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时必须思考的12个问题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职业规划时必须思考的12个问题”,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很多人发愁找不到工作,而我觉得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擦亮眼睛,拨开重重迷雾:什么工作是适合自己的?也许很多人只是觉得只要工资高,自己愿意干就行。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就是职业规划的问题了。

在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该考虑以下12个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我究竟想成就怎样的人生,对我来说什么事重要的?

2、性格问题,我的性格适合这个工作么,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

3、爱好问题,我喜欢这个职业么?

4、发展前景为题,这个工作能让我收获到什么?发展前景广阔么?职级和薪资会通过努力得到提高吗?

5、能力问题,以我目前的能力水平,知识架构能不能签到这个工作?

6、时间问题 要达到我的职业理想,需要多久?

7、市场需求问题 这个工作的市场需求大吗?前景如何?

8、薪资满意度, 我对这个薪水满意吗,家人朋友是什么态度?

9、家庭问题,这份工作对家庭产生什么影响?

10、信心问题:对这份工作有信心胜任吗?

11、职业风险:有什么风险,而我能否承受此风险?

12、吃苦:能否吃苦?

在找工作前仔细思考这几个问题,做好自身职业规划,有助于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帮助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Fwr816.COM文章精选

职业规划的六个思考


身在职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是有人取道捷径、直捣黄龙,也有人曲折迂回、堕人迷宫,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就是帮助我们到达罗马的最好工具。

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求职、就业、择业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普遍不重视,有人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的在校学生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事实表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培养,将影响一个人的就业及长远发展。

其实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事情,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为自己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了。

单单有目标并不能保证会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划、并持续性的执行才是保证职场成功的关键。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六点开始进行思考:

1、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2、达成目标的几个阶段,我目前所处的阶段

3、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

4、目前我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

5、如何提升不足

6、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认清自己的现状认清自己其实是整个职业规划中最难的部分,但认清自己又是职业规划无法绕开的一个步骤。认识自己要从:职业爱好、职业特长、工作能力、性格特点、价值观、主要优缺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MBA的战略分析工具SWOT方法来对自己进行分析。

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可大可小,可近期,可远期,怎么规划呢?可以从三个10来考虑,这三个10是:1、10天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短期目标2、10个月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中期目标3、10年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长期目标短、中、长期目标又可分为:岗位目标:希望在什么岗位工作;职务目标:希望获得什么职位;经济目标:希望取得的经济收益;成就目标:希望取得的社会认可,等等,这样几个方面。

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你再看看,你十天内的目标和你十个月内的目标,是否有助于你达成十年目标,如果不是,那么,你要重新进行选择,如果是,那就坚持下去吧。

分析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当你完成前面的两项功课,你会发现自己的现状与目标差距很大,越是长期的目标越看似不可能实现。这时,你要明白人类的天性会高估现在,低估未来,就好比一个孩子看中商场的一件玩具,而妈妈承诺下月买个更好的,

身处流时代,更需要清晰的、谨慎的做好职业规划。越是发展快速、变化万千的行业,越需要尽早规划。关于规划变化的问题,以下三个观点供职场人思考:

1、把握趋势做规划,胜过随波逐流

不懂预测未来的随波逐流,才真正是在浪费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更糟的是会错过好机会。即使市场不断变化,产品时刻推层出新,那么其中所呈现出的趋势是可预测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方向上累积足够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对未来的趋势做出配套的发展规划,让自己的发展先行一步,而随波逐流只会让自己在面对机会时措手不及。

2、前进的方向来自清晰的职业目标

因为有先前的经验和积累,才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进一步的想法,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这样才知道该往哪里推进你的事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变化,你只有提前通过规划、制定具体的目标才能在风浪中掌握住自己的航向,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3、大方向不变,灵活调整分阶段目标

明确了终极职业目标,这并不会将你禁锢在流时代中。大的发展方向不变,你要做的是根据每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同实际状况,对阶段性目标进行微调,增加或减少阶段性任务。但这并不会影响你的发展,如果调整得当,或许还能让你的发展加速。在有明确目标下的发展微调,才能算是灵活的随机应变,处变不惊。

