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是促进校务公开走向制度化的纲领性文件。在学校推行校务公开是学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走教职工路线,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形式。校务公开是凝聚人心的“阳光工程”,具有化解矛盾,对于凝聚民心、民力和民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等多方面有显著作用。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践“”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在这里,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谈谈一点浮浅的认识。
一、全面领会《意见》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始终坚持做到“五要”。
实行校务公开,首先必须解决好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对推行校务公开的一些模糊认识,切实把校务公开变成双方的愿望和自觉性。对学校领导来说,不能认为学校管理决策发展是领导班子的事,与教职工关系不大;也不能觉得学校改制的任务紧迫、压力大,担心分散精力,影响学校的发展。应该看到,学校的兴衰涉及领导与教职工的共同利益,应上下行成一股合力,促进学校改革。对教职工来说,一是不能觉得自己一无职,二无权,只管教书干活,不管其它,不愿参与校务公开。二是不能认为参与校务公开,提了意见和建议领导也不一定采纳,只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应该明白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要珍惜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义不容辞地参加校务公开工作,说主人翁话,尽主人翁责,积极为办好学校献计献策。总体而言,学校在贯彻《意见》精神方面应该突出做到“五要”。
1、要认真宣传、学习、贯彻《意见》的精神。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推进依法治教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提高对推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2、要切实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学校要在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对校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形成规范性、制度性的要求,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工会要积极主动地建立建全教育工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依靠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4、要把校务公开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校务公开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校务公开的实效性。学校要在进一步总结推行校务公开经验、充分拓展校务公开的载体和方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教职工反馈意见的收集、处理工作,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解答,对教职工提出的合理意见要认真予以采纳,要通过推行校务公开,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5、要加强校务公开工作的总结研究。校务公开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和充实校务公开的内容,完善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校务公开的水平。在贯彻执行《意见》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
二、明确校务公开涉及的重点内容。
“校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基本载体是教代会。要想使校务公开真正成为学校内部凝聚人心的“阳光工程”,最主要的是必须明确公开的内容。校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只有把握重点,狠抓落实,才能取得成效。突出重点项目,分步实施校务公开。
在逐步推行校务公开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把教职工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作为公开的重点。如学校财务、大宗物品、设备采购、工程招标、职工奖惩、职称评聘、工资调整、住房分配、干部和教职工人事、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在公开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有关考核、考评规定,力求公开、公平、公正,通过一定方式公布结果。保障社会和学生、教职工的知情权,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注重加强对校务公开的监督,校务公开监督是校务公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学校应该成立由党支部、工会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组,负责对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和程序上的规范性进行监督,保证校务公开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建立“校务公开”的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党支部为监督领导机构,工会为第一监督人,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督查,力求全面公开,公开真实。在领导干部作时,必须将“校务公开”制度列为考核内容之一,在教代会上,领导干部必须向全体代表作“校务公开”的有关内容介绍。
三、深化校务公开应采取的措施和形式。
1、将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在学校具体工作中,凡是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教代会职权范围内的问题,都向教代会报告,由教代会审议或决定。要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做好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教代会作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要逐步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和操作程序,有较高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教代会代表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基本上是学校各方面的骨干,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教代会上公开,既有利于集中教职工的智慧,又有利于代表在教职工中做工作。教代会有听取讨论、讨论通过、讨论决定、监督评议干部四项职权。这四项职权中,已经包含着必须将有关问题公开的要求。只有公开,使代表知情,才能使四项职权落到实处。
2、通过会议形式,如建立教职工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校情发布会、通报会、座谈会,公开校务,听取意见和建议。
3、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栏等新闻媒体渠道,向社会和校内师生员工发布公开的事项,如通过校园网页上的校长信箱和创办的“学校论坛”栏目,发布信息,听取意见。
4、通过会议纪要、通告、通报、通知等公文形式,公开校务。
5、通过每周末校领导接待日和学校办公室信访接待制度,以及公布校长热线、校长信箱、信访举报电话等形式,提供校务信息,接受教职工监督。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书记、校长信箱制度,了解师生思想信息,形成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四、学校深化校务公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高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校务公开的实质是民主监督,是一项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制度,推行校务公开的目的是办好学校,关键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共同参与,双方都有积极性。如果只有领导的积极性,没有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校务公开就听不到民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校务公开就难以推行。所以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依法治会,开展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校务公开是推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明确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广大教职工说出心里话创造良好的氛围。配合学校党政搞好校务公开工作,是学校工会的重要职责。学校工会是联系党、行政和广大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代表教职工的意见,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的和由工会的性质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和社会职能。因此,学校工会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党政搞好校务公开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2、自始至终明确校务公开要达到的目的。
实施校务公开要达到的目的一般有:加强领导和教职工之间、部门和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渠道更加畅通;广泛吸纳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使学校改革和建设中各项决策更加科学;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关心学校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教职工监督,密切管理干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好学校,使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3、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调动各级工会干部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各项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各项工作发展的活力所在。学校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学校管理理论、高新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老框框,旧观念的束缚,掌握八方的信息,着眼于学校整体和长远利益,提出有价值的新建议。做到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保证校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注意总结新经验,探索新的校务公开形式,寻求校务公开的最佳效果。
4、强化监督,实现校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
实现制度化是校务公开工作确保实效的需要。校务公开是学校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要使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实效性,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程序,有效运行

