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篇一: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这次口语交际是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的一次话题交流,是第二组课文学完之后的又一次综合学习的一项内容之一。本次口语交际在设计上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选择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本节口语交际课是学生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培养在课堂实施中取得成功的一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培养实践研究,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师生、生生能在比较和谐对话的合作学习情境中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它比较好的完成了上阶段的研究设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的习惯,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倾听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并能根据别人的话进行分析判断,发表自己见解,做出自己的评论。

但也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仍有不同反映:性格外向、爱说话的成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表现欲强烈,他们不喜欢或不愿意听别人说话,在别人讲话时往往爱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说话,显得很不礼貌。还有很多学生在课上都会尽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听课。例如:身子坐得笔直,双手平放桌上,两眼紧盯教师和黑板,一动不动,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其实这是“假装听”。因为如果他们真的在认真听,就不会刻意关注自身的形体状态。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可见,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下一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我必须研究找出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篇二: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只有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动力才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我该怎么办》是口语交际课,主要围绕着本组单元讴歌“亲情”这个主题而设计的,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出劝说爸爸妈妈的好主意,懂得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和乐意做家务活是关心体贴长辈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模仿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等。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真正会做家务的不多 ,对做家务活不太熟悉。因此我在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里学 习做一些家务活,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你自己最会做的家务活的名称卡片,上课时,我这样设计: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你会做哪些家务事?把你准备好的家务活名称卡片拿出来跟大家说一说好吗?然后把卡片贴到黑板上。于是学生都很踊跃上台贴和讲: 扫地 洗碗 洗菜 拖地 洗袜子 叠被子 洗手绢整理床铺 收衣服 擦窗 炒菜 洗窗帘 整理书包 ……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学校外的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识字。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单是教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把识字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运中学习巩固汉字,达到了新大纲要求:小学教育要“多认字,早阅读”。同时课堂上,轻松的游戏或活泼的比赛活动,不但可以减少课程的紧张气氛,还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因为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心。

但也发现,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时仍有不同反映:性格外向、爱说话的会以好的学生为榜样,在模仿中能较快的学会,尝到一些成功的喜悦。较内向、平时语言表达较差的学习则比较被动,发言声音小,交流的内容简单,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可见,小组中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下一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必须研究找出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篇三: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是《该怎么办》。内容由三幅图组成:第一幅图讲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第二幅图讲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王爷爷就告诉小明: “ 你不收下,就不让你取奶了。 ” 第三幅图上,小明挠着脑袋说: “ 我该怎么办呢? ”

要求有三:

1、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互相说说小明该怎么办?

3、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

课堂上,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有的提出请居委会的奶奶爷爷、或爸爸妈妈帮忙说服王爷爷;有的提出把王爷爷给的钱攒起来,等攒到一定数目的时候给王爷爷买礼物。还钱的办法有很多:给王爷爷买生日蛋糕鲜花等礼物,给王爷爷定报纸杂志,把钱以王爷爷的名义存在银行或者捐给希望小学 …… 我很欣赏孩子们想出的这些办法。但在听了几个学生还钱的办法后,我不禁问自己:面对这些六七岁孩子的回答,我该怎么办?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它并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更主要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于是,当孩子们知道该怎么做之后,我和一名同学进行表演。接着,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最后又挑选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孩子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不知不觉提高了交际水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百姓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心得体会


“百姓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

近日,我办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以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找差距、摆问题、订措施。综治办全体人员对"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这一主题,积极进行了讨论,并对照分析相关事例,结合部门和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

一、"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活动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市委机关工委、市作风办开展的一个重头戏,要认识到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质量、方便基层群众办事的有力举措,把这个活动搞好,是群众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我们既是这个工程的受益者,也是这个工程的实施者。

二、要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从细微之处着手给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为基层和群众着想,真正做到想基层和群众之所想,急基层和群众之所急,给基层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三、要以此项活动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上取得新成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群众是我们的天职,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要从思想深处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官僚作风。要转变作风,树立新风正气,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真正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群众优势,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进展,才能使党的事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办社会经济、科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优质服务的浓厚氛围。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大力宣传"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的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各项政策制度,宣传好优质服务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和活力。

