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为了给上级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是时候撰写出领导和自己都满意的工作计划了。做好工作计划,能够让自己在下阶段轻松自如的进入工作状态。您是否在困惑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请大家参阅!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地下空间之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计函〔xx〕xx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为总体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是指导各地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问题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量显著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约60%的现状地下空间为“十二五”时期建设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地下空间与同期地面建筑竣工面积的比例从约10%增长到15%。尤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和地上地下综合建设带动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增长迅速,需求动力充足。

利用类型丰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深度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类型上,逐渐从人防工程拓展到交通、市政、商服、仓储等多种类型;开发深度上,由浅层开发延伸至深层开发;具体项目上,由小规模单一功能的地下工程发展为集商业、娱乐、休闲、交通、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市空间。

综合效益显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一方面,在城镇化发展不断加速与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双重约束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加城市容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显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问题。

系统性不足。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重要补充,只有建立有机联系才能发挥其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综合效益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系统性缺乏问题。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之间连通性较差,同一地区相邻项目之间缺乏联系和贯通,存在零星、分散、孤立开发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协调不足,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形成安全隐患。

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趋复杂和综合,需要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规范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规划建设、权属登记、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此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问题。

规划制定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实践。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规划组织编制主体不明确、规划体系不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划编制要求等问题,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普遍滞后于建设发展实践。

基本情况掌握不足。大部分城市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本现状掌握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通过实施规划许可管理,对近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情况较为了解,但对早期建设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缺乏掌握。此外,数据共享不足、沟通不畅、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也导致一些地方地下空间调查进展不顺。

(三)面临形势。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将有相当大的规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保护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

(二)基本原则。

先规划、后建设,科学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规模、时序和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以地下空间规划为前提和依据,严格按照规划开展。

统筹开发,有序利用,提高地下空间系统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方针,鼓励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和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开发,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生态优先,公共利益优先,保障公共安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应当基于生态底线和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严格控制不适宜开发的地下空间;同时,应当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地下交通、人民防空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和相邻空间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地下空间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依法实施管理,加强监管职责。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使用、维护的全过程都应当遵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定,进一步明晰有关部门职责,强化监管,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科学和合理地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力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效益,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地下资源潜力,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2.具体目标。

一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

二是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是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依法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使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体系。

1.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将其主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审批、尚未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城市,应当补充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对规划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战略、规划目标、平面布局和分区管控、竖向分层划分、重点地区建设范围、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安排、开发步骤等做出安排部署,并提出人民防空、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2.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的内容。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完善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要求,补充有关地下空间相关控制要求,并按照法定程序报批。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项控制指标提出规划控制和引导要求,包括开发范围、深度、强度、使用性质、出入口位置、互连互通要求、人防建设要求、大型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区范围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注重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面建设之间的协调,加强地下交通设施之间、地下交通设施与相邻地下公共活动场所之间的互连互通。鼓励重点地区开展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并将主要控制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3.协调地下空间规划与有关规划的关系。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下管线、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交通等规划,应当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相协调,鼓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人防工程规划的整合。涉及地下空间内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应与其他有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4.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各城市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涉及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规划许可、规划核实,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要求。

(二)推进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标准体系建设。

1.完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标准规范。研究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标准体系框架,补充和完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有关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标准。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念术语、功能与设施分类、规划编制要求等,形成统一的规划标准,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标准化设计和管理。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地下交通工程设计、地下停车场设计、地下步行街道设计等规划标准和导则。

2.修订完善地下空间施工建设标准规范。梳理研究已有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施工建设标准和规范,包括工程勘察测量、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工程、环境安全、防灾减灾等标准规范,对已有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实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定,体现地下空间利用的自身特点,满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

(三)推进地下空间普查和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建设。

1.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现状普查。对已有和在建地下空间进行分类和信息收集,并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建立地下空间资源的普查制度、补(修)测制度、汇交制度。建立地下空间档案管理系统。按照相关保密要求,妥善做好地下空间信息保密管理工作。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

2.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普查成果纳入系统,动态维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信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提供支撑。逐步将地下空间规划、规划许可、权属管理、档案管理等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建立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实现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管理,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四)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立法体系。

1.开展立法前期研究。开展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立法研究,组织做好调研、论证、咨询、起草等基础性工作,听取省级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关利益群体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协调相关法律法规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律法规的关系,减少和避免法律法规冲突和矛盾,实现合理衔接。

2.鼓励地方加强立法。推动地方立法和技术管理规范工作。各省(区、市)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推动地方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管理、权属登记、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界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有关主体及其职责、职权,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有关制度及其内容和程序要求,推进依法行政。

3.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有关制度研究工作,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制定、规划许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各省(区、市)应当在全面梳理规划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管理有关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有关规划,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推进地下空间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管理和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监督、指导和协调力度,结合已有规划和各地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国务院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全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强规划制定和管理的指导监督,开展立法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

