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与其忧虑未来,不如计划未来。当我们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事务制定方案,方案包括目标、完成所需要的资源、完成负责人和完成时间安排。您知道工作方案从哪方面开始写比较好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一乡一品”培育工程,结合**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坚持“文化兴镇、旅游活镇”发展战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打响“**故里,徽墨之乡”旅游品牌,将**打造成以“全景、全知、全家”为核心特色的安徽省第一大亲子游目的地。

二、主要内容

(一)围绕**,做足名人文化

立足“**故里”旅游品牌,以**故居为核心,以绩谭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景区品位档次。以**先生拥有36个海内外名校博士学位的历史故事为灵感,以“学问下乡”为核心思想,将人文精神和原乡民宿有机结合,打造“博士村”,建设学子朝圣活动基地。深入挖掘**、**的人文事迹,以**学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创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打造具有特色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深挖**先生学术思想,创新“安苗节”办节理念,举办国际**文化节,谋划建设**书院,打造全国性的**文化研究基地。围绕**朋友圈,开发建设**等旅游项目。推出**等旅游产品,延伸**文化内涵。

(二)围绕胡开文,做深徽墨文化

以**国保单位修缮为契机,综合开发利用胡开文纪念馆、胡开文旧居,广泛联络胡开文后裔,深挖胡开文制墨文化,再现胡开文墨业百年繁华,建成**徽墨博物馆,彰显“天下徽墨在**”的盛名。结合宣城市创建“中国书法城”工作,广泛开展“书法进景区”活动,传授书法知识,创作书法作品,弘扬书法艺术,凸显文化品位,使“徽墨之乡”更加名符其实,香飘四方。以**徽墨生产企业为基础,立足国家级“非遗”徽墨技艺的传承发扬,以徽墨DIY制作和徽墨伴手礼购物为核心特色,打造集文化体验、创意加工、亲子娱乐、特色购物等为一体的徽墨观光体验基地。

(三)围绕金山时雨,做透茶叶文化

挖掘金山时雨茶叶与汪裕泰、程裕新等著名茶庄以及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的历史渊源,打造金山时雨茶文化园。将**文化、徽商文化及兰花文化融入茶叶的宣传营销中,做好茶叶精加工,提升茶叶附加值,同时提升贡菊等绿色农特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品牌形象,与金山时雨茶叶生产形成季节互补,成为我镇特色旅游农特产品。深入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依托茶园发展生态旅游。围绕茶叶采摘、制作、品尝和民宿,开展茶文化旅游体验活动,逐步形成金山时雨特色产业链,将**镇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民宿体验、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县茶文化产业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责任人,明确方案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责任领导应加强工作落实,强化信息沟通和协同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分类指导推进项目管理工作。

(二)强化项目支撑,提高管理实效。严格对照方案,编排切实可行的项目表,将行动方案工程化、项目化、制度化,将每项重点工程细化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具体目标、节点计划、推进举措、责任主体等内容,提高项目管理实效,确保重点工程推进不断深入、取得实效。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完善项目管理保障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用地预审“绿色通道”,加大依法征迁力度,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三)加强服务支持,构建良好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广大干部以“调转促”为重、为大、为急,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事业当学问做,不断加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新政策、新模式的学习研究,争当推动转型升级的行家里手。

F132.coM小编推荐

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为规范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按时圆满完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州人民政府关于**州“十三五”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我镇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所在乡镇的情况

**镇地处**县北部,位于东经102°38′~102°46′,北纬28°59′~29°04′,**河中游,东与**乡、**乡接壤,南连新**镇,西邻**乡,北接**乡。辖2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5591户,20871人,其中农业人口18995人。镇人民政府驻**村,距**县城10.2千米。

境内西、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地区和东部倾斜,属山丘沟坝。地形以山地为主,是典型山区。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100米。东西最大距离11.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千米,总面积54.5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7人。拥有耕地面积1.7万亩,人均耕地0.85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65万亩,林地面积2.85万亩,农林业资源丰富。2014年识别贫困村19个,贫困户有1089户,贫困人口3975人。2014年减贫61户229人,2015年减贫184户665人,20**年计划脱贫57户258人。20**年全镇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户122人。