综治办:罗涛

二O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当你老了怎么办


当你老了怎么办

《当你老了》这是一首由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感情诗歌,是一首他特意为女友毛特冈妮而写的诗。之所以提到这首诗,是因为每次我在想若我老了该怎样办的时候,总是会他对女友动人的爱恋而感动。想想,在你老年的时候,仍旧有一个人握着你布满皱纹的双手充满爱意的陪着你,是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同样,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上也有说着死生契阔,与之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完美感情的向往。可事实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不得不应对当我们老了怎样办这个急需要思考的事情!

现如今的老人因为碰瓷现象的出现,公交车不让座伸手打后生的现象发生,我不得不给自我打个问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的慈祥的老奶奶老爷爷到哪里去了?是否从来就没出现过!又或者我们的老人受子女的虐待不得善终的现象也时刻在冲刺着我们的大脑神经!人都会老去,而我们又该怎样体面的老去?

我有个邻居,她今年六十五岁了,身体还算健康。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她抚养孩子到都成家立业以后,她又忙活着带她的孙女孙子。而孙子养大了后,她自我却搬出来了,因为她的价值已经被用完了,再呆在一齐,大家就会吵架。她说我也不怨他们,两代人的观念

念不一样,在一齐肯定会闹矛盾,她说此刻挺好的,想怎样过就怎样过。她此刻靠着她的退休工资过日子。说实在的,她这样独立的生活,我并不反对,只是这样的结果,让我想生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果不思考什么养儿防老的思维绑架。当然如果你很喜欢小孩,自愿养大到他们独立成人,不依靠父母过活,这样的一种生活体验又有什么不可呢?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要孩子的丁克一族呢?又该怎样?我个人觉得那是一个人的自由选取,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生个孩子好像总是那么复杂,生个孩子不再那么单纯,生了你又得付出一生的心血以家长式的态度按照自我的想法捆绑孩子的言行,然后操心到他们结婚到有后代小孙子,直到你没有什么价值了,就该离开了。这样不是很可悲吗?人活着难道就只为这么点事情吗?[由整理]

还有我一向也是想不通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到底有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以我个人的意见是不一样意强迫父母给你带孩子,他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除非他们自愿,即便是自愿子女也该付给他们劳务费以及自由。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有的子女,以如果不给他们带孩子便要挟不给二老养老送终,这是一种十分无耻的要挟,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却愿意理解这样的论调呢?因为我们一向

没有习惯独立的生活。

多数时候做中国的家长或者子女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成天都活着别人的眼睛里,活在潮流的世俗里。如今有一部电视剧叫《小别离》听说很火,我看过几集,实在受不了海清那个母亲的主角。我觉得恐怖,实在恐怖。一个活泼的小生命就这么给她蹂躏。就像晚上我去居住附近的湖边散步的时候,那个母亲非得让她的孩子摆个pose拍照发朋友圈,动作慢了还被训斥,我真是想不通,孩子是一个玩具吗?是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大人的玩具,不信问问自我为什么要一个孩子?是单纯的只是要一个小生命,单纯觉得是感情的结晶吗?不是,我们有一个刻在骨子里的东西,那就是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这么想还是无意识的这么想,走的结果都一样。

我们作为小孩的时候,便在父母所谓的一切都为你好的家长式管理下被压迫者逼着做许多不喜欢也不敢违抗的事情,然后朝着父母的期望去做他们期望的事情,他们便觉得心满意足了。作为小孩,我们不敢有自我喜欢想做的事情,有,也是悄悄的偷偷摸摸的,不然会被骂不务正业!所谓的正业基本就是被定义为找个铁饭碗娶个美靓女养个胖儿子。而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去奋斗努力,基本没有他们

