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干得人心(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演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我们接到一项演讲任务之后,我们应该提前将自己的演讲稿打磨好。演讲稿可以让人们感到你的宣传和鼓动,什么样的演讲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真情实干得人心(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演讲),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是××市地税局税政法规股的一名普通干部,作为这次××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份子,我深感荣幸,也无比激动,因为我能代表××地税系统的干部职工表达心声,倾吐真情,把我们××地税一年多来的变化和发展告诉大家。
大家都知道,国地税机构分设以来,××地税曾经辉煌过,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头,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地税前进的步伐放慢了,辉煌的光彩黯淡了,慢慢发展到在××只要提起地税,政府摇头,百姓摆手,群众中更是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说××地税是人心涣散、管理混乱、上访不断。
直到去年3月底,以××局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也是从这一天起,××地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让人吃惊,让人难以相信。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但××地税的变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税人,我看到了前所未的希望和激情,也体验到了地税人的自信与光荣。细细回味一年多的历程,我深深感受到××市局党组——
时刻不忘群众利益,用真情打动人
1999年,考虑到干部住房条件太差,××市局准备修建住宅楼,当时39名干部每人集资了近5万元,满怀希望住新楼。但谁又能想到,这幢楼一盖就是6年,直到2004年3月仍然没有竣工,被干部戏称为“烂尾楼”。甚至于2年前,由于资金问题,这幢楼差点被卖掉。每当提起此事,许多老干部眼泪直流。集资的人从焦急等待直到失望麻木,没有人再抱任何希望,只求能退回集资款就行。×局长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二话没说,想方设法筹集了300多万元,在半年后让这幢“烂尾楼”竣了工。而当时的××地税身背1100多万元的外债。可以这么说,如果×局长不理会这幢楼的话,任何人不会对他有所怨言,39名干部喜迁新居,感激之情难到表达,七分局51岁的廖全胜逢人便说:“×局长让烂尾楼变成了民心楼”。
在真心解决干部生活困难的同时,市局党组更是倾注了心血和精力,致力于改善地税机关的执法环境,保护我们的干部。××过去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9名地税干部在执行公务时被打,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反映到局里没有人管,更别说政府和公安了,干部们心里很委屈,也很憋气。久而久之,谁也不愿意去动真劲,得过且过就行。×局长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非常气愤,他在全体干部大会上代表市局党组,公开向这九名干部道歉,并在会上郑重表态,我记得当时他是这么说得:“以前的历史旧帐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但从今天起,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市局党组必定会一管到底,我今天在这里做出承诺,你们都是监督人。”当时×局长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前不久,我们稽查局干部胡德春在强制执行时挨了打,住进了医院。伤势虽然不重,但市局多次不说,××市市长还亲自到医院看望,并一再道歉,表示一定严肃处理。第二天,打人者就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出院后的胡德春,并没有在家里休息,又继续加入了执行专班的行列。
有一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确如此。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地税人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是市局党组的一片真情和实干:干部年工资至少比过去增加5000元、市局、分局的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地税形象彻底改观等等,我们的干部现在是穿税服自豪,谈地税骄傲,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想干事、干好事,回报组织的关爱。
在生活上改善条件,在工作上创造环境,市局党组浓浓的人情味无处不在。但是,一旦工作出了差错,就没有任何情面可讲,严格按制度规定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市局党组——
敢于较真碰硬用制度约束人
