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完善国防动员体制。”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向全党、全军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业务部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推进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对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增强国防实力,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正如《讲话》所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应当看到,世界霸权主义加大了对我国“遏制”、“围堵”的力度,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要看到,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些主要国家为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战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编成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将军队的发展蕴含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之中,将战力的增强植根于雄厚的潜力之中。减少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动员体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明显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必须牢记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教导,在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力量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常备军的国防,是经不起战争风浪考验的、脆弱的国防;同样,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常备军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打牢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才能迎接世界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讲话》指出:“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武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制止任何‘台独’分裂图谋。”要确保我被迫使用武力时“打得赢”,我们还是要靠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敌人最害怕的。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越要坚持打人民战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民兵、预备役部队不仅是直接参战的实战力量,而且是担负战场勤务的骨干力量,也是补充兵员、组建扩建部队的主要来源。只要我们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把动员工作搞扎实了,就能聚万众之心,举三军之锐,倾举国之力,泰山压顶,重拳出击,打一场以现役部队为骨干,以高技术装备为杀手锏,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民兵、预备役人员年轻力壮、文化素质高,而且组织严密、突击力强,是生产力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不仅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而且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还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可以在促进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贯彻落实《讲话》关于“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深化调整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教育训练,改善武器装备,努力建设“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强大国防后备力量。
一是抓改革,促发展。《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反之,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就只能落伍于时代。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讲就是“两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如何做到“两个适应”,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就是要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得好、管得住、召得来”的问题,使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适应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适应平时和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在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关键时候,召得回、收得拢、拉得出、起作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就是要研究民兵、预备役部队平时的编法、训法和战法,研究战时的用兵之道、破敌之招、胜敌之法,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二是抓重点,带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后备力量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把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抓好那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工作。民兵,要重点抓好骨干力量建设,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配合我军防空作战的能力;增强配合我军海上作战和支前的能力;增强维稳应急的能力;增强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能力。预备役部队,要突出重点部队建设,确保这些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预备役登记工作,要重点抓好首批动员对象,等等。总之,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走活全盘,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整体建设。
三是抓质量,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质量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把那些高科技人才编进来,多组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对口专业分队,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改革训练内容,增强训练的针对性;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利用科技优势,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训练效果。要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不断增强主要方向、重点人防城市和边海防地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队伍纯洁、政治合格,听党指挥、跟党走。
四是抓作用,作贡献。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全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各级人武部门要带领民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在学科学、用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完成,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事。西部地区各级人武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成建制、多形式、大规模地组织各族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为再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作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多,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2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民兵、预备役部队才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人民武装的根本性质,才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才能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重大课题。
必须坚持双重领导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是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传统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武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组织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出军事效益,又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发挥人武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人武部门是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做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动员工作,必须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和财力、物力用到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动员工作上来。党委要重点抓,主官要亲自抓,机关要合力抓。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再造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辉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总书记提出,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重要指导方针”这6个字,分量很重、寓意很深。