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党员争先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服务三农、党员争先,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服务三农、党员争先内容显示中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客观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农业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主管全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职能部门,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战线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把党的农村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我们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如何,直接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落实,关系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集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就是要把农业系统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的机遇观、发展观和政绩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农业部门广大党员,要有爱岗敬业的热情,发扬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知足常乐、吃苦耐劳、贴近群众、奋发向上、勇争一流的行业精神。要充满强烈的爱民之心,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加强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把服务三农、党员争先的实践活动化作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为,服务三农工作、奉献三农事业。服务三农、党员争先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党员争先创优体会


篇一:党员争先创优个人总结

党员争先创优个人总结

创先争优 科学发展

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的应有作风,“创先争优”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加快“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的创建步伐,提高全社会创先争优意识,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争先创优的学习过程中,将我个人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需要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及时解决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

(三)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已有的成果上坐享其成,就会坐吃山空,这样注定任何事业都是没有希望的。要牢记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机制,加强领导,确保争先创优取得实效

争先创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上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实际的行动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体系,将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考评制度,建立更加公正、科学的政绩考评办法,切实做到定标靠杆,追踪问效,靠硬杆、硬靠杆。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严格以政绩定奖惩,从奖惩中体现政绩。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争先创优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要给予重用。

(二)坚持注重实效。争先创优要靠工作的实际效果来体现,具体要做到四

个结合。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与构建和谐相结合。三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四是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切实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制定争先创优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团结带领全体人员为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以说,“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推动工作的一个良好平台,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强化措施,有力推动,确保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江西省歌舞剧院后勤处

巫绍明

2011年元月6日

篇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心得体会

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心得体会

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全面建设新时期铁路客运事业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加强新时期铁路客运建设进程。下面谈谈我对此项活动的心得: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行业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们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奋力促进铁路事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

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新时期铁路客运事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兴业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近年来,我们杭二组 完善了班组管理、搞好了班组团结、用心服务旅客、努力提高餐营收益,纵览工作全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呈现出餐营收益稳定,服务质量高,人员工作情绪高涨的良好势头。这一局面是我们组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希望铁路客运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段各班组都在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发展机遇,竞相赶超,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我们要把客运餐营工作的发展放到全段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体铁路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体铁路客运工作者把旅客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旅客,及时解决旅客在旅行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旅客解决旅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铁路客运工作者

的温暖。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新时期铁路客运事业,实现铁路客运事业跨越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及员工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我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我们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我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

取得客运餐营工作大发展的新成果。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具体到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职工,如果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已有的成果上坐享其成,就会坐吃山空,这样注定任何事业都是没有希望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要牢记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促进新时期铁路客运事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机制,联系实际,加强指导,确保争先创优取得实效

争先创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全县上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实际的行动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体系,将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考评制度,建立更加公正、科学的政绩考评办法,切实做到定标靠杆,追踪问效,靠硬杆、硬靠杆。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严格以政绩定奖惩,从奖惩中体现政绩。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争先创优做出突出成绩的职工要给予重用。

(二)坚持注重实效。争先创优要靠工作的实际效果来体现,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与构建和谐相结合、三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四是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

为此我要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切实把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是当前铁路客运事业重大决策,关系着我们全面建设铁路事业的进程。我一定要把这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部署,切实加强组织学习。要结合实际,制定争先创优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使自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的带动作用。我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带头创造一流业绩,团结带领所属职工为加快铁路事业建设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先争优”争创的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说了,“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我认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并不在这个“先”和“优”上,而应该是在“争、创”的过程。也就是说,“创先争优”的价值并不应该仅仅集中表现于最后 “争、创”出来的“先进”和“优秀”上面。总的来说,“创先争优”是一种鼓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各项事业的建立者们继续奋勇向前的手腕和动力,是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表现突出、工作业绩突出的建立者们的一种鼓舞。总之争先创优活动中我绝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把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真抓实干。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创先争优”的重大意义。

