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

可以在工作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制定计划,那么,我们需要为下一个目标制作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不仅为控制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为控制活动提供了依据。一定需要参考工作计划模板才能写好工作计划嘛?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

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
为推动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走在全市、全省山区检察院前列的宏伟目标,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着眼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班子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业务建设为中心,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抓手,按照我院确定的“强化监督,精细管理,文化育检,服务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检察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智慧型、文化型的检察官队伍,着力培育业务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建设“和谐”、“平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积极主动争取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
2、坚持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全局,着力推进检察改革,实现科学发展。
3、坚持强化监督。不断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努力维护公平正义。
4、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展各项检察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到20xx年,用五年时间,推动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形成“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的良好局面,着力培养名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和先进典型,培育个在全市、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察业务工作品牌,力争个科室被评为全市、全省“先进科处室”,积极争创“省级先进检察院”和“省级文明单位”。
(二)具体目标
1、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政治坚定、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团结高效,班子成员大局意识强,综合素质好,政治威信高。班子成员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胸怀全局、团结协作;系统思考、勇于创新三个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引领全院干警在积极争创“省级先进检察院”、“省级文明单位”的大愿景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2、队伍向心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爱岗敬业、执法公正,文化层次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开展检察工作的需要。35岁以下检察官队伍不断壮大,检察官断档问题得到缓解,干警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工作激情得到充分释放,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3、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打击刑事犯罪,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各项检察工作都有比较完善的机制,检察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良好,无违法办案和安全事故发生。职务犯罪查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大要案比例达50%以上,侦结率、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均达90%以上。审查批捕和公诉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批捕准确率和公诉案件的有罪判决率达100%。继续完善《刑事检察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并将对刑事诉讼全程进行全面动态监督的机制逐步扩展到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过程中,将诉讼监督工作打造成我院业务工作亮点。
4、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范化、人本化、信息化”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细致周密,规章制度健全落实,考核评价科学合理,选人用人公开公正,检察改革取得突破。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抓手,积极依托“检企共建”、青年学习团队等平台,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
5、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与上级院和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关系协调顺畅,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形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检察工作的职能、性质和作用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检察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强班子,打造坚定有力领导核心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检察官法》的要求,不断优化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学习借鉴先进的领导和管理理念,着力提高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矛盾分歧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建设。强化调研分析,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班子成员要善于系统思考、勇于创新,不断突破思维局限,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加强民主建设。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经常进行思想

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第2页

交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征求干警意见,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成员主动接受干警监督,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二)以人为本带队伍,建设忠诚干练检察队伍
在尊重干警个性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干警实现自我超越,进行系统思考,着力培养干警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检察事业的良好信念。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警头脑,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培养“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大力强化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确保每人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培训,鼓励本科以下人员提高学历,力争本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鼓励未取得检察官资格人员参加司法考试,争取35岁以下检察官人数达我院总人数的1/3以上,以缓解检察官断档问题;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载体,着力建设好青年干警、女检察官和全院干警三个学习团队,深入推进“检企共建”,开展争做学习型、智慧型、文化型检察官活动,在全院形成学本领、干事业、谋发展的良好风气;加强执法作风建设。加大教育、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个人执法档案,着力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执法为民、执法便民、执法护民;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继续在核定编制内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通过司法考试人员,发展壮大检察队伍,拿出部分编制招录专业技术人员,以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检工作的需要。
(三)聚精会神抓业务,着力培育业务工作品牌
宽严相济打击刑事犯罪。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提前介入,快捕快诉”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使执法办案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打防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按照“稳中求深、准中求好”的工作要求,坚持“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方法,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严肃查办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着力强化诉讼监督工作。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提高监督水平。积极贯彻落实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进品牌战略,对《刑事检察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进行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对刑事诉讼的全程进行全面动态监督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检察业务工作品牌,并积极探索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新机制;创新检察信访工作。全力做好息访、息诉工作,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积极争创“文明接待室”。
(四)励精图治促保障,大力提高检务保障水平
积极争取经费保障。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落实检察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积极争取专案经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专项补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落实从优待检的各项政策,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干警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齐侦查指挥、侦查取证、多媒体示证等设施,重点对“办案工作区”的同步录音录像设施进行进一步改造,以保证办案工作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检察网络建设,积极稳妥普及网络办公、办案软件应用,逐步推行网上办公、办案,提高信息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大力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使其成为宣传检察工作的窗口,促进检民交流的桥梁。
(五)不遗余力创机制,推进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着力推进“以机制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理念。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达到资源配置优化,办公秩序井然,队伍管理严谨,办案活动规范,工作运转高效。坚持用科学的机制管理各项检察工作,建立起“规范化、人本化、信息化”的“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业务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案件质量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过程管理,过程控制”;改进检委会议案规则,提高议案质量;落实办案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办案工作区建设,确保办案安全;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强化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建立队伍分类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对检察官、书记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的新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检察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对在检察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大力褒扬,对工作拖沓,责任心差的干警要加强批评教育,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全院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

fwR816.COM小编品读

乡镇政府十二五工作规划


乡镇政府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总体构想

“十二五”即从20xx年到20xx年**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小康生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镇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指导原则

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继续保持适当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设施农业建设、交通、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和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建设;

——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利用外资上新水平;

——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全镇工业企业增长上新档次;

