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有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读《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有感,欢迎你的品鉴!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我们就是那个过河人。

题记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生活就是在长河的穿梭。我们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流而上,时而加速向前,时而停留在那河中央。我们的目标是到达上游,但,我们也需要在两岸的港口休憩。

有人说,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是在铭记与忘记中不停的选择。确实,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回味我们的不平静的航行旅程,就会开始明白生活,开始明白生活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学海无崖

回头看看,我升入高中也已经一年了。面对同学们的耀眼光芒与他们的一次次飞跃以及我的停滞、退步,焦急和失败感笼罩在我心头。想找人诉说却又无从说起,以致于有些自暴自弃。

爸妈的责难倒是骂醒了我。自暴自弃、自卑、害怕,都没有一点用处,只能是无能的人的自怜自哀,不过是用来博人同情罢了,又怎么能改变现状呢?

昔日的成功是昔日的,早已被时间的流沙埋葬。靠着那少得可怜的昔日的成功影象,是不可能再次取得胜利的,最多也只能是自愚罢了。现在的起跑线是又一个原点,只有忘记过去的荣耀,铭记全新的跑道的规则,再次努力冲刺,才能有新的积淀,才能进步。

携手共进

是的,我的高中生活已有一年了;也只有一年,而我们这个优秀的集体就要面目全非了。我们的三门主课的任课老师,要么是被调去海南任教,要么是出于无奈的被替换。而且对于我们这个以读理为主的班级,将会有大部分同学被分出去读文。那么,我们这享誉全校的0606也会被拆成了零件。

此时此刻,我闭上眼睛去回忆曾经的朝夕,心里仍是隐隐作痛。篮球赛我们奋力打拼、我们奋力呐喊;运动会我们放肆冲刺,火红班旗跳动在绿野之上;艺术节我们共同真情演绎;科技节我们一同观赏;凤凰我们一起游览、嬉戏.......我们共同学习,我们共同生活......可是转眼,似乎就已经不在了。

但是,抱怨有用么?世界不会因你一个人的哀愁而哭泣,地球也不会因你一个人而停止转动。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忘记空间的距离,铭记曾经的点点滴滴,共同接受现实,一起在不同的地点寻求共同的进步。

家庭私语

那么,家事呢?

长大了,家里的担子也懂得分担了,家里的麻烦也就接踵而至了。母亲这个家庭管理员因为因为亲戚之间的金钱的矛盾,整天板着雷公脸;我则整天战战兢兢;父亲倒是不以为然,却也是常和母亲吵。受战火的波及影响,我的行为倍受约束,甚至被限制与亲戚小孩的交往。

我呢?能做什么?哭吗?还是和亲戚大吵一架,并彻底决裂?不!但,我怕是也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忘记彼此之间的矛盾,铭记彼此之间的友善,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而不是纠结在这种金钱利益上。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但是各自的生活都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既要生活,就要忘记该忘记的琐碎与不快,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摘自《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


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

文/李健玲

第二次看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了,再次手捧起这一本很旧的泛黄的小本子,无缘由的,眼眶悄悄湿润爱,这人间的奥秘,这生命的恩赐,这永恒的话题,它到底是什么,让人愁肠寸断,魂不附体。我想,说不出是什么,却一直深藏心底,默默守护,这大概就是真爱了吧!

时代的变动造就了许多没有经过真切爱情构筑起来的婚姻。《爱,是不能忘记的》里面一开始,母亲就敞开心扉告诉自己的女儿我并没有爱过你的父亲,便已奠定了这段婚姻的悲剧基调。我们很难讲述爱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却能明显分辨出不爱便是不爱,没人能取代心中所挪出的那个位置,特别是一个人已经提前占据了你的心灵时,那么根深蒂固。

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和一本久远的日记本掀开了秘密的扉页。这段属于上一辈的恋情充满了荡气回肠的缺憾。这份缺憾是纯真的,日记所记录的琐事不过是与爱之人在灵魂中不断去圆满对方缺席的日子,假设对方真的能够回应。每每母亲从外地出差回来,她从不让我去车站接她,她一个愿意孤孤零零的站在月台上,享受他去接她的那种幻觉。她的精神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其实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积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而这二十四小时,大约比有些人一生的东西还深,还多。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说过:我不能清算我财富的一半。大约,她也不能清算她的一半。

读完之后,脑海中忍不住浮出这样的画面:

那是一个没有一点诗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在刮着冷峭的风他们默默的走着,彼此离得很远。她只想他离得他近一点,再近一点,她只想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可不知道为什么却不能。这多么令人珍惜的一生唯一一次的散步,两人却走得那么快。明知道心生留恋,却发现,彼此都是愿意陪着对方走到尽头的。而尽头只是小路。他虽然有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然而,他却怎么也抛不下。有一条生命横亘在那里,他履行着30年前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有另一个人的快乐,一个家庭的幸福笔直的树在那里,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你去了,似乎我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你而去了

死亡成就了超脱的爱。它剥离了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全部存在,却足以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驻留。爱情在当年作为奢侈品时,它所呼唤的不是欲望,是灵魂。而对方的离去,便是对灵魂的最大的打击,以致所有人都无法拯救。除了一遍遍地回忆和重复回忆,去成全一段纯洁的爱情,其他便无所证明。