(二)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维护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性、系统性,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建立重大问题专家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顾问作用,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避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下情况的不确定性等带来的高风险。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和使用的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质量监管机制、安全使用监管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等,落实监管人员,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质量,保障安全。

建立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和有关配套政策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三)加大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现状普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任务的资金投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公共服务设施等的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规范和鼓励社会资本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运营的投资。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拓宽私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及运营领域的渠道和途径,为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四)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场设施建设运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理确定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等形式,制定鼓励地下空间互连互通的相关政策,鼓励开发商提供地下商业空间和地下公共交通设施、出入口和通道等。

(五)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培训。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具有行业发展前瞻性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设计和施工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发布地下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地下交通工程等专业工程设计和施工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明确职位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国内外技术和管理经验交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考察、座谈、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汲取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地下空间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地下空间行业的发展要求。

Fwr816.COM同步阅读

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与开发利用规划


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与开发利用规划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市西北部,**河和**河上游,西北与**为邻,东靠**,东南和**相连,西南和****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6°33′33″—37°24′27,东经107°28′57″—108°32′49″。海拔1229.0—1803.3米。县境东西宽79.9公里,南北长93.6公里,总土地面积3791.5平方公里。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构建用地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主动服务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更主动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有效地加强土地监管,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为前提,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统筹安排各类区域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更积极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时,稳固并提升**县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的地位与排名。

三、**期间的取得成效

**期间,**县土地整治与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在**期间,实施省级土地整治项目规模700公顷;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0个,规模20000亩,新增耕地**000亩;荒山荒坡退耕还林(还草)17万亩;组织申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5个,总规模面积2474亩,可使用周转指标2297.6亩。耕地保有量达到530000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485000亩以上,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0平方米以上。耕地及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基本完成**的土地整治与开发利用目标。

四、用地指标测算期限及依据

测算期限为20**年至2020年,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文件等法律、法规和2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资料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五、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依据20**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5682717.30亩,其利用现状如下:

(一)农用地5482559.85亩。1、耕地656363.55亩;2、园地222178.80亩;3、林地2331845.40亩;4、牧草地2****73.10亩;5、其他农用地110499.00亩。

(二)建设用地99654.30亩。1、城镇用地13275.30亩;2、农村居民点用地40035.0亩;3、采矿用地28050.60亩;4、公路用地8**6.20亩;5、水库水面7995.75亩;6、水工建筑用地523.65亩;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7.80亩。

(三)未利用地100503.**亩。1、水域33871.35亩;2、自然保留地66631.8亩。

六、城镇化体系建设中各项用地指标规划及实施保障措施

(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1、指标:借双退工作,耕地核减23.3万亩,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达到41万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核减**.3万亩,保持在32.2万亩以上,并逐步提高质量。

2、措施:一是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乡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二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对确需占用耕地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先补后占政策,否则,坚决不予报批。三是积极争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证耕地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期间,计划实施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批,项目规模25000亩左右,预计增加耕地面积23000亩;实施治沟造地21000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4000亩。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多途径释放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潜力,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存量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农村居民点等低效用地的用地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1、指标:到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22471.2亩,达到244650亩,增幅率为10.1%;林地面积增加74**4.60亩,达到2406000亩,增幅率为3.18%;草地面积减少**9323.1亩,减少到20xx350亩,下降率7.37%。

2、措施:在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建设思路,以建设“三个百万亩基地”为主要内容,加大宜林荒山的营造力度,减少荒草地面积,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项目,增加园地、林地面积。

(三)实现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挂钩。

1、指标:预计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10万人左右,人均城镇用地面积由20**年**0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8平方米了,城镇建设用地由20**年的13275.30亩增加到2020年17100亩,增加3824.7亩,增幅率为28.81%;石油能源、独立工矿等用地面积由20**年28050.60亩增加到2020年39300亩,增加11249.40亩,增幅率为40.1%;农村居民点由20**年40035亩减少到35900亩,减少率为10.3%。计划收储各类重点项目用地**00亩,争取增减挂钩省市域流转项目**00亩。

2、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以往每年市上下达我县用地指标为500亩左右,这一指标与我县的实际用地需求还有差距,因此,“**“期间,我们将全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实现每年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1000亩;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增加耕地面积。遵循依法运作、保障农民权益,统筹协调、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围绕”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依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并和新农村规划、产业规划相结合,选取若干乡镇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开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通过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争取周转指标,腾出农村建设用地于城市建设,缓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压力,为城镇建设用地寻找空间。

(四)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为基础,按照“全面探索、局部试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统筹规划,先行先试,分类推进,进一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整治、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征收等制度,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1、指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的办法,选择1-2个乡、村开展,在全面总结经验,完善办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在“**”内实现全县集体建设用地合法有序流转入市。

2、措施: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流转、同权同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与国有建设用地以平等的地位进入市场,可以在更多的市场主体间、在更宽的范围内、在更广的用途中进行市场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相同的权能,在一级市场中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在二级市场中可以租赁、转让、抵押等,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