×局长到任之初,反复强调,事业兴衰,人是关键,没有铁的纪律、好的规矩,百事无成。来后第二个月,他就要求机关股室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修改了21项和管理办法,核心是突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干部从严管理。新的制度办法刚出台不久,就有人撞上了枪口。去年税费源普查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市局党组决定所有基层专管员全部轮岗。七分局的一名干部非但不执行决定,反而以暴力方式公开抗拒,得知这一情况后,市局党组的态度十分坚决:从严处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最终,这名干部被停工反省,扣发工资奖金,并在全市通报批评。借着这股势头,市局又紧接着开展了干部经商大清理,要求参与经商的干部必须限期脱钩,否则的话,该辞退的辞退,该处分的处分。通过这两件事,在××地税系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如果说这仅仅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发生在今年6月份的这件事,能真正让全体干部认识到制度的刚性和无情,也更能体验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今年6月,九分局因为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造成了文件资料丢失、计算机数据失真和核定税负不平衡等问题的发生。牵涉到近20名干部,几乎是九分局人员的三分之一,按照制度规定,应当追究责任。当时,很多干部捏了把汗,因为牵涉的人太多,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九分局陷入瘫痪,再加上说情的、认错的,市局党组的压力可想而知。就在人们焦急等待的时候,处分下发了:对九

分局班子进行改组,所涉及的干部轻者通报批评、扣发奖金,重者诫免、免职。此事过后,在××地税系统掀起了轩然大波,干部们虽然纷说不已,但心里都清楚,随心所欲、不遵章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在我们××地税已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该干的工作,该完成的任务根本不需要领导督促,都会自觉去干。翻开我们的工作日志,每天工作安排情况,落实情况和衔接交接情况一目了然,随时都能接受上级检查。
一滴水能够折射整个太阳,一件小事能够反映出大道理。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地税的管理正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正在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税的工作局面。这也恰恰印证了×局长到任之初提出的理念:用制度管理人、用纪律约束人。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培养了干部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系统上下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但市局党组并没有满足,他们乘势而上——
充分挖掘潜能用考核激励人
2004年4月,市局党组决定在全系统实行ABC等级考核,将各单位和每名干部的工作业绩考评为ABC三等,并拉大收入分配档次。旨在真正达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目的。严格的考核办法必定能够发挥出激励士气、催人上进的作用,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干部甘心情愿加班加点,甘心情愿钻研业务,干部之间比着干、争着干,一到晚上,从市局机关到各分局几乎每天都是灯火通明,以致于出现了两个“怪现象”:一个是不加班要事先通知,另一个是周日休息也要事先通知。正如六分局分局长××所说:以前急着没事干,现在急事干不完。大家都为的是尽可能干好工作,在考核中不被别人比下去。
九分局年轻干部文有国以前因工作失职,被市局通报批评过,但他很快甩下思想包袱。现在他身兼三职,既负责386名个体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又要处理分局办公室日常事务,同时还要参加市局的专项整顿专班,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是假,但多干点事心里踏实,不至于考核时心虚。信息中心的信健,以前在基层分局,实行ABC等级考核后,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行开发了征管软件运用小模块,大大提高了机产文书的效率。后来被调到市局信息中心,并迅速成长为骨干。
通过考核,干部们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许多人轻伤不下“火线”,甚至于主动放弃病假和事假,一心扑入工作。一分局××,阑尾炎开刀后仅住了四天院,伤口还没有拆线,就到单位报到上班;市局办公室×××,去年生完小孩后,仅仅休息了不到2个月,便急匆匆地赶来上班;九分局办税服务厅的丁玲,夜晚加班回家被小偷抢包拖伤,第二天仍一瘸一拐地来到办税厅;市局办公室负责人肖强虽然家住不远,但却经常在办公室里打地铺,一熬一个通宵;九分局的×××局长,女儿高考急得真掉眼泪,但没有请一天假;还有我们的陈局长、邓书记,生病连饭都不能吃,也没有休息半天….。
