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化学教学视频观后感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杜郎口化学教学视频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一窗、三板、课桌椅,这些简单的基础设施组成了一间间教室,然而里面的学生却一点也不简单,他们乐于学习,孜孜不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着学习的乐趣。

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共同反思总结→学生巩固反馈。按照这样的流程,无异于我们的课堂,但是这里有好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第一、“10+35”向课堂要学习效率。

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不懂到小懂最后到掌握,而我们的常常是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从不懂到小懂,如果你不去“磨人”,那么迎接你的结果只能是他们从小懂又成了不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效率非常值得研究,课前黑板上已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内容,当我看到的时候,觉得有点像我们的学案;到临近下课时,另外一块黑板上提供反馈练习,非常有针对性。加上学生的主动性,整堂课贯穿下来,知识点就留在了心中。

第二、“嘈杂”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行动。

乱哄哄的,无拘无束的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这正是整堂课的精华,没有学生“趁火打劫”开小差,每个学生脑筋都钻在学习上面。“嘈杂”是杜郎口主动学习的一个实践。

第三、“实在”,没有噱头的表演,只有真实的情景。

杜郎口的教学在走向本源,没有摆弄高科技实验仪器,没有华丽的噱头。桌上试管、试剂、药品一放,老师几句简单的关照,探究实验便开始了。朴实的教学手段,却让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第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黑板上方八个醒目的大字,“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整个课堂的主宰者不正是我们可爱的学生。纵观整堂课,学生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师生、生生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在学习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第五、反思不仅仅是课后的任务,更是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杜郎口的老师善于抓住每个细节,不断反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那些学生在最佳状态中,老师的一句旁敲侧击,使得他们的学习热情犹如水涨船高似的节节攀升。

在帮助弱势群体上,我学到了两招,第一招:学生之间的影响力。许多学生都是先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思考黑板上的问题,激发自己的思维,配合书本努力解决问题,这样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往一个最大值靠近。第二招:学生之间更有亲和力,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容易理解和掌握。老师抓住这一点,从讨论实验现象到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说出口,把个别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同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让部分弱势群体更贴近了,用他们的话来形容就是同样一个答案,老师你说的话就是贵族语言,而我们学生说的话是平民语言。

杜郎口成功了,他们劈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而我们是否需要千军万马般向着杜郎口前进呢?比起杜郎口我们有太多的优势,处在教育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配备等等,我其实特别想了解成功背后的故事,知道他们为了“三三六”的团队精神。

我以我们的“一二六”为指导,探寻着成功之路。

FwR816.COm小编推荐

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范文


从选入这个专业就打算做个数学老师,但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今天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作品,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合格数学老师的特点。

第一位北京五中李颖老师讲的不等式的应用,她给我最深的特点是她运用的是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矩形为研究对象,一个接一个问题不断深入,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李颖老师边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和回顾所学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了锻炼还在解题中学会了解题思路。更能很严密地掌握解题方法,将平均值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李颖老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回答,李颖老师都是认真地思考,帮学生分析出误区,这是很少老师会进行的,但这是必要的,因为有时学生的方法不一定和老师一样,但自己又不知道那里思考错了,这时就需要老师解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第二位老师是上海女三中熊秋菊老师讲的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位老师运用一个物理问题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物理的好奇心,通过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到使用参数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提出那么突兀。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主导性,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点很重要,因为如今数学普遍成为大多学生的难

题,每次和别人说我是学数学专业,立马都会受到别人惊讶和佩服的眼神,所以数学目前是令人头疼的科目,因此激发一个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课堂小结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许多数学老师都是讲到下课就直接布置习题,自己课下去巩固,但光做题不总结仍然是不行的,只有先总结再回顾,这样运用起来才会更顺手灵活。

第三位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董林伟老师的不等式的应用。这位老师用生活中的实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毕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不枉自己学习呀!这位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堂,使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在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合理、更加严密,更加有条理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能更直观形象思考研究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精选范文]

微视频《奋斗》观后感


微视频《奋斗》观后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奋斗与幸福相生相成,越奋斗越幸福。顽强拼搏带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之幸福,全力全力以赴带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收获之幸福,勇于担当带来俯首甘为孺子牛奉献之幸福,事实证明,奋斗本身即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幸福与奋斗的关系,在奋斗中寻找幸福,收获非凡人生。

近日,人民日报推出微视频《奋斗》,引发热烈反响。打开微视频,短短的4分23秒,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尽览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重温奋斗的艰辛岁月,苦涩中带着一抹甘甜,莫名的幸福感袭上心头。

奋斗的历史铸就不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难,奋起抗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磨练、成长。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历史的年轮不停转动,奋斗的心路却依然清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正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格,才让我们打赢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漂亮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自豪但不能自满,我们骄傲但不能桀骜。药学家屠哟哟历经190次失败后获得青蒿提取物;塞罕坝建设者经历三代人的艰苦奋斗变荒漠为林海;科学家黄旭华研发核潜艇60年奉献毕生精力,他们是奋斗的先行者,是新时代的标杆与楷模。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奋斗的路上,我们不能有停一停、等一等、歇一歇的思想,要想收获幸福,就要不辞艰辛、长期坚持、永不止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十九大为我们谋划了今后30多年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在不懈的奋斗中书写中国人民激流勇进的时代新篇章。


直播视频观后感作文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本期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气腾腾的早餐摆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脚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一天。却不曾留意到,这时的路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远处还有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早餐有营养,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准备早餐。清洁工为了让我市能在第一时间变得干净,在人们都酣睡时,已经开始工作了,难道这不是重活动中的?