(二)项目村情况

1、**村

**村,位于**县**镇东南部,紧邻**公路,距县城8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1370米,是典型的**区行政村,属汉居区。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共208户、819人,劳动力430人。幅员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亩,林地面积224.9亩。1、3组交通相对便利; 2组除22户移民搬迁外其余55户通碎石路面,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精准识别贫困建卡户37户、141人,贫困面达17.21%。2015年脱贫10户37人。20**年计划脱贫27户104人,是20**年脱贫村。20**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户36人。

2、**村

**村位于**县**镇东南部,**公路路(**—**)沿线区域,距县城2.5公里,平均海拔**50米,是典型的**区行政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辖5个生产组,全村总户数共387户、1782人,属于彝汉杂居村,以汉族为主。全村有劳动力760人,常年在外务工约150人。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450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350元。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86户、356人。2015年脱贫18户78人,20**年计划脱贫20户100人。20**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81人。

3、**村

**村地处**镇政府驻地以北约1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村民244户,1073人。耕地面积425亩,有荒山、荒地近2000亩。劳动力488人。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41户、105人。2015年减贫6户23人,20**年计划脱贫10户50人。20**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户5人。

(三)项目区(点)建设条件

项目区通水、通电、通路、原材料运输存在二次转运,**村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940毫米。年平均日照**5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60毫米,是典型的农业气候。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要求,以尊重贫困群众主体权力、农民自身性脱贫能力和农民脱贫致富为主要任务,以群众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为基本评判标准,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基本手段,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通过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地县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注重处理好群众自愿搬迁与政府组织领导的关系,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自愿,加强思想动员工作,严禁强迫命令,坚决避免搬迁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搬迁。

2、量力而行,保障基本。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同步配套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不搞政府大包大揽,防止出现因建房致贫返贫。

3、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安置县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和规模,结合精准脱贫的有关要求,优先安排自然环境恶劣深度贫困的贫困群众。

4、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根据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安置地经济实力、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条件等情况制订安置方案,确定安置方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不搞“一刀切”。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搬迁对象,优先保障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县深度贫困群众搬迁。

5、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对迁入地的基本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全面建设,彻底改善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合力攻坚,政策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户籍、土地等多方面的问题,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广泛动员,合力攻坚,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攻坚战。在做好各单项工程建设外,要在群众安置、土地调整、财产债务清理、税务等方面统筹安排,结合县定优惠政策,减轻搬迁贫困群众负担,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项目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1、20**年**镇镇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户122人。(**村11户36人、**村**户81人,**村1户5人),属于**镇20**年57户258人脱贫贫困建卡户范围。

2、此28建卡户的住房地处**地带至**去,地理位置偏僻,山高坡陡,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安全隐患。交通运输很不便利,生产生活条件差。该处村民原有住房基本都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土墙房、石板房或无抗震设防的低标号水泥砖房,无法经受地质灾害及烈度较大的地震波及,属继续搬迁农户。

3、搬迁对象的确定通过群众自愿申报、村组摸排上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报送县民族宗教和扶贫移民工作局和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化信息局审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将地处地质灾害的群众进行安全搬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其脱贫解困打下必备的基础。

四、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20**年**镇镇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户122人。(**村11户36人、**村**户81人,**村1户5人),属于**镇20**年57户258人脱贫贫困建卡户范围。(2015年12月31日前扶贫移民局系统上报数据,新增加人口不予纳入)。

2、搬迁采取本村内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插花安置和投亲靠友安置等)。其中集中安置8户23人,分散安置20户99人(含异地购房1户4人),安置地以地质稳固、尽量靠近公路沿线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为优先,迁入地块由搬迁农户自行协调。

3、对8户集中安置点实施对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硬化建设0.2千米(需资金10万元);铺设饮水管道设施0.7千米(需资金3.5万元);电网建设0.7千米(需资金3.5万元);活动坝子200平方米(需资金18万元);宅基地复垦1.27亩(需资金0.254万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初步估算需资金35.254万元。