像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地税确实有太多太多,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共同为××地税这个光荣而又自豪的集体添光增彩!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夸夸咱们的×局长(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我叫华自立,今年71岁,是枣阳市地税局离休干部。今天,我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方明局长为民办的一件又一件实事和好事,讲述我们枣阳地税一年多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这时,大家可能会问,你一个离休多年的老干部,两耳不闻窗外事,方明局长的所作所为,你怎么知道呢?同志们,我们这些老干部人虽然不在单位,但我们的心仍然和大家一样,时刻关注着单位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在报告团出发前,一位老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老华呀,方局长可是个干实事的人哪!你这次出去,可要替我们老同志好好夸夸他呀!要让全市的领导和同志们都知道,我们wmxz.cn有这样一位敢说敢做、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所以今天我一定要一吐为快。
说实话,方明局长刚来时,我们都很怀疑。他过去一直担任副职,能控制住枣阳如此复杂的局面吗?听说他在谷城工作过,我还专门打电话到方明局长工作过的地方——谷城县地税局,老朋友告诉我:“放心吧,方明这人,有勇有谋,治乱世就需要这样的英雄”。他虽然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可我那颗悬着的心还是放不下来。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要看看他第一把火烧的如何,才能看出他到底是个瘊子还是颗痣。
没过两个星期,就传出消息,方明局长要清退临时工。我一听,心想糟了,这完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怎么一开始就啃上这块“最硬”的骨头呢?这103名临时工哪个是好惹的;有的关系很硬,和枣阳一些“大人物”都联系很紧;有的和社会闲杂人员串通在一起,是出了名的“混混儿”。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想动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事儿一年半载能拿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时间刚过去半个月,就在我们为方明局长提心吊胆的时候,又传来消息,临时工清理清退已全面结束。刚听到这消息,我们都不相信。再一打听,这事儿千真万确,103名临时工走的一个不留,极少数上访闹事的已经偃旗息鼓,单位风平浪静。把拖了几年临时工,二十多天就解决了。神了,真是神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干不了的事,他轻而易举地就干成了。清理清退临时工是方明局长和他的班子在枣阳打的第一仗,这一仗打得真好,打得真漂亮,打出了方明局长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能力,打出了新任领导班子带领枣阳地税战胜困难走出低谷的信心和决心,打出了蕴藏在干部心底已久的工作激情和斗志,也打走了枣阳地税上下对新班子的疑虑和担心。
后来方明局长又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三项整顿”和干部轮岗交流等一系列改革,也是干一件成一件,件件切中要害,件件立竿见影。干部们过去拖沓、漂浮的作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扎扎实实地搞工作,认认真真地搞学习。过去群众公认的一些“刺头”老实了,听使唤了。现在中午十二点半以后,经常可以看见干部在街上逐户逐户的清理税收;晚上局机关和分局办公室灯火通明,干部们不是在自觉学习,就是在加班整理资料。干部一门心思干工作,争先恐后抓收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歪门邪道,也自然而然的远离了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全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评议中,人大代表和纳税人代表们一致评价干部作风变化大,现在想请地税干部吃顿饭都很难了。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单位的环境就像人的衣裳,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和面貌。过去枣阳地税环境很差,到现在我也忘不了两年前秋天里的一天。那天,我去领工资,刚走到单位门口,迎面而立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大门,放眼望去,隔壁邻居楼房阳台压到了我们院墙,院子里枯萎的野草东倒西歪,枯黄的松针被风吹得遍地都是,这哪儿还有一点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活脱脱一个行将破产、倒闭的企业,难怪有人扬言要买断枣阳地税局。看到这景象,我心里一阵酸痛,浑身象霜打的茄子,再也无力向院内迈进半步,只好扭头坐上“麻木”匆匆离去。自此,我除非不得已外,尽量不到市局去。方明局长到任后,对单位环境面貌相当重视,在全局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花大气力进行办公楼装修和机关庭院改造建设,现在绿树成荫、四季如春的花园式庭院,和装修一新的办公楼融为一体,单位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初,五分局一位退二线的老分局长欧阳印来市局开会,到了大门口不敢进,问门卫:“这是地税局吗?”。现在我们机关院成了全枣阳市的“样板田”,先后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来参观,我也经常有事没事跑去凑个热闹,每每在院里走一遭,听到鸟儿鸣叫,看到鱼儿跳跃,感觉心情又舒畅了许多,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说到方明局长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就不能不提到在枣阳远近闻名的地税“烂尾楼”。