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盲道建设建议提案

如果我们为了正常项目预计,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不知道该在哪个下手去落实的时候,我们要从很多的方面来撰写我们的方案制定方案时必须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估计。在写方案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城市盲道建设建议提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城市盲道建设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城市盲道建设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城市是人们的家。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作为视障人群的“指南针”,盲道建设和使用情况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对残疾人的关怀程度,还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高度。近年来,我省xxxx、xxxx等城市不断加强市区盲道建设和管理,取得可喜成绩。如xxxx市于xxxx年9月1日起制定施行了《xxxx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然而,我省xxxx、xxxx等城市部分道路不少盲道常被摊档、车辆或各种设施挤占,变相剥夺了残疾人的权益,盲道变成了“忙道”,即便是正常人沿着它走几段,都会碰上各种问题。目前我省xxxx、xxxx等城市盲道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盲道设计和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盲道设计方面如井盖设置不合理,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整条人行道上,中间总是有那么几个井盖,穿插在盲道中间,从而使盲道需围绕井盖拐歪前进。盲道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如盲道设计施工直到维护管理属于不同单位负责,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问题盲道产生以及问题盲道得不到及时整改。

二是人为占用盲道。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乱停放占用盲道,也有一些商家直接占用盲道上摆摊。

三是管理维护存在问题。1、绿化不及时修剪。人行道边的绿化没有及时修剪,长高的行道树,树枝乱生长,靠近人行道盲道,容易造成使用盲道者,面部蹭伤。2、后设置的车站。有些人行道在设立初期并没有安排公交车站,盲道的使用也没有问题,但在日后居民的需求上逐步增加出了公交车站,就占据了部分盲道的位置。3、书报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报亭都是道路施工完成后,后期所加置的,往往选址都在人流比较密集的路口人行道上,这使得本来就不宽敞的人行道,又要停放自行车,又要摆放书报亭。让盲道根本无法继续存在这段路上。

关爱残疾人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为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进一步推进我省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盲道建设和管理。

一、加强和规范城市盲道设计及设置。在城市盲道设计初期就预先合理安排好盲道位置,设计必须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中关于盲道的规定。如公园、广场、重点公共建筑的就近地段及主要出入口都应设置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且应采取更为严密的盲道设置方式,并严格控制行进盲道设施范围和宽度。

二、城建等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对城市盲道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建道路拟定铺设路线,做好规划设计,让施工人员按照图纸铺设盲道,在施工中加大检查力度,施工后一定要组织有关部门验收。

三、加强管理。一是相关部门必须经常安排人手进行抽查,督促未按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建设盲道的单位完善盲道建设;二是政府要对已铺设盲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在可能被汽车占道的地段设置禁停牌,对于那些占用盲道的停车位要坚决取缔,并加大检查力度。三是政府应制定相关条例,对占用盲道者和破坏盲道者给予行政处罚措施。

四、加强宣传。应进一步加强广大市民关爱残疾人、爱护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宣传力度。

F132.com延伸阅读

垃圾分数处理建议提案


垃圾分数处理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垃圾分数处理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内容一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垃圾数量急剧增多,特别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医用垃圾的数量成倍增长。如海口2004年日产垃圾900多吨,2020年增加到1200多吨,而到2014年已经达到1700多吨,由于垃圾的飞速增长,垃圾填埋场已不堪重负。自2003年以来,我省一直推行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公民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迫在眉睫。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

1、明确我省各级政府资源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纳入环境资源管理范畴,实行监督管理,对生活垃圾及其他垃圾不实行分类即随意倾倒行为予以重罚,把它列入市、县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考核依据,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制定出台有关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再利用等细化管理指标的行政规章,明确奖励和处罚标准,明确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的监管途径,通过经济手段和强制性手段相结合,推进生活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分类、无害化处理与回收再利用的收费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从量收费,从损害公共环境和资源的角度收取惩罚性费用,以倒逼公众的自觉行为,同时针对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和较大幅度的奖励措施。积极推进垃圾发电、垃圾造砖、垃圾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进驻,严格限制垃圾简单填埋场的建设,控制其发展速度,及时观察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变化和处置应急措施。

2、我省各级政府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的机构,负责制定、起草、监督各社区各部门的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工作到社区,监督管理到个人,明确城市执法和社区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社会合力。

二、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认识,利用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的宣传渠道;制作宣传手册、公益广告、动漫图画等宣传产品;通过社区组织电视暗访、参观、政府部门与市民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有关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

三、扎实抓好收集环节

1、抓好分类投放。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统一添置收集标准容器,统一张贴标识和颜色,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专门的监督管理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业务素质的培训。

2、抓好分类清运。要针对各类垃圾添置清运车辆及配备设备。可回收垃圾由环卫部门在指定点收集,回收后统一由指定的收购站处理;厨房垃圾要密闭运输,防止滴漏;有害垃圾由环卫专业人员收集后,清运到指定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3、抓好分类处理。加快建设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终端处理设施,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技术装备,提高处理水平。可回收废物纳入资源回收系统综合利用,餐饮业泔水与食品加工有机废物和部分有机垃圾送堆肥厂资源化利用,其余可焚烧生活垃圾送至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