。所谓制度化,就是使这项工作成为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制度,制度就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带有强迫性和权威性。校务公开制度化,是保证校务公开工作实效性的需要。同时,校务公开制度也是指对校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等必须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加以明确的规定,一经形成制度,就必须照章行事,不能随意变更,不能想公开的内容就公开,不想公开的内容就不公开;想在什么范围内公开就在什么范围内公开;想怎么公开就怎么公开。正因为如此,校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的制定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学校领导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关部门应该在认真学习,吃透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原有的规章制度上,经过民主讨论,反复推敲,完善形成一整套切合本校实际的校务公开制度。
5、校务公开必须要有必要的监督机制。
要使校务公开由被动公开转为主动公开,由表面公开转为实质公开,由局部公开转为整体公开,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包括党内的监督,行政的监督,教代会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社会的监督等,而且应该将这些监督加以规范化、制度化,使校务公开落到实处。监督时要抓住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办事权限公开,二是办事依据公开,三是办事纪律公开,四是办事程序公开,五是办事标准公开,六是办事结果公开。
5、全面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学校将校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力度,要与学校的行政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把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也应在考核评价学校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务公开工作确实落到实处。
总之,校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教职工关心是推进校务公开的重要保证。在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把校务公开提高到关系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高度上来认识,不断听取和接受教职工对公开内容方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的内容、措施、办法和程序,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达到“凝聚人心”、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促进发展的理想目的。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关于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人大代表向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统一简称代表建议),是和法律赋予代表的民主权利,也是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方式。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办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办理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常委会围绕着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不断改进议案建议督办形式,加大议案建议的督办力度,提高办理实效,为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回顾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认真履行各项职权,提出了许多事关石狮经济社会发展的议案建议,涉及我市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常委会本着对代表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作为加强监督,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议案建议的督办力度,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办理,确保各项议案建议的办理落到实处。

(一)领导重视,把督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代表选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具体表现。常委会把议案、建议的督办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维护人大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重要途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常委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督办工作列入常委会重要工作。一是召开交办会。每年人代会后,常委会都要协调市政府、政协,组织召开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布置交办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常委会领导还在会上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开展视察检查活动。每年8、9月份,常委会都要组织一次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大检查,确保议案、建议的落实。如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石狮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的议案》,历经几年,由于工程进展较为缓慢,代表反映强烈,引起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形成督办意见,向市政府发出督办件,催促市政府尽快落实,在常委会的反复协调、跟踪督办下,终于使这项议案得到落实。目前,石狮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已建设完工,投入使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办力度