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与老师往返于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身影,不觉的感受到这也是一种美。

在街上,你有时也许会发现,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时,也会将桶外的垃圾随手扔进去。

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走在校园里,有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这也是美。

美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更多,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不美好的事物在我们身边,需要每个人去改正,让它变得美丽。

美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身边美好的事会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更多美。用心感悟生活,品味生活。你会得到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在你的身边发生,使你的生活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我对电视剧一向不感冒,但播杜拉拉升职记时,我却看得很认真,因为它讲述的是职场故事,而职场故事是跟我的经历最接近、也是我最感兴趣的。看了之后的确有很多的感受和启迪,比如说白日做梦。

剧中的杜拉拉只要一喝咖啡就做白日梦,梦见的都是美事好事,而现实中的杜拉拉,在梦到这些事的时候,脸上总会挂上傻傻的憨憨的笑容,看着很可爱。而且她的这些白日梦,好多确实实现了。就是这些梦,让她在遭遇不顺的时候、在受委屈、处于小人物地位的时候,依然能那么快乐的生活下去工作下去。一个人做白日梦,其实是很重要的,它会让一个人在逆境中保持快乐,看到希望,拥有动力。

老一辈人总觉得白日梦是个贬义词,其实并非如此。我做寿险工作,逆境也非常的多:找不到客户、遭别人排挤、签不成单、签了之后再犹豫期前退保,等等等等,逆境的时候,是需要做白日梦的。更何况做寿险工作的,必须保持平衡和快乐的心境,面带微笑地去面对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是否是你的客户;面带微笑面对生活和工作,再多的不如意,也打不垮一个会做白日梦的人。

港澳珠大桥视频观后感


篇一: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

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篇二:港珠澳大桥有感

超级工程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班级:道路1101姓名:陈鹏飞 学号:201110010126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它主要包括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全长为49.968公里,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主要技术: 根据“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理论研制的砂桩船已在东人工岛区域完成了工艺性试验及典型施工,成功应用于大桥的岛隧工程。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丰硕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单节管道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沉管全部采用工厂法流水预制,完成舾装后拖运至施工地点进行安装。港珠澳大桥上世界埋深最深沉管开始预制。 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行道的通行来往。

特点: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并设计其使用寿命为120年。而且它的防撞,防台风,防地震能力也很强。

自身感受:

对于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特别是对于桥梁,隧道,人工岛等基础建设的重大进步,而也作为即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人员的我,应该以其为骄傲,以其为目标,并将建设更加完美的建设来服务人民。正所谓路桥不分家,学习道路专业的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技术,并努力超过,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

篇三:影视欣赏期末作业-卡桑德拉大桥影片观后感

影视欣赏结课作业 —影视评论

《卡桑德拉大桥》影片观后感 中心词:灾难片,人性,良知,权利,政治 影片内容摘要:1976年,冷战还未结束。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了一部名为《卡桑德拉大桥》的影片。它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感染美军化学战病毒的恐怖分子逃上了由日内瓦开往

德国的国际列车,美国高级军方为了阻止病毒的扩散,决定将列车驶向已经破烂不堪,随时都可能倒塌的卡桑德拉大桥??

正文:这学期老师给我们放了很多影片,都很有意义,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部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卡桑德拉大桥》是部老片了,这部20多年前的老片几乎没有今天好莱坞大片惯用的电脑高科技,却照样把剧情拍得扣人心弦,而从中传递出的那种面对病毒的大无畏和对病人的爱心及人道主义精神更给人以震撼,该片的结构几乎成了灾难片的经典模式,还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影片。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名感染美军化学战病毒的恐怖分子逃上了由日内瓦开往德国的国际列车,由于病毒的超强扩散,使整列火车的乘客都遭受感染,而当局却束手无策,为掩盖真相,军方决定让火车经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大桥开往东欧,以嫁祸敌对国家。为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丑闻的泄漏,当局不惜派出军队封闭了列车,隔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甚至空气的接触,对逃亡的无辜乘客也格杀勿论。不幸中的万幸是全封闭车厢中供应的纯氧杀死了由空气传播的化学武器病毒,但胆小虚伪的当局仍坚持让列车驶向东欧敌对国家,以毁灭罪证。而此时此刻,呼啸而来的火车前方正是乘客们为之色变的卡桑德拉大桥。这列封闭的火车仿佛颠倒了世间的黑白:维护正义的军队成为了葬送无辜者性命的帮凶,而火车上的死神正是道貌岸然的当局政府,而那一小撮问题人士倒成为了成千旅客的救世主。当这