煤焦集团工作总体规划


煤焦集团工作总体规划

煤焦集团工作总体规划: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打造一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攻坚之年,根据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集团的实际,经经理办公会议研究,现将总体工作规划下发,请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一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目标,以“调结构、促转型”为动力,实现“管理增效、改造扩能、上项转型”三大突破,做到“煤焦稳基础、电炭增效益、上项强后劲”,确保集团转型跨越发展。

二、管理增效强化企业管理,是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重点抓好以下管理。

1、实行三级目标管理,强化管理责任。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领导下,集团将产量、成本、利润、安全、项目建设等指标,根据不同情况,分解到各企业和项目筹备组,实行经理分工负责制和企业目标承包制及成本费用包干制。董事长与分管经理签定责任书,分管经理与所属企业签定责任书。以月考核,年终兑现。实行与“工资、奖金、升降”三挂钩。

2、设立三个调度中心,加强协调指挥。集团要以信息化为平台,建立生产指挥中心。特别要随时把握市场变化,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做到“购进产出平衡、原料不断档,产出销售衔接、产品无积压”。确保循环链条生产的正常运行;电管部和电力调度中心要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和电网建设,科学调度电力,发挥自备电厂的最大效益;组建资金管理中心,扩大融资渠道,确保资金需求,提高资金利用率。

3、坚持三类会议制度,狠抓工作落实。集团每月召开经理办公会议,汇报、布置、协调各项工作;分管经理每周召开所属企业碰头会,研究、督察、安排工作;各企业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会,安排、解决生产中各类问题。

4、突出三项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企业一把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和各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具体责任,杜绝死亡、限制重伤、减少轻伤。强化各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做好防盗、防火、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弄虚作假工作。二是加强设备和定额管理。加强设备归档建档工作,坚持设备采购招投标,落实设备保养、维修、检修制度,实行设备完好率考核。严格定额消耗管理,严把原材料(原煤)和低质易耗品购进关,做到“优质、低价、及时”,每个企业、工序、产品制定定额消耗标准,围绕节能降耗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实行定额消耗和创新奖惩制度。三是加强现场和厂区管理。各企业要做到清洁、整洁、有序生产,实行现场责任区管理。厂区要科学规化,美化、绿化、亮化,定期检查,责任追究。

5、建立三种激励机制,激发管理活力。其一各企业领导班子实行“优化组合、分级聘任”制。即由分管经理对所辖企业定职序、定职责、聘任一把手,由各企业一把手聘任副职,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机制。其二树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的人才观。大胆引进人才,在现有员工中选拔重用人才,为管理、技术、生产骨干优先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严格遵守用工制度和劳动合同法,实施“选人、用人、留住人”的用人机制。其三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出现产品质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失盗、失火等重大事故和影响生产重大责任及吃回扣、违反劳动纪律等影响企业形象的重大问题,都要严格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强化“管人、管事、赏罚严明”的约束机制。

三、改造扩能煤矿改造扩能是集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兼并重组,尤其是单独保留集团,使煤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按照“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和“资源利用率高、安全生产好、环境治理好、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建设现代化矿井。投资2亿多元进行矿井改造扩能,力争三年内形成270万吨生产能力。

1、实行分级考核。集团按照安全、产量、成本质量、采掘及重点工程、矿级领导绩效工资五大指标下达矿管部,予以考核。由矿管部分解下达各煤矿,实行分级考核。

2、狠抓重点工程。

(1)明子村:6月底完成主井开拓工程,按60万吨产能标准做好井上下配套工作,确保核定产能一次通过。9煤南大巷主付巷掘进300m,北采区开拓300m运输巷,实现9、2煤各两个采面。

(2)二亩沟:上半年完成120万吨改造扩能规划设计,边设计边施工,力争三年内达到120万吨生产能力。9煤主付巷开拓200m,采区上山开拓300m,基本实现机械化采掘。

(3)下神南:协助二亩沟完成矿井设计和施工,上半年完成主井皮带改造,北大巷主付巷开拓200m,皮带主付巷开拓200m,7、9煤各做一个采面。

(4)西沟河:上年完成皮带改造,北大巷主付巷开拓各300m。

(5)各煤矿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机械化采掘。3、确保安全生产。强化矿管部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各矿一把手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紧紧

煤焦集团工作总体规划第2页

抓住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严肃安全责任追究。做到消除死亡、降低重伤、减少轻伤。

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兴矿”。各矿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水平和组织安全、高效生产的能力。要通过培训提升、引进招聘、竞争上岗、完善保障制度等措施,建设高素质的机械化采掘、机电管理维护、安全监督管理三支专业化队伍。

四、上项转型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后金融危机冲击的战略抉择,更是资源型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集团要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农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气废渣发电、新型产业引领”为转型目标,开创“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炭经济、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二次创业之路。

(一)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

1、完成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规划、实施方案、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的可研报告、专家论证、省市立项。

