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有准备的人会离成功更近。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声情并茂,最好在正式演讲前提前准备适合自己的演讲稿。在演讲时常可以对演讲稿当中的故事部分进行总结,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你会写演讲稿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在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在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贺 为 华
(20xx年5月16日)
同志们:
5月11日至13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全市领导干部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主题,用三天的时间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讨论、思想动员,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明晰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会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发展好“三大产业、四大支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请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出差距,正视不足,切实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会议提出,努力到20xx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省排名第一,财政收入仅次于南昌市,用六年左右时间将新余打造成江西的亚中心。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以“三保一弘扬”为强大动力,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上水平、应对危机谋崛起的共识共为,统一发展思想,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三天的考察、学习、讨论,大家既目睹了全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也畅谈了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真知灼见,我感触很深。一是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在抓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如新钢公司的钢渣全部采用新工艺回收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二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小。三是农业项目选得好、选得准也可大有作为。四是新钢三期技改拆迁户的安置模式和小区管理值得学习借鉴。通过三天的学习,结合新余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有这么几点体会:一是新余包括开发区的发展必须坚持立足于错位发展总体思路不变,不能走老工业发展路子,要不断创新发展。二是新余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在发展动力上,尤其发展后劲上,必须坚持科技优先、创新优先,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所在,也是企业发展后劲所在。综观这次经济危机,大部分受冲击较大的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创新能力比较差、产品附加值比较低的企业,而大多数技术含量较高、科技领先、市场占有率较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受到影响较小。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我区实际,我先作个发言。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的共识和共为
建区七年来,我区的经济发展连年基本保持翻番增长,尤其是20xx年以来,我们大力发展以赛维硅片、华电螺杆膨胀发电机、力德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我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越来越紧缺,对人类生态环境也造成破坏。而且我国常规能源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xx年底,新一届区党政班子提出了“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的响亮和目标。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以赛维公司为主的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去年赛维公司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不仅使我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综合竞争力迅速增强,也有力地提高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截止四月底,全区完成固定资产45.7亿元,同比增长30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9.5%;完成财政总收入19689万元,同比增长20.6%,多数指标增幅远远高于全省其它工业园区和建制县区,主要指标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省级开发区的领先优势,缩小了与南昌二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差距,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首次超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跃居全省工业园区第二位。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寄予厚望,特别是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寄予厚望,正因为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4月13日,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我区升格为副厅级建制开发区,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副厅级建制的省级开发区,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鼎立襄助,主要归功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全区干部群众在举全力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上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不争论、不折腾,一心一意、凝神聚力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可以说,没有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在全市甚至全省已基本形成共识共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优先大力推进。另外,在发展新能源实体经济、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产业市场要素发展,比如技术标准、价格定位、检测中心、人才市场等,这是打造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加速发展最大的难题,也是最难做的,一旦这些要素在新余形成市场,太阳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就形成了,将为开发区提供强大的持续发展动力和后劲,太阳能光伏之城也就真正名符其实,这点非常重要。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在加深,国家最近公布的财政收入、进出口等指标连续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下降9.9%,进出口跌幅高达20%以上,经济下滑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我区前几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出口下降超过20%,国税收入出现负增长。尤其是光伏市场更是“寒气逼人”,光伏产品价格严重下挫,出口急剧萎缩,利润大幅下降,已经对我区的财政增收和经济增长造成强大冲击,形势严峻。经济强省、资源大省都在大刀阔斧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江苏省提出打造光伏万亿工程,省会南昌提出打造光伏千亿工程,人家的经济实力、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远比我们好得多。所以,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乐观,市场的重负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困难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消极悲观。目前来讲,我区的光伏产业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面临难得机遇。从产业基础看,赛维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六月份硅料项目投产后,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和占领产业前端地位方面,我们有了较高的发言权。我区的光伏产业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赛维硅片四五期、硅料二期正筹备开工建设,升阳电池、天能电力、力德风电、华电电力、圣彼电池和组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预计今年都将建成投产,我区的产业基础和实力比较厚实。从市场前景看,虽然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冲击比较大,但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依然提出要鼓励和扶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彭小峰董事长前几天从意大利传回信息,意大利今年太阳能电池组件比去年增加了3倍。未来15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光伏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鼓励和应用太阳能产品已经开始启动,三月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的鼓励太阳能光电产品应用政策,对我区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而且可以预测这种扶持力度会越来越大,省市也将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据了解,欧洲、亚洲一些国家也都在出台光伏产品应用补贴政策。所以,光伏产业发展的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目前光伏行业的竞争,从大局来看,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将促使当前的无序竞争回归理性,淘汰一批规模小、耗能高、质量差的企业,为有资金、有技术、有规模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光伏产品价格更趋合理性,加速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因此,今年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变,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千万不能松劲,要想方设法去克服,要想方设法去完成。
三、创新突破,进一步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解放思想需要在思想上、认识上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在破解发展难题和促进工作中要大胆突破,敢于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当前,要重点在这么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破解资金难题要有新突破。保增长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保企业是实现保增长目标的根本手段和出路所在,解决资金难题是保企业、保增长关键中的关键。据统计,除赛维公司外,当前企业缺口资金约15亿元,而我们已经争取到的资金还不到3亿元,资金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项目建设的进度,这其中也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在积极呼吁上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提出设立市政府工业发展应急专项资金的建议,县(区)予以相应配套,重点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另一方面,我们重点要在协调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开拓省外信托融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寻求突破。此外,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尽可能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帮扶企业发展上,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
二是促进财政增收要有新突破。受经济形势影响,我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压力非常巨大。去年从五月份开始,我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但从今年的形势来看,新的增长点不多,尤其是财政增收方面,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因此,还要想些有效的办法来扭转这种局面,在切实做到税收应收尽收的基础上,要大力开辟新税源,重点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结算经济,尤其要千方百计积极引进鼓励支持企业在我区设立结算中心、中心,在政策方面要给予更大优惠,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尽最大努力减少实体经济对财政增收的影响。
三是争取政策支持要有新突破。在争取升格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设立国家级光伏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光伏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基地的建设,以及对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光电产品应用补贴政策等方面,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多花心思、多费脑筋、多找窍门,速度要快,行动要准,尽量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前不久,赛维公司和德国Q-CEILS公司共同出资承建40MW太阳能电站,预计7月份可介入德国电网,下一步赛维公司还将拓展国内市场业务,已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建设25.6MW太阳能电站,如果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那么其第一个电站就可能在国内甚至我区建设。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政策取向和资金投向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据透露,规划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到20xx年将达10000MW以上,省、市政府都在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我们更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争取国家部委在扩大太阳能应用补贴范围、上网电价补贴、建立标准体系和研究咨询机构等政策支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推进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项目建设是开发区生存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项目,就没有开发区的发展。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展很不理想,这里我不具体讲,大家心中有数。这其中除项目投资方和市场因素外,我们在抓项目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挂点服务人员在深入项目工地、协调解决难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再这样下去,到年底投产的项目可能会廖廖无几,那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可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今年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加快建设、投产进度。请绪先主任合适的时候主持召开一个全区项目建设协调会,把挂点领导和责任人员以及项目方

