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学习体会_范文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和谐社会学习体会_范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党课和谐社会学习心得范文


《党课和谐社会学习心得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于增进人与间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如果大家都能珍惜这种缘分,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人都多一份。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尚书》中的“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宏大量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可见,宽容方能和谐,宽容利人利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逐步凸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宽阔的胸襟对待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温馨、更加和谐。

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

容人之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特别是领导者,更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或者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对每一个同志多引导、少呵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融洽的关系、团结的氛围。

容人之长。长和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容人之长与容人之短也是辩证统一的。但无数事实说明,容人之长比容人之短还要难。因为容人之长要求不嫉贤妒能,允许别人赶上甚至超过自己。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合作,也离不开竞争,这就需要每一个人既要容人之短,更要容人之长,以宽容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不以偏概全,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习心得
---
二00六年三月份,我参加///县委党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城市中的城乡结合部来说,正在迅速向城市过度变化,在这样特殊的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是经过短期努力所能达到的。笔者认为,也只有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才能使到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和谐发展。目前,影响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促进的措施也各自不同,在改造居民居住自然环境同时,应注意根据时代的特点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变生育观念,扶助弱势群体,强化社区管理,以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真正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主心骨。是当前城市城乡结合部的重大政治课题和紧迫的政治任务,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化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虽然没有大城市大发展的浓厚范围,但是却有着土地资源、劳力资源丰富和政府政策倾斜等诸多优势,城乡结合部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正确处理好“洗脚上田”后农民发展观念向工业化发展的转变;正确处理好立足沿街档口做生意向厂房经营的转变;正确处理好人们进入城市中心发展向立足本地区投资设厂的转变;正确处理好自吃其力向引进外资外力转变。不拘一格逐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新格局,努力实现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能加快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其中既有利益矛盾,又有是非矛盾,以及实际工作中大量复杂的具体矛盾,解决不同的矛盾所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坚持总体把握、统筹兼顾、协调解决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握矛盾演变特点和规律,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到统筹兼顾。要坚持用法制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任何一方利益的实现都可能促进其他方面利益的实现或为这种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既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稳定。使各方利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密切观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理矛盾既要周到细致、合情合理;既要旗帜鲜明,又不可失之偏颇。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作风和腐败行为。继续改善干群关系,正确处理干群矛盾。要以强化人事监督为切入点,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顺利实现,做到合民心,顺民意,真正地促进权力监督与人民监督的有机融合。
要坚持德法并举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城市化和谐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各个社会群体与个人都模范地遵循共同的法律规范,使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得以明确和实现,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统一协调、有序运作的和谐体系。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使公民、法人、其它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各种行为严格限制在法律规范的秩序之内,使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所遵循,这是保障城市结合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要切实改变人的生育观念
经济的增长,不等于人生育观念的进步,作为乡镇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我感触很深。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改变人的生育观念,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才能打开新的局面。当前城乡结和部地区人口聚集的主要刚由农民转变过来的城乡居民和进城打工的外来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思想在这些人群中仍然存在。采取措施,引导这一人群改变生育观念是搞好城乡结合部地区计划生育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由法治向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行为的基础工作。按照当前的形势,一方面要采取有利措施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另一方面必须认真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就需要党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给予积极保障。我曾认为各级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和项目的时候,从设计、执行到监控、评估的全过程,都要注意是否会对男女两性产生不同的影响,避免对性别的歧视,以保证女性能和男性一样平等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立法、司法、执法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系列与两性利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认真分析这些法律和政策是否关注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两性差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否在法律政策框架内对女性的特殊需求给予重视。正在制定中的公务员法,希望多听听女性的声音,多听听妇女组织的意见,多一种视角考虑问题,公正体现不同性别的利益诉求,为及时了解、认识和反映男女两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部门应将分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的统计制度。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都应该注意收集分性别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组织人事等领域,逐渐建立和完善分性别的数据库。只有这样在城乡结合部的人民群众中反复宣传,认真贯彻,才能不断改变人的生育观念。
四要努力扶助弱势群体
