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十月中旬,伴着习习的秋风,随着一声声火车鸣笛声,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赴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学习的旅程。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学习机会,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不负我的所望,这次的学习收获颇多,无论是洋思的教育理念还是办学特色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小到一个校园标语,大至课堂教学,都尽情地展示着它的风采,它不愧是全国名校。

满怀着兴奋,我踏进了洋思的校园。在这所别具一格的学校里,我总共听了三节课,分别是:英语、语文、数学。我本身是教语文学科的,所以对语文课更深有体会,在这一节的语文课中,教师没有太多华丽的花样,而是很朴实的常态课,教师用两个“自学导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课文,虽然没有花样,但却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在最后听了刘校长的报告后恍然大悟。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这简单的八个字中,却蕴藏着大道理,这也是我们需要去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地方:

一、先学

在我们平时的一贯上课中,常常是老师先教,学生根据教师教的然后再做,而在“先学后教”提倡学生先做,课堂从学生先做开始,课堂从不教开始。那么先做该在什么时候做呢?他们提议在课堂中先做,因为课后学生已经有家庭作业,不可能在花很多时间去先做,再者,人性都是懒惰的,在没有老师的督促下,课后的预习学生也未必会认真做好。而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引导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及方法。对于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面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也要不放弃、不抛弃、不遗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着学生先学,引导着学生怎样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确保完成自学任务,既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给后进生学习的榜样,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二、后教

学生自学后,教师才开始教授,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应该是教学生在先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而“教”并不是教师直接呈现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之间可以互动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在“后教”中的“教”其实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是靠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又必须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问题迁移,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自己解决,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当堂训练

在讲完一课时,我们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当场训练。在往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自己滔滔不绝讲完了一节课,而学生似懂非懂,学生作业也是在课后去做,这样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的作业有许多因素的干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也是不一定真实的。所以洋思中学提倡“当场训练”、“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在课堂上当场训练有助于集中学生的精神,并且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总之,这次洋思学习归来,收益匪浅,洋思中学的风采果然不同凡响,他们传授的知识和教学理念就像一杯淡雅清新的香茶,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深深体会,渐渐吸收,一口饮尽未必能拼出其中的真正味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会细细品味这杯香茶,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这杯茶中的滋味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在洋思中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洋思中学学习

2011年3月11至19日,我们思源实验学校一行10人在文校长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亲身接触了“洋思”,感慨颇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大胆改革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别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进洋思校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路的两侧无处不在的学校。“真、善、美”是洋思中学的校训,被深深镌刻在一进校门,摆放正中的巨石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八个大字就置于校大门之旁,让学生顿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雁鸿大志,“洋思中学”巨幅校名四个大字也直立于教学楼顶,很远之外都能看的清楚。过一座龙溪桥,“真善美”的校训篆刻于巨石之上。大门左边的教学楼上,赫然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门右边的餐厅门上方“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几个字也十分醒目,而且我还发现,每拐个弯儿,路标上名称就不一样,有北大路、南大路、创新路、勤奋路、文明路等。不仅如此,每条路旁、教学楼前、餐厅、操场、洗手间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写着的牌子。每一句都有所指,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体现,如“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该干些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字字句句,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从这些标语中,让人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洋思人的自信与自豪,以及洋思人对教育的理解。走进办公楼,一眼就看到校长对全体教师的寄语:“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教材’”,至此足以看出校长的用心和细心。走进教学楼,校园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教学楼内外随处可以见到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词组,语文名人名言等,使孩子不管走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处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的体现让每一扇墙都说话,校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洋思的这一面面镜子,这一条条标语,具体,亲切,实在。它启示着、熏陶着、激励着洋思的每一个师生,他们从一进入校园,就开始接受了无声的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洋思张扬而又注重细节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既气派又具备学习氛围的读书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讲的不是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令人叹服。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我以一节数学课来简单的解释他们的教学模式1、出示学习目标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4、当堂训练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我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特别规范,几乎是一个人写的,我想老师在作业规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说到洋思的教学,我不得不说的“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的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现在,“四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三、

