一、依法行政在海洋与渔业执法中的作用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海洋与渔业的基本工作方针,也是海洋与渔业一切行政行为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其本质是要做到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严格执法、接受监督。海洋与渔业执法必须健全法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依法行政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海洋与渔业执法的公正性。
海洋与渔业执法关系到广大的渔民群众和海域使用者。执法单位能否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直接关系到管理相对人的切身利益以及海洋与渔业生产秩序是否健康有序。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才能维护正常海洋与渔业生产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守法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对违法、违规者坚决采取制裁措施甚至绳之以法,营造健康有序的海洋与渔业生产环境。因此,海洋与渔业执法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权力,这是建设依法行政执法队伍的关键所在。
二、当前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两年来,总队的改革整合工作逐步就绪,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如:由于此次整合所涉及的单位较多,工作性质变化较大,有些人还不能完全适应整合后的工作,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海洋与渔业执法腐败隐患依然存在等等。这些不和谐现象直接影响到海洋与渔业执法的发展。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上,有的是因为漠视法制、法律意识淡漠,有的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导致执法水平不高。因此,要实现和谐,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执法队伍,必须健全法制,落实依法行政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海洋与渔业生产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采取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依法行政执法队伍
依法行政是海洋与渔业执法的基础与保障。我们应以依法行政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培育法律思维的能力,善于用法律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为我省的海洋与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依法行政专项教育心得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从我做起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几天来,通过学习、座谈、讨论,特别是听了“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专题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大家一致认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围绕主题教育五个方面: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找差距。总的感到自己能够按照党的要求、工作的需要、群众的企盼做点工作。但是按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八查八看的要求,按照主题教育五个方面的尺度来恒量,深感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操作意识不强。思想保守、方法陈旧和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思想观念,依然束缚着我的思想。工作中一切以上级文件、上级领导批示为准,呆板、教条式地理解原则性和灵活性,把原则性和灵活性二者对立起来,要么一切都行,要么一切都不行。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左右徘徊,缺乏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决策上不敢大胆往前趟。二是在理论学习问题上,思想上有所忽视,行动上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存在较严重以干代学的倾向。很少思考和研究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我自身的理论学习也大多是采取“急用先学”的态度。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缺少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还没有真正掌握弄通。一些事情在理论上比较模糊,行动上还比较盲目。三是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工作浮在上面,整天忙于事务性多一些,很少去基层分局(所)倾听同志们的呼声,对有些问题处理久拖不决,一拖再拖,这都是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这些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人的思想是有直接联系的。如果不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工作作风望洋兴叹可得到改变,但工作也肯定做不好。四是在领导作风上不扎实,爱摆花架子。不愿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一知半解,凭感觉、凭想象、凭经验、乱拍板,不去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时候生搬硬套、照抄照搬、削足适履,对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融会贯通,保守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开拓创新,个别领导干部不敢讲真话、不敢讲实话、不敢讲心里话。五是在生活作风上时有放松。有时我也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入党也有二十多年了,世界观已成定型,只要不是“狮子大张口”,吃点、喝点、拿点、要点、沾点,没什么大了不起的,只要不闯“红灯”,打打“擦边球”,谁也奈何不了等等。在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讨价还价,攀比的多、议论的多、享乐的多、利己得多。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忘记了“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不善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任其发展,放任自留。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都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而导致问题的存在,有时没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影响了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必须下决心整治。我认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契机,从我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恪守宗旨、服务群众、清政廉洁,解决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领导干部要“德”字当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人的素质是一个不断修养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所以干部任职后很容易出现两种消极现象:一是因忙于繁杂的事物或借故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导致其思想品质、精神境界停滞不前;二是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凡事求全责备,只知正人、不知正己,其道德品质滑坡甚至走向堕落。领导职位本身就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一种考验。能够面对各种利欲诱惑而不为之所动,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是人之楷模;能够懂得自知之明,有意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操守基本道德标准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所以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修身立德,首先应该在人格上令人尊重和信赖,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才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群众才能真心实意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即使偶尔工作失误群众也会谅解的。
(二)领导干部要“信、忠”为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贯彻、落实和执行,对我们的干部来说,是一次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特别是理想信念和忠诚的考验,是对党性、对人的思想品质的砥砺。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来的光辉历史,中华民族的无数先烈和优秀儿女,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信仰共产主义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了今天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和一个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党、老党改变了颜色的事实说明,党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理论和路线是前提,干部是关键。
我们的党历来重视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同志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而工作而奋斗,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每个党员入党时都庄严宣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但是,干部要真正做到“靠得住、有本事”,就必须要有“忠诚”。作为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有忠诚地履行职责,用一言一行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为人“靠得住”,是政治上“靠得住”的最基本的前提。唯其如此,才能顶得住压力,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才能真正团结群众,凝聚人心,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力量,实现共同理想。
(三)领导干部要“公仆”为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这里说的权力观,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领导干部掌握着国家大大小小的权力,而领导干部本身来自于群众,最终又要还原为群众。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被组织上委以一定“职务”,才拥有相应的“权力”,“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是完成“责任”和“义务”的保证,不存在没有责任和义务的权力。领导干部只能说明比一般群众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而并没有自

己特殊的利益。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还是把它当作谋私利的工具,这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因此,党所面临的考验具体讲主要还是对其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而各个时期的领导干部能否受住这种根本性考验,就看对手中“权力”是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否时刻摆正“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关系。如果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心态就很难保持平静,就会产生非分之想,就容易成为人性第一欲望的俘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行使正确就能得到人民的公认和尊重,也会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产生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被社会承认的荣誉感。否则,它会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让人身败名裂。所以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真正把党和人民的权力用来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当前,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而又紧迫的系统工程。所以,端正党风、政风,要靠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入手,修身立德,保持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纯洁,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也只有这样,上下共同努力,才能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中,用在为人民谋取利益上,我们的党风、政风也就因此得到不断地加强和改