主管人员都请过来,看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指定责任人员,跟踪抓好落实。也请分管领导要做到定期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在4月1日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会上,我区部分企业提出了一些问题,项目办要抓好跟踪落实,将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管委会。
五是加快招商引资要有新突破。作为开发区来讲,借助外力求发展必将是长期的战略,招商引资始终是我们“生命线”。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是很理想,除客观因素影响外,我们的主观方面也做得不够。近期南昌市又引进了二个大型光伏产业项目,它们的基础还不如我们,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下,他们能够引进,而我们呢?千万不能“醒得早、起来迟、发展慢”。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要打好赛维这张牌,特别是要利用好硅料项目的影响力和产品优势,由于国外市场萎缩,赛维公司也在国内积极寻求中下游合作企业,这是引进规模大、科技型项目的关键。其次要紧盯台湾地区,从去年我到台湾以及上次饶程副主任到台湾地区的考察情况看,台湾地区有许多大型半导体企业有意进军光伏行业,两岸已经实现了大三通,并提出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作,这对我们到深入台湾地区招商是一个极好机遇。再次是要紧紧盯住世界知名光伏企业,及时掌握其投资动向,邀请区内光伏企业老总上门招商。要力争在今年引进1-2个大型光伏产业项目。
六是创新机制体制要有新突破。开发区是机制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创新地,升格为副厅级单位后,我们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市委、市政府甚至省委、省政府对我区的发展会有更高的期望,对经济发展、对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值得祝贺的同时,更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要有不辱使命、敢担责任、勇挑重担的勇气、决心和魅力,更要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挑起重担。还要有“危机”意识,干不好,市委对我区干部的使用就可能重新审视,对自身的成长也不利,面对全区、全市父老乡亲我们也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也希望大家珍惜这种机遇,开发区是做实事、见真功的地方,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我们要干就要干得最好、干得漂亮,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现我区干部职工的新形象、新面貌,有为才有位。区党工委也会极力推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想,只要我们树立足够的信心,坚定发展的信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更大跨越。当前,在市编办的指导下,结合其他副厅级建制的省级开发区在机构设置、职数配置等方面的做法,我们正在提出开发区的相应设置办法。总的原则是“精简机构、优化配置、提升效能”,争取市委、市政府适度下放干部人事调整、管理职能、办证审批等权限,强化经济和执法部门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机构能设能撤、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开发区实际,必须要做到“九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努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倾力打造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二是坚定不移注重环境建设,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努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三是坚定不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着力创建企业品牌;四是坚定不移推进企业和产业改造升级,对签而不建、建而不投、投而不满项目坚决实行“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五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打造“招商洼地”;六是坚定不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新城人气;七是坚定不移推进新城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八是坚定不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创造“高效、务实、清廉”政务环境;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和谐新区建设,妥善转移安置失地农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有序参与开发建设,努力构建。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即召开常委会组织市四套班子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贯彻。我们总的体会是:一要认清大形势,认清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认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二要把握总要求,就是“四个必须”、“六个更加注重”;三要用足好政策,包括这次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18条;四要干好自己事,也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努力扩大“三大需求”、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能够适应更强竞争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市委、市政府就近期工作排出了30项重点,并明确了牵头人和责任单位,其中在“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上,主要着力点就是围绕扩大“三大需求”来展开。

