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母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震撼人心的母爱”,欢迎你的品鉴!

初读了《悲惨世界》,心里便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就如一阵霹雳,将这种震撼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芳汀为了让女儿过得好一些,将她托付给德纳第夫妇,为了让她在她们那过的好一些,她不惜拿出自己全部的钱支付给德纳第夫妇,并答应了她们高额的经费,而她自己,却是一个只身一人,穷得叮当响的穷人。为了给女儿很好的成长条件,她到了一个工场做工,并且不时得用自己的钱给女儿买衣服穿,并天天寄信问女儿的状况如何。后来当得知女儿得了重病,她不惜卖掉了自己漂亮的头发和牙齿。甚至为了付清女儿的抚养费卖掉了自己的一切

噢!母爱!它如一把大雨伞,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又如一根支柱,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它是如此伟大,如此震撼人心啊!而这伟大的母爱,又何时不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照顾着我们呢?

每当吃饭之时,妈妈总是从冰箱中拿出前天的冷冻菜,默默得嚼,而那些美味可口,有营养的食物总会摆在我面前,当我不吃时,总会有那么一双母爱之筷,夹着菜,将它送入我的碗中,有母亲的地方,就有母爱,虽然,也许只是那么小小的一点。

夏天,当我入睡时,总会有那么一双手,怕我在空调房里着凉,而每夜每夜的将我的被子轻轻盖在我身上。冬天,总有那么一双手与一双眼睛晚上不辞辛劳地来我房间查看被子有不有被我踢开,如果被子被我踢开了,那双温暖的大手便会将被子重新盖到我身上。

母爱有时只是那么细小的一瞬间,有时,却是伟大的牺牲。

汶川大地震时,房屋倒塌,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冲出楼房,当楼房要倒下来的那一刻,这位母亲蜷起身子,将孩子紧紧护在身下救援队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撑地。救援队用砖敲敲石头,对她身下喊了几声,没人应答,他们正准备离去时,队长又将他们招呼过来,只见那位母亲身下有一个三四个月的婴儿!他们将婴儿抱出来,只见裹着婴儿的被子中还塞着一只手机,医生下意识打开来,只见手机上有一条写好的信:孩子,如果你能幸存,你要记住,妈妈是爱你的!

为了自己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这便是母爱,母爱不求回报,母爱默默献出!

母爱!多么震撼人心!母爱,又是多么得无微不至,又是多么伟大!

《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她拥有伟大的母爱,自己过得那么苦,为了女儿,她宁愿放弃一切,就为了让女儿过得快活些,幸福些。伟大的母亲啊!使人心头一震的母爱啊!多么伟大!

可当我们沉浸在母爱的幸福之中,当我躲在母爱的庇护之下,我们是否想过它的意义?也许,许多孩子都会说:这是应该的!但是,你看看芳汀这位母亲吧!再看看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再认为母爱是自然、是应该的,大声赞美那永远爱你的母亲与那母爱吧!仔细去体会生活中母爱的点点滴滴,细细捉摸母爱的真理,你会发现,这平凡的母爱,竟是如此震撼人心,竟是如此伟大!!它会给予你许多启发!

《悲惨世界》爱的交响曲,母爱使人震撼,母爱使人惊叹,母爱使人赞美。母爱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母爱能创造奇迹!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震撼


震撼,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期待已久的陆川新片《南京!南京!》终于搬上荧幕面向广大观众,其四年磨一剑的呕心力作是光芒尽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种复古的真实,配上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加于处理,影片的场景确实很逼真,基本上还原了历吏的一幕!

没有《集结号》里那种振奋人心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投名状》里那种浩大的进攻场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顾同胞们的生命,而踏在他们身体上逃跑的国民党士兵,心中不免有几分悲愤,也再一次认识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差距。

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整个南京城一片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惨叫声以及祈祷的眼神,生命在这里如同草介一样微不足道。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

尽管场面十分残忍,但由于是一部黑白电影,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的血腥,陆川导演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历吏的一幕,既还原了历吏的真实,又不至于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杀》显得特别血腥,该片也精致不少!

