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工作前两年是为了打好基础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职业规划:工作前两年是为了打好基础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少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成为 求职 主力。他们尽管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但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 面试 时很容易被淘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大家也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鲜有人关注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兵的工作状态。

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转变。对他们来说,这两年的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是打好职业基础的阶段,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

专家认为很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凭着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就跳槽到其他企业并不见得明智。在本企业内寻找机会也许比跳槽更好。

求职者在进行网络职业咨询和搜索。专家认为,职场新人,最好多向身边的人咨询,帮助自己确定方向。

对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学期间从未仔细思考过自己适合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等到大学毕业后,猛然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岗位,一时间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为被岗位使唤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态油然而生。

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职场新人,往往读大学时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通过大学的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同时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在不喜欢的专业就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人把各种各样的社交作为锻炼自己、拓展资源的方式,不少人凭借大学期间获得的社会资源,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两相对比,就像职业专家所说,成功的职场新人其实是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适应期尽可能地提到大学内,这样,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小得多。

对于那些已经对工作不满的新人,最合适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现有的岗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可以跳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的相关岗位调整,这也许不如斩钉截铁地跳槽痛快,但绝对是省事、省力又利于未来发展的。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业规划: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你是否常常因自身的原因阻碍了发展而怨天尤人?如何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恰当处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些都是令许多职场人士和企业感到迷茫和困惑的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是有人取道捷径、直捣黄龙,也有人曲折迂回、堕人迷宫,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就是帮助我们到达罗马的最好工具。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求职、就业、择业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世界头号投资大师巴菲特,小时候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无论是读书成绩还是在生活中表现,巴菲特的表现与一般孩子毫无区别,甚至还不如。许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动、思维缓慢,但巴菲特却将这一弱点转化为自己最大的优点耐心;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并对其充满了兴趣。

在27岁之前,巴菲特尝试过无数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结合自己的优点耐心、对数字敏感,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转向成为一名投资家。在明确的职业规划引导下,巴菲特拒绝许多外来的诱惑,也忍受住许多压力,坚定不移地按着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前进,最终成就一番惊人成就。

职业规划最大好处就在于,帮助我们将个人梦想、价值观、人生目标与我们的行动策略协调一致,去除其他不相关的旁枝末节,整合个人最大的优势与资源,从而向着终极目标快速前时,而这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可以说,对职场人士来说,职业规划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盏指路之灯,让我们清楚自己未来的路与方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越清楚了解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明白如何根据个人核心优势去制定未来发展道路,他必然更容易实现成功的梦想。

无论你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身在职场数十年,总会面临迷茫的选择:是就业还是择业;是寻求新的挑战还是继续稳定的工作。在初级人才过剩、高级人才奇缺的现实下,这类迷茫越发显著。实际上,这和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关系。而事实证明,拥有明确目标的人往往比缺乏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建议每一个职场人士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六点开始进行思考:

1、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2、达成目标的几个阶段,我目前所处的阶段

3、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

4、目前我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

5、如何提升不足?

6、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就不会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一旦迷失了职业发展方向,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职业发展困境。要想成为一个拥有魅力的职场女性,就有必要在职场中明确职业角色,塑造职业形象,树立职场风格,科学系统地做好职业定位再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我们认为,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原则如下:

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2、挑战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3、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

4、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7、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老师与您分享职业规划的八个要素,简称职业规划天龙八部:

一、无论你现在或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切不可忘记。

二、切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三、要优化你的交际技能。

四、要善于发现变化并适应变化。

五、要善于学用新技术。

六、摒弃各种错误观念。

七、选择就业单位时事前应多做摸底研究。

八、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发新技能。

建议:由于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根据自身目前情况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实际上,职业规划的制定并不困难,很多人在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之后却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更多是因为没有持续性的执行,因此首先要彻底执行短期目标,并将之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总之,由于职业规划是一种预测性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变化因素,如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角色变化等等,因此规划必须有一定的余地。

个人两年职业规划参考


1、工作感悟

我在公司工作已经快六年了,回顾这五年多的工作中学到的很多,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到繁琐的质量体系了解,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逐渐提升。直至现在的管理工作。虽有所进步但是感觉每一个岗位都没有学透,没有深入,不能够发挥更好的职业效应。而我想要的成就感还是没有感受到!