一、坚持不懈增加有效投入,努力发挥投资对增长的主力作用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对黄山发展来说这是最主要的动力、潜力,但目前力道不够。1~7月份,我市完成投资总额尽管位居全省第八,但增速却不尽如人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也有现有企业扩张能力弱、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接续少、工业招商大项目缺等原因。贯彻中央8号文件,当务之急、要中之要就是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促增长,更加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不留发展缺口,不拖全省后腿,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投资总额超过330亿元。

第一抓好规划。规划的是的,规划的失误是的失误。高品位的黄山资源,高定位的发展要求,尤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规划;三条高铁即将建设所带来的全新时空,需要对现有规划进行相应调整、深化;一些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缺乏规划,需要制定并付诸实施;原有一些规划深度不够、操作性不强,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再加上其他原因,今年以来我市少上、慢上项目30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增长。因此,抓紧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今、明两年,我们将修订、完善和编制包括市域南部城镇群规划、四县总体规划(修编)等覆盖市、区县和乡镇的总体规划,市新火车站前广场区域规划、南部城镇群综合交通规划等近期重点建设节点规划,市经济开发区总规调整、自驾车游总体规划等城乡发展专项规划,省级及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城乡特色风貌规划等城乡风貌整治规划在内的35项规划,今年力争完成31项,明年完成4项。这些规划一旦付诸实施,将会有利于形成“战略引导规划、规划牵引项目”的良性机制,从而有力有序地推动全市的投资和建设。

