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建设的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或许你需要"学习师德建设的体会"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师德建设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要 为人师表.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是崇高的事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人民教师,更应发扬良好的师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所以在各方面都应该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榜样.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具备良好的师德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根本.我就此谈谈如何树立起良好的师德:
一,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XX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二,时刻注意自我提高.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而要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三,保持知足常乐,安于贫穷的心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变革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又由于竞争机制,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使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一些个体或私营主的收入迅速增加,甚至一夜暴富,与之相比教师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连教师的工资也难以保证,于是,教师队伍中出现不热心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创收或第二职业上,特别是出现那种以职谋私,职权交易的行为.在这种现实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理,要有一种知足常乐,安于贫穷心态.
四,洁身自好是教师做人的原则.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只是因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从精神上灵魂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然而,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教师,必须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就要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五,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师,楷模也,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只有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教师的理想人格,象一丝春雨,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首先靠基础教育,这更是常识。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确保经济建设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对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深圳市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1.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后进的学生,首先老师要关心和爱护,其次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3.进一步知学生,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要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处处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认识和修正错误,而不是管、卡、压、罚,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竖立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精神。


鲁迅先生说,有人拿罗盘航海,有人却拿它看风水;有人拿火药御敌,有人却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鸦片治病,有人却拿它当饭吃。半个世纪过去了,科学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现象并没有绝迹: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却拿它分男女;有人拿电脑处理资料,有人却拿它测算八字;现在的网络,有人拿它传递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却拿它排遣无聊,大过黄瘾。所以,工具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还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下决心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师德建设”学习体会


从20xx年踏上工作岗位,已有2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中,经历过很多的失败与挫折,可以说,这两年,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时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方面接触、相互作用的特殊体验;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同一的集体学习行为。那末,在如此重要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我做了多少,还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呢?

师德建设必须以酷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爱学生,每个教师都在身体力行。只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面对叛逆调皮的学生,有时只能自己感慨:难道我们的爱错了吗?教师爱学生,正如每位家长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动身点定然都是好的。但是,这二者之间的爱注定会有区别。每个家庭是众多家长围绕着一、两个孩子,这孩子就是家庭的小太阳。孜孜不倦的家长们如不知倦怠的小行星一般,围绕小太阳画圈。而在学校里,每个教师面对的都是一群孩子,注定了,孩子们会有和在家中不同的体验。有人说:假如一个教师把酷爱教育和酷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反过来讲,假如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末,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进步,不论是对教师本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其重要的。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点中体现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观点,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点的体现。而我,仿佛也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疏导者。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观念影响很严重,因此在教育学生方面难免太过于苛责。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只是,每次面对这样、那样的题目,先就忽视了他们只是孩子,要求太高,苛责就越重。这也是我做得实在不到位的地方。

假如认真计较起来,我的题目还有很多,但是,最少我熟悉到题目,并且前进在路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的最高境地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美好而又幸福的种子,在让他们取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

教师学习《师德的内涵与师德建设》的体会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一定反应出其不同时代的特点,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采。通过对《师德的内涵与师德建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熟悉。清楚地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本身应当如何理解师德?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类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点,不但体现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最能起到深渊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最后,教师应熟悉到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学会自重。

二、社会对教师师德的理解应当改善

社会一直对师德有错误的熟悉,教师理应思想好、行为端、知书达礼、对人礼让三厢,教师的言谈举止,不管甚么时候何地都应是社会的榜样和楷模。实在教师也是人,也是普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学校是教师,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他们是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师德内涵,构建起建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体会


 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首先靠基础教育,这更是常识。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确保经济建设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师风的建设,对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深圳市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1.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后进的学生,首先老师要关心和爱护,其次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3.进一步知学生,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要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处处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认识和修正错误,而不是管、卡、压、罚,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竖立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精神。鲁迅先生说,有人拿罗盘航海,有人却拿它看风水;有人拿火药御敌,有人却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鸦片治病,有人却拿它当饭吃。半个世纪过去了,科学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现象并没有绝迹: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却拿它分男女;有人拿电脑处理资料,有人却拿它测算八字;现在的网络,有人拿它传递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却拿它排遣无聊,大过“黄”瘾。所以,工具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还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下决心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