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做事有计划,才能接近成功。根据企业制定的新目标,方案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方案是为了方便落实每个阶段的计划,方案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05-2010年全区农业发展区域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农产品商品率达%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凤垭山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凤垭山至木老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凤垭山“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场、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木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场、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场”,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扶持壮大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天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畜禽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带动全区肉猪、肉羊和小家禽的养殖。四是引进并培育1—2家绿色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经果业的发展。五是扶持壮大丝纺企业。借助美亚集团、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带动蚕桑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更新的力度。
&

nbsp;(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住项目开发机遇,加强提灌、喷灌、滴溉工程的改造与建设力度,狠抓升钟水库配套工程、小微水利工程和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新建和整治一批山坪塘、石河堰和蓄水池。到2010年,全区实现保灌面达60%以上。二是大力实施文明新村建设和户办工程,不断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快中低产田土的改造,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产量和复种指数。四是抓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自然资源保护工程。五是加快耕作、栽播、植保、施肥、收割、脱粒、烘干、加工机械化进程。六是加速乡村公路油化及标准化建设,保证畅通率达95%以上。
(五)完善配套政策。一是资金投入政策。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双向目标、竞争入围、以奖代补的办法,坚持“择优扶持、重点投入、确保效益”的原则,将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持投入的资金比例稳步上升;密切银企关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尤其是对龙头企业的信贷力度,推行农业动产抵押;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吸引更多的从事二、三产业开发的业主投身农业开发;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力及其它农业生产资料入股,使农民成为土地开发的主体。二是土地流转政策。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放活土地要素入手,深化和推广凤垭山经验,走“业主+基地+农户”的路子,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在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应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在不改变农林生产性质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到农村采取租赁、承包、联营、入股等形式,经营“四荒”资源以及集体厂、场、园、院等。对需要征用土地的业主,原则上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固定设施建设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不办转用手续;在保证集体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生活安置和业主有利可图的前提下,分等定级,合理作价;对参与土地流转、农业开发的业主和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在税费征缴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区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农业开发、流通或兴办农业加工企业,在申办各种证照和有关手续时,各级各部门按“优先、优惠”的原则及时办理。二是对城乡专业流通组织和个体运销大户,全面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减轻规费负担。三是对联接农户多、产品销量大的流通组织和个人,在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鼓励他们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做出更大贡献。四是积极兑现农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降低税率等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植积极性,坚决制止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附:行业及项目规划
中国共产党南充市嘉陵区委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
2004年10月7日
行业及项目规划
(一)畜禽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生猪出栏万头,其中三杂率达%,加工率达%;肉羊出栏万只;肉牛出栏千头,牛奶总产量吨;家禽出栏万羽。
2、区域规划
沿国道318线乡镇建设优质肉羊和小家禽产示范业带;在曲水、羊口、临江、吉安、龙岭、金凤、和平、白家、大同、七宝寺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在城郊及西河、吉安河等溪河流域发展小家禽养殖;在大树桂花园村建设畜牧科技园区,带动城郊乡镇火花、文峰、木老畜牧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重庆天生集团落户;加快河西等地中农合创项目的实施。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农合创良繁母猪场的建设和LY优质母猪的推广,进一步加快畜禽改良站、良种场建设,引进各种优良品种,做到及时优胜劣汰。二是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发展DLY优质肉猪,推广山羊“四改一防”技术,配套家禽笼(圈)养、科学育雏、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肉兔“一选二推三改四防”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家庭牧场建设,促进草饲牲畜发展;大力开展对养殖户的科技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园。三是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对禽流感等疫病的监测,严防急性、恶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四是加强牧政执法,确保畜牧产品安全。五是引进、培育天生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二)蔬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蔬菜基地面积达万亩,总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全区精细菜比重达%,外销菜达%。
2、区域规划
将文峰、曲水、李渡、河西、吉安、一立、安福列为区级蔬菜基地乡镇,每个基地发展1--2个名优品种。在河西建成胡萝卜生产基地6000亩;文峰建成侧耳根、大蒜、恋秋椒生产基地3000亩;曲水建成藕、芋子、豌豆尖生产基地3500亩;李渡建成茄果