加强领导干部素质心得体会


加强领导干部素质心得体会

本文作者:中共百里杜鹃工委组织部 王珍虎 原创投稿
强化干部四种素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为了实现组织工作能够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跟快发展。组织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务必选优配强“想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认真、重落实”、“顾大局、讲团结”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展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新面貌,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新起色。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应该注重强化领导干部“潜心发展的公仆情怀、敢为人先的干事风格、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肝胆相照’的政治品质”,努力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潜心发展的公仆情怀
潜心发展,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谋划,爱岗敬业,踏实做事。做到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发展意识强、发展热情高、发展办法多、发展速度快。一是要善于思考。要把上级指示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谋划,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级的政策,积极思考和谋划推动工作的措施,努力研究和找准问题解决的办法,二是要爱岗敬业。时刻把自己的岗位作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神圣阵地,老老实实地履行职责,排除私心杂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三是要持之以恒。要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却,胜不骄,败不馁,看准了有利于群众的事情,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闲言所动摇,坚持不懈干下去,一个劲地往前冲,直至干成事为止。
敢为人先的干事风格
敢为人先,就是要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一是要敢想。敢于开动脑筋,更新思想观念,冲破思想束缚。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从客观实际去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敢于和善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抵制不正确的东西,敢于较真,不怕压,不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科学发展的路子和方法,咬紧牙关,带领干部群众向前冲。二是要敢干。作为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要有“闯”的精神、“冒”的勇气,敢闯敢干,面对困难不畏惧、不绕道,面对问题不推诿、不埋怨,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改革发展双领先。三是要敢负责任。要敢于开动脑筋会干善干,甩开膀子大干快干,沉下身子苦干实干;敢于解决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敢于克服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碰到的具体困难,敢于承担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凡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大胆负起责任来,带头形成争着干、比着干、拼着干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促发展。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就是要使实劲,真干事,干成事。要有全局意识,畅通政令,强化措施,苦干实干,狠抓落实。一是工作要求“真”。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来办事。要勤基层搞调研,问计问需作决策;干工作要真抓实干,要有较真的勇气和气魄,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督导一级办,对基层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二是纪律要求“严”。纪律是工作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顾全大局,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指示,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肃纪律,强化管理,坚决克服队伍中工作不负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的问题,坚决纠正干部中纪律松散、有章不循、有规不守,爱岗不敬业、当官不做事的问题,以纪律促进作风转变,以纪律保障工作落实。三是结果要求“实”。对每一项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加强督促,加强协调,严格检查,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要强化责任追究、强化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考核,做到重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谁不负责问谁责”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肝胆相照”的政治品质
“肝胆相照”就是要强化团结,顾全大局。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政治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是要加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发展形势,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认清大局,把握大局,团结一致,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深入调研。了解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和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用党的意志统一思想和行动,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不断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绝不允许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相互拆台。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当前,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很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求真务实、朝气蓬勃、结构合理的基层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针对整个党而言的。然而,构成党的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通过提高各级党组织的主政、行政能力来实现,通过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来实现。这是由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执政权力的有机构成。加强党的能力建设,核心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者,是党执政水平的具体分担者。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者和具体托载者。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建设,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结合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和所要完成的新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要强化“五个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五个能力”,既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五个能力”的核心内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着重“提高三个水平”,既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统揽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水平。对于具体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而言,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的强弱是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标准。影响力体现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中的影响、认可程度。凝聚力体现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决定程度。战斗力体现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推进力则体现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效力。以上“四力”构成了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标准。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增强“五种能力”、提高“三个水平”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为努力方向,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突出抓好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强化执政之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又为解决执政能力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执政意识;在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指导意义的基础上端正执政理念;在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上来的过程中,明确执政方向;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展现执政成果。第二,按照增强“五个能力”的要求,大规模培训锻炼干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提升整体素质是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培训锻炼是提高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新的实际,干部教育培训要在“大、新、活、多”四个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大”就是干部培训的规模要大,按照中组部的要求,每年培训20%,5年时间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新”就是培训内容要新,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解决好更新思想观念问题、提高业务素质问题、增强领导能力问题。“活”就是培训方式要活,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多”就是培训渠道要多样。第三,按照“提高三个水平”的要求,不断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强化执政能力。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使之真正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成为能够统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领导核心。一是选拔上要坚持高标准。以个体选拔的高标准,保证整体素质的高水平。要严格执行《党政领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第2页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真正选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进班子。二是结构上要不断优化。要按照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相济的智能结构、相容的个性结构、协调的类别结构,科学配备领导班子。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不断深化。扩大民主,完善考核,促进交流,加强监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环境。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加强,奠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五是经常性管理要到位。通过及时、到位的经常性管理,在动态中强化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功能。第四,以强化战斗力、推进力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规范执政行为,提高执政水平。要通过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各级党委必须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改进领导方法,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度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第五,以增强影响力、凝聚力为目标,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作风就是旗帜,就是形象,就是影响力和凝聚力。一是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执政形象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二是要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谈话、回复、诫勉等制度,实行巡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三是要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改进作风。要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具体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以清新的党风凝聚民心,以实干精神和实际效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中要把加强能力建设与提高干部素质统一起来;把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与夯实执政基础统一起来;把加强能力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统一起来;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与协调各方关系统一起来,从而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党和人民忠实工作,经得起群众评判、后人评说和历史检验,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断加强。

加强领导干部素质心得体会六篇


加强领导干部素质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为了实现组织工作能够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跟快发展。组织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务必选优配强“想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认真、重落实”、“顾大局、讲团结”的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展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新面貌,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新起色。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应该注重强化领导干部“潜心发展的公仆情怀、敢为人先的干事风格、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肝胆相照’的政治品质”,努力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潜心发展的公仆情怀——潜心发展,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谋划,爱岗敬业,踏实做事。做到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发展意识强、发展热情高、发展办法多、发展速度快。一是要善于思考。要把上级指示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谋划,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级的政策,积极思考和谋划推动工作的措施,努力研究和找准问题解决的办法,二是要爱岗敬业。时刻把自己的岗位作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神圣阵地,老老实实地履行职责,排除私心杂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三是要持之以恒。要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却,胜不骄,败不馁,看准了有利于群众的事情,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闲言所动摇,坚持不懈干下去,一个劲地往前冲,直至干成事为止。

