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少数干部和群众的国防法制意识不强。在一些机关和部门,少数同志仍然存在着"落实国防法规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上自觉性不高,往往强调本单位、本行业的特殊性,而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企业单位的领导偏重
于落实《企业法》而忽视了《国防法》,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民兵是帮忙",民兵工作摆不上位、挂不上号的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家长也不支持子女参加民兵活动,个别适龄青年则一心想着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意报名参军或加入民兵组织,等等。
2、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如过去的法规曾规定,城市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编组民兵,而"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般不建民兵组织。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大中型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而临破产或倒闭,民兵组织有计划地向民营企业扩展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需要。再比如,过去规定城市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将逐渐走向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因此,这就需要对现行法规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3、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难纠的现象。少数村居对民兵、预备役工作不重视,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个别适龄青年不能依法进行兵役登记,甚至逃避兵役义务。面对违反国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执法人员往往顾虑"关系"、"面子",顶不住各种"说情风",或者在处理上避重就轻,达不到惩治违法的目的,或者使案件久拖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自觉性。首先,要认识到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法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涉及军队和地方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和与配合,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制作保障。实践证明,单靠行政命令和"感情"、"关系"做工作,已很难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认识到国防法规也是社会各行业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国防法规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国防法规,绝不仅仅是军队一家的事情,需要基层党委政府和武装部抓好落实。一方面要把遵守本部门、本行业的法规同遵守国防法规一致起来,不能厚此薄彼;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个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搞好了,不仅产生国防效益,而且能有效地带动和促进生产发展。第三,要认识到基层党委、政府在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法人、公民在民兵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不断提高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自觉性。
2、高标准地完成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专武干部兼职过多,专武干部选拔作用程序不规范,调整交流不顺畅等问题。加强民兵参战支前问题的研究,制定民兵参战支前准备工作的对策措施。按照民兵训练任务和大纲要求,深入开展民兵规范化训练,着眼战时隧行任务的需要,突出抓好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和专业技术分队成建制训练,全面提高民兵军事训练质量。全面展开正规化训练,尽快形成实战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经济动员组织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搞好宣传教育,营造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贯彻落实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广大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这个重点,创造条件要把学习国防法规列入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利用理论学习、党课教育、过国防教育日等时机认真组织学习,使其明确职责,按国防法规规定的权力和义务开展工作。在教育内容上,要继续深入学习国家颁布的《宪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重要条款要熟记,一般内容要了解,同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要认真抓好落实。在教育形式上,要以系统教育为主,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以增强教育交果。一方面要把正规教育作为普及国防法律知识的主渠道,同时还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随机教育,形成人人增强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并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社会氛围。
4、切实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和武装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要"高"。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发展,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提高。二是履行工作职责要"真"。要尽职尽责,认真学习党中央、国防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熟悉武装工作和国防动员工作的情况,加强武装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落实制度要"严"。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党管武装工作顺利进行。要定期检查分析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党管武装的要求落到实处。四是组织协调要"实"。对涉及国防建设方面的事情,需要有关方面配合或协调的,都要主动参与,切实履行职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团结和指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党的形象;他们的作风优劣,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出党风的好坏。因此,抓好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作风是面镜子。什么地方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什么地方的党风就正,民心就顺,干群关系就融洽,经济发展就迅速。相反,什么地方淡化作风建设,什么地方的干群关系就紧张,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就不足,经济发展就缓慢。当前,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敢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行动的出发点、落脚点,但也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在思想上,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领导与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能否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是关系到党能否经受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当前,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忘记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忘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以权换钱,行贿受贿,堕落成腐败分子,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2、在学习上,没有树立起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个别乡镇的领导干部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水平最高,能力最强,本事最大,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看不起群众,不愿意向群众学习,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不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把邓小平理论看成是死板、僵化的教条,没有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去开动脑筋,找准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结果导致某些决策失误,引起群众的不满与抵制。对此,他们不及时修正偏差,改正错误,反而责怪群众“落后”、“保守”、“思想僵化”。