虽然在画面上没能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视觉冲击,但其声响效果却是值得一赞,也许是因为在五星级影院里观看的缘故,6。1声道的杜比环绕声响效果,有种如临现场的感觉,一声声枪响,一阵阵子弹穿梭的声音,感觉就像颗颗子弹都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是如此的真实。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于那些逃亡的士兵,一个个惊惶失措的往城门口爬去时所发出的那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

最让人感动的是德国牧师贝拉临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为不能保护那些难民而感到无奈,其善良的一面让我们很难跟其它德国纳粹分子联想在一起。

最让人揪心的是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跟其妻子离别的那一刻,那是一种生死之间的离别,那是一种英雄就义的场景,那是一种肝肠寸断的画面,那是一种淡薄生命的描绘。

比较庆幸的是,陆川并没有把该片拍成是一部三级片,影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禁忌的镜头,也许出现在面前的是一部经过删减过的删减片也说不一定,但不管如何,陆川并没有太刻意的去描绘太多中国妇女被凌辱的场面,不过还是充分的反应出了当时日本的种种兽行。

尽管有刘烨、高园园及范伟等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阵,但这并非是影片的看点,其看点在于影片本身的历史题材。由刘烨饰演的中国士兵,其扞卫家园的一幕令人敬佩。而范伟所饰演的汉奸其明哲保身的做法固然不该,但其成为汉奸的原因倒也让人同情,所幸最后还算是死得有点尊严。江一燕所扮演的慰安妇却告诉我们,妓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懂得什么叫作挺身而出。

其实影片的真正主角是一名由日本演员中泉英雄所扮演的名叫角川的角色,一位尚有良知的日本士兵,据说这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该人物刻画出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以及其无奈的一面,一个厌倦了战争的日本士兵最后还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生也是一种无奈,有时候我们需要被迫去杀人,有时候活着比死还痛苦

对于那些比较苛刻且喜欢对影片品头论足的人来说,或许该片的确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整个故事太过零乱,故事内容衔接不够连贯等等,但总而言之,个人认为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毕竟二个小时的片长难以全面的反应出整个历吏的真相,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乏味的记录片,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陆川太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日本,我们是应该记住这场仇恨,但我们更应该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请想想日本是否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

其实如果要追溯仇恨,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追溯起,唐朝?宋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远?我想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也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忘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一场场血腥的战争。

生命的震撼


平淡如水的生活似乎永远波澜不惊,然而我们总是能发现可以改变我们思想的层层海浪。在这个暑假,我感受到了来自生命的震撼。

一本书额仑草原上悠长凄怆的狼嗥是生命最美丽的悲歌;深沉、智慧、不屈的草原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命!

一本《狼图腾》,让我第一次为人类而悲哀,面对着这些勇猛睿智、桀骜不驯的生命,自恃拥有最发达大脑和最先进武器的人类却如此渺小。还记得那只小狼吗?当它为挣脱铁链而近乎活活勒死自己时,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到狼的世界!小狼为了自由和尊严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死亡,然而它的死是草原上最壮烈的死。它就像华莱士,用最后的生命吼出了自由!

一个笑容几声巨响,五十二条生命飘向了天国

不知是不是老天注定要让伦敦承受大喜大悲的巨变,发生在伦敦地铁与公交车上的悲剧使伦敦人脸上因申奥成功而带来的笑容瞬间凝固。我猜想,伦敦人的泪水将汇成第二条泰晤士河,河水中浸满苦涩。但我错了,一个笑容告诉我,我错了。那是一名参加救援的伦敦市民,他浑身血污,身边就是一具肢体残骸。面对镜头,他的声音无比坚毅:我们不会被吓倒和打跨的!我们不会让摧毁伦敦的企图得逞!他的脸上闪过一似笑容,一个含泪的笑容,一个坚毅的笑容。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笑容,我终于理解了伦敦人对生命的另一种解释。只要有这个笑容,伦敦就不会被摧毁,人类就不会被摧毁!