敢为人先的干事风格——敢为人先,就是要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一是要敢想。敢于开动脑筋,更新思想观念,冲破思想束缚。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从客观实际去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敢于和善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抵制不正确的东西,敢于较真,不怕压,不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科学发展的路子和方法,咬紧牙关,带领干部群众向前冲。二是要敢干。作为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要有“闯”的精神、“冒”的勇气,敢闯敢干,面对困难不畏惧、不绕道,面对问题不推诿、不埋怨,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改革发展双领先。三是要敢负责任。要敢于开动脑筋会干善干,甩开膀子大干快干,沉下身子苦干实干;敢于解决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敢于克服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碰到的具体困难,敢于承担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凡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大胆负起责任来,带头形成争着干、比着干、拼着干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促发展。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就是要使实劲,真干事,干成事。要有全局意识,畅通政令,强化措施,苦干实干,狠抓落实。一是工作要求“真”。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来办事。要勤基层搞调研,问计问需作决策;干工作要真抓实干,要有较真的勇气和气魄,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督导一级办,对基层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二是纪律要求“严”。纪律是工作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顾全大局,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指示,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肃纪律,强化管理,坚决克服队伍中工作不负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的问题,坚决纠正干部中纪律松散、有章不循、有规不守,爱岗不敬业、当官不做事的问题,以纪律促进作风转变,以纪律保障工作落实。三是结果要求“实”。对每一项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加强督促,加强协调,严格检查,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要强化责任追究、强化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考核,做到重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谁不负责问谁责”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肝胆相照”的政治品质——“肝胆相照”就是要强化团结,顾全大局。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政治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是要加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发展形势,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认清大局,把握大局,团结一致,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深入调研。了解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和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用党的意志统一思想和行动,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不断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绝不允许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相互拆台。

篇二

强化内部管理,中层领导干部是关键。如果把单位比喻成一个人,领导班子是头,中层领导干部就是腰,大脑是指挥中枢,腰则是重要支撑。中层领导干部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是在第一线上承担具体领导管理职责的人,他们的个人素质、履职能力、负责精神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的可靠保证。中层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

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共事意识、廉政意识和表率意识,在工作中,破除好人主义、本位主义、平庸主义和平均主义,处理好与上级、下属、兄弟部门以及正副职间的关系,在动脑筋、负责任、有作为、做表率上下功夫,把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着力点:

一、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讲政治和顾大局是领导干部的第一素质,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不懂政治、不讲政治就当不了、也当不好领导干部。政治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上级指示精神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局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就是全院、全局、全路、全市、全国。想问题干事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放开眼界,考虑长远,将具体工作融入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能因为局部工作的不慎或失误给全局带来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既要把握大局,从宏观上分析和研究问题,又要注意细节,从微观入手解决问题。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如何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呢?

首先要重视政治学习,及时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了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是要把具体工作放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去谋划去开展,做到高度一致,合拍共振,贯彻落实。

三是要有政治敏感性,不做可能对大局产生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的事。要纠正法官只凭法律思维办事的片面认识,增加些政治思维和政治智慧,学会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特别是在司法活动中,法律、公理、社情、民意都要考虑周全,力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追求胜败皆明、案结事了的最佳境界。有的同志在处理问题时,头脑简单,目光短浅,思路狭窄,就事论事,不注意时机,不注意事物的复杂联系,想不到可能产生的关联影响、连锁反应和导向作用;只顾眼前,只想局部,不想长远,结果引发矛盾,造成被动。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思考、决策、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全面和长远,严守依法合规底线,加强沟通,认真调研,坚持原则,谨慎稳妥,工作彻底,不留后患。

四是要破除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是指一切从本团体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其他部门。克服私事重于先于公事、部门的事重于先于整体的事的现象。个人对集体,集体是大局;部门对整体,整体是大局;下级对上级,上级是大局,大局要重于和先于局部,这是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是当好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职是对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最好检验。

一是要对自身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带队育人,政治业务两手抓。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且要对本部门人员状态、环境氛围、人才成长和工作业绩负全责,把这些都列入自己应尽的职责范围。

二是要有敢管严管的勇气和信心。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克服患得患失,破除畏难情绪和好人主义。有的同志怕得罪人、怕影响关系,怕丢选票,对难管的事和难管的人不愿管理,不敢坚持原则,不去严格要求,不批评不提醒,放任自流,搞一团和气,使得一些不

良行为和风气长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个人进步又影响部门形象。从长远看,敢管严管,只要出以公心,为了工作,为了同志,管的对,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反而会赢得尊重和权威。如果怠于履职、放弃管理、不负责任,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实际上则使人从内心深处对领导素质产生怀疑,丧失对领导的尊重和信赖、终将会被上级领导和绝大多数群众评价为不称职。

三、工作思路和工作标准

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标准,是对领导工作的特别要求。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胜任领导管理工作的。

有的同志不勤于不善于思考,研判统筹能力较差,缺乏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领导布置啥干啥,想起什么抓什么,管理无章无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抓不准分管工作的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缺乏细化责任、合理分工和明确标准,部门应有的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决策制度、调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思想工作制度等基础性管理制度及一些工作规范、细则、办法不健全或者坚持得不好;规范化标准化意识薄弱,标准有缺失,管理有死角,部门工作思路和标准与上级要求不一致不同步,管理效能层层衰减。

解决这些问 题,首先要强化干部的思想力,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加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邓小平同志说过: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思考是创造性工作的起点,思考出智慧、出办法,行动力的强与弱取决于思想力的深与广。领导干部要多学东西,多想问题,联系实际,拿出具有自身特色和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把工

作的方向、目标、要求、步骤、策略、方法、措施、时限等都列入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落实,使分管的工作在连续不断地实现阶段性计划中推进。勤动笔促进勤思考,常写学习心得、计划总结、工作经验、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宣传稿件及各类文章等,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思想力。

二是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职责,用制度管事管人。整章建制要重视基础、细节和覆盖面,要有可操作性。通过严格执行落实,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意识,形成达标自觉性,让标准成为习惯,不让不良习惯成为标准。努力做到思路清晰、标准明确、要求严格、措施具体、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有序的管理层次、有力的管理效能和显著的管理效果。

四、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

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是做好领导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这方面重点要做到严、细、实、紧。

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扭转普遍存在的哄、惯、宠、护问题,严肃、严格、严管起来。许多领导干部总想着让大家舒服些、轻松些,生怕苦着、累着、难着,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艰苦和挫折训练;看优点多,看缺点少;肯定成绩多,指出问题少;表扬多,批评少。理念上的哄、惯、护,必然产生管理上的宽、松、软;管理上的宽、松、软又必然造成有些人的懒、散、混。古语云慈不掌兵,值得借鉴。应当把厚爱与严管结合起来,负起管理责任,遏制涣散现象。

二是要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爱护和调动积极性。要注意搞好干群关系,经常谈心交流,了解干警所思、所盼、所需和所烦、所厌、所愤,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应当把所有的同志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去关心去帮助,特别要注意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脾气秉性不同的人。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相处,团结他们一道工作,这也是领导工作的一部分。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坦诚相待、思想交流、一碗水端平、公道处事来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想方设法使每个同志都有归属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尽