别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面,每个学生进校后,都有一本《四会读本》(即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讲的是起床、吃饭、洗衣、洗澡、管理钱物等生活技能。按我们平常人看来,都会认为:难道初中生吃饭,睡觉还用学吗?但洋思人却是在这里面作文章。确实,我们观摩了洋思学生用餐的情景: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进餐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洋思的学生热爱学习,在餐厅也能体现。参观时,我恰巧在三年级的学生餐厅,我看到先到的学生不忙于吃饭,而是手拿卷子在研究。等所有学生都到齐后,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三千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喧哗,没有人乱跑。二十分钟左右,所有学生都吃完饭,餐桌和碗筷都被洗干净。最后评出文明餐桌。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饭。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会被3000多名学生吃饭的场面所感动,那整齐、统一、卫生、文明的就餐过程,让人永远无法忘记。而象这种良好的习惯,表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养成必然凝聚着洋思教职员工的爱心、智慧和汗水。

四、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完美的、终止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以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从这一角度去审视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洋思经验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1、课堂不应是知识的“交易所”。把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先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复制”知识,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由于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习得,学生也就渐渐地只是习惯于运用老师所讲的步骤,所教的方法,永无休止地在题山题海中反复模仿,再三操练,以期求得答案的正确一致,分数的满意可人,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应试水平着实提高了,然而这种效仿使活的生命个体成为僵硬的工具,忽视了课堂是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使思想无乐趣而言。洋思课堂的“当堂训练”,从教学效果检测内容看,基本侧重在知识本身的识记理解上,侧重在当堂会做习题上。应该说,这比让学生当堂不会做习题或把大量练习压到课后去做是一大进步,这也是课堂效益的重要体现。但如果从的角度思考教学效果的测定内容,许多应有的学科基本素质不是仅仅做习题能够检测的。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成长过程无论是智慧成长还是精神生成都是生命使然。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家园就是使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理想需要与现实需要相融相生,结合得更为完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究其实质,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乃是社会需要或个体理想需要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以牺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为代价而换取的。它抛开了学生当下需要,而一味地进行不是基于生活的社会性需要或纯功利性的理想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助于社会的发展,相反会阻碍或有害于个体与社会发展。

2、课堂不单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场所。传统的智育观将智育主要理解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学生的智力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应考能力。今天,我们认为洋思中学智育工作抓得好,主要依据是其量化的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和优秀率。可见,没从根本上跳出传统智育观的圈子。现代智育观,“是一种理解周围世界,并能机智地对付周围世界挑战的能力”。现代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是独立思考、选择创造及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科知识及其结构中前人创造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并能将其移植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为此,课堂教学不能仅是简单的达标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解决问题”,还应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如果用这样的智育观去考察洋思中学,就应该弄清楚洋思中学的智育观中含有多少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内容?

创新能力己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这种方法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堂课不能说是成功的。反观洋思中学的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诱导,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洋思的课堂教学所关心的不是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而是学生学习自主、训练自主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方面,限于师资眼界,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这正是洋思所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提高的着眼点。

3、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刻板表现的舞台。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就其内容、形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学模式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建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洋思中学把自己提倡的教学模式,定性为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上百名教师的学校,上课一种模式,千篇一律,按一种模式教学。这种情形下,“教学模式”往往会扼

杀教师的教学个性。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课堂教学要充分张扬教师、学生的教学个性。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但无须也不该要统一的方法。教师要有统一的规矩,但无须也不该要统一的个性。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绚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者应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上标新立异。“先学后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有促进作用,洋思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但走进洋思课堂不难发现,有的课缺乏教师的精彩讲解和必要的知识拓展。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素质与特长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上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个体风格。即便是同一种教学模式,不同素质、特长的教师运用起来也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当鼓励广大教师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造,使教学模式呈现出个性色彩,而不应是简单和划一。唯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模式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我们学习洋思经验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学习实施。要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学以致用,发挥我校学生的特点,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我们今后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洋思中学为我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把洋思的经验简单地说成“一堂课只讲4分钟”。应该说,洋思中学的实践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与落后的教育行为,因为我们过去不敢相信的在这里已成为现实;我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多少年来一直不能解决的教育难题,他们解决了;我们多年的教育梦想由他们实现了。因此,今天我们学习洋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该是解读与反思。学习了洋思的经验以后,我常常想既然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那为什么我们有的学生能学好,有的学生却学不好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是我们没有挖掘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没有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枯燥无味、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生没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很乐意学。现在有些学生上课为什么不听讲、不认真学习,他们就是对上课不感兴趣,教师的讲课没有吸引力,所以我通过学习洋思经验,首先改变这个观念,与学生搞好关系,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积极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引导学生爱学习,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乐意学习,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关注,多提问,不歧视,不放弃,为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以上是我在洋思的所见所闻,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外出学习期间帮我工作的老师们,谢谢