3、在工作上,没有做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两眼向上,两脚跑上,懒于下村组,即使下村组,也是走马观花,谈不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做事情仅仅靠开大会,发文件实行领导,做工作是有布置,无检查,对上级的批示虚于应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有的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推诿、哄骗的方式打发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拒群众于千里之外;有的是变相收费,变相摊派,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甚至村组干部为工作被打,也不愿给他们撑腰壮胆;有的习惯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很不注重自身的形象,把党群鱼水关系演绎成油水关系;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工作,跑调动,搞走读,把政府的公务用车当成自己的私人小车,哪有心思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当前,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错误的东西无动于衷,不批评、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批评下级轻描淡写,批评同级躲躲闪闪,批评上级遮遮掩掩;有的自我批评避重就轻,批评别人是浮光掠影;还有的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在党内不说,到党外乱说,遇到困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结果是软化原则态度,宽容落后情绪,迁就个人主义,助长歪风邪气。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镇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镇领导干部队伍,我们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1、搞好“三讲”教育,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总书记说:“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要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学习,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通过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路子,实现农村经济的又一次腾飞。乡镇领导干部也一定要讲政治,不能认为讲政治与基层乡镇无关。江总书记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就是同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农民的合法利益为最高利益,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决不能高高在上,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压制和伤害群众。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坚不可催的群众观,从行动上正确处理好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乡镇领导干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部“讲正气”,就是在思想上要纯正,在品行上要端正,在处事上要公正。如果品行不端,居心不良,本事再大,群众也会反感;如果对歪风邪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敢于坚持原则,不勇于揭露和批评不正之风,不善于接触矛盾,当“老好人”,那和群众的关系自然就会疏远。因此,乡镇领导干部一定不要被金钱所迷惑,人情所左右,权势所折服,而要说公道话,办公道事。2、抓好乡镇领导“一把手”的作风建设。乡镇领导班子中,党委书记是“核心”,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整个班子乃至群众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党支部看领导干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好“一把手”就抓住了乡镇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关键。首先要选好配强乡镇“一把手”,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将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其次要对“一把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他们的作风过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基层的工作实践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给人以勤政、务实、廉洁的形象,这样群众就会拥护,人民就会爱戴,干群关系就会密切。3、增强公仆意识,塑造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形象。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是乡镇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根本举措,是对“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为党献什么”的直接回答。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之所需,真正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当前,每一位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发展经济,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工作。4、加大监督力度,塑造廉洁自律的领导干部形象。当前,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使乡镇领导干部在强有力的监督中认真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一是要通过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党内监督。二是要通过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三是要抓好乡镇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落实工作,扎实开展领导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等。通过这些监督制度,使乡镇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闻过则喜”、“闻过则改”的作风,认清肩负的责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去年3月,市信用社以创建“信用乡(镇)村”建设为契机,对市镇中洲村辖区内221户农户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一标准,全面展开了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中洲村共累计发放、收回小额农贷115万元,贷款到期收回率达100%,取得较好反响。
今年4月市办主任张石屏同志在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了“做小做优做品牌”的经营战略,把小额农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5月7日县联社由陈桃源主任和欧阳昌盛副主任带队,组织全辖信用社主任赴醴陵市船湾信用社实地观摩学习借鉴他们推广小额农贷的先进经验。足以说明联社党委对加大小额农贷推广工作力度的决心和举措。那么如何把小额农贷工作纵深开展下去,如何规避小额农贷推广工作中的不足,如何将小额农贷真正打造成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品牌。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此笔者市为例进行了相关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初浅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额农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市的基本情况
市镇全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32个村名小组,总人口12034人,土地面积186.5平方公里。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4亿元,规模企业7家,农业总产值3.04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产量7924吨,生猪出栏8220头。实现财政总收入1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
截止4月,市信用社贷款总余额为2574万,其中小额农贷余额186万元,占比7.2%。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发放50份问卷进行随机调研,形成有效问卷50份,拟分析市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小额农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问卷统计情况
1、家庭年收入项:初步统计,农户年收入水平在5万以上的占比52%。这与政府统计数据的农村家庭年收入至少高出1万元,说明农户经济情况总体较好,存款和贷款均有较大的发掘潜力。
2、家庭收入来源项:只有8%选择种植、养殖项,80%以上户农户选择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说明农户收入来源并不单一。调查发现,有44%和36%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铁矿收入和经商及其他”且“其它”项的收入均高于3万元,这一状况也符合传统的种植已不能作为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手段的实际。而对选择“其它”的农户进行调查时发现,均从事煤矿来股或者运输行业,这与当地的周边资源性乡镇有密切关系。
3、种养植作物项目:只有8%户农户进行了种养植,且种养植都是小规模散养,种养殖收入水平不高也不稳定。说明对小额农贷理解要进行扩张,把“小三农”变成“大三农”。进一步调查发现种养殖农户中只小部分人在信用社贷过款,占比很小。