、莲白菜类基地4000亩;吉安建成特色蔬菜基地4000亩;一立建成南瓜、西瓜、冬瓜生产基地5000亩。在李渡、吉安、临江、河西、羊口等15个乡镇建成冬菜基地6万亩。
3、技术措施
大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保证良种率、杂交品种率达到92%以上。重点抓好专业大户、工厂化育苗为主的种苗供应。普及双膜加拱棚、大棚、遮阳网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综合利用率。推广蔬菜间套技术、光能利用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狠抓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
(三)水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经果林达6万亩、1080万株,总产3.8万吨,实施果树劣改良150万株。
2、区域布局
一是建设凤垭山、大树、木老、西兴为中心的伏季水果基地片,发展伏季水果10000亩;二是改良212线曲水、河西、羊口、大树、木老等地的中华寿桃树苗,发展寿桃1.3万亩;三是建设以李渡工委和大通工委为中心的优质脐橙基地片,发展优质脐橙2万亩。
3、技术措施
建立良种引种观察圃、母本园、育苗圃。加强果树苗木的引进和管理,严把果苗质量关。进一步改革果树的常规栽植为加密定植。禁止果树行间套种小麦、玉米、油菜等高杆作物,可套种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确保稳产高产。
(四)红薯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引进红薯加工龙头企业2户以上,建成薯类产品专业市场2个以上,薯业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税金达到1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2、区域规划
按照“规模发展、集中成片”的要求,将龙蟠、集凤、金凤、白家等乡镇作为优质红薯基地建设中心乡镇。在龙蟠、集凤、里坝、金凤、白家、和平、安福、华兴等26镇,建成优质、高产红薯基地20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同全国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南薯99、BB30—244、豫薯王等优良品种,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各乡镇农技站(机改后的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基地乡镇农户红薯种植的培训、指导,每个基地乡镇要抓好一个优质红薯高产示范片区建设。
(五)粮油产业
1、奋斗目标
稳定粮油播种面积,2010年粮油播面控制在万亩左右,粮油作物的优质率达85%,油料达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
2、区域布局
以318线的龙蟠、集凤、里坝一带,212线的河西、李渡、吉安一带,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通、一立、大兴一带为重点,逐步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
3、技术措施
一是推广优质粮油作物品种,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玉米、专用小麦,积极发展各种优质杂粮。2010年优质稻达到万亩,占%,产量达到万吨。旱地粮食作物仍以玉米为主,选育高蛋白、高淀粉含量的良种,各类优质专用玉米2010年达到万亩,油料作物以优质花生和油菜为主,同时扩大高梁、大豆等杂粮播面。二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规范栽培、统防病虫、旱地改制、旱育秧等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区农业部门重点抓好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乡镇、村要建设有队伍、有基地、有配套设备、有培训手段、有经济实力的“五有”农技服务组织。三是逐步改造劳动工具,积极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努力提高劳动机具的技术装备程度。
(六)蚕桑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达6.2万亩,良桑率达93%,产茧520万公斤,基地乡镇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4%,专业村占48%。
2、区域规划
文峰、世阳、双店、吉安、太和五个市级基地乡镇2007年桑园面积达1.8万亩,发种量6万张左右;土门、临江、龙岭、一立、大通五个区级基地乡镇桑园面积达2万亩,发种量4万张左右;李渡、金凤、白家、巨石、金宝、积善、三会、七宝寺、里坝9个区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达1.1万亩,发种量达2.6万张。这19个乡镇共产茧440万公斤,占全区的84%。基地乡镇养蚕1000张以上的专业村达到50个。
3、技术措施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全面实施桑树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省力化饲养、方格簇上簇、统防统消等配套技术。同时,走集中育苗、一步成园、规模发展的路子,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成片桑园。大力修建共育室、标准蚕室、贮桑室、蚕沙坑、消毒池等养蚕配套设施,实现专业化生产。
(七)林业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在15个乡镇新建核桃等干果林1.4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2、区域布


在李渡、龙岭、金凤、巨石、盐溪、桥龙、安平、天星、大通、龙池、蟠龙、金宝等乡镇建设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0.6万亩;在火花、文峰、西兴、木老、大树、曲水、积善、大兴、八角、大观、里坝、集凤、三会、礼乐、世阳、移山、一立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0.8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健全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成完善的护林指挥、林政执法、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检疫、森林防火体系,在火花、曲水、和平、巨石、西兴、临江、安福、八角以外的40个乡镇建立森林防火隔离带36公里。设立虫情预测预报站6座,五年内全区柏毛虫防治面积达12万亩。二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林业新品种的选育,建成林木苗圃基地0.1万亩,加强对林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全面形成区、乡镇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八)水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2243亩,产量10178吨,产值9256万元。
2、区域布局
一是工程养殖。充分利用全区现有的水库、石河堰的有效水面,发展集约化特种养殖。二是江河养殖。利用嘉陵江水面,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箱养鱼,实现精养夺高产。三是稻田、山湾塘养殖。要在土法养殖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产高效。
3、技术措施
一是以发展“名、优、特、新”品种为主导,推广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单产,增加总量。二是抓好水产业的育种和销售工程。建成优质苗种繁殖场一处,在嘉陵区城建成水产品批发市场一处。

f132.com扩展阅读

村产业发展规划



mmm乡mmm村产业发展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年均增长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万元以上,年均增长 %。种植业巩固 亩千元田,建成 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 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 头(只),出栏 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 : : 。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元,比“十二五”末增长 %,年均增长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万元以上,年均增长 %。建成 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 头(只),出栏 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 : : 。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

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08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xx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xx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xx)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xx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xx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xx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xx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2500元,提高到20xx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xx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第2页

、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

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

2、建设重点

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将融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及信息交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坚持“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围绕增收、益民、保障三大工程。实现以蔬菜产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推进都市农业发展。

⑴、增收工程:在20xx年启动20xx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建设,20xx年完成,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20xx亩;20xx年初步建成旭水河流域8000亩优质城市保障菜(精细菜、叶片菜)。并以此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年生猪出栏递增20,20xx年达到户平出栏8头以上。

⑵、保障工程:重点是立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业主投入为辅,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依托现有的南、北环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菜区公路主干道15km,院院通石板路道60km;

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村级十个提灌站改造,渠道改造40km;菜区生产用蓄水池40口,近120xxm3;

⑶、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建六改”工程,即建一口沼气池,配合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房,核心区(骑龙村、柏树村)从20xx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xx—20xx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口,并配合六改工程,在20xx年基本实现村域沼气化,以满足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区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

四、投资概算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渠40km,建设水池、栏田堰40口,计划投资70万元。

2、改良土壤800亩,计划投资40万元。

3、安装杀虫灯80台,计划投资16万元。

4、整治菜区公路15km,计划投资30万元。

5、实施院院通工程,建设入户便道60km,计划投资90万元。

6、实施沼气工程,计划建池800口,投资240万元。

7、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计划投资15万元。

8、技术及无公害标准体系培训、产品认证投资20万元。

9、扶持专合组织投资10万元。

10、建立无公害蔬菜超市及配送体系,计划投资500万元。

11、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计划投资8万元。

上述各项共计投资10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8万元,其余由农民和业主自筹。

五、效益分析

以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为主的基地建成后,可以新增菜地面积20xx亩,增加蔬菜产量0.8—1万吨,大面积实施无公害生产,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面积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产量的提高,可增产0.8—1万吨,增加产值288—360万元,加上实施无公害技术、用肥沼气化、安装杀虫灯,能减少用水、用肥、用药成本,加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等,能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价格,农民收入肯定会增加,人均增收220元以上。