四、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先进,符合安全、卫生、环保条件的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打破现有的废品回收站点和环卫部门各自分头运营和管理的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将之有机结合,实行企业经营模式。通过专项补助引导、非公经济参与等方式成立垃圾处理公司,建立垃圾处理的循环系统,形成垃圾回收与处理的产、供、销“一条龙”机制。扶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垃圾产业,促进我市垃圾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内容二

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然而,在城市管理者眼里,这个“宝贵资源”更像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我们的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垃圾处理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另一方面,小到社区垃圾箱的摆放,大到社区垃圾中转站的选址都会遭来周边群众的抵制,肮脏、恶臭成为垃圾临时收集点名片。也许只有“拾荒者”才把它们中的部分当成宝贝捡起来,或卖或用,当成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更多有害的、回收价值不高的还是被随意丢弃。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生量约为290-440千克,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生活垃圾采用传统的混合填埋或焚烧发电处理方式进行处置,不仅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同时造成了资源、人力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二次环境污染。若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排放、资源化回收利用,则可产生肥料、沼气、建材以及部分可资源利用的纸张、塑料和金属。作为一种新型战略性资源,垃圾的正确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将会成为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垃圾分类收集的目地性不清、政策不配套、技术不合理、公众参与不踊跃等多种因素所致。我省大部分城市均存在有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较低、“垃圾围城”的困局。如何破解垃圾分类问题,成为解决“垃圾围城”的关键。

二、存在问题

1.垃圾处理上下游链条断裂,分类流于形式。经常看到垃圾车进入垃圾回收点后,将已分类好的垃圾又统统倒入垃圾车中直接运走。花大力气所倡导的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就失去意义,也使垃圾在回收后又不得不依靠大量工作人员花费大把时间对其重新分类。

2.公众的环保意识存在“两层皮”现象,一些人嘴上常挂着环保,对垃圾分类收集表现出极强的热情和支持态度,但是当要求落实分类到个人时,就会以“太麻烦”、“看不懂分类”、“自己分类,周围人却无法做到”等理由逃避。

3.政府管理者的环境意识缺失。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甚至认为垃圾问题就是一个单纯的财政投入问题,只要钱到位,就可以解决。表现方式就是把垃圾分类工作简单化和行政化、当作“举手之劳”,不做深入调研,不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规划、方针和实施方案,不向公众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不贯彻落实分类办法,不进行有效监管。

三、几点建议

1.健全相关法规规章。制定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法规以明确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责任主体,并辅之以配套的政策;明确社会各相关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等)在垃圾处理体系框架中的责任。

2.目前,政府大力推进环保宣传,民众环保热情高涨,而垃圾分类是民众参与环保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政府应引导转变观念、强化垃圾分类意识;让每个民众从自身做起,从简单做起,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3.加大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力度,有针对性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一方面是从学校、社区、企业等层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从报纸、网络、电视方式开展垃圾分类等多方位媒体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是要加强从垃圾产生的源头,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知识的推广,例如家电卖场、建材销售市场等场所应推广普及该类垃圾投放与处置的知识。

4.规范分类投放点管理,明确分类标识,专人管理及保洁;垃圾中转站设立分类堆放点,建设分选中心;确保投放、运输、中转分选、末端处置整个环节都要保持分类。

5.引导发展垃圾收集末端处理产业,打造垃圾回收产业链。政府出资鼓励、扶持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例如废旧电池回收加工企业、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等,借助社会力量实施专项垃圾回收及利用。

农村普法守法工作建议提案


农村普法守法工作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村普法守法工作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中共xxxx省委在六届七次全会上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海南。法治社会需要全面均衡发展,城乡同步,农村的法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公民守法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普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我省农村普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农民群众信法守法用法意识淡薄、借助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能力不强,农村普法守法建设基础薄弱、对法治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基层缺乏普法人才等问题。

全民普法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农村普法守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普法守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对农村实际投入,着重解决农民群体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村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征用土地和其他财产时,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较高的补偿,保障失地或推动财产的农民能够有出路。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观念上进行积极引导,使大多数人形成通过合法、正当的生产活动持续和稳定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观念。

二是积极实施“农村普法守法”工程。重点抓好农村骨干份子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骨干等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农民身边的案例对村民进行说法教育。要重点组织学习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通则》、《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扫除普法教育死角。加快农村法律图书室、普法宣传栏等硬件建设。开展农村“普法月”和“百日普法”活动对涉农密切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法普及月”活动。

三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普法守法宣传活动。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普法教育新形式。如开展民主法治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等,借助这些活动载体,有效推进宣传教育效果。精心编排以普法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组织法制宣传文艺队下乡演出活动。通过设立宣传专栏、张挂标语横幅、举办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播放法制录像、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等形式,营造农民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四是建立法律宣传的固定阵地和常驻农村的法律服务机制。实行农村普法守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庄、学校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人才资源。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大对司法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适当增加地方编制,不断壮大司法所队伍。

在抓好农村普法守法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村规民约教育、道德教育,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形成人人尊法崇德的社会氛围。