4、贷款情况:在“是否向信用社贷款”项中有68%农户选择“是”,在“贷款对您的帮助”项中,76%农户选择了“很大”,24%的农户觉得“一般”,说明信用社确实对帮助农户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农户的认可;调查发现,仍有32%农户没有在信用社办理过贷款,对没有贷款的原因进行统计发现,12%选择“没有人担保”,76%选择“其它”,12%选择“手续麻烦,利息高”。
5、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在“如信用社向您提供贷款优惠并上门给您办理贷款手续,您会不会贷款并一定按时结息还款”项中,70%选择“完全可以”,30%选择“基本可以”。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发现,农户想通过信用社获得资金来实现致富的愿望是迫切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前景是广阔的。
二、小额农贷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上面这些现象,主要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缺乏高度。
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把焦点放到“三农”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特别今年在关于农村金融方面重点提到“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对于小额信贷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额农贷作为我们信贷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以其“风险分散”的优势,是联社强力推荐的业务。但是由于部分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偏颇,观念没有改变,所以造成小额农贷一直以来都难以纵深开展下去。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信贷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一是部分信贷员认为小额农贷点面广,管理成本大,做事费力不讨好。比如同样是营销100万元贷款,如果是做商户或企业贷款则可能只需一笔或几笔业务就可以完成,但如果换成小额农贷,即使按照现在信用村一级农户最高2万元来计算也需要营销农户50户,从管理成本和花费的精力上来算账没有几个信贷员愿意做后者。二是小额农贷的发放是评信用等级证,但是许多信贷员认为,虽然是已经评级授信的客户,但是自己未户户上门调查了解。凭证发放贷款心里不踏实,而且发放后自己还要承担包收责任和管户责任,所以都不愿轻易放贷。
(二)制度执行上缺乏力度。
小额农贷

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第2页

业务的办理是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对农户资产、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评级,然后根据信用等级进行授信,农户根据等级证在授信范围内凭证办理贷款。手续简便,操作简单,既减少了信贷员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又方便实惠群众。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信贷员往往没有按照小额农贷操作流程来执行,反而把简单的程序复杂化。一是信用等级证是摆设。小额农贷凭证放款是一贯的基本做法,但是执行到现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取到任何实质作用。即使是一级客户也难以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贷款证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因为一方面我们的信贷员认为即使是已经评级授信的农户,但因为没有亲自上门调查,不了解情况还要承担包收责任,所以不敢轻易放贷,另一方面即使信贷员愿意凭证放贷,但是我们的贷款管理系统也要走流程,不是简便就可以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的。二是小额农贷考核走过场。各信用社根据要求曾一度把小额农贷被纳入信贷员的考核中,并制定了考核办法,但因为措施不硬、执行不力,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在思想认识不高的前提下,制度执行层层打折,最终如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业务推广上缺乏深度。
小额农贷的纵深推广他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全方位、多配合和整体。如果产品不优化、配套制度不完善是很难推广下去。当前主要体现在:一是授信额度小,推广深度难深入。小额农贷信用等级一般有四级,一级授信额度为1.5万,二级1万,三级5千、四级零额度。然而根据前面基础数据调查情况来看,当前经济水平条件下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的占比50%多,特别是东乡片资源性乡镇,投资煤铁矿或者运输等项目的农户一次性投入至少5万,多则几十万,而小额农贷对其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即便是投资传统的种养殖项目,在当前提倡规模化种养殖背景下,在通胀预期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基础上,1.5万元的小额农贷就是购置农机具或购买种子肥料也显得捉襟见肘。二是保障机制不配套,推广幅度难扩大。小额农贷是有的风险的,风险不移转就必然影响推广面。主要是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约束,资金的回笼很难保证,风险补救无措施。一方面小额农贷资金的发放面向千家万户,资金数额较小,管理的难度大,存在任意信贷和人情信贷的问题且有农户把小额农贷资金,当作无偿的扶贫款随意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小额农贷资金的回收,依靠农户的收益,如果项目没有选好,或者由于自然灾害或者市场的原因,导致原来的计划不能实现,造成了损失,农户也就没有办法如期偿还贷款,存在呆账坏账的风险。
三、推广小额农贷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
一方面所有员工特别是基层信贷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破除片面地认为发放小额农贷是单纯的政治性、政策性的任务,是装“面子”而得不到实惠可有可无的贷款的思想认识。要破除怕增加工作量,全面推开后无法应对;怕责任追究,风险自己承担;怕农民误解,降低还款意识;怕凭证放款,失去放贷主动权等“四怕”思想,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积极性,切实增强小额农贷投放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联社要从扭转和解决其思想认识为切入口,通过展开学习和教育活动,不断的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提高推广小额农贷的自觉性和使命感。通过大力推行小额农贷,真正最大限度地分散和化解过去贷款集中形成的风险,实现农民、信用社“双赢”目的。只有认识上的提高,信用社才能克服畏难情绪和惜贷思想,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充分体现小额农贷的投放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规操作,纵深扩大评级授信面。
一是严格规范评级授信基础工作流程,确保基础资料和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一方面要把评级授信操作流程按照合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农户的信用风险,正真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防止个人感情因素影响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扩大评级面积,增加授信额度。当前农户等级为四级,根据相关要求一般各联社一到三级农户面占比不到25%,往往还有75%的农户被排除在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一级农户,重点提升二三级农户,努力开拓四级及以外的农户。因为四级及以外农户占比大,若不在这些群体中进行评级授信就意味着这些农户没有贷款的机会,我们服务三农就不能落到实处,小额农贷纵深推广难以进行。另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完善保障机制和风险移转机制基础上,应该对小额农贷授信额度进行提高,由现在的1.5万提高到5万。这既是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需要,也是小额农贷推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降低风险、建立完善贷款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保险机构,或由国有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农业保险,对农户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保险。并由国家补贴降低保险费率,鼓励农民购买保险,当因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造成农业绝收、减收时,由保险公司赔付,以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设立基金,完善保障制度。由财政出资或者财政、信用社、农户合资建立小额信贷保障基金,对因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意外事件等原因造成农户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损失,用基金偿还。三是建立农业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或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组建农村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
(四)加大扶持。实现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
信用社信贷支农既然是政策要求,那么有必要加强与政府的协调,建议由省联社出面与省政府协调,希望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向信用社倾斜。一是对信用社农业贷款利息收入长期免征营业税,鼓励信用社增加对小额信贷的投放。二是对信用社每年因执行农贷利率而少收的贷款利息收入给予财政拨补。三是对因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性调控等造成的农贷资金损失,以票据置换的形式给予及时补充,确保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与保障能力。四是可以比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债务办法,加大力度帮助信用社消化各种综合性、社会性因素形成的历史包袱,增强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和实力。

