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调查情况汇报[实习报告]

一般而言,有付出才会有回报。通过实习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实习一结束学校就会需要我们递交实习总结报告,优秀的实习报告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怎么动手写一篇精彩的实习报告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对我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调查情况汇报[实习报告]”,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10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县政府法制办、县工商局、县技术监督局、县卫生局、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采 取听汇报,查看相关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表,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对我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学法活动普遍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促进政府及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县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物力,狠抓了这部法律的学习宣传。一是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纳入了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县政府各个部门都成立了学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习宣传工作的领导,制订学习贯彻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部署地统一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二是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学习活动。县政府采 取以会代训、请专家授课的方式对部门领导进行了,县政府法制办对县直各个单位和各镇的副科级以上的骨干进行了培训。各个行政执法部门采取请专家授课、自学、考试、知识竞赛、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对《行政许可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学习。通过学习宣传,各级领导和行政执法人员对这部法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行政许可程序得到规范。《行政许可法》自颁布以来,县政府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组织专班,认真开展了地方规范性文件创设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三项清理工作,清理规范性文件7000余份,涉及到行政许可的73件,其中59件被停止执行;清理行政许可职能机关51个,保留符合规定的40个,具体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40项,取消不具备行政许可资格的机关和组织12个。在开展“三项清理”的同时,对全县行政执法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备案,对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及时收缴执法证,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在此基础上,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根据本单位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特点和《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的程序,将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期限与听证、变更与延续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规范。在行政服务大厅各窗口实施一次性告之单、受理通知书、缴费明白卡等措施,理顺行政许可程序、优化行政许可流程。

3、行政许可行为更加透明。县政府在确定本级行政许可权限后,将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政务公开栏进行了公开。县行政服务中心在项目清理的基础上,通过编制项目目录、建立文件查阅室、电子显示屏、微机查询系统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实行了办文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增强了行政透明度。各行政许可单位也通过政务公开栏、互联网、印发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站)等多种形式,将本机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行政许可的程序、许可依据、许可期限,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予以公开,方便了群众查询和监督。

4、行政许可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县政府狠抓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在原基础上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进行了完善,成立了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使本级40个行政机关的340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在行政服务大厅实现窗口式统一办理,建立健全了“并联审批制”、“一审核制”、“全程代办制”、“告之承诺制”等制度,改变了过去一个许可事项经多个许可机关多次审,申请人在多个办理机关之间多次往返,来回找人的局面。对一项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多个股(室)办理的,行政机关分别采取“首问负责制”、“主办负责制”等方式,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县政府还投巨资建立了《今日京山网》,实现公众在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机关通过简化办理程序、减少申报环节、压缩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政务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少数行政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严格执行该法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行政许可法》主要是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因此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宣传贯彻得较好,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许可法》的了解相对少一些,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需扩大。

2、相互联动执法机制还不是很健全。涉及到多个行政许可部门的许可事项,由于部门配合不够,导致行政审批受牵制的环节过多,审批时限不能保证,也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负担。少数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时,甚至没有得到前置部门的批准,就办理了行政许可事项。

3、行政执法环境还有待改善。由于《行政许可法》实施仅一年多,部分人的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还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加之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行政许可还不能完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来实施,行政执法遇到的阻力还较大。

4、责任追究的力度还需加大。尽管各个行政执法单位都已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但是少数单位以自己的局部利益为重,对过错行为和过错责任人查处的力度不够大。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宣传。要扩大对《行政许可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在以领导干部和行政许可机关工作人员为宣传重点,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和精神,让更多的人监督和支持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推动《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

2、加强制度建设。要在已建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责任制度,违法许可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收费管理制度、行政许可听证等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3、加强执法检查力度。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群众举报、反映的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坚决彻底地清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曝光。

4、加大对行政执法的投入。由于《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事项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对服务的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清理整治各服务窗口,规范统一设施,尽快健全行政电子网络,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向社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20xx年10月25日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小编推荐

对我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_[实习报告]