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确立起来,是带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对我军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丰富了党的科学理论宝库,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是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坚定捍卫者和忠实履行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才能使我军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的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生动运用和具体展开,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一定要从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高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掌握战略主动,应对风险挑战——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长,但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安全问题呈现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态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筹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军队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军队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就必须从国际国内大局出发,用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审视国际战略格局,审视国家安全形势,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3.强国之策与强军之道——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关系。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把军队现代化建设搞上去,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要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好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管理,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切实把有效的军费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4.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推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增强。但要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还要继续付出艰辛的努力,还有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眼全局,通观长远,精心运筹,用科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方法认真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是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应运而生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军建设的阶段性特点,把我军建设的基础和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搞清楚,把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搞清楚,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切实把我军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五句话”总要求,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筑牢军魂,永葆本色——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我军的全部历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们的立军建军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惟一宗旨,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和根本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政治战略的严峻挑战,面临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复杂考验,面临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好,保证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总书记指挥,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才能把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我军的惟一宗旨统一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才能把我军建设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胡总书记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入思考和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科学发展,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如何科学运用军事力量的时代课题。这一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提高了军事斗争准备的标准,充实了军事力量运用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殷切希望。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体现落实到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要靠军事能力。提高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军事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重大关系,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切实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效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3.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统筹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时代要求;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统筹好两者关系,对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意义重大。必须着眼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前沿,着眼占领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把军事斗争准备纳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中,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起点;必须边准备、边形成战斗力,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保持遏制战争的威慑能力,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 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机械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机械化就不能实现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信息化就不能实现机械化的跃升。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转变为信息化军队。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信息化。目前,我军正处在机械化尚未完成、又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不能等到走完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全部过程,再来搞信息化。必须在加强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要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 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未来作战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建立精干高效的诸军兵种作战力量,既是国家强大的象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必须适应作战形式进一步从单一军种为主的协同性联合作战,向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战斗力为核心,充实加强各种作战力量。要进一步优化军兵种力量结构,使军队内部结构相互协调、功能相互补充,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实战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增加高技术装备部队比重。要进一步形成一体化作战力量体系,加强诸军兵种部队的综合集成建设,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个结构合理、协调运行的整体,使我军能够生成和发挥出最大的整体作战效能。 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我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切实把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通过抓好当前建设,为长远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通过谋划好长远发展,提高当前建设的起点和效益。既要注重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要着眼发展的长远后劲,在抓长远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上下功夫,防止急功近利。要处理好现实需

要和客观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我国陆地国界线长达228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地缘环境复杂,安全形势严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战略格局发展变化,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切实把握好战略全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多手准备,有备无患。 4.军队进步的灵魂——推动军事领域的“四个创新” 战争是充满未知、对抗激烈的领域,军事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事业。创新是军事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动力。我军建设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的过程。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四个创新”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军事理论创新是先导,军事技术创新是基础,军事组织体制创新是关键,军事管理创新是保证。 军事理论创新。先进的军事理论是军队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推动军事理论创新,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统领,使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成为研究军事理论、制定军事政策和军事制度的根本指南。