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扎实有效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扎实有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今年以来,城管局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抓住关键环节,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稳步推进,扎实进行。目前,该局已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清理、编制职权目录、流程图制定等项工作,增强了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该局把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新形势下实践和““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为做好此项工作,城管局召开动员大会,认真传达上级文件,明确公开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使大家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服务观,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全员主动接受监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这个局成立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组织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并到兄弟单位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做好此项工作夯实了基础。
抓住关键环节,搞好权力清理。为摸清行政权力的底数,城管局严把“三关”抓清理。一是严把工作人员素质关。他们集中组织局5个下属单位一把手和直接参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15名同志进行了业务培训,解决了“公开什么,向谁公开、由谁公开,怎样公开“的问题;二是严把单位权力清理自查申报关。将《行政职权目录》细化为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处罚等类别。要求各单位必须把本单位的行政职权找准、找全,严禁虚报、瞒报、漏报;三是严把核查关。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申报的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逐一逐条审核,全面衡量和反复筛选。对重复的去掉,对交叉的指定一个单位负责。这个局经过认真清理,并报经市保密局、市物价局、市法制办、市编委办审核,行政职权共152项,其中,行政许可权21项,非行政许可权5项,行政事业收费权25项,行政处罚权101项。
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公开透明运行收到实效。为了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城管局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监督保障机制。一是一把手负总责,纪检组长具体抓,公开办公室负责落实的领导机制;二是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实施后,局每半年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的检查纠正机制;三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严格组织考评,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群众进行评议。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日常工作情况考核与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纳入执法考核内容,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工作不落实,或违反执法程序,造成执行错案的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四是搞好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经验,开展理论探讨等,以便更好的指导运行工作顺利开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想要求。为确保我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察北两大主题,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以制度创新为手段,以规范财政部门行政权力的行使、增强行政行为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为基本要求,以监督制约为保障,使我局行政权力的决策、执行、规范、为民、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二、基本原则
依法实施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进行;全面真实原则,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都如实公开,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注重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规范财政部门行政行为,方便社会各界对财政知情办事;便于监督原则,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方便权力机关和群众监督。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行政权力的行使,从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部位入手,遵循依法实施、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和便于监督的原则,对我局行使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编制内容翔实、职责明晰的职权目录,绘制行政权力运行简明清晰、程序完整的流程图,并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动态公开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使我局行政权力的行使做到决策科学、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逐步实现依法、规范、公开、便于监督的目的。
四、方法步骤
按照市、管理区《全面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步骤和要求,严格操作。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6年4月25日前)
2006年4月25日前,成立局行政全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察北管理区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报市局和管理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局行政全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具体工作安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6年4月25日—6月15日)
(一)全面清理。4月30日前,各股室从具体行使职权的机构或岗位入手,根据法定授权依据确定的职责及本部门方案,全面清理现阶段所有行政权力,清理的范围包括行政许可权、非行政许可的审批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征收权、监督检查权、内部管理区及其他行政权力,逐项列明职权行使依据、主管领导和内部负责机构、人员职责分工、行使权力的职责、办理条件和时限、服务承诺、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等,各股室的清理结果要报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二)编制职权目录。5月10日前,各股室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编制职权目录。按照行政权力的类别编制,应载明:1、职权名称。所行使职权的名称,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表述,作到准确规范。2、职权来源依据。职权依据必须具有法定效力,要使用文件全称,并列出具体条款和内容,要按照法定效力的高低进行排列。3、公开的要求。明确公开的形式、范围、时间等。4、对于不能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的职权要列出目录,提供依据,说明理由,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制作流程图。5月20日前,按照编制的行政职权目录,遵循规范程序、提高效率、简明清晰、方便办事的原则,制定各项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流程图应载明:1、行政权力的条件,既依照职权主动行使职权或依据当事人申请形式职权依据;2、承办单位,既行使行政职权各个环节的股室;3、运行程序及相关接口,既工作流程及流程中与相关岗位的衔接点;4、办理时限,既完成某一步骤动作的时间限制;5、监督制约环节,既内部监督机构和外部监督渠道及联系方式;6、相对人的权力,既相对人依法享有的要求说明理由、陈述、申辩、申请听证等权利;7、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既行政管理相对人表达诉求的渠道和方法等。同时应在重要部位和环节相应注明公开的范围、范围和时限。流程图发生变更时,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按程序修订公布。
(四)审定备案。6月15日前,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由领导小组审定并报市局领导小组和管理区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2006年6月15日—12月)
(一)2006年6月15日后,进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运行。
1、公开的范围。公开的范围要与行政权力行使涉及的范围相一致。凡应让局领导班子知情的,要在局领导班子中公开;应在股室内部公开,应让机关全体知情的,要在机关公开;应当让全社会知情的,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我局重点公开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部位,主要包括:资金审批、拨付,各类行政许可和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处罚等;在局内部事物方面的重点是:人员录用、调动、任免、奖惩、财务支配等。不仅要公开权力目录,而且要公布权力运行主要环节,执行决策、执行、结果等。
2、公开时间: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一致。凡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权力,要长期的公开;凡阶段性或临时性的,要随时公开。
3、公开形式。利用电视广播、制作宣传栏、业务咨询电话、工作简报等形式,把需要公开的行政权力的职权目录、工作流程图等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开。
(二)实行权力运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各股室公布职权目录和流程图后,要严格按照流程图确定的程序形式职权,及时提携〈重要行政权力动态运行情况登记表〉,建立权力行使过程各环节的情况记录,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公开。
(三)2006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建立健全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各项,并研究制定长效机制。
(四)2006年11月1日后,总结工作,接受市局和管理区领导小组的办公室的检查考核。
五、具体措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海军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副局长宁爱平、高进忠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在财政局办公室)。
2、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负责搞好行政权力的全面清理工作,按照统一要求和部署,一是搞好行政权力的全面清理,编制行政权力目录和流程图,二是根据审核批准的行政权力事项,搞好公开运行工作,做到全面、稳妥、规范。
3、强化监督。一是建立受理行政投诉制度,在局内部和管理区纪检委设立热线,具体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查处违法行为,纠正违规行为。
4、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要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与全面推进行政实施纲要相结合,与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相结合,与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相结合,与创建“六型”机关相结合,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各股室要确定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固定联系人,加强工作联系、交流与沟通,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意见、建议等及时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