帮助弱势群体,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措施,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爱互助环境。首先,要形成共同关爱改革中弱势群体的环境。弱势群体是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产物,在现阶段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就是相对存在、不断变化的。“没有常穷久富家”,他们都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也是改革主体的组成部分。对于改革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最根本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促进持续发展。通过赞助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广辟就业渠道,积极救助,努力形成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好风气、好环境。其次,要开展工程救助,使改革中弱势群体成为一个动态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再就业,对有能力参加工作而长期不能就业的居民,应当吸收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合社会保障,提高其劳动报酬。再次,要进一步扶助弱势群体青少年,强制适龄青少年入学。对于达到初中文化以上的社会弱势群体子女,要组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第四,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暂时陷入困难的群众要认真负责地、满腔热情地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要继续完善社区管理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功能弱化所留下的空间,由此来加强对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面对城市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政府要逐步调整自己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要适当放权,调动民间力量进行自我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构与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国家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中退出来,并不意味着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随之而来。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水平、社会个体素质以及社会动员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整合城乡居民,通过社区建设增强居民认同感、公益观念和社区参与意识。使由国家的代表机构决定的意图,通过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多数居民的同意得到实现。
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举措。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目的是加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必将极大地促进城市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
和谐社会重在建设,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和谐更要注重管理。要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引导群众屏弃旧观念,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解决矛盾纠纷。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心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现在,我局又开展了构建和谐单位的活动,它能够为职工搭建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基层的精神。今后,自己一定要牢固树立勤奋、创新、严细、自律的工作理念。时时处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立足本职岗、勤奋工作、团结互助、争创一流。增强树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自觉维护机关形象,注意协调同事间、内外部、上下级的关系,诚信待人、热情助人,以实际行动营造团结向上、诚信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是落实“”重要思想和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前一阶段,我着重加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几点个人体会。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础。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深刻认识到,仅靠GDp的增长是无法支撑起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协同共进。(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致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养得起老,进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离开城市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松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松原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求实的态度,完成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松原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工业立市、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对前郭炼油厂2万吨聚四氢呋喃、吉安生化21万吨冰醋酸等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对长化集团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要搞好可研论证,推动项目早日启动实施。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尽快谋划50个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要切实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吉林石油集团热电厂5万千瓦二期和市啤酒厂异地扩建等项目。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规范操作程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松原夯实基础。要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具有松原特色的优质粮、优质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三大产业带。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大规模、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和“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型”的原则,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草业和水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和谐松原借力助推。要抓住全省鼓励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有利时机,以《全市开发区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在发展定位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创业平台。在整体布局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交通干线和中心城镇展开。今后五年,全市要争取建立2-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0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15个特色工业园区。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功能。要对政策进行梳理规范,重点落实好供地、水、电、汽、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培育招商文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引进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牵动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型、外向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嘉吉、华润等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合资合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四)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松原打造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