赴洛新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做一个优雅的老师

——赴洛新中学学习

磁涧小学 张幸福

本周二,我们到洛新中心集中听课,我听了三节课,感受到了洛新中学的教改新风格,他们的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展示,而老师只是在一旁组织课堂,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充分的鼓励,学生展示的是才华,老师展示的是优雅,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王海玲老师的课很精彩,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容量高效课堂的特色。预习检测5道小题,复习上节知识,学生自己完成,一人公布答案,其他人自己批改、自己评分,老师进行了恰当鼓励。自合探究部分,仍然是学生对照本节的知识要点,领悟老师总结的规律,4道习题自己完成,完成后还是有学生逐一讲评,展示他们的聪明和才华。对于难点:由对称轴位置确定a和b的正负,对称轴在左边,a和b同号;对称轴在右边,a和b异号。学生上台画图讲解,十分精准。王老师就没有再画蛇添足,只是微笑着赞扬了讲解的同学,轻声问大家听懂了没有。当堂检测部分,后边有个男生完成后让老师看,王老师只是提醒他有一处小错误,让他自己审查,而她并不代劳,她知道检测题有一道题,她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坑,要考察学生能否发现。学生完成后又是对改,老师并不需要多说话,而是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发现,让他们探索,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老师只是充当了一个策划者,精心准备了导学稿,课堂上老师只是充当了一个善于配合的观众,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展现出优雅的风度。

张琳燕老师的语文课太阳很精彩。走入课堂,只见有十几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写预习检测题,其他人在座位上做题,体量很大,基本15分钟才完成,而老师只是很优雅地在讲台上转来转去,观察学生的表现。然后是组长去批改自己组员的检测题,板演的的同学再去纠正,组长把自己组出错最多的题目书写到前面黑板上,老师再让全班同学对照,整个自主、合作环节组织得井然有序,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并不见老师讲解。展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七八个学生涌到了讲台前,争相发言,学生的表现,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钯,积极主动把自已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的,实际上完全在教师的调控之下。面对学生举手要求补充,张林燕老师说:“我才是拍板的!”这正是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一句幽默的话及时结束了争辩。正是老师把讲解的时间压缩为短短的几句话,才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练习、去讨论、去展示,这也体现出了老师的高明之处,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常常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行,怕他们抓不住重点难点,怕他们的方法不正确,忽视了他们的天性,压抑了他们需要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无形中把他们的才能埋没了,老师一维的是讲呀讲,学生一维的练呀练,效果并不是很好。课改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为中心”换为“学为中心”,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合作、积极探究的结果,在展示中得到锻炼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这样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做个优雅的老师,把属于学生的活动时间还给学生,把舞台交给学生,“给我们一个舞台,我们会还你一片精彩的天空。”老师,做个优雅的指导者不是更好吗?

2013.12.13

学习洋思的心得体会


学习洋思的

目前,在教育战线上掀起了学习洋思的热潮,我校也被卷入这股热潮中。这是因为洋思人的经验是成功的典范,洋思人的做法具有前瞻性,是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领路人。我认为学习洋思不能只从表面上学起,而要抓住洋思经验的关键所在。我通过认真阅读“洋思”教学经验的资料以后,深有感触: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却成为全国的典型,这是因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方法。“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
“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未来的公民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怎么能叫不中看呢?