全方位扎实有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市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过程中,以建设“信用*”为目标,以宣传《纲要》为核心,分解层块抓教育,创新载体促深入,健全机制保实效,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全方位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公民道德建设。

分解层块抓教育。*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各乡镇,级级设立教育领导小组,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划分出多个重点教育层块,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一是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了“从政为民、讲究官德”教育。从市委理论中心组到各部门、单位,全部制订学习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开展全面、系统的学习教育。二是在工业企业中开展了“诚实立身,信誉兴企”的主题教育。在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一次学习《纲要》大讨论,并对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了全面推广。三是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争做四有新人”教育。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进书本、进课堂、进学校的“三进”活动;组织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联谊活动;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公民道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开展了“小公民在行动”、“小帮手在行动”等活动。四是在城镇中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市里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事情做起,用实例教育市民。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常抓不懈,唤起市民的公德意识,促进市民道德规范的养成。五是率先在服务业开展了“放心工程”创建活动。教育从业人员诚信为本,文明服务,守法经营,做到让消费者放心、让群众放心、让社会放心,形成了打造“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创新载体促深入。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营造浓厚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通过出动宣传队、宣传车,设立宣传“一条街”,设置宣传板、散发宣传单,利用公交车进行流动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宣传。为了扩大宣传层面,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部门制作了公民道德宣传板,深入到农村各乡镇、村屯进行巡回宣传。在市区的主要街路上设置了公民道德宣传灯箱和永久性公益广告牌。市新闻媒体也从多角度开辟“道德”宣传专栏,挖掘典型人和事开展宣传,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扩大教育效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推荐、宣传公民道德先进典型活动,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市还将公民道德建设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在“三下乡”活动中增设了公民道德宣传内容,在文贸夜市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公民道德建设有关内容加入其中,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利用兴办中国北方白鹅交易会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争做文明市民,诚邀八方来客的热潮。