一小撮人为了全车人的命运在抗争时,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乘客不是惊慌失措就是无动于衷,使得自救行动困难重重,更何况押送火车的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收到命令随时可以武装镇压。选择活下去的关键时刻来临了,卡桑德拉大桥如预期中那样崩塌了,火车车厢犹如风中的碎片般从几百米高的悬崖上坠落,撞击到悬崖底部的桥墩上发生剧烈的爆炸,升起浓烟烈焰,或是直接坠入水中,激起冲天的水柱,十分壮观,不亚于一部战争大片。耳边尽是惊声尖叫,断裂的震动,撞击声,爆炸声。只有一节车厢得以辛存,保存了几十个劫后余生的乘客,但他们中间却少了逃犯,政治犯,恰似他们灵魂的救赎使上帝宽恕了仅存不多的性命。火车上桥的前一刻,在医生的带领下,大家各尽其力,分离了最后一节车厢,警察与军队开枪驳火掩护逃犯去制动火车,警察身负重伤,而逃犯放弃了自己跳车逃生的机会爬车厢制动火车,不幸被军队击毙,老政治犯为了分离火车车厢,引爆了车厢连接处的煤气储存罐,与自己同归于尽了。其他人得救了。

这部影片的主要人物有失意的医生和他的明星前妻,虚荣的富婆和她的逃犯男友,以及跟踪追捕逃犯的黑人警察,还有一个刚获得自由的老东欧政治犯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首先说说个性复杂的上校,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麦肯奇上校的决策主宰了整个事态的发展,列车乘客们的生命全靠他一句话说了算。故事最后,列车在上校的“安排”下驶向了宣告死亡的

大桥,上千条无辜的生命一去不回,从这点上来看,正如女医师所评论的,“恶魔”这个词眼,实在不足以形容上校的心狠手辣。但其实上校也曾为救助火车上的人作出自己的努力过,当发现火车上存在病毒传染的危险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通知张伯伦医生,与其探讨解决方法,如果他真的完全不把人命当一回事的话,那时就不会作出此决定了。另一方面,上校也有自己的道德观,作为军政人物,他和许多权力份子一样,信守着“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准则,这与他们个人品质是否高尚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涉及到一个多少年来一直饱受争议的话题:“如果牺牲100人,就能拯救百万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你会不会把这100人给牺牲了?”迫使上校做出故事中那些决策的并不是上校本身的道德如何,而是取决于他的身份。未来上校的命运,可以说他也只是权力机构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然后便是男医生与女作家, 张伯伦医生在得知政府机关决定人为制造翻车事故后,积极地组织人员起来反抗自救,与政府派来的军人展开惨烈的战斗??张伯伦医生与前妻女作家还有着纠缠不清的感情,他们是一对离过两次婚的旧情侣,其实各自都还爱着对方,但他们两人的要强与傲慢总会让两人产生矛盾,但当他们首先知道列车上感染病毒的时候,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两颗高傲的心也慢慢熔化交融在一起,这场灾难,也让这对冤家重新审视了彼此了情感。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那个犹太老头,他开头是以一个十分

开朗,乐于助人的可爱老头形象出现的,但当他知道列车将驶向卡桑德拉大桥的时候,他笑容背后所埋藏的往事的痛苦如潮水一般涌上了心头,让他做出了逃车的举动,但未遂。回想到在集中营的痛苦岁月,妻儿的死亡让他对卡桑德拉大桥是如此的害怕与恐惧,老人在最后一刻引爆了车厢,我想,也许是他对那条大桥存在着莫大的恐惧吧。在那里,有着他不幸的过去、让他一辈子再也不想看到的集中营??

还有就是那个登山运动员罗比,当他是毒贩这个秘密被发现后试图威胁别人让自己逃下车,但当男医生临危不惧的对着他和他手中的枪并让他开枪时,人性还是发出了光芒,他放下了枪。最后为了阻止列车驶向大桥而献出了生命。当他被警察开枪打死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不会说他是坏人,是罪犯,而会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感想:卡桑德拉大桥,死亡的终点站。导演的高明在于他让我们一开始心怀着希望和感激,而后当事情渐渐明朗时才发现,恶魔穿上了天使的外衣,欺骗了所有人。美国军方为了所谓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视列车上千百人的生命如草芥。

影片想要表述的太多了,无论哪一条线索都会引发人们的追问与痛苦。“长官,是一场意外事件,无一幸免。”“干的很好。”原来,政治就是不沾血的断头台。结尾时麦卡其上校对斯切娜医生说:“你要珍惜自己。”这句话出自好意,他沉痛的表情已预料到了他自己与斯切娜此后的命运。果然,军方的电话告诉观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