改善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软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4月4-10日,县委办、县政府办抽调人员,分两个组对含南、含中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对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在方便企业、居民办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举措,供领导参考。
一、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整体情况而言,虽然运行较为平稳,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县经济发展相比,与投资者、居民的期望相比,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改革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多数企业和市民对行政收费项目之多、手续繁杂wenmi.net意见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单位认识不够到位,缺乏改革热情。少数单位负责人大局意识、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过多地强调困难性、习惯性,对县委、县政府有关审批项目进驻和办理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职能不强。行政服务中心与各窗口单位只是一种协调服务的关系,虽然县委、县政府赋予了一定的管理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运用到位。
(三)“前店后坊”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没有在中心设立窗口进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少数单位为保住自身的审批权力,对一些重要的审批事项仍未做到应进尽进,存在“小权进、大权不进”,将重要的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仍放在本单位办理,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作为“收发室”,“两头受理、收费标准不一”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弱化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如地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而国税却没有。地税进“中心”,但登记却没有进。
(四)项目设置不合理,综合功能发挥不明显。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之初,被片面地理解为集中收费,在项目设置上过多地考虑收费项目,行政审批职能相对弱化;极个别窗口单位内部管理松懈,机制不顺,前方和后台缺乏衔接;导致一站式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项目衔接上,出现“断链”现象,集中、高效、协同的服务链条和网络还没有完全成型,未能充分发挥出集中、整合的综合服务功能。
(五)普遍缺乏改革的主动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置与取消,其权力在于省以上行政机关。而县及县以下只是具体的执行者,根本无权规定或调整上级机关设定的审批程序,更谈不上取消审批事项或进行其他处理。基于这种状况,改革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如果上级机关不给予必要的授权,县及县以下的行政审批单位只能被动地进行改革。少数单位对一些并不需要由其审批的项目,其上级主管部门却要求有其审批意见。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前置审批的,特别是民爆器材、矿山、化学危险品的经营审批,国家有明确的审批条件和期限规定,一昧地强调简化程序和压缩时限有一定困难。
(六)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单位挑选的精兵强将,一般都能完全胜任窗口服务工作,但有的单位人为弱化窗口职能,把一些难管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的人派至窗口工作,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而被派来的,再加上“中心”制度全,管理严,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自然也就不高。
二、对策和建议
为有效解决好我县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现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安徽省行政许可若干规定》,严抓项目清理。紧密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的通知》(皖政办6号)的实施,按照《行政许可法》、《安徽省行政许可若干规定》精神,由县法制办、监察局、招商局、物价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专人,对全县各审批和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收费依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和清理,按照审批、核准、备案分类登记造册。
(二)建立专门机构主抓此项工作。为切实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解决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着力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切实赋予其必要的审批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组,县负责人任正、副组长,下设“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中心、监察局、法制办、物价局、财政局等负责人具体协调办事。“审改办”负责清理、精减、确定进驻中心项目,制定中心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管理方式等,由政府颁布实施,强力推进,为做好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起政府主抓项目进驻,中心管理协调的运行机制。为切实
(三)规范审批项目运作,提高审批效率。在项目清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合法、合理、效能的原则,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游戏规则不符的县级审批项目,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县级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能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审批解决的问题,就用市场办法运作;凡是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就用法律手段解决。坚决取消各单位自行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仍在执行、但明显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或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审批事项,各审批单位也要积极、主动地向上提出建议和要求,不能机械、被动地去加以理解执行。对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要制定出科学、规范、高效的操作规程,对审批对象、条件、程序、结果实行四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办事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听证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审批事项,实行专家审查、咨询制度。并将结果在新闻媒体、政务公示栏、便民卡、触摸屏、声讯电话上予以公布,内容包括审批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监督电话等。
(四)加强服务项目动态管理,注重服务项目的整合和开发。对清理后经规范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按“应进俱进、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原则一律进驻“中心”进行综合管理。各部门不准“截留”、“分流”、“回流”,不允许该进中心的项目留在部门,不允许违背一事一地的原则,搞两头受理,不允许项目进入中心后再擅自撤回,由于客观原因确需撤回或取消的,必须报经政府审查同意。由于受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有限,中心的服务窗口数量可以保持在30个左右较为合理。项目进驻要分批进行,窗口单位和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从有利于投资、有利于发展,着眼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角度,对服务项目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把与企业设立登记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优先纳入中心,进行认真整合配置,优化流程,构建项目齐全、灵活高效、运转协调的服务网络和链条。按照“无条件进、有条件出”的原则,窗口单位依法增加、取消或变更服务项目,应及时向行政服务中心中心备案。窗口单位对有关行政许可项目提出调整要求,应经中心提出意见,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报县政府批准。
(五)进一步优化审批方式。
1、为有效杜绝“前店后坊”、“小权进、大权不进”等违规现象,要把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职能剥离出来,交至窗口集中行使,原单位不再受理,并实行审批领导和股室成建制进驻窗口、刻制审批专用章等制度。各部门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上。建立“一家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制度,变流水式审批为同步式审批,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对一个审批项目,尤其是对企业登记审批和经济事务类的审批,要实行并联审批制度,明确由一家有权威的单位牵头全程服务,相关单位进行联合审批,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对一些暂时手续不全的特急的重大项目,经有权批准后,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可以“先上车后买票”,边建设边办理相关手续。要进一步扩大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由对外来投资项目审批扩大到县内所有需要审批的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同时行政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八个流程,涉及到办企业的有四个,即: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内资公司制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个体工商户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有四个,即:办理各类户口流程、机动车驾驶证办理及审验流程、办理各类房屋交易和权属登记工作流程、办理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流程。
2、为减少审批层次和环节,提高服务窗口就地办结率,在中心服务窗口普遍推行“三项审批新制度”,即“一审一核”制、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等新的审批方式,建立政府重大项目快速办理机制,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真正达到:外地办得到的事情,我们应当办到;外地办不到的事情,我们努力办到。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要继续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时限,要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短1/3以上,具体方案报县法制办审核把关。县法制办要对各单位呈报的办理时限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承诺的时限兑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说情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误追究制,向“零差错行政”迈进。
3、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要实行首席代表制。各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窗口审批工作的首席代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全权负责申请人提出审批事项的办理。各部门要赋予首席代表一定的决定权,对一些经授权可直接办理的申请,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直接给予申请人以明确答复。同时,各单位要指定一位主管领导全面负责窗口的审批工作,定期不定期到窗口指导工作,及时解决窗