2、社会效益:能满足和服务于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农民能从建设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能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生态效益:沼气和杀虫灯的利用,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可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天敌,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六、保障措施

㈠强化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以艾叶镇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龙头项目,对于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像抓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样抓好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服务到位,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健全的机构和灵活的机制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因此,区委、区府决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

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蔬菜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区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政府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投资的基础上,要切实增大和保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㈢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合组织版权所有

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在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

㈣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

加强和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㈤配套政策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到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区财政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

3、在示范基地建设期,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捆绑使用,并保证资金的按时,全额到位。

4、中央、省、市、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等项目资金,根据项目情况优先切块投入示范基地。对基地申报国家、省、市的相关项目,市、区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上报。

5、示范基地控制性范围内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土地出让的区本级收益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内企业直接为农服务的建设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并按最优政策、条件和多种土地流转使用方式使用土地。

6、示范基地实现的财政收入,预算外区本级收入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地内建设和发展。

7、对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地内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的税收实行分类计税,并享受最优惠政策,切实抓好落实。

优势产业的生产区域化、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步的方向和目标,是今后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认识统一,各级重视,真抓实干,我区以蔬菜产业化为主,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必将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1、艾叶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示意图;

2、产业发展现状与效益分析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3620元。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1、规划布局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2、建设重点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将融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及信息交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坚持“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围绕增收、益民、保障三大工程。实现以蔬菜产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推进都市农业发展。⑴、增收工程:在2004年启动2000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建设,2005年完成,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2000亩;2006年初步建成旭水河流域8000亩优质城市保障菜(精细菜、叶片菜)。并以此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年生猪出栏递增20%,2007年达到户平出栏8头以上。⑵、保障工程:重点是立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业主投入为辅,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配

套设施建设。道路:依托现有的南、北环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菜区公路主干道15km,院院通石板路道60km;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村级十个提灌站改造,渠道改造40km;菜区生产用蓄水池40口,近12000m3;⑶、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建六改”工程,即建一口沼气池,配合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房,核心区(骑龙村、柏树村)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04—2005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口,并配合六改工程,在2005年基本实现村域沼气化,以满足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区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四、概算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渠40km,建设水池、栏田堰40口,计划投资70万元。2、改良土壤800亩,计划投资40万元。3、安装杀虫灯80台,计划投资16万元。4、整治菜区公路15km,计划投资30万元。5、实施院院通工程,建设入户便道60km,计划投资90万元。6、实施沼气工程,计划建池800口,投资240万元。7、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计划投资15万元。8、技术及无公害标准体系、产品认证投资20万元。9、扶持专合组织投资10万元。10、建立无公害蔬菜超市及配送体系,计划投资500万元。11、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计划投资8万元。上述各项共计投资10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8万元,其余由农民和业主自筹。五、效益分析以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为主的基地建成后,可以新增菜地面积2000亩,增加蔬菜产量0.8—1万吨,大面积实施无公害生产,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经济效益:面积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产量的提高,可增产0.8—1万吨,增加产值288—360万元,加上实施无公害技术、用肥沼气化、安装杀虫灯,能减少用水、用肥、用药成本,加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等,能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价格,农民收入肯定会增加,人均增收220元以上。2、社会效益:能满足和服务于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农民能从建设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能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生态效益:沼气和杀虫灯的利用,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可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天敌,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六、保障措施㈠强化领导,健全管理机构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以艾叶镇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龙头项目,对于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像抓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样抓好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服务到位,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健全的机构和灵活的机制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因此,区委、区府决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蔬菜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区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政府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投资的基础上,要切实增大和保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㈢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合组织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在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㈣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强和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㈤配套政策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到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区财政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3、在示范基地建设期,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捆绑使用,并保证资金的按时,全额到位。4、中央、省、市、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等项目资金,根据项目情况优先切块投入示范基地。对基地申报国家、省、市的相关项目,市、区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上报。5、示范基地控制性范围内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土地出让的区本级收益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内企业直接为农服务的建设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并按最优政策、条件和多种土地流转使用方式使用土地。6、示范基地实现的财政收入,预算外区本级收入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地内建设和发展。7、对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地内蔬菜生产

经营企业的税收实行分类计税,并享受最优惠政策,切实抓好落实。优势产业的生产区域化、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步的方向和目标,是今后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认识统一,各级重视,真抓实干,我区以蔬菜产业化为主,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必将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附:1、艾叶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示意图;2、产业发展现状与效益分析二○○四年四月二日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05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5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等方面,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
&