没有预见、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随机应变都是效率极低的随波逐流,难以从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更别谈能抓住发展机遇。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就是让你未雨绸缪的做好职业规划,沉下心在一个专业领域坚持走下去,保持时刻准备着的状态,无论迎面而来的是机会还是困难,你都能胸有成竹的应对。

选择一家公司,重要的还是要看这家公司是否是你想要的,是否符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否认可它的企业文化。

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最好要做一个简单的职业规划,找出确定目标。

另外,不要过高地强调刚性的外在要求,譬如说职位高低、薪金的多少等,重要的还是要看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和你的职业规划相匹配。

针对毕业大学生择业,我们给出以下几点考虑因素,同学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是否是你喜欢并且愿意做的

公司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发展前景

公司是否能够提供发展平台和培训机会

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是你能接受的

薪酬及其他福利如何

职业规划时遇到的那些问题


求职时大学生雄心勃勃,说要为企业奉献才华,与企业共同成长;入职后大学生热情不再,说职场太复杂,实情跟原先想的根本不同。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职业规划咨询权威机构向阳职业规划,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活动,发现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的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当前工作并不快乐。

NO.1 工作压力太大

在学校过惯了悠闲读书时光转而进入职场,工作压力大是很多职场新人的共同感受。小张好不容易进了某500企业,3个月不到就离职了,问及原因工作压力太大,每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睛,想起做也做不完的工作,觉得痛苦至极。打从上班开始我和男朋友总共才见了两次面,这哪是人干的工作啊!

向阳点评: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是很多大学生入职初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NO.2 缺乏工作兴趣

每天的例行工作既繁琐又呆板,毫无成就和乐趣可言,这样谈什么快乐工作呢?财务专业的Helen刚过试用期就耐不住性子准备离职:每天的工作除了登录财务系统进行填报,就是去银行存款、取钱,工作十分枯燥。我发现一点也不喜欢做财务的感觉,实在是受不了!

向阳点评:对工作不感兴趣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自我认知,没有职业定位而造成的。

NO.3 无法胜任工作要求

大学的知识掌握得挺好,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却发现远远不够用,感觉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这让我很忧心。文秘专业的Rudy如是说。她去年一毕业就应聘到了某上市集团公司做总经理秘书,前几个月似乎干得还不错,但年末接二连三的总结和工作计划让她这个新人一时间倍感重负,根本喘不了气。

向阳点评:光是担忧不解决问题,当前最紧要的是尽快熟悉和掌握新知,以适应工作需求。

NO.4 薪资太低

一年来我任劳任怨,从早忙到晚,可每个月1800元,交完房租除去吃喝,我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参加。我有个同学一年跳了三次槽,每跳一回工资都往高了要,现在快多出我一倍了!大家都很是羡慕。学机械设计的阿勇向我们倾诉着他的苦恼。

向阳点评:薪资的高低往往由个人的商业价值而定,跳槽并不是唯一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关键。

NO.5 个人发展空间小

学商务英语的梅子告诉我们:老师常说,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基层去,到民企去,到中小型公司去,可是我去的这家外贸公司也忒小了点,算上我一共也就3个人,一个项目做完后至少得闲上半个月才有新活,我觉得在这里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可言。

向阳点评:公司好员工才有长远发展,一个岌岌可危的公司很难让员工有安全感。

NO.6 找不到发展方向

学人力资源的Mary在校园招聘会上拿到了知名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助理一职,入司后才知道虽身处HR岗,但干的工作却与HR没有太大关系,老大安排她管理公司档案和印章,收发报纸和文件,有时还要兼顾会务协调,概括起来就是在打杂,半年多过去了,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十分迷茫。