健全机制保实效。为保证公民道德建设有序地进行,*市从健全运行机制抓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强化督导,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一是健全责任机制。首先解决了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力求抓实抓好。其次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作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肩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助推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并完善了《市民守则》、《市民日常行为规范》,使之更具有实有性、操作性。农村各乡镇、村也完善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一些部门和单位也相应制定和完善了行业道德规范。三是健全督导机制。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抓出实效,加大了检查和考核力度。由成立了督查组,对各单位、各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情况,限期整改,严防走过场,搞形式。通过督查,增强了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实践,目前,*市贯彻落实《纲要》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公民道德教育效果正在凸现。各行各业及广大人民群众既成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又成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受益者,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素质的提升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开拓创新有为有位市政府督查工作扎实有效


四、积极协调,不断提高督查工作实效

一是积极与几大班子协调。为了保证市委决策的贯彻和市人大代

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的落实,他们建立了与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要决策,了解代表、委员关于一些难点、重点问题的建议,并且作为重点督办的工作,跟踪问效,定期向几大班子汇报,通报承办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去年以来,共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100余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23件,推动了重大事项的有效落实。二是积极与大企业协调。由于历史原因,大庆市政府督查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石油石化等中省直大企业时,许多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他们采取主动出击、登门造访等灵活多样的督查方式,寻求支持和配合(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促进政企团结一致,合力推进督查工作有效开展。针对萨大路和铁西动迁改造难度大的问题和大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推进,他们与大庆中油公司和石油管理局有关部门联合,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开展工作,确保这项工程稳步推进,取得成效。三是积极与县区、部门协调。注重调动各县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经常组织这些单位参与督查活动,鼓励他们把自己摆到抓决策落实、抓工作落实的主体位置上来,以行家的眼光来进行审视、检查,较准确地把握和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得失,并就如何改进工作、加快发展提出有见地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扎实有效地规划和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结合我市实际,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明确工作思路,抓好切入点,突出主要建设内容,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迅速组建专门规划班子,成立强有力的技术队伍,今年上半年科学制定出14个省级示范村的布局总体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年内完成所有示范村的布局总体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同时配套制定好村庄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规划。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统一;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搞齐步走;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解决问题,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稳步推进。
二、抓好切入点,发挥示范榜样作用
我市今年将以35个经济基础比较好;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比较配套;村庄布局比较合理;村级班子比较强,村民参与积极性比较高的示范村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力争一年内建成一至两个全省一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年内建成14个省级示范村和21个市级示范村,以后逐年增加,十年内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三、突出以农村“改制、改路、改水、改厕、改医、改校、改电”“简称‘七改’”为主要建设内容
1、改制。紧紧围绕“三十、双万”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杂交水稻制种、烤烟、蔬菜、油茶、优质水果、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特种水产等十大优势产业带,实现90以上的耕地规模化种植,规模养殖户出栏(笼)的产品占养殖业总产品的9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改路。按照道路通畅的要求,搞好通村和村组道路的硬化,实现示范村道路村村通,70的通村主干道公路硬化。
3、改水。村民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普遍用上自来水或大口深水井等安全卫生的取水方式。农田灌溉水利设施80硬化或机械化,消灭干旱死角,排污实现暗渠化。
4、改厕。要抓好以发展沼气为重点的改厕工作,全面推广农村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卫生厕所和水冲式厕所,力争消灭露天粪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在80以上。100的农户使用省煤节能炉灶或燃气、沼气灶。垃圾集中处理无害化。
5、改医。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60的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
6、改校。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三年保留率达9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在85以上。彻底消除现有危房,完善各项基础及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技能,实现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7、改电。在全面启动第三期农村电网改造期间,实现电网改造到户率达100,并且入户电线电路规范安全。
四、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调,我市建立了以市党政一把手为政委、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七改”工作的具体项目,也分别明确了由分管市领导负责、主抓单位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分项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另所有示范村均安排了由一位市领导带队,数个市直机关为挂点单位的建设新农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进村后进一步发动群众,组建各种村民理事会,指导作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我市还专门行文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使我市的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
2、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我市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两组两会”的作用,由群众自已管理和实施。“两组”即组党小组和村民小组,“两会”即村民议事会和理事会。按照“政府宏观指导、职能部门技术物资信息服务、理事会具体操办”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解决行政命令难以解决的问题。各村、组要针对不同项目由村党支部牵头分别组建以村组党员干部、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致富能人、户主代表、在当地有一定威信的人为骨干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要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接受群众监督,负责自筹资金部分的管理和具体组织实施。各种理事会要规范办事程序,所需资金要科学预算,量力而行,各项开支都要定期公布于众。
3、逐步落实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市新农村建设经费投入以农民自筹为主,辅以职能部门支持、挂点单位扶持、银信部门扶助、财政以奖代补和社会各界捐助。要发动群众参与:以“村规民约”的方式,明确受益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义务,动员和引导农民采取义务工或以资代劳的办法,自力更生建设家园。要整合部门资金:按照“用途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思路,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将不同部门的支农资金打捆,实行以奖代补,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部门要改善服务,增加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投入,增设农村储蓄点,方便群众存贷款。有关部门要对新农村建设减免费用。要鼓励社会投入:要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运作和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