常委会对代表反映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面较广、迫切需要解决的建议,作为督办重点。同时采取调查研究、听取汇报、视察检查、做好工作协调等措施,使办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如去年人代会上,灵秀蔡建省代表提出的“出台保护外来劳工政策”、市直李远志代表提出的“加快石狮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祥芝刘雄伟代表提出的“确保大堡工业区工业用水”、锦尚邱清林代表提出的“加快建设石锦路及相配套的自来水工程(宝盖加压站)、永宁龚永康代表提出的“尽快落实西偏村至宝盖山旅游路路灯”等一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急需解决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项目,市政府对这些建议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分工抓好办理工作,使问题得以较好解决。

(三)反复督办,确保代表议案建议落到实处

为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保证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能得到解决和落实,就要保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反复跟踪监督,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力度,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蚶江海防官署中的对渡碑,作为海峡两岸人民“三通”的历史见证,却被湮没在一堆废墟中,对渡碑的保护问题已两次在市代会上被代表提为建议案,但因时间跨度大,历史情况复杂,致使食品站、供销社搬迁问题久拖不决。2001年,常委会向市政府发出了督办件,委托教科文卫委出面召集市经济局、科技文体旅游局、蚶江镇政府、食品站、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协调会,要求大家本着服从大局,尊重代表意见的精神,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并形成了书面材料,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同年底在市镇联席会议上,这件久拖不决的事终于得到了解决,并落实了有关经费20万元。2002年,常委会结合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的调研活动,再次对对渡碑情况进行监督。在我们的督促下,海防官署已完成了食品站、供销社建筑物的拆迁工作,2003年底完成围墙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中。总之,近几年来(2001—2003年),在常委会的督办下,代表提出的4件议案和263件建议,都得到了较好办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通过实践,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进督办方式、规范督办程序、增强办理实效等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要加强工作协调,强化交办时效

根据《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规定,代表提出的建议应当在大会闭会之日起十日内交办,三个月办复,但由于每年召开代表大会后,临近元旦、春节,加上石狮每年3月9日的“海博会”,忙于走访和“海博会”的筹备工作,致使代表议案建议不能按时交办,少则拖个把月,多则拖几个月。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加大对《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增强法规意识,强化交办时效。同时,要加强与政府和政协的工作协调,提前做好交办的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召开交办会议,完成交办任务。

(二)要改进督办方式,实行分工督办制

根据代表建议数量多,涉及部门广,要求办复的时间性强等特点,必须对督办方式加以改进。一是要分解督办任务。由过去人事代表联络部门一家督办变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委(办)参与督办,即把代表建议的相关内容归纳分类,分解到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与“一府两院”联系单位的相关部门,并加强经常性督办。二是确定重点建议。对内容涉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代表反复提出一直未获得解决的难点问题的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为重点建议。重点建议要控制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在5个左右为宜。确定的重点建议分工常委会领导抓好督办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办理进度和质量的提高

一是要开展视察讲评等活动。在督办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检查、视察、讲评等方式,促进办理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宣扬表彰先进典型。办理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对承办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台、

电视台、简报等媒体以及每年召开的交办会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对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要纳入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办理工作认真负责、质量高的要给予表扬;对办理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四)要切实抓好代表对办理情况“评判”的反馈工作