我喜欢工作,喜欢振德的企业文化氛围。

我不喜欢说我是在打工,把打工定性工作我认为更好,打工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消极和被动的,而工作却是主动的。做工作是为了企业,更是为了自己。明确了我的工作态度,就会用积极的行动做好日常工作和临时性工作。

但是只有好的工作态度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强度,结合全方面的工作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我的职业生涯。

2、 自我分析

不足:我缺乏对工作的计划性;缺乏管理经验;缺乏创新;缺乏对产品的深度了解。

优点:自信与坚强;务实,有着不懈努力的耐力。一旦确立了目标我会坚持不懈的为目标努力,加上自信与坚强就是我实现这些目标最大的保障。我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喜欢去探索新的事物。胆大,只要给我工作我就敢接,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给我支点就能撑起地球的理论。只要给我机会我就会不断学习,直到完成工作任务。

3、 职业目标

按现阶段的工作,接管公司运行及体系方面工作,借助这个平台学好质量体系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并用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3.1计划至20xx年年底把安徽金寨GMp及产品注册工作做好。并让织布车间运行平稳,控制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产能。

3.2 20xx年好士德公司正式生产,把在安徽金寨接口工作中学到的生产及品质方面的经验运用新车间运行中,再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3.3 计划至20xx年六月份可以在生产或品质管理工作中独挡一面。

3.4 为了职业生涯中的全面发展,可以在20xx年更深入人事行政及仓储管理方面的学习,以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迎接岗位的调动或挑战更高层的管理工作。

4、最感兴趣的岗位

采购开发

5、最想挑战的岗位

销售业务

6、学习计划(在职培训、业余学习)

6.1生产计划及车间管理学习,振德生产计划部学习,向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学习。

完成时间:20xx年8月10月

6.2质量体系深入学习,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对每一项条款要求理解透彻。不理解的地方查资料,多请教。

完成时间:持续不断学习,20xx年8月--9月

6.3完成人事行政部计划的年度培训大岗中的培训内容

6.4完成理工类各科目的学习

有机化学、英语、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医学基础等

完成时间:20xx年

6.5实验室实验(品管部内部学习和外部培训相结合)

理化实验、微生物实验

完成时间:20xx年5月前

7、按照以上的目标和学习计划实施,定期进行总结,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坚持不懈。

8、验证两年后步入中年的我对社会、对公司、对家庭还有多少价值。是一种上进的虚荣。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如果两年后进步不大再做进一步的规划。

两年后规划内容:

分析原因改善对策---解决方案实施-----验证效果----持续改进。

职业规划: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在没有金钱时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是智慧。我们选择的不是工作,是生活。

我有个哥们,在某知名央企总部上班,从毕业一直就在那里,在外人看来,这自然是份好工作,因为事情并不多,责任不大,但是他管理着整个集团内大大小小子公 司的同一工作,所以经常出差,到地方去了各地都把他好好伺候着,请吃请喝,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很多时候工作都会安排专人帮他做好大半。

他却总向我抱怨,总是翻来覆去的几个主题:太闲了,应酬喝酒太多,赚钱太少。这些理由我都能一一反驳他,我说按照社会工资水平你赚得其实并不少,还有这么 好的福利,当然你不能和投行商业商业银行这样的地方比。但是我的说法并不能平息他的抱怨(complaint),实际上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定期发作,于是我 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生活?其实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我想让他认真思考一下,我知道他和我认识的一些人一样,还犯着一种奇特的浮躁病。这种病就是总是为自己找一些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比较标准,然后结论是自己的情况为什么这么糟糕?

我深入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某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我们面试了很多学生,名校毕业,光彩的简历,良好的面试表现,一切都看起来不错。后来我慢慢接触多了这些应 届生,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工资,这是个熟悉的话题,我们也曾经历过。我不反对应届生计较和比较这个,毕竟他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极残酷的淘汰进入了 国内顶级的学校并毕业,理应获得一个相对体面的开始和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并不是说我总能够一直理解那些特别在意收入的人,比如说我的这个哥们。

他缺乏跳出现有工作的勇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机会成本太高了。我知道他找过一些其他的工作机会,同样的工作,但是要么因为收入不够理想、要么觉得平台不够大,最后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在边抱怨边忍受中度过了两年的时间。

而同时,他看着我考了CFA,准备CpA,不停的放弃节假日和不停地加班,在投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安于现状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有时候真的比一无所有还可怕。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年龄渐长,有了家庭,要承担对配偶、子女和父母的责任,承受变革的能力会越来越弱,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收入的要求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纵然有决心去改变,再也难作出什么。

从职业发展来说,年轻真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尽情去尝试和试错,这个时候任何错误的成本都不会太高,因为20多岁的人收入还不会太高,怎么样损失都不太大。每一次错误都是财富,因为它会让自己慢慢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想要的生活。

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怀抱着一颗追求财富的心,大抵都会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数字:我一年要赚多少钱之类的。工作能够给予的其实远远大于这个金钱数 字,它占据了白天最主要的时光,构成了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和关系,就是未来人生的一部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一个数字。