我县干部“下访月”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_[实习报告]




县委:

近日,县委信访办、县目标督查办、县维稳办联合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干部“下访月”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下访月”活动是我县实施亲民工程、“争当农民好儿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是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全县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县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下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县级领导率先“下访”。自“下访月”活动开展以来,36名县级领导深入挂包乡镇、部门(单位)安排督促“下访月”活动的开展,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进行“下访”,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切实解决挂包的重要信访案件和“下访”排查的具体问题。36名县级领导共“下访”75人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47个。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下访”。全县各级干部在“下访月”活动中积极参与“下访”,并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化解和整改。全县各级干部共“下访”500余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752起,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10个。“下访月”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各级干部的作风转变,又进一步了解了社情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全县“下访月”活动的开展虽有所行动,但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单位)中有的对“下访月”活动的认识不充分,至今没有深入领会《通知》的精神,声称没有收到文件;有的对“下访月”活动安排布置不扎实,缺乏跟踪督查;有的在“下访”活动中对问题的排查不全面、不具体,工作停留在安排布置上,缺乏系统的安排布置;有的对排查的问题整改不力,导致问题解决也不坚决、不彻底,矛盾和隐患仍然存在,如:蹬子吊桥的整治和西城新区危岩的排险工作。二是“下访”活动的责任制不明确。少数部门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对县委排查的重要信访问题落实整改责任,致使有的问题久拖不决;如规范蹬子电站库区用电秩序引发的问题。三是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县级单位的领导对“下访月”活动都只是做了安排,既没有亲自进行深入“下访”,更没有靠前进行跟踪督查。四是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恼火”思想。没有动真情、出实招去解决问题,一味说无钱办事,遇事踢皮球、绕道走,甚至对份内的事上推下卸,“畏难恼火”思想严重。主要表现在工程款的拖欠兑现问题。

