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发展观心得_范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中学教师发展观心得_范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中学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一些时间,通过系统学习,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我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
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教师的先进性呢?

1、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去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2、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教师要教书先育人,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更好地加强学生和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才能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宽容学生、学会善待学生、学会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4、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好地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对家长,做家长的好参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

5、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不图名利,做人做事对得起良心,是我对自己一贯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学生,也是我从教的追求。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党员教师发展观心得_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国家发展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方针。它的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是全面发展观;三是协调发展观;四是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务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教育事业的角度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今天着眼未来;立足事业着眼学生发展;立足当前工作,着眼个人专业的长远发展。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积极落实践行。那么,作为教师如何理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学习发展观心得_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进一步说明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明确了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进而突出了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科学发展观来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会发现教育的职能已大为拓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优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三者之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失去了支撑。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青少年是成长的主体,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离不开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不同的教育主题、渠道、手段和方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就必须关注师生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拓展更加广阔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空间,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为祖国的将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