力去化解失落感、孤独感和失败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一切消极因素。要敢于批评不良倾向,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使人容易接受,批评要与人为善、有根有据、讲清道理、允许辨解,不要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偏听偏信,尽量避免由于批评不实、管理不公或处理失衡人为造成矛盾和不和谐。衡量干警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主要看是否拥护和服从领导;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思想活跃、敢于发表意见、批评缺点;是否认真负责、有创造能力和优秀成果;是否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院风院誉等。

三是要增强部门自治力,克服无主见和依赖性,主动攻坚克难,尽量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本部门。把自己的小环境、小氛围营造好,把本部门的事办好、人管好,助人成才成事。

四是要学会抓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工作。要清楚哪些是重点工作和重点人,存在什么困难障碍,采取什么解决办法;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哪些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能够出彩,从而扬长避短,争优创先;要清楚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必须特别关注,常抓不懈。

五是要掌握抓典型、抓骨干和抓实、抓细、抓紧、抓早的工作方法。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和长处,培养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想干的人以机会,为能干的人搭舞台,让不干的人干起来,营造前有标兵,后又追兵,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环境和氛围。注意克服不把小问题当问题,不把容易解决的问题当问题,不把前任遗留的问题当问题,不把普遍存在的问题当问题,不把司空见惯的问题当问题,进而造成问题复杂化、扩大化、尖锐化,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的懈怠行为,做到不等不靠,不拖不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解决普遍存在的抓而不紧、不严、不实、不细等的问题。坚持从严过细,奖惩分明,树立起应有的领导权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允许各行其是,不搞姑息迁就。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检查监督。运用多元化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大力表彰先进,及时纠正失职现象。

五、合作共事能力

领导干部要胸有全局,正派大气,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关系和谐,工作合作。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立负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谅解、支持、配合。

对上,既不搞人身依附,也不搞目无领导,要能够领会领导意图,服从领导,不能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严肃认真,按时按要求完成,并及时汇报完成情况,别等领导查问;请示汇报工作要逐级进行,尽量避免多头或越级汇报,否则,容易造成领导之间的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直接领导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再向间接领导汇报。

正副职间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多通气,多商量,搞好配合。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经常通气;重要问题一起研究决策,达成共识;明确分工和责任,胜任本职。原则是基础,感情是纽带,团结是力量,纪律是保证,正职是关键。任何正职干好工作都离不开副职的支持协助,因此,必须重视副职的作用,爱护调动发挥副职的积极性主动性,要相信副职,让副职全面了解情况,参与研究决策过程,有事同副职商量,不搞个人说了算;要放手让副职工作,授予副职一定的权力,关心支持副职的工作,不随意干预;遇有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商量,有了缺点真诚批评;副职遇到困难尽力帮助解决;工作出了问题勇于担责,不上推下卸。副职的地位是重要的、特殊的、复杂的,既主动又被动,既制人又受制于人,当好副职并非易事,只有当好副职才有可能当好正职,当不好副职的人肯定也当不好正职。副职要识大体,顾大局,真诚辅佐,敢于直言,大胆工作,主动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既要独挡一面,又要堵漏补台,特别是与正职意见不一致或被正职否决后,要正确对待,可以保留意见,但是,要理解主要责任在正职肩上,必须尊重正职的意见,别较劲别记恨,要学会以愉快的心态服从多数人通过的决议。正副职间一旦发生矛盾,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说话办事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大局出发,不随意或不负责任地发议论,有意见当面讲,不搞背后议论,不做影响团结和有损他人声誉的事,自觉维护领导层的团结、统一和权威,努力营造和珍惜和谐融洽的

局面。做到共事一场,友谊一生;多一分沟通,少一分猜忌;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多一分体谅,少一份责备;多一分谦让,少一分争执;多一份热忱,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帮助,少一分旁观。

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也十分重要,每个部门都处在整体和系统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果只顾自己、互不体谅、协作不畅,不仅本部门的工作不好开展,而且会影响全局工作的顺利进行。善于协作是领导才能的重要体现。和谐默契的工作关系和良好友善的工作环境是需要营造的,是双向的,你不注意养环境,环境也不养你,你不尊重别人不愿帮助别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那种老死不相往来、本位主义、贬损他人的作法都是不足取的,最终产生的负面效应是紧张的人际关系和尴尬孤立的处境,不仅影响个人,也会波及本部门。所以,要加强日常的联系和沟通,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方便让人,困难留己,不计得失,不图回报,主动支持配合。

对待本部门的同志,要关心爱护,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一是要有知人之智。邓小平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这是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什么是人才?能胜任本职的就是人才;比别人干得好的就是优秀人才;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能创新成就多的就是拔尖人才。要把每个干警都当作人才来培养,把每个岗位都当作培育人才的平台来设计,使每个同志都能长本事有进步出成绩,都能有机会有舞台,彰显才干,展示作为。二是要有容人之量。善于团结不同脾气禀性的同事,特别是比自己本事大的人、爱提不同意见的人、缺点毛病比较多的人、不随和的人等等。不搞亲亲疏疏、厚此薄彼,对哪个同志都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同志身上都有长处和闪光点,都有潜力和积极因素,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够慧眼识人、平等待人、公道用人、扬长避短。哪个单位都需要有本事的人,但是有本事的人往往都很有主见,有主见的人又都是难以领导的人,要特别爱惜这种人,不要怕被他们议论评价,反而应当从这些议论和评价中汲取帮助,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不采纳时尽量作出解释说明,因为尊重和认可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奖赏和最大的鼓励。

六、个人品行和表率作用

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人品更重要,人格魅力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有些同志,心胸不够开阔,待人处事不够大度,计较小事,对人严对己宽;精神状态不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挑重担,少有成果,表率作用不突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创新能力、拼搏精神、争创劲头不足。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领导干部更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能停留在当前状态。

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是履职的第一需要。要不断进行政治、业务和文化学习,使自己具有政治头脑、法律视野、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二是要锻炼领导素质。站位高,眼光远,心胸宽,肚量大,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通。能够根据上级要求和本部门实际做出科学决策;能够妥善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类矛盾;能够敏锐地捕捉信息掌握动向,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能够识人育人用人,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

三是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瞄准先进,争创一流。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勤政,淡泊名利,真抓实干,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不出事,联系群众,关心干警。