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建议提案


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近年来,随着我省乡村公路硬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村村通”硬化公路基本覆盖每一个乡村,交通道路发展迅速,给原本闭塞的乡村带来了商机,实现资源共享。但与此同时,乡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却成了农村地区的一大危害,严重威胁到乡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是乡村公路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目前,乡村公路虽然全面实现了硬化和“村村通”,但通行条件差,路面宽度不够,有些路段硬化路面只有3米宽,且临坎、临水、急弯等危险路段多,给车辆安全通行带来绪多危险。

二是乡村公路管理滞后。乡村公路虽然进行了硬化,但路面窄,有些路段无路肩,路况差,且有些路段没有交通标志标线,也无路面中间线,加之缺乏减速板、路标、护栏等完善的服务设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三是群众对乡村公路维护意识差。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过往车辆中超限运输车辆对路面造成严重破损。

如何改善乡村公路交通现状,避免乡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公路、交警部门要与市、县乡镇联合,以村组为单位,组织群众学习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并利用案例剖析,把各种损坏公路、交通违法导致惨祸的危害形象地告诉群众,增强维护公路、出行安全意识,达到自觉抵制、举报各种损坏公路、交通违法行为。

(二)适度超前地统筹规划乡村公路发展。一是要适当加宽乡村水泥路面,以便解决车辆安全行驶及会车难问题;二是要想方设法从各个渠道争取资金,把乡村公路的硬件建设搞好,不惜一切代价建好安全防护设施,把好乡村公路安全防护关;三是要完善乡村公路弯道、坡道、叉路、村镇学校等路段的路标建设。

(三)积极探索建、管、养、运的长效机制,促进乡村公路健康发展。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保障。要加大路政管理力度,严禁破坏道路的行为发生。要积极探索乡村公路养护新机制,在建立常规养护制度的同时,要逐步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养护管理体制。要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水平。要本着人便于行、货便于运的公路建设最终目标,统筹规划农村客运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建议提案


发展文化产业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在提交建议提案之前,本人想藉今日的会议向领导和各位同仁汇报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在五十日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莅澳期间,对澳门提出了「四点希望」和「四点要求」。本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和「四点要求」的重要精神,既是对澳门新阶段各项工作如何承前启后、寻求更上一层楼的方向性指引,同样也可以说是对海南的未来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指南性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是希望我们继续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继续统筹谋划,积极推动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筑牢根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面向未来,加强青少年教育培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希望,各界继续弘扬爱国爱澳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支持政府依法施政,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正能量,共同致力实现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本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既高度概括澳门实况,也为海南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宏观的指示。

本人更加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第一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团队意识,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挑战,第二要勇于担当、善于谋划、敢于碰硬,又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第三要从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几件实事,力争取得实效。第四要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渗透和干扰,巩固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本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四点要求」的重要精神,更加具体地为澳门和海南的未来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方向性指示。

作为海南省政协委员,本人责无旁贷地会以积极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有效作为,尽智、尽力、尽责地发挥政协的作用。

本人所提交的建议提案,目的是希望尽自己的一点绵力,透过澳门这座中西文化的窗橱,大力宣传海南省文化旅游和社会新貌,推动家乡建设,为海南家乡做点好事、实事。

1.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建议政府要有勇于创新的思维、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谋划的策略和致力改革的作风、好好利用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南北语言荟萃的独特平台,透过主题歌曲创作的文创管道,向海内外大力推介和广泛宣传海南省的城市建议新面貌和丰厚的旅游文化景点以及全民健身、大众体育的社会正能量。为家乡建设引资、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到访,促进海南经济向前发展。建议政府把握这个机遇,做件实事,提升海南省更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力争取得实效

2. 繁荣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众所周知,有「南国明珠」美称的海南省人文历史悠久,中西文化荟融,旅游资源丰富,但全国省市、各个地区亦同样具备「人文历史悠久,中西文化交融,旅游资源丰富」的各自特色,海南省如何能够在激烈的良性竞争中脱颖而出?着着先鞭?本人认为,在同等优势的角力中,关键的着力点,往往在于行之有效的宣传!虽然海南省举办过不少蜚声国际的大型活动,但这些活动只能起到「时节性」或「短线」的宣传效益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共通的语言,它跨越了无界别的不同语言鸿沟,创作歌曲能陶冶人们的情感,能凝聚民族团结及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歌曲幅盖面广,影响力大,它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支持「歌曲创作」这个不可忽视的能量,因为健康、励志的爱国爱家乡的主题创作歌曲,除了能够对外广泛宣扬海南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旅游文化和体育文化和提升海南的大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之外,还对时下年青人和校园学生起到「爱我海南、为之奉献」潜言默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人是澳门流行音乐曲艺创作总会会长,澳门流行音乐曲艺创作总会自成立至今,创作了不少爱国爱澳的励志歌曲和宣传澳门世遗景点的健康歌曲,并先后透过与学校及民间各社团的交流演出,在澳门社会和学界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受到了特区政府、中联办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扬。月前我会专程赴广州拜会了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与该会会长、曾创作「涛声依旧」、「我不想说」等等优秀作品,有广东「音乐教父」之称的中国著名曲词家陈小奇及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的多位领导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初步达成了未来互恵互补、共荣共赢的合作共识。相信未来粤澳两地流行音乐曲艺创作的平台将会前景美好。