第二抓好项目。当前我们的重点就是着力抓好155个省“861”项目和548个年度投资超1000万元的市“十大工程”项目。续建推进一批,强化对黄山机场改造等477个在建项目的协调调度服务,力争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开工新建一批,确保后四个月再有55个项目开工,特别是全力争取三条高铁年内在我市举行开工仪式。竣工投产一批,在抓好沿浦金属等20个已竣工项目运营投产的同时,着力加快赛力特电源等76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部竣工。对接争取一批,争取月潭水利枢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谋划储备一批,目前我们初步谋划了五大类投资额千万元以上项目1097个、总投资2506亿元,但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深度还不够,达到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程度的项目只有147个、投资431亿元,仅占13.4%、17.2%;结构还不优,工业类项目只有223个、投资261.4亿元,仅占20.3%、10.4%;工作还不实,停留在简介和概念阶段的项目有940个、投资2017.3亿元,占了85.7%、80.5%。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编制工作,增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四区建设”和“四大体系”构建,继续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储备项目拿得出、对得准、列得上。

第三抓好招商。我市项目70%以上来自招商,投资70%以上来自引进,引进70%以上来自长三角。“三个70%”的现状,决定着招商引资对黄山来说,是第一抓手。我们的路径是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资源招商。重点推出茶叶、茶干、茶油、啤酒、矿泉水、枇杷、蚕桑和盆景、徽州“四雕”、祁瓷、矿产等30个特色优势资源项目,有针对性引进一批目标客户。二是以商招商。依托浙江、温州、福建三个商会,并在1200家外来企业中重点选择100家有规模、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通过优质服务和政策激励,鼓励他们增资扩股、引进更多的上下游项目。三是地块招商。围绕市中心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新安江沿岸、太平湖周边4个重点地区以及西递、宏村、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东黄山等8个重要节点,推出68个优质地块项目,力争实现项目选择化、土地收益化。四是园区招商。立足十大园区特别是其中的八大工业园区,按照“三个集中”和“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的原则,力争在新型包装材料、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茧丝绸服装、新型精细化工等六大产业上再引进200个以上项目,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五是瞄准大企业招商。紧紧盯住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拟与我省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的136家中央企业,了解动向、明确取向、把握对接方向,力争有一批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发展。同时,建好全市互通共享的客商信息库、在谈项目库、推介项目库和招商信息网“三库一网”,把招商基础工作夯得更实,以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抓好机制。我们重点是建立并完善七个方面的项目工作机制。生成机制,我们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谋划编制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做到可报可批可建的程度,实现项目的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份责任”,特别是对33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的138个项目,抓好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头。协调机制,联系项目的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逐月、逐季开展调度,对招商引资项目每周一会审,形成各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服务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良好服务。督查机制,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每旬一督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实施全程监督。通报机制,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每月一通报,强化工作推进,促进项目实施。考评机制,把“十大工程”项目建设纳入区县和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安排1000万元奖励和推动“十大工程”项目建设。

总的来说,在扩大投资问题上,我们主要是坚持以上所说的规划、项目、招商(也包括融资)、机制“四位一体”,去推动投资、扩大投资,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实现在应对危机中加快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不懈发展旅游经济,努力发挥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驾马车,但对黄山来说,这驾马车主要是外向的、外在的,主要是靠吸引境内外游客所形成的旅游消费来实现。1~7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1111.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3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47万人次,增长7.6%;创汇1.17亿美元,实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游快速增长、入境游恢复增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黄山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趋势和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生态、物产、区位、品牌优势,充分发挥纪念*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系列活动的政治效应和后续效应,以争取设立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动力,以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既立足当前又从战略上谋划好黄山旅游业的大发展,大力推进“五大转变”,明确“十个着力方向”:一是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主要是抓好国家5A级景区黄山风景区和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19处4A级景区,充分发挥它们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是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91个重点项目。三是开展旅游整体营销,主要是继续推进旅游营销“三进”工作,优化配置节庆赛事活动。四是打造旅游新型业态,主要是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6大新型业态。五是推进文旅深度结合,主要是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文化艺术长廊、特色文化创意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促使文化渗透旅游、旅游彰显文化。六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主要是开发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等“四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七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围绕“一圈、一片、一带”,推进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11个片区、36个主题村落差异性开发。八是加快旅游区域联动,主要是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策应上海世博会,利用泛长三角“15+1”旅游合作平台,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九是整治优化旅游环境,主要是深化“四大整治”活动,提升旅游发展软硬件条件。十是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主要是发挥黄山口岸综合功能,提供境外游客金融便利,提升黄山旅游外向度,以积极寻求黄山旅游超常规发展、突破性增长,不断强化黄山旅游的新优势和竞争力。