通过学习洋思的经验材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使我明确了学习洋思首先要学习洋思人坚持发展,永不满足的信念。洋思中学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习楷模,是因为洋思人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追求、提高和发展,永不自满。其次,要学习洋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洋思人为了振兴教育,他们竟然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基础,创造出一流的教学业绩,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全体洋思人不断探索、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学习洋思,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像洋思教师那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追求,诲人不倦,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再次,要学习洋思着眼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新生来校开始,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静下心来学习,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确实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认真研读“洋思经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其中学会认知占有首要地位,我认为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就是好课。以上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同为农村学校,有着同样条件,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 我们同样也会取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我还相信:学习“洋思”经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

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宜宾市五初中 邓真彬

“为什么座落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边郊的竹山中学在学校硬件条件、师资条件和生源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金牌’学校?能成为一所教育改革卓有成效的示范学校?能吸引了新加坡、泰国、新西兰、北京、广州、甘肃、安徽、浙江、四川等众多学校、团体和组织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对高效课堂的追寻,根据中学第五片区的安排,我率领了片区五所学校24名教师不远千里踏上了探寻之路,来到南京竹山中学进行为期3天半的零距离学习和体验。我们一行人受到了南京竹山中学领导和教师的热情接待,通过聆听讲座、交流讨论、走进课堂、感受环境、解读文本等形式切实感受竹山中学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课堂模式、科学研究和文化氛围。


中学五片区南京竹山中学学习合影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文化深深烙有校长的思想品位的印记。“校长之灵魂是校长德才识基础上所构建起的人格品质,灵魂之闪光表现出为一种胸襟、一种境界和价值追求。这种品格、境界、价值的外在呈现即学校的精神风气,学校的教育质量,并凝结为学校的品位和与形象”。

竹山中学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有一位有境界、有作为的笪鸿山校长,笪校长和他前任们、团队们,十余年来,一直矢志不渝办一种有品性的教育,即,有品位和灵性的教育。这与朱永新教授倡导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极为相似。笪校长以“向上”、“仁厚”、“和谐”为心中的“理想教育”作诠释。“向上”使理想有高度,喻其精神的高标;“仁厚”使理想有了宽度,喻其内涵丰富;“和谐”使理想有了境界,有容乃大。将“发展学生,使学生成才;发展教师,使教师成长;发展学校,使学校成名”作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友善用脑”等先进教育理论与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有机结合,确立了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友善用脑”互助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积极构建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学校认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友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每个学生的成为天生的学习者;互助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更加有助于实现高素质的德育目标。为此竹山中学构建了学校的“271”特色课堂模式,开展了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建设,并找到了三条线索:第一、时间线:学校从每周-每月-每学期三个时间点上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比、展示;第二、文化线: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友善学习文化线,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学生个体文化;第三、评价线:以三个不同标准来衡量“新三好”,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人本的管理理念

我们第一天中午1:30前就到了学校,除门岗有人外,一眼望去,校园里、走廊上没有见一位老师,行政办公室也是紧闭大门,唯见几个学生在走廊处走动值班,但整个校园安静有序,学生都在各自班级里自主学习。这是竹山中学人本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缩影。

首先,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学校对学生实行“五自”发展,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如,班级规章制度以学生集体讨论后再制定,具体可行;学生评语由学生自己写,小组讨论形成评语,个性全面等。其次,尊重信任老师,让老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从人“想要公平、想要被尊重、想要变得优秀”的人性出发来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在竹山中学几天的学习中,没有发现教师们实行坐班制,也没有发现学校实行签到制,但总是看到教师们紧张有序的身影,各自做作自己的事情,或交流学生学习情况,或讨论教学上的事情,似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这是教师们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找到家的感觉,靠自觉、良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努力工作。再次,以校长人格魅力凝聚人心。笪校长说:“我们所有的制度的最终目的都不是‘整’老师,而是让一部分工作态度不端正的老师在这个被选择的过程中反思、反省,让他/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能加以改变。这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教育过程。”这种理念和胸怀使管理者的人品、修养、设计、执行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这种对“人”的理解、信任、尊重与等待使管理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成为一种推动学校变革的强大力量。

三、高效的课堂模式

竹山中学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推动课堂研究、抓实课堂改革,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在多年实践中,坚持“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变道德说教者为人生引路人;变知识传授者为能力培养者;变课堂的主演为课堂的主导”思路,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主演还给学生”,形成了自身特色“适性”课堂模式。

所谓“适性”课堂是适合学生个性、人性、天性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适性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三段六步。三段即:课前 课中 课后。六步为:课前: 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课中: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课后: 消化反刍,拓展提升。

适性课堂以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为统领。形成了“发、备、查、思、议、归”六环节的导学案编制流程,明确教师上课要求和课堂管理要素,体系完备,操作性强。

适性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通过小组的组建、培训,班级文化校及至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学生分组科学、管理精细,课堂效益高效。