五、 安置方式、建房标准及建设任务

(一)安置方式

**镇20**年易地扶贫搬迁28户122人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8户23人在**村2组“朱家田”集中安置;20户99人分散安置(其中**村“**”在县内异地购房1户4人,彭全1户2人在**乡投亲靠友异地建房;其余18户,93人在本村本组安全聚居点附近自行协调土地、统规自建)。

1、易地扶贫搬迁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具体为:户均人口6人(不含)以下的,人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户均人口在6人及以上的,户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搬迁户每户可配套建设不超过3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

2、对鳏、寡、孤、独、残、“五保”等无建房能力的贫困户,愿意在本村建房,在本人同意且签署委托协议的情况下,在土地自行协调、“建卡户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和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由镇政府协调安排、村委会组织实施该户住房建设。对特殊情况不适合建房的,由镇政府统筹采取建集体公租房、廉租房等多种方式,保障特困户的基本住房需求。

3、异地购房,完善相关手续后,按相关政策予以补助。

(二)建房标准

1、实行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在土地自行协调的情况下,允许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但最大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含现建和将来待扩建面积),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现建住房人均不得超出25平方米(附属设施不得超出30平方米),6人以上(含6人)不得超出15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

2、新建设住房要充分考虑防震抗灾因素,按照8级抗震设防要求,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结合辅助用房及院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因地制宜地选择全框架结构、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轻钢结构等进行建设。具体建设按县规建、质监、防震减灾等部门的行业标准执行。

(三)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镇28户12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安置地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彻底改善搬迁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搬迁群众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明显增加,促进社会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迁出地建设

**镇3个村28户122人搬迁户的迁出地均采取宅基地复耕的方式,恢复该出农作物种植,允许栽种核桃等经济林果木。

七、 已自主搬迁对象识别

按“**发改经信发[20**]20号”文件规定,截止2015年12月31日前已经自主嵌入我州17县市的,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自主搬迁人员,识别为已自主搬迁对象:

(1)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自有或长期租住),且人均有0.5亩以上耕地的人员;

(2)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自有或长期租住),且长期租用一定耕地的人员;

(3)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自有或长期租住),无耕地但有固定就业渠道的人员。鼓励由州内向州外投亲靠友自主搬迁,并给与适当奖励。

八、 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

(一) 资金来源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投资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务、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和群众自筹等组成。

(二) 补助标准

1、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州要求,给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我县实行差异化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为:县内新建住房的,按建房成本的95%进行补助;到县外购买、新建住房及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的,按迁出地平均建房成本的90%进行补助;县内购买商品房的,按迁出地平均建房成本的85%进行补助;对截止2015年12月31日前,已自主迁入**州17县州的建卡贫困户,且被迁出地纳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按“今年(20**年)**新寨村条件较好类新建和维修加固”标准进行补助(即新建补助4万元,维修加固2万元)。

2、县外分散安置的,需选择具备“村七有”条件的村作为安置地,提供当地接收证明和户口迁移证明;安置方式选择进城购买商品房的需要提供所购房屋的权属证书、购房协议方可享受补助资金。无法提供房屋权属证的,需提供买卖双方户主和配偶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经公证的购房协议。

3、**县农村住房平均建设成本为1200元/平方米(包括材料费和运费),搬迁群众要以投工投劳形式参与住房建设。

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部分,按县级相关部门会同镇、村实地勘察、测量、设计执行。

(三)支付方式

住房建设补助资金的支付,严格按《**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实施办法》和基建拨款程序进行,采用“四四二”原则进行发放,即开工建设时,发放补助资金的40%;工程完工量达到总工程量的60%时,经验收合格的,支付补助资金的40%;工程及配套附属设施竣工,并完成原有住房拆除经验收合格,并完成原有宅基地复垦的,支付补助资金的20%。

住房建设补助资金采取“一卡通”银行转帐方式进行支付,一律不得发放现金。

九、后续产业发展及配套政策

**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后产业发展及配套政策,原则上按照《**镇**村产业扶贫项目规划方案》相关政策与**村20**年有脱贫任务精准建卡户同步执行。

十、建设工期、进度安排

(一)实施期:

1、地质勘察(20**年8月18—8月25日)。由镇、村、户3级,紧密配合国土和城建部门完成。

2、设计及户型选择(20**年8月18—8月25日),有镇、村根据县城建局提供的户型设计图,指导群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户型。

3、所有建房户20**年8月26日—20**年11月15日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建设。

(1)场地平整(8月26日至8月25日)

(2)基础开挖(8月29日至9月1日)

(3)基础浇筑(9月1日至9月15日)

(4)一层墙体(含构造柱)(9月**日至9月30日)

(5)一层面板(含屋顶)(10月1日至10月15日)

(6)二层墙体(10月**日至10月31日)

(7)二层面板(含屋顶)(11月1日至11月15日)

4、院坝附属设施建设、水电安装及内外装修(11月**日至11月30日)

5、竣工验收并完善竣工决算(12月1日至12月15日)

6、集中建设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部分,根据县发改、城建、国土、扶贫部门的设计,按设计规划和工程具体规定组织实施完成。

(二)实施进度安排

1、20**年8月25日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20**年8月31日前全面启动实施。

3、20**年12月底按项目建设方案,对住房建设进行检查验收,确保12月31日前群众能够顺利入住。2017年3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对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总结。

十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

(1)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镇长**、**、**为副组长,成员:**(扶贫专干)、**(会计)、**(国土员)、**(**村支部代理书记)、**(**村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的**镇20**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监督和管理,负责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指导,监管好项目资金的使用。

(2)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村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农户住房建设质量监督。

2、组建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采取民族集中方式开展工作,议定事项须向镇人民政府报告,批准后实行,主要负责项目建设协调、管理等工作

业主委员会组成:业主委员会由村支部书记1名,第一书记1人,村委会主任1名、村文书1名,所在组组长1名、村民代表3—5人组长、委员会人数为7-9人。

业主委员会公章由所在村村委会公章代替,不单独刻公章。

3、组建监督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在乡镇党委,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全镇异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监督工作。

监督委员会组成:**(镇党委书记),**(镇长)、陈婧(镇纪委书记),村民代表(3—5名)

4、村民代表推荐程序:

(1)召开村民大会采取投票方式推荐村民代表;

(2)村民代表必须为易地移民搬迁户人员。

(二)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工程建设及施工队伍确定

1、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房屋建设,参照**县城建局制定的《**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型设计图集》对应的人数和建设标准设计图实施建设。

2、集中安置点或者村民要求统一招标建设的村组,由业主委员会依照《**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施工企业确定方案》,选择“邀请招标”和“竞争性谈判”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依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建设。

(三)财务管理

项目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按项目的进度支付项目的资金,必须先由建设农户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审核,报**县发改局审批后才能拨付。工程竣工结算必须经县审计部门审计和**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进行全面审查。

(三)质量管理

**镇人民政府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全程监督和阶段性检查,**村村民委员会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户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监督检查。同时聘请有较高素质的老干部、党员加强监督督查。

(四)档案资料管理

由扶贫专干**负责本项目材料的管理,本项目资料的归档应依据国家档案局《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进行,所有资料乡村实行专卷管理。

(五)项目后期管理

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农户自行管理,与项目建设乡镇党政和村委员会签订责任书,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负责监督合理利用。

十二、效益分析

(一) 社会效益

1、**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建成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及住房建设,有助于切实改变涉建群众因地质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造成的居住困难,可有效避免群众受地质灾害及烈度较大的地震波及。

2、迁出地实行复耕后,通过引导栽种经济林木,有利于当地水土保持和环境绿化。

(二)经济效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对地处地质灾害的11户36人进行安全搬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其脱贫解困打下必备的基础。群众搬迁后,生产条件提高,有利于发展蔬菜、经果林等种植项目,可望每年促进增加收入3000.00—5000.00元。

十三、结论

**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实施后,有助于切实改变涉建群众因地质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造成的居住困难,可有效避免群众受地质灾害及烈度较大的地震波及。,脱易地扶贫搬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涉迁群众生产条件提高,有利于其发展蔬菜、经果林等种植项目,对其脱贫解困和提高幸福指数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工程实施方案