向阳点评: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不妨主动找老板说出内心想法,及时申请调整。

NO.7 职场人际关系复杂

在广告公司工作近一年的Lily说,自己从入司到现在,每天在职场都小心谨慎,几乎很少跟同事说话。因为在她刚进公司时,同事Jane因为私下议论老板好象对某个女模特有意思,第二天便被炒了鱿鱼,从那以后她觉得办公室总有老板的耳目,人际关系骤然复杂。

向阳点评:职场中人际关系问题向来是令大家头疼的问题,向杜拉拉好好学习吧。

NO.8 企业文化无法融合

我最受不了的是公司弄得跟国企似的,太拘于形式化。每天开晨会,周一开例会,周二学企业文化,周三内部培训,周四头脑风暴,周五项目讨论,动不动要交学习心得和体会,又是司庆又是纪念活动,还得应付领导来视察工作,务实的事干得太少,让人很难干下去!证券公司职员peter这样感慨。

向阳点评:入职前没有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就很难融入其中,忍无可忍之时往往只能重新求职。

NO.9 知识有限进步较小

从事幼儿教育培训的Grace 表示:我在这家公司一年半了,原本是想通过这份工作来积累一定经验,为今后自己开亲子教育工作室做准备,但是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没有达到我先前的规划预期。

向阳点评:职业生涯发展初期,对自己锻炼最大、能学到最多知识的工作称为好工作。

NO.10 经常加班健康透支

Davis在担任课程顾问的2年中从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的放弃:我最初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因为可以将适合的课程推荐给有需要的客户,感觉是在帮助他人,也十分有成就感,但是因为每月有业绩压力,导致经常加班,一天工作14个小时,根本没有休息时间,严重影响了我的身体健康,坚持不下去了!

向阳规划点评:职场中加班是常事,但这种严重超标的高负荷加班势必影响员工健康。

职场之路坎坷曲折,做为新人更要能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委屈,扛得住辛苦。向阳职业规划提醒,大学生入职后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难免的,为自己做好准备的职业定位,很多职场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做职业规划时不要有的12个想法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千万不要有一下的12个想法,不然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变的困难曲折。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扞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5、强横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6、天生喜欢引人侧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8、被困难绳捆索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职场中最有效地生存法!

9、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11、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12、我的路到底对不对?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总是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职业规划课上的五个问题


我们专业课老师给我们讲人生规划时给的五个小问题问题:

1、 Who am I ? ( 我是谁?)

2、 What will I do ? (我想做什么?)

3、 What can I do ? (我会做什么? )

4、 What dose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 ( 环境支持我做什么? )

5、 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 (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是谁,静心的去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回答第二个问题,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最期望做什么,有的人期望成为大歌星,有的期望成为名作家,有的期望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那么你呢?除了这些事业上的期望,对生活有什么期望,希望旅行全世界,还是周游全国,还是期望平淡;对家庭期望和睦的家庭还是其他,对自己的几个期望做的事情排个优先顺序,有的人可能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有的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所以排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

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会做什么?你期望成为歌星,可是你不会唱歌。所以要把自己会的,擅长的项目进行一下罗列,比如你会唱歌,你会写作,你会人力资源管理,你会会计,把你会的按照最擅长的进行排序。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我做什么?你想成为歌星,可是你只是企业的一名文员,整天跟电脑,文字打交道,这样的环境根本支撑不了自己成为歌星的梦想。那么你仔细想一想,你现在所处的环境能支持你做什么呢?假如你是一名人力资源经理,老板支持你进行一些人力资源变革。那么就把这个记下来。再回顾一下是否记全了。

第五个问题:我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有了上面的四个问题,下面就好做职业规划了,那就是把前面的四个问题的交集进行汇总合并,再然后给自己一个设想,十年后,我将成为什么样子,那么五年后的我该做什么?三年后的自己该干什么,一年后的自己该干什么,明天的你该做什么呢?这样一想,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设计出来来。

职业规划要考虑的4个问题


因为自己在跨国集团做过近10年的人力资源经理,并且现在又是职业培训师,定期会讲《如何作好职业规划》的课,所以常常课余有朋友的朋友来问我,侯老师,目前这份工作适当我自己吗?我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呢?