——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努力增加收入,优化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至20xx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8%,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快更好些。全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相适应,财政实力进一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较强的拉动力。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xx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43∶34∶33。规模工业占全镇工业的比重提高到2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结构初步改善,20xx年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15%。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20xx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xx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3万人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全镇绿化率达到51%。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6000元。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60%。城镇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增加。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亿万元以上。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

确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镇”发展

乡镇政府十二五工作规划第2页

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基础工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十二五”要在“十一五”计划确定的支柱产业基础上,优先选择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把有限资源用于支持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和产业,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业骨干项目,尽快形成优势,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优势,并且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包装、仓储运输业等行业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优质无公害玉米、杂粮等优质食品和绿色食品。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以上。

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努力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科学、先进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十二五”期间,要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行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着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富有成长活力的主导产业或新增长“亮点”。从镇情出发,应重点培育无公害杂粮、蛋鸡、肉牛、肉羊四大支柱产业。

无公害杂粮达到5万亩,禽畜牧业要以发展草食动物为突破口,加快禽畜牧业的发展。蛋鸡、肉牛、肉羊养殖不但要有量的扩张和还要有质的提升。通过扶持大户,建规模小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全力具有现代化饲养模式的养殖大户和专业村,到20xx年饲养蛋鸡300万只,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户达到200户,饲养肉牛存栏3万头、5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户达到50户,饲养肉羊20万只,1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户达到100户。同时,稳定生猪生产,到20xx年,全镇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达到100个以上。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壮大等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基地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使全镇85%以上的农牧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品种是农业增长之源,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就意味着我们拿到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证,特别是适销、高值、创汇的品种。二是积极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现有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一家先进农业加工企业,就可以带来品种、技术、资金、设备和市场,形成引来一家,带进一批,开发一片,富裕一方的结果。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入贯彻国家、自治区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机补助的优惠政策;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带动多元投入;增加对农牧业的信贷扶持,建立健全农村牧区信用体系。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积极发展劳务产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培育能够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组织劳力有序输出的大型就业综合服务中介机构,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务收入,创出牛古吐劳务品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十二五”期间,每年劳务输出稳定在8000人以上,劳务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8%提高到35%。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面向城镇居民,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开发,建立和完善房地产服务体系,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十二五”末期,兴建一批品位高,可塑造镇镇新形象的建筑群和风景靓丽的花园式、休闲型住宅。同时推出一批中低档实用房以满足居民需求,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住房的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搞好市场开发建设,建设2至3个层次较高的大型超市和零售商场。加快建设具有牛古吐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粮食、牲畜、蔬菜等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批产供销、贸工农、内外贸一体的商业企业,成为拓展国内外市场,带动中小流通组织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用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繁荣镇区商贸。积极培育农村商业网点和市场,整顿、规范农村集贸市场,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

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推进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换。建立覆盖全镇的地域宽带、高速接入网,通达企事业单位和村,使用户能享受宽带、高速、大量、多媒体的网络传输服务。广泛应用先进的技术,加速发展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的光纤用户接入网,重点抓好主干传输网、用户接入网、城镇电话网、无线通信和数据通信网建设。积极发展卫星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广播业务,推动双向传媒业务的发展,重点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及信息的传送质量,扩大光纤网覆盖范围。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五)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鼓励外商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鼓励集体、私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加大以农业科技园和市场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广泛进行招商引资。

(六)重点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符合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投融资政策取向,着眼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全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目标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全镇初步安排10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95个。按行业分:农林水利项目77个,工业项目13个,社会事业项目10个。

交通建设要加强镇村公路改造力度,镇通往村公路基本实现小油路路面、村通往组实现高标准砂石路。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惠民行动的实践来抓,争取和引进资金,打配机电井100眼,扩大水浇地面积2万亩。完成 12个村33个组,1139户,5433人,10671头牲畜的饮水工程。

能源建设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建设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多元化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新建沼气池1700口。续建城镇电网改扩建工程,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质量,整改率达到100%;加强需求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七)提高集镇化水平

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合理集聚,突出抓好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以牛古吐为中心,敖吉、元宝洼、哈里海吐集贸市场为依托,中心村为基础,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的梯度结构城镇体系,密切城镇关系,提高城镇化水平。

突出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xx年,镇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xx年建好**街道给排水、亮化、美化、垃圾处理工程。

(八)科教兴镇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教育“三个面向”要求,以建设教育强镇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行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工程”。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为我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九)精神文明建设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教育人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推进思想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加强科教基地建设,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反对封建迷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创文明镇镇。深入开展双拥工作,重视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到20xx年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0%以上。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公共设施建设要加强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设施的建设,努力挖掘民间文化。不断完善小城镇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设施。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十)提高集镇居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二五”期间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改善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美化城镇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继续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卫生室村村达标,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健康活动,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十一)人口与资源及环境保护

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强规划、综合协调,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大力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政策,逐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到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十二五”期末总人口控制在4.3万人以内。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城镇下水道的综合治理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措施使我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镇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标准二类之内、地表水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90%以上。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把**镇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小镇。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各类用地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鼓励节约挖潜,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土地存量,实现全镇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大学生村官“十二五”工作规划


大学生村官“十二五”工作规划

近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主要围绕筹划“十二五”来进行。摆在当代大学生村官眼前,是如何理清“十二五”规划与村官基层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好十二五规划这个大背景,找到突破口更好地发展新农村,值得诸位深思熟虑。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村官”应当“走”好“十二五”的“三步棋”:

紧扣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十二五”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关键就在于农村基层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十二五”既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选派到村工作的考验时刻,怎样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摆在每个村官眼前的难题,只有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农村基层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把握住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此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加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十二五”规划保驾护航。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只有保持党的与时俱进,把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与“十二五”规划相结合,才能确保“十二五”规划落到实处并具有成效。作为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农村基层找准思路,发挥好创先争优活动“中场发动机”的作用,巧用大局观和全局观对整个“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尽可能地为本村设计贴近实际而富有成效的争创主题,把党的政策、声音进行传递,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得到落实和深入,为即将实施的“十二五”规划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逐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水平。

谋求转变农村落后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将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主题。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科技信息强、头脑灵活的特点,上好符合本村发展的农科知识讲座,放好利于本村发展的远程教育视频,积极为村民寻找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产品和主导产业,发展一批有龙头带动、有知名品牌、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产业,全方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全县农业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


全县农业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承上启下的五年。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要求及《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委办发[20xx]32号)的工作部署,经多方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县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优质水果等十多个特色产业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成效
1、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到20xx年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3.2万亩,粮食总产45.8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年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3.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49万亩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300万亩次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10万亩以上,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到20xx年底,依托县粮油企业,以**、**、青岗等12个乡镇为核心,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依托**清见公司、洪金柠公司,在广兴、万林、瞿河分别建成清见、柠檬、甜橙苗圃基地500余亩,全县优质柑桔总规模达到10万亩;依托**榨菜、利群榨菜,形成10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其中大棚设施蔬菜面积5000亩以上;依托三农种业公司,建成两杂制种基地3万亩,形成两杂制种产业;依托棉麻公司、华纺银华公司,发展棉花种植面积8万亩,形成优质棉花产业;依托**合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瞿河、东岳、青堤为核心,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500万袋,形成优质食用菌产业;依托绿康药业、美宁公司等,以柳树、太乙、香山、**、明星等16个乡镇为核心,建成优质中药材基地3.5万亩,形成优质中药材产业。
3、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加快发展。到20xx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五斗米),省级龙头企业4家(隆泰丝绸、清见公司、*兴种业、**食品公司)、市级龙头企业25家。全县累计发展各类专合组织374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69个,协会205个),成员2.6万户,带动农户8.2万户,获得省、市、县级重点示范专合组织称号专合组织18个。
4、农业产业经营积极发展。年培训农民28万人次以上。改造中低产田土4.44万亩。依法流转土地16万亩,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30个。已建蔬菜等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1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个面积7.1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认证绿色食品1个,认证有机食品1个。完成绿色食品蔬菜(辣椒、榨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
(二)面临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田间基础设施落后,中低产农田比例较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仍然较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由于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重大病虫害频发、多发、重发,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二是专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技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优惠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村留守人员年龄偏大,科技素质较低,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不长,带动能力弱,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工企业少而小,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少,档次低,品种单一,没有形成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没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突出。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得不到严格实施,产出的成品外销困难,生产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营销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面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中介物流服务,加强专合组织建设,积极发展高效、精致、生态、外向、现代型农业,拓展农业多种服务功能,形成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品牌精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水平,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县农业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第2页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西部,对接成渝,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突破行政区划,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扶持和引导农民优先发展比较效益高、市场潜力大、有成熟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产品。
---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潜力产业做强做优做大,重点培育、壮大和引进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和谐。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主要目标
---到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3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5%以上,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到40%以上。
---到20xx年,发展优势柑桔15万亩,其中杂柑5万亩,柠檬7万亩,甜橙3万亩,投产后实现优质水果产量20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优质特色蔬菜、大棚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商品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优质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两杂”制种基地3万亩以上。
---到20xx年,全县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达到5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25个,面积1200公顷以上。绿色食品20个,面积1200公顷以上。有机食品3个,面积500公顷以上。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2个,面积4万公顷以上。
---到20xx年,在25个乡镇基本建成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年培训农民2500人,共计1.25万人。每年完成农民实用新型技术培训30万人次以上。
三、重点发展任务