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村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才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平时基层调研,现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尽管在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截止目前,全市600多个行政村共有120多万农村人口,而实用人才总量不到20%,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十分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年龄结构上,趋于老年化,绝大多数的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年龄偏大,思想偏于保守,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行业结构上,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直接从事种植、养殖第一产业的人才占绝大多数,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升级开发的人才太少。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以外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的比重较小。文化结构上,呈现出“初级人才多,中级人才少,高级人才难找”的局面。性别结构上,女性人才太少。
二是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市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把全市农村实用型人才按技术种类分为种植、养殖、加工等几大类,建立市、镇、村三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市有人才库,镇村有花名册。但这些做法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提供服务少。对实用人才的服务往往是重视拔尖的个别人才,忽视一般的众多人才,如对创办基地的人才党委政府在土地、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政治上给予一定待遇,但对其他一般人才的服务基本上是自由式、被动式。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时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绝大多数为高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在职称评定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建立,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有近90%的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
三是开发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我市财力有限,一些专业技术革新和科技功关的项目无法进行。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也因为受资金短缺的原因,无法开展,所以人才队伍的的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由于生活在农村,经济基础较差,许多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为缺乏资金,也不能发挥特长,不能利用自己优势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这些年,为了开发新农村建设的实用人才,我们常常想尽一切办法东挪西凑点经费,这对于大规模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也只是杯水车薪,不是长远之计。
四是人才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实用人才去参加办事处结对帮扶致富,带领致富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仅局限在“亲戚”、“朋友”上,真正发挥作用的实用人才只是占少数,许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常年在外打工,示范作用也很难体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 )够普遍。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在农村,由于农村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不仅一大批优秀青年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离开了家乡,而连那些头脑灵活、身怀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绝大多数也是常年在外经商打工。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拉大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
三、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面向市场的新阶段,如何引导农民由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发展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人才队伍的力量,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

人才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第2页

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更新观念,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树立农村实用人才与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同等重要的理念;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注重实绩选人用人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要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的重点。
2、遵循规律,进一步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着眼于扩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规模与总量,立足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与供求关系变化,紧紧抓住使用、引进与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人才。一要稳固现有人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固有人才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大学生要高看一眼,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切实重用,对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员工要破格使用。二要引进急需人才。临近武汉,主动对接武汉,接受武汉的辐射,依托武汉吸纳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环汉人才集聚“次中心”。我们要立足实情,根据我市农村发展实际以及人才需求、存量状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有高学历高水平的农村经营能人和技能人才。三是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要把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级实用技能人才的开发作为人才开发的重点。
3、科学管理人才,有效激发人才活力。人才的管理与激活,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围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智力流动为特征的柔性流动是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要采取市校联姻、市校合作形式借脑生才。要因势利导,鼓励用人单位进一步探索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办法,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通过聘请顾问、短期讲学、提供咨询、科研项目攻关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智力合作。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要把农村实用人才激励的标准放在重实绩、重贡献上,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突破文凭、职称的框框,坚持重实绩、重能力的原则,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新机制。研究探讨农村实用人才激励的新办法,不断丰富激励的手段与方式,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潜能。三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尊重人才市场的多样性和用人单位的主体性,加快对现有组织人事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地区分界、相互封闭的格局,克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以开放度更高、层次更高的农村实用人才市场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4、加强引导,全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营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当前,仍有一些人才开发政策过于空洞,脱离实际,操作性、吸引力不强。