工程实施方案(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把扩大内需和保障民生更好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逐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根据广安市和岳池县20XX年度民生工程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岳池县人民政府20XX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大石乡20XX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经济与民生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基本原则

执行政策,公开公正,规范操作;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稳妥推进;立足现实,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健全机制,精心组织,合力推进;明确任务,严肃纪律,奖罚分明

三、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各责任单位要强化领导责任,要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各村、乡直各单位及分管领导分工包干制,按照分管领导负总责、牵头责任部门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将我乡各项民生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强化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规范补贴或补助类的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办法;继续实行工作督查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的“六制”管理,认真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健全民生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第三、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改善民生工程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民生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足额安排,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的支付进度,严禁挤占、挪用、滞留、虚列及虚报冒领等民生工程资金行为,切实提高民生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四、强化督查考核,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立目标考核制,健全检查督查制度和项目实施进度倒排制度,定期组织综合督查,并不定期实行项目汇报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对民生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忽视、迟缓、粗心、松懈乃至推诿、扯皮、工作不力,造成影响全乡民生工程推进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第五、加大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民生工程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乡党政办、民政所及各部门、各村委会要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宣传的新形势、新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版报、会议、张贴、悬挂宣传牌等形式和作用,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民生工程宣传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提高民生工程的社会影响力。要以群众满意为工作准则,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简化工作程序,使人民群众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的“阳光”。

工程实施方案(二)

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20XX年民生工程项目工作的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人口计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 ,为构建和谐仙游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民生工程的领导,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研究,决定成立仙游县人口计生局“民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友土

副组长:邱丽琼、王国荣、曾庆资、岳庆全

成 员:陈文旺、陈美耀、林庆春、叶开富、王丽群、岳丽英、魏志东、蔡标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文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三、工作任务

1、今年全县要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该工作由县计生服务站承担,乡镇(街道)计生服务所配合,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推动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全面实施。

2、全面整合“三结合”、“挂钩帮扶”、“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工程”、“三优”服务等各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进一步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扩大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等系列工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群众遵守计生政策,转变生育观念。

3、不断完善对计生家庭的优惠政策,规范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贡献奖励、特别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农保”补助等制度。()从20XX年起,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金由原来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100元;对农村二女户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法定奖励,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3000元,各乡镇(街道)计生办一定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坚决兑现,取信于民。

四、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安排部署阶段。一是分解任务。将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制度。成立民生工程工作小组,加强民生工程领导,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相关股室、站的责任。

(二)目标实施阶段。每月召开民生工程工作协调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解,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宣传。

(三)考评验收阶段。在年中和年底分别开展检查考评,年中对各乡镇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通报,督促各乡镇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年底组织考评组对各乡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评,并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各乡镇自查自评情况、百姓测评情况,形成考核成绩,将考评结果反馈乡镇政府并报县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股室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加紧迫性和责任感。同时各乡镇(街道)也要加强领导,要加强业务学习,准确把握人口计生中民生工程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执行民生工程的政策水平。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谋划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优生优育检测、计生家庭奖扶、二女扎法定奖励等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民生工程如期完成。

工程实施方案(三)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和政【20XX】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乌江镇民生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完善民生工程实施和管理机制

根据基层需求,进一步细化实化措施,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民生政策效益的最大化。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民生工程和其他各类基础设施,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补助或发放到人的民生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类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建立健全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二、形成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

镇财政每年优先安排民生工程资金,打足预算,重点保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采取政策扶持,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各类民生资金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镇及时和县有关部门协调,加快项目申报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工作效能,强化分类指导,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早收益,多收益。

四、健全项目储备遴选机制

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结合需要与可能,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科学制定阶段性民生工程目标,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储备和遴选机制,实现民生工程的滚动发展。