自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挣钱养家养孩子然后带孙子。然后这个循环会被教条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所以,你要拿我们的孩子去跟老外比,比什么?考试成绩吗?为什么我们没有出色的产品出来?为什么购买苹果手机你还得排队?因为我们的创造力还在萌芽的时候就被扼杀了。可这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整个社会的思维系统有问题!而其中教育起了帮凶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大多数是不及格的,因为他们不明白怎样教育孩子,而家长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正确直接也影响到下一代,家长不学习,又怎样能解答孩子的问题呢?有的父母自我不能实现他个人的理想却把这个理想嫁接给了他的孩子,若是有违抗就各种理由批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复制品。家长和孩子也该是平等互尊的。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许在认识某些事物上你比他深刻,但是他对世界的直接认识上也许并不比你差。仅仅是他的纯净,对于一个沾染了世俗俗气一身的大人来说,也该自惭形秽了。但是我们那里,家长和孩子永远都是有一道深沟,要么对孩子溺爱要么对孩子苛刻!少有认真平等的去交流沟通。

由于家长没有自我生活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年老不知所措或者

晚景凄凉。因为他一生的爱好和成就都是挣钱养家养孩子,当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归到底还是没有自我的建立所致,而这种行为又不断的被一代一代的复制,即便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大家仍旧按照老样貌继续生活下去,不曾有改变。所以,当我的邻居作出这样的选取的时候,我很赞同。当然,条件是她经济和思想能自立,而且身体健康,她没有绑架她的子女,而是活出了自我的生活。

而我们普通人,以养育子女为目标的家长却不是,他们永远奉行的也是养儿防老的方针,老了就得子女抚养,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子女身上了。养老自然也落在了子女的身上了。但是事实上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子女。因为我们都中了孝道的毒了。为什么我们要养儿防老?又为什么我们的子女要求父母照顾孙子?实质上透露了国家的不作为?让我们家长时刻在为养家糊口奔波路上无暇顾及照顾小孩,让逐渐老去的老人无人看养。国家为了逃避养育照看的职责,于是开始奉行的以孝治国的原则,用孝来绑架这种伦理关系的纽带,这实质上是个蛊惑人的东西。我们作为纳税人,每年吃穿住行交了那么多税,养老却要靠伦理道德来养老,这不是忽悠人的吗?为什么西方国家他们不担忧

养老问题,因为国家会拿出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来安排老年人的晚年,让他们自由。就像年轻人有了孩子没有人照顾也同意的道理,他们也会那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来养小孩,为什么他们生孩子不要钱还奖励,也是这个原因。他们把生命当作生命,不是工具玩物。因为他们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导致他们国家的发达,因为他们给在那里的每一个人去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尽最大的力量解放了你的能使出来的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造福国家,也造福每一个公民。

所以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孩子身上后,孩子长大了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便不明白如何是好,要么养成赌博嗜酒等等不良嗜好,真是到了老了老了时光空闲了,反而不明白该怎样办。发达国家着不一样,他们老了要么读读书要么去各地旅游之类生活,十分独立,子女也不会强迫他们看孩子。因为孩子在长到20岁的时候,他就该完全的独立出去了,不依靠父母,而父母老了也有自我的生活,也不依靠子女,但是他们依然很注重家庭,并不是各自独立出去了关系就疏远淡薄了,相反他们很注重家庭的聚会。只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不管是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还是到了即将离我而去的年迈之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如果一个人老人能有这

样的照顾,那我想,在我老了,即便没有乖巧懂事的孩子的看视,没有那么深情的爱人拉着我的手度过余生,我想我也不会害怕自我的灵魂没有地方安放的。

孩子“粗心”怎么办


孩子“粗心”怎么办

许多家长被一个问题困扰: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那么粗心,明明会做的题目却经常做错?