为切实把“下访月”活动推向深入,使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化解和整改,确保社会稳定,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干部“下访”活动的长效机制。县级领导每季度,乡镇和县级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每个月必须进行一次“下访”,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报交帐,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落实领导干部“下访”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负责督促分管工作范围内和挂联乡镇的“下访”活动的开展,以及对排查的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定期通报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扎实解决“下访”中排查的具体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下访”中排查的具体问题,落实首问责任和领导责任追究,对可以当场解决的问题要当场解决,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汇报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解决。县委、县政府要定期听取县级领导干部的汇报,县级领导定期听取分管工作内和挂联乡镇的汇报。四是畅通“下访”信息渠道。各级各部门必须及时反馈“下访”活动中的有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全县安全稳定信息。五是县委、县政府要不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有些问题带有共性,对这些问题需要县委、县政府及时进行研究,为各级干部解决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六是将干部“下访”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访”是各级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县委、县政府要把“下访”纳入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内容,落实县委组织部或县纪委牵头实施,定期检查,并把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目前影响稳定的主要问题和急需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全县“下访月”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时近年终,以下一些情况是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求乡镇偿还债务问题;二是全县重点工程建设拖欠工程款问题;三是涵水、元山、岳家等乡镇场镇开发占地补偿问题;四是贫困家庭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五是机构改革中清退的临时人员要求兑现清退补偿及办理养老的问题。

目前急需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有:一是规范蹬子电站库区用电秩序引发的问题(经贸委提供方案);二是原区委、区公所,工委、办事处退休人员要求将福利待遇纳入县上直发的问题(组织部提供方案);三是“三大工程”伤残人员要求提高补助标准的问题(水利局提供方案)。

关于我县大户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8月9日至8月12日,根据市办的通知精神,我办综调室和农业、畜牧、水产等有关单位的同志一道,深入到全县各乡镇,采取“随机抽样,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的办法,重点调查了10户农村经济大户的发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大户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大户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头戏和结构调整的战略之举来抓,坚持正确引导,实施干部帮扶。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经济大户发展情况表现出“发展迅速,规模增大,区域集中”等特点。一是发展迅速。今年全县巩固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大户9700多户,比上年新增2100多户,其中,畜禽养殖大户5400多户,水产养殖大户900多户,种植大户2100多户,加销大户1300多户。大户经济总量占全县农村经济总量的40%,上缴税费1900多万元,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县农村经济大户发展上了快车道。二是规模增大。据调查发现,今年我县各类农村经济大户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县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大户2160户,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980户,年出栏肥猪200头以上的大户48户,比上年分别增加320户、190户和23户;全县养牛30头以上的大户260户,养牛100头以上的大户32户,比上年分别增加67户和10户;种植50亩到100亩优质稻大户220户,100亩以上的72户;种植藠头50亩到100、亩的大户7户,100亩以上的1户;种植茶叶50亩到100亩的大户4户,100以上的1户。新泉镇新泉村二组村民李伯胜去年2万元,发展养鳝网箱近200余口,获纯利1万多万元,他尝到甜头后,今年投资13万多元,发展网箱1100余口,预计今年产值可达68万元。三是区域集中。据调查,今年全县已形成以村和村以上为单位的养殖区68处,其中养猪小区31处,养牛小区12处,养鸭小区25处。三塘镇高仑村是优质瘦肉型猪生产的小区,全村178户,养猪户140户,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61户,出栏200头以上的8户,目前,全村出栏肥肉猪6500头,预计全年出栏牲猪可达13600头。杨林寨乡王家河村是养牛的专业村,全村共养殖肉牛4.2万头,最多的一家养殖480头,最少的也有数十头,预计全年出栏牛可达3万多头。

