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计划还是需要制定的。当我们在工作上面临某些任务时,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策划解析。方案中可以确定一个无比明确的目标,您也在考虑如何写好一份工作方案吧!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xx省气象局、xx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xx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奋力走在xx北振兴前列的气象保障需求,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坚持深化气象改革,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加快推进气象装备、技术、人才、台站及气象管理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构建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xx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主要目标。与全省气象现代化同步,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气象人才影响力显著增强,气象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同期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建立健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气象与农业、国土、交通、水利、民政、环保、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互动和联合会商机制,完善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实时气象灾害共享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向基层延伸,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领导协调机构到乡镇(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到村(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覆盖社区、村镇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网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街道)和示范村(社区)建设、基层应急示范点、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四)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和时空分辨率。建设xx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联防水平。完善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按照“地方政府主导、气象部门实施”的原则,补建和升级改造乡镇气象观测站,到xx年底实现区域气象观测站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到2020年底完成区域气象观测站主城区平均间距5公里、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平均间距10公里、地质灾害易发区平均间距7公里的建设目标。建设市级移动气象应急监测车,各县区新增1套便携式移动气象观测站,增强对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及区域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时效性。建立能够及时滚动制作精细化产品、满足无缝隙气象服务需求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域暴雨地质灾害和城市积涝等气象预警平台建设,提升暴雨和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开展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平。

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探索建设气象预警应急广播系统。统筹推进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构和发布平台建设。

重点推进气象监测预警工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智慧气象和气象信息化建设工程、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程、谯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工程、涡阳及利辛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改善工程。

(五)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统筹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区气象设施建设,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和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开展适合xx的农业适用技术研究,构建xx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xx农网等技术、平台,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强化气象与农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深度融合,形成农业气象科研试验—示范带动—推广应用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示范影响效应。重点推进以xx市粮食增产气象保障工程、xx北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工程、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和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农业气象物联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内容的xx市现代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全面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人影作业装备的更新换代,增加人影作业装备数量,扩大作业规模,形成覆盖全市、布设合理的火箭作业催化体系。建立健全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作业机构及运行保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和作业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推进乡镇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到2020年每县(区)按照“四个一”的标准(一间装备库、一间值班休息室、一个作业指挥平台,一套火箭作业装备)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5—6个。各县区全部建成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县。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的潜势预报。完善市、县、作业点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智能作业指挥系统建设。

(七)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交通、旅游、城市内涝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普查,建立敏感行业致灾气象条件指标体系。实施环境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环境气象观测站网,开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预报,开展基于AQI空气质量预报试点,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实施细则;实施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建设平均间距15公里的能见度监测站,实现对大范围浓雾和局地团雾的有效监测和预警;实施雷电监测预警工程,新建1—2套闪电定位仪、40套大气电场仪组成大气电场监测网,实现城市和重点区域雷电的监测和预警全覆盖;实施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工程,重点加强城市灾害多发区的交通和市政道路干线、内涝易发区的气象监测站点建设,到2020年实现气象监测点覆盖主城区平均间距3公里的目标。

(八)加强气象现代化保障体系建设。适时出台相关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强化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与支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投入渠道。成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挂靠气象局。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对县(区)、乡镇政府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气象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把气象科技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将气象干部和科技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吸纳气象领军人才进入市级人才培养工程,落实相应的人才政策。将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气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区气象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加强动态监测,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完善推进举措。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分管负责同志,落实工作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各县、区要比照成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制定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落实督查和考核力度。

(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气象事业发展经费。市气象局要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F132.coM小编推荐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有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才,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中落实“立德行、强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规划中渗透现代化班级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夯实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1、加强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开展班主任交流论坛,主题班会观摩,研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学生管理方法。

2、组织班主任走出去,请进来,听取专家讲座、观看视频更新观念。按计划召开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研讨会。

3、结合我校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实际,开展相关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理论研究水平,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1、各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并由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职责制度,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制度对班内各学习小组开展自主管理工作。