nbsp;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报告


贡井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 规 划 报 告 贡井区地处近郊,是市级综合副食品基地,畜牧业在我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我区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生产以九十年代初牛奶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以养猪为主)、家庭型、副产物需求型,面向多元化、规模化、效益型转变,奶牛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九十年代初到浙江引进优良黑白花奶牛到九四至九七年奶牛基地建设,我区奶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以市乳品公司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扩大发展)。我区牛奶产量自九四年以来一直稳占全市总产量的50%左右,为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全市人民牛奶的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加速我区奶牛产业的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关要求,区委区政府拟着力实施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带动和推进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制定以下规划。 一、总体规划 ㈠ 基本思路 以建设全市奶业强区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规模养殖为重点,坚持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养殖与加工并重,大力实施种草养牛,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与养牛专业村,以市乳业公司为龙头,以3个奶业发展重点镇(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为骨干,以建设镇重滩村为核心,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争取到2007年,建成全市第一奶业大区。 ㈡ 总体目标 自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重点建设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核心区重滩村,同时逐渐辐射到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新华、大坡、黄桷村,到2007年建成奶牛产业经济带,建立奶牛养殖示范小区1个,奶牛规模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全区人工种草6000亩,奶牛存栏达到3000头,牛奶产量达到11000吨,养牛收入2000万元以上,乳业产值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核心区规划 ㈠ 区域布局 以建设镇重滩村为奶牛产业化示范核心区域,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黄桷村为重点带动发展区域,具体规划如下: 建设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500头,建立奶牛示范小区1个,其中核心区域重滩村奶牛存栏500头以上,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 长土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000头,重点村为元坝、黄桷村,存栏15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 ㈡ 核心区基本情况 核心区幅员面积2500多亩,其中耕地2000余亩,总人口1985人,总农户数485户,其中奶牛养殖户36户,饲养规模在5头以上的养殖户10户,全村现有奶牛存栏128头。 ㈢ 优势条件 1、基础优势:核心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核心区域内建有收奶站,成立了奶牛协会,是区里确定的奶牛专业村。核心区内种草养畜已被广大养牛户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2、科技优势:我区有一支体系健全、机构稳定、人员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队伍,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我区奶牛发展较早,畜牧技术人员及核心区广大奶牛养殖户已掌握相关养殖技术,奶牛死亡率低,牛奶产量稳产、高产。我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缓冲区建设已建成,各项兽医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全区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级兽医师9人,助理兽医师18人,技术员13人,各镇均有专职的阉割及人工授精人员,为优质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证。 ㈣ 主要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将围绕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无公害奶产品、种草养牛等工程开展建设,实现以奶牛养殖为主体,乳业为载体,努力用二年时间把核心区建成示范小区。 1、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以重滩村为重点,依托市乳业公司,加强对收奶站的建设和小区内圈舍的改造,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科技园区,园区内实现奶牛存栏800头以上规模的奶业生产小区。 2、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核心区域重滩村建设冷配站点1个,配备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提高我区奶牛良种化水平。 3、无公害奶产品工程:核心区周边环境污染少、水质好,无重大动物疫病,我们将严格按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动物防疫规定、饲养管理制度、饲料兽药使用要求,努力实施无公害奶产品工程。 4、种草养牛建设工程:全区大力引进黑麦草、皇竹草、饲料玉米等优良牧草种子,努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到2007年种植优质牧草6000亩。 三、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概算 ㈠ 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 以养殖户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政府投入主要在基础建设上。预计总投入350万元,主要为奶牛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圈舍改造、技术等。 ㈡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 以政府投入为主,主要用于冷配站点建设,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的配备,预计总投入10万元。 ㈢ 无公害奶产品 工程 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主要在提高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手段上,预计投入5万元。 ㈣ 种草养牛建设工程 以养殖户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政府投入主要在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补助上,预计总投入3万元。 2004年预计投入368万元。其中,养殖户投入248万元,市区财政补助120万元。(投资概况详见附表)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促进奶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1、加快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要搞好现有奶牛的良种登记,实施选种选配,建立档案,保证系谱清楚。二是规范配种站点建设,实施全区统一供精,加快推广利用优秀荷斯坦公牛细管冻精配种技术,确保父系优质、高产,并定期更换。三是建立技术领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区、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传授和培训,大力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从而促进各项优质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 2、加快人工种草和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更新观念,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牧草和饲料玉米。到2007年,全市力争完成人工种草6000亩;同时加快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和秸秆青贮技术,抓典型,搞示范,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3、坚持质量标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解决奶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加快实现标准化生产。首先,要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其次,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抓紧制订我区的奶牛生产综合标准,从品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到挤奶、化验、贮藏、运输,直至各类乳制品的生产都要有规范。第三,坚持质量第一,优质优先于高产,引进优良品种奶牛和冻精,建立起优质奶牛群体,为实现优质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的养殖质量管理体系,对奶牛的引进、生产、防疫、饲料的使用实行监控,控制药物残留,生产无公害奶产品。 (二)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重点是要抓好 “ 三个结合 ” 。 一是核心区域、重点建设镇、村与市乳业公司相结合,依托市乳业公司,采取以“分散饲养、集中收奶、定期结算”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鲜奶购销合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二是规模大场户与散养户的结合,以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散养户的不断发展;三是奶牛协会与养殖户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会“统”的功能,把奶农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以协会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小区,注意协会在机制上的创新,增强对养殖户和小区管理上的活力,使小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集中财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增加投入,突出抓好奶业建设。 重点抓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无公害奶产品工程、种草养牛建设工程,初步形成我区奶业发展新格局。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集聚财力,兴办实业;发挥企业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推进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搞好服务创新,为奶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1、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奶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流转机制把土地向种植饲料大户及种草大户转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建小区、发展大户在土地占用上要视同农业占地;政府通过金融和税收等方式,鼓励、引导奶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有条件的镇可以对农民养牛贷款给予贴息,或免于等额抵押等;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奶业发展,为生产者、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理顺价格关系,加强鲜奶质量检测,实行优质优价;鼓励科技人员到奶业生产第一线搞服务,并把服务的时间、业绩与职称评聘,晋升挂钩。 2、多渠道增加投入。尤其是社会性、超前性的项目,像良繁体系建设、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等,财政资金要予以倾斜;鼓励工商资本和有实力的大户向奶业转移。 3、搞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加强对广大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总结推广富有成效养殖大户的经验,现身说法,把他们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技术传授给广大养殖户。此外,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的进修,学习,提高为养殖户服务的水平。 4、加强对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工作的领导。把奶业核心区建设和人工种草以及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做今后打造我区畜牧亮点工程来抓,真抓实干,务求把工作抓实、抓好。奶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区里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畜牧、财政、计委,科委、农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贡井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奶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畜牧站,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奶业重点镇也要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制订规划,搞好服务,指导,协调奶业生产。 只要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认识统一,真抓实干,我们有信心在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努力创新,积极工作,我区奶业一定能够得到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畜牧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把我区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畜牧强区! 二○○四年二月二十日 贡井区奶牛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 2004 年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及投资概算