别人眼中,我的暑假如此平淡,只有我知道它的波澜壮阔。这一份份生命的震撼,带给我的是对生命的思索。

震撼心灵的生命


夕阳穿透窗户,轻轻洒落在《狼王梦》上,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再次重温了它,收到了一种和以往不一样的感受

狼王梦,一个邪恶的梦,一个辉煌的梦,一个悲壮的梦母狼紫岚为了完成它丈夫黑桑的遗愿,出狼头地,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后代,让它们去争夺狼王之位。然而厄运接连降临:四狼崽出生那天便发烧身亡;大狼崽黑仔被金雕叼走;二狼崽蓝魂儿葬身捕兽夹;三狼崽双毛也在争夺狼王之位时惨死它只能寄望于狼孙,并在保护它们的过程中与金雕同归于尽

它将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以及在激烈竞争中生命被激活的灵性与生命所释放的能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类似的场景我曾亲眼目睹过。

美好的十一假期,我们与其他几家人自驾游,在一家酒店吃饭。我翻开菜单点菜,忽然,一道菜映入我的眼帘:糖醋活鱼。我好奇地点了这个菜。

厨师推着餐车走过来。他戴好手套,拿起鱼展示它是活的。看罢,他拿起刀,快速地剖肠去肚,然后麻利地在鱼身上切花刀。他抓起鱼头,将鱼身放入油锅煎炸,熟后,快速装盘,浇上糖醋汁,转瞬即成。

大家都举筷试吃,我缓缓地举起筷子,却又放下了。看那鱼头!它还没完全死!它的嘴巴和鳃轻轻翕动着,仿佛在垂死挣扎,又仿佛在告别这个世界。我的心剧烈地颤动着。奔波了一天,我早已饥肠辘辘,可我就是迟迟不吃。厨师见此,便说:美食的艺术与料理的残酷总是分不开的,慢用。说完推着餐车走了。我颤颤巍巍地举起筷子,许久,它不动了,我才伸手去夹

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底,也一直冲击着我的心灵。生命价值何许?战争年代的人们,在枪林弹雨中,生命也许就是一颗子弹的代价。但我们要懂得那样廉价的生命如何是在信仰的坚持下,得到升华的。在现在和平年代看来,生命得到了最大的尊严,生命已经是最高的人权。

但我们的人生还是需要点其他的东西,要有信仰,亦要有梦。狼有当狼王的梦,祖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也需要一个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的梦,我们才能演绎精彩的人生。

打开窗,仰望天空,残阳如血,远处的火烧云若隐若现。我仿佛看见了那些狼群,他们齐声嗥叫,那声音在我耳畔久久地旋转、回荡

深切母爱,触人心灵——读史铁生的《合欢树》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乍一看去,觉得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因为题为《合欢树》;然而,初读文章,有心生奇异:怎么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作为过渡段,乘转结合,非常自然。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打下了感情基调。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作者在前部分沿着回忆的路径重现定格了母亲身影的两个镜头,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无不渗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质朴中显风采,平淡中藏深味。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我不服气,故意气她。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而母亲从不肯放弃。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

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当母亲发现我想写小说时,鼓励帮助我。她到处给忘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当一个人受到如此厚重的坚持时,怎能不燃起希望之火?

终于,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却从不记回报,甚至连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也常常被无情的生命剥夺。我怀念母亲,遥想母亲,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母亲似乎曾回来过。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

细心读来,可以发现作者选择的三个时间段分别是10岁,20岁,30岁,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母亲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30岁时,母亲已逝世了,但30岁的成就是母亲用一生的付出为我收获的。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了。这也体现了作者在选材组织上的独具匠心。

在前部分里,我们始终不见合欢树的半点踪迹,从文中看来,第八段有一句话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合欢树似乎已在作者记忆中遗失了。记忆的闸门在曾经的邻居的一句话中打开了到小院子去看看吗,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当时我心里一阵抖,推说手摇车进出不易,拒绝与合欢树见面。为什么会抖?怕忆起母亲?怕难以乘受悲伤?史铁生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倾泻而出。