系,为城乡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划既要保证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又不能模糊重点,齐头并进。要抓好规划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的无序性。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工程。要加快城中村、城中乡的改造步伐,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迅速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建筑工地、整顿散装货物车辆、取缔露天烧烤和治理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攻坚战,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做好松原大桥、沿江开发、江南公铁立交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五)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有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当前,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咨询等生活性和公益性服务业。抓好农村危旧校舍改造、敬老院改造和电视网络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就业援助工作,确保下岗人员实现充分就业。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体系,落实好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巩固“两个确保”,实现“三条保障线”的有效衔接。要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化建设,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打造“平安松原”。切实做好信访工作,把解决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


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表明我们党在执政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目标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一个政治组织,必须而且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履行职能,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中发挥作用。古人曰:“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没有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生态的良好,也就没有天下和顺、社会和谐。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民政协开展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力。人民政协也只有围绕发展这个大目标、立足建设这个大格局,才能有所作为、多作贡献。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政治清明、体制合理的社会,人民政协要继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中发挥作用。社会的和谐,依赖于政治的清明,而政治的清明,则得益于体制的合理。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坚持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政协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好和完善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并努力使其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社会,人民政协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中发挥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指出:“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民族有多种、信仰有多样、政党有多个、职业有多行、阶层有多类。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在共同政治基础之上,必须尽一切努力,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把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伟大复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言路通畅、各得其所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使各族各界人士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基础中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人民政协是惟一按界别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了解了各界别的意见就基本上了解了多数人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基本上掌握了全社会的情况。人民政协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狠下功夫,既要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反映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党委和政府能够更加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广集民智、顺乎民心。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心平气顺、和睦相处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感情基础中发挥作用。可以说,这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天下可畏在民怨”,“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继续发扬为国是谋划、为民生操劳的精神,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于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其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基础中发挥作用。创造活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一种行为、一种过程和一种结果。一个没有创造活力的组织和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组织和社会。政协委员是各界别的代表人物,在某一方面或是有专长特长,或是有知识见识,或是有经历资历,或是有名望威望。人民政协只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一切有利于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一定能够有创造之举、获创造之利、得创造之益。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坚持正义、保持公平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能,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基础中发挥作用。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平等、机会均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社会政策的灵魂。人民政协虽然是一个非权力机构,但是,《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其具有民主监督职能。十六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指出:“支持和保证政协依据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因此,人民政协要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通过有效的监督,逐步消除实现公平和正义的诸如户籍、学历、身份、性别、年龄、就业、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司法、组织、人事、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人为性障碍。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管理有力、服务到位的社会,人民政协要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中发挥作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并对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团和行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进行了定位。其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很多社会组织都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政协委员中也有很多是从事社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人民政协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为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等出主意、想办法,建诤言、立实论。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文求知、爱美求乐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科教文方面人才济济的优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中发挥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富而思文、富而思乐,这是一条必然规律。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于陶冶思想情操、激发进取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非常广泛、眼界非常开阔,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性越来越强。人民政协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健康向上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积极促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教育的思想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言献策。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发挥作用。从总体上讲,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改革开放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使每个社会成员同时同等受益,加之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因素,造成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人生活处于暂时困难状态,这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这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政协要继续动员和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特别是要继续鼓励和推动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过上幸福生活。



民主党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


民主党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望,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回应。作为中国共产党亲密友党的xx党,同中国共产党七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XXXX市委员会是XXX的地方组织,在XX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在本会上级组织和中共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参政为民,为推进宜宾xx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撤地设市以来的9年里,紧密围绕XX市XX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和反映社情民意,XXXXXX及XX会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共XXX件,其中XX件评为优秀提案;XXXXX和XXXXX的建议,两次列为市政协全会的一号提案,率先提出改善XXXxx环境和建立社会xx体系的建议。这些重要提案和建议受到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真采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促进了XX市XX事业发展。同时组织动员广大XX会员,积极响应中共XX市委的号召,踊跃参与农村扶贫、捐资助学、促成社会就业、帮助XX企业发展、化解纠纷矛盾等项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多次受到本会上级组织和市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今年初,中共中央颁发的5号文件,最近省委又出台了贯彻意见,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拓了广阔的政治空间,体现了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基本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促进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和自身建设的加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如何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两个文件精神,在加强本会自身建设的同时,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与中共宜宾市委同心同德,共同推进和谐XX建设,为XX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做出新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一是抓好文件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当前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全体会员学习好中央5号文件和省委XX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充分说明,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继续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本会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XX多做贡献。二是抓好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能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多党合作格局中的参政党,要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始终不渝地抓好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成员的自我教育,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障。三是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推进和谐XX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XX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和实现目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政党格局中的参政党,更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历史使命,与中共XX市委同心同德,共同推进和谐XX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联系XX界的特点和参政党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做到在政治协商上做友党、在民主监督上进诤言,为XX民主政治建设贡献力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发展作为本会参政的第一要务,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市委和市府的科学决策多献良策,促进XX市XX事业和谐发展;要继续组织动员有条件的会员参与社会服务,为扩大社会就业、推进民营XX发展、协调关系理顺情绪、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5号文件和省委XX号文件,在中共XX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共同为推进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
民主党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

党课学习心得(和谐社会)


,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于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如果大家都能珍惜这种缘分,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尚书》中的“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宏大量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可见,宽容方能和谐,宽容利人利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逐步凸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宽阔的胸襟对待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温馨、更加和谐。
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
容人之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特别是领导者,更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或者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对每一个同志多引导、少呵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融洽的关系、团结的氛围。
容人之长。长和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容人之长与容人之短也是辩证统一的。但无数事实说明,容人之长比容人之短还要难。因为容人之长要求不嫉贤妒能,允许别人赶上甚至超过自己。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合作,也离不开竞争,这就需要每一个人既要容人之短,更要容人之长,以宽容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不以偏概全,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