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工作时间的逐步流逝,写工作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准备方式。工作计划可以让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好的工作计划的关键是哪几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建设,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与支持下,不断得以发展。但与我区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相比较、以创建文化大区的要求来衡量,还是存有一定的缺憾。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积极研究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现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一、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文化产业宏观管理机制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是多年来文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也是导致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积极探索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加强规划管理和政策指导。以贯彻实施《鹿城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鹿城区委关于加快文化大区建设的决定》为契机,明确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基本思路,引导文化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此来扶持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规划指引、政策扶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办文化单位为主的单一微观管理模式,逐步转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面向市场,以监督、指导、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宏观管理机制。
二是要依照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原则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要继续减少行政许可的审批环节,审批服务中心文广新闻出版窗口这个平台,不仅要有效承担起我区文化市场、文化产业30余项的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受理业务,同时还要逐步开设政策法规咨询、行业法规培训和规范达标服务等其他服务项目。在统一受理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再加快先进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不再是一句口号。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实行政务公开。完善“窗口办文”制度,在鹿城公务网、审批中心网站上公开各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审批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审批与管理监督的法律法规依据,公开各类文化活动信息与文化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等。对拟审批的一些重要项目、听证公告也在网上公示。还可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为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
四是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从“办文化”转为“管文化”。我区文化系统人员不足,特别是执法管理人员的紧缺已到了难以应付整个文化市场正常运转的地步。因此扶持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文化市场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交由中介机构承办,逐步使文化行政部门从办文化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加强公共文化的服务和管理。我区已建立“网吧”、“娱乐”两个行业协会,根据文化市场的现状还应建立“音像”、“出版”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抵制市场非法行为,维护行业正当权益,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五是举办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随着新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大型文化项目的审批由市级下放到区。借此东风,我们势必做好文化投资的多元化、社会化的运作,这是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前提。国有文化企业投资主体的单一,严重约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才能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文化单位,形成“国有文化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打造品牌,构建平台,引导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区引导文化产业相关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重点开发和发展大众休闲的文化旅游业。日前,《鹿城区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优先发展演出业、电影业、艺术品经营业;加快发展文化会展业、文化信息业、文化中介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引导发展文化娱乐业、音像业、互联网业。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进一步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经济成份,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收、信贷、上市融资等方面,实行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是结合我区人文历史资源及节庆活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加强我区文化街区、古建筑、古村落、名人故居旧居、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革命纪念地的保护和利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在已成功举办3届的“江心金秋文化节”基础上,因地制宜继续打造几个文化节庆活动的品牌,以提高鹿城的文化品位。

二积极推动文化经营单位转制,增强文化企业的活力。文化经营

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第2页

单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体制上。我区国有文化经营单位一方面具有资源、人才优势,另方面又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如鹿城文化中心应确定以体制转变、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向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为目标的改革思路。文化经营单位只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成为具有生机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发展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完善、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经过20多年的培育建设,我区的文化市场从小到大,已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音像制品市场、娱乐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出版物经营市场、演出市场、艺术品经营市场等七大门类1000余家经营单位的文化市场体系。我们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FWr816.Com拓展阅读

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观规划报告


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观规划报告

一、**县文化发展的现状

**县的文化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文化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音响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各类文化经营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96万元,从业人员1024人。县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经营情况:电影公司实现多种经营收入32万元,新华书店完成销售总额10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农村业余演出队152支,全年演出场次达2800余场,创演出收入500余万元。乡镇文化站情况:一级文化站二个(彩云、竹基);二级文化站四个(高良、丹凤、葵山、雄壁);三级文化站一个(五龙);无级别文化站一个(龙庆),先进文化乡镇六个(龙庆、五龙、竹基、雄壁、彩云、葵山)。**县文化馆于20xx年被省文化厅评定为一级馆,20xx年,全国首次文化馆评估确定为国家三级馆。**县图书馆先后于1994年、1998年、20xx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文物保护事业: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四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项。**县电影管理站于20xx年1月正式成立,全面启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文艺创作出精品,我县创作的小品《红包》参加20xx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小戏、小品、曲艺”群星奖大赛获银奖,并获**省彩云奖金奖,舞蹈《晒场》获20xx年**省彩云奖银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月一场的县城广场文艺演出丰富了城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凤城之春》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已形成惯例。按照全县旅游开发规划,做好文化包装旅游工作。

