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学习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五中全会学习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中全会学习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议》提出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深入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部署,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我们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对食品、药品等的监管。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战略全局指明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全国人民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创辉煌!
五中全会学习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全局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全局


我局是全省首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之一。这次省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全党范围内,将用一年半的时间,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省局党组的发动及近前的封闭式学习、听辅导和自学,自己对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我党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是“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原则。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国要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遵循一个原则即科学发展,这些目标才能实现。全党必须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去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做为一名中共产党员,质监系统的一员,质量管理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跟党走,坚定不移的听党的话,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一名普通党员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做人的准则。暂短的学习,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我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次学习中,要深刻理解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是关键所在。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践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本文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久持续的健康发展。只有认真的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才能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永不迷失方向,在处理、协调各类问题和矛盾中,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好务几年来我局党组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提高对产品质量控制力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重要保证,为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推动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施展作为,尽全力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作用,在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认证认可、法制建设、市场监管、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等各各方面,积极、勤奋、扎实、有效的开展着工作。今年省局党组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了质监系统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暂短,但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它使我们质监系统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年比一年壮大,这些经验必将在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质监事业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实质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着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就必须以这个为轴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解决民所需,人所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的党和政府的肯定,赢的社会各界的赞誉。实践证明我局应对水污染事件、春雷行动、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政务大厅的启动等等,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关注民生、必须有科技作为保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先进检验设备仪器的引进及使用,两个前移监管模式的推进,这些都为构建和协社会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全局第2页

地履行我们质监部门的职责。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今年省局党组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我局职能,向全战线提出了八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质量工作也紧密围绕这一部署,拟定了工作计划,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主管局长亲自挥下,在各地市局、有关处室、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质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质量工作给省局党组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处职能,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本职工作。1、在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职能优势、装备优势、人员优势,为农民兄弟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还应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到我们系统护农、爱农的行动中来。对支持并愿意参与我们这项活动的企业,我们要为它们创造条件,让它们同质监人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同时我们质量工作应当围绕着省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分析乡办、村办、县办企业的现状,寻找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帮扶途径,特别是针对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力量缺乏,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检验检测设备能力不足等情况,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落实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具体方案,争取在为我省乡镇企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2、对国家实施生产许证管理的行业,作为我们主管部门,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引导、帮助企业按照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使其合法生产,规范经营。我们力求做到,凡是到受理大厅或来到我处办事的部门或企业,要热情周到,百问不凡,一次告知,使外来人员真正体现到温暖、舒畅。地、市、县质量工作者,要在帮助企业申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面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填报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帮助企业掌握了解国家产业政策,避免由于盲目投资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我们规范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今年全省有519户企业申请办理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已获得许可证企业180家,占全省2301家的7.8,其它正在申报、审查过程中,许可证收费108万元。通过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使我们的企业基本达到并满足了生产条件的规定要求,使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我们以引导、帮教为主,让企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使获证前与获证后管理水平不降低,设备条件不变化,产品质量有保障。3、全力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在摸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规划及现状的基础上,省局党组又提出了为全省373个大项目的服务方案。自今年7月以来,全省质监系统行程62万公里,走访各级政府、部门、大项目办等有关部门528次,深入企业1392次,为大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免费培训各类人员2180人次,修改制定标准52项,办理生产许可证75份,免费检定、校准各类仪器、设备4070件(套),减免费用232万元。这些数字的展现,说明质监系统上上下下在行动,时时处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的发挥质量职能,利用设备监理协会、质量管理协会,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期间,设备选型、设备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实行监管。在企业管理方面,特别对较优秀的企业,加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其在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管理上更加规范合理,上档次上水平,早日跨入国际化管理的先进行业。4、在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意识,抓住有利时机快发展、大发展,使龙江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多创几个中国名牌产品乃至世界名牌,协调地方政府将品牌扩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2季度质量分析情况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8亿元,同比增长15.4,有29种重要工业产品不同程度的上升,有11种产品有所下降,据100户大型企业统计来看,等级品率82.1,其中优等品率26.39,一等品率达到57.69,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做好质量分析,坚持把质量分析搞得更加准确、更加完善,将此项分析真正作为各级政府评价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可靠依据。5、加强对各有关企业领导者、检验化验人员和质量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时传播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今年全省成立qc小组200多个,开展活动节约各种资金2亿多元。对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行业,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夯实基础,搞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先进,经营一流,产品试化验数据准确无误,产品出厂批批合格,完全达到标准要求,使消费者买着安心,用着放心。6、在全省积极推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广先进的质量兴市经验,争取在一、二年内全省各市县普遍以政府的名义开展这项活动,为省政府决策在全省开展质量兴省打下基础。自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有些精神、观点消化理解的还不深、不透,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谢谢
 

优秀范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优秀范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学习实践观是全党的统一安排,任何党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参加。

学习实践科学不能作为一次运动,而应作为长期要坚持的行动,作为明确方向、提高觉悟的必要而坚持不懈。

一是要突出解决发展理念的。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转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单纯追求gdp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应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是要突出解决工作作风问题。科学发展观贯穿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是注重发展实效、讲求发展效益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应当看到,目前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有相当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而是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进退,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是要突出解决敢闯敢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和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奋勇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四是要突出解决分配的问题。利益是影响和推动一切发展的直接动因,人们的奋斗都是同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传统的发展方式既形成了特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个人、团体、部门或地区,曾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担心转变发展方式会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继续推进改革,从而造成科学发展的许多重要决策、举措难以落实,日益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阻碍者,甚至是反对者。与此同时,由于“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方式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单纯把经济增长作为谋发展的最终目的,忽视民生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以上情况都说明,把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到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必须突破当前利益格局的制约,既要限制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又要扩大广大群众的利益,重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的利益格局和动力机制。