我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摇摆过,迷茫过。

看过非常多人(以千记算)的简历,后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优秀的同事,简历坎坷,往往出身于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学校,本科甚至专科学历,在一些小公司间辗转,经过几次转换,最后来到了公司,拿到了让很多名校毕业生,包括我这位哥们,都羡慕不已的年薪。

我们的一位保荐代表人,居然是营业部做电脑维护的小员工出身。另一位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大专学历。部门的一位年轻副总,不过是一个在职硕士,当初因为不符合全日制硕士的学历要求差点被人力资源部拒之门外。

他们当初能够作出这样的选择,除了本人素质优秀,大概也是起点相对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反而有了职业发展和选择上的灵活性,慢慢盘活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往更大的层面说,过去的成就和名利永远是束缚。个体的觉悟当抛开对过去的考虑,想想将来,把握当下的力量。在我周围的人,有太多讲求保险策略,他们想着人生一步一个坑,这样的人生稳当有余,然而开拓不足。

我们应当做选择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工作的人。选择工作,不是以金钱 作为最大的考量,这样的工作会更纯粹和快乐。在没有金钱的时候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是智慧。很多 人始终分不清金钱和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混为一谈,却把金钱和感情的分开看得很重要,实在是奇怪的逻辑。对于男人来说,要有把工作视作情人的态度,和情人谈 钱,迟早要出问题。往反面说,只要给足够的钱,什么工作都愿意干,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逻辑,在我看来如果有个人出于特定理由确实非常需要钱,他可以这么 做,否则这实在是一笔愚蠢的买卖。个人获得的是一笔固定的数字,但是付出的却是理想和人生,而后者是无价的。被动接受工作就是犯错误的开始,让自己越来越 被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你可能想,折磨的一天开始了,要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和同事的斗智斗勇、和领导的虚与委蛇上,然后不断痛恨自己 的工作。在熬完上班时间完成了工作后第一时间打卡下班,等待下一个这样的工作日的开始。人的一辈子也就2万多天,而我们有些人就把自己的一万多天花在了这 样周而复始的自我折磨上面了。

我们工作是为了活得更好,或者说得更高远一点,是活得充实,活得有理想,而不是自我折磨或者出卖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而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给予生活实感的工作,不是过去工作在未来生活的无机延续。

冯仑说:站得高,尿得远。

我说:来过,尿过,潇洒过。

打好职业基础,探索未来规划


最近,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却鲜有人关注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兵的工作状态。这些初出茅庐的人士遇到怎样的困惑。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转变对他们来说,这两年的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是打好职业基础的阶段,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因此我们选取了几个案例,通过这些毕业一两年人士的回望和反思,以及专家的访谈,给予职场新人一些提示和建议。

在近期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不少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成为求职主力。他们尽管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但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 面试 时很容易被淘汰。

专家认为很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凭着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就跳槽到其他企业并不见得明智。在本企业内寻找机会也许比跳槽更好。

求职者在进行网络职业咨询和搜索。专家认为,职场新人,最好多向身边的人咨询,帮助自己确定方向。

在采访中发现,对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学期间从未仔细思考过自己适合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等到大学毕业后,猛然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岗位,一时间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为被岗位使唤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态油然而生。

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职场新人,往往读大学时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通过大学的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同时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在不喜欢的专业就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人把各种各样的社交作为锻炼自己、拓展资源的方式,不少人凭借大学期间获得的社会资源,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两相对比,就像职业专家所说,成功的职场新人其实是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适应期尽可能地提到大学内,这样,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小得多。

对于那些已经对工作不满的新人,最合适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现有的岗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可以跳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的相关岗位调整,这也许不如斩钉截铁地跳槽痛快,但绝对是省事、省力又利于未来发展的。

自述1技术专业不想做纯技术工作

●史思明,某知名跨国IT公司项目经理

工作状态弹性工作制但很忙

负责用户需求分析、软件功能设计以及项目日常管理。弹性工作制,刚上班时每周工作80-100小时,现在60- 80小时吧,主要是效率提高了。因为和美国同事工作时间有时差,所以每周有两天要早到公司(8点)和美国同事开会,忙的时候半夜3点也开过会。平均每季度需要去美国出差一次。

工作思考与同事竞争中成长

由于工作的内容自己喜欢,所以即便强度大也不会觉得很辛苦。项目过程中和世界一流的学者、工程师和经理合作,学到了很多东西,加上大公司的管理运作经验,毕业不到两年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上司每周会安排半小时跟你探讨与项目无关的职业发展,帮助你规划职业,包括如何能提升到下一个层次。身边的同事都很优秀,而且对工作很有热情,当然竞争也激烈。