二、大户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带头作用。通过经济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形成了“藠头之乡”、“茶叶之乡”、“麻鸭之乡”、“名特水产之乡”等专业种养区域。三塘乡苏仑村在大户的带动下,户户种藠头,年藠头人平纯收入达1700元,如今户户盖起了楼房,群众称“藠头楼”。南湖洲镇中心村养甲大户胡西云,养甲鱼60亩,年收入30多万元。他在掌握养甲技术后,毫不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周围群众,并无偿向周边农户提供幼甲种苗,现场解答难题,带动了周边农户养甲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养甲专业户94户,户平年养甲收入1.3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甲村”。城西镇白乌村水产养殖大户周迎春,发展网箱养鳝1000余口,年收入60多万元,但他富了不忘乡亲,近年来,共为11户水产养殖专业户提供贴息贷款23.5万元,手把手地传技术。20xx年10月,以他为首组建了白乌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实行统一进货,分散养殖,统一销售。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村网箱养鳝发展到32户,发展网箱6000多口,年总产值750万元,户平纯收入5万元以上。

(二)在农村科技推广中发挥了辐射作用。农村经济大户中有一大批才能出众的经济能人、种田能手,靠科技致富的能力较强,在农村科技推广中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如东塘镇田经伟、冯先平等一批养猪专业大户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建立了10多个人工授精站,年向社会供应良种牲猪13万多头,加快了全县牲猪品改步伐。他们并根据养殖经验,自行配制饲料。除了选用一些商品添加剂外,牲猪的大宗饲料原料全部自行采购,自行配制。这一做法的推广,大大节约了饲养成本。目前全县发展优质牲猪60多万头,占牲猪养殖总数的50%以上。

(三)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了载体作用。农村经济大户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一些旱土、丘岗、水面等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南湖洲镇迪牛养殖场位于该镇铜固垸,该垸是平垸行洪双退垸,面积4000多亩,原有的轮窑拆除后一直闲置。业主养牛大户胡迪牛发现该垸野草丰富,且场地适宜,随即租下了该地作为肉牛养殖场。目前存栏牛98头,上半年出栏210头,发展总数达1190头,产值在260万元以上,上缴利税10多万元。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目前,全县农村经济大户安排农村劳力2.5万人。振湘公司这个全县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大户就常年性安排2000多名农村和城镇人员就业。东塘镇曾家村牲猪贩运大户吴建国,拥有大小运输车辆23台,贩运高峰期雇用劳力100多人,年发放工资2万元以上。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责任。建议加强各级抓大户经济的责任。在大户发展上,不求多,但求实,要明确目标,年内新增数量要责任到单位;在认定标准上,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统一大户在收入、纯收入、纳税额等指标上的标准;在培育对象上,要坚持“自觉自愿、新老兼顾、效益优先、方式多样”的原则,培育大户;在帮持责任上,要明确责任到人,帮扶任务到人。

(二)优化服务。发展大户经济,离不开各级的政策支持,要加强在五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政策配套服务。如土地、水面流转问题,征地、工商注册等手续办理问题等;二是技术指导服务。农口部门要为大户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传授技术,坐诊释疑,及时提供优质种子、种苗;三是资金筹措服务。要支持大户作为信贷的重点。四是信息联络服务。要为大户及时提供各类市场信息。五是经济环境服务。要实行挂牌服务制度,杜绝“三乱”,切实维护大户的合法权益。

(三)成立组织。根据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各级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组织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单行业或跨行业的统一进货,分散养殖,统一销售,形成农村经济合力,躲避市场风险,确保经济大户增产又增收。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_[实习报告]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xx年9月开工建设, 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xx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xx年7月批准立项,20xx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存在的问题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 万元。截止20xx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实习报告]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产业之一,如何做强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最近我们对以李七里峰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进行了调查,就薯制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一、薯业发展情况

我县薯业加工时间较长,以淀粉生产为主。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队集体生产经营,改革开放后,群众仍保留着淀粉和粉条生产的传统习惯。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薯业加工,以李七里峰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薯业加工区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适时将薯业列为全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有力刺激了该产业的迅猛扩张,基地面积、加工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1、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淀粉加工户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园头、刘七里峰、高七里峰、马凹、柴家庄、仝市同、龙洞等3乡、14个村。其中常年加工户270家,户均日加工薯干达到1.5——2吨(折红薯5——7.5吨),加工大户可达4吨,秋季平均每户加工鲜薯150吨,生产规模较前扩大3——4倍。全县年加工薯干约5万吨,加工鲜薯6万吨,生产粉面5万吨。