五是要突出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建立起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就难以完全落到实处。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以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是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头20年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对于巩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更需要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走弯路或走邪路。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牧业和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大投资规模,铸就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目前,西藏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援藏省市和社会民间投资,改善城市面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贸组织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降低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科技人才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城乡结合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要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现状,找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切入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实施旅游、藏药、食用菌保鲜加工、优质水果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施“科教兴地”战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巩固“普六”成果,大力推进“普九”步伐,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文化管理的方针,打破政府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疏通渠道,广辟途径,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经营,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结合防治非典和传染病控制的实践经验,集中人力和财力,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等体系,形成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2页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入开展以“改陋习,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全民卫生防疫意识。五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素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以健身点、健身苑、公园、广场为主,建立群众健身活动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形成全社会关注体育,各族人民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加强“三条保障线”的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针,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消除贫富差距。我们党虽然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但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等种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增强农业发展势头,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减轻农业发展所承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农牧民的扶持和帮助,切实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要全面提高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注意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更好地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和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和机遇。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交通、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使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块宝地得到永续利用。要严格依法保护环境与生态,加强林政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盗伐滥伐、盗运盗卖木材、擅自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启动防沙治沙工程。要在城乡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坚决杜绝滥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科学规划砂石采挖地点,使砂石的采挖成为治理河道、疏通水流的一项有益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五)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因利势导,与时俱进,提出发展要坚持“五个统筹”。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之所以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了改革与创新,关键就在于坚持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适应世界格局多样化发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从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领导干部政风建设科学发展观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政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不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好、实践好、贯彻好。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方针,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重要课题。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发展观念。这里所说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开辟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道路,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文明进步。我们看政绩,就是要看有没有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速度怎么样,发展的内容是否健康。对领导干部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应该出政绩。不老老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为官,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就无所谓政绩。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干出政绩,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拥护。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干事业、出政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根本利益就是增加农牧民收入。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工作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的。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在事业中干出政绩。在干事业,出政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精神一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区情。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下乡调研制度,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干事兴业。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党中央确立的,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头20年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对于巩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更需要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走弯路或走邪路。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牧业和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大规模,铸就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目前,西藏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援藏省市和社会民间投资,改善城市面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贸组织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降低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科技人才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城乡结合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要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现状,找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切入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实施旅游、藏药、食用菌保鲜加工、优质水果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施“科教兴地”战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巩固“普六”成果,大力推进“普九”步伐,积极发展和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文化管理的方针,打破政府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疏通渠道,广辟途径,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经营,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结合防治非典和传染病控制的实践经验,集中人力和财力,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等体系,形成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入开展以“改陋习,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全民卫生防疫意识。五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素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以健身点、健身苑、公园、广场为主,建立群众健身活动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形成全社会关注体育,各族人民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三条保障线”的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针,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是的基础,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消除贫富差距。我们党虽然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但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等种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增强农业发展势头,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减轻农业发展所承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农牧民的扶持和帮助,切实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要全面提高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注意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更好地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和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和机遇。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交通、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使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块宝地得到永续利用。要严格依法保护环境与生态,加强林政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盗伐滥伐、盗运盗卖木材、擅自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启动防沙治沙工程。要在城乡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坚决杜绝滥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科学规划砂石采挖地点,使砂石的采挖成为治理河道、疏通水流的一项有益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五)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因利势导,与时俱进,提出发展要坚持“五个统筹”。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之所以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了改革与创新,关键就在于坚持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适应世界格局多样化发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从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领导干部政风建设科学发展观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政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不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好、实践好、贯彻好。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方针,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按照“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重要课题。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发展观念。这里所说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开辟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道路,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文明进步。我们看政绩,就是要看有没有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速度怎么样,发展的内容是否健康。对领导干部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应该出政绩。不老老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为官,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就无所谓政绩。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干出政绩,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拥护。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干事业、出政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根本利益就是增加农牧民收入。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工作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的。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在事业中干出政绩。在干事业,出政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精神一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区情。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下乡调研制度,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干事兴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好《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任务,推动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走上科学运行和发展的轨道,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通过近期学习,结合纪检监察室的工作职责谈几点体会: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纪检监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责,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改革创新,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惩防并举,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反腐倡廉工作正本清源,为科技工作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准则。科学发展观赋予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内涵,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开展工作中切实增强人本意识,将以人为本体现在执纪监督的各个方面。包括在接待个人信访问题时,要注意工作方法,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对存在一般性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应通过信访告诫谈话,督促其自查自纠解决问题,而不是无限上纲上线;在查办案件时,要从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挽救同志的目的出发,实施人性化办案,做到依法执纪、文明办案。通过纠正错误和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利,切实体现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3、要把统筹兼顾作为第一方法。围绕科技中心工作和特点,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促进科技体制机制制度改革,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特别是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加大对来信来访举报问题的受理和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沟通,多管齐下,为实现科技工作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在厅党组的领导下,首先要做到独善其身,并协助党组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宗旨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服务意识。在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知民情,解民难,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党员干部懂得正确使用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积极组织观看《廉政中国》、《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等教育片,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对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提醒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增强规范从政行为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形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室在科技管理工作中,一要找好定位,在省纪委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好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责,为省科技行政管理权力的正确行使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加强省科技厅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三要协助党组落实《厅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集中制原则,促进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工作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同时要完善**生活会、谈话和诫勉、信访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为我厅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