四、实用的科学研究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工作中,竹山中学抓住了教育科研以提升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以研究型教师队伍的造就为宗旨,以新型态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将教学的问题化为研究的课题,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有效教学作为目标,以友善用脑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这种研究方式与翠屏区大力倡导的“问题即课题”研究方式完全吻合。问题研究有助于研究的实用性,有助于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成才。可贵的是,笪校长本人在XX年就主持了三项课题《初级中学互助合作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初中专项)》《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合作学习研究》,在他的影响下各学科教师从课堂教学问题出发产生了许多课题,在研究中深化认识,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以XX年为例,学校就有市级以上课题8个,区级以上课题42个,老师申报的小课题169个。由问题到课题,由课题解决问题,已成为竹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五、和谐的文化氛围

竹山中学的历任领导十分重识和谐的教师团队的打造,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将心比心,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文化。“和”是竹山中学校园管理的行动指南,是竹山中学能成为高效团队的精神主导。亲和、平等、合作、互助、团结、忘我,构成竹山中学的“和文化”精神。潘森云老师说,之所以工作越干越有活力,越干越有劲头,源自“学校领导的睿智和亲民。源自学校浓烈的家的氛围”。在竹山中学,为让教师每一次展示都能出成果、获成功,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再到教务处往往要忙碌1-2个星期,倾斜一切力量全力支持,如果是高级别比赛,更是不遗余力,动用一切可用资源合力打造。如,潘森云老师就是在这种合力打磨中获得全国第四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大赛一等奖的。“和文化”不仅是促进学生成才,更是促进教师成长,最终成就学校成名。

掩面沉思,细细整理。竹山中学在一位有品位和灵性的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办有品性的教育”,已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和自身特色的课改之路。这条路是以先进教育理论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动力,以“适性”课堂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推动,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赴浙江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赴浙江大学学习

11月4日,我来到美丽的浙江**城,在有着百年悠久历史、有"东方剑桥"美誉的浙江大学开始为期8天的公共管理能力高级研修班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不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前瞻性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在师生互动中、学员交流中收获了更多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对本职工作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课程非常丰富,针对性也很强,包含了《政府行政制度创新与实践》、《政府公关与危机媒体应对》、《领导干部网络舆论管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培育》、《领导力建设与发展》、《浙商创业与创新精神》、《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国学智慧与领导思维》等课程。这些课程或与政府管理、科学监管有密切关联,或与公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有直接关系,课程的设置非常合理科学。每一位授课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和专家,课堂上各位教授专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自己的思路大大拓宽。教授专家的授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思考、怎样创新思维,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八天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认为这不是理论探索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创新思维方法,主动履行好工作职责,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精神的校训,将学习成果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从而实现创新思维的升级与执政能力的跨越,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自强素质。"业有所兴必是学有所成",学习是每位干部提升素养所需,是事业跨越发展所求。一个学习型的干部,永远具有鲜活的思想、灵性的思维、超前的理念,始终能够开放性布局、探索性实践、开创性工作。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种制度规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注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将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的需要,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无法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因此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正确处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有益,最怕一日曝十日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身作则,带着目标自觉地去学习,带着问题主动地去学习,注重理论总结和提炼,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将学习与服务人民相结合,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与提高队伍素质相结合,切实增强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二是创新思维,锐意进取。众所周知,浙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经济发展活跃,民营企业层出不穷,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浙江人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与高昂的精神状态,高尚的精神境界直接相联系。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提不上创新实践。当前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发现,新知识不断涌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只有善学善思,才能善作善成。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深刻学习领会此次学到的新知识,坚决摒弃"老路"、"套路"、"窄路",坚持走"科学之路、和谐之路、跨越之路",秉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甘当挖山不止的愚公,切实发挥好方向盘、红绿灯、加油站的作用。

三是廉洁自律,提升修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防线不牢,就会蛀生腐败的蚁虫。这次学习除了参观浙江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外,更重要的是对该地区廉政机制的思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要强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培塑,认真学习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廉洁勤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回顾短暂的研修班学习,收获到的是对浙大精神的理解,是对自觉学习的领悟,是在政治上的更加清醒、立场上的更加坚定,同时也是知识领域的扩充、思维方式的拓展。今后,我将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创新思维方法,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更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