3. 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本人乐意为海南家乡做点实事,希望能透过澳门这个中西文化对外窗橱的地理独特优势,用澳门流行音乐曲艺创作总会这个总会组织,配合和协助海南省政府拓展澳门这个对外宣传平台,透过推介、汇演、互访、交流和巡回演出等的多种形式,大力促进和提升海南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为家乡建设引资、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到访海南,促进海南经济向前发展。

以上建议提案的具体操作,虽然还需进一步深化商讨完善,但本人认为,中国澳门特区这个对外宣传的平台不容忽视,全国各省市都想方设法,希望能渗入澳门这个桥头堡作为对外宣传推介阵地,本人希望海南省政府能认真统筹谋划,积极推动多元持续发展道路,为海南父老乡亲作出更大贡献。

停车乱收费现象建议提案


停车乱收费现象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停车乱收费现象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道路资源日趋紧张,“停车难、行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停车泊位的严重不足,加上相关停车法规的不健全,管理的不完善,导致非法停车收费现象泛滥。在市区,现在除了咪表和专业停车场的合法收费之外,你只要是车子一停下来,就有人拿着假发票过来对着车子作一番“引导”服务,然后就索要停车费。这种停车收费不提供发票,停车没有保障,汽车出险无处索赔,经常引发纠纷。据报道,其中不少背后有黑社会和幕后利益人员操控,也有一些打着“社区停车收费”的幌子,不但没有经营主体和法人代表,没有申办工商营业执照,而且没有按照法规要求向国家交纳税、费。这种非法停车收费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社会经济环境,解决市区停车问题,规范市区停车收费管理,既关系法制建设、社会民生,也关系社会稳定,更是一个考验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行政能力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及早彻底解决非法收费这已十分突出的社会毒瘤,会使社会民众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能力产生怀疑,损害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针对xxxx市区停车乱收费现象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统一的停车管理协调机构,促进停车管理协同化。在停车管理特别是公共停车位的管理上,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管理机构,或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来统一处理目前的停车乱象和停车收费问题,“跟政府的办事大厅类似”最好由一个部门牵头,把政府投资建的停车场、路边占道车位等公共停车资源统一管理起来。这样市民投诉时,只需面对一个机构,问题处理起来就会更有效。

2、停车管理应停止“承包”制,改由各区政府招标,委托企业进行现场停车管理服务,“政府给够企业的,剩下来的钱全是财政的。”。现行的道路停车管理模式实质上是“承包制”。政府向停车管理企业收占道费,而在不同场合实际停车收费有多有少。如果收多了,企业作为利润留下来,甚至进了收费员个人腰包,没增加财政收入;如果收少了,企业就可能拖欠占道费,使政府没有收足“调节费”,也就没法向市民讲清楚停车费哪去了。

3、统一全市停车收费系统,加强停车收费监督管理,让每笔停车收费都应透明可查。开车人哪天几点几分在哪个车位上停车交了多少钱,现场管理员对车牌摄像取证,记录停车位置和进出时间,上传到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自动计价,通知车主缴费。收费员不接触计价和收费环节,就不会有任何乱收费和私吞现象。停车管理员可以同时担任交通协管员,对附近非法停车进行取证,通过手机专用软件上传到公安交管部门,经核实认定后,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开出罚单。同时可考虑每辆车建立一个独立的停车费账号,用多种电子缴费方式付款。电子支付系统在技术上、商业上都十分成熟,没有技术障碍。停车费账号也可与交通罚款系统互通,让车主同时缴纳罚款和停车费。

4、提高机动车停车服务管理的技术和水平。建立完善城市停车诱导系统,为驾车者提供停车场的位置和空、满状况等信息;同时,停车场所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服务收费标准、经营时间、经营者名称、监督电话、停车位使用信息和车辆停放管理制度等,并配建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准确提供停车位使用信息。此外对在禁止停车或者妨碍交通地点停车以及使用机动车占用道路或停车泊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予以禁止。

5、加强停车管理的立法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规定的,按《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违反公安、市政、城管、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管理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特别是明确规定,无收费权限的个人,向机动车停放者索要停车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停车管理问题在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凸显出了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国停车行业起步较晚,尚未适应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需求,解决停车问题,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建议提案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室外露天高空作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且流动性大,属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建筑施工的安全势态仍然非常严峻,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建筑施工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有的建设单位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行为不规范,不按法定建设程序办事,规避政府监管;有的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施工图审查、不依法招标和报建、不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有的建设单位还违法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甚至个人。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的设计单位的安全行为不规范,有的设计单位挂靠的人员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施工图审查后随意迁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擅自变更,降低要求,从而埋下了安生事故的隐患。

2、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

3、信贷调控效果显现,资金来源进一步呈现多元化

建筑施工要求每个项目都由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的的建造师主持,然而实际上有不少工程是挂靠的,工程项目部为了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管理人员并不齐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用电、封闭作业、临边防护大都不符合规范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很大,管理水平很低。

4、安全教育不落实

安全教育培训滞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 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比较滞后,导致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上岗。有的工地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虽然齐全,也记录了教育培训等内容,但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5、安全监督不到位