项 目 建 设 投资概算(万元) 合计 养殖户 投入 政府 补助 一、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 1、加强对收奶站的建设 15 1 14 2、小区内奶牛圈舍的改造 50 35 15 3、奶牛引进 280 210 70 4、技术培训 5 5 二、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 冷配站点建设,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的配备 10 10 三、无公害奶产品工程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手段上,配备必要的设备 5 5 四、种草养牛建设工程 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 3 2 1 合 计 368 248 120
*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报告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寒北”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

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

(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版权所有

“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xx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xx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

“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xx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

二、开发背景

(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

(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

三、开发的意义

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四、开发的基本条件

(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突出。“寒北”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赣公路在此交汇;大莱龙铁路在境内设有央子、潍北两站;建有两个5000吨泊位和一个滚装码头的潍坊港,现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筹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将于20xx年建成通车;北海路至潍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经动工,

——境内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显著。“寒北”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在当今土地政策紧缩的大形势下,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吸纳外资的重大优势之一。其次,境内卤水资源丰富,高浓度卤区120平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第2页

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1亿立方左右,可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寒北”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境内已开发盐田113万公亩,年产原盐35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厂10家,年产溴素2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4;盐及盐溴化工企业8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9860万元;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镇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完善,“引峡济寒”管道直达镇区,建有库容量500万立方的平原水库一处。电力设施比较完善,建有35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处。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与国际联网,移动、联通达到无缝覆盖,电信小灵通基站已经投入使用。

(二)开发“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

“寒北”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远远不能适应全市“三北”开发的步伐,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淡水资源缺乏。“寒北”是我区淡水缺乏最严重的地区,随着全市“三北”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会逐年增多,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前期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寒北”开发起步比较晚,加上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寒北”的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开始落户这一区域,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而现有的电网结构,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四是行政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利益争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设成本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盐田)的补偿费较南部高。六是自然环境较差。该地区基础条件差,冬春风沙大,土地碱化严重,绿化成本高。

五、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适应市委、市政府“三北”开发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寒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建设道路。以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举,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通过“园区拉动、外资带动”,引进一批有带动优势的重化工项目,使“寒北”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经济隆起带和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为实现寒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功能定位:以潍坊港及大莱龙铁路为依托,以卤水资源为基础,以物流和重化工产业为重点,以北海路商贸带为带动,建成潍坊北部新兴的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海小城市。

(三)总体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在“寒北”地区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三北”地区中心城市。

(1)经济总量目标:20xx—20xx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20xx—20xx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20xx—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

(2)产业结构目标:20xx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85:6;20xx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6:87:7;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5:82:13。

2、实施步骤。“寒北”开发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

20xx—20xx年: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对“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xx年,在该地区力争达到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

20xx—20xx年: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本、技术的引进,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业区基本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初具规模,该地区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20xx—2020年:产业迅速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各产业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对整个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化工基地。

六、产业选择和建设布局

(一)产业选择

1、以卤水为原料的卤水化工业系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有的卤水资源为在“寒北”发展以卤水为原料的盐溴化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寒北”地下卤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钠、氯、钙、镁、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经济价值更高的碘、锂、铀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间,这一地区的盐溴化工得到了迅速发展,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1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1/4。以盐、溴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卤水的资源优势,下步的发展思路是:对地下卤水形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氯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品成链,资源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盐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这两种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地没有煤炭资源、产业基础为零;“寒北”地区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延伸以及与神黄铁路的对接、港口的扩建,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都为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以仓储、交易、配送为重点的物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商品物流配送越来越爱到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商的重视。潍坊市确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寒北”地区的,以潍坊港为依托的物流中心。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必将成为推动“寒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以沿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游业正刚刚起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地正积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与开发。而寒北借助港口和滨海优势,必将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5、加工工业。

(二)建设布局

根据“寒北”的开发现状,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减少污染、方便实施的原则,对“寒北”用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一港二带六区”的规划格局。

1、一港:即潍坊港,是渤海莱州湾航道唯一不受拦门沙影响的港口。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散装纯碱专用泊位、两个3000吨普通泊位(含一个3000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97万吨,现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港区办公楼、服务楼、供淡水工程和通讯工程已建成启用。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交通部一航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申报一类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正陆续展开。潍坊港经营状况良好,20xx年完成吞吐量282.5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90万吨,已成为环渤海经营形势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以港口为依托,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产业为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现代化新港城。

2、二带:指在“寒北”地区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两条经济产业带。北海路产业带: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东至央赣路,西至白浪河,作为北海路产业带的控制区。重点发展食品、农畜产品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连结市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等地的沿路商贸业。新海路产业带:为整个“三北”开发的东西向经济大动脉。“寒北”开发要依托这个有利条件,建成东西向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园区,与北海路产业带共同形成“寒北”地区的“十”字经济隆起带。

3、六区:指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区域性的六个大的功能区。

(1)工业加工区。在现有央子镇区的南邻,建设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形成“潍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园区。现有10多个项目落户该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重化工工业区。该区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业。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位于新海路以北,繁华路以南,西至草场路,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二期位于繁华路以北,西至白浪河,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1平方公里,