2、完成焦炉准入。

3、完善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的立项、环评等手续。

(二)加快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

1、万m3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年产6000万块粉煤灰蒸压15标准砖生产线(新型建材)5月份达产达效;2、6万吨矿棉生产线7月底前投入运行并启动800万平方米吸音板生产线项目;

3、年产8万立方米高密度板生产线11月底投入运行;

4、峰岩26000kw发电机组3月底投入运行;兴华26000kw余热发电机组年底投入运行;

5、年洗煤120万吨生产线3月底投入运行;

6、年产2万吨电锻煤生产线于5月底投入运行;

7、峰岩建国大酒店5月份正式运营;

8、房地产二期开发4月份启动;

9、农林废弃物制取生物化工品年产5万吨丁醇项目,在完成可研、立项、环评后,6月份启动;

10、利用工业废渣建设6.2万kw发电机组在完成可研、立项、环评的基础上,年内启动;

11、按统一规划,加大厂区、矿区植树绿化,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环境;12、现代农业生态园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并按规划启动。

(三)建设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集团转型跨越发展,在初步形成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我们又确立了“以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现统筹城乡、工农和谐”的科学发展思路。

1、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规划为稳步发展高密度板和制取生物化工品项目,建设稳定的原料供给基地,我们拟规划建设集种、养、加多种发展于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发展高效农业,以种植优质玉米等“高优高”粮食作物为主,配套种植速丰杨农田林网建设。收获的玉米全部加工转化成优质饲料,满足集团和农民养殖需求,服务农村养殖业发展;产生的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加工丁醇;速丰杨作为生产高密度板的原料;生产丁醇和高密度板所产生的废弃物用于发电、产沼气。形成“高效农业种粮——秸秆——农林废弃物生产丁醇”;“农田林网建设——速丰杨三剩物——生产高密度板”;“工业废渣——发电或生产沼气发电”;“次等级粮食——养殖——粪便——产沼气”四条循环产业链。具体规划如下:

(1)土地规模经营。集团按照“双方自愿、平等互利、合法规范”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集团与乡、村、农户共同配合,与农民和村委签订土地租用协议,在遵守国家土地法规的前提下,以合法手续租用5万亩土地,每亩每年补偿农民500—600元,承包期30年左右,一次预付三年租金,目前已租用2万亩。

(2)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内,集团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划设计,计划在秋后,对租用的所有土地进行土地整治、水利配套和林网配套三大工程建设。使4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农田林网全部实行现代化、机械化作业,为高密度板和丁醇项目提供稳定原材料。

(3)种养加多种经营。在确保高密度板项目和丁醇项目拥有稳定原材料的基础上,我们还计划养羊1万只,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建成3000只的标准化养羊厂一个。同时,我们还利用平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发展现代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目前我们已经在我县高速铁路车站北侧,租用了亩土地,将规划建设一个集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

2、综合效益实施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不仅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全省煤焦企业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转型发展的路子,而且也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载体,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企业增效:5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为高密度板生产项目和生物化工品(丁醇)生产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两个项目的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达6.7亿元,年利税达1.8亿元;同时种粮、植树、养羊的年收入也将达到8000万元;另外还可建设22.5万kw发电厂一座,实现工业废渣气发电,年发电量3.6亿度,年产值可达1.8亿元,年利润达8000万元左右。

(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将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初步概算,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农民增收提供1.8亿元左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被租用的5万亩土地的年租金收入可达3000万元;二是高效农田可年生产24000吨优质玉米,增产10%左右,为国家提供商品粮4800万斤;三是可年收购次小薪材和秸杆60万吨,按每吨200元的价格,可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四是项目的实施可带动近1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年劳务收入可达1500万元左右。五是项目实施后新增加800多名劳动岗位用于安置农民工就业,年工资收入1200万元左右。

(3)社会、环境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将坚持走“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反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共赢发展之路,在农业生产环节中,通过农业生产和林网建设大大优化区域空气质量,在实现优质高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在工业发展环节中,高密度板项目可为国家节省木材25万立方米,生物化工品项目所生产的新能源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对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具有示范作用。利用工业废渣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1万吨,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保障措施做好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各级领导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各企业一把手和领导成员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集团的统一部署上,把标准定到签订的目标责任制上,把行动落实到完成全年任务上。提高素质、团结协作、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全面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转型发展是企业发展的主题。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系关集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循环经济是转型发展和实施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内容的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是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集团要围绕循环经济上项,链条要围绕节能减排延伸,各企业要围绕节能降耗生产,环境建设要围绕减少污染治理。使转型发展真正成为全集团的战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集团的目标。