五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平衡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高雅的风度,整洁的仪表。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论述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严三实”强调制度约束,更强调自律和价值引领,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用心去追求修身的更高境界。

修身先修德。百行德为先。品德是一面镜子,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精神脊梁。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修德当心静。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修德应常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适当,有无过错,以便及时调整校正。

修身应修学。“学”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对于领导干部,学习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开阔胸襟,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保持心境平和与头脑清醒,去浮躁、增智慧,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

修身当思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就是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防微杜渐的觉悟,要有“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谨小慎微的意识;要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抵制奢靡之风的勇气,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修身重修行。个人素养来自于日常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尽心尽力、勇于进取的行为表现,来自于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坚持进行精神修养的实践。对于领导干部,修行就是要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一方面躬身做“官”,当人民的公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群众谋利益;另一方面就是要挺直腰杆做人,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廉洁自律,做有精神、知道德、守法规、益人民的人。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领导干部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唯有在修身上持久用功,才能养成浩然正气、保持高风亮节,真正被人民群众所信赖。

篇四

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廉洁自律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专题的学习,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信息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新时期、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给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非常重要、紧迫、现实的要求。领导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和积极实践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在我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省委秦光荣书记对我们提出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要有生动实践的磨砺、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有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怀、要有清正廉洁的品质”六个具体要求,真切地反映出我们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就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素质。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不断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学习,身体力行,以其作为自己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其次,认真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法律、管理、历史等各种有用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篇五

“出路千万条,素质最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素质不仅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提高素质的方法、途径很多,除了组织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的传帮带之外,关键是靠自身的努力,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第一、要勤奋学习,在不断积累中求提高。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学习,思想理论水平上不去,抓工作就难以抓到点子上,个人素质也提高不了。当前在学习问题上,我们有些干部观念落后、知识老化、脑子懒惰。列宁曾要求全体布尔什维克党员,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又以运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群众上去做工作。总之,要尽量做素质全面的人。有些同志常常以工作忙没有空学习为借口,疏于学习,长此以往就要退步、就要落后。同样是基层岗位,同时任职的干部,为什么有的素质提高快,有的则比较慢呢?原因就在于对学习的认识有高低,抓学习的功夫有大小。从基层岗位的特点看,勤奋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博览,防止孤陋寡闻。“人不博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基层工作很实在、很具体,但不注重学习往往就眼界不开阔,知识不够用,开展工作就有局限性。因此,要提倡博览群书,文史地理都要懂一点,报刊杂志要多看一点。就象老鹰猎食那样不断地捕捉新的知识,象蚂蚁搬家那样不断地日积月累,象蜘蛛拉网那样学出网状(结构),象蜜蜂酿蜜那样做到深加工。在博览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精读一些文章,精通一到二门专业知识。知识掌握的越多,做工作的基础就越扎实。二是要深思,防止浅尝辄止。“学而不思则惘”。有的同志书是看了不少,但大多是过眼烟云,既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也没有什么大的提高。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做到深思深究,获得精髓。比如,学习一篇好文章,既要力求把握作者阐述问题的背景和角度、基本观点、态度和方法,吃透其精神,更要注意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反复思考,触类旁通,真正领悟其中的奥秘。三是要积攒,“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要有美国原总统林肯“时刻准备着”的那种精神,在学习中注意积累,集腋成裘,零存整取,厚积薄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要注意学会做笔记,收集保存各种资料,并对自己积累的资料经常翻一翻,来个“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会常有所悟。基层也有许多同志很爱学习,有的资料剪贴有十几本。象这样做有心的人,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提高。总之,在学习上要实现六个转变:由领导强制性地推着学变为有意识地主动去学;由躲进小楼闭门式学转向走向社会广泛地学;由零打碎敲的学变为有计划有层次的系统学;由年年有进步、自我感觉良好的学转为天天有不足地加倍学;由一般地画画圈、批批注做样子的学变为一字一句、一条一理的细学实学;由把理论科学书籍当作催眠器的学变为同吃饭喝水一样如饥似渴地学。 第二、要狠抓落实,在反复实践中强素质。“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素质离不开实践,离开实践则一事无成。实践是活生生的,是无字天书,实践越多,素质才能越强。实践中,要注意在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中提高能力素质。一是越是不起眼的工作越要抓明白。不起眼的工作并非都是小事,把不起眼的工作抓明白,得出真知灼见,给人以新的启迪,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我们不能不屑于抓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关键是要下功夫抓明白,抓出成效。不起眼的工作抓多了、抓好了,素质也就跟着有提高了。二是越是不懂不会的工作越要反复抓。人总是在实践中由“不知”到“知之”,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平常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求,尽量弄通弄懂,但期望什么都懂、都会,或者说一学就懂、一干就会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摸索总结,把不懂不会的工作干懂干会,才能增长新的知识和才干,才能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强素质。三是越是任务重、时间紧的工作越要抓紧。俗话说急中生智嘛。任务越重,时间越紧往往最能检验和锤炼一个人方方面面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任何事情都慢吞吞的,也是一种素质上的缺陷。铁人王进喜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工作忙、任务重的时候越能注重学习,越能出成果;越是轻闲无所事事的时候越是容易放松要求、放松学习,提高也就越慢。 第三、要知难而上,在解决棘手问题中练自身。每个人在自身岗位上都会遇到几件挠头的事。这既是对个人素质的检验,也为个人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都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基层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研究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对此,每个同志都要有正确的态度,敢于在解决棘手问题中练自身。一是不能轻视回避,要敢于正视问题。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总是有轻重、大小和缓急之分,棘手问题尽管比一般问题错综复杂,事关基层建设的全局,但并非无法解决。任何轻视回避的想法,顺其自然的态度都是错误也是有害的。遇到问题绕道走,就意味着既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也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甚至使问题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二是不能怨天尤人,要开动脑筋。解决棘手问题决非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费一番心血,不下一番苦功夫不不能凑效的。因此,遇到棘手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它。解决棘手问题,一般化的方法不行,一般化的力度也不行,一味埋怨指责更是于事无补,甚至还会引发新矛盾和纠葛,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三是不能坐而论道,要真抓实干。解决棘手问题来虚的不行,抓抓停停也不行,必须在解决棘手难点问题的实践中学习和寻找办法,并脚踏实地地去一个一个地解决。只有学会在复杂情况下解决好复杂的问题,把难办的事情办好,才能真正达到在实践中练自身、提高自身的目的。