(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粮食。以实施国家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提高粮油单产总产水平。积极引进筛选推广高产优质抗病作物良种,试验示范推广作物抗逆栽培技术,改进和完善耕作制度,推广麦玉豆、麦玉苕,扩大示范芋油豆、麦玉苕芋、芋玉豆等种植新模式,逐步形成大小春洋芋种植配套、洋芋种冬调春繁秋用格局,做大洋芋产业。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和增粮工程实施,建立优质农作物高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洋芋优质高产示范区。全县粮食面积每年保持在133万亩左右,到20xx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
——水果。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水果品种,加强区域布局规划,实现水果产业由点状向块状、带状发展,逐步形成水果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杂柑产业。以**镇西山坪为核心区,以**、广兴、凤来、潼射为示范带动区,以双溪、金家、复兴、天仙、东岳为辐射区,形成5万亩杂柑产业优势区域。柠檬产业。以射(洪)大(英)路和绵遂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以万林书房嘴村为核心,连片陈古和太和镇**片区,通过新栽和补植,同时积极改造规划区域内牵牛山柚为柠檬,形成两条产业带,建立柠檬产业基地3万亩。通过5年建设,至20xx年全县共新栽柠檬5万亩,完成低产树改造2万亩。甜橙产业。以瞿河乡为重点,示范带动沱牌、明星两个乡镇,辐射**等5个绵渝高速公路沿线乡镇,至20xx年实现新栽甜橙3万亩。到20xx年,全县优质柑桔产业基地发展到15万亩。
——蔬菜。榨菜产业。依托榨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以天仙镇白马村、仁和镇张王村作为无公害榨菜高产示范重点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指导、生产投入品监控,建设3000亩无公害标准化优质高产榨菜核心基地。辐射带动仁和、天仙、青岗、曹碑、**、东岳、太兴、复兴、广兴13个乡镇发展榨菜产业,到20xx年发展面积10万亩。加工类海椒产业。依托**县丹丹、鹃城豆瓣公司实行订单生产,以复兴、太兴、伏河、潼射4个乡镇为重点建设“二金条”海椒生产基地,到20xx年发展到4万亩。商品蔬菜产业。通过引进业主,大力发展早春反季蔬菜和特色蔬菜生产,重点支持沱牌、瞿河、太和、**、**5个涪江沿线乡镇蔬菜产业发展,逐步把这5个乡镇建设成为全县反季蔬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到20xx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特色蔬菜产业。以香山李家坝、****、柳树魏家营为重点发展早蒜苔;以太乙镇帽匠垭、驼柏树为重点发展芦笋。到20xx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早蒜苔0.7万亩,芦笋0.3万亩。优质食用菌产业。依托**合众公司等,大力发展灵芝、黑木耳、双孢菇等优质食用菌生产,到20xx年食用菌达到1800万袋以上,灵芝种植面积450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县。
——中药材。重点发展白芷、麦冬、连翘、黄柏等8个中药材品种,其中,白芷以柳树镇为核心,示范辐射**镇、青堤乡、东岳乡。麦冬以香山镇为核心,示范辐射广兴镇、**镇。连翘以**乡为核心,示范辐射大于镇、东岳乡、天仙镇。瓜蒌以**镇为核心,示范辐射涪西镇、青堤乡。黄柏以柳树镇为核心,示范辐射涪西镇、复兴镇、仁和镇、潼射镇。佛手以陈古镇为核心,示范辐射金家镇、**镇。杜仲以瞿河乡为核心,示范辐射**镇、仁和镇。到20xx年,全县建成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5万亩。
(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农田标准化改造力度,按照“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田成方、涝能排、旱能灌、地力高”的标准,设立省级、市级及县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加快推进**青见、盈益科技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建立稳产高产农田30万亩,占耕地面积49%,较“十一五”提高十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快土地整理开发,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质量。
(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扶持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群,鼓励和扩大“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业带和产业群,发挥规模效应。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力争每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以上,每个特色产业要组建1个以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加工农产品龙头企业,实行公司与农户联合的“产、加、销”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延长农产品上市期和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粮油、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并加快形成原料基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确保原材料的有效供给。
(四)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以及各种展览会进行包装推介,提高现有特色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农民种养经济效益。积极开展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鼓励和帮助农业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和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到20xx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5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3个,申报地理保护标志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改造升级我县大宗优势农产品品种,全面提升名优品牌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和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建设和完善县城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和30个乡镇农贸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和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培训和指导,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到20xx年,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进行专项抽查检测,确保将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七)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平。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试验示范适合我县丘陵地区的先进小型农业机械。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强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应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到20xx年,全县农业耕种收割机械化综**平达到40%以上。
(八)推动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指导体系,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加强土地流转的协调,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丢荒的土地实行集中管理,调整成片,以便转租和发展规模生产。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落实,把各项农业发展指标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推动发展。二是切实加强领导。全县上下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业主、种植大户带动作用,帮助、扶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资金保障。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主,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落户我县,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县级财政资金配套,每年的财政增收部分开支向“三农”倾斜,并形成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三是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加大支农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信贷资金保障。四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解决资金困难,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我县现代产业发展和产品升级。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坚持“投资谁出,产权谁有,效益谁收”原则,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向“三农”特别是水利、道路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共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
(三)技术保障。一是健全农业推广网络,创新推广机制。按照“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完善保障”的目标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农科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科技术推广网络。着力改善推广条件,创新推广机制,积极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我县农科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办法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化工程。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流通等信息网络化建设,到20xx年,全县每个镇的农技站和业主、种植大户都实行网络化,并与国家、省、市、县的农业信息网联网。四是进一步扩大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模式,促进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四)监督保障。一是采取领导挂点的工作方式,把上述主要任务列入挂点乡镇的负责范围,努力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保障现代农业各个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典型带动,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及时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加强对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经费使用的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对挪用专项经费、造成重点项目不能如期实施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其责任。