接着,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从追忆可见,母亲无意栽种合欢树的时候是我已两腿残废。想来那时母亲内心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因为绿是生命的象征。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段话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叼,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无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还比较茂盛。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将来。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文中三次提到那个刚来世上的孩子,前两次说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就是合欢树的影子,最后说到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他自己的妈妈,一言道出,合欢树上处处是母爱的影子,是一生都不能磨灭的。

作者始终对合欢树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找借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也许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对失去这一份厚重的母亲吧。也许他只想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独自咀嚼,悲伤也成享受吧。

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描写过合欢树,只是借回忆之手,托他人之语,一一交代合欢树的情况,不着一笔,却尽显风采,果然不悦是大师手笔。

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娓娓道来深切母爱,就仿佛和读者在聊天是不经意谈起母亲,说起合欢树一般,内心的深情没有像蓄势待发的洪水喷涌而出,仍是如涓涓细流,闲话家常一一道来,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除却华丽辞藻与刻意雕饰,思绪所至,笔触所到,深切隽永的真情蕴涵其中,等待有心人细嚼。

阅读·震撼·联想


午后,太阳无情的烘烤着大地,窗边的花儿和草儿受不了熏烤,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唯独床角的仙人掌依旧昂首挺胸

是什么让它如此坚强?是什么让它依旧挺立?是毅力、是坚持,是韧劲!

保尔柯察金就是这株仙人掌,坚忍不拔、不卑不亢,他,是活生生的,一个有铮铮铁骨的青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段文字体现了保尔的精神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书中,保尔是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在战乱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选择背叛,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在斗争的日子里,他放弃了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放弃了自己,而是勇往直前;在残废后,他放弃了自卑,也放弃了逞能,而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革命的热情,以及对人生的执着。书中的他,有尊严,有原则,在富人面前,他没有卑躬屈膝,也没有趋炎附势,而是挺起胸膛,劫富济贫;在暴力面前,他没有低声下气,也没有知难而退,反而直面强暴,他一直坚守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情操,与敌人奋斗到底。

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实,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包含了无尽的辛酸,每位贤人志士在获得成就前,都历经了无尽的煎熬和痛苦的挣扎,保尔正是这方面的典范,而贝多芬正是这方面的奇迹,金晶正是这个传奇。出生于德国博恩的命运斗士贝多芬,在艰辛的生活中,忍受着父亲的打骂,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当几年的汗水即将有所回报时,一件可怕的事情降临在他面前,他失聪了,但是他并没有颓废,他化对艺术的爱以及对生活的爱为动力,不懈创作,最终创造出闻名世界的《英雄交响曲》;女残疾击剑运动员金晶因恶性肿瘤而失去了双腿,在面对藏独分子试图抢夺火炬的突然袭击中,她用娇小的双手紧紧握住奥运火炬,扞卫了奥林匹克,扞卫了国家的尊严,她就是轮椅上的美丽天使。

我是一个胆怯的女孩,从来不敢独自一人,从来没有独自面对大的困难。直到那一次,爷爷生病住院了,奶奶在医院陪护,妈妈去送饭,爸爸也出去开车了,就只剩我和弟弟两人在家,当时我真的很害怕,害怕陌生人,害怕弟弟吵闹,泪珠从我的眼角溢出,弟弟他虽然很顽皮,但也很害怕,一直吵着要妈妈,又蹦又跳,我拦不住他,一不注意,他摔倒在地,膝盖磕破了,血慢慢流出来,我吓坏了,连忙找医药箱,学着妈妈的样子给他上药,可是他胆小,一个劲儿地哭着嚷着说不,我又是哄又是骗,终于安抚了他,我用药棉蘸着红药水,小心翼翼的给他上药,然后找了个创可贴,贴在患处。他仍啜泣着,我翻箱倒柜,找出糖果、玩具,慰劳慰劳他。通过这件事,我忘记了自身的害怕,还学会了如何冷静的面对困难,正如达芬奇所说:困难压不倒我,坚忍的毅力足可战胜一切。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毅力乃生命之本,是一种坚持,一种韧劲,让我们用在这毅力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