二、**县文化工作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乡镇文化站在机构改革中与科技、教育合为一体,原有文化活动室大部分撤并,原有的坚实文化阵地已名存实亡。为配合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原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已进行拆除,图书馆现租房开展部分业务活动,文化馆馆舍面积已减少大半,文物管理所、文化稽查队也是租、借房办公。文工团现排练房也是十分狭窄,剧场面积适应不了发展需要。

(二)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欠缺,难予发挥文化部门的社会服务功能。如:群众文化活动所必需的经费;艺术创作奖励经费;图书报刊征订经费;文化市场管理经费;文物“四有”工作经费;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经费;扶持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发展经费等等。

(三)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单位多年未进正式职工,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急需分配和调进一批年轻专业骨干。新时期对文化工作者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需要提高综合素质,以增强应变各种工作任务的能力。

(四)全县文化产业基础水平较低,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规模。

三、**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传统,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原则。坚持一手抓繁荣文化事业,一手抓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要以转换机制、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面向市场,激发自身发展的活力;文化产业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2、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应当努力使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桥梁和中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效益经济,它追求效益价值的整体性的最终实现。

3、坚持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4、坚持文化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文化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引导其他产业给予文化发展必要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文化事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文化进一步包装旅游,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文化事业从中得以充分

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观规划报告第2页

展示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1、20xx年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和人次逐年增多,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文艺创作队伍逐年壮大,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农村文化专业户(联合体)队伍不断壮大,培养更多的文艺人才,文化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图书馆发挥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文物保护单位得以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电影管理站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有条不紊,电影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新华书店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图书教材征订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2、主要任务

(1)到20xx年,全县四乡四镇文化中心(站)全部建成一级文化站和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并为全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能适应21世纪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文艺队伍,人员进出渠道进一步理顺。

(3)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活动,使城乡广大干部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做到“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稳定”,全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5)文化为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挥出明显支撑效应,形成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项目。

(6)对省、市命名的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保护乡、传承人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把这些重要资源培育成文化产业,为当地打开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7)文物“四有”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省、市、县三级文物得以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旅游业开发,把一些文保单位推向旅游市场,创部分收入。

(8)顺利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保证完成一个月到一个村放映一场电影的工作任务,解决农村看电影难问题。

(9)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按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求进一步建设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0)电影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正常运转,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公司经济实力逐年雄厚。

(11)新华书店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经营方式灵活多便,保证各种图书教材的征订发行。

(四)**县文化发展规划的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支撑项目

1、重大发展战略

(1)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县文艺作品奖励基金会”,县财政每年划拔专款3一5万元,激发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争取多出作品出精品。到20xx年,至少有一篇获国家级奖,至少有三篇获省级奖,至少有二十篇获市级奖。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紧密联系**实际,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综合博物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其在保障服务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开展经营活动,所创收入用于事业发展。

(3)大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到20xx年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竞争主体,打造一批著名品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一7%,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具体是加强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做强做大专业文艺演出队、文化娱乐业、民间文艺展演业等主导产业。

(4)进一步做好文化包装旅游工作。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含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旅游资源:凤凰谷景区的生命文化探秘,菌子山生态旅游景区的杜鹃花赏析文化,南丹山的“佛文化”,五龙乡民族风情展示区的民族文化等等,融入景区更多的文化内涵。

2、重大支撑项目

(1)到20xx年,新建图书馆、综合博物馆、文化馆、文工团业务及办公用房。图书馆(含综合博物馆)按国家一级馆标准设计,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包括:一、图书馆部分:书库760平方米;图书外借室100平方米;报刊阅览室180平方米,少儿图书室(含书库)180平方米;地方文献室(含书库)240平方米,过刊资料室(含书库)360平方米,科技阅览室(含书库)120平方米,特藏图书室(含书库)240平方米,电子阅览室(含中央控制室)100平方米,报告厅(含声像室)240平方米,采编室80平方米,办公室80平方米,会议室80平方米,展览厅240平方米。二、文物管理所部分:文物陈列室600平方米,专用库房300平方米,技术(含修复、资料档案室)200平方米,办公室及会议室100平方米,总投资794万元。文化馆按省一级文化馆标准设计,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可满足各种群众文化辅导业务的需要。文工团建设适应发展的需要,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可形成编创、排练、表演一条龙的专业生产线。