篇六

根据xx监狱管理局党委的统一安排,2015年8月3日至9日,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道明同志带队,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华同志、纪委书记邱世栋同志和局机关党委书记熊林安同志同期与局机关和局属各监狱副处级以上干部一行92人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培训。这次培训学习含往返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的时间,实际授课仅仅五天时间,时间非常的短,但却是我人生中学习培训收获知识较多的五天。通过大学教授、博士、博导及国家级相关行业专家绘声绘色、耐心细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对十八大后我们国家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在监狱管理中各级党委如何创新思维科学决策、转变职能提升工作效能?领导干部在监狱管理中如何相互协调与沟通,通过自我情绪调整科学释放压力?如何在监狱突发事件中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如何正确处置舆情和正确应对危机?等。我非常重视和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非常感谢监狱管理局党委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极其难得的培训学习机会。在培训学习期间,我严格按照培训学习要求,遵守监狱人民警察的纪律风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了学习培训任务。现将对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及思考进行如下汇报。

一、培训内容丰富,感受深刻

1、课程设置结合工作需要,安排合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本次学习开设课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管理中的协调与沟通》、《十八届四中全会与四个全面》、《领导决策与创新思维》、《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管理哲学与领导力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与效能提升》、《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大数据时代下的舆情研判与危机应对》等知识。

2、教师知识渊博、讲授精彩。这次授课教师队伍阵容十分强大,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工信部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法治政府研究中心主任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学术带头人,在课堂上,教授们都是站在国内国际的新形势和高度上给我们讲授,授课方式巧妙灵活、课件制作精美、授课内容丰富多彩、针对性强、学员们踊跃发言、积极探讨,课堂里生动幽默、气氛活跃、形式新颖的教学无不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除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没有按课程进度上完和《管理哲学与领导力发展》重心偏向宗教哲学而没有切中主题领导力发展外,应该说绝大部分课都非常精彩,使人耳目一新,拓宽视野,受益匪浅。

3、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庆幸自己能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虽然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我所领略和感受到的,应该是终生难忘的,尤其学校还安排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校区旁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国“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航空航天展,接受了一堂印象非常深刻的爱国主主义教育,我体味到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和情怀。

4、学习环境好,学习气氛浓。培训班设在上海交通大学校七宝校区内,环境特别清静优雅,加上有四位局党委委员全程参与培训,更加增添了这次培训的浓厚学习气氛。

二、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观点

1、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自觉积极努力学习和自学,不断与时俱进更新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正气之源。通过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实践观点、矛盾观点、学习观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廉洁奉公作风,把理论上的成熟转化为政治上的坚定,把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化为我们行动上的愿意。我们都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思维观念的更新改造,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统筹谋划能力、岗位业务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多方位的能力,把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转变作风,把提高理论学习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提高领导能力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方法,转化为切合实际工作的思路。在实践中锤炼,深入到干群、犯群中去,以干群、犯群的满意作为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切实做到自信、坦然、真诚、敢作敢为,敢于担当,严以律已,思维敏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经受住各种挫折,要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地位、金钱、美色所累,保持公正廉洁的共产党员本色。作为一名监狱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有功底扎实的理论素养,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公道正派的处事原则,具有善于团结协作的凝聚力量,严格做到严以律已的表率作用。

2、学习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更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提高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领导干部要做到观念不老、思想不僵、能力不减,就必须提高学习能力以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除了自己带头及时充电以外,更要把在学习期间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进一步将知识更新学习融入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据统计一个人一生的知识,90%都是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不断的与时俱进地学习上获得的,因此我不断要满足于自己现已掌握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才不断进步,才不被淘汰。当今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只有与时俱进地努力学习新知识,才能掌控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我们的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就能达到的,也不是别人帮你带出来的,我们只能从不断地自觉学习中取得,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不断进步的阶梯。学习是工作,学习更是干好工作的必须。一个不充分学习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不会有长远的眼光、开拓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和创造性的工作业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

3、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去。

坚持学习,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回单位后我将继续把这次所学到的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强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学习《管理中的协调与沟通》、《领导决策与创新思维》、《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和《管理哲学与领导力》等,让我进一步掌握了怎样运用科学方法和领导艺术,既有利于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增强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明白了 “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的意义,作为监狱工作管理干部,适应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不是由自己选择的,都是由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的。因此,不管组织把我们安排到哪里,到哪个岗位,都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信任,工作上的需要,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认同了,接受了,才能促使我们自己去认真学习沟通。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我们必须懂得心理情绪调适,适应社会的、生活的、人文的变化,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并科学地释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才能使我们专心、安心、轻松和快乐地工作,工作事半功倍。珍惜组织的信任,把党组织的信任变成组织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4、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这次学习培训,专家、教授们的授课结合实际、深入简出、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能力,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以新的、全面的、法治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强化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更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更加开拓创新地抓好监狱的各项管理工作,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尽自己微博的力量。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认识思考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认识思考

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是涉及面广泛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我今天从自己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和体会,仅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依法行政
(一)对依法行政的认识
第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最重要的环节。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这是我们执政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反映了我国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 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贯彻党依法执政的理念,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够依法进行,促进经济社会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则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治国的理念是把国家各项事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办事;重点是用制度制约权利,最重要的环节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依法治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环节涉及到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从涉及的范围看行政行为基本都占到了70%以上,没有依法行政,就谈不上依法执政,也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
第二,依法行政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依法行政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每一个行政机关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是行政机关所有行政工作全过程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因此国务院把这项工作界定为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不仅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居于关键地位,而且按照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谐社会是法制社会,行政机关就必须依法行政。各级行政机关承担着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直接处理各种具体、现实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只有推进依法行政,使行政机关各方面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各种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郭庚茂省长在谈到依法行政时指出: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要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把加强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这是很准确很深刻的表述。
第三,依法行政是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基本准则。所谓基本准则是从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到实现目标、从依法行政基本原则到基本要求所形成的规范。这些规范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熟知,也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依法行政的目标,就是从20xx年算起,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我们所说的法治政府是与法治国家相对应的法治政府,是立体多面的法治政府,包括了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等各个方面。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阐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对行政行为最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就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按照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办事是很高的要求,所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需要所有行政机关共同努力、为之奋斗的历史任务。
(二)怎样才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做很多工作,涉及到行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国务院1999年11月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了依法行政的任务;20xx年3月发布了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出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由于市县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国务院20xx年5月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又专门作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规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一步一步去落实,就能够不断的推进依法行政。但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纲要》和两个《决定》,我认为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
第一个方面,需要得到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认识思考第2页