这“烂尾楼”原来是98年我们几十名干部房改时集资、单位筹建的住宅楼,一搁就是5年,集资的干部们急呀、盼呀、找呀,都毫无结果。到后来,谁也不敢提那“烂尾楼”,一提就有人骂娘,一提就有人落泪。到最后我们也几乎绝望了。但随着方明局长的到来,情况有了转机,去年7月,方明局长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开承诺:“我方明在年内解决不了‘烂尾楼’问题,大家直接给我评不称职。”会后不到一个星期,工程重新上马,到了年底,工程竣工了。搁置5年之久的“烂尾楼”消失了,我们几十多名干部2000多个日日夜夜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很多干部在领住房钥匙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现在我们都管这楼叫“民心楼”。
方明局长对在职干部关心爱护,对我们这些老同志也关爱有加。他体谅到我们体弱多病,去年主动给我们每人增加了近千元的医药补助,减轻了我们的家庭负担。过去单位不愿我们集中,怕我们上访找麻烦。方明局长来后不仅不怕麻烦,反而要求从市局到分局,个个单位建立老干部活动室,现在我们没事就到单位活

动室下下棋,玩玩牌,聊聊天,日子过得非常舒心。去年九九重阳节,方明局长把我们老同志召集起来,让我们在一起热闹了一整天,临走还每人送一份纪念品。这份纪念品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它体现了以方局长为班长的党组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好多老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九分局32名老干部自发联名给方局长写了一封。回到家我就一直在想,方明局长在这么短时间里干出了这么多实事,我怎么回报他呢?于是我写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论枣阳地税局党组一班人》这篇文章,后来觉得余犹未尽,又写下了《立党为公——记共产党员方明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分别被中国新闻出版社收入《创新与发展论文荟萃》一书和现代文明书画报社收入《时代先锋论文集》一书。大概在国庆节前后在北京公开发行,看到方局长和局领导班子的事迹被广为传播,我心里才略感安慰。
今年初,单位邀请我们老干部参加会,听到市局领导们为了清退临时工和抓好税费源普查三个月没回家,二十多天内连续七次深夜十二点以后召开党组会,干部们为了抓收入又出大力流大汗,我们一个个心潮澎湃,真想回到工作岗位,再和同志们大干三、五年。在团年饭桌上,一位退养干部拉着方局长的手,含着泪说:“方局长啊,你怎么不早几年来呀?你要来了,打死我也不会退养。”
过去我住的院子也有不少外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总是夸自己单位如何如何好,可一提到地税,有的只摇头,其实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后来我索性避开了他们,每年就花几百块钱定一些报刊,白天在家读报、看杂志,晚上在家从《湖北新闻》、《新闻联播》、《襄樊新闻》一直看到《wmxz.cn新闻》,一天到晚不轻易出门。现在我们枣阳地税扬眉吐气了。我特意经常出来走走,约上那些老伙计们,到我们地税活动室坐一坐。老伙计们对我说:“老华,如今你们地税变了。”我哈哈一笑:“现在我们的确有了一位好领导啊!”
以上的汇报,是我们老干部对方局长的认识。

地税局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稿


各位领导: 上午好! 我叫×××,2004年3月31日,和××同志一起从×××市地税局调到××市地税局配班子。说句心里话,能作为××同志的副职,这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自豪。因为××同志是一个爽快人,也是一个实在人。说他爽快,是他办事利索,抽刀断水,从不婆婆妈妈;说他实在,是他办事扎实,待人心实,功底厚实。与这样的人搭班子,最起码不会遭算计,不会受排斥,不会被冷落。所以我说,与在一起工作,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自豪。 其实,××同志给我的印象和感受,还不仅仅是爽快和实在,在工作上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即“领头羊”、“数字王”和“工作狂”。下面我向大家讲几个小,来印证我的观点。 (一)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群羊奋进头羊带。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地税局总是“阿公的鞋——老样子”,××地税人思想开始厌倦了,意志也在消沉了。来到××,看到那一双双陌生迟疑的目光,看到那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看到那一片片颓废散乱的景象,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担子沉重。这是个“烫手”的职位,没有魄力,没有胆量的人是不会挑这副重担的。 一时间,观望的、怀疑的、试探的不乏其人,各种风言风语也随即接踵而来,“××这么复杂?他××搞得定吗?”如何凝聚人心,实现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成了摆在××地税新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他非常注重抓班子自身建设,经常教育我们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他说:“人一生只有几十年光景,能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缘份。