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继承我党我军优秀军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纳世界上一切有益的军事理论成果,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治军建军的特点规律,深入研究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点,深入研究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特点规律等,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我军建设理论体系。 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增强我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推动军事技术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提高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点,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完善以作战需求牵引军事技术创新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着眼长远、兼顾当前,相互配套、合理可行的作战需求指标体系。 军事组织体制创新。组织结构决定整体功能。我军经过几次大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在压缩规模、优化结构、理顺关系、提高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变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发展,我军组织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还不相适应。推动军事组织体制创新,要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制上,放在优化力量结构、完善作战力量编成上,逐步建立适应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变化的新型体制编制。 军事管理创新。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军事管理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是我军的一大优势,必须继续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完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部队编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军费投入不断增加,军事管理内涵大大拓展,对军事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推动军事管理创新,必须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形势,更新管理观念,加强战略管理、部队管理和资源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科学管理能力,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三、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切实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 1.全面建设,整体推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加强全面建设,是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军队全面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大力加强革命化建设。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革命化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地传下去,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使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革命化建设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思想政治建设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军队最根本的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军,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要紧密联系新的形势、任务和官兵的实际,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加强现代化建设。我军现代化建设处在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信息化任务的特殊历史时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增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我军正规化建设面临着信息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要加深对新形势下治军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着力解决正规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要把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各个领域加大从严治军力度。要把依法治军作为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把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部队管理中创造的成功治军经验及时用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军事法规体系,依照条令条例和规范各项建设和工作,使我军建设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我军全面建设,最根本的是要遵循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的工作密切配合、共同进步。 2.抓住龙头,牵引全局——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 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长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和平统一的希望就越大。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摆到龙头地位。只要祖国统一问题一天没解决,军事斗争准备就一天也不能放松,就必须集中资源和力量继续抓紧抓好。通过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落实,带动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从国情军情出发,我军现代化建设不能盲目铺摊子,也不能同发达国家搞“军备竞赛”,只能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需要和军事斗争任务的轻重缓急,逐步加以推进。军事斗争任务,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紧迫的作战需求,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形成了巨大的牵引力量。未来作战将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我军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军队现代化建设资源的投向和投量,提高我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 3.锐意改革,加快发展——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对实现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现在,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继续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证。继续深化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起适应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变化的新型体制编制。继续深化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就是要着眼进一步集聚人才、凝聚军心和保持部队稳定,切实解决好关系广大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像兵役制度、军人转业退伍安置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军人社会制度等,都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逐步进行调整改革。 4.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 生成模式科学发展观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对军队战斗力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军队战斗力由人、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以信息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成为世界军队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不断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要以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加强在职学习,加强院校,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5.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从世界范围看,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都在增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加快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6.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军队,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军队讲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必须

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当人民的子弟兵,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这一条任何时候也不能改变。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就是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军队讲以人为本,必须把推进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把广大官兵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调动起来,凝聚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重视解决官兵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要维护官兵正当的民主权益,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内部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建设。要认真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官兵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增强基层干部和骨干依法带兵、以情带兵、科学带兵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军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必须符合军队作为武装集团的特殊性,适应遂行作战任务的要求。要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大力提倡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奉献,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做到令行禁止。要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军人的义务和权益,自觉为祖国、人民和军队多作贡献。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内容显示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执政党能力建设,11月1日—3日,淮南市地税局举办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学习班,我荣幸参加了学习,在近3天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主要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话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五项主要内容,处理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对“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个问题理解和建议:
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的大问题,党的执政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基层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和水平上,一句话,对于群众的问题是否是尽心了,是否是把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句说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并不简单。
曹发贵是一个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了解决镇上垃圾场选点的问题,他真心为农民着想,几经努力,让农民不愿意把垃圾场建在离农民的田地太近地方的心愿得到了满足,使农民因建垃圾场会影响生产、生活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对于一个村里的干部他解决这样的问题,真是勉为其难的。可是经过努力他做到了。
任长霞一位普通的基层公安局长,在听说百姓因受一个叫“砍刀帮”的淫威霸道欺负,百姓多次告状不得解决,最后老百姓都失去告状的信心后,这位女局长得知后,马上布置组织干警,投入警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让百姓看到了这位女局长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和情系百姓的真心诚意。而在这个时候,所体现的不仅是她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她执政为民情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吴天祥一位普通的信访干部,在做一个拆迁钉子户的时候,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在这个拆迁户的要求得不到解决,而又有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就把自己女儿的房子腾出来,先让这个所谓的“钉子户”借住。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房屋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的民间的疾苦,百姓的困难,在求助政府的时候,一定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而当这些本来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就会真正发自内心感激。而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具体而琐碎的小事显现了出来。
有统计表明,其实所谓的基层问题、难题,其实80%是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的,而且80%以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那为什么不能解决,而一定要通过上访才能引起重视呢?其实这和基层官员的不作为,或是没有尽心尽力有关的。所以,假如说做到了百姓问题无“小事”,无“慢事”,不让这些问题累年积累,历年迭加。那么百姓的问题就不会多年积累,一朝暴发,许多的矛盾就能出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所以用心、尽力是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必须建立的“为民情结。”从这个意义让来理解,执政时间越长越要解决好执政为民的问题,这个意义越是重大。因而,不仅是基层干部,还是党的高级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税务干部的执政能力,以我的水平简单总结一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处理政务,进行工作,解决问题,离开这一条,思想就没有了灵魂,行动势必走上歪门邪道。
二、在工作中,必须坚决按中央的指示、国家政策、法令和政府要求办事。坚决杜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思想上认为“天高皇帝远”,搞“独立王国”,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局部必须服从大局。
三、作到政治文明,必须政务透明,公正、公平、公开。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见之于行动。体现在工作中,处处以人民公仆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五、工作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决定作于调查研究之后;不要贪图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塌塌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时时注意学习,思想保持先进,工作与时俱进。
六、廉洁奉公,正正直直做人,勤勤恳恳处事。这是一条最最重要的防线。做不到廉洁奉公的人,前面说的那五条,都是空话;而能够一生保持廉洁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内容显示中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就必须经常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全党的任务;要把党执政能力建设好,又必须从每个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着手。以上意见和建议,看起来好象是些“官活”、“套话”,事实上它们是客观真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果忽视了这些,就落不到实处,党的执政能力就提高不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执行力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并在企业界得到广泛推崇。随着形势的发展,执行的理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尽管对执行力从理论上有不同的阐释,但其核心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提高机关和机关干部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从三大背景深刻领会执行力建设的现实意义
背景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提高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一方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执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都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作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这些决策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就是从实践和行动上全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实实在在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背景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提高执行力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停留在多少执政理念,规划多少宏伟目标,制定多少政策措施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执行,强化执行。可以说,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提高执行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背景3:推进经济平稳较快的要求
提高执行力是抓住机遇、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内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县委提出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这些重大决策部署正在积极推进,成效显著,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执行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执行力,千方百计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
二、从三个方面切实把握影响执行力建设的因素
执行力是一种意识,执行力是一种科学,执行力是一种意志,执行力是一种文化,执行力是一种行为。基层干部总结得好:执行力是靠高度的责任心“干”出来的,是靠开拓创新“闯”出来的,是靠脚踏实地的工作“拚”出来的;同时,也是靠干部以身作则“带”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管”出来的,是靠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促”出来的。“六靠”道出了执行力建设的辩证法,体现了内外结合、上下一致、软硬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必须以解决群众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优化执行环境,培育执行文化,强化执行意识,提高执行素质,改进执行方式,健全执行机制,实现显著的执行绩效。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速度不快。这是认识问题。主要是指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立马行动,而是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
2.尺度不高。这是态度问题。主要是指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3.力度不大。这是能力问题。主要是指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差,许多工作做得虎头蛇尾,没有成效。
执行力不强的综合表现主要有“十大顽症”:一是对抗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逃避执行,推诿扯皮,推卸责任;三是歪曲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是附加执行,加塞搭车,部门保护;五是盲目执行,素质不强,能力一般;六是机械执行,照搬照抄,唯书唯上;七是选择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八是被动执行,不推不动,消极怠工;九是越位执行,贪权争利,胡乱插手;十是虚假执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三、从三个环节重点推进机关执行力建设
1.提升四种素质
①执行力首推速度。