工作选择技术与管理结合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我不希望做一份纯技术性的工作。又因为自己很喜欢市场营销类,且有比较强的沟通能力,所以找工作时就集中投了些需要技术背景又和自己兴趣有交叉的职位。现在看来选择还是正确的。

大学的影响受益于跨国公司实习经验

大学4年给了我充裕的时间了解并锻炼自己。我一直认为自己适合先工作,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就在很多跨国公司实习,也参加了一些大学生比赛并获过奖。在不同的公司不同职位的实习经历,让我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长处和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拿着强项去找相应的工作,自然也会容易些。

反思白领生活能否让自己满足

1.毕业后去成熟的公司能更快让人变专业,学到的管理经验也会对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3.想明白光鲜的白领工作能否满足你生活的终极目标,如果不能,适当时候可以退出去 创业 或者做其他你想尝试的。

自述2 岗位淘汰率高要求不断突破

●孙珂,某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计算机专业

工作状态工作很忙属于自己的时间少

我主要做软件开发的工作。每天我要开很多会,跟客户确定需求、代码实现、后期测试等,期间还要花很多精力跟项目成员和客户沟通。比较忙,一月份每个星期的工作时间达到100小时,感觉很辛苦,心理上主要是有时间表的压力,属于生活的时间很有限。

工作思考技术更新快容易被新人淘汰

这样的工作性价比很低,不过作为第一份工作,我还是学到很多东西,至少现在比毕业时底气足了很多。但也确实存在瓶颈,主要由于公司做的是软件外包,所以很难提供一个很连续的环境,也就是说,你在这个项目中熟练运用的技术和知识,换一个项目可能就用不上了。半年前我意识到了这个瓶颈,但考虑到一年经验的程序员在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地位,我希望能积累一些行业经验,再作打算。

我在工作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职业规划,可能因为当时自身的条件比较差,工作之后,也没有很明确的计划,只是有一些想法和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多积累行业经验,向IT咨询的领域努力因为要在IT这行继续走下去,要么走管理路线,要么走技术路线,而这两方面我觉得都不算很适合自己,所以我想做偏商务的IT咨询。其实我也不确定这个目标是不是符合实际,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得失,只是觉得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这个可能更加适合自己。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年底薪水一定要给我涨到和某某一样的水平。

工作选择专业对口最重要

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毕业的时候只有这一份offer,是在大四上半学期当作保底签的,下半学期就没再找工作。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是专业对口,另一方面是程序员的工作不让我头大。

大学的影响未做职业分析导致定位模糊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大学期间就光顾着享受生活了。主要还是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

反思尽早为自己规划

对像我这种不太有开拓精神的人来说,在大学毕业头几年定好职业规划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它奠定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基调。

自述3 依靠公司资源为出国做准备

●王娟,某著名外语 培训 机构媒介公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工作状态工作日益游刃有余

作为媒介公关,我负责公司的公关策划、媒介宣传等。每天我要浏览各类媒体,策划新闻选题,和记者沟通,有时会撰写稿件配合宣传,有时还要策划新闻发布会,或到外地出差,配合其他子公司的活动。刚开始工作,我会较晚回家,多做一些事;工作一年左右,渐渐理清头绪后,上下班基本准时。

工作思考在岗位上寻找发展机遇

我的工作可以学到公关及行业内的不少东西;而我原来所学的专业和人际资源在目前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和拓展,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打算工作几年后出国读传媒或MBA,而我本身的资源在教育方面,目前工作是公关,所在的公司又与出国留学特别相关,因此平时的工作就是对专业的积累,同时也能第一时间获得留学动态。此外,公关这个职业以及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大,未来服务型职能的组织会大有可为。

工作选择与大学实践经验结合

刚开始找工作时,有几个机会放在我面前:一个是回福建去某集团做北美线的外贸,一个就在现在的公司做pR,或回学校当政治老师或辅导员。我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和工商管理,性格比较开朗,又恰好做了四年跟新闻有关的社团工作,所以很自然地会偏爱公关工作。从当时各方面的分析来看,现在的这份工作应该是个最好的选择,把我学的专业,还有我的性格特点以及社团经验都能综合发挥出来。

大学的影响哲学帮助我思考人生

大学专业里有不少和哲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很能启发智慧,让我思考自身以及未来的路怎么走。大学时,我就常常分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擅长什么、适合什么工作。我对经济类的课程感兴趣,所以从大二开始选修工商管理第二学位。并且因为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参与社团工作,后来担任社长,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积攒了经验。

反思多与人交流有利于

职业定位

我感觉毕业后的前5年都很重要第一年是摸索期,第二三年是重点学习和积累期,第四年和第五年要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力做充电准备。有人告诉我:28岁很重要,在这之前可以在不同的行业里尝试,但是28岁以后就要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