粗心有时是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学会有关知识。凭孩子自己,其实很难弄清楚到底哪些细小环节还掌握得不扎实,他们大多时候会把错因简单地归结为粗心。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能够按照刻意练习的方式,帮忙孩子细化学习目标,攻克孩子自认为已经掌握,实际并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点,熟能生巧,从而克服所谓粗心的毛病。[由整理]

而本文重点所要讨论的是另一种状况:孩子确实掌握了知识,但还是会出错。有时候看错题目;有时候想对了,却出现笔误;有时干脆漏做题目。这类孩子在各科作业或考卷中都常常出现这些错误他们往往有共同的人格特质:性情偏急躁,欠缺静气。

他们在老师眼中可能是效率小明星。他们凡事追求快,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往往比同学快很多。他们对学习成绩和学校各种评比有进取心,有较强的目标感,也追求成就感,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又比较容易产生紧张感甚至焦虑,会因此常跟同伴产生一些小摩擦。

这些孩子的人格特质比较贴合美国医学博士心脏病专家迈耶弗雷德曼提出的A型人格,典型的A型人格是这样的:雄心很大,进取心强,时间观念强,整天闲不住。但这类人易急躁,对

对人信任度偏低,人际关系容易紧张。

正是因为这些孩子进取心强,性情急躁的特质,造成他们在学习和做题时,处于无意识地追求比同学更快完成任务的心境中。他们无法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着急地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他们自己都不明白,在考试中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考试上,更别提沉静地攻克难题了。

晚明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有言:惟静也,故能张主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意思是说,只有真正做到沉静的人,才能在为人处事中不会乱了方寸。《正念的奇迹》一书中,作者一行禅师也举例说,有一次和朋友一齐吃桔子。朋友一边吃桔子,一边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行禅师说:与其说你是在吃桔子,还不如说你在吃你所说的未来。意思是吃桔子时,边吃边说,与所谓正念背道而驰,显示出浮躁之气。两位大家之言都提醒我们戒躁心,养静气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这样类似A型人格特点的孩子来说,我们该如何帮忙他们戒躁心,养静气呢?

1.营造和谐、宁静的家庭氛围

环境造就人,孩子更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学校教育节奏都比较快,强调短期目标。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谐、宁静很重要。综合表现优秀的孩子往往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而表现明显落后的孩子

背后往往是不和谐、浮躁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尽力做到遇事心平气和。父母亲放慢语速,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

小学阶段是漫漫人生路的起步阶段,培养孩子的定力与涵养比学习成绩更具长远好处。有些孩子学习暂时有困难或者运动潜力弱,父母要收敛躁气、怒气,秉持平常心,心平气和地帮忙孩子成长;而有的孩子天资聪颖,乖巧懂事,父母也要收敛傲气、功利心,帮忙孩子稳步提升。

上文提到的《呻吟语》中亦有名言: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提醒我们在努力提高孩子聪明才辩的同时,培养他们深沉厚重的人格品质。

2.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包罗万象,是智慧之源,亲近大自然能够培养孩子的静气。许多孩子一到假期不是忙着上课,就是忙于参加各种聚会,或者去儿童乐园玩耍,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久而久之孩子难免缺少静气。

亲近自然不该是简单地打个帐篷,野餐、放风筝,而是需要用心观察、探索自然中的一切:植物、昆虫、泥土譬如:我们和孩子一齐看落叶,要花足够的时间,引导孩子充分地观察落叶的颜色、气味、触感、形状、叶脉的线条特点等等。孔子曾说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教

育家就已经懂得欣赏山川美景,观察草木鸟兽,对于人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有着极大的帮忙。

此外,还我们还能够带领孩子透过学习书法、篆刻、绘画、古筝等才艺。透过坚持每一天沉下心来练习,让艺术之美不断浸润心灵,同时追求技艺的精益求精,从而不断克服躁气培养静气。

有了静气,孩子在学习和考试时,就会表现得更为投入,更容易专注于学习本身。考试时不再会杂念重重,粗心做错的状况,会日渐减少。同时,孩子也会更懂得深入地品味生活的乐趣,变得更会观察和发现,逐渐拥有更丰厚的智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