(3)物流园区。在崔家央子村东,草场路西侧,以新海路为轴心,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

(4)北海旅游区。该区紧邻潍坊港,以沿海滩涂为依托,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区,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带动我区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游、海上游、沿海银田游”等项目。

(5)商贸居住区。以央子镇区为中心建设商住办公区。该区东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华路,北至海王路,规划控制面积约17平方公里。依托现有资源,把它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滨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万人的规模。

(6)特色养殖区。主要发展以近海养殖、沿河养殖、零星养殖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一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浅海养殖捕捞区,主要从事滩涂贝类养殖和浅海捕捞。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孙北部的卤淡水养殖区。主要发展卤淡水养虾和工厂化大鲮鲆养殖。

另外,在开发区的南部以及泊子乡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据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地政策,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北部发展的特色生态农业。

(三)基础设施

“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电、热、绿、坝等六个方面。

1、路网建设。整个区域规划形成“六纵连六横,一环绕寒北”的交通大格局。

六纵:指区域南北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白浪河东西两侧各3条。其中4条向南延伸至潍坊市区及寒亭城区。规划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

六横:指在区域东西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连结昌邑及潍坊海化区,规划道路在30米以上。

一环:指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连结各个主干道的外围交通线,使和各个功能区连为一体,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冯横路、北海路、央赣路的东西向高标准公路。

(各个功能区有自己内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中将进一步阐述)

2、给水系统。“寒北”地区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引峡济寒、引黄引青、南水北调工程。下步应以第一平原水库为主,扩建给水厂,向各个规划功能区内送水;在港口附近拟建海水淡化厂,在河北岭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同时配建第二给水厂。

3、排水系统。结合“寒北”新区建设,在商贸区东北、白浪河西岸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物流园区西北部预留污水处理分厂用地。以规划的“四横”为基础,在白浪河内修建2-3道蓄水坝,坝路合一,将处理后的水在河道内储存,进一步净化;同时,吸取流域内净流,即能形成景观,也可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农田或作中水之用。

4、电力通讯系统:现有两处110KV变电站,三处35KV变电站。随着“寒北”的开发,用电负荷会急速增加。20xx年在河东站东北6公里处新建110KV海滨变电站;20xx年在央子镇与昌邑龙池间新建220KV变电站,35KV河东变电站由自备站改为公用变电站;20xx年新建热电厂一座,出线至110KV蔡央变电站并网运行;20xx年,泊子、南孙变电站升压至110KV运行。南孙站和蔡央站之间架设110KV联络线。通讯方面,20xx年新建百万吨1400端口交换点1个,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渔、百万吨等架空交换点;新建ADSL(宽带)节点10个,扩容1000端口,光缆接入达到800户;新建RAIU(小灵通)控制器4套,基站50个。20xx年-20xx年新建两个2400端口交换点;ADSL扩容1500端口,RAIU优化基站20个。

5、热力系统:在工业加工区、重化工业区、物流园区分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供热网络,实行统一供热,逐步取消自备锅炉。版权所有

6、绿化:根据北部地质水质特点,本着适地适树、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原则。沿环渤海高速建设防护林带;在条件较好的南部发展经济林带及丰产林;沿河流及防潮坝形成宽窄不等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改善气候;沿主要交通干道建设道路绿化带;在各功能区建设休闲公园、景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7、防潮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部防潮堤进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实现闭合防潮。同时对防潮坝加宽加高,形成坝路合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带和观光景点,使防潮坝成为防潮、通车、旅游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堤坝。

七、主要政策措施

“寒北”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寒北”开发的认识。“寒北”开发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区的“一盘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协调,增强全区上下参与“寒北”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开发合力,真正把“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发展“寒北”落到实处。

(二)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寒北”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必须立足区位、资源、交通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招商重点,形成经济发展“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区发展有带动力的大项目,更要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同时,积极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寒北”的开发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区委、区政府和海化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寒北”的开发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必须要及时的清理和废止一切不利于“寒北”发展的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寒北”开发的需要,从政策上向“寒北”倾斜。二是现有的“寒北”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还不能适应“寒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除海化区加大投入外,还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区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化区的发展。三是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在“寒北”的工作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要在“寒北”设立分支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乡镇也要围绕“寒北”发展的大局,积极向“寒北”提报项目、引资金。

(四)加强卤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卤水资源是“寒北”开发建设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卤水无序开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卤水的无序开采,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五)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地区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的优势条件之一。但随着项目有进入,用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核算进区项目用地,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现象发生。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资源。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因此,为促进“寒北”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积累,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培训,努力创造一个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推进**县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厅发〔2016〕5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实现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2亿元、增加值达2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3.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强化规划布局,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城镇商圈、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农粮局、县城建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

(二)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对我县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果业、蔬菜、油茶、毛竹、苗木、花卉、生猪、家禽、茶叶等重点产业的培育,积极推动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增值收益。依托**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等,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规划为引领,编制建设**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核心区位于**镇**村、**村、**村、**村、**村和**镇**村、**村,涵盖36个村民小组,打造集现代农业示范、秀美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着力突出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建设和改善农产品市场的冷链系统、质量追溯体系、信息系统等设施,突出特色产业,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商务局、**镇、**镇)

(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投身农业创业,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技术、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深层次、多环节联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并承担行业协调、自律、服务等功能。积极推进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引导专业技术少、资金实力弱的农户,开展劳力、土地、资金以及生产工具合作,联合生产、共同管理、统一营销,发展灵活多样的联户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营销方式、健全营销网络,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示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五)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结合全县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形成以农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文化传承与休闲农业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功能区,推动农业功能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现代功能扩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乡村游,提高在线经营能力,建设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将养老元素融入农业生态和休闲观光等产业链条,推进健康养老与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发改委、县文广新局)