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五个转变的行进路线、十个方面的主要着力点,将可能构成黄山旅游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工作格局。具体到今年后四个月,我们将主要做好八件事:一是继续总结推广“结对子”、“召开产品对接会”和“发展营销代理人”等“三进”营销模式,在上半年开展40场、进入176个社区、高校和企业进行营销的基础上,再前往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100个社区、高校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撬动周末、“十一”黄金周和冬游等重点时段市场。二是再推出50家农家乐、20个旅游示范村、20家特色乡村酒店。三是积极主动联合省内兄弟市,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整体系列活动,抓好重点客源市场旅游促销;同时积极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做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在上半年成功举办一系列节庆赛事的基础上,办好黄山国际健走节、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黄山国际登山节和祁门国际红茶节等5项节庆赛事活动。五是确保91个休闲类、文化类、体验类、商务类、养生类的旅游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31亿元。六是加紧做好口岸正式开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3月底前完成省级验收和验收,历经10多年持续努力,今年8月1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同意黄山航空口岸扩大对外籍飞机开放,这对黄山来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件事,但必须在验收合格后再对外公布。加紧软硬件建设,以期尽快顺利通过验收。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今年8月底恢复至韩国、香港的直航包机,做好今年10月至明年3月的临时直航包机申报工作。七是创新开发特色产品,重点扶持20家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打造20个拳头品牌产品。八是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强力推动服务配套、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的新突破。力争全年旅游总接待人次在全省率先突破2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66亿元。

三、坚持不懈扩大对外贸易,努力发挥出口对增长的推动作用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但对黄山来说,这驾马车目前还太小、力量也还太弱,但我们觉得也不能因其块头小而有所忽视,发展总是有个过程。黄山外贸块头小,但增长较快(1~7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居全省第3位)。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外贸促进政策,更加注重培植特色产业,更加注重培育出口品牌,加更注重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力争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市进出口总额均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是培植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产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机电等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四个重点出口产业,力争今年分别实现进出口4000万、6000万、7000万和2800万美元,力争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家、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产品达到7种。二是打造品牌基地。结合八大优势产业规划的实施,积极推动出口企业和重要基地的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认证,积极争创“嵊峰”服装、“新安源”茶叶等5个出口产品,培育和壮大休宁县茶叶和徽州区服装2个规模化出口基地。三是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性知名展会,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营销网点和开展网上贸易,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非洲、澳洲、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四是用好外贸政策。全力争取落实好国家和省今年出台的9个方面外贸优惠政策,尽快制定我市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外贸出口实绩,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增长50%以上。

各位领导,黄山在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正处于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处在充满挑战、负重前行的困难时期,最需要的是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最需要的是继续得到各位领导和方方面面一如既往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我们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切实抓好年内后几个月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努力为全省“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谢谢。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


4月14日至17日,省委吉炳轩书记一行来齐市视察调研。在17日下午召开的汇报会上,吉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按照市委杨书记的要求,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吉书记的讲话精神。因为杨书记、刘市长外出考察,杨书记委托我主持这次学习会。