(2)到20xx年,实现全县8个乡镇都有文化中心,活动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乡镇文化活动阵地得到巩固,发挥其应的功能。

(五)实现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认真贯彻《**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要求,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及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勤奋努力工作,使文化工作在20xx年末展露其应有的丰姿。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系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勤政廉政,树立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乡、村要把文化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正常文化活动开展所必须的工作经费支出。

4、充分享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主要是给予文化建设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和给予文化建设土地扶持政策。

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随着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文产处的工作,将在局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题,突出专业化、国际化,筹办好第九届文博会。

进一步提升文博会的文化产品、交易项目的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打造国际展会知名品牌,逐步推进文博会的市场化,实现展会总体方案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不断探索文博会1+N办展模式,继续办好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和澳门精品展。进一步推进企业办展、市场化运作,增强文博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提升市场化水平。

二是拓展发展空间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营造更好的大环境。

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层面,在全市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中为文化创意产业争取更多的资源;加强市区联动,推动市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协同一致,促进产业在全市合理布局。推进与港澳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合作,鼓励大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同时,以园区基地、百强企业为重点,加大调研和挂点服务,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突出科技支撑和创意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协同市相关部门,推进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相关措施的落实,推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巩固和提升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类的企业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体地位;继续评选年度十佳优秀新兴业态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更多的新业态,促进文化消费。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和优化专项资金扶持,较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

加大融资引导、金融政策协调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在金融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和金融机构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的举措、产品方面有新突破。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和操作流程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降低主观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和安全度。同时,对以往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开展绩效评估课题调研。

五是通过大项目带动和园区集聚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继续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和文化创意出口10强认定。协同各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的签约、规划、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开展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复核和新一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工作,推动我市条件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申报国家级、省级园区基地。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绥垦局办文[20xx]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 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 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农场办公室 20xx年*月**日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加快扩张、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要求,结合建水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建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建水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分析 建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鸡石”、“通建”两条高等级公路的即将贯通和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实施,建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建水旅游业不断升温,有望成为云南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知名旅游热区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省、州提出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给建水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建水自身的情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主要优势及机会 1.建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2.建水民族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间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艺人颇具实力,民族资源十分丰富。 3.建水处于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两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后,便捷的交通将给外来者带来便利。 4.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定位与省、州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的总目标一致,发展文化旅游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劣势及威胁 1.由于对外宣传的不足,建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城市。 2.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未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界对建水的认知还比较低。 3.旅游硬件设施还较薄弱,软件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 4.与省内其它地区在旅游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上后劲不足。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建水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建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建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建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水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因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它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大部分文化形态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 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建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红河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的要求,根据建水的地域特点,建水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红河州龙头旅游城市”、“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建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品牌”的思路,以建水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建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建水文庙、云龙山、指林寺、燃灯寺等寺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哈尼族、彝族民间节庆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建水燕子洞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建水古桥、古塔、古井、古街为一体的特色资源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曲江温泉、黄龙寺、绵羊冲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斯文人家·建水故事”方言系列剧,打响“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建水民族工艺品以建水紫陶和民族银饰品为代表。建水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水民族银饰品具有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1.提升两种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工艺美术陶厂和民族首饰厂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业 建水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过桥米线驰名海内外;烧豆腐、草芽为建水独有;建水汽锅鸡为滇味名肴。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发展饮食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一座名城饮食城,使之成为建水名特食品的集中展示点。 2.过桥米线最早起源于建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重点培植一家有实力的饮食企业,对过桥米线进行更具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研究开发,将过桥米线打造成为“东方麦当劳”,拓展成为连锁企业,打入外地市场。 (四)娱乐产业 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使之成为建水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以曲江温泉度假区、黄龙寺水上游乐场等乡村度假区为中心和重点,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的发展。 3.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建水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五)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以红河彝族花灯团为试点,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鼓励外来企业集团参与艺术展演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2.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3.利用建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朱家花园为主要场地,拍摄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打造建水滇南影视拍摄、创作基地。 4.组建一支建水芒鼓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 (六)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政府投资兴建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产地设施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建水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七)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建水办学。 3.以建水一中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两年内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建水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中展示建水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五年内建设完成县图书馆,完成后可形成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形式。 3.四年内按照州资金配套政策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红河彝族花灯团要加快文艺尖子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6.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以创新为主题的演讲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