篇三:新时期党员争先创优学习心得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系组织我们新一批的积极分子进行了一系列争先创优的党课学习。这期间我们全面地学习了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作风、纲领、宗旨,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党的作风、纪律等,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备的条件,应履行的义务和相应的权利。以上这些都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党、了解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很大的帮助,也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早日成为一名党员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自1912年成立至今,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5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如江同志所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理论,逐步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正因为这些,我党才从建党初期五十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7000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才能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社会主义,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中国的一切。 通过这次学习,我正确地了解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是,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息牺牲一切的正确入党动机。明白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吃苦,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工作和学习中起带头作用,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履行“三个代表”,争先创优,与时俱进,以实际行动争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共产党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目前,在全党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通过对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为民责任,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塑造干净干事形象。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要求是要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积极投身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主题,按照“三有一好”的目标要求,认真解决自己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争当时代的先锋。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把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责任转化为保持先进性的行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带头人,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仰无愧于前辈、俯无愧于后人的业绩。在新形势下,从事“三农”工作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严守党纪、一心为民,才能自觉保持和发展共产员先性,不断开创“三农”新局面。今天在这里,利用这个学习的机会,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在理想信念、执政为民、道德情操、党性原则和精神状态等五个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的总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是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能有远大的指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我们的根就断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中期理想。在现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近期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远大理想,又要坚信并实践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作为共产党员,还必须讲信仰,要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则,我们的脉也断了。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加强理论武装,关键的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根本的是要把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在实践中,把远大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统一起来,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做好当前的事,脚踏实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明确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整体推进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抓手,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党员是否真正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是看口头上如何讲,而是看行动上怎么做。首先表现为是否牢记对党组织的责任,是否充分认识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为党分忧;是否充分认识自己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为党增光。一个党员是否拥有理想信念,还表现为是否牢记对群众的责任。一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的党员,必然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一个党员是否拥有理想信念,最终表现为是否牢记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能否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造出突出的工作业绩。工作的岗位就是实现理想的舞台。一个真正确立理想信念的党员,必然在工作中谦虚谨慎而不骄傲自满,政绩突出而又不事张扬。
总之,共铸理想信念首先要抓好理论武装,重点是抓住学习实践。既要向书本学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三农”知识,学习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做到“专”与“博”相结合;又要向实践学习,自觉把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三农”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驾双“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是敲出星星之火的石,是点亮熄灭之灯的火,是照亮黑暗之路的灯,是带领我们走向黎明的路。每一个党员既要在不懈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它、培育它,又要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它、体现它。
二、关于执政为民
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立了一整套关于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归根到底,就是坚持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能变。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对“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执政考验越严峻”有充分的意识。一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淡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而变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主人”,失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官僚主义习气随之浓重。二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权力是种支配力量,一旦权力拥有者随心所欲,就会导致权力无原则扩张,出现腐败。特别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空间日益拓宽。对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并加以约束和监督,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三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在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部分党员干部很容易懈怠。忧患意识淡化,缺乏危机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沉溺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党长期执政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些问题。总之,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广大共产党员告诫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特别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于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转变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能够面向群众想民情。积极深入基层,特别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要能够不图虚名说实话。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扎扎实实为群众谋利益。要能够心想发展办实事。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精神与“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农村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有了群众的建设热情,才能调动起发展我们事业的强大力量。胡锦涛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党的干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手中的权力时,都要有强烈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弄清楚为谁掌权、如何掌权的问题。权力观,说到底是个世界观。世界观问题是个根本问题,世界观不正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权力观。解决世界观问题,就要注重在实践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严于律己,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就要主动投身于火热的人民群众实践;就要自觉地同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斗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做到清正廉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三、关于道德情操
道德水准的高低、品德修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人格品质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共产党员必须诚实守信,对党忠诚老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必须谦虚谨慎,做到好学深思,居安思危,谨言慎行,干工作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作决策要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艰苦奋斗,绝不能忘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珍惜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一分钱的财富。必须乐于奉献,把工作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放在首位,不能事事计较个人“得”与“失”,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主动舍弃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清正廉洁,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神圣使命鞭策自己,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勤政廉洁为官。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责任往往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与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反映日常工作中的责任心。真正的共产党员总是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神圣职责,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必须具有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品格,必须围绕肩负的历史任务,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先进性,以实际贡献走在群众前列。
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廉洁自律,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务