吉书记一行在调研中先后深入到齐市五个县、七户企业进行调研,看了新农村建设和备春耕生产情况,对齐市的经济社会、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吉书记刚刚上任,就来到齐市调研,而且用了近四天的时间,体现了省委对齐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总的看,吉书记对齐市的工作表示满意,对齐市确定的发展目标、推进现代农业的思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领导的肯定,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特别是吉书记针对我们齐齐哈尔的实际,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很强的意见,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今天的学习会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以此来推动齐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按照会议安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福绵同志传达了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听取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的讲话精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占江同志、副市长马立群同志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分别谈了学习吉炳轩同志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准备得充分,理解得有深度,谈了很好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对我来说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几位同志的发言,我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要把学习贯彻吉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迅速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

吉书记在听取市委、市政府汇报后所作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既有宏观形势的深刻分析和统筹把握,也有对具体工作的方法指导、现实问题的把脉开方、突出矛盾的深刻剖析;既对齐市寄予了厚望和信任,也提出了严格明确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方向性,是指导齐市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吉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重要的政治任务,迅速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高潮。市委今天已经下发了通知,对学习贯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组织落实。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工作开展。初步考虑一下,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精读全文,学深吃透。吉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内在逻辑的力量,有很多视角独特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不深入学习、不反复体会很难完整理解。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原原本本地传达讲话精神,认认真真地组织学习全文,真正把讲话精神掌握准、理解透。二是要领导带头,做出表率。各级领导干部对讲话精神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关系到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效果,这就首先需要统一领导层的思想。党委、党组要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各级领导带头先学、多学、深学,真学、真懂、真用,走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最前列。三是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宣传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题,宣传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开创齐市工作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上下形成学习讲话、贯彻讲话、落实讲话的浓厚氛围,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要求上来。四要搞好结合,促进发展。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深入落实“十二个坚持”相结合、与查找差距、理清思路、完善规划、促进发展相结合,努力用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用扎扎实的的工作实践来体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的成效。

二、要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发展、促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问题尤其是如何能够更好发展、更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吉书记在调研中反复强调、在讲话中着重阐述的问题。吉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为什么要把心思用在发展上的重要性、紧迫性问题,而且还指明了把心思用在发展上的原则性、方法性问题,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规律性、方向性问题,对齐市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践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讲话的实质和内涵,努力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齐市现在各项工作特别是工业经济这块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期、爬坡的关键期、突破的转折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首先,稍纵即逝的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在跨越发展上增强紧迫感。尽管我们现在的发展机遇较多,但如果抓不住、用不好,就会像吉书记指出的“潮起潮落,大浪淘沙,时光不倒流,机会不等人,跟上了时代进步的大潮,就会不断前进,落后了就很难再赶上,浪平潮息,沙沉海底,再翻身就很难。”除了我们现在有的机遇对我们加快发展有利外,我想吉书记这次来调研本身就是又一次重大机遇。为什么这么讲呢?汇报会上,市委、市政府反映的问题吉书记基本上都给了明确的答复,态度很明朗,省里能帮助的省里全力帮助,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吉书记表示亲自给协调,而且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建设上、高速公路建设上都有了总体考虑,在资金方面还放大了额度,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难得、求之不得的,一定要抓住盯住不放,千万不能错过机遇。其次,差距拉大的趋势也要求我们必须在跨越发展上增强危机感。不用和沿海城市比,就是省内的哈尔滨、大庆,我们的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以XX年为例,哈尔滨的地区生产总值是2436.8亿元,而齐市是569.2亿元,是齐市的4.28倍;大庆为1822.4亿元,是齐市的3.2倍。形成这种差距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有我们不具备的一些条件和优势,全省十强县齐市还一个也没有占上。这说明慢发展、小发展、一般发展、按部就班发展对齐市来说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是跨越式的发展,否则差距就会越拉越大。三是群众的期待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XX年至2020年全国gdp平均增速应达到7.2%,而齐市则必须达到8.5%,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XX年齐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全省的93.3%、全国的69.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省的87.1%、全国的86.9%,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还不高,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还有不小的距离。能不能跨越发展,能不能让广大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责任意识的考验。落实好吉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科学跨越发展的要求,无论从现在看,还是长远看,最核心、最根本的是要深入推进“十二个坚持”。因为它是符合齐市实际、被实践检验和证明、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认可的,是实践的成果、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二个坚持”上不仅态度要坚定不移,而且力度要再加大、领导要再强化,做到一切目标都要围绕“十二个坚持”来确定,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十二个坚持”来推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十二个坚持”来落实。杨书记外出考察前交代我向大家先通通气,吹吹风,市委准备在5、6月份召开一个全市性的经济运行分析会,把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的情况摆一摆,看一看,各地、各有关部门现在就要开始有所考虑,进行一些准备。希望大家结合学习贯彻吉书记讲话精神、结合贯彻推进“十二个坚持”,能总结出一些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果的工作经验,给全市做出样子。