民政局“十二五”工作规划思路


民政局“十二五”工作规划思路


一、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体位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6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救灾、救济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信访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本文 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六、慈善事业
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完善慈善机构的设立,配备专业的慈善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慈善福利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社会捐资的数额,强化福利彩票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光荣院、敬老院建设投资和对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力度。


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要求,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邵东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出推进“一化三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后发赶超,实现邵阳新崛起;邵东县委、县政府提出奋发赶超,重返全省十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邵东军用机场规划转为军民两用机场,规划建设洛湛铁路在邵东通过,衡邵高速公路、吉邵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的开通,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带来了大历史性机遇。城市规划工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促进邵东县城乡合理、高效、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原则、目标、任务

“十二五”规划的原则:一是和谐发展原则,合理开发现有空间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更为地服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原则,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湘西地区总体开发总体规划、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充分衔接,统筹县城与大中小城镇、农村中心村、基层村的协调发展,强调县城中心城市、城镇、村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实现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城乡规划与建设要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景观、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四是适度弹性原则,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发展空间,构建具有适度弹性和适应性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五是科学前瞻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原则,规划要适应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求,保持规划的控制指导性和科学前瞻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动态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根据邵东县发展现状、趋势和城镇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因地制宜、近远结合,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优化区内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区划调整,重新组配空间资源,继续实施邵东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做强工业、优化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推进产业特色化、园区化建设,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发挥邵阳市东部门户作用,充分利用上瑞、衡邵、吉邵三条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的优势,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把邵东县建设成为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的新兴中等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城乡协同发展之路;优化城镇与农村中心村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升;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充分体现我县山水城市及新型农村建设特色。

第一篇 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打造产业群促进城镇发展

“十二五”规划内将逐步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含乡)、中心村四级村镇等级结构,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村镇区域网络。

村镇等级结构

规划县城中心城市1个,即邵东县城;规划县域次中心城镇(重点镇)3个,即廉桥、仙槎桥、火厂坪;规划一般镇22个,即团山、灵官殿、流泽、佘田桥、牛马司、野鸡坪、杨桥、砂石、九龙岭、流光岭、范家山、魏家桥、水东江、黑田铺、简家陇、周官桥、黄陂桥、石株桥、双凤、堡面前、斫槽、界岭;规划洪桥村、棠下村、伟华村、瓦塘村、毛坪村、六合亭等78个村。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空间布局依托交通干线及各种发展条件,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核三轴一廊四区”。

(一)一核

即县域中心城市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商贸流通中心,也是邵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市域东部工商贸发达的门户型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市域东部产业经济圈的副中心及市域经济副中心”,意向提升为县级市。规划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全县经济和城镇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三轴:分为城镇发展主轴和二条城镇发展副轴

城镇发展主轴:以境内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娄邵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构成的发展轴线,同时也是县域重要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邵东县西连邵阳、怀化,东连湘潭、株洲、长沙的纽带,沿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范家山、牛马司、县城、黄陂桥、廉桥、界岭等6个城镇,此轴也是邵阳市城镇发展主轴的绥宁—武岗—隆回—邵阳市—邵东发展轴的一部分。

城镇发展副轴:一条以315省道和正在兴建的衡邵高速公路沿线地带作为城镇发展布局的副轴线,同时也是县域次一级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串连邵东中部地区城镇的一条重要轴线,沿该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县城、周官桥、火厂坪、杨桥、水东江等5个城镇;另一条副轴以八老公路未来市级交通干线构成的城市发展轴,该线北接涟源市、南连祁东县,由北向南分布斫槽、廉桥、流泽、砂石、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石株桥等8个乡镇,是该线重要的产业发展。

(三)一廊

以县道x016线为廊道,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流泽、黄陂桥、县城、仙槎桥、九龙岭等城镇,该廊道既是县域发展副轴线,也是五金产业集群的工业长廊。

(四)四区

根据现状城镇体系特点和资源分布状况,综合以上自然条件和因素,将县域划分四个城镇经济区:中部核心城镇区、东部城镇密集区、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

1、中部核心城镇区:范围包括县城、牛马司镇、范家山镇、黄陂桥乡、周官桥乡总面积256.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万人,密度1189人/平方公里。该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以二、三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商贸业、物流业和机械、医药、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起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东部城镇密集区:范围包括火厂坪、流泽、砂石、流光岭、团山、杨桥、水东江、佘田桥等8个城镇总面积526.0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5万,密度632人/平方公里,该区各城镇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又邻近区域大通道,易接受泛珠三角和周边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是邵东未来的主要发展源地之一。十二五规划火厂坪镇、团山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再生资源加工、机械、铝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主。

3、北部城镇发展区:范围包括廉桥镇、黑田铺乡、界岭乡、斫槽乡4个乡镇,总面积28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8.43万,人口密度638人/平主公里,该区区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廉桥药都和中草药种植基础条件好,十二五规划廉桥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中草药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逐步建成我国著名的药都及药物集散地。

4、南部城镇发展区:包括仙槎桥、九龙岭镇、野鸡坪镇、灵官殿镇、魏家桥镇、双凤乡、简家陇乡、石株桥乡、堡面前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694.82平方公里,总人口35.95万,人口密度517人/平方公里,该区大多数乡镇处于丘陵山地,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稍差。十二五规划仙槎桥镇、灵官殿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在重点发展五金工业的同时,提升现有的化工、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促进全区各乡镇整体发展,增强全区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篇 东拓西延,南承北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一)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促进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

在壮大邵东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强与相邻地区相关产业的协作,培育产业链,协同技术先进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密切的生产体系。联合长株潭、衡阳、怀化和娄底等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充分利用上瑞、衡邵两条调整公路和国道、铁路、机场的条件,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成为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发挥邵东作为邵阳市东部地区门户城市的作用。

1、加强与长株潭产业协作发展

充分利用长株潭的科研优势、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生产服务配套优势,在巩固、提高现有配套协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配套协作,带动邵东产业的结构升级。利用邵东的资源优势,吸引长株潭的资金、技术参与邵东农业资源的开发,共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基地。

2、加强与邵阳的产业协调与错位发展

在医药、食品等产业发展上加强与邵阳等地区的协作与错位发展,以技术打造优势,以优势创造特色,优化和重组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加速邵东工业产业的发展。

发挥各自旅游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区域连锁经营。通过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保护,带动各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