(三)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之年,集团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打造一流集团的气魄,长远规划,立足当前,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代化矿井、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要真正落实经理分工负责制,真抓实干,为集团发展献策出力,为董事长、总经理分忧。要坚定不移推行目标责任制、成本费用包干制、中层领导聘用制、企业领导班子优化组合、分级聘任、汽车改革、招待费改革等改革举措。以改革促进企业的发展,以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以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四)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着力从厂区生态环境建设、员工生产工作环境改善、先进文化理念传递、集团形象塑造四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水准。以全面贯彻vis系统为重点,从企业标识、企业理念、企业规范三大系统,进行投资建设、全员培训、管理考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党组织、工会、民兵连、车间各个渠道,加强职工队伍教育和管理。开展表彰先进、奖励贡献、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推进企业文化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五)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执行力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贯彻企业规划、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各部门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执行集团的总体规划、工作目标和专项任务;各项目筹备组必须按集团要求,保质量、控投资、按工期达产达效;各子公司必须强化大局意识,遵循链条生产的运行规律,确保为下一环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各生产环节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对影响生产的问题和配件,必须快速排除、高效处理、限时办结;集团上下必须营造“抓住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执行力。

的各项工作方针已经确定,让我们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实现峰岩集团做大做强而努力奋斗!

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农机局平安创建总体规划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农机局平安创建总体规划》的详细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农机局创建总体规划

为充分发挥农机系统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县综治办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平安创建工作目标,现就农机系统全面参与“平安”,提出以下行动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全面防控、重点整治、以点带面、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建设工作为载体,以建立健全农机系统各单位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防控效果为重点,全面发动农委系统各单位的力量,群防群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确保“平安单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重点建立并完善五项工作机制:

(一)整体化的协调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下,在综治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局综治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实现对本系统内的维护稳定和治安防控工作的统一指挥、对各种动态信息的统一分析和使用、对各种防控措施的统一部署、对各种防控力量的统一调动、对局属各单位间关系的统一协调。

(二)基础化的建设机制。按照“重在基层、重在建设”的原则,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基层组织机构和网络健全、责任机制完善、人员和保障到位,使本系统综治工作根基牢固、工作有效。

(三)联合化的整治机制。在各级综治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狠抓制度的落实,实现对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内的联合化工作的有效衔接和配合。

(四)网络化的责任机制。以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为龙头,通过层层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至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实现规章制度完善、责权统一、分工明确、彼此衔接、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工作网络。

(五)标准化的督查机制。围绕实现“平安单位”建设目标的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程序严格、操作性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各单位的年度综治工作总体考评体系中,实现检查内容的标准化和检查过程的程序化。

三、工作措施

为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努力实现“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农机系统将围绕“五项机制”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强化社会面控制,建立健全整体化的协调机制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综治部门的指导下,要落实工作部署和防控措施,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建设活动,努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防控的基层基础,以建立健全整体化的协调机制。为此,各单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具体抓好本单位的社会面安全防控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继续深化基层综治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基础化的建设机制

1、加强安全稳定方面各类信息的排查研处工作,牢牢掌握维护稳定和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动权。把社会稳定的一切不安定因素纳入视线,坚决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在重点人群的排查上,各单位要重点做好xx功邪教组织分子、有现实危害的严重不满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排查工作。

2、加强基层治安防范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有效实施社会面治安防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强各单位居民区封闭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格进出管理制度;二是成立基层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居民区防范设施建设。

3、加强“平安单位”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全民参与共保平安的整体合力和强烈氛围。以“携手共建平安农机”为主题,以平安建设为重点,通过大力宣传,为实现“平安单位”建设目标及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深入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整治,建立健全联合化的整治机制

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各单位对本单位内的治安重点地区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分解工作量,排出整治计划,确保整治一处、巩固一处。

(四)大力加强综治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化的责任机制

各单位都要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要把综治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年度计划,把确保一方平安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对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领导为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负直接领导责任;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安保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在逐级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各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分解,并建立严格的定量考核评比制度,制定易于执行检查的措施和科学的考核评比标准,逐级抓好责任落实。通过以上措施,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责任,并通过抓好责任的落实,真正形成网络化的责任机制。

(五)不断完善综合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标准化的督查机制

为使领导责任制和各项职责任务在“平安单位”建设工作中得到切实落实,今后局综治办要继续加强各项督查督办制度的建设,对各项工作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一整套相互配套、彼此衔接、具有特色、可操作性强及规范化的督查督办工作制度体系。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严格按照督查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通过严格的程式化举措,真正形成标准化的督查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平安单位”建设工作是提高我县形象、增强我县在省内、国内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平安单位”建设工作中。要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以及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多方设想、细致筹划,扎实深入地推进各项工作。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认真履行职责任务,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单位要确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形成层层有人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建立定期汇报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保证工作质量。

(三)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平安单位”建设工作范围涉及广、工作内容多,需要各单位的广泛参与、互相协作和密切配合。委属各单位既要积极完成自身承担的任务,又要服从大局需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的工作。要树立“全局一盘棋,上下一股劲”的观念,形成全体职工参战共保“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



《农机局平安创建总体规划》是篇好,涉及到工作、单位、平安、建设、领导、建立、机制、责任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