2、各班根据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班级自主管理组织机构,从纪律、卫生、文体、生活、学习等方面开展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检查与督导。

3、个体自我管理:按照学校自主管理精神,以“规范+自主”为基本策略,强化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发展。建议学生每天记录“成长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所思所获,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

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班主任要学会放权。责权利对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自然进入自主管理层面。班干部任用实行民主竞争上岗,它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运行的加速器。 学生自主管理常见的形式: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制。

1、班级自主管理:以班级“值日班长”制度为着力点,做好班级内部的自我管理。就是人人要当一天班长,按学号轮流,通过学生担任值日班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责任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组值周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一周的工作进行组织监督评价。通过实行小组负责制,让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检查督导,班委会成员起配合指导作用,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减轻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负担,使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3。“人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4、物品承包管护责任制:对教室内的公物及班级添置物品采取学生自愿认购保管,可将班内物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形成我为同学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人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5、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结合班级学生平时生活、学习表现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忠恳而真实的量化考核,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四、优化班级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

1、学习小组的成立。班级根据平时学生学习表现、平时检测成绩、各类考试成绩按A、B、C三档划分学习小组,A档属于特优生,B档属于优秀生,C档属于待优生。每组由A、B、C三档学生组成,每组由6—8人组成(6人为宜)。小组长的选拔应为B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并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学生。

2、学习小组的调整。在运行的过程中,各班主任要依据个民主高效学习小组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半学期或一学期调整一次,也可以依据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和变化及时调整。

3、学习小组的培训。班主任要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管理的关键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培训(学校教导处或年级组统一、科任教师协同班主任培训)和即时培训(针对小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进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学习小组的考核。各班主任根据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评价细则制定班务考核评价办法。由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各部共同对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并根据“一绳捆”的原则把考核结果记入小组、小组长、小组成员的德育量化考核和小组综合考核评价中。

5、学习小组的评比。班级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考核结果、任课教师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考核等情况,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展示之星、管理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学习互助之星等等,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小组、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中进行学生风采展示。

五、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大力营造班级教育气息,促进学生真诚地与同学 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的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主动发展的高尚情操。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学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三)规划进度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40分左右。**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建设单位,要率先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80%左右,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60%左右,淮阴区、涟水县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40%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8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80分左右。**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洪泽县力争2017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金湖县、盱眙县、**区力争2018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涟水县、淮阴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70%左右。全市确保有6个县(区)达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综合得分达90分。所有县(区)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四)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要根据规划进度科学研制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根据全市规划进度和县(区)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到每一年度,明确各县(区)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一着不让,确保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跨越发展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方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参与和监督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根据省每年对市、县(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幼小分离,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每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取缔无办学资质的非法幼儿园,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所有幼儿园均建成为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到2018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97%,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各县(区)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和序时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数量。到2015年,7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5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18年,9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8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第2页