这其实是二个相关但不同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通常的答复是,因为就一般人而言,都要经过就业、择业、创业三个阶段,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从事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其实,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好事,因为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让你学会忍耐,并且要求你在这种不喜欢的环境成长。

现实不是理想,所以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必须学会以下三种技能,才能更好地成长:

1)从事不喜欢的工作;

2)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3)适应不喜欢的工作及社会环境;

当人遇到不喜欢的人、事、环境,人的潜意识就是逃避,如果力量够强,也会选择战斗,这是从上古时间遗传下来的本能,但在当下人际关系复杂如《潜伏》、现实与理想差距如《蜗居》的现实社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要逃,勇于面对困难,保持快乐,相信你可以带着问题继续前进、成长。

这是很重要的思想,很多人总是忽视此道。它其实包含着二个道理:

1)有些坎你绕不过去,第一它就在那里,第二它就是为你设的。如果你处理好的,你就成长了。就象痛苦。最好的办法是直面痛苦,把它当做一个瘤,用思想的剪刀把它剪开,看看痛苦的内核是什么,意识到它产生的根源,这样你会痛一次,但以后就不会痛了。如果你总是逃,你总是担心,问题并没有解决,有可能还会产生更大的痛苦。

2)如果有好的心态,困难不会永远存在。每一个人的体内都有坏细胞,这些坏细胞每天都想成长,但我们自身的保护系统会和它作斗争。如果你每天保持乐观,把它小心隔离开来,相信虽然有它的存在,你依然能快乐、幸福、健康,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这个瘤子就大不起来,甚至慢慢消失。

现实中的病人就有二种不同的反应,一种人是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后,按照医生的吩咐吃药,然后爱干嘛干嘛,活得有声有色,结果病不知不觉地好了;另外一种人在得知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后,对医生的话也是半信半疑,总怕有什么问题,结果比医生预期的寿命还短。后来我们总结说,后一种人不是因为这个疾病死的,而是自己愁死的。

企业也是一样,常常有人说,某某企业不行,乱得很,但还不是照样发展了?这就是企业知道它的问题的存在,但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正确的业务、正确的人才、正确的企业文化,只要积极的一面占据绝对上风,企业继续可以前进。

可惜的是,年青人因为不谙此道,每每遇到一个不好的上司或者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结果呢,甚至找到一个更差的环境,从此心态更烦躁,对自己更为怀疑,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也是在工作多年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发现职场如股票,绝大多数高管都是在一家企业服务多年的人,忍受得住外面的诱惑以及能经得起内部的风雨,这就象是买股票一样,短期来看,换几只新股可能收益更大,但从长远来看,手中持一只持十年、二十年,比起那些每年换股的人,通常的情况是收益更大。

我这样说,并不是叫人不换工作,在一家不适合他的企业呆一辈子,反过来,我会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我观察在大学,考研的人分为二种,一种是到大三甚至大四才发现工作不好找的人,这时候开始决心考研,有些成功,考不上的也有相当;另外一些是,一入大学便决定考研的人,他们从大一就开始选好专业、学校甚至导师,从第一年就开始泡图书室,这样的结果基本是***不离十。

职业规划也是一样,因为毕业时不了解职场,所以决定自己入哪个行业、哪种类型的职业很难,这时不妨边做一边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定自己将来的方向。一旦决定了,选择好的自己的行业及方向,便可以用以上的理论,在一家有前景的企业好好做下去,直到自己创业。

我把职业规划要考虑的问题归纳为4个:

1)你有什么特长?

特长一般包括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二大类,管理技能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技能、压力管理等。在这些技能里,沟通技能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如何沟通,人际关系一定不太好,即使专业知识很棒,也不一定上得去。

2)根据你的特长与兴趣,你应该选择哪一类的工作?静下心来,写下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我们的兴趣?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归纳起来并不容易。人都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对某项事物有兴趣,不想却不持久。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赢在中国》的栏目中,就对准备创业的年青人提出过忠告,说年青人创业,一定要找到愿意拿出一生的时间去做的自己喜欢的事业,他说根据他的经验,有些人根本没有这种事业,有些人可能有但自己没有发现。

3)你现在的工作适合和问题二的答案一致吗?