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

文章标题: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

[找文章到☆ 范文资讯网!]
“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是通过规范、标准、专业的流程与管理支持,来提高终端专卖店的盈利能力并进行专卖店经营模式的快速复制。用特许经营模式的快速复制来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提高。用一体化战略服务来实现某某产品家具经营的差异化。
一、“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的战略目标
通过对特许经营体系的推广来提高终端专卖店的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围绕提高盈利能力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提高专卖店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提

高单店产出(业绩)。

1、在提高管理能力方面。

通过与专卖店负责人、店长的沟通来调整他们的理念、经营思路、通过完善和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来提高专卖店的整体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2、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

通过对规范服务与规范流程的深度实施,让每个步骤都有标准,用专业、标准的流程来指导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3、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方面。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基础,通过顾客的正面反应与良好的口碑宣传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4、在提高单店产出方面。

在做好上面三点后,结合各地区专卖店的实际情况运用市场信息调查分析、位置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店面形象整改、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调整、销售培训等方法来改善专卖

店的销售现状。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在整改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督导的工作职能。

二、“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特许经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特许经营发展成企业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未来企业营销工作的重心、并成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与规模扩张的双刃剑。以增加企业

效益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客户为导向,以消费品牌为纽带,为加盟商提供一体化战略服务。

三、“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模式的设计

“某某产品”特许经营是单店加盟的单店经营模式,不采取区域加盟。特许经营单店手册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某某产品特许专卖店管理手册》

2、《某某产品特许专卖店服务手册》

3、《某某产品特许经营加盟指南》

4、《某某产品特许经营督导手册》

5、《某某产品特许专卖店员工培训手册》

6、《某某产品特许经营市场手册》

7、《某某产品特许经营运作细则》

8、《某某产品特许经营合同书》

除上述手册外,还包括中心内部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

特许总部为公司总部,管理办法与总部管理办法通用,若需要时再做针对性的补充。

四、“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模式的推广

特许经营模式在推广时要结合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综合的分析来确定推广的策略。推广安排从20xx年1月1日开始。

1、“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的市场策略

根据行业特征和市场特点,产品同质化、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这说明好的产品和好的管理模式复制的太快,特许经营在推广时要结合企业现有资源采取品牌差异化与服务差异化

的市场策略。在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的同时,还要在局部优势区域采取集中营销的市场策略,来建立根据地。我们在扩大市场的同时要巩固市场。

(1)在品牌差异化方面。

这是战略上的差异化,我们要突出品牌的赢利能力,向消费者推广我们产品的优质低价。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塑造一个消费者知名品牌,真正实现“某某产品”从行业品牌向

消费品牌的转变。

(2)在服务差异化方面。

这是战术上的差异化,我们要全面提升公司对加盟商的扶助与支持(技术方面)做好加盟商的战略顾问。其中包括:产品交期、产品包装、物流、售后补件、店面诊断、结成战略

伙伴等。就是用各种有杀伤力的武器来武装我们的加盟商。

(3)在局部优势区域采取集中营销的市场策略方面。

主要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经销商的潜力,集中做好局部优势区域市场,保持开新店开好店,巩固企业在优势区域的优势地位,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同时了解其他市

场,做好向其他市场渗透的准备。

2、“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的品牌拓展策略

在做特许经营的品牌拓展时,我们要考虑到品牌系列产品本身的市场定位与当地的消费需求是否稳定。每个系列产品要在公司既定的战略区域内,坚持不

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第2页

合适就坚决不进入的市场

开拓原则。在目标区域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覆盖率,增加品牌与市场消费者的接触机会。

3、加盟商发展策略

对于新开发的加盟商一定要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产品,服从企业的管理、配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有一个与总部保持一致的目标。对于老的经销商,在对其进行特许经营管

理体系导入前要进行合理评估,符合发展策略的实施特许经营管理;不符合发展策略的要立刻整改,并辅导、监督其达到要求。

4、产品和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优质低价”、“优质高效”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们要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来催化单店的高产出与企业的高效益。核心工作是:始终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

将一样的产品卖出不一样。

5、竞争策略

发挥企业现有的优势来采取有效的非价格竞争策略,我们可以实施的竞争策略有:(1)促销宣传竞争策略。(2)优质高效的服务竞争策略。(3)优质低价的产品竞争策略,不同

的市场环境用不同的策略。这三种竞争策略是我们采取非价格策略时必须考虑的策略。

(1)促销宣传竞争策略

促销宣传要做到“物以稀为贵”,要让加盟商感觉到我们的促销资源很不容易得到,因此每次促销都要珍惜。在实施时我们会搞清楚几个重要的问题。

A、搞清楚加盟商的促销计划

我们在做促销方案之前,要先搞清楚加盟商的促销计划。这样的作用可保证自己的促销与加盟商的计划有结合性,重点包括:

a)保持与加盟商的深度沟通。

b)了解加盟商的营销规划。

c)及时的调整我们自己的促销计划。

B、随时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并且永远比他想得更深一层,做得更进一步,这样掌控市场的比率就会大。

a)了解竞争对手的促销安排

b)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状况

C、要制造促销计划的差异化

在了解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的促销方案,物以稀为贵,用差异化赢得顾客。包括:产品的差异化、时间的差异化、方式的差异化。