我认为这一时期要对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和周围人的沟通交流,包括与同事、朋友、长者的交流。

自述4 放弃轻松的工作寻找挑战

●王佳,某非盈利国际机构管理人员

工作状态生活和工作完美平衡

这是我的第2份工作,工作的职责和内容是促进中国与全球工业系统的合作,促进国外本土企业来华投资、采购、技术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外资企业向西部发展。具体来说我们根据欧美等国家的项目,找中国相关的厂家协商。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发email、打电话、拜访客户等。下班后我经常健身、交友,生活很丰富。

工作思考与精英接触利于发展

我挺满意现在这份工作的。现在接触的人群都是圈子里的高层人物,对将来发展很有利,老板也一直对我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 培训 ,从产业链到工厂流程再到加工工艺、行业标准等。

工作选择接触新领域才有挑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会展领域。第一份工作虽然舒服,但没什么挑战;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希望能接触新的领域,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并能自己发展一个团队,所以才选择了第二份工作。

大学的影响社交能力最实用

大学期间我为工作所作的准备就是学好英文,掌握分析市场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此外我在大学的实习都是有的放矢,与我对未来的设想相关的地方我才去。

反思前5年作为定位期

大学毕业开头的3-5年最重要,会奠定整个人职业的基础。1-2年可以不断尝试,不用定型。至于刚毕业一两年的人士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职业作规划,我认为要想清楚首先喜不喜欢这个行业,其次喜不喜欢这个职位,然后你在这个位置上有没有发展,反思与当初想的有什么差别,是什么造成了与预期不一致;要让自己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能够改正或弥补。

可进行职业摸索但别做万金油

●郝建,智联招聘职业顾问

问题:频繁跳槽和凑合心态危害大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是知识更新的阶段。虽然很多企业招聘大学生看重成绩、学历、专业等,但现在他们更看重一些软技能,包括沟通、团队、创新、诚信,还有就是学习能力。目前校园里所学的知识、技能,实际上和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就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谁能更快地像海绵一样吸收职场所需的东西,谁就能更好的在职业起步阶段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

有人提出,30岁前,你可以尽情尝试、尽情探索各种行业、职业,不用给自己定型。但这样的人可能只是万金油,却什么都不精通。一般发展顺利的人,他们的职业生涯是连续的,过去积累的经验,对下一份工作同样有用。如果探索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那么不妨多做探索;但切忌心猿意马朝三暮四,不停地跳槽、无限制的延长摸索期,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在公司遇到困难想跳槽时,不妨分析其根本原因,有时候跳槽的确能改善待遇、上下级关系、发展潜力等问题,但有些跳槽对自己并没有帮助,跳槽后一样做不好。因此需要充分考虑。

和频繁跳跃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做温室青蛙。觉得自己在一个公司发展还凑合,也不去想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份工作,是否还有收获,守着工作不愿挪窝,这样对自己的发展也不利。

支招一:毕业前三年作为职业摸索期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是职业习惯养成的阶段。校园里看的是成绩、知识技能等,而社会上考查的则是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上下级关系和上下铺关系完全不同,职场上习惯的养成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很大的挑战,而这个调整对你未来职业发展相当重要。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也是职业摸索的阶段。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可能当初在大学里给自己制定的职业目标,到了真正工作一两年后,会完全不一样的原来喜欢的职业在尝试过后可能不喜欢,反之亦然。如果把大学称作职业准备期,那么毕业一两年到两三年是职业摸索期。在此期间,如果摸索对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很重要。

支招二:在适合的岗位上也不可坐井观天

对那些已经工作了一两年的人来说,应该时时刻刻对自己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看,是要不断琢磨自己做什么工作最得心应手,做什么工作即使钱少他也乐意做,因为有成就感,而什么工作做得很费劲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己职业能力的分布。这是自己内心的反思。对外看,就是要看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他们的发展是怎样的,即使自身发展顺利,也不要夜郎自大。只有不时地向内向外看,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坐标,对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头两年工作还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包括设定长远目标、设定阶段目标、不断调整回顾、确定新的目标。不管顺利与否,都要及时反思,作出相应的调整。

过来人答疑

毕业两年工作不顺利要及时调整

●董晓阳,侠客行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东方思艺动漫学院创始人

问题:工作后头几年真的很重要?