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因为速度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当然快与慢是辩证的,因为快速执行并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完成目标而不计后果,并不是允许任何人为了抢速度而降低我们的质量标准。迅捷源自能力,简洁来自渊博。
②执行力以团队协作为基础。
对领导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脱离团队,即使得到了个人的成功,往往也是变味的和苦涩的,长此以往对单位是有害的。因此,领导者的执行力决不是个人的勇猛直前,孤军深入,而是带领下属共同前进。
组织的团队精神包括4个方面:
●同心:单位中的同事相互欣赏,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拆台。管理者应该引导下属发现和认同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互助:不仅是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主动地帮助同事。反过来,我们也能够坦诚地乐于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思考第2页

接受别人的帮助。
●奉献:单位同事愿为单位或同事付出额外努力。
●自豪感:团队自豪感是每位成员的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集合在一起,就凝聚成为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③执行力来源于坚韧。
坚韧性指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能够在艰苦的、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在比较巨大的压力下坚持目标和自已的观点。
④用心是执行力的关键。
执行力要求用心执行,竭尽全力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执行中的很多失误是用心不专一造成的。
2.把握三条路径。
执行路径直接关系到执行力,主要有纵向、横向、网状三个执行坐标。横向的执行,属于协调性执行,关键是形成共识和合力,更多的工作不是要求有关单位怎样做,而是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纵向的执行,属于贯彻性执行,关键是要层层抓落实、指导、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网状执行,属于构建性执行,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执行体系和机制,最佳配置执行资源,扩大执行的效能。
3.实践四点要求。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要提高执行力,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用。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提升个人执行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你按“严、实、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执行力也是生产力,干部队伍执行力的高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到县重大项目攻坚年、农村改革深化年和执行力提升年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发展的快慢。服务企业是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执行力也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相信县广大机关干部的执行力都能经得起考验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得到提升。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查处水事案件的过程中,不少基层水利执法人员发扬不怕困难、敢于碰硬、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执法手段和装备简单落后、执法环境恶劣、待遇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仍然忠实履行职责;少数群众对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谩骂、围攻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水利执法人员仍无怨无悔,他们为维护水事秩序,贯彻实施水法规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尽管各基层水利执法人员在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水行政执法工作当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改进、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以适应当前水利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有待于探索的一大课题。
一、加大伍队建设力度,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高素质的水政队伍
切实搞好水政工作,做到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确保水利安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首先应在本单位挑选年青的优秀人才,吸收引进一批有拼博力,有创新力的新时代人才,专业法律人才充实到水政队伍,其次本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水利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执法管理目标明确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工效挂钩,把执法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定格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依据《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制定工作守则,规范和约束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的行为。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还要完善评议考核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按照“精通业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的要求,不断加强水政监察人员的训练,严格执行水政监察人员的考核培训上岗制度,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依德行政。第二,抓好组织建设,就是要完善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指导系统,达到组织设置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尽其职。第三,抓好思想建设,就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灌输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训练,明确执法规范,提高知法、懂法、执法的法制水平。强化集体观念,明确组织规范,使执法技能适应执法需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行业作风,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文明执法意识。
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大人才培训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法律和执法水平
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业务精通适应现代治水需要的水政执法队伍,首先就是人才。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用现代治水理念对水政监察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教育,把每名水政监察人员都培养成学法、用法的“行家”,逐步提高水政执法的整体水平。水政监察人员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建立一个完整的行业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网络,接受对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从而树立较好的的形象。强化素质就是在完善“八化”(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基础上,加强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做为一名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尊重群众、平等待人;忠于法律、坚毅勇敢;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主动积极地同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水行政执法人员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水法规认识、水行政执法工作认识
近年来,虽然水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还仅仅局限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期间集中宣传,形式也较单一。只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水法》才能得以实施,水行政执法才有保证。在每年的“水法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沿河各乡村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以及在日常下乡工作中,以案说法的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的开展水法规宣传,达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水行政执法工作的认识。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对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结合普法,广泛开展水利法制教育。要把水法规知识融入到普法教材中,发到广大干群手中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加强教育对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增强全社会公民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第2页

的水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水利普法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当前阶段的普法宣传契机,制订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水利普法”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使水法宣传有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逐步将水法律法规知识向干部群众渗透。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要结合水事案件宣讲法律,用群众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教育群众。要在执法工作中宣传,在宣传活动中执法。要充分认识现代新闻传媒巨大的宣传影响力,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的作用,大胆借助新闻传媒的大众效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不断提高宣传效果,提高水行政执法的社会地位。
