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研修体会:对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校长研修体会: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教师教育改革学习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显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由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增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增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增进学生有特点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毕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构成,增进学生的可延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熟悉,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同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换、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增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正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寻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野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天生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习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相,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以为:儿童在自由安闲的时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想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缓慢、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布满豪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把。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同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交往,重建***、民主、同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劳,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同一,这类同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随着小导游边看录相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题目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题目,捉住了这个题目,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奇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爱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由教师讲授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偏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类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经常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份学生发展表卓识,造成大多数学生思想的禁锢。2、不利于构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授经常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浏览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进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类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发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诵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进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了解本单元练习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题目。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习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先容,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熟悉,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爱好。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进程中对题目构成的熟悉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检讨、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题目的熟悉。

3、讨论觉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自己的迷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情势,回顾自学内容,交换学习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进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本的不习方法,归纳出新的学习策略等。

四、教学平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情势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类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迫在眉睫。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门题目,和与课文相干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熟悉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平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做为我市第一批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学校党总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参加。我作为一名党员,参加了此次教育活动的学习,通过全面认真地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和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和近期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从如下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要具有非凡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在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要有全面的发展,这才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通知,同时印发了五门德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德育课程的地位。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中职教育的育人体制,既要避免应试教育那种只管知识的输出,不管学生自身的发展的弊端;也要避免过分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做到使学生在毕业之时,是一个道德、心理、知识、健康各方面都优秀的真正人才。
二、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学生需求。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小部分来自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目前我市经济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学生来上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也就是说,培养目标应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应该是培养实用型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要求的技术含量相对很高。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需求,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各种模式,重视研究学生的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个性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教育部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充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明确规定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提倡行为导向课程模式。行为导向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行为导向又可以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以实践(项目、任务等)为主线,主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来形成技能。这种“教” 、“学”、“做”并重的混合式学习即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主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职业技能。
三、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它的着眼点在于发展,中职学生在就业择业时也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应只着眼于当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而要着眼于它是不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有利,是不是能够让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是不是能够使自己的青春无悔、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也许将来的工作与自己的预期相比,工作环境差了一些、工作待遇也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应该注重它是不是可以在以后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对于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含义,领悟它的内在价值,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广大迷茫的中职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使每个人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都关注于那些短期看来非常优越的工作岗位,而让每个人才都到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去,人尽其用,这样才能有最大的社会效益,才能真正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
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本意是说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这是在国家建设中的解释。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我觉得它就要求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他们心理对各种挫折、不利因素的承受能力的增强,注重他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注重他们在人际交往、文明礼仪方面的素质提升。要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有所偏颇。最重要的是对他们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就是“养成教育”。任何人才,必须是一个道德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第2页

品质高尚的人,否则,他带给社会的就不是贡献而是危害或者破坏。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所确立的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所以中职学生在学校里一定要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努力成为一个思想上进步、政治上可靠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即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教育部近期印发了中职学校7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对文化课的定位是: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中职学生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互结合,注重专业知识之外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的锻炼。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党员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紧抓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智能特点,通过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郭绍扬
重视千部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素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充分发掘现有干部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干部的素质经常保持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因如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加强教育事业,是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干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干部教育改革,是提高整体素质的根本大计。
怎样进行改革呢?我认为:
一、改革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调整好干部教育的内部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四化建设的发展,使干部教育多层次、多对象、多学科、多规格、多途径的特点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应彻底改变过去单纯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的作法。“八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应当继续以岗位为重点”,这应当成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智能教育、技术教育和三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干部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确定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把发展干部教育事业与振兴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目前,干部教育中的管理工作是由组织部门的干训科、处来负责的。本来,干部教育的管理体系,是国家对千部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按现代系统论的要求,在管理上应设置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领导体系,同时又是干部教育信息联络的沟通渠道。但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管理工作,仅限于作出培训计划,缺乏上述主要职能,其中最大的弊病是各级党校、干校、讲师团等从事干部教育的实施单位,却不属组织部领导。这种没有形成上下垂直的领导体制,使教学单位在人员编制、教育经费、教学基地等等问题上不能落实。干部教育由于缺乏这些基本办学条件,只能“望学兴叹”,这是极不利于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利于干部教育资料和教学手段的建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有必要改变时下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议在各级教委下设干部教育局或成人教育局,便县以上的党组织有独立的干部教育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干部教育计划,以利于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问题的落实,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性教学体系。干部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教学对象大多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分散在不同岗位,知识信息来源广泛,等等。这些特点、为在广阔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应用、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的重点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学员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自学为主”的方针。总之,要增辟知识来源的渠道,建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性教学体系,使学员在更大范围内开拓知识面,以打下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基础,并着重在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训上下功夫,把知识转化为实琢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目地.
四、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提高干部培训效果。干部教育长期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这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培训效果差。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加速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尽量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刊授、函授等覆盖面大、适应性强可多次重复的电化教学手段。这既可以突破传统课堂面授的时空限制,促进成人理解,强化记忆,还可以解决基层办学缺乏高质量教师的困难,取得少,收益大的效果。
五、改革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的改革。必须对干部教育
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改变教育仅限于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也是由宣传部、党校的理论教员承担,而这些教员一般都教育规律是不太熟悉的,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搞好干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改变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可背靠厂矿、企事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中选聘热爱干部教育事业、有一定专长、熟悉干部教育特点和规律,具有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又有时间和精力保证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择优聘为兼师。好处有三:其一,可充实师资队伍,促进师资结构的完善;其二,可弥补理论教员学科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其三,还能密切干部教育部门与生产、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
六、改革办学形式,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干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目前,参加学习的学员主要是靠大专院校代训,各级党校、干校培训,或者是举办短期脱产培训班,由宣传部、讲师团等单位为办学单位。不管那种形式,就目前来讲,都有许多困难和矛盾,无法完成干部培训任务。要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就要大力发展社会性的开放式办学,着重在职岗位,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的函授、刊授等办学形式,使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干教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办学积极性,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容量,加快干部教育工作的步伐。
七、改革考试制度,以适应开放式办学。考试仅仅是测定学员掌握教材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闭卷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我认为干部教育中的考试,应突出干部的生理、心理方面阳戊人朴点,试题要侧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处理上面,试题应当复盖面广而又分布合理,尽量少出死记硬背的名词术语和填空题,力求解题简练,甚至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办法来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目前考试大都采用考中小学生那样的办法,使不少人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发挥参考者的最佳竞技水平,不利于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千部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必须采取有领导有秩序的审慎的方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只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认识干部教育的规律,加强宏观管理,勇于探索,就能积极稳妥地把干部教改革搞好,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对专业化教室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对专业化教室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摘要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中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专业化教室理念的提出,是我师教育局党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总结了我师教育的经验与教训,遵循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分析我师的教育现状,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教改经验提出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势必对我师的基础教育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将是我师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势必对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课堂教学将发生一定变化,对于师生的课堂有效性产生新的问题。我就自己在利用专业化教室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尝试和想法与大家交流,请方家斧正。