2、生产周期缩短。近年从事薯干和淀粉购销的经纪人非常活跃,原料来源已扩展到周边灵寿、阜平、曲阳、新乐等县市的红薯资源和山东等地的薯干资源,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年长期生产。加工旺季分别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红薯加工期。周期的缩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淀粉生产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淀粉技术日趋成熟,淀粉的质量在同行业已负盛名。注册了龙源、金庄等粉条品牌,生产冷冻拉直的粉丝、粉条,产品的档次、包装都有了较大提高。

4、效益显著。受市场因素影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效益仍然不菲,一个规模适中的淀粉加工户在薯干加工期仍可日获利90元左右。资料显示,淀粉加工为农民年增加收入900余万元,淀粉加工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共上缴税金58万元。淀粉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红薯种植、、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县直接从事淀粉加工业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仅花园头村从事捞粉浆人数就占该村人口的1/3。

5、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10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发展红薯淀粉加工业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红薯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污染严重。这已成为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加工区日排废水达到3000余吨,全部充斥在李七里峰、赵七里峰、花园头、马凹、高七里峰等村周围所有大小沟、塘、渠,污水排放区域内树木枯死、庄稼烧死,井水混浊变黄,臭味扑鼻,不能饮用。部分排入郜河的废水,已流到六一小学附近,对县城西侧郜河两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每到夏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城区及加工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受害最深的赵七里峰村群众为此多次信访反映,成为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县薯业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属于初级产品,且生产工艺为传统扬浆工艺,污染严重。虽有少量粉条生产,但大多为传统生产,产品质量差,且无包装、无品牌,附加值低。事实上,近年我县已成为卢龙、迁安、昌黎等地的原料加工基地,污染留在当地,效益却供手送给了别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户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片面认为,加工淀粉不愁销路,满足于“收入不大,年年有”,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因此,不想、不敢也不愿钻研、谋划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3、行业不规范。淀粉产品没有统一加工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品质量监测,不能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个别加工户掺杂使假,用低价购买的木薯粉、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并以相对低廉价格销售产品,结果出现货真赔本、造假挣钱,形成无序竞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产业就会步固体饮料、胶合板业之后尘,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薯业虽然被列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一些部门收费多,服务少。缺乏统一的中介服务组织。薯农与政府间、薯农与加工企业间、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利益的机制。缺乏统一品牌。我县淀粉虽在外享有盛名,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产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不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声誉。

三、做大做强我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及建议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以来,无论在基地规模、加工规模,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出现了较大飞跃,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亮点。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实关键环节,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是增强危机意识。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还是快鱼吃慢鱼。当前我县的红薯加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但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标准不统一、深加工能力差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产品有销路,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从长远看,不求发展,就势必逐渐萎缩。山东招远市金岭镇依托开发的药用保健红薯粉丝,而走俏国际市场。湖南娄底采用先进的薯制品加工工艺,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并利用粉渣建设酒厂、饲料厂,形成了集团化专业生产。因此,做大做强红薯加工业要首先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知识、宣传发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搞好定位,坚定以质取胜的信心,确保产品质量。要帮助加工户跨过“小富即安”的思想坎,不能甘做“原料基地”,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再忽视卢龙、迁安的深加工业和四川光友等其它省市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崛起,树立创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挤占能力多做文章。

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我县的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有所作为,要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县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当前,要重点对薯业发展定位、专业市场建设、定标创牌、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做出具体规划,分步运作实施,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场、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既可借鉴乳业协会的经验,由农口部门先牵头协调组建,然后转成民间组织,也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依靠品牌兴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纵观成功企业无一不得益于靠叫得响的品牌作支撑,而我县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淀粉产品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品牌。最近两年粉条注册了两个品牌,但产量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还没有在市场叫响,绝大多数产品销售还属“黑户”,外地客户只知道行唐所产淀粉品质高却叫不上名字,一旦个别掺杂使假者坏了牌子,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商标,唯此才能抵御伪劣产品对淀粉加工业的冲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要走无公害生产之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愈来愈强烈。光友集团的崛起,关键是得益于无明矾粉丝产品的问世。我县淀粉加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必须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化”,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运输包装标准化等环节。就我县薯制品加工而言,多数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生产标准和检测体系,以此规范加工户的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主动权。