四、努力提高水政执法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由于基层水行政执法队伍缺乏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执法队伍装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有些基层执法队伍甚至连专用交通工具都没有,先进的通信、勘察设备更是缺乏,装备差成为制约水行政执法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保障执法办案经费,提高水政执法装备的信息化水平,用先进的执法理念和现代化的办案器材武装执法人员头脑,给水政执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推动水行政执法工作,促进水行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合作,走联合执法之路,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处理好与地方执法部门的工作关系,并不断保持发展,为水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利的任何行为都应予以制止和坚决查处,在执法过程中要敢于碰硬,排除干扰,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走联合执法之路,一是基层水主管部门积极构建以水政监察、水利公安为骨干、以地方派出所为依托,构筑起牢固的四级水事案件防范网络;二是大胆探索水事案件社会防范承包责任制,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水政监察部门牵头,地方公安机关指导,通过协议和有偿的形式,将水利管理范围内的水事防范责任或某一个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巡逻看护和安全管理任务固定下来,明确责任权利,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一做法,适应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的要求和新形势下社会事务管理手段多样化的需要,能有效地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管理,创建治安工程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体参与、群防群治的新局面。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思考体会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思考体会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以“两看两比、聚力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有效服务,实现工作创新和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为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总目标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照活动要求,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自己对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体会:
一、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加强作风建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度,也是防微杜渐、反腐倡廉、保护好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政机关是党委、政府统辖全局的指挥中枢和执行各项决策部署的核心,在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机关作风的好坏,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机关作风好,公务员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面貌,才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并自觉抵制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更应该充分认识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思想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提升素质促进工作的需要
我委在“两看两比、聚力发展”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年度“十大重点工作”,并由委主要领导向社会作了公开承诺。“十大重点工作”,关乎湖州发展改革大业,事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效投资持续增长、社会民生和谐发展、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等各个方面,要求每一个处室单位、每一个干部职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明确分阶段的工作推进计划,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企业发展、保障民生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与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看作风看服务、比创新比业绩”,我个人觉得自己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不深。平时只满足于一般的读书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解,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没有系统深刻地研究和领会,没有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宏观形势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二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有时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主动想问题、出思路的意识不强,特色亮点工作不够。三是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相关工作制度,有很多的法律法规需要我们去学习,很多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而在实际工作中,忙于一些日常工作的处理,在业务学习上抓得不紧。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
三、改进工作作风的想法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抓作风建设不仅是每个干部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个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学习是完善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自觉运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认真从书本中学习,坚持向人民群众和实践学习,主张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不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对于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来说,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保障发展改革工作大局。
三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水平。首先要认真学习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其次要切实转变作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第三要针对作风建设活动中的重点工作,切切实实抓好落实,把转变作风的落脚点放在推进工作的落实上,用工作的成效检验作风的转变。

如何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村级组织应该要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怎样建立并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小编)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抓了五个方面的规范: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二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三提五统、两工使用、集体经营项目、公益建设、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上重大村务的公开,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同时完善了村务工作档案,重新订立了各种会议记录本,群众意见登记薄等,便于上级督促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有利于群众随时查阅监督。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上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二、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我镇个别村村级财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我们组织人力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清理,把一些群众不清楚、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搞清楚,还群众一个清白,为以后全面公开财务奠定基础。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村上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共同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乡镇农经站每月对各村财务进行核对一次账务,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各村要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村里的事情不是由干部说了算,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村民有了对村务管理发表意见的新场所,民主管理就有了新载体。他们能够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级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对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镇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由镇党委、政府具体组织,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与村民座谈等形式进行。民主评议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关于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