必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真正是心胸开阔,无私奉献,避免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
从当前来说,广大共产党员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个党员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先进分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把求真务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各方面工作当中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察实情、讲实话,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搞急功近利。
二是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提出“两个务必”。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之后,重申“两个务必”,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今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两个务必”。当然,今天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广大党员重新回到过去那种贫穷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中去,而是要保持那么一种革命精神、那么一种勤俭作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仍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只有牢固树立谦虚谨慎的态度,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发扬脚踏实地的作风,弘扬勤俭建国的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是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近些年来,一些党员的纪律观念淡薄了,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降低了。作为党组织,也有执纪不严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因违法犯罪被查处之后,在反思材料里常说,“当初如果组织上早提醒,领导上早批评,也不至于有今天。”这种情况表明,我们的党员还需要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党组织需要提高执纪的严肃性。
四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党内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已成为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危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危及党的生命,使党丧失执政地位。外国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话很有哲理。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因为腐败而下台的不胜枚举。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性,增强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干事又干净,为民、务实、清廉。像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我们党员干部应将个人人生价值与推进“三农”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开拓,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一些,“三农”知识更丰富全面一些,应付复杂局面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些。在创新“三农”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三农”新政策,把握“三农”新动向,研究“三农”新情况,解决“三农”问题,多想“三农”新点子,多出“三农”新思路,多创“三农”新经验,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关于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必须正确处理党员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觉维护组织权威,服从组织分配,接受组织监督,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事业的大局,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把全局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增强党的团结与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关系,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党内自由与党的纪律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
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出色能力和过硬的本领。能力是本领和才干,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的保障。没有能力,什么事也干不成,先进性便是一句空话。能力水平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员的能力,关键是具有带领广大群众前进的本领。一是要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做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能力,有效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发挥领头羊作用;三是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和危难关头能正确判断局势,分清是非,挺身而出,带领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学习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要注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长才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带头人。要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党员标准、“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分析剖析,肯定成绩、寻找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我们在新时期坚持党的根本宗旨,需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来,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共产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党的事业离不开人民。党员的自身价值只有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就是我们坚持党的宗旨的根本依据。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二是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共产党员最真挚的感情,就是对人民的热爱。没有这种感情,战争年代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今天,如果没有这种感情,也不可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踏踏实实为人民谋福利的内在动力,也是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牢固纽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情为民所系”。这个“情”字,蕴涵丰富,特别亲切,特别有针对性。今天,共产党员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渠道增多了,但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不能少。应该多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增进同他们的感情。
三是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践党的宗旨是具体的、实在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需要通过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个实际行动来落实,一件件具体事情来体现。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牢记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第一目标,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而绝不能做那种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和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共产党员都能够坚持“利为民所谋”,党的根本宗旨就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怎样认识权力、掌握权力、使用权力,是我们处在执政条件下实践党的宗旨的重大课题和考验。今天,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端正对权力的认识,真正明白,任何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而且,权力是受人民监督和制约的。如果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谋取利益的手段,那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归根结底,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真正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当作党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要以坚强的党性原则作保证,对“三农”工作高度负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办好民事,尽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我们不仅要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而且要树立奉献“三农”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农民。群众是讲实惠、看实际的,政策再好,不能落到实处,等于“画饼充饥”。同样是干工作,目的不同,工作效果就不同,群众认同感也不相同。现代农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和拼搏奉献,更离不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五、关于精神状态
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至关重要。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自加压力,鼓足干劲,战胜各种困难,顺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推动各项改革和工作取得新突破。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使各项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要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坚持务实为本、“干”字当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把学习理论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推动以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
形象是执政党的威信所系,魅力所在。树立良好形象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形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共产党员要树立干净干事、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必须在实践中落实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严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明。
综上所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团结带领群众的旗帜,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出色的能力是落实一切任务的保障,良好的形象是赢得民心的力量。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相辅相成,凝聚成巨大的动力,推动党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理想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责任是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能力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的基本条件,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把四者统一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统一于立足本职岗位,用坚定的理想、强烈的责任、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去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既要按要求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好规定动作,更要联系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从而使我们的作风得到改进,工作得到促进。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实践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论“三农”,要逆向思维,跳出传统框框,跳出“三农”圈子,从“三农”以外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寻找办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农业观,树立“兴农之路

不在农”、“农业比例低,不