五、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签订的民生工程责任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到位,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将督查和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镇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镇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镇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我省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具有前瞻性的民生工程,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具体化体现,五堡镇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部署,在对高杏公路两侧14个行政村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分别召开村两委干部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实施范围
在我镇高杏公路沿线14个行政村进行重点改造提升建设,其中:对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村风民风较好的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对经经济条件比较突出、村风民风比较好的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确定为小康村建设;对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重点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定为环境整治村。
二、具体分类
一类村: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美丽乡村);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小康村);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环境整治村)。
三、实施内容
1、一类村:康庄、杨窑、九堡、广恩屯4村,将进行居民节能改造、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全面开工建设并加强村风、民风、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3村,将在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将在鼓励和支持各村农村经济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整合资源,带动群众发家致富方面取得实效。
3、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7个村,将重点做好村庄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侧等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工程。
四、建设投资
1、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高杏公路沿线私搭乱建的 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2、硬化道路56300平方米,需资金414万元。
3、对主街道两旁进行绿化,种植枣树、龙爪槐等18000棵,需资金13万元。
4、安装路灯180盏,需资金36万元。
5、清理垃圾1.2万方,配备垃圾箱180个,垃圾池240个,清运车10辆、改厕350户,共需资金380万元。
6、主街道墙壁粉刷31500平方米,需资金27万元。
7、其它项目:在村庄连片集中区新建垃圾填埋厂一座,需资金110万元;饮水安全需资金120万元;节能改造需资金80万元。
以上所需资金合计:1580万元,可自筹230万元,需帮扶1350万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镇域内高杏公路两侧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清理路旁柴草杂物及垃圾,并栽植经济林木,对路边设施进行美化、亮化。
第二阶段:对村内主街道、小巷进行硬化,对主街道两侧进行绿化。配置垃圾箱、清运车、新建垃圾池、安装路灯、粉刷墙壁、节能改造、改侧、饮水安全工程等。
第三阶段:各村按标准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其它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加大宣传,号召广大群众共同监督和维护本村的面貌。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加强重点乡村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我镇农村面貌,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及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机制。
2、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加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不仅知道,而且理解,还要支持。
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广大群众有信心有能力把环境整治工作做好,但资金缺口过大,望县政府安排财政、交通、环保、住建及各农口等有能力的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和成绩。

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全县之力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发〔2015〕9号)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印发**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办发〔2015〕38号)文件精神,实现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贫困对象精准脱贫,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聚焦贫困对象精准发力,分解落实责任主体,落实好“五个一批”措施、“十二个到村到户”民生工程和“七大攻坚行动”,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同步推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工作目标

从2015年起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其中,到2017年实现摘除贫困村委会帽子的目标,实现基本脱贫;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全面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2015年—2017年(三年脱贫攻坚目标)。减少贫困人口2601人,2个贫困行政村“脱贫摘帽”,41个贫困村民组出列。

1.2015年目标。全镇减少贫困人口1614人。

2.2016年目标。减少贫困人口987人;**、**“脱贫摘帽”;**行政村12个贫困村民组出列;**行政村8个贫困村民组出列;**、**、**、**、**5个行政村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00元以上。

3.2017年目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二)2018年—2020年(三年巩固提升目标)。在巩固提高阶段,为防止脱贫贫困人口反弹和返贫,用3年的时间,继续全面巩固提升,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三、明确脱贫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从贫困群众最期盼、获得感最强、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入手,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十二个到村到户”惠民工程、“七项攻坚行动”,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精确指导,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滴灌”。

(一)落实“五个一批”措施

围绕贫困人口,通过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实现贫困对象如期脱贫。即: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在2015年减少587人的基础上,解决1027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合计1614人);落实插花异地搬迁安置项目,改善持续发展条件,解决10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落实培训转移项目,增加就业渠道,解决40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落实低保政策兜底措施,强化社会保障能力,解决41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落实医疗救助措施,减轻群众负担,解决87人如期脱贫。

(二)“十二个到村到户”工程

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2601名贫困人口为精准扶贫对象,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平台,围绕“五个一批”举措,努力推进落实“十二个到村到户”民生工程,切实提升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的发展基础。

1.乡村道路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提升贫困乡村道路基础发展的支撑力,确保2个贫困行政村、41个贫困村民组公路路面硬化全覆盖,20户以上贫困自然村通公路,村庄内路面硬化率达85%以上,达到镇有客运站、村有招呼站的农村客运目标。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