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现有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但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象前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自己的理想其实是想当一名画家,做现在的工作实在是阴差阳错。所以说,自己喜不喜欢现有的工作和有没有做好现有的工作是二回事,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对于那些憎恨自己目前工作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

当然,这里也常常有心理的误区,有些人认为自己憎恨自己目前的工作,其实是自己非常讨厌目前的上司或工作环境,如果换一名上司或工作环境,结果又大不一样。所以说,自己对于目前职业的态度,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来看,则比较客观,否则容易陷进去,看得并不清楚。

4)需不需要做调整?如果需要调整,作一个详细的计划。

如果作计划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这需要把它江落实到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天的工作计划,否则不容易达成。

职业规划:初次就业时注意思考的事项


第一次就业时的机会难得,不容错失第一次就业,也就是从学校毕业时面对的机会往往是真正的空缺,同等条件下优秀者得,我们应当在市场中充分寻找,发现那个我们具有优势地位的职位。如果职位被别人填补了,即使你很优秀,也很难获得那个机会。这就是著名的挤公车理论先上车的人会排挤后上车的人。所以,把握好人生的第一个工作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个过程很辛苦。

第一次就业影响整个职业生涯

第一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每一次就业都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人生是有限的,每一次不能符合职业规划的就业都使我们落后于那些和我们同时毕业,但是已经奔跑于职业计划中的人们。他们的这种先发优势会一直影响我们与他们的竞赛。

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就业定终生。因为,我们跳槽时,往往付出双倍的成本为应付现有工作的投入和离开这份工作的赔偿。事实上,跳槽也不是一个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愿望的行为,现行的劳动法治环境对跳槽制约影响较大,包括户口、高额违约金等内容在内的违约成本使很多人都难以从第一次就业中解脱出来。久而久之,他们的进取心就会逐步衰弱,成为失去职业规划的人,以致终身碌碌无为。

第一次就业也会影响第二次择业,一般著名大企业的员工更加容易获得第二次就业的机会,而中小企业员工的第二次就业付出的成本相对更高一些。从一个行业进入另外一个不相关的行业要面临与那个行业先入者的竞争,要遇到的困难很多,付出的代价也更大。

选择工作必做的思考

我想做,我能做,我也适合做,但是社会上有这种需求吗?

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源于两个方面,一种是既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已经在这个职业领域奋斗。这样的职业需求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处于什么状况,是供大于求,求大于供,还是基本平衡?这种判断基于当前,却要着眼于未来的趋势,需要一定的预测灵感。比如药剂师职业、物流职业都属于短缺职业,未来几年基本属于求大于供,属于可以进入的行业。

其次是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某些行业因为待遇、传统地位等原因受到人们的青睐,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云集,供给结构存在普遍的高才低配现象,比如硕士生进高等学校从事教务员的工作,这样的行业一般要回避。也有些行业因为历史的原因,未能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或者现在面临专业化的转型需求,需要人力资源的升级换代。前几年人力资源人员的短缺就属于这种类型,从人事工作向人力资源工作的转型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会,许多从事教育工作、企业管理工作、法律工作的进入了这一领域并获得了成功。但是现在转行进入该职业就有了较高的专业门槛。目前还可以进入的类似职业包括基础教育、物业管理、饭店管理等。

再次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与成本。除了上述供求关系、结构问题之外,还要分析自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源,比如合适的人际关系资源。成本问题也很重要,比如进入酒店行业之后,短期内要适应酒店行业的圈子文化,要与操作层面的员工打成一片,我们能否接受这种改变?

选择那些人才稀缺的地方,才能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才能使你的价值放大,收到更大的人力资本使用效益。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