大学毕业头几年占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很多人来说,会奠定他职业生涯的基础。因为每个行业都需要积累,如果你在某行业有了很好的积累,表现较优异,那么之后的发展可能就会很顺利;反之,如果头几年你就没有做好,或者老是在不同领域跳槽,那么你在每个行业都只能停留在入门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若在一个行业没有很深的积累,待遇等方面相应也不会很高。

当然你可以在这两年多进行一些尝试,如果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妨趁早做出选择,否则时间长了成本也提高了。

支招一:大学开始寻找职业方向

大学期间可以多做一些尝试,比如勤工俭学、参加实习、加入社团、自己 创业 等,它们可以让你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其实就是把刚工作一两年尝试期所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到大学里做,这样一来压力、成本更小。

在大学里就做尝试还有一个好处,当你及早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时,可以及时申请换专业,这样至少你所学的专业是你感兴趣的,将来选择工作的余地更大,并且我认为只有热爱你所从事的职业,才有可能获得杰出的贡献。而若到毕业后你才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已经无法改变,可能需要参加各种职业 培训 班甚至用读研来达到转型目的,相对来说代价比较高。

支招二:转变前先充分了解自我

当然也有同学因为专业不对口、自己不喜欢等种种原因,头两年的工作并不顺利,这时候就要尽快做出转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擅长;其次如果你英文好,且希望从事的行业在国外又较为先进,你也明确自己出国的目的,包括出国能为你带来什么等,那你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如果出国比较困难,读研也是一种选择;如果希望能在较快时间内掌握其他行业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参加业内较为权威、周期较短的培训班。因为转变的成本较高,因此这种转变一定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知道它对你的职业发展是最好的,而不是又一次盲目的选择。

企业内部换岗位可能好于跳槽

●袁玉华,金和软件副总裁(从普通的销售人员做到副总裁)

问题:学历取代能力不适应企业要求

第一,大学四年为了学而学,只注重专业却忽略实践。第二,用学历取代能力。其实现在用人单位很现实,更看重你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而非文凭,如果毕业生能提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会更受欢迎。第三,对自己定位不清,往往毕业之后对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支招一:在工作的企业中寻找调岗机会

我不建议刚毕业的人频繁跳槽。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跳槽呢?首先你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是大方向。如果你仅是觉得自己目前的职位不合适,但仍想从事该行业,不妨在企业内部尝试不同的岗位,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因为你不需要再花时间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文化,你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时间,只需要专注于你的岗位即可,而企业也会乐意这么做;若你真的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企业,在这里已经无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建议趁年轻赶紧作调整。而一旦认准了方向,就一定要坚持。

支招二:学会承担更多工作者容易成功

刚毕业的人有时会急功近利,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认为自己吃亏了;或是抵挡不住诱惑,盲目跳槽。这时你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计较眼前利益,让你的表现超出你的岗位需要,并且锲而不舍地做好,老板会把你的表现看在眼里,并且给你更多的机会。

职业规划:工作头两年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


在近期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不少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成为 求职 主力。他们尽管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但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面试时很容易被淘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大家也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鲜有人关注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兵的工作状态。

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转变。对他们来说,这两年的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是打好职业基础的阶段,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

专家认为很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凭着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就跳槽到其他企业并不见得明智。在本企业内寻找机会也许比跳槽更好。

求职者在进行网络职业咨询和搜索。专家认为,职场新人,最好多向身边的人咨询,帮助自己确定方向。

对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学期间从未仔细思考过自己适合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等到大学毕业后,猛然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岗位,一时间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为被岗位使唤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态油然而生。

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职场新人,往往读大学时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通过大学的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同时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在不喜欢的专业就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人把各种各样的社交作为锻炼自己、拓展资源的方式,不少人凭借大学期间获得的社会资源,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两相对比,就像职业专家所说,成功的职场新人其实是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适应期尽可能地提到大学内,这样,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小得多。

对于那些已经对工作不满的新人,最合适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现有的岗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可以跳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的相关岗位调整,这也许不如斩钉截铁地跳槽痛快,但绝对是省事、省力又利于未来发展的。

职业规划:工作前五年是关键


工作第一年:初入职场,褪尽青涩

告别校园,如何由学生转型为独立的职业人,这是工作第一年的首要任务。作为职场新人,需要克服个人想像与社会、公司实际情况的落差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以适应企业软硬环境,掌握工作的规则和程序;在听从上司、同事指导与管理的同时,获得公司及他人的认同。这好比蛹蜕变为蝶的历练,工作第一年的心路发展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美好的!