不能否认,一些监督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玩忽职守。有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不积极主动执法,不强化责任监督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职责,致使规避监管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已纳入监管的项目,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措施不坚决、整改不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同样如果能够减少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和轻微事故,也就能在总体上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机率,就能够减少、降低或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安全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具体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三大因素之一,高处坠落、触电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都与人的行为有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一半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关,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重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重点抓好二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多个工种,其中部分工种属于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施工电梯、建筑起重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这些工种对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建筑施工特殊工种必须坚持教育、培训、考核和执证上岗的要求,坚持严格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发上岗证,无上岗证不得上岗,严格建筑特殊工种管理;二是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安全危险源不同,对建筑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结合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实际,对有关安全技术事项向所有进行施工的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岗前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注意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2、构建建筑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由于人容易受到心理、生理等条件的局限,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完成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建筑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主要是抓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是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在超过2米以上悬空作业的须系好安全带,悬空作业点无法挂设安全带的,设置安全拉绳或安全栏杆等,悬空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按照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立网和水平兜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五临边”是指: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搭设牢固的防护棚。对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等,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主要可降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机率,减小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损失。

3、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防止事故扩大

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来讲,采取培训教育、安全防护等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需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通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一旦发生事故,施工企业具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如上海“11.15’’大火,如果在发生火灾的初期就启动应急救援,立即扑灭初始的火苗,也许就不会死那么多人;2020年昆明新机场,“1.03”事故发生后,由于应急救援及时,事故造成了7人死亡,另有28人受伤,并及时得到救治,没有使这起事故升级。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安全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管理、施工组织、工艺工序方法、材料、机械及设备等等,都与建筑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建议提案


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说:“扶贫工作要只争朝夕,决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了不平均。到2020年,如果贫困地区面貌改变不大,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说不出口的。中央将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从总书记的这番讲话中,我感到的是总书记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牵挂和关怀之情,以及对贫困人口的体恤和一片拳拳之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奋发。

海南是以旅游和农业为主的一个省份。由于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真正依靠旅游发展经济的市县只有少数几个,大部分市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难题,在海南,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目前,海南农村的主要产业还相当原始单一,村民大多以养猪,种植水稻、甘蔗和槟榔为主。少部份人以渔业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种植橡胶、种植果树、种菜为业,收入很低,普遍比较贫困。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省农业生产利润太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在种植水稻方面,假如每户农户有10亩水田,以目前海南土地每亩的产量计算,每亩大约生产400公斤稻谷,每公斤2元,种一季水稻收入8000元计算,一般一年种两季,收入16000元,除去化肥、农药、种子等的费用6000元,每年纯收只有10000元左右。

在种植甘蔗方面,每户农户有10亩大田,3到4亩大田可产10吨甘蔗,每吨260元,一年只能种一季,一年收获30吨就是7800元,若除去人工化肥农药等费用3000元,利润只有4800元。

在养猪方面,一般情况总的利润在30%左右,一家人养一头猪要投入700元,养到5到6个月能卖1000元。一般一家农户一年有本钱投入养猪可养5头猪,一年的利润大概在1500元。加上别的收入,海南大部分农村一家一年的收入在16000元上下。在海南特殊的生活环境下,一家人的生活和人情份子钱就要占去花销的大部分,一年到头也就所剩无几。

其二,我省农村很多农户不够勤劳,劳动积极性不高,很多农村人宁愿让地荒着也不种菜,没钱还要自己买菜吃。

我省是个农业省,但80%的蔬菜却要从外省购进,这就说明本地菜农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不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宁愿在家闲逛,甚至吃喝赌博也不外出务工。在海南务工的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的农民工。这些地方的农村现在房子盖得都很漂亮,因为这些地方的农民很多都是两夫妻结伴外出务工,一年下来能存2-4万元,几年后他们回家就会盖上新房,然后又出来务工,几年后就有本钱做其它的事情。现在,在海口泥水匠一天的工钱大工有250元,小工也有200元。他们很多都是丈夫做大工,妻子做小工,一个月的收入相当可观。但现在海南农民有多少个愿意去做泥水匠?

其三,原始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制约农民的发展。

在很多省份,农业机械化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目前很多省份已经不再用耕牛种地,而且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也机械化了。但海南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以人工和耕牛种地为主。而很多地方通过再一次分田地,将土地成片承包给农户,达到大规模耕作,方便机械操作。但我省农民的田地大多还是东一小片西一小片,不成规模,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妨碍机械操作。

农业和农村经济既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也是海南发展的“短板”。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自然原因、基础条件、人口素质、发展质量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农村发展长期处于比较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而扶贫是改善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

其四,目前我省在扶贫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指导思想上,扶贫工作不同程度具有一定的政绩性、短期性和功利性的思想。在扶贫措施上,除了给予资金和物资之外,主要的问题是对贫困地区人的思想上的扶贫还不到位,知识技能扶贫相对滞后;涉及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扶贫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严重欠缺,政策扶贫效应不够明显;产业扶贫特色和规模需要进一步培育;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有待加大,各种扶贫资金需要进一步争取和整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能力亟待加强,各种保障性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社会扶贫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扶贫力量还缺乏引导机制。在保障机制上,部门合作扶贫机制没有建立,扶贫工作不够统一规范;扶贫工作考核督查机制还不够科学,扶贫工作问责制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建议采和措施