五要规范生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资料显示,四川光友集团的红薯深加工,价值能增加23倍;红薯还可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可见,开发红薯新产品前景极为广阔,是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应正确对待发展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目前,淀粉加工形成的污水处理,外地已有了成功技术和工艺可资借鉴,并且从废水中还可提取到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

市排污企业调查情况_[实习报告]




市排污企业调查情况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高府办(20xx)02号文的通知,我局从二00五年元月起对全市的排污单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准备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我局主要根据调查工作的难度作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局班子成员召开了调查预备会,统一了本次调查工作的标准,调查重点和调查步骤;在人员配备上原则上由局工作骨干组成四个调查组,每组由两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并印制了五千本《环保法规宣传资料》下发到调查对象。第二阶段从二月二十八日起到三月三十一日止全面调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全局四个调查组分别深入到全市二十九个大的调查单位,进行详细的污染普查,在企业矿山、乡间荒坡冒着冷风冻雨,踏着泥泞小道,走村进户在宣传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同时,对各排污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调查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调查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的污染现状,为市政府的环境决策积累了可供参考的真实数据。第三阶段为调查情况汇总阶段,主要是对第二阶段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我市的主要污染行业,制订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局党组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分别组成了四个调查组,每组由两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两位工作人员也是我局的工作骨干,他们对全市三十一个乡镇(场、矿、开发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到企业进行调查登记,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到企业周围的村庄,向当地的群众了解企业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和污染情况;调查组到实地察看企业排污现状,从而掌握排污单位的污染现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共对2250个排污对象进行了调查登记,调查单位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养殖业为1368个,占污染企业的60。8%,其次服务行业为448个,占污染企业的19。9%,各类砖瓦石灰企业为197个,占调查总数的8。75%。

二、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周边的群众,现场察看等方式,发现了不少环境问题和污染隐患:一是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这些养殖场大都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因此在选址上随心所欲,他们不考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或建在村庄的饮水源头,或建在村庄的上风向;更有甚者利用村里的废旧房屋把猪养到了村中心,搞得整个村庄臭气熏天。这些现象若不加以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是工业项目规划不够完善,企业分布广,选址不合理,污染源分散;有的仍是小作坊式,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这将对农业生产甚至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工业企业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部门的批准,擅自建厂,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有的虽然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但不按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办理,未经环保验收就擅自投产。三是老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尤其是水泥行业污染更为严重,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三、 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我局虽然从时间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调查的困难也有所预料,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是感到调查工作不尽人意,主要有民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乡镇对调查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调查工作有抵触情绪,有的则抱着应付的态度对待本次调查,这给我们下去调查的同志造成了不少的困难。二是时间上还是不充分,对这样一个涉及全市所有的污染单位的调查来说,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调查任务,有些匆忙,加上乡镇配合不够,就更容易成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三是未投入环境监测手段,对这次的调查留下了较大的缺陷,使得我们的调查数据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对我市的主要污染因子的确定、污染物的排放程度、数量等缺少了一个定性的分析。

四、 几点建议

1、大力加强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的科普知识宣传,充分了解当今农业面临污染而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畜禽粪便治理重要性的认知度。大力宣传沼气池建设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利用沼气法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成为养殖场及业主的自觉行动。
2、对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市政府应该尽早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养殖行为。对未经审批又无污染处理措施的养殖场,要限时改正,到时未改的要坚决关闭。从根本上扭转把养殖场建到生活饮用水的源头和村中心错误行为。

3、加大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国家淘汰、禁止的生产项目,无论效益多高,都严禁进入我市。对现有的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就上马新建的项目,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坚决关停;虽然符合政策但示办理审批手续的,要坚决补办。

《对我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调查情况汇报[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行政许可文员工作总结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