如果我们这5个人都坐不到一条板凳上,怎能带好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呢?局荣我荣,局损俱损。我们要做扎根××、造福××的长期准备。”初到××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无论是哪项工作,哪个环节,他都是亲自上阵,几乎全程参与。开展税费源普查工作时,教方法,搞抽查;组织收入,经常下到基层分局,搞调研,抓督办;清理清退临时工和代征员,不回避,打头阵。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出现矛盾时他总是首当其冲,有困难的时候总是自己顶住。2004年4月深夜12时,九分局一对夫妇因不满组织轮岗交流的安排,找到市局上访闹事,与值班人员发生冲突,并扬言问题不解决就不活了。正在办公室加班的×局长,一听说此事,立即放下文件,准备下楼。我连忙劝说:“他们情绪很激动,男的又患有癫痫病,万一出事可怎么办?我去处理就可以了。”而×局长却说:“今天我必须去,风险由我一个人顶着!”这对夫妇看见“一把手”来了,就扑了上来,又哭又闹,连推带骂。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了近40分钟,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对夫妇被他的真诚感化了,渐渐平静下来,从抵触变为服从,第二天就奔赴到新的岗位。 在我的文件夹里存放着两份文件,一个是班子行为规范,另一个是党组议事规则。这也是我们班子成员用来规范党组行为的“座右铭”。一年来,×局长不仅用这两条制度对自己进行对照检查,同时也用这两条制度来约束党组一班人。他经常告诫我们:凡市局党组要求同志们做到的,我们率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自觉接受全体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局长的家属在谷城工作,2004年7月,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来看他,一家团聚,本应高兴才是。但当他得知是单位派公车将他们接来时,立即打电话给负责车辆管理的副局长×××,对×局长的“良苦用心”进行了批评,事后按机关车辆管理制度缴纳了用车费用。并对妻子说:“下次再用公车就不要来了。”妻子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倔强的儿子生气地说:“好心当作驴肝肺,哪儿也找不到你这样的坏爸爸。”我连忙劝说×局长:“人家来一趟也不容易,何必那么认真呢?”他却严厉地对我说:“如果我们都这样做,其他同志会怎么看,带头不能带坏头。”此举在我们班子成员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由于我和×××的家属都在外地,此前也有过用公车接家属来的想法,当看到×局长态度如此坚决时,也及时对家人进行了告诫。 他善于团结同志,在老河口当副局长,他坚决维护党组的权威;在××当局长,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千方百计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当班子成员在工作上有分歧和失误时,他主动和我们交心谈心,清除隔阂,沟通感情;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挫折时,他像亲兄长一样,时时处处关心我们。只要和他共过事的人都说:“和×局长在一起工作安心、放心”。一班人配合地自然而默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在2004年襄樊市局对××领导班子考核测评时,班子成员得票优秀率达到95%以上,××市地税局党组被襄樊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过硬的班子带出了过硬的队伍。×局长到任之后,对症下药,又迅速开展了整顿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三项整顿”,连续出台了30多项治标、治本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全面开展了全员轮岗,大力推行了分工负责制、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先后处理了15个违规违纪干部,系统内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事迹,队伍士气空前高涨。 (二) ×局长对数字非常敏感,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数字王”。他自己不仅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求我们每名班子成员都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清清楚楚,每项工作都要用数字进行量化。他的“心中有数”是用脚步一步一步量出来的。 ××税源的整体情况,作为一名分管收入的领导我应该是最清楚的,可×局长对××的税源情况,更是了如指掌。他一到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的大部分社区、街道,9个基层分局,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300多户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全面掌握了××的税源分布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每个分局的收入任务、收入进度、管理户数均做到一口清,以至于谁给他汇