工作第三年:明确定位,术业有专攻

工作若干年后,你便成为独立的职业人,应该在公司内部找到成为某一方面专才的定位。如果说,大学毕业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有其偶然性与盲目性;工作两、三年后,你应该能够根据自我认识、发展潜能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如果在这一阶段,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前的职业或对现有的工作没有兴趣,及早转换职业是上上策。

奕庭在江苏昆山工作,春节后频繁来往于上海、昆山两地,因为她利用工作之余与笔者探讨个人职业规划问题。按照奕庭的说法,目前这份工作让她睡不好、吃不好,就像患上了职业恐惧感,害怕上班、担心看到老板

在与奕庭交谈后,笔者了解到: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后,她从前台做起,辗转于仓库管理、生管助理、厂长助理、行政人事主管、客户服务主管、 ISO内审员等岗位间;在三年间,转换的工作角色多达7个,可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正如她自己所言: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抹布,哪里需要往哪里抹;一旦公司有了合适的人选,我必定会隐身幕后,因为他们的确比我专业、能干!可见,奕庭的职业恐惧感来自于:三年来始终没有明确自己专攻的方向、应积累的相关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打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地基。

如何才能帮助奕庭摆脱职业恐惧感的缠绕呢?职涯发展顾问围绕着奕庭的职业满足感(适应性)、个人兴趣及行业发展潜力、竞争性、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为她设计了一套职业发展方案。

首先,让我们看看奕庭的个人兴趣。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实践也证明,在影响人们职业生涯发展的众多主观因素中,兴趣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那么,奕庭的兴趣是什么?她喜欢从事培训、指导、激励或与人沟通的工作;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人越多表现的欲望越强烈;与任何一种类型的陌生人打交道,她都能游刃有余。基于奕庭的职业兴趣与个性特质,职涯发展顾问为她描绘了职业发展路径图,即从印刷、培训、快递、办公用品等行业的销售代表或客户服务出发,经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等职位,最后到达销售总监的位置。

现在,奕庭已离开昆山,接受了上海一家台资办公家具公司的Offer letter.

工作第五年:专家VS管理,孰轻孰重?

时光荏苒,你已成长为主管,由一个劳力者转变为劳心者,不再拘泥于二传手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培训他人,提出建议,与企业内其他部门接触,领导、管理项目小组工作。

但调查结果显示,近70.4%的职业人跌倒在职业长跑的第五、六圈中,因为这个阶段需要学会为他人负责,从他人的成功中获得满足。在这个阶段,如果你不能承担管理角色的话,应该确立作为某个领域专业人士的角色,并从横向发展中获得机会。

的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就像本色演员与性格演员一样,两种角色的差异常常令贪心者两头不讨好。顾旻就是这样,他困扰于是走技术研发道路呢,还是冲刺管理职位?在笔者主持的个性类型、就业性向诊断与测试中,顾旻表现出研究型与传统型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顾旻喜欢需要思考、分析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他不喜欢扮演恶人,希望与其合作的员工能有序、自主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在咨询过程中,笔者让顾旻意识到:主管与普通员工的角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管及经理需要经常扮演恶人纠正手下人的不当行为,即使这人曾经是你很好的朋友。若按技能、经验与职级的匹配原则看,主管人员应该轻专业,重管理(协调、沟通、激励与监控)能力的积累。

根据顾旻个性偏好、职业满足感的特点,职涯发展顾问建议他确定和塑造被人公认的专业人士的职业定位。

综合以上案例及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在选择长期、稳定发展的职业生涯时,你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能从事什么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以什么策略、手段实现职业生涯的进步。

转型前的职业规划


刚入职场的新人,尤其是毕业不到一年的大学生,在工作经历中大都会产生转行的念头,当工作进入低潮期,他们会时不时地盘问自己:这个职业真的适合我吗?或许我还是更适合做另一行吧?再不转行会不会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如果你处于这个新人期,刚好也有类似的经历,那么来听听专家是如何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克服心理障碍的?

职场案例

1马克:希望从事有激情的工作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职业:网络管理及行政工作

转行理由:因为年轻,想活得更精彩一些。

转行目标:IT销售

职业困惑: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如何与职业相联系

二、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特长如何运用到工作中

三、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及生活规划

专家点评:

在马克的工作中凸显了一个问题,刚进入职场很多人被分配做过多的杂事,他们不能专一地从事本行业或者某一种技能,本应该用在提高专业技能上的精力被分散在其他诸多方面,对人的职业成长没有益处。

马克希望从事有激情的工作,他把转行目标锁定在IT销售职业上。能看出来出发点比较盲目,对销售行业没有真正了解。职业都具有隐蔽性,在你看到别人能在一个行业里做出成绩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取得了现有的成绩。就我的了解,很多本科生做销售,是因为年轻、有激情,但是销售行业不仅仅是有激情就能做好的,一些成功人士往往是律师、医生等职业出身,他们原来已经有庞大的人脉积累,又有自身的附加价值,如为他人提供法律或者医学方面的援助等。所以更容易在销售领域做出成绩。