(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通过区域对外交通发展,整合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枢纽,加强邵东与长株潭、邵阳以及新邵、涟源、双峰、衡阳等县的交通联系,加强重要城镇、重要产业发展地区和交通枢纽的交通可达性。

整合区域机场资源,提高邵东机场的交通可达性,提高其区域影响力。加强与长沙黄花机场、衡阳来阳机场(规划)和怀化芷江机场(在建)等干线机场的交能联系;

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四纵五横二联络线”的公路网络局、通过中衡邵调整公路(衡邵调整衡邵路段)、一联络线(邵东-衡阳-茶陵)的建设打通过外通道,扩大邵东经济发展腹地。配合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的“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的公路网格局,通过“一纵”(邵东廉桥-邵东火厂坪)、“二纵”(新邵陈家坊-邵阳市-邵东九龙岭)、“二横”(邵东火厂坪-邵阳下花桥-武冈-城步茅坪-绥宁)的建设,加强县域内东西、南北向的公路网络建设,与周边大中小各级城市对接。形成便捷、安全、快速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增加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1、区域协同,构建区域生态系统

区域绿地的规划建设对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形态,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邵东和周边地区共同划定区域绿地并实施严格保护,实现区域绿地共享,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2、区域协同,加强水资源保护

县域内蒸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石株桥乡的雁鹅圳,流经邵东县的普家冲、单战楼、佘田桥,衡阳县的龙口、石门坎、西渡,衡南县的神山头,衡阳市的进步村,于衡阳市的草桥汇入湘江。侧水——为湘江支流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砂石镇的古塘村,流经砂石、双江桥、双峰县的侧水桥、湄水桥、永丰桥、湾头、街埠头,于双峰县的溪口汇入涟水。邵水——为资水一级支流,邵水发源于邵东县南冲,流经邵东县的洪水岸、檀木塘、县城等地区,在邵阳市沿江桥汇入资水,西洋江——自新邵县流至邵东县洪桥入境,在牛马司双江口入邵水,落水河——源于新邵县,在黑田铺乡石江村入县境。因此,在整个邵东原流域内必须严格保护作为区域共同的水源地,同时应实行较彻底的供水与纳污河道(水体)的分流,划定合理的纳污河道,并统筹管理,逐步改善环境,积极配合其他地区进行这些流域的协同管理和水资源保护。

3、区域联合,加强污染控制

邵东和周边地区都正在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带来大气环境恶化。邵东及其他周边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且有加剧的趋势。邵东应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区协同沟通,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绿化等措施减少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对邵东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三篇 构建县域主骨架交通网,形成经济辐射圈

公路

邵东公路主要有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构成,形成县域内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优势较为明显,往北有国道g320和上瑞高速公路通往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长沙、株洲等地,往南有s315通往衡阳,它可充分依托和共享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设施。但全县整个的交通网络分布不均,布置不完善。目前县域内公路大部分分布在县域北部,国道g320与上瑞高速公路都分布在县域北部地区,在县域内的走向基本一致,与省道s315呈“y”型交汇于宋家塘,主骨架公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交通方面的转换显得不是很方便。中部偏东有县道xoo1联系g320和s315,由于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明显起不到沟通两条主骨架公路之间交通的作用。占县域国土面积70%左右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除s315之外,只有一些低等级的县道,特别是占县域国土面积约50%的南部地区除一些低等级的县、乡公路之外,没有一条上等级的公路。

十二五规划构建县域主骨架公路网,完善对外交通,形成邵东县与周边县市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十二五期间公路发展要达到镇到建制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划形成两高速、“五横三纵”县域主干道、“两横一纵一环路”县域次干道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一)县域高速公路规划

邵东县已有上瑞高速公路,规划建成衡邵高速公路从邵东县域内经水东江镇、杨桥镇、仙槎桥镇、魏家桥镇至邵阳市,与g207国道相接。规划为双向四车道,是邵东县联系邵阳市、衡阳市的重要通道。

(二)县域主干道公路规划

横向干道规划:

“一横”由g320在邵东县域内路段构成,是邵东县联系长沙等地的重要公路。

“二横”由省道s315在邵东县域路段构成,是邵东县通往衡阳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

“三横”魏团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西通往邵阳双清区,往东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泽镇、黄陂桥乡、两市镇和魏家桥,由县道x012和县道x01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线中部偏北横向的一条重要主干道。

“四横”由邵东北部斫槽乡东西横向穿过邵东县城,

“五横”水黄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该线经水东江镇、魏家桥、野鸡坪镇、简家垅乡、仙槎桥镇至黄草坪,与省道s315交汇于水东江镇,结合原有县道xoo4、x005、x017、x018旧道改造,新建部分道路而成,该道路是邵东县域南部地区重要的横向交通主干道。

纵向干道规划:

“一纵”八老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涟源市,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斫槽乡、中心镇廉桥镇、流泽镇、砂石镇、中心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石株桥镇。是邵阳市“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一纵”。

“二纵”范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途经邵东县范家山镇、魏家桥镇、九龙岭镇。该公路也是邵阳市“门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二纵”,将邵东县西部地区与邵阳市东部地区联系起来。

“三纵”黑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新邵县,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黑田铺乡、邵东县城区、仙槎桥镇、九龙岭镇,为避免将过镜交通引进城区,在邵东县城东南角另建一条新道与县道x008衔接,其余路段由县道x016和县道x00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域连接周边县市的一条重要的干道。