痛苦让他们清醒,悲伤使他们存在。信奉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的人,是追求美的人,也是追求美的破坏的人。这种人将痛苦等同于高尚 ,悲伤等同于美好,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缺憾的美。可是,这种缺憾的爱情美在物欲横流的如今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爱,是不能忘记的。在茫茫人海中,遇见的,错过的,曾经的美好,都是我们永远的回忆,爱,更是永恒的美好。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队——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读后感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队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这本书由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民同志所写的回忆录,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缅怀为国牺牲的战友和浦东的革命群众,朱亚民同志对浦东抗日游击战和新四军淞沪支队的战斗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我反复看了这本书好几遍,看完以后也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翻,这是一部宏扬无产阶级革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教材。这本书全面的叙述了当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朱亚民同志以及新四军的同志浴血奋战浦东大地,坚持抗日游击战的大量珍贵史实,这本书有着较强艺术风格与文学品味,同时又是一部具有史诗风格,悲剧色彩战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题材,与以往渲染美感和壮烈的战争题材小说大有不同。

在书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智歼汉奸韩鸿生。日军入侵浦东后,韩鸿生是领鬼子进镇的大汉奸。韩鸿生在日军扶持下当上了伪大团维持会会长。日军清乡以来,他狐假虎威,无恶不作,民愤极大。朱亚民一行人重返浦东后,就收到林志杰同志的情报,揭发了韩鸿生的种种罪行。他们决定由许培元带领七八个人,组成行动小组。临出发前,他们作了具体布置和分工。朱亚民带其他同志隐蔽跟上,密切监视其他敌人,随时准备迎接。许培元等人冒充清乡委员会的,骗韩鸿生说刘团长在棉总会等他,韩鸿生信以为真,毫无顾忌地跟出来,把韩鸿生骗出大团镇后,他发现苗头不对,就大喊起来,许培元等人只得连背带拖把他拉到小猪场附近,就地击毙。看到这,我不禁叫好,能把日军面前的红人给击毙,可以看出游击队员们是多么足智多谋啊,同时,我也对韩鸿生感到惋惜与厌恶,韩鸿生终于为自己背叛中国付出应有的代价,他受不了金钱与条件的诱惑,变成了汉奸,日军的走狗,帮着日军欺压百姓,如果,人人都能抗拒诱惑,一心爱国,面对侵略者毫不退缩,一起团结努力,可能就会少牺牲一些战士和无辜的百姓吧!

读完了《我与浦东抗日游击队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这本书,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者们努力的成果,我不得不向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和平、安定、我们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党,归功于那些英勇捐躯的勇士们。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唯有发奋图强,学好本领,才能回报祖国,回报那些地下有知的烈士们。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每当翻开这本书,《和平宣言》的话语便回响在耳边,让人忍不住再次对着眼前的书陷入思考。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顾名思义,这本一爱一国主义读本讲述的是中国自“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过程中经历的屈辱侵略与苦难,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不畏强侮的抵抗,是沾染了血与泪的历史,是奋起向前的崛起。我从书中看到家国沦陷,目睹日军的残忍屠一杀与细菌战,看到了无数军民英雄的勇敢抵抗、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少年英雄”这一节。它讲述了智送鸡一毛一信、二小放牛郎、宁波小张嘎和传奇女一童军这四个故事。故事中的孩子都不是一般的孩子,他们有着十足的勇气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让别人得到安全。这种奋不顾身的品质令人敬佩!为此,我还 特别喜欢唱新学的歌曲《歌唱王二小》,旋律象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在耳边叙说......

在中国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用鲜血和身躯筑起城墙的人,前仆后继地迎向敌人的刀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战争的胜利,国家的独立,换回了今天中国的和平安定、繁荣富强。如果没有先辈们在抗日战场上的努力,如今我们怎么能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一习一玩耍?所以我们应当深深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中国奋斗的人,铭记他们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节气与一精一神,向他们学一习一!

同时,我们还 应当做些什么呢?书的后半部分给了我们答案——“以史为鉴”,“复兴之路”、“与梦同行”、“放飞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一个一个有智慧、有勇气、有梦想的中国人,用自身的努力把国家变得更好。钱学森、一邓一稼先、王飞雪、于敏、马云、苏步青......这些耳熟能祥的名字承担了复兴中国的伟大责任,读完他们的故事让人忍不住为他们肃然起敬。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一代的少年,正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今天起,立志成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大胆挑战,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为国家圆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我们新一代通过努力终将谱写出最美丽的祖国乐章!


临浦镇第一小学506班邵琼炜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经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抗战英雄老兵和新一代中国士兵,那一句句“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道出绵绵不绝的自豪。

70年回首,那段悲怆的历史,中国,贫瘠、落后;国人,愚昧、懦弱、麻木,被人笑作“东亚病夫”。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仅是南京大屠一杀,就有30多万中国人,死在列强刀口下。重庆大轰炸,南桥寺大屠一杀,衢州细菌战……帝国主义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嘲笑了我们的大刀长槍。但,曾经的英雄们奋起反抗,义无反顾,为国捐躯,是如此慷慨激昂,只要一声号角,就前赴后继,无暇生死,何等大义凛然。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敬畏这段历史。在那个年代,人们记忆里深埋着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爱一与责任,所以他们奋勇杀敌,马革裹一尸一。而今社会里的新鲜血液扎堆在“好汉坡”游玩,“伪装者”被奉为良心抗日神剧,简直自欺欺人。正如陈秋实在《我是演说家》里讲的那样:“中国拍抗日剧用的摄影机大都产自日本,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这段历史?”

于我看来,历史只不过是过去的纪实,无需义愤填膺,更不用耿耿于怀,敞开心胸安然接受,并吸取弱肉强食,落后必挨打的教训,着眼于眼前学业,扎实打好基础,也需多接触周围事物掌握常识。闲时外出 游历开阔眼界,忙时一一抽一一出一份报纸关心实事。

真正的一爱一国不是单单了解一段历史,也不是看了几集抗日剧,而是要努力学一习一技术,与时俱进,即使乱世之中依旧能成为中流砥柱。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