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的读后感15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纳兰词》的读后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次了解到纳兰其人是在高考前模拟考试的语文阅读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写的太好,还是我多看了一眼,于是心里对那个人生出一丝敬仰,时因高考,未来得及拜读,后因琐事繁多,亦未能静心品读,等到大一的第一学期,路过校园外的书摊,无意间看到一本《纳兰词》,我自认为从那时与它结缘。

我习惯了称他为纳兰,那是很漂亮的两个字,似乎也符合他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为清朝大学士,在官场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从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来看,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贵族子弟。有人说:词中往往含有贵族的风气,若是如此,则无论是家贫还是家富,平民或高官,总有一面是可以称得上是贵族的,家境富贵,身份显赫,是贵族;或是精神内心世界丰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称是一个贵族的。纳兰能够当上侍卫,并不全是靠其父的关系,据当时满人入关的情形来看,他精善骑射,自有当一名侍卫的资本,而使人为之惊异的是,一个御前侍卫,怎么会写出如此细腻的词来,读完纳兰所写的词,了解了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就会更了解他这个人。纳兰的词分为两部,《侧帽集》与《饮水集》,后多称为《纳兰词》,纳兰由此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有王国维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之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是因为未染汉人习气,也就是说他有着满人的质朴天真,又有汉人的文化修养。

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句,同时也被很多人引用,经久不衰。读完《纳兰词》之后,觉得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句堪称是经典佳句,在那么一个瞬间,细心品读者,或是触景生情,或是回忆过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泪下。短短七字,便将过往一笔带过,读者若是有心于读起,往事难免浮现,一幕幕关于过去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因此很多人便把这句认为是忧伤,我却不这样看,它不仅仅是忧伤,好的作品,好的诗句,当哀而不伤,不该是过于忧伤,读者感染了全身是悲伤的气息,让人难过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与人达到共鸣,心境平和,而在安静中又带有一丝忧伤,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当过往已然成为过往,记忆里的过去成为一场接一场的回忆,经历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人生如果是一场旅行,那么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风景,还有看风景时的心情,本是浪漫温馨的一幕幕画面,也确实是一场诗意的人生,而人生终究是人生,再诗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当现实冷冰冰的站在人的面前,人们把现在变成昨天,追逐现实已成今天,憧憬未来而成明天,而纳兰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好似一把穿过时间的剑,准确、肃然的打到时间,那一刻是时间与生活、人生无关的短暂瞬间,追溯往事,若时间停在初见那一瞬间,一切美好,滞留在那片刻的永恒,五百次回眸换来的今生擦肩,百年修得的同船共渡,巍巍汤汤的高山流水情,都只是那一刻的初见,百感交集。佛曰:刹那永恒,如此足矣。

因才疏学浅,我记忆中的那些词人,下笔迥异,笔下所述之情也各不相同,细想之,却没有与纳兰相同者,其实我妄图找相同点只是自扰罢了,个人境遇不同,经历不同,文笔又怎会相同?即使形似,而神终不相同。李煜一代君王,国破家亡,于是成就与词,其词哀伤,满怀愁绪,只因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苏轼一声豪放,因为一梦亡妻,才有凄婉之作《江城子》;陆游忧国忧民,一场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而作《钗头凤》,以托深情。今看古代词人,佳作皆因经历为基本,在加上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景,才造就而成。没有经历,写出的词就显得浮华,空乏苍白,而没有合适的外界因素,文思、灵感不能达到统一,也不能创作好的作品。

看了纳兰的爱情、友情就不难明白为何一个集富贵权势一身的皇帝近臣,却可以写出清新婉丽的细腻之作,读者读其词,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继而感慨,词间所含深情、经历,好像发生在身边,感同身受,所以,读完《纳兰词》,把词所引起的那些忧伤、对往事的感慨都去坦然面对。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诗意,往事却是一番经历。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纳兰词读后感


他,是清代中数一数二的词人。娇妻虽不能陪伴他多时,仍给予他无限的美好回忆。这位人才,出生贵族,享有至高的权利,诗词中却总是流露淡然的忧伤对亡妻的怀念。而他,便是纳兰 xing德。

纳兰的妻子卢氏,在31岁时,便悄然离世,纳?a href='/zhuanti/jiazuo/zhuanti/xunzhao.html' target='_blank'>寻找到更好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愧疚

不知是为何,《纳兰词》中总是伴有哀感,而《饮水词》便是千古也再难超越的绝作!无数的人都为此而触动。纳兰追求爱情,寻找知己,渴望离开这喧闹的官场,他太累了,也就在这个如梦似幻的大好年华,匆然离开了世间。那时,人才还是较为稀少的,他的离去,又有谁不为此而感到可惜?但对他来说或许也是种解脱,让他与日思夜想的卢氏团聚,不再为人间的悲欢扰攘所忧愁。

《纳兰词》不愧为百年难逢的佳作,出淤泥而不染对每个词人来说都是种至高的追求,纳兰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也只有他达其境界。世不惜才,有情人不成眷侣,或许是天地分离久了,早已不知人间的悲欢。他的悲愤与对世俗的不公的无奈,也只有纳兰所能承受。

苍天是公平的,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上天给予了他无限的才能,也自然给予了这悲惨的遭遇。有人说,他不会倾诉。可又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呢?他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那微乎其微的感伤。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在这光鲜的荣誉下又有多少忧愁?这早已无从知晓

好一个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肝肠寸断,万古伤今。在那个多妻制的封建社会,贵族可有几个小妾,虽再有妻子,却未曾如此专注过。他犹如佛前的一朵荷花,贪念红尘的美好,而他一生只为一人,她若离去,生活便黯然失色。三十年的光阴犹如一瞬,好似一朵刚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又转瞬即逝,(星辰ww)消逝于夜幕之中的烟火一般,无声无息,留下一片墨香与回忆

他,是可怜的,真情难逢难留。他,是优秀的,诗文意幻意美。他是坚贞的,品质长存长留!我们早已无法找寻他的背影,也只有从知识海洋中探寻一切未知

前世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缘分,寻人,惜人,珍惜那份执着的情谊,莫等离去,空悲切

纳兰性德《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纳兰性德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智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容若文武兼资,他和康熙皇帝同龄,后来做了康熙皇帝身边的三等侍卫,又升迁为一等侍卫。这个身份,约略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大内高手”。这个以词名世的贵公子居然是宫中的一等侍卫,货真价实得大内高手。
  容若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他很少快乐,他也是个情深不寿的典型,仅仅活到三十一岁。一个多情而深情的男人,一个风流自赏的公子,他的死亡就像钱塘苏小小给人的感觉一样,说不清的惆怅。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
  容若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
  诗该如何解?
  弗罗斯特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是,这是在美感意义上而言的,而不是在表意的层面。
  我们看到一首诗词,觉得很美,却说不清这诗词说的究竟是什么内容。觉得很美,这属于审美层面;看不懂意思,这属于表意层面。意思真的也是无解的吗?当然不是,成熟的诗词作品,其表意都是很流畅的,我们之所以看不懂,只是因为诗歌的年代太久远,我们的水平又很有限而已。
  容若的词虽然想来以明白如话著称,其实容若学养丰富,胸中锦绣太多,有些词只是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精深,含义幽微,婉转曲折,手法比之李商隐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属于文人诗词,而不是诗人诗词。这些都需要慢慢解读。
  如《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最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未必如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上的那一刻。
  这首词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秋雨――《纳兰词》读后感450字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