一、影响专业化教室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因素

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成败的关键最终决定于两个角色:教师,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学生,课程改革的具体承受者。当然也受社会环境和教育行政体制的约束和影响。可我们能做到就是通过改变自己,在改革中总结发现,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得到自我的进步性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可能影响课堂模式改革成败的一些因素。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先喜欢你人,才有可能喜欢你的课。从某种程度上讲,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正如“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专业教室是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的。

(1)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学生承担了相应的编辑任务,动手的机会多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多了,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多了。自我价值体现,感受了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感谢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可以不断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到展现。正如学生说:我能负责“每节精要”真好,因为不仅听了、想了、还记了,而且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巩固当天课程的主要内容,我真的很愿意做这个工作。

(2)体现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增强了师生互动。专业教室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想法,操作,更新不是老师一个能做到的,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听取并采纳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体现他们智慧的成果,他们亲自布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平等、民主、相长、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必然会提高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效果。

(3)增大了师生交流共处的空间,加深了师生感情。在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与更新中,师生联系更加密切了,长相处,增了解,消成见,感真情,这对于加深师生感情是有促进作用的。

(4)体现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可以说专业教室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协作意识、学习的信心、责任意识、为班级和他人服务等一些意识,有利于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学生良好习惯和一定的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关键

学生是专业化教室的主要实施者和全部承担者。能否利用好专业化教室给学习带来的快捷、高效、便利、开放等优势,增强学习的有效性,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我们应关注以下学习环节所提现的习惯和素质:课前预习;个体自学能力;小组学习的经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听取别人的不同见解);反思复习意识;质疑克难。

(三)制度建设和完善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

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更新,这些我们都在摸索中,需要用制度来保障支撑。我认为以下制度需要我们关注。有效自觉预习的检查监督制度;课堂小组及个人学习的评价制度;经常浏览资源内容的监督和评价制度,不同板块不同期限的更新的指导与负责制度等,同时建立以上各种制度的奖惩办法。(以后可以在论坛上交流,暂不赘述)

二、数学课程的设置和优势有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数学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数学课程更贴近生活和实际。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有所加强,动手、实验、操作、合作、探究等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数学素养的内容增多;学

对专业化教室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第2页

生每节预习、自学的知识脉络清晰等一些因素都有利于在专业化教室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专业化教室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我们如何利用专业化教室带来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这是对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材、利用环境、研究学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验,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师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参考“洋思教学”结合自身特点,倡导“以学定教,开放教学,三精二清”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实验。

以学定教,即以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型、学生的学力水平、资源条件、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因素制定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的流程,以达到开放教学:调动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合理科学利用资源,并通过反馈,以精讲、精练、精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素质。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个维度

1、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预习、自学、小组学、自我认同感和反思等主体认识和行为。

2、小组捆绑式学习的有效性。包括组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氛围与有效组织、任务完成、组员间的相容相帮关系、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等。

3、开放课堂的有效调控。总体要求:生动活泼、活而有序、乱而不杂;总体目标: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即增强兴趣和信心、张扬个性、激发热情和激情、富有创造、学会合作、锻炼思维、培养数学素质、形成能力。

4、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培养素质,形成能力,体现一定的情感教育价值观;驾驭好课堂,把握好节奏,巧引、巧问、巧讲(不讲、少讲、必讲、精讲、多讲、精练、多练);善观察、善发现,使课堂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使人人有收获,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习惯、端正的态度、丰富的情感。

5、教育效果的多元化评价。重双基,突能力,增情感,培品质。

6、课堂模式改革植根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应是个连续的教育过程。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1、抓预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的监督检查,家长的配合下,以“明日预习指导”(含有预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完成预习题目)为载体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在课内安排预计时间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在组之间进行不间断的评比,计入小组学习总体成绩中,做为评选优秀小组的内容。尽量有被动变主动,由自发变自主。

2、培养自学能力。

3、展示小组学习特色。

4、提高指导水平、把握讲与练

5、课外延伸与拓展。

6、学生自我性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

近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compulsory 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政府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政府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政府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政府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政府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平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习?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平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第2页

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平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平,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平与职业操守,学习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