针对我省在农村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扶贫策略

扶贫工作是坚持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在实践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都根据各自实际采取不同扶贫推进手段。先易后难,即对扶贫难度相对不深、扶贫难度较小的地区率先开展扶贫,虽然在短期容易见效,但这种扶贫方式,对于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地区扶贫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失去了扶贫应有的公平性。先难后易,即对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的地区率先开展攻坚式扶贫。从长远看,率先破解扶贫难题,有利于整个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但扶贫工作在短期内受益贫困群众少,社会效益不够明显。所以说,扶贫工作应兼顾其社会效益和公平性并举,各级各部门要做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式”扶贫,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把扶贫工作放在民生上,放在任期外,采取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社会效益和公平性并重,统筹推进扶贫难题破解和扶贫面稳步扩大。

其次,要统筹考虑,综合施政,开创扶贫新局面

(一)思想扶贫。纵观我省农村贫困,主要表现是小农思想在农村地区比普遍。因此,扶贫工作应该首先着眼于解放思想、突破陈规。通过建成和丰富农家书屋、建立农村综合农贸市场示范点、开展农民精神文明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融入党的路线方针、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等措施,让农民亲身感受市场经济,不断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中更新观念,破除小农思想和小富即安心理,促使农民突破现状,增强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知识扶贫。“扶贫先治愚”是我国扶贫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我省一些山区的少年儿童因贫困而上不了学,辍学率高,文盲率高;反过来又因为素质和劳动技能低下,造成循环式贫困。因此,给贫困人口以足够受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思想观念更新和劳动技能提升,成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要通过成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组建农民技能培训队、编印农技知识册子、培训农技带头人等措施,着力增强农民自身素质,提升脱贫致富的本领。

(三)基础扶贫。农村油路、砂石路、农机路等还有待加大力度修整完善,部分乡村不通动力用电,一些地方人畜饮水还存在困难。因此,要做好全省农村扶贫工作,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基础先行的路子。要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促使农村道路联网,方便群众出行;加大农村、水库、水池、坝塘、泵站、水渠等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洪涝灾害防护措施,提高防灾能力。

(四)人才扶贫。近年来,我省一些边远山区和贫困乡镇的人才资源依然欠缺,农业实用型人员还很少。因此,为农村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扶贫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待遇偏向、创新机制等措施,建立直接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的人才扶贫计划,为农村充实一批实用型、技术型、专业性的人才。

(五)政策扶贫。在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的一系列惠农支农及扶贫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优化财政支出来扶贫。海南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人员在农村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六)产业扶贫。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必须因地制宜找准扶贫开发的产业发展路子,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劳务业、特色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把潜在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使产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

(七)项目扶贫。项目是带动发展的引擎,要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农村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在争取农村道路、改土造田、农业水利、农村电网、清洁能源、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利用国家以及省市县的配套资金,以项目投资加大农村扶贫工作的积累,稳步推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八)劳务扶贫。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多措施提升农民技能的同时,可以结合全省建设的实际就地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农民技能培训、务工信息发布和相关责任义务承担;结合实际制定劳务扶贫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劳务输出。

(九)社会扶贫。在农村扶贫开发中,要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的作用。社会扶贫与政府扶贫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能力有意愿捐款扶贫的人,他们的扶贫作用会越来越大。在社会扶贫方面,政府要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更多的组织和个人表达社会责任心提供更多机会,形成行业、社会、政府共同推动的扶贫大格局。

第三、创新机制,严肃问责,确保扶贫成效

(一)、强化部门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如发改、科技、财政、农牧、林业、民政、扶贫、农村、城建等部门都各自依据不同的政策和计划开展扶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因此,要加强部门合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确保扶贫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二)定期抽查考核。扶贫工作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要建立完善的督查考核机制,组建专门的工作组,定期不定期随机抽查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对于进度缓慢、偷工减料、暗箱操作等一些违规行为及时曝光查处,切实规范和严肃扶贫工作,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扶贫工作透明化。

(三)改进考核办法。现行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量化目标管理考核为主,但对实际政策执行的效果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建议在实践中,对于扶贫工作的考核,要注重实际效果,适当采取入户入点、与受益群众面对面座谈了解、群众测评等方法进行检查。以注重实效为核心,以民生感受为依据,以群众口碑为指向,促进扶贫工作规范化。同时,也可以试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切实提升扶贫工作在整个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切实维护民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电动自行车治理建议提案


电动自行车治理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电动自行车治理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以其价廉、轻便、灵活、省力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xxxx市民的青睐。近几年来,xxxx市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一直迅速增长。xxxx年xxxx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 20万辆,到了xxxx年末,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50万辆。根据登记管理的统计数据计算,以日均增长400辆,一年15万辆的速度增长。依此数据计算,再过2年,保有量又将翻一倍。