三、要突出重点,狠抓推进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吉书记在讲话中,对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和搞好城市建设、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和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吉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抓好春耕生产。一季定全年,农时不等人。今春的旱情非常严重,土壤的墒情差、可用的水量少、受旱的面积大,搞好春耕生产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坚持“抗旱夺丰收”的态度和决心不动摇,针对当前的干旱形势,动员全市一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搞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力争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为抗灾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要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问题,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等等多个方面。作为农业大市,齐市有齐市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差异,我们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搞好土地规模经营。这既是被外地成功经验所证明的,在齐市一些县也有成功的范例。上个月市委、市政府在依安召开了“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研讨会”,杨书记和刘市长都对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当前春耕在即,要紧紧抓住今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后时机,因地制宜推进“六种模式”,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三是要抓好装备制造业。现在装备制造业面临着第二次繁荣期,全国各地工业迅猛发展,对装备的需求空间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看,一重、北钢、一二机床的订单都很饱满,这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齐市的装备制造业。要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抓好推进落实,构筑齐市装备制造业的新优势。四是要抓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建设。吉书记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特别是园区建设非常关注,已经考虑在哈尔滨、大庆和齐市各选择一个园区,由省里筹集部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一定要抢前抓早,做好园区的筛选、确定、申报和建设资金的争取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搞好哈大齐工业走廊齐市段的规划,尤其是标志性园区的规划,提升园区建设总体水平。五是要抓好城市建设。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城市定位,坚持“四高”原则,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使齐齐哈尔的城市面貌更美观、功能更齐全、作用更明显。六是要抓好民生问题的解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我们做的所有工作、发展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要时刻以人民为重、人民为先、人民为大,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负责态度,做好就业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确保讲话精神圆满落实

贯彻讲话精神,实现跨越发展,重在落实,贵在实干。

一是落实要求快。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各项工作要抓紧组织,迅速开展。而且需要落实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往前抢,不能日计有余,岁计不足。

二是标准要求高。学习宣传贯彻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不能形式主义,也不能搞刮风,雨过地皮湿,要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发展。

三是工作要求实。要对照讲话精神,认真深入地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思想认识上、工作方法上、工作思路上、工作效果上的差距,该完善的抓紧完善,该整改的抓紧整改,把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做细做实做深。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把工作分解到人头,强化责任意识、责任追究,保证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

还有一件事在这里和大家沟通一下,这次吉书记来,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九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吉书记的高度重视,有的问题已经当场敲定,有的问题落实了牵头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两办”督查室要对吉书记的意见和讲话要点进行认真梳理,并立即列为督办事项。同时,也请各位领导结合各自的分管战线,率领和督促职能部门及时与省有关部门进行衔接,紧盯不放,抓紧运作,跟踪落实。

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稿


党中央、国务院在今年的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我县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有生产优质粮油、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县委、县府从去年实施十大产业战略以来,我县的优质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增加了效益,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发展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部署,我县的优质粮油产业还应当在规模发展,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以及发展机制等方面抓突破,促跨越。