党委的有力领导和支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府领导机关带头履行职责。首先,需要得到党委的有力领导和支持。在我们法制办召开的纪念《纲要》颁布五周年座谈会上,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离开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关键是目前有些地方党的领导人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还不强,越到基层表现的越明显。前不久省委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列出了“十重十轻”,其中就有“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其二,需要得到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依法行政是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也必然是行政机关的一把手工程。《纲要》规定各地方、各部门的行政首长作为本地方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第一责任人必须负起责任来,政府和部门的依法行政才有可能顺利推进。郑州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郑州市的依法行政就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其三,需要政府领导机关带头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是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实施主体必然是政府的领导机关,所谓政府的领导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办公室)。只有政府的领导机关认真履行依法行政的职责,积极规划部署依法行政工作,带头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才能引领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依法行政。有一种认识认为依法行政是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因为依法行政工作不能等同于政府法制工作,政府法制工作是政府诸多工作中的一项业务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政府法制机构只是政府领导和政府领导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为了搞好依法行政工作,政府法制工作当然需要加强,但不能代替政府领导机关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领导工作和领导作用。
第二个方面,需要增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我们国家由于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原因,与现代法治国家相比,在调整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比较习惯政策调整和伦理道德规范,相对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因此,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下,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都亟待提高。一是法律意识,说的是有没有正确的依法办事的思维能力。比如,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有12年了,我们很多同志到现在还不能准确的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特别是基层,在层层依法治理过程中,把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的地方甚至仅仅是依法治老百姓。依法治国的目的是要通过法定程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民主权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政治文明,核心要求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古代有法家和儒家,我国古代法家的思想和文化也是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有正面意义,但我国古代的法家主要还是讲人治,讲专政,讲严刑峻法。现代法治理念是19世纪末传入我国的,现代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与民主相一致的,所以讲的是民主法制,法制不与民主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专制。再比如,我们说依法治国很重要,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法律作为社会的调整器,仅仅是截取有法律干预之必要的那部分社会生活,构建成法律关系,塑造为法律秩序,治理社会要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道德的、思想工作的、法律的手段并用,关键是法律手段使用的好,其他手段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所以《纲要》里讲依法治国时明确提出要和以德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法律素养,说的是有没有正确的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会不会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处理。法律毕竟是一门学问,法律规范专业性很强,不深入学习研究,有时难解其意,更不要说很容易的融会贯通了。所以需要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员。但是,在社会各方面法律意识都在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机关领导人和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很具有紧迫性,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坚持不懈地认真搞好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第三个方面,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关键是要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前进有目标,学习有典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重点是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表彰,对推进依法行政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综合评先的资格,由于不依法行政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要严肃纪律,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的情况要向上一级行政机关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定期报告。
(三)依法行政取得的成效
为什么要谈一谈我们依法行政已经取得的成效,这是因为一些同志认为在我们这样体制的国家搞依法行政没有多大作用,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依法行政搞了这么些年好像没有多大效果。这种“无用论”和“无效论”都会影响我们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所以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依法行政取得的成效,以坚定我们推进依法行政的信心,坚持我们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也不断稳步推进。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时候,不能忽视由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国和我省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在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决策、公正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增强。我们知道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特别是一些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那时“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中,注重了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比如,我们全省行政机关对法律的学习宣传是深入广泛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参加过多次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在《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物权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时,都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仅参加《纲要》学习培训的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就有31万多人次。执法人员考试不合格不能上岗,领导干部考试不合格不能任职。通过组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中公然无视法律的现象和反映都大为减少,与此相反的是,重视依法行政的事例明显增多。比如,现在省政府和各部门以及18个省辖市政府和159个县(市、区)政府都明确规定,涉法的文件和事项都要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制机构不签字盖章,领导就不签发;再比如,一些市县建立的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行政机关依法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知道搞好依法决策和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民群众对一些行政机关和领导决策的方式是有意见的,形容为“领导说了算”、“一言堂”、“拍脑袋”的决策方式,有的人民群众说我们是“三拍”干部,既“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后拍屁股”。这些年,全省行政机关不断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目前,省政府和绝大多数市县政府以及所属部门都出台了规范行政决策的专门规定,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现在,社会对政府盲目决策和随意决策的评论已经大为减少,与之相反的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行政决策。我们还注重了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加强对行政决策行为的监督。过去有一段时期,由于行政机关的决策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红头文件满天飞”,是造成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越权执法、交叉执法以及影响国家法制统一的根源。自从20xx年国务院进一步要求对规范性文件加强备案管理以来,我省逐步建立起“四级政府三级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体系,省政府除了自身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动向国务院和省人大常委会备案外,还专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备案的有关规定,要求全省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各级行政机关下发的文件中已经基本上看不到有关“三乱”的规定了,与之相反,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文件正在增多。比如,去年省政府收到所属各部门和18个省辖市政府备案的规章、行政决定、命令、通知等规范性文件4028件,基本都通过了审查,只有11件因为存在一般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三是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的方式明显转变。我们知道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在受计划经济影响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下,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方法比较简单直接,甚至生硬,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主要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行政机关干预、干涉企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事例不胜枚举,人民群众称之为“强迫命令”和“瞎指挥”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中,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趋向法制化,行政机关正在转向更多的使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和调控经济活动,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全省行政机关从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与此同时,全省行政机关深入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行政机关一般不再介入;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更加注重增加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还通过“一个窗口对外”、“行政服务中心”等方式,积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目前,全省所有省辖市政府、大多数县(市、区)政府建立了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省直40多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大厅。