报时都不敢瞒他。2004年7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刚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毕,×局长满头大汗的来到我的办公室,问我××一家企业的纳税和经营情况。由于是位于离市区近30公里的一家偏远乡镇企业,每年纳税也不多,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关注。于是我不经意的回答到:“不知道”。可没想到的是,×局长突然把脸沉了下来,他很严肃地批评道“学信,你是分管收入的,这些情况你应该比我清楚才对,可现在是我比你清楚啊!”我也是个火爆脾气,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心中忿忿不平。可当得知×局长冒着近四十度的高温带领稽查人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在这家企业查了整整三天,查出这家企业长期偷税20多万元的事实时,我惊呆了,当×局长将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讲得清清楚楚、准确无误时,我服气了。随后,他又将如何掌握到这家企业的偷税情况,如何与企业进行较量的过程给我讲了一遍,方才挨批时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这次批评给我换来了一堂深刻的企业税收管理课。 (三) ×局长对工作的“痴”和“狂”是众所周知的。自上任以来,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正是他这种高强度、超负荷、连轴转的忘我工作,使他本来十分壮实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透支,积劳成疾。 2004年10月的一天,×局长正在主持召开全市地税分局长工作会议,会议过程中,我发现他脸色不好,就关心道:“没事吧?”他不经意地对我说到:“有点头痛和疲惫,也许是没有休息好的缘故,会议结束了调整一下可能就没事了”。就这样,他仍然在认真听取各位分局长的汇报,突然间,他双手撑着头,眉头紧紧锁住,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双颊滚落下来,不一会儿,涔涔汗水浸湿了衣衫。见此情景,我连忙叫人找来止痛药芬必得,他抓起药片,艰难地吞下去,喝了两口水后,忍住剧痛,坚持继续开会,一讲又是2个多小时,中间还不断地向各位分局长了解情况。3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他已是大汗淋漓,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起来。我连忙扶起他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由于长期的快节奏、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局长患上了偏头痛、颈椎病、食管倒流和肝脏血管瘤等七种不同程度的疾病,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的工作刚刚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一种责任感迫使他现在还不能休息,××地税工作正需要他,××地税人还期盼着他。家属劝他:“你不要命了,为了我!为了孩子!你能不能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医生劝他:“你的病情比较复杂,需要到北京检查,必须注意休息!”同志们劝他:“×局长,我们一定会好好工作,你放心治病去吧!”但他仅休息了两天,病情稍有好转后,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反对,又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2005年4月9日,全市社保费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将在××召开。4月3日晚上12时,正在研究现场会如何部署的×局长,头痛病又犯了,钻心的剧痛让他难以忍受,他拨通了我的电话。“快!快把药帮我找来。”电话中的声音是那么地急促、虚弱。之后,他被紧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治疗。临走时安排我暂时负责全局工作,一再叮嘱我:“你一定要尽心尽力,不能出半点差错。”我郑重地说:“放心吧!你安心养病,我们都会尽全力的。” 住进医院的他,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治病上,满脑子想的还是工作。眼看社保费现场会就要召开,收入入库到了关键时期,他呆不住了,硬撑着下床,找医生要求出院。医生不同意,他只好把病房当成了临时办公室。天天躺在病房里,几乎每天都用电话与我联系部署工作,关心了解包括会议筹备在内的情况,治疗期间他还“偷偷”返回××,实地检查了会议的材料、会场布置、接待安排等情况。当他在病床上得知现场会获得圆满成功,收入任务再次取得新突破,办税厅改造即将完工的消息时,他精神倍增,兴奋地说:“这比什么好药都管用”。 2004年腊月二十九,当其他人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时,×局长不顾白天连续工作的疲劳,又顶着寒风带领我们班子成员对离退休老干部和困难家庭进行走访。当我们走访完这些家庭时,已是深夜12点多钟。这时,×局长突然想起了刚上任时被清退的临时工和代征员。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动情地说到:“此次××清理清退人员中有28名内部子女,他们的父母都是为××地税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从未离开过家门、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的就业吃饭问题,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啊!” 