电动自行车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交通安全问题。在xxxx,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到处乱窜,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异常普遍,闯红灯、逆行、超载、超速、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电动车交通违法现象触目惊心。在高峰期,不少电动自行车根本不管信号灯,一下几十辆涌入路口,使各个方向的车全被堵死在一起,导致交通瘫痪。许多外省游客到xxxx直言:“这么混乱的交通状况,我可不敢开车,就是坐车都害怕。”

xxxx市作为xxxx的省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乱象,不仅直接影响了xxxx国际旅游岛的形象,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成为马路安全的首要隐患。xxxx4年7月至10月,仅3个月时间xxxx市交警部门一共查处违法电动自行车共70588辆,其中查扣电动自行车11335辆。据警方初步统计,xxxx年至xxxx年,xxxx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高达16466起,死亡83人,受伤5607人。

截至xxxx年,xxxx的机动车数量就从xxxx8年的18万辆增加到50万辆,加上同样数量的电动自行车,多达上百万辆。而xxxx市支路网密度仅为0.98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3-4公里/平方公里的国家标准,因此,xxxx市主干道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民生无小事”,对电动自行车乱象的有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考验着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专家认为,一些城市正在实行的登记上牌属于管理的后端,是地方政府无奈之下的“妥协式治理”,成本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xxxx市由于历史原因,道路规划先天不足,路面狭窄、弯曲,丁字路口、不规则路口随处可见,现有的道路条件不可能专门给电动自行车开辟独立的行驶空间,无论是在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都面临与不同速度的车辆挤占同一道路空间的问题。最终使道路交通流更加混乱,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就如何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应在xxxx市主城区、主干道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攀升,xxxx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法跟上,综合承载力根本无法满足电动自行车过快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在主城区、主干道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深圳、福州等城市早在xxxx1年就采取了部分主要道路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措施,效果非常好,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二、建立电动自行车总量控制机制。

努力建立部分禁行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控机制,除对电动自行车采取部分路段禁行的措施外,还应按月或按季度对电动自行车实行限量上牌措施。应根据xxxx市电动自行车报废数量,对电动自行车实行限量上牌,直到停止上牌,控制电动自行车的总数,以缓解xxxx市的路面交通状况。要实现电动自行车总量的目标,还要从源头抓起,提高电动自行车销售的准入门槛,监督经销商守法经营,严禁经销商非法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和改装、拼装电动自行车。

三、坚持公交优先。

在对电动自行车实行部分路段禁行和总量控制的同时,应下大力气,优先发展公交,方便市民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坚持公交优先,让市民工作和生活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交优先”的前提是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权,使得公共交通表现出便利化的优势,其次是改善公共交通乘车环境,减少候车、换乘时间。xxxx市应当抓住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的契机,优化xxxx市的公交网络,调整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规划公交专用道,投放更多环保、节能、舒适的新能源公交车,吸引市民搭乘公交出行,主动放弃骑电动自行车出行。

四、加强道路改造。

xxxx市部分道路设计很不合理,没有规划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只有与机动车同道行驶。部分道路有行人过街天桥,但非机动车却无法上桥通行。因此,对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路段,必须进行道路改造,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设置能够让电动自行车通行的天桥,使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的现状得以缓解,让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各行其道。

五、加强对人的管理。

xxxx市电动自行车之所以乱象多,主要原因还是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差,无视交通规则,骑车全凭感觉走。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这方面的处罚力度,还要对市民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和考核。对蓝牌电动自行车,应考虑逐步建立类似于小轿车管理的扣分、累积处罚制度,避免一次性处罚效果不佳的状况,为最终实现禁止电动自行车在主干道上行驶而努力。

社区建设政协提案


社区建设政协提案

关于加快新型城市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管理水平创新的提案

一、背景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本单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与保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提升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期间,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表现在: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徐汇区现辖xx,近年来,xx区社区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办公条件有所改善,自治水平逐步提高,纽带作用不断显现,服务功能逐渐拓展。

二、社区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社区管理体制还适应不了社会管理形势与任务的需要,社区服务功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为:
1、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社区在发展取向上仍然对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2、社区建设投入有待加大
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总量尚显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为居民服务的平台缺乏。有的街道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足,社区办公经费的紧张,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3、社区干部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
一些社区存在工作人员少、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较低,使得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影响队伍稳定。
4、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部门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机构,社区成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许多职能部门强调“工作进社区”,简单地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行政事务下移多,由此导致社区检查考核多,创建达标多,服务活动少。对社区给予的少,要求的多,致使社区管理陷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好”的境地,社区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服务内容不多,社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5、整体服务功能不凸显。虽然现在不少社区建立了计生、再就业、卫生方面的社区服务站,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服务领域不宽、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投入不多等方面。目前社区提供的大多数服务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基本上停留在政府组织、安排的状态,作为社区主体的广大居民参与意识较淡薄,而且社区服务多是有牌子少内容,有项目没服务,有需求缺人才,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推进社区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为加强我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建议如下:
1、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使之成为构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承载平台,以社会管理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完善政策法规,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通过制定政策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的市场机制,激发公民的社区精神,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构建社区管理体系,用法律规范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家庭、个体的行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确保社区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建议将社区办公经费按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同时,实行“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工作经费进社区。
2、创新社区管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1)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实现从政府单一治理,向全社会多元合作的“一主多元”复合治理模式转变。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建设政协提案第2页