四是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得到规范?。我们知道规范行政执法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行政执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重复执法、越权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经常出现一些“野蛮执法”行为,还有就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正确行政执法指导思想的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行政执法活动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岗执法;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确认,清除了一大批临时聘用人员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对合格的全省近26万行政执法人员由省政府统一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并且上网公示;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确认,通过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清理,使一大批行政执法部门内设机构、组织和不具备委托条件的事业单位不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合格的执法主体向社会公布;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的认定和划分,梳理出了 “权力清单”,在网上予以公布;加强了对全省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通过行政执法部门内部制度建设,明确执法程序,用正当的程序,保障行政执法的准确性。通过加强了以上工作,行政执法活动越来越规范,可以说有了全面的进步。
五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知道行政执法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促使行政机关行履行政职责的有效措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些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政执法监督不力和行政执法监督缺失,人民群众对“投诉无门”和“官官相护”的现象反映比执法违法更为强烈。因此,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更加注重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监督。第一,全省行政机关共同努力,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第二,努力探索行政问责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第三,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开展行政复议监督。行政复议法颁布以来,全省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开展行政复议监督。我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总数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平均办理8000件左右,占全国行政复议案件总数的十分之一。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不断创新行政复议审查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重视运用协调方式化解行政争议,力求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做到案结事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开展基本是满意的,这方面投诉越来越少。
依法行政工作虽然与国务院十年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加强民主法制强烈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行政机关还存在着不依法行政的行为,甚至还有一些害群之马损害着政府的形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推进依法行政方向正确、步伐坚实,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纲要》确定的依法行政目标前进,按照十七报告的要求,使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关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领导机关的主要职责。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很有意义,必将大大提高市政府办公厅作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水平,也有利于机关内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领导能力、指挥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制度建设的一般概念
关于制度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制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的学者把制度看作是 “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方式”,是“遵循同一规则活动的集合”;有的学者把制度定义为“一种涉及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行为规则”;还有的学者认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制度的定义都是围绕着“规则”一词进行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任何重要活动都离不开制度,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制度为人们提供了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框架。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对相关对象进行规范、实施奖励或制裁,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激励或约束作用。制度的重要功能就在于提供人们可供遵循的行为方式,促成相关人们的共识,把需要办理或者管理的事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摆脱人治,加强法治,邓小平同志讲“还是制度靠的住”。现在国务院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很深刻的,国务院领导讲,越是紧急的情况越要依法办事,越是重大的事项越要加强制度建设(国务院在爆发禽流感、发生汶川地震和今年年初出现严重旱情时都及时立法应对)。国务院领导的做法和一些地方领导一讲改革就要突破法律规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制度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虽然也有前瞻性,但对制度规定以后有的新生事物不适应,也有的制度制定时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瑕疵,所以要对制度经常化的清理,适时修订或者废止。正确的做法是善于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组织按程序开展清理、修订或者废止等工作,依法及时予以解决,而不能成为个人随意行动、为所欲为的借口。
法学界把我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一般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抽象行政行为,一类是具体行政行为。划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民、法人和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行政机关,但对抽象行政行为现在则还不能去法院起诉。制度建设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范畴,包括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也包括一些内部规定。我们常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内部规定解决有章可循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一是需要注意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可以是抽象地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决策可以是行政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行为,也可以是对行政机关内部的规范行为。根据市政府办公厅是领导机关和决策机关的性质,我们主要先说一说行政机关对社会管理这一类抽象行政行为的决策,即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首先,是依法决策。依法决策涉及决策的实体(内容)也涉及决策的程序。就内容而言,主要是决策要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政令畅通,不得与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章、政策相抵触(比如,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就是国家行政法规,地方不能另搞一套)。就程序而言,主要是制定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其二,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主要涉及决策的实体(内容),即决策内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由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全方位的专家,所以科学决策需要借助外脑,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和论证。科学决策还需要借助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比如,决策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等。其三,是民主决策。民主决策主要涉及决策的程序,即通过民主的、公开的、透明的程序,保证决策时的民主参与。通过民主程序征得的意见和建议,要经过科学的分析,科学分析的过程则属于科学决策的范畴。民主决策的方式很多,比如座谈征求意见、通过媒体和网络征求意见、信函的方式征求意见,以及决策公示、决策听证等。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当中,依法决策是必须的,因为决策的内容和程序都不能违法,依法决策一般也不会增加决策的行政成本,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要花费一些时间,需要一定人力物力,会增加一些行政成本。因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方式需要视决策事项涉及范围的大小、内容的重要程度等情况而定,不一定采取所有可以采取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达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目的就可以了。
二是需要注意政府自身的法定权限。职权法定,依法定权限决策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越权无效是行政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我们地方政府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不能涉及外交、国防;一般也不能规定国家管理的对外贸易、金融、国税、商业性强制保险等事项;对国家管理的垂直部门的事务,除了涉及地方需要地方支持的以外,一般不能规定;还有一些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事项,比如公务员级别工资的规定等;再比如,地方政府所有的文件都不能规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对行政收费的规定也有严格的权限规定等。在管理事项进入决策的开始阶段就要首先考虑权限问题,如果是我们的权限我们才考虑如何决策,如果不是我们的权限,我们只是向上级行政机关反映就可以了(比如,今年“五一”能否放七天长假的问题,一些媒体和学者一炒作,有的地方政府就头脑发热,做出违反国家规定的安排,到头来还得自己纠正)。还有就是每一级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的法定事权,上级行政机关也要注意留出下级行政机关依法决策的空间。我们现在许多文件都是上下一般粗,照抄照转,除了不负责任的因素外,主要还是在法定职权方面研究不够、注意不够,这实际上是一个依法行政的能力问题。同时,这样现象的存在浪费了许多行政资源。
三是需要注意履行政府综合协调的职能。政府在日常行政管理活动中会遇到大量影响工作的问题和矛盾,其中比较重大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决策和制度建设中予以及时解决,为了实现决策和加强制度建设的目标,就要依据职能,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和相关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其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相互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化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领导机关大量的、复杂的、繁重的工作往往都是集中在协调的工作中。我们办公厅的同志要在发挥办会、办文、办事秘书机构作用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决策机构的协调作用。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是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一定要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站在政府和全局的立场上协调问题和矛盾,不要在协调工作中推诿、扯皮,影响协调工作的效率;不要成为某个战线、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更不要成为政府协调问题和矛盾的内部障碍。协调问题和矛盾最权威、最便捷、最根本、最长久的办法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协调,法律规定不清楚或者还不健全时,可以先采取“成熟一条出台一条”和“在矛盾的焦点上砍一刀”的办法解决。
四是需要注意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决策和制度建设重在提高质量,要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第一,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作为决策和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第二,注重在决策和制度建设中使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对象“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的设置趋向更加合理,赋予行政机关权力的同时加大和明确行政机关的责任;第三,要从以往的重视实体逐步转向实体与程序并重,在决策和制度建设的内容中更加注意程序正当。此外,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内在逻辑结构要严密,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尽量不用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语言或者生僻和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
(三)几项重要的内部工作制度
1、关于政府工作规则。
2、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3、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4、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以上所谈的体会和看法仅供同志们参考,讲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