(三)县域次干道公路规划

“一纵”简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往东北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光岭镇、火厂坪镇、简家垅,连接祁东县,加强邵东县南部地区对外的联系。

“一横”仙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将县道x014和县道x019直接连通改造而成,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次干道。

“二横”宝宋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由县道x020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城联系中部城镇的一条主要次干道。

“一环”规划为三级公路,途经两市镇、黑田铺、廉桥、界岭、团山、水东江、堡面前、灵官殿、野鸡坪、简家垅、仙槎桥等镇。由县道x008、x007、xo12、xo13、x002、xoo4、x005等县道改造,接通县道x002与县道xo13而成。

铁路

洛湛铁路县城中心段将在原线路上改弯取直,同时在此新建火车客运站,规划保留原老火车站作为货运站。

机场

邵东机场现状为军用机场,位于魏家桥镇镜内,地处邵阳市区与邵东县之间,地理位置优越,规划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等级为4c级,将来可同时服务邵阳与娄底地区。

第四篇 重点加快县域中心城区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县城积极发展工业园、高标准打造生态新城、稳妥改造旧城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开放而有活力、宜居而又安全的和谐城市。

县城空间布局

根据县城周边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演变等,并兼顾与城市长远发展的衔接,十二五规划县城形成“一心、三带、四轴、六区”的结构形式。

(一)城市中心区

规划“一心”指城市中心区。

规划利用县行政中心、兴和绿地广场及周边的金融、商贸、体育用地,形成城市的中心区。通过改造置换周边用地性质,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体育等为主,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城市中心区。

(二)三条生态景观带

规划“三带”指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三条生态廊道:一是邵水河贯穿城市东西向的生态景观带,连接老城、西城、里安、兴隆四区;二是城市北部的主要景观带,即城区北部沿铁路形成的绿化隔离带;三是城区东部利用保留的生态山林形成南北向的主要生态景观带,连接里安、兴隆片区。

(三)四条发展轴

规划“四轴”指城市的四条主要发展轴:一是昭阳大道——城市空间向东拓展的重要发展轴,是连接上瑞高速、商贸物流区、里安新区的商贸发展轴,也是城市的迎宾大道;二是公园路(南北向)——城市工业的发展轴,连接工业区、商贸物流区,是城市工业崛起之路;三是衡宝路——城市南北偏东方向的综合发展轴,连接北城区、商贸物流区、老城片区和兴隆片区,是城市新旧历史发展轴;四是绿汀大道——城区东部南北拓展的主轴线,是吉邵高速公路与城区的连接线,是连接里安新区、兴隆新区的综合发展轴。

(四)六个功能分区

十二五规划“六区”是城市主要的六大功能区。一是老城区,主要包括昭阳大道以南、解放北路以西的现状建成区部分,是城市主要的行政、商贸、生活民住区;二是西城片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新区,以工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商贸物流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集商贸、物流、生产与一体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里安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综合新区,以生活居住为主,同时有建设大量的市级公共设施,有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五是兴隆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工业新区,同时沿邵水河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北城片区,是至铁路以北区域,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综合居住区。

县城工业用地规划

针对目前现状工业用地的分布以及已征未建工业用地的情况,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和现状工业分布情况,合理

组织工业用地。结合旧城区改造逐步搬迁影响居民生活、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划为振兴城市经济,加强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按照“工业进园,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城区内规划形成“三园”的布局结构。

西部工业园:位于西城片区,主要在现状西城工业用地基础上,将现有的已征未建工业用地进行融合形成。由于该园区处于城市的次风向,规划以二类工业为主,一类工业为辅,限制现状三类工业的发展。规划建设成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工贸园区。

北部工业园:位于北城片区,该片区以丘陵用地为主,规划结合铁路、国道的交通优势,安排以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的特色产业环保工业园区。

东南部工业园:位于城区东南部的兴隆片区,是城区重点对外招商较大型企业的科技工业园区,规划以一类工业为主,少量安排二类工业,禁止三类工业入园,确保城区综合环境质量。

县城各项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城区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458.63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10平方米。

(一)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县级行政办公中心用地。逐步改善老城区内的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条件,规划搬迁至昭阳大道沿线进行较集中布置,并将原办公用地转为居住、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等用地。

在各片区的建设中,配置相应的行政管理设施。原则上每1-2万人设一社区居委会,每500户设一居委会,或按照行政编制配设。

规划城区行政办公总用地45.50公顷,人均1.30平方米。

(二)商业金融业设施规划

近期城区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用地拟在老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为主,远期在城市新区内形成等级分明、分布合理的城市新的商业服务体系。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于火车站以南、照阳大道以北,即商贸物流区内,规划设施完善、商贸繁荣、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市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在昭阳大道以南、希望大道以东,采取较集中用地的形式设置新的市级商业金融业中心。

老城商业中心:结合现状老城区内的商业布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商业服务设施,强化传统商业中心功能。在金龙路与百富路形成的丁字形街区一带,通过用地置换扩大商业金融业用地,提升商业设施的服务水准。同时改善老城区中心的生活、购物、娱乐、休闲环境,建设老城传统商贸中心。片区商业中心:规划于里安、兴隆、西城、北城等片区内,结合居住用地的分布、服务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置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规划城区商业金融业用地为218.60公顷,人均用地6.19平方米。