2.水利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突出解决贫困行政村水利基础设施瓶颈,实现2个贫困村委会、41个贫困村民组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贫困群众人均至少有1亩旱涝保收农田地,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水率达到95%以上。

3.电力保障建设到村到户。加快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用电基础设施,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实现全县贫困自然村农业生产用电全覆盖。

4.信息宽带网络到村到户。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村村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5.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2015年—2019年,平均每年实施农村(D级)危房改造380户以上,达到1893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年解决40户危房户,确保完成农村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75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逐步消除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五保户实现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分批得到解决。

6.产业扶持发展到村到户。深入推进脱贫增收工程,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撑点。发展4万头生猪、1万只黑山羊、1.1万头大牲畜养殖,种植核桃10万亩、花椒5万亩、蚕桑1万亩、魔芋2000亩、中药材2500亩,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培育,落实帮助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务人员、多办一件实事、多掌握一门技术“六个一”措施。制定和完善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产加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信贷资金支持,通过产业项目支撑,帮助解决1027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7.培训转移就业到村到户。重视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带动务工,实现贫困户输出转移劳动力达每户1人,解决40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大力实施农民教育素质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贫困人口150人次,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1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8.教育扶贫工程到村到户。大力发展贫困乡村学前教育,实现有办园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6%以上。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6-15岁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对贫困家庭学生本科、高职(专科)阶段给予信用助学贷款等支持。

9.卫生扶贫工程到村到户。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加大配套投入力度,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加强贫困村医生队伍建设,实现贫困村100%有合格村医。全面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失独计生家庭补助等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提高贫困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措施,群众负担极大减轻,间接解决87人如期脱贫。

10.生态环境改善到村到户。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和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产业。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到2020年水土流失在2015年基础上减半。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实现8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完成治理或搬迁避让。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创建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0年,实现40%以上的贫困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11.科技扶贫工程到村到户。整合科技力量,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员,每个贫困村每年培育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镇建成1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12.低保政策兜底到村到户。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镇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0%,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间接解决410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三)七项攻坚行动

以**村委会、**村委会为重点,主要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培训就业、生态保障7项攻坚行动,落实20项攻坚任务。

1.以**村委会、**村委会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主攻区,做好片区综合扶贫攻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攻坚突破。实行州县镇级领导挂钩联系负责制,积极参与所联系村组扶贫攻坚工作。

2.基础设施会战行动

(1)道路畅通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到2020年镇有等级以上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贫困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

(2)水利建设及饮水安全。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到2020年,贫困地区实现人均有1亩高产稳产农田地和人人喝上清洁安全卫生自来水的目标。

(3)电力保障。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同网同价。

(4)通讯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村村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3.产业提质增收行动

(5)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实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有1个增收项目,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6)旅游业发展。依托**湖、**农村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与休闲农业。加大特色景观旅游、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绿色生态村、特色美食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到2020年,重点扶持5个特色旅游村寨,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

(7)科技推广应用。利用高校技术、人才优势,加强农业、生物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科技研发,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值,促进产业发展。切实抓好农民群众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加强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云平台”,加强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4.民生工程改善行动

(8)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整合各部门资金,全力实施危房改造任务,到2019年,完成1893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实现五保户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分批分类得到解决。到2020年,消除农村危房,全面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9)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和“移民下山、移民就路、移民就市、移民就业、移民就学、移民就医”的工作思路,对丧失生存条件的贫困农户开展扶贫移民搬迁。

(10)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对全镇2个贫困行政村、29个贫困村民组和41个贫困自然村全面实施整乡整村推进,确保实现行政村、自然村脱贫出列。

5.社会事业推进行动

(11)加强教育事业。抓好基础教育,普及学前教育,科学布局贫困地区校点、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师资力量,贫困村幼儿入园率大幅提升,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贫困隔代传递。

(12)卫生与计生事业。健全贫困地区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镇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提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水平。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确保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13)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现镇有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篮球场或文化活动场所)、自然村有农家书屋,群众性文体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14)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残疾人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低保兜底。对因病返贫的实行医疗救助。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基本保障。