(2)优质高效的服务竞争策略

A、在咨询方面,收集整理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加盟商,同时给予加盟商现代营销理念与销售管理、技巧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公司的杂志《某某产品》传播理

论知识,实战技巧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

B、在终端建设方面,要给予加盟商硬件与软件的支持。成立特许经营推广小组专门为单店产出不高的加盟商服务,通过进行终端卖场建设规范化布置、店长导购的培训、客户开发

方式和管理技巧的等各个方面的强化,务必让单店产出有绝对的量化提升。

C、在人员培训方面,建立系统的培训工程,为加盟商提供经常性、高水平的营销理论和终端销售技巧的培训与督导。可以自己成立培训小组或者与专业机构合作。对终端店长、导

购进行管理、推销技巧、产品知识、卖点挖掘、经验介绍、潜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各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竞争力。

(3)优质低价的产品竞争策略

在产品上,为加盟商提供工艺技术领先、品质优秀、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产品和能领导市场潮流的新产品。

五、“某某产品”家具特许经营推广预期目标

特许经营体系的推广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将总体规划分成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

短期内目标:

由于特许经营刚开始实施尚处在初期阶段,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特许经营体系文件的编制。初步拟定编制进度如下:

1、初稿计划在完成。

2、初审计划在完成,第一校稿计划在完成。

3、第二次审稿计划在完成,第二次校稿计划在完成。

4、计划在定稿,完成制作印刷。

中长期目标:

1、一年内预期目标(为平均单店产出)

时间

指标
年1月---07年6月
年7月---07年12月
单店产出
提高10
提高20
专卖店总数
提高
提高

2、四年内预期目标(为平均单店产出)

时间

指标




单店产出
提高30
提高20
提高10
提高10
专卖店总数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要完成中长期目标除了要有上述我们谈到的目标、方向、策略外,我们还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方案。下面是我们实现中长期目标的行动计划方案:

1、在0年12月份收集整理出经销商在专卖店管理及提升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经销商的需求,制定专卖店诊断方案(有区域性特点的,实施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在0年1月份在我们的优势区域内选取有潜力、能影响区域成果的经销商作为首批推广对象。到0年6月份通过半年的推广,绝对量化的提升推广对象的单店产出,力争将单店产出

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10。

3、0年7月份总结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对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完善。

4、0年8月份通过展览会召开加盟商特许经营推广会,将我们的成功经验向我们所有的经销商进行推广,对符合发展策略的经销商实施特许经营模式导入,同时吸引更多的家具经销

商加盟某某产品。

5、通过对某某产品经销商进行全面的特许经营模式导入,力争在年底将某某产品专卖店的平均单店产出提高20—30,品牌城市覆盖率提高30(除去撤店)。

6、在推广过程中根据市场反映进行适当的促销活动。

六、推广工作需要的支持与资源

特许经营推广工作是系统性的整体推广工作,需要公司其他相关部门支持和公司资源配置的支持。

1、推广小组人员的完整配备。

2、拓展各部协助特许经营模式的推广。

3、与其他各中心的沟通、配合。

4、促销资源支持。


《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家具品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文章标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凉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历时7个多月的研究,现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规划》的质量,20xx年11月24日,凉州区人民政府在天马宾馆多功能厅邀请武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小组,对《规划》(送审稿)进行评审论证。评审小组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规划》以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有关标准为准则,依据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结合凉州区旅游业发展实际,应用新政策、新理论、新方法,全面地研究了凉州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系统地分析论证了发展旅游业将给凉州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规划》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凉州的区情把握全面,调查研究深入,并根据国家标准,对客源市场发展进行了问卷调查,借鉴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关研究成果,对全区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凉州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模式、旅游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评价和规划设计,表述符合规范,方法步骤妥当,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在对凉州旅游定位上,充分考虑了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考虑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战略未来,充分考虑了凉州旅游资源的优势、特色和开发潜力,充分考虑了旅游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符合甘肃省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和凉州的实际。

4、《规划》依据凉州旅游区位与资源优势,将凉州旅游发展布局融入河西、甘肃、以及全国旅游网络之中,提出了我区旅游业未来发展“一心、两翼、三轴、一带”的空间布局和打造凉州旅游精品的战略构思,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对全区未来15年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规划》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以旅游产业替代为模式,以游客生态消费需求为中心,以绿色能源、绿色建造、循环利用、清洁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保护与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提高旅游地环境质量,建设绿色旅游风景区,实现凉州由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耗竭型产业经济模式向生态亲和型的绿色大旅游产业经济模式转变的战略构想,并规划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9个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做到了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增发展的要求。

6、《规划》对旅游开发重点项目优选与投资效益分析,符合凉州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是确保凉州旅游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7、《规划》从人力资源、资金、旅游管理与体制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凉州旅游发展的重大对策,全面切实,具有可操作性。

8、《规划》在个别章节的表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修补、补充、完善。

鉴于以上意见,一致同意通过《规划》的评审。并请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小组的具体意见建议,对《规划》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尽早向区政府提出正式的规划成果,以使其成为凉州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评审小组组 长(签名):

 副组长(签名):

二○○六年XX月XX日

附:《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小组名单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范文模板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范文模板

下面说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范文模板,请大家参阅!