随后,我们又踏雪走访了几户家境比较困难的被清退子女家庭。在一个家庭慰问时,×局长动情地说:“我也有一个儿子和你们差不多大,对于他来说我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我有愧于他!谁不望子成龙?谁不愿享天伦之乐?谁不想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你们是父母的好儿女,也是我们党组的儿女,我们将一直关心关注你们。”一席话说得家长和子女热泪盈眶,说得在场每个人感慨万分。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当了解到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仅靠一个人的工资时,他当即从身上掏出500元放在桌上。我们都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纷纷为他们捐资,并在全体干部中间掀起了一股献爱心的热潮。如今28名清退内部子女已全部安排到宜化、枣化就业,不少清退人员在重新创业中已站稳脚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对我眼中的班长――××同志的真实描述。

夸夸咱们的X局长(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


夸夸咱们的X局长(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我叫华自立,今年71岁,是枣阳市地税局离休干部。今天,我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方明局长为民办的一件又一件实事和好事,讲述我们枣阳地税一年多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这时,大家可能会问,你一个离休多年的老干部,两耳不闻窗外事,方明局长的所作所为,你怎么知道呢?同志们,我们这些老干部人虽然不在单位,但我们的心仍然和大家一样,时刻关注着单位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在报告团出发前,一位老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老华呀,方局长可是个干实事的人哪!你这次出去,可要替我们老同志好好夸夸他呀!要让全市的领导和同志们都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位敢说敢做、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所以今天我一定要一吐为快。
说实话,方明局长刚来时,我们都很怀疑。他过去一直担任副职,能控制住枣阳如此复杂的局面吗?听说他在谷城工作过,我还专门打电话到方明局长工作过的地方——谷城县地税局,老朋友告诉我:“放心吧,方明这人,有勇有谋,治乱世就需要这样的英雄”。他虽然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可我那颗悬着的心还是放不下来。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要看看他第一把火烧的如何,才能看出他到底是个瘊子还是颗痣。
没过两个星期,就传出消息,方明局长要清退临时工。我一听,心想糟了,这完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怎么一开始就啃上这块“最硬”的骨头呢?这103名临时工哪个是好惹的;有的关系很硬,和枣阳一些“大人物”都联系很紧;有的和社会闲杂人员串通在一起,是出了名的“混混儿”。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想动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事儿一年半载能拿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时间刚过去半个月,就在我们为方明局长提心吊胆的时候,又传来消息,临时工清理清退已全面结束。刚听到这消息,我们都不相信。再一打听,这事儿千真万确,103名临时工走的一个不留,极少数上访闹事的已经偃旗息鼓,单位风平浪静。把拖了几年临时工,二十多天就解决了。神了,真是神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干不了的事,他轻而易举地就干成了。清理清退临时工是方明局长和他的班子在枣阳打的第一仗,这一仗打得真好,打得真漂亮,打出了方明局长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能力,打出了新任领导班子带领枣阳地税战胜困难走出低谷的信心和决心,打出了蕴藏在干部心底已久的工作激情和斗志,也打走了枣阳地税上下对新班子的疑虑和担心。
后来方明局长又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三项整顿”和干部轮岗交流等一系列改革,也是干一件成一件,件件切中要害,件件立竿见影。干部们过去拖沓、漂浮的作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扎扎实实地搞工作,认认真真地搞学习。过去群众公认的一些“刺头”老实了,听使唤了。现在中午十二点半以后,经常可以看见干部在街上逐户逐户的清理税收;晚上局机关和分局办公室灯火通明,干部们不是在自觉学习,就是在加班整理资料。干部一门心思干工作,争先恐后抓收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歪门邪道,也自然而然的远离了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全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评议中,人大代表和纳税人代表们一致评价干部作风变化大,现在想请地税干部吃顿饭都很难了。