(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用政策引领产业转型,对柑橘黄龙病发生较严重的区域,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化要求,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土而优”的农业产业和产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果业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七)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的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工信局、县科技局)

(八)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以**蜜桔、**南脐橙为主题的品牌发展战略,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进、自主创新、各方参与的原则,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农产品品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产品品牌建设与区域品牌建设并举、品牌培育与品牌保护并举、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并举,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加强**优势土特农产品品牌化生产和营销,围绕特种畜禽、有机茶叶、油茶、特色果蔬、淡水养殖等产业产品,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加大政策、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引导与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果业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文广新局、县工信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

(九)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推动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安全设施等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推动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以河道、河渠疏浚畅通及水环境生态修复为重点,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新农村。加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客运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形成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的食品产业集群(基地)科技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三品”建设。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农治办、县农粮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工信局、县城建局)

(十)开展试点示范创建。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着力打造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扶贫和移民办)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粮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委农工部、县商务局、县水利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县交通运输局、县旅游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果业局、县国土局、县科技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供销社、县城建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局及有关乡(镇)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粮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注重项目驱动。以农业为依托,策划一批与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带动项目。积极策划**南柑橘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中心项目、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项目。(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三)落实土地政策。对于风景游览设施、设施农用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餐厅、民宿、道路交通、生态停车场、养老服务业等优先给予用地保障,探索解决休闲农业用地难题。落实特色小镇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县旅游局、县农粮局、县城建局、县规划设计院)

(四)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从现有支农专项资金中优先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特别是用于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苗种植基地、农超对接、农产品加工、冷藏冷链及休闲农业项目等重要领域。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业相关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机局)

(五)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资渠道,开展与银行合作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创新适合农村电子商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金融手段,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可评估、可扩张、可持续的模式,促进农业生态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支行、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

(六)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认定工作,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管理骨干和复合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人才政策,研究、出台大学生回乡创业帮扶政策,鼓励吸引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返乡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农粮局)。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寒亭区北部沿海开发发展规划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潍坊市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管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寒北”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 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 (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 “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03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03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 “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03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 二、开发背景 (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 (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 三、开发的意义 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四、开发的基本条件 (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突出。“寒北”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赣公路在此交汇;大莱龙铁路在境内设有央子、潍北两站;建有两个5000吨泊位和一个滚装码头的潍坊港,现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筹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北海路至潍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经动工, ——境内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显著。“寒北”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在当今土地政策紧缩的大形势下,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吸纳外资的重大优势之一。其次,境内卤水资源丰富,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1亿立方左右,可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寒北”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境内已开发盐田113万公亩,年产原盐35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厂10家,年产溴素2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4;盐及盐溴化工企业8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9860万元;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镇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完善,“引峡济寒”管道直达镇区,建有库容量500万立方的平原水库一处。电力设施比较完善,建有35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处。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与国际联网,移动、联通达到无