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满意不满意,代表的评判是标准。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承办单位对代表所提的建议办结后,向建议的领衔代表发出征求意见通知书,并限7天反馈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意见,若是没有反馈意见,则按满意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代表对办理情况的反馈意见不够重视,回复率很低,这样很难准确掌握代表真实的意见。因此,要协调“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尽可能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地征求代表的意见,同时,要教育代表不论是面对面征求意见,还是发通知书征求意见,都要如实反映情况,表明态度。对办理工作满意的单位,要给予肯定;对办理工作不满意的单位,有关部门要督促重新办理,直至办理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代表的意愿,不断增强议案建议的办理实效,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否,是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为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腰包真正鼓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会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深远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康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点: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缓慢。主要表现为,不但村与村之间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户与户之间的发展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横性,并且大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经济总量持续性增长。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集体收入来源多元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势,广泛引入股份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村级集体经济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三是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看,日趋优化,正在向着多业并举,三产并进的方向发展。从空间看,许多集体经济势力比较强的村办企业,已经打破地域界限,向城市和小城镇集中,融入了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实现了城乡联动,外向发展。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的一大因素。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些同志对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存有模糊认识,甚至对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就行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立起来,忽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有的同志虽然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很有必要,但缺乏创新精神,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存在为难发愁思想,甚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出路。二是村级负债较多。因村干部交替等因素,新官不理旧帐,新官又添新债,致使债台高筑。我办事处一个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债务竞达35万元,人均负债达400多元。据统计,我办事处10个村负债的村竞有8个,累计达800万元。我办事处村级负债并不是个例,这种情况在全国同样普遍存在。沉重的债务包袱,加之村干部待遇低,使村干部缺乏事业心,有的只是混日子,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群众颇有意见。由于村干部素质、能力、水平等因素,有的村财务政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群众意见很大,致使政令难以畅通,干群关系紧张。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的的信心。四是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学会利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些村矛盾久拖不决,与村干部的能力不足不无关系。这一问题的存在致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搞好村级服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物质保障。不难想象,一个村子,如果集体经济一点收入和实力都没有,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那就更谈不上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因此,在全党上下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烈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第2页

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打硬仗的拼劲,投入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伟大实践中。

(二)选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村干部,是村党员,是致富能人。选好这些带头人,用好这些带头人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干部的就要事事先行一步,走在群众的前列。一些村子,集体经济薄弱,不是先天条件不足,而是干部的领富、带富能力不足,这就需要下大气力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推行的公开考选村官,选派机关干部挂任村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样,像旗委政府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三)选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路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地方,要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势力;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要克服为难发愁思想,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等,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切入点,尽快启动;即使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地方,也要积极搞好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服务,集中集体的力量解决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实现集体增收,走共同富裕之路。无论情况如何,都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率先实现“生产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四)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村级债务。一是建议上级对村级债务进行专题调研,制订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二是努力营造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三是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大对落后乡镇的扶持力度。实施帮扶要真帮实扶,全面帮扶,要着重从基础帮起,着眼长远,真正把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启动起来。五是积极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等各种服务,引导群众依靠科技共谋发展大计。六是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长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务必增强发展集 体经济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思路和办法,积极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广阔舞台,必有大作为。




牧民定居工作思考建议


牧民定居工作思考建议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惠及,越来越多的牧民搬入了新居,开始在新分的牧草地上种植养殖,逐步脱离了遂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无论从生活质量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一个个牧民新村的建立,我个人认为出现的几个问题应该值得重视。

一、独立民族村的建立不利于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过去我们的行政村基本是民、汉、蒙等多民族聚居的村,邻里街坊可能就是异族兄弟,虽然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是主流,民族之间互帮互助随处可见,彼此之间取长补短。现在新建的牧民新村大多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民族村,这样的生活环境有其优越性,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农村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必然减少了。


二、独立的定居新村除了接受基层单位政府的领导外,自身的发展速度因为受到技术、经验等等的制约比较缓慢,村民总体生产经验较低,外向学习机会不多,提高速度必定很缓慢,长期耽于现状必定远远落后与其他兄弟村镇。


三 、独立新村单一的民族性造成新一代未成年人更少的和其他民族的交流。虽然民汉合校会让孩子们同居一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隔断也不利于共同的发展。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在安排牧民定居的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到新疆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必要性,将汉族村和民族村尽量缩短物理距离,拉近心理距离。特别是部分乡镇在改造老旧村之际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而且人群居住集中对于发展生产,建设很多基础性公益设施都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至于影响民汉或者其他民族生活习惯的“养猪”事宜,可以通过开辟养殖小区解决。即使生活在一起有矛盾,也比内心的远离好得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