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单位的环境就像人的衣裳,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和面貌。过去枣阳地税环境很差,到现在我也忘不了两年前秋天里的一天。那天,我去领工资,刚走到单位门口,迎面而立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大门,放眼望去,隔壁邻居楼房阳台压到了我们院墙,院子里枯萎的野草东倒西歪,枯黄的松针被风吹得遍地都是,这哪儿还有一点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活脱脱一个行将破产、倒闭的企业,难怪有人扬言要买断枣阳地税局。看到这景象,我心里一阵酸痛,浑身象霜打的茄子,再也无力向院内迈进半步,只好扭头坐上“麻木”匆匆离去。自此,我除非不得已外,尽量不到市局去。方明局长到任后,对单位环境面貌相当重视,在全局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花大气力进行办公楼装修和机关庭院改造建设,现在绿树成荫、四季如春的花园式庭院,和装修一新的办公楼融为一体,单位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初,五分局一位退二线的老分局长欧阳印来市局开会,到了大门口不敢进,问门卫:“这是地税局吗?”。现在我们机关院成了全枣阳市的“样板田”,先后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来参观,我也经常有事没事跑去凑个热闹,每每在院里走一遭,听到鸟儿鸣叫,看到鱼儿跳跃,感觉心情又舒畅了许多,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说到方明局长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就不能不提到在枣阳远近闻名的地税“烂尾楼”。这“烂尾楼”原来是98年我们几十名干部房改时集资、单位筹建的住宅楼,一搁就是5年,集资的干部们急呀、盼呀、找呀,都毫无结果。到后来,谁也不敢提那“烂尾楼”,一提就有人骂娘,一提就有人落泪。到最后我们也几乎绝望了。但随着方明局长的到来,情况有了转机,去年7月,方明局长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开承

夸夸咱们的X局长(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第2页

诺:“我方明在年内解决不了‘烂尾楼’问题,大家直接给我评不称职。”会后不到一个星期,工程重新上马,到了年底,工程竣工了。搁置5年之久的“烂尾楼”消失了,我们几十多名干部20xx多个日日夜夜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很多干部在领住房钥匙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现在我们都管这楼叫“民心楼”。
方明局长对在职干部关心爱护,对我们这些老同志也关爱有加。他体谅到我们体弱多病,去年主动给我们每人增加了近千元的医药补助,减轻了我们的家庭负担。过去单位不愿我们集中,怕我们上访找麻烦。方明局长来后不仅不怕麻烦,反而要求从市局到分局,个个单位建立老干部活动室,现在我们没事就到单位活动室下下棋,玩玩牌,聊聊天,日子过得非常舒心。去年九九重阳节,方明局长把我们老同志召集起来,让我们在一起热闹了一整天,临走还每人送一份纪念品。这份纪念品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它体现了以方局长为班长的党组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好多老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九分局32名老干部自发联名给方局长写了一封感谢信。回到家我就一直在想,方明局长在这么短时间里干出了这么多实事,我怎么回报他呢?于是我写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论枣阳地税局党组一班人》这篇文章,后来觉得余犹未尽,又写下了《立党为公——记共产党员方明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分别被中国新闻出版社收入《创新与发展论文荟萃》一书和现代文明书画报社收入《时代先锋论文集》一书。大概在国庆节前后在北京公开发行,看到方局长和局领导班子的事迹被广为传播,我心里才略感安慰。
今年初,单位邀请我们老干部参加年终总结会,听到市局领导们为了清退临时工和抓好税费源普查三个月没回家,二十多天内连续七次深夜十二点以后召开党组会,干部们为了抓收入又出大力流大汗,我们一个个心潮澎湃,真想回到工作岗位,再和同志们大干三、五年。在团年饭桌上,一位退养干部拉着方局长的手,含着泪说:“方局长啊,你怎么不早几年来呀?你要来了,打死我也不会退养。”
过去我住的院子也有不少外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总是夸自己单位如何如何好,可一提到地税,有的只摇头,其实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后来我索性避开了他们,每年就花几百块钱定一些报刊,白天在家读报、看杂志,晚上在家从《湖北新闻》、《新闻联播》、《襄樊新闻》一直看到《新闻》,一天到晚不轻易出门。现在我们枣阳地税扬眉吐气了。我特意经常出来走走,约上那些老伙计们,到我们地税活动室坐一坐。老伙计们对我说:“老华,如今你们地税变了。”我哈哈一笑:“现在我们的确有了一位好领导啊!”
以上的汇报,是我们老干部对方局长的认识。

以上《真情实干得人心(地税局长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演讲)》由范文资讯网演讲稿栏目资深小编整理编辑而成,希望能帮助您的写作和演讲需求,也请您继续访问更多关于2024“先进事迹报告演讲稿”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