缝覆盖,电信小灵通基站已经投入使用。 (二)开发“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 “寒北”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远远不能适应全市“三北”开发的步伐,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淡水资源缺乏。“寒北”是我区淡水缺乏最严重的地区,随着全市“三北”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会逐年增多,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前期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寒北”开发起步比较晚,加上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寒北”的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开始落户这一区域,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而现有的电网结构,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四是体制还须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利益争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设成本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盐田)的补偿费较南部高。六是自然环境较差。该地区基础条件差,冬春风沙大,土地碱化严重,绿化成本高。 五、总体构想。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适应市委、市政府“三北”开发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寒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建设道路。以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举,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通过“园区拉动、外资带动”,引进一批有带动优势的重化工项目,使“寒北”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经济隆起带和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为实现寒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 功能定位: 以潍坊港及大莱龙铁路为依托,以卤水资源为基础,以和重化工产业为重点,以北海路商贸带为带动,建成潍坊北部新兴的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海小城市。 (三) 总体发展目标。 1、 发展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在“寒北”地区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三北”地区中心城市。 (1)经济总量目标:2005—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2008—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2011—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 (2)产业结构目标:2007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85:6;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6:87:7;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5:82:13。 2、 实施步骤。“寒北”开发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 2004—2007年: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对“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07年,在该地区力争达到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 2008—2010年: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本、技术的引进,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业区基本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初具规模,该地区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2011—2020年:产业迅速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各产业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对整个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化工基地。 六、产业选择和建设布局 (一) 产业选择 1、以卤水为原料的卤水化工业系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有的卤水资源为在“寒北”发展以卤水为原料的盐溴化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寒北”地下卤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钠、氯、钙、镁、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经济价值更高的碘、锂、铀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间,这一地区的盐溴化工得到了迅速发展,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1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1/4。以盐、溴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卤水的资源优势,下步的发展思路是:对地下卤水形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氯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品成链,资源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盐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这两种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地没有煤炭资源、产业基础为零;“寒北”地区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延伸以及与神黄铁路的对接、港口的扩建,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都为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以仓储、交易、配送为重点的物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商品物流配送越来越爱到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商的重视。潍坊市确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寒北”地区的,以潍坊港为依托的物流中心。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必将成为推动“寒北”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以沿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游业正刚刚起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地正积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与开发。而寒北借助港口和滨海优势,必将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5、加工工业。 (二) 建设布局 根据“寒北”的开发现状,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减少污染、方便实施的原则,对“寒北”用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一港二带六区”的规划格局。 1、一港:即潍坊港,是渤海莱州湾航道唯一不受拦门沙影响的港口。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散装纯碱专用泊位、两个3000吨普通泊位(含一个3000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97万吨,现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港区办公楼、服务楼、供淡水工程和通讯工程已建成启用。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交通部一航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申报一类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正陆续展开。潍坊港经营状况良好,2003年完成吞吐量282.5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90万吨,已成为环渤海经营形势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以港口为依托,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产业为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现代化新港城。 2、二带:指在“寒北”地区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两条经济产业带。北海路产业带: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东至央赣路,西至白浪河,作为北海路产业带的控制区。重点发展食品、农畜产品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连结市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等地的沿路商贸业。新海路产业带:为整个“三北”开发的东西向经济大动脉。“寒北”开发要依托这个有利条件,建成东西向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园区,与北海路产业带共同形成“寒北”地区的“十”字经济隆起带。 3、六区:指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区域性的六个大的功能区。 (1)工业加工区。在现有央子镇区的南邻,建设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形成“潍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园区。现有10多个项目落户该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重化工工业区。该区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业。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位于新海路以北,繁华路以南,西至草场路,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二期位于繁华路以北,西至白浪河,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1平方公里, (3)物流园区。在崔家央子村东,草场路西侧,以新海路为轴心,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 (4)北海旅游区。该区紧邻潍坊港,以沿海滩涂为依托,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区,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带动我区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游、海上游、沿海银田游”等项目。 (5)商贸居住区。以央子镇区为中心建设商住办公区。该区东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华路,北至海王路,规划控制面积约17平方公里。依托现有资源,把它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滨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万人的规模。 (6)特色养殖区。主要发展以近海养殖、沿河养殖、零星养殖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一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浅海养殖捕捞区,主要从事滩涂贝类养殖和浅海捕捞。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孙北部的卤淡水养殖区。主要发展卤淡水养虾和工厂化大鲮鲆养殖。 另外,在开发区的南部以及泊子乡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据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地政策,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北部发展的特色生态农业。 (三) 基础设施 “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电、热、绿、坝等六个方面。 1、路网建设。整个区域规划形成“六纵连六横,一环绕寒北”的交通大格局。 六纵:指区域南北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白浪河东西两侧各3条。其中4条向南延伸至潍坊市区及寒亭城区。规划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 六横:指在区域东西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连结昌邑及潍坊海化区,规划道路在30米以上。 一环:指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连结各个主干道的外围交通线,使和各个功能区连为一体,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冯横路、北海路、央赣路的东西向高标准公路。 (各个功能区有自己内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中将进一步阐述) 2、给水系统。“寒北”地区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引峡济寒、引黄引青、南水北调工程。下步应以第一平原水库为主,扩建给水厂,向各个规划功能区内送水;在港口附近拟建海水淡化厂,在河北岭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同时配建第二给水厂。 3、 排水系统。结合“寒北”新区建设,在商贸区东北、白浪河西岸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物流园区西北部预留污水处理分厂用地。以规划的“四横”为基础,在白浪河内修建2-3道蓄水坝,坝路合一,将处理后的水在河道内储存,进一步净化;同时,吸取流域内净流,即能形成景观,也可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农田或作中水之用。 4、 电力通讯系统:现有两处110KV变电站,三处35KV变电站。随着“寒北”的开发,用电负荷会急速增加。2005年在河东站东北6公里处新建110KV海滨变电站;2007年在央子镇与昌邑龙池间新建220KV变电站,35KV河东变电站由自备站改为公用变电站;2007年新建热电厂一座,出线至110KV蔡央变电站并网运行;2010年,泊子、南孙变电站升压至110KV运行。南孙站和蔡央站之间架设110KV联络线。通讯方面,2005年新建百万吨1400端口交换点1个,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渔、百万吨等架空交换点;新建ADSL(宽带)节点10个,扩容1000端口,光缆接入达到800户

;新建RAIU(小灵通)控制器4套,基站50个。2006年-2007年新建两个2400端口交换点;ADSL扩容1500端口,RAIU优化基站20个。 5、 热力系统:在工业加工区、重化工业区、物流园区分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供热网络,实行统一供热,逐步取消自备锅炉。 6、 绿化:根据北部地质水质特点,本着适地适树、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原则。沿环渤海高速建设防护林带;在条件较好的南部发展经济林带及丰产林;沿河流及防潮坝形成宽窄不等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改善气候;沿主要交通干道建设道路绿化带;在各功能区建设休闲公园、景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7、 防潮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部防潮堤进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实现闭合防潮。同时对防潮坝加宽加高,形成坝路合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带和观光景点,使防潮坝成为防潮、通车、旅游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堤坝。 七、主要政策措施 “寒北”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寒北”开发的认识。“寒北”开发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区的“一盘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协调,增强全区上下参与“寒北”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开发合力,真正把“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发展“寒北”落到实处。 (二)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寒北”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必须立足区位、资源、交通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招商重点,形成经济发展“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区发展有带动力的大项目,更要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同时,积极拓展民间领域,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寒北”的开发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区委、区政府和海化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寒北”的开发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必须要及时的清理和废止一切不利于“寒北”发展的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寒北”开发的需要,从政策上向“寒北”倾斜。二是现有的“寒北”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还不能适应“寒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除海化区加大投入外,还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区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化区的发展。三是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在“寒北”的工作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要在“寒北”设立分支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乡镇也要围绕“寒北”发展的大局,积极向“寒北”提报项目、引资金。 (四)加强卤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卤水资源是“寒北”开发建设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卤水无序开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卤水的无序开采,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五)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地区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的优势条件之一。但随着项目有进入,用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核算进区项目用地,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现象发生。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资源。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因此,为促进“寒北”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积累,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努力创造一个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00五年三月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