精神卫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健康xx、平安xx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精神卫生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与支持下,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贯彻落实,组织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改善精神障碍患者就医条件,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支持各地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将严重精神障碍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障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范围,依法依规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强制医疗,积极开展复员退伍军人、流浪乞讨人员、“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落实政府责任,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深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截至20xx年底,我市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258人,其中2206人接受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随访管理及康复指导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及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亟需加强,我市精神卫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市还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随访、管理工作仍不到位,监护责任难以落实,部分贫困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依法被决定强制医疗和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收治困难。公众对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认知率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总体上看,我市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20xx—202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提出,心理行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还将持续增多,应当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按照xx省、xx州市统一部署要求,以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加强患者救治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具体目标。

到2020年:

00001.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组织与部门协调机制。所有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00002.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基本健全。在市人民医院设立精神科,服务人口覆盖到全市,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00003.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紧缺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18名,或按不低于十万分之2.8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00004. 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任务有效落实。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特别是命案显著减少,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00005. 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和主动就医意识普遍提高,医疗机构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明显提升,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开展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防治,至少开通1条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建立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发生突发事件时,均能根据需要及时、科学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00006. 精神障碍康复工作初具规模。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全市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00007. 精神卫生工作的社会氛围显著改善。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普遍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三、策略与措施

(一)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

00001. 加强患者登记报告。各级卫生计生、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要加强协作,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村(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发现辖区内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可应其家属请求协助其就医。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要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制度,按要求报告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辖区内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及时登记,并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

00002. 做好患者服务管理。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对于急性期和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转诊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村(社区)接受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综治组织应当协调同级相关部门,推动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基层医务人员、民警、民政干事、综治干部、网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等要协同随访病情不稳定患者,迅速应对突发事件苗头,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治疗及生活中的难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研究建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机制,畅通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渠道,设立应急医疗处置“绿色通道”,并明确经费来源及其他保障措施。市财政继续通过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对各地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予以支持。

00003. 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各部门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整合效应,逐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资助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于无法查明身份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和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要按照有关规定,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费用支付有缺口时,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对于因医保统筹地区没有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而转诊到异地就医的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应当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完善符合精神障碍诊疗特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做好贫困患者的社会救助工作。对于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各级民政部门要及时纳入低保;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确有困难的,或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应当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00004. 完善康复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研究制定加快精神卫生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精神卫生康复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复员退伍军人、特困人员、低收入人员、被监管人员等特殊群体中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保障。随着保障能力的提升,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治疗性康复服务项目的支付范围。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示范性项目建设,促进社区康复机构增点拓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二)逐步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

市人民医院要开展医务人员精神障碍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要建立会诊、转诊制度,指导其他医疗机构正确识别并及时转诊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要按照精神障碍分类及诊疗规范,提供科学规范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率。将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作为工作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抑郁症患者提供随访服务。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依法将心理援助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托现有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和护士,分级组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援助。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信息,引导其有序参与灾后心理援助。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按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神卫生防治任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确保预防工作落实。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任务。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护士培训;开展在精神科从业但执业范围为非精神卫生专业医师的变更执业范围培训,以及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的上岗培训。落实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提高其待遇水平,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

(五)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

要将宣传教育摆到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以及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典型事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正确对待精神障碍患者。要规范对有关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报道,未经鉴定避免使用“精神病人”称谓进行报道,减少负面影响。教育、司法行政、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等单位要针对学生、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职业人群、被监管人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分别制订宣传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增进公众对精神健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作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加强本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将精神卫生有关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统筹考虑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机构运行保障等,推动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综治组织要发挥综合治理优势,推动精神卫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各级综治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考评,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因工作不重视、监督不到位、救治不及时,导致发生已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的责任。发展改革、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要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要强化协作,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管理与康复服务机制。发展改革、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包括精神障碍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与指导。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等单位探索制订支持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工作发展的保障政策,加强康复服务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康复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各级残联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有关规定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提出的精神残疾防治康复工作要求,推行有利于精神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依法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研究论证,探索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模式,制订发展和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的相关政策。

(三)保障经费投入。市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并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落实政府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投入政策。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精神卫生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康复等领域。

五、督导与评估

市卫生计生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规划实施分工方案,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组织本规划实施。市作风办要对规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督导与评估,将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并将结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20xx年,市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考核;2020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终期效果评估。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