,县局党委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鼓舞士气、凝聚警心,提高队伍战斗力的一件大事来抓,从硬件上加大投入,软件上挖掘培育,保持了公安队伍的高度稳定,促进了队伍建设,确保了正规化管理、执勤执法、十八大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民警奋发向上、多姿多彩的警营文化生活已经成了警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县公安局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与民警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还不相适应,与警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氛围还有差距,本人结合目前公安队伍警营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认识警营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警营文化建设作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公安民警为对象,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为民服务为灵魂,是社会共性与公安队伍个性的精神统一,实质上是警营特有的精神风貌、政治信仰、道德品质、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娱乐活动等的总和。从内容上看,警营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警营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是警营文化的表现形式;制度文化是警营文化的关键;精神文化是警营文化结构中的核心。警营文化意在提高民警素质,质在加强队伍建设,核在弘扬精神,不仅是满足民警求知、审美、娱乐、健身、成才的有效途径,而且具有陶冶情操、振奋士气、增长知识、促进团结、健壮体魄的作用。倡导倡导文化育警,把文化育警同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结合起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寓教于乐,可以缓解民警长期紧张疲惫的状态,陶冶官兵的情操,净化心灵,提升整体素质和良好形象,激发工作热情,进而有效增强对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全力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二、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警营文化在各基层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层次水平不一,整体上来说,在基层单位文化工作被弱化、边缘化的情况比较突出,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没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培养骨干不够。文体活动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文体骨干的素质。当前,基层单位普遍存在文艺骨干不多、水平不高的现象,民警中能识简普、懂乐理知识和会书法绘画、组织唱歌以及会组织文娱活动的人微乎其微,会演奏乐器的更是寥寥无几。一方面是人才没有被培养发现,基层的业务量大,工作较为繁忙,基层领导也只注重民警在业务上表现出来的能力,而忽视了挖掘民警在文化活动方面的能力,不大注重文体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保留好,一些基层单位很注重文体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出来的之后,没有能带领基层活跃警营文化,要么是不能从抽出时间搞文体活动,要么就是基层的文体活动氛围不行,影响了自己组织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活动内容老套,创新特色不够。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普及,民警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化,层次也不断提高,但相当一部分基层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基本上还是三打三看:除了打篮球、打乒乓球、打扑克,就是看电影、看电视、看杂志。活动形式简单,活动内容枯燥无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富有时代特色、民警喜闻乐见的新项目比较少,与多姿多彩的社会大众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很难满足民警的精神需求。一些节目要不就是民警喜新厌旧,缺乏文化活动的不断创作,赋予时代特色的形式和内容也难跟进。
三是参与热情不高,活动氛围不浓。一些单位和所队领导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警营文化工作在基层一些单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经常可见,要么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活动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有的基层干部自身缺乏文体特长,对警营文化建设不重视、不感兴趣,不愿组织文体娱乐活动。有的基层民警即使参加文化活动,也是凭个人好恶,喜欢的项目就参加,不爱好的项目就不参加。有些单位民警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单位组织的影评、书评、演讲比赛、文艺创作等项目不感兴趣。更加上现在手机3g上网功能的日益完善,更多的民警在空闲时间习惯于在虚拟世界里释放工作的压力和困惑,自娱自乐,散失了警营文化的群众性。
四是器材利用较低,硬件难以跟进。近几年,基层文化设施器材不断更新,日趋完善,但是大部分器材利用不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的基层单位的文体器材被锁在俱乐部里不让用,怕将这些东西玩坏了,上级来检查时不好交待。有的单位文化活动中心、俱乐部、图书室不能按时开放,使民警玩无器材,乐无场所,学无资料,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基层文化建设是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要针对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文化育警和和谐警营建设要求,不断加强警营文化建

关于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第2页

设,力争在占领上下工夫,在育人上做文章,在继承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确保警营文化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牢警营文化建设方向。文化建设,根本上是人的建设,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工作,本身就是在加强队伍建设。当前部队执勤执法任务繁重,民警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因此,在业余时间,加强基层单位的警营文化建设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党组织要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管好抓好,要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树立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的理念和阵地、亮剑、进攻三种意识,坚持立足队伍建设实际,优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重视发挥文化工作对于广大民警的强大的哺乳、教益、规范和影响的功能,切实把基层作为队伍文化工作的主战场,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文化教育基层民警,肃清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文化在纯洁民警政治思想,端正价值取向,增强团队意识,强化职业精神,激发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
(二)坚持群众参与,丰富警营文化建设内容。坚持文化工作主体是广大民警的原则,针对文化需求,在内容上拓宽视野,打好主动仗、进攻仗,给民警以振奋、启发、鼓舞和教育。一要抓好文化娱乐活动。要以落实队伍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体育每月有比赛,重大节日有晚会四句话要求为中心开展歌咏、乐器演奏、读书、智力竞赛、参观、游览等活动。二要抓好文学艺术活动。要从提高基础素质着眼,对民警进行文学艺术知识教育,开展书画、摄影等业余艺术活动,组织专题文艺讲座,观看电视、电影、专业文艺演出,开展书评、影评、剧评和业余文艺创作,办好黑板报、学习园地、墙报等。三要抓好艺术审美教育。引导民警正确进行美的欣赏,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警营美和自身美。四要抓好体育竞技活动。要组织民警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开展警体达标活动,搞一些竞技类项目,进行各种球类、棋类、牌类、田径、游泳、爬山等活动。
(三)坚持实用高效,拓展警营文化建设实践。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核心,重视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培养民警的人文气质,基层干部通过有效的工作,引导民警不断学习积累,成为有文化、有品味、有修养、有操守的人。一是要抓好精品,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打出名气;二要建好队伍,各级既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的作用搞好传帮带,重视基层文艺骨干的培养,又要重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更要重视在招收新干部和新民警时引进文艺人才,通过开设新闻写作、文艺创作、音乐知识、文化器材使用保养等培训班,为基层单位培养文化骨干,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后劲,使民警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实现自身价值,为有文艺特长的民警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三要搞好活动。要把文化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使警营文化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根据训练内容,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器材改革创新活动;结合政治教育,组织书法、影评、演讲比赛、文艺创作,结合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演出等。紧紧围绕民警情趣爱好和多元化的心理需求,突破过去基层文化活动只停留在业余时间,局限于俱乐部、图书室、蓝球、乒乓球等场地的观念,开展适应时代潮流和民警心理特点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民警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四)不断创新发展,推动警营文化建设。首先是要树牢理念,建好阵地。文化无处不在,警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文化内涵。要不断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借鉴警营内外各种有用元素,在营区内凸显警味和警魂,追求整体美、严肃美和协调美,体现警情、警趣、警心,保持部队特色,让民警一进入营区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警营文化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要敢于借风行船,借助地域历史文化资源、风土人情和地方特点组建特色文化队伍;要广泛开展文化共建活动,通过借助警地文化大汇演媒介,来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弥补队伍自身条件的不足,锻炼培养文艺骨干,提升警营文化生活品味,创建和培育自己的品牌。再次是要讲求原创,拓宽路子。原创性是检验文化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所谓原创,即在传承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既定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不断地拓展异常的、非凡的维度,不断地寻找和发现新的思路,一句话,就是标新立异。
总之,警营文化建设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警营文化效能的发挥,是一种由内而外、由里及表、潜移默化的作用过程。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丰富广大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促进公安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围绕新的定位,在实践中搞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给基层单位注入警营文化建设新鲜血液,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举措,切实提高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目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