2小梁:实在没办法才做回服务业

专业:酒店管理

职业:豪华五星级酒店西餐厅服务员

经历:大学毕业之初找了两份工作,但因为公司小、制度不完善,没有保障,职业发展也没有前途,都觉得不满意。实在没办法,兜了一圈只能做回本专业。看重万豪集团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各项制度、福利比较健全,在业界的口碑也不错。

对职业的预期:先做餐饮,希望转到前台,一直升到经理级。

业现状:发现服务行业非常简单,只要沟通没问题、反应敏捷、热情、细心,很好做。但是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较低,从业者普遍不受他人尊重。

转行目标:人力资源,对这个行业同样不了解,只觉得人力资源不像理工科要求技术性,门槛比较低。

职业困惑:始终觉得自己很矛盾,非常想做文职,但是认为将来努力做个职业经理人也不错。大学本科毕业生一定要找本专业吗?社会会接受没有职业经历的新人吗?

专家点评:

小梁从事的是当前发展前景良好的酒店行业,不建议她转行。从我接触的服务行业高层人士来看,他们都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做事细致。很多人刚从事服务行业,都特别不情愿从基层做起,这个时候你可以观察上级,同样一件小事看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当你发现他们做得很好,忠于职业时,就会产生羞愧的心理,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工作中很重要的就是培养职业化精神,对工作产生敬畏的心态。

小梁认为自己在哪个行业都能做好,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普遍心理,其实是浮躁的表现。很多人希望迈过脚踏实地这一步,直接获得成功,但是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要从基层做起。频繁地转换专业会给人留下没有责任感、忠诚度不高的印象,对今后的履历会有不良影响。

针对社会能否接受没有经验的新人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目前很困难,除非有一些裙带关系。没有领导会选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冒险。所以在大学阶段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要想好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3黎阳:工作有前景却心力交瘁

专业:旅行社管理

职业:旅行社签证

职业现状:

我现在在签证部做操作,之前对现在这份工作有一些了解,但不充分,当时我是面试的计调操作,就是因为面试的时候,我把一篇英文文章翻译得还可以,当时这家公司签证部缺人,人力主管向我极力推荐签证部的工作前景比较好,就这样选择了做签证操作。

真正做起来,发现这份工作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并且需要极大的承受力,而且每个团都会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由于时间限制这些突发的问题都需要立即解决,经常弄得人焦头烂额,心力交瘁。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澳新旅游的大旺季也就来临了。第一次经历旺季总是有点措手不及,每天都要加班到9点。经历了旺季后才开始反思,这种工作性质我能坚持多久,所以又开始动摇了对这份工作的坚持,唯一欣慰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不错的部门经理。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的,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会考虑。

专家点评:

旅游业同样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而签证部又是比较核心的部门。对黎阳的建议是:一、保持英语的优势,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英语好薪酬水平一定会更高;二、对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将来想参与旅行社的运作,应该多熟悉一些其他的操作流程。

关于转行,专家支招

一、选择职业的三项标准:

1兴趣是关键。当你对从事的工作感兴趣的时候,才能付出热情、有激情,在自己乐于从事的行业里,如果明确了方向,就可以激发自身潜力,不断前进。

2发展前景良好。所在行业和企业有良好的前景,员工也可以得到自身的发展。

3薪资是否合理。

在选择职业时,以上三方面总和只要满足60%即可考虑。

二、如何克服职业隐蔽性?

1自我感知与识别:确定这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行业。

2增加实际经验: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深入了解行业状况。

3借助外力:在你对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借力是最好的方法。可以向有着丰富的职场经验的长者请教,可以向职业顾问咨询,也可以由学校的老师、学长为你搭建就业平台。

三、当你进入一家不理想的公司时,需要做几件事:

1尊重领导:无论你所处公司规模如何,上司是否如你的愿,他们都是职场环境中指定的领导。尊重上级是基本的态度,他们在工作经验上会有值得学习的方面。

2良好沟通:员工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老板,老板大都喜欢活跃、有思想的下属。经常沟通好处有二:1感觉有互动,如果在你的职场关系中没有感情的成分,你上升的机会是比较小的。而和上级建立了感情、让上级觉得信得过的人,升迁机会要大得多。2工作进度可以及时让上级知道,给人留下工作积极、主动的印象。

3很好的执行力:多做少说,这样会给上级留下很好的印象;而只说不做却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4良好的学习心态:从企业理、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古语流传至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结语:

任何行业,工作五年能达到一个基本的认识;工作十年,可以称得上专业;十二年才能称之为资深。当你想换行时,如果硬件标准达不到,跳到一个好单位的可能性不大。而在一个领域有了几年的积累后再跳槽,自身价值已经提升了。就好比有两个人,甲每天画一张画,但是卖不出好价钱;乙一年只画一张画,却能卖出好价钱。

祝愿职场新人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累更深,走得更远。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