4、形成全社会支持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我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为指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把握工作重点,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推进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方向,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中我县通过坚持“五项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目标和县情结合起来,明确发展方向,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了村屯建设、规划先行。成立了城乡规划局,深入到各村屯进行实地勘测,并根据各村的建设基础、发展方向等不同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了村屯规划,防止了“走一步算一步”的盲目性,克服了“想怎么建就怎么建”的随意性。县新农村办公室和城乡规划局组成调查组,对3镇6乡73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摸底,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议,倾听村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意见及建议,确定了农村新建住房、村中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八个方面建设重点。县委、县政府也组织召开了多个层次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制定并完善了嘉荫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及八项工程专题推进工作方案。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从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大局考虑,确定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把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两侧、旅游景区附近以及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20个村屯分别确定为省、市、县三级试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明显起色。并通过试点村屯建设,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以点带面,达到全面铺开。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各村屯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等实际情况,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盲目攀比,始终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便农民生活出发,结合村屯实际,积极探索不同方式、不同特色的建设路子,使新农村建设更切合村屯实际,更贴近农民的需要。四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规划和建设方案等事关全局的大事,都坚持开门搞规划,开门搞建设,激发了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五是坚持自建为主,帮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而不依赖上级。在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上,充分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中央和省市惠农政策。对一些相对较小、较少的建设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鼓励农民自己出钱出物、投工投劳。县政府安排县直单位采取直接包扶村屯的办法,实行定点帮扶,真正形成政府组织实施、农民自主建设、帮建单位积极扶持的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
二、扶持引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总体思路,强化扶持引导,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上下一心、全民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2006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4320万元,其中对中央和省市争取资金7038万元,县财政和县级包扶部门投入资金2643万元,乡村自筹资金4639万元。一是实行政策扶持,调动农民积极性。把政策扶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民建房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每平方米补助50元,对资金紧张的建房户,可以协调贷款2万元,连续使用2年,政府贴息,县林业部门按成本价格向农户提供建房所需木材;村屯内道路混凝土硬化工程建设,县政府以建材实物形式每平方米补助20元;农村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台补助1000元;建设高标准农村沼气示范户每户补助2400元。为调整种植结构,我们鼓励发展水稻种植,除享受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外,两年内免收水资源使用费,每公顷补贴500元;同时,鼓励开展土地集约经营,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对大面积集约经营土地、购买使用大型机械统一作业的种植大户,给予购买大型农机价格40的资金扶持。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激发村级干部的工作热情。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评选奖励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对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在全县前列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和400元津贴,实施动态管理,年度考核,连续考核优秀的,从担任该职务算起连续计算工龄,退休后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勤奋务实、带头作用突出的优秀村干部。目前,全县有21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被评为优秀村干部,享受奖励政策。三是开展包扶帮建,发挥外力促进作用。制定了县级领导包扶乡镇、县直部门包扶村屯制度,落实帮建项目和具体措施,借助外力推动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县共确定76个县直单位帮建68个村屯,共投入帮建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260.8万元,是年初计划的两倍。同时,积极与省市帮建单位沟通联系,加快12个省市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省市帮建单位投入帮建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633.5万元。特别是省委统战部、省水利厅等省级帮建单位和市检察院、环保局等市级帮建单位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我县调查指导,并投入大量资金和物资,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突出重点,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以实施“八项工程”为载体,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入手,结合嘉荫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鼓励农民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土地集约经营和对俄农业开发,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实施了“富民”工程。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大力推进以优质大豆、水稻、绒山羊、民有林为重点的“三色经济”,种植优质大豆82.3万亩,水稻1万亩,绿色食品38.8万亩,北药种植和改培9.2万亩,袋栽木耳753万袋,采集山野菜2万吨,绒山羊存栏38.6万只,民有林累计发展104.6万亩。在保兴乡、向阳乡开展了土地集约经营试点,总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依托口岸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俄农业劳务输出120人,耕种俄方土地5.3万亩,种植品种由单一大豆发展到水稻、小麦、玉米、西瓜和蔬菜等多个品种。仅对俄农业开发一项农民纯收入达到420万元。通过不断壮大农业总体实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4776万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80元,同比增长9.5。二是实施了“康居”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新型住宅和小区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农民自建的方式,建设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农村小区,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2006年,投入资金3352万元,新建农村住宅583栋、6322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0.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7平方米。三是实施了“双通”工程。解决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投入资金7281万元,修建农村公路217公里,47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通畅率达64.4,全县55个村硬化村内道路184条,其中13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结束了我县过去大部分村屯无水泥路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实施了“新能源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标准,整村推进”的思路,积极推广和应用沼气、太阳能等环保型新能源,切实减少了农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投入资金19.5万元,建成沼气池64个;投入资金84万元,农村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54台。五是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过采取“对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200万元,解决了33个村屯饮水质量和取水困难等问题,使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1,村镇饮水合格率达到84,有效解决了“饮水难”这一农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六是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结合推广农村新型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粪便)、“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四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改掉了村民乱倒、乱堆、乱放垃圾的陋习。以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为主体,稳步推进村屯绿化建设。2006年,完成村周绿化824亩,村内栽植绿篱1.8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85盏。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七是实施了“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启动,发放低保资金31万元,共有994户1438人受益,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投入资金210万元,新建2个和改造1个乡(镇)卫生院;投入资金120万元,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74。八是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积极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筑牢新农