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工作平台,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将社会公益性工作尽量交由社区,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强化工作考核考评,落实部门共建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工作格局,以增强社区的实际工作能力。
(2)构建自治化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建议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自治化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在确保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社区的自治权利,帮助社区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每个社区要建立居民代表会议,作为决策机构,负责决策本社区重大事项,并对社区居委会进行监督。由居民代表会议制定《社区管理委员会章程》,根据章程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干部、驻社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组成,作为社区事务的执行机构。
(3)科学设置和划分社区管辖范围,有效发挥其自治、服务、管理、监督作用,严格按标准配置社区工作用房和社区公益性设施,并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业规划。
(4)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和民间服务组织。政府要在明晰职责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变直接服务为间接服务,减少政府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工具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用资金、物业、人才来培育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让其承担过去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
 3、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管理实效
在社区管理方面,实现体制创新转型,扩大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构建“社区——业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居民代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执政党基层组织的作用,使得群众遇到疑问或者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到不推诿、负责任的组织,让他们的各项诉求有正常上传的通道,更好地促进城乡基层群众与政府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减少或避免矛盾尖锐化现象。要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衔接问题。当前特别要强调发挥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两者的能动性,牢固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倡导并支持社区内部逐步实现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一要建立和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心、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和社会群体的根本利益。
二要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方式,通过教育、疏导、说理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的萌芽状态在社区内解决。
三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预防机制。通过经常性的摸排,掌握社区内不稳定因素,防止问题蔓延,势态扩大,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
  4、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1)不断拓宽社区服务内容。要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发服务资源,拓宽服务空间,实现由事务性服务向生活服务和福利保障的转变。针对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开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养生指导服务;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应以社区为依托,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
  (2)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3)强化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职能。
一是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建立社区内失业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申报认定等动态管理制度,提供就业法规政策、就业信息等方面咨询。
二是加大社区救助服务。对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加大动态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三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全面落实。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社区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形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发展物质基础
(1)科学规划,确保社区办公和服务基本条件。建议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纳入规划。按“五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四站(社区服务站、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站、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标准配套好社区。对目前尚无条件建设的社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在国有房产中进行统筹调剂,通过借用的方式解决办公和活动用房,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最基本物质条件。对于新建小区,开发商必须按规定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否则不予以审批和验收。
  (2)完善投入机制,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社区建设。加大驻社区单位对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实现以财政为主、民资参与、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3)远期规划应加大政府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建设“五个中心”。
社区公共服务可分为行政管理、文体活动、医疗保健、宣传教育、社会福利、商业消费、垃圾处理和治安保障等。我们建议,远期规划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社区居民,借助非政府组织的社工力量,重点建设五大中心,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垃圾分捡处理中心。
每个社区都要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除了方便办理市民各类与政府相关的日常事务外,还应该具有倾听诉求、下情上达、上情下传的功能。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举行部委办局和其他政府部门进社区现场办公活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因地制宜设置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要优先解决开放型文体活动的用地需求,建设小型多样方便实用的体育锻炼场所,配备健身器材并定期维护。建设社区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应当全面考虑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和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满足各类人群的体育锻炼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因地制宜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借鉴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多设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并与地理位置相近的市区两级医院形成快速抢救通道。
因地制宜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充实完善为老年人、残障人服务的内容。随着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养老院的床位和档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多老人心理上无法接受养老院养老方式,因此居家养老是不错的选择。独身子女时代的居家养老是子女不能完全承担的,必须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
每个社区至少设置一个垃圾分捡处理中心。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节约资源。有的社区明明已经建成了分类收集的垃圾箱,不少市民也知道垃圾应该分类投放,但却不清楚具体该放到哪里。环卫工人在收拾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时也没有按照科学标准分类放置,而是一股脑儿装运,垃圾填埋和焚烧场的分类收集处理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向市民大力宣传解释垃圾分类处理的功效,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在社区层面建设垃圾分捡处理中心,同时从严管控垃圾中转站和末端处理场。
6、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
(1)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参加社区建设。通过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鼓励学历进修等抓好社区“两委”干部的理论和业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定期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创新社区工作上挂下派、横向交流、脱产学习深造等培训机制,提高社区人员政治、经济待遇,在评先、评优、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向其适当倾斜。
(2)完善工作模式。推行“社工+义工”社会工作模式,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常态化、制度化。
(3)加大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本区教育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社工培训基地,加快专业社工培养培训步伐。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尤其是企业力量,拓宽培养渠道,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购买社工服务。
7、加强重点人群监管,破解社区管理难点。
(1)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掌握社区户籍人口,以社区为依托,以派出所为主管,建立外来人口备案制度,促进人口规范有序流动。
(2)加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开展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务管理。重点解决辍学生、流失生返校学习问题,加强对孤儿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管理。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妥善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4)加强精神病残疾人服务管理。在社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吸毒人员排查和管控,促进社区平安、和谐。
8、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要坚持开发商与物业管理脱钩,物业管理市场化。设立物业管理监管部门,促进物业管理的规范化。物业管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与社区居委会密切配合,并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城市盲道建设建议提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城市文明建设主题演讲”相关内容,请访问“城市文明建设主题演讲”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