必须在现有人才政策体系框架下,结合人才资源开发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二是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形成有利于人才专心谋事的人文环境。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俱乐部”,定期组织座谈会,领导干部要与农村实用人才交朋友、谈心,适当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人大、政协知识分子代表、委员要由人才库推荐产生。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可授予“荣誉市民”,或政府特别奖励,使人才发展在一个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中。三是营造广阔的创业环境。一个没有知名度、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是引不进高层次人才的,一个没有品牌、没有实力的企业同样引不进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有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环境,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创业环境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环境。要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步伐,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创造吸引人才良好的创业环境。
5、强化领导,努力形成人才统筹开发的工作格局。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新突破,必须形成统筹开发的工作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吸引、留住和用好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创业和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杰出人才奖”以及重大人才工作活动的经费开支,要重点保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随着经济增长逐年递增。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的乡镇人大工作确实有了明显改进和加强,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工作经费紧缺。近年来,代表活动经费由财政划拨,确保代表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但边疆县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人代会经费紧缺,平时的经常性工作更是难以正常开展;二是工作重心不到位。除民族乡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外,其他乡镇只设主席一人,主席团办公室没有设立专门的秘书岗位,秘书都是兼职。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多,人大主席要担负很多中心工作,没有精力从事人大工作;三是履职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平时组织代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工作缺乏计划,重点不突出,导致代表活动开展不正常。到年末也做不出几件有典型和有影响的工作;四是抓监督有一定难度。乡镇的中心工作多半是党委政府共同决策,乡镇人大主席不仅要参与决策又要抓落实,监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五是领导重视不到位。部份乡镇存在着党委对人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人大摆上应有的位置,对人大开展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制约了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六是认识还不到位。有的乡镇存在人大主席对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干部群众对人大工作重要性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工作深入开展;七是主席团平时不主动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和交流工作,不利于县人大常委会对工作的联系、指导和法律监督;八是工作程序需加强规范。由于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大多数是从党政岗位转岗过来,其思想、工作方法一时难以适应人大工作所特有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对人大工作的程序意识比较淡薄,不大习惯按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凭经验办事,工作程序方面还有一些与法律法规不相符合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解决问题对策分析
就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人大工作实际,乡镇人大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与同级党委的关系。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中必须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党委请示,将人大的各项工作自觉置于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委的重要决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把党委的意图与群众的意愿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加大宣传。乡镇人大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乡镇人大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代表的法律水平和议政监督能力;积极宣传乡镇人大工作,树立乡镇人大在经济( )建设中的作用和权威,增强人们的人大意识;完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重点,从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准确定位,积极履职。地方组织法和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职权和人大主席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乡镇人大要找准位置,明确法定职责,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在决定重大事项中发挥主体作用。乡镇人大要围绕经济工作方面的重大事项,行使好职权,促进本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在推进依法治乡镇中发挥主导作用。乡镇人大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实施法律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确保法律法规在本乡镇贯彻实施。三是在保障和维护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政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乡镇人大要依法按政策充分行使监督职权,代表人民说话,监督政府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国家、集体及群众权益的各类问题。
(四)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提升代表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是乡镇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做好人代会议期间的服务工作,为代表开好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对代表活动的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抓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如:举办培训会,积极争取县级人大常委会支持,邀请相关领导或者专家授课;给代表寄送《中国人大》、《云南人大》、《红河人大》及县人大选联委编印的《学习与辅导》、乡人大主席团工作简报等。四是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使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主席团工作。五是加强和代表的联系与沟通,督促政府加强政情通报,为代表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六是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督办工作。通过督办好代表建议,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促进乡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配备乡镇人大干部时,对主席、副主席要注意梯次结构,既要有经验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2页

丰富的老同志,又要有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人大办应设置专职秘书岗位,以确保乡镇人大机构办事效率。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交流到党委、政府部门任职,以逐渐树立起乡镇人大的权威性。
(六)加强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做好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乡镇人大工作职责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工作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完善;三要改善工作条件,如:人代会经费和人大办公经费,尽力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开展。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