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3.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把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打造成引领**素质教育的品牌工程。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机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培育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培养一批体育、艺术与科技特长生。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制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15-20个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成特色高中15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基本实现一校一特,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
4.实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深化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示范、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层次和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对接,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拓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渠道,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职教德育创新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到2015年,基本建成6-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成2-3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县(区)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大中专院校要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领鼓励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到2020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诚信敬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
6.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性服务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建成**开放型大学,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举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学习服务平台。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城市社区教育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和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65%和5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5%;到2020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80%和6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55%。
7.实施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室)、运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探索个性化的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的常规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一类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设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85%以上;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
8.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建设工程。校舍是最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校安办组织架构继续保留,成员单位继续履职,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要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扎实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或新建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规划和监管,使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切实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所有校舍必须全部符合国家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
9.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所有县(区)建有一所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名校长培养,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形成**名校长群体。加强名师培养,深入实施“211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200名特级教师、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到2015年,50%以上县(区)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50%左右的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8%和78%;到2020年,所有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都能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75%和85%以上,全市有数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
10.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广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省级教师境外培训工作,开展自组教师、教干境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友好学校,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短期境外修学旅行或出国留学,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尝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学校。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8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都有1所以上境外友好学校。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5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0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3000人次;到2020年,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10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8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5000人次。建成1-2所优质国际学校,大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国内外推介**教育品牌。
三、职责分工
(一)市有关部门职责
1.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和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和考察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2.市编办。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省编办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组织实施。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3.市发展改革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保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完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4.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教育发展需求。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5.市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投入倾斜力度。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投入水平的要求。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严格实施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水平的要求。
7.市国土资源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各级各类学校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8.市规划局。指导各地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学校建设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9.市科技局。支持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
10.市外侨办。支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协同做好外籍教师管理等教育涉外工作。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11.市统计局。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年度监测,共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发布工作。
12.其他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方案和年度目标,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四、组织保障
1.建立推进机制。市、县(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督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各地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进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创新思路举措,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如期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各地要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完成年度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三增长”法定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市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省各市中均位居前列。
3.加强监测评估。市、县(区)教育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监测报告,动态掌握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及时研究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以及现代化学校和乡镇(街道)的考评工作,依据监测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4.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重视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5.注重依法治教。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各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和制度保障。


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省”和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xx委办〔xx〕xx号)和《xx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xx年修订版)》(xx教督室〔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国家、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促进教育发展,以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一区一地一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xx年,创建成为xx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xx年,创建成为xx省教育现代化市。

三、主要任务

(一)依法保障教育经费

1.建立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总经费以及义务教育经费均实现“三增长”。征足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教育税费,每年按土地出让收益的10%计提教育资金,统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2.严格规范预算和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各类教育经费预算,每年将学校维修建设、设备更新添置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经费投入值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及时调整经费投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完善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匹配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鼓励扶持民办学校规范发展。

2.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城乡成人(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城乡成人(社区)标准化学校达到100%。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3.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控制在50人以下,加快实施小班化教学进程。

(三)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1.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学前教育办园水平。积极深入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包括成人教育培训在内的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扶持社区学习圈。

2.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加强体育、卫生、艺术、科技、心理健康、国防法制等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大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督查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书香校园”工程,推进智慧校园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完善“三防”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四)全面推进教育公平

1.保障各类群体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妥善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加快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确保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

2.完善各类评价机制。全面实施以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并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全面推进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导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依法保障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充分发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作用,大力提升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有效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五)切实强化师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逐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在编教师达到核定编制数的95%以上,提高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专职教师的配备数量。

2.全面实施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制度,不断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市级财政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各中小学校按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予以落实。

四、实施步骤

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必须采取“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整个创建工作分六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xx月~xx年xx月)。制定《xx市创建xx省教育现代化市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筹备动员大会,做好创建现代化市实施工作的业务培训。

(二)自查摸底阶段(xx年xx月~xx年x月)。各部门、镇乡(街道)参照《xx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操作标准》要求,配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完成自查摸底,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措施与达标的时间。

(三)整改实施阶段(xx年xx月~xx年x月)。各部门、镇乡(街道)参照《xx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操作标准》要求,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四)自查验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根据评定指标进行一次自查验收。各部门、镇乡(街道)根据市验收组提出的意见,查漏补缺,做好并报送台账资料。

(五)申报迎评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完成自查自评报告及申报表,xx年11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评估申请。做好迎接省教育现代化市预查与评估的各项准备。

(六)整改提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省评估组的意见,制定专门规划,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镇乡(街道)为成员单位的xx市创建xx省教育现代化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加强经费保障。依法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投入多元化保障机制。将各类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按“三个增长”的要求安排教育经费,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教师工资实现逐年增长。

3.加强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对照省教育现代化评估操作标准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速度,确保项目指标按序按时有效落实到位。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增强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4.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各部门、镇乡(街道)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工作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过程性监督、检查和指导。

5.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建立创建工作宣传交流沟通平台,广泛宣传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工作的目标、内容、意义、举措和要求,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和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合力,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欢迎阅读范文网《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