村建设的文化基石,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全县建设村级活动室15个,村级活动广场38个,面积近5万平方米。
虽然我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上级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将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整洁优美、农民生活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开创我县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中,要秉承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原则,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不断调整机构设置,进行科学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新目标、新要求。

坚持内生性与移植性、渐进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逐步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完善。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是内生性和移植性、渐进性和创新性的优势兼容并蓄。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模式。即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又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规则;既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革除不适合现代化要求的旧的经济体制机制,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理念。经济领域如此,在政治、政党领域也是这样。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不可一蹴而就,不可“另起炉灶”,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分步实施、逐步递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完善。既要尊重各地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试点探索,又要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为我所用。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构建推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扬党内民主是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条件。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意志,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有效保障涉及党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更科学,各项决策的贯彻执行更有效,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有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知情权、批评权、建议权、参与权、申诉权等八项权利,积极构建推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在党内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确保党内科学决策、合力执行、有效监督。

着力于党内、着眼于党外,形成相互推动、统筹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内。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权力运行机制必然对国家政权系统权力运行机制产生巨大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着力于党内、着眼于党外。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一些地方积极进行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政府架构探索。山东省提出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的“三个体系”建设,并制定了若干规定,等等。对此,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形成党内外相互推动、统筹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毫无疑问,政治行为必然会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参与政治活动的各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选择等因素,对其政治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支配作用,不仅影响权力运行过程,还影响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大局意识、执政意识和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和清明、清正、清廉的政治文化环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