6.培训就业促进行动

(15)创新培训模式。“雨露计划”深入实施,对贫困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农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入户,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16)狠抓转移就业。依托县职教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创新推进“职业培训+充分就业”,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培训,实现转移就业。依托中智公司开展高端培训,开发高端就业岗位每年不少于50人。在镇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定向输送,促进贫困户新生代劳动力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与县外大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发动本地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培训使用农民工、移民进城等措施,确保700人以上贫困人口通过培训增收致富。

7.生态恢复保护行动

(17)自然生态修复。把扶贫开发与保护农村环境、退耕还林(草)、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生态移民零星搬迁,深入推进实施改房、改厨、改厕、改厩和建沼气池、建绿色庭院、建绿色产业“四改、三建”生态扶贫工程,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

(18)地质灾害防治。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19)环境综合整治。认真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整治建筑立面、整治乱堆乱放、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畜禽粪便污染源专项整治,使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卫生死角。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60%以上的村庄达到“水清、路硬、村亮、村绿、村洁、村美”目标。

(20)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小水电、太阳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等生态能源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口沼气池、1眼节能灶、1个太阳能热水器。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全面实行镇、村“二级书记”抓扶贫,切实把克期脱贫作为第一责任、第一任务和最大的民心工程,做到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抓。镇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行动上,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各站所、村委会主要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切实构建起领导带头、全民上阵、全员扶贫的扶贫生力军,动员镇、村干部包村、组、户,不留死角。每个贫困村委会有一名县镇级领导联系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有挂钩帮扶干部。

(二)强化资金监管。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明确资金监管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加强群众和社会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廉洁扶贫行动计划,加大扶贫资金审计和专项执法监察,狠抓严禁领导干部违规使用扶贫资金专项整治,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

(三)强化扶贫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镇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与扶贫任务相匹配的人员,选好配强扶贫工作人员,充实工作力量。各乡镇设专职扶贫专干,确保扶贫工作有机构协调、有人管、专人抓。要积极为扶贫部门创造良好条件,关心扶贫干部的成长进步,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给予提拔使用。努力把扶贫干部塑造成新时期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干部职工要广泛宣传我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措施及各村开展攻坚行动的特色亮点。办专版、专栏,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营造全社会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各村委会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行动中来,全面掀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热潮。

镇就学帮扶实施方案


镇就学帮扶实施方案镇就学帮扶实施方案
 改则镇2016-2020年救学帮扶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地区妇联、县妇联在全区广大妇女干部职工中开展的“就学帮扶”行动,我镇积极响应地区妇联的号召,决定在全镇范围开展贫困、孤残女童捐资助学活动。为把此项爱心行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展示出我镇广大干部职工的道德风范,并起到有效作用,特制定本方案。第1版权所有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改则”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在全区广大妇女干部职工当中开展就学帮扶行动实施计划》精神为主线,以为失学女童献爱心行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捐款活动,引导我镇广大干部职工关爱女性、关护女童,更好地在全镇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和儿童生存、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镇成立妇女“救学帮扶”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嘎当(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央宗玛(副镇长)
成员:格桑拉姆普布桑姆卓玛央金杨得喜
负责人:格桑拉姆
三、活动时间:2016年9月—2020年12月。
四、参加对象:全镇领导干部职工。
五、活动内容、措施及步骤:
1、高度重视,将“就学帮扶”爱心行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传达学习在《全区广大妇女干部职工当中开展就学帮扶行动实施计划》精神;传达上级妇联部门的指示意见,合理布置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动员、提高广大妇女干部职工对此次行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我镇范围内的失学、孤残女童进行摸排、登记造册、建档,层层核实、步步把关,争取做到将有限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按照上级要求的原则上全县妇女干部职工必须义务捐款、男干部职工自愿的原则,组织全体妇女干部职工捐款,并将所捐金额登记造册,同时做好帮扶资金的使用及管理,落实好帮扶的各项工作。第1版权所有
3、就学帮扶资金将用于已登记造册的贫困失学、孤残女童的学业补助、医疗补助等。
4、我镇还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基层的“爱心帮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程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的情况记入全年考核。
以上实施实施方案每年举行一次,直至活动结束。
改则镇人民政府
2016年9月18日
镇就学帮扶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