一是抓规模。全县目前的优质粮油是有品牌,无规模,总量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XX年,县优质粮油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规划,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扩大规模,以集团公司为龙头在全县建优质粮油基地共32万亩,收购加工粮油2400万公斤,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9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万元。其中发展优质稻总产量4800万公斤,收购加工优质商品稻1000万公斤,生产系列品牌大米600万公斤;并充分发挥山区土地广袤和退耕林地间种的潜力优势,采取多种发展模式,大力种植玉米、荞麦、大豆、绿豆、葫豆、豌豆、薯类作物等杂粮品种。加快牌系列杂粮产品和大豆制品的研究开发,促进基地农民增产增收。XX年实行订单种植杂粮4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收购加工原料400万公斤;发展油菜籽15万亩,全部实现双低化,总产量力争达到1800万公斤。油脂公司收购加工油菜籽800万公斤。发展优质小麦3万亩,产量600万公斤,收购加工商品小麦200万公斤。

二是抓基地。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是粮油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订单基地发展,改传统种植为科学种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值,提高效益,确保粮油原料供应优质化。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农户主体、龙头带动的运作模式,加强科普宣传,建立发展专项资金,用好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把粮油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农村特色基地建设考核范畴。相关涉农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在种子供给、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及时、准确的指导服务。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促进优质化、专业化发展,专用品种要单收、单储、单加工,以提高商品价值,把产品做优做特,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抓龙头。龙头企业是推动粮油产业的载体,要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创新粮食经营模式,使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油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占有率。以米、面、油、杂粮等龙头加工企业为中心,横向联合、纵深发展,形成产加销条龙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粮油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跨越,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跨越,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研发新产品和后续产品,按照产学研的发展机制,增强粮油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品牌打造。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产品的名片。各龙头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做到商品质量好、包装精、品牌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米继续保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及与菜籽油共同保持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基础上,创省级知名品牌1个、四川著名商标1-2个。并做好米仓山牌杂粮系列产品争创a级绿标工作,全面提升我县绿色品牌知名度。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经营网络,加强舆-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广告、窗口、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我县优质粮油产品,展示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制定营销策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促进我县粮油产品畅销省内,走出川外。

县委中心组学习发言


发展规模抓突破强力推进产业化

——在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党中央、国务院在今年的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我县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有生产优质粮油、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县委、县府从去年实施“十大产业”战略以来,我县的优质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增加了效益,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发展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部署,我县的优质粮油产业还应当在规模发展,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以及发展机制等方面抓突破,促跨越。

一是抓规模。全县目前的优质粮油是有品牌,无规模,总量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XX年,县优质粮油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规划,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扩大规模,以集团公司为龙头在全县建优质粮油基地共32万亩,收购加工粮油2400万公斤,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9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万元。其中发展优质稻总产量4800万公斤,收购加工优质商品稻1000万公斤,生产系列品牌大米600万公斤;并充分发挥山区土地广袤和退耕林地间种的潜力优势,采取多种发展模式,大力种植玉米、荞麦、大豆、绿豆、葫豆、豌豆、薯类作物等杂粮品种。加快“”牌系列杂粮产品和大豆制品的研究开发,促进基地农民增产增收。XX年实行订单种植杂粮4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收购加工原料400万公斤;发展油菜籽15万亩,全部实现“双低”化,总产量力争达到1800万公斤。油脂公司收购加工油菜籽800万公斤。发展优质小麦3万亩,产量600万公斤,收购加工商品小麦200万公斤。

二是抓基地。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是粮油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订单基地发展,改传统种植为科学种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值,提高效益,确保粮油原料供应优质化。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农户主体、龙头带动”的运作模式,加强科普宣传,建立发展专项资金,用好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把粮油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农村特色基地建设考核范畴。相关涉农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在种子供给、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及时、准确的指导服务。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促进优质化、专业化发展,专用品种要单收、单储、单加工,以提高商品价值,把产品做优做特,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抓龙头。龙头企业是推动粮油产业的载体,要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创新粮食经营模式,使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油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占有率。以米、面、油、杂粮等龙头加工企业为中心,横向联合、纵深发展,形成产——加——销——条龙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粮油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跨越,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跨越,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研发新产品和后续产品,按照产——学——研的发展机制,增强粮油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看到这里关于“党委中心组主持词”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在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党委中心组主持词”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