(三)专业市场规划

1、市场规划原则

a、整合专业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坚持“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合并相邻专业市场和产品性质同类的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

b、利用现代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来组织市场,走集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等一体的建设模式,提升市场的整体实力和整体管理质量,增加市场的发展动力。

c、建好专业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创建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市场硬件设施的改造步伐,改善市场的形象,同时加快仓储物流的建设,加快市场之间的流通。

2、市场用地规划布局

城区内的大型市场的设置,要充分结合交通条件的便捷进行布置,对现状市场用地进行整合。时机成熟时,可通过用地置换将市场用地选择在城区的外围,对外交通条件良好地段,以减少对城区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市场配套必需的停车、人流集散场地的配套设施。市场建设应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体系。规划城区北部商贸物流区内布置区域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用地。

为城区居民日常服务的小型市场,应结合居住开发统一建设。城区生活性市场服务网点按40摊位/千人指标进行建设布置。

(四)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内主要布置市级综合性文化设施,如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设施,增强中心区的吸引力。在各片区内安排为居民服务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规划要求对老城区内部分现有文化设施加以改造、扩建或搬迁新建。同时在东湖公园的周边较集中的布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

规划城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36.20公顷,人均用地1.03平方米。

(五)体育设施规划

城市体育中心已建设在行政中心的西侧,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规模已难以满足城市远期发展需求,因而本次规划将其确定成近中期城市体育中心,而远期的体育中心规划于东湖公园的北面。现状老城区内的东校场,其用地局促,规划结合旧城区的改造,扩大规模建设成为城南体育中心。各片区中心规划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灯光球场和门球场等用地。同时结合居住区建设,安排居住区体育设施,便于居民能够方便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规划城区体育设施用地为21.50公顷,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六)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医院的服务规模及国家规定50万人以下城市每1000居住人口拥有4-5个床位的标准,规划于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老城区、里安片区,新设2间市级医院。在商贸物流区、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内分别新建一至两座片区级医院。同时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各类特色专科医院,完善全县急救和卫生防疫系统。在各居住区内还必须布置医院门诊部,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规划城区医疗卫生用地为27.68公顷,人均用地0.79平方米。

(七)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幅度提高适龄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规划保留现有的职业培训中心、特殊学校等教育设施。同时在东湖公园北侧集中布置教育科研用地和大、中专教育用地,也可作为工业园的科技孵化区。

规划城区教育科研用地总面积为101.63公顷,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八)社会福利、民政设施规划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为目的,发展以老年福利服务为重点,兼顾残孤儿童,托养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

规划保留现有的社会福利设施,并在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增设三处敬老院,建议敬老院和老人活动中心集中设置,方便利用敬老院的老人使用。在居住区中以居委会为单位建设老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建设县级救助管理总站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建邵东殡仪馆和邵东公墓于城市规划区外,推广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模式,逐步实施公墓建设的园林化和公园化。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抚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此“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以来,我县各乡镇(场)以“建设新农村”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播种面积达到245万亩,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县粮食预计总产50.05万吨。畜牧业实现1.6亿元,年增幅达到13%以上.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修建农田路8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年底,全县共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绿化造林任务4980公顷。完成国家重点生态林森林管护面积29086.7公顷(全部在抚远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县已确权面积3545.4公顷,确权率86.7%,林权证发证率100%。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末的12.9%提高到1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县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12个,良种推广面积24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认真组织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期间,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9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测数字为8485.5元,同比增长15.8%。“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抚远县经济发展“十二五”建设规划(20xx-20xx年)》

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阶段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坚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建农业支持和保障的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健全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机制,努力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第2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抚远口岸及黑瞎子岛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贫困乡镇及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二五”期末,种植业中,水稻、大豆与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60∶30:10,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商品粮田;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成乌苏镇灌区的建设,新建、续建涝区及田间配套工程6处;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森林蓄积量达220万立方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6万千瓦,每公顷平均农机动力12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示范新品种1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县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二五”期间年度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农民3.5万名。——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二五”期末,继续提高出口蔬菜的外向度,年出口蔬菜数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5%。寒葱沟镇要抓住“场县共建”的有利契机,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和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城镇人口的比重要达到32%。——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递增9%以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到抚远镇、寒葱沟镇、抓吉镇、浓桥镇及海青乡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抚远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加快其它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三、“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郊型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水稻和大豆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实现80万吨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抚远镇、抓吉镇、浓江乡及通江乡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中南部平原区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北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及养殖业。以浓江河、大力加湖为重点发展水禽生产,规模养殖数量达到2万只,形成区域化水禽养殖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乡镇(场)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xx年建设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各主要支流堤防为基础,与大力加湖蓄滞洪区、整治河道、以及排水工程和其它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治涝保障体系,确保城市、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村镇居民的防洪排涝安全。因地制宜抓好防洪工程、国土防护、水土保持、灌溉除涝、人畜饮水等项工程及相应的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县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县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比“十一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20xx到年,规划建设总投资为3691.9万元。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7131.6公顷,增加19.3%。森林蓄积达到220.5万立方米,增加21%。森林覆被率由18%增加到20%。“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重点公益林造林421公顷,人工营造三北防护林30000亩,封山育林面积34388公顷次。规划建设的西山森林公园一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深入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扶持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择优扶强,到20xx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

业1-2家,提高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基础,各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农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贩销队伍,促进农业与商贸业联合,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xx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十二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xx年,全县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蔬菜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二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抚远县农村经济强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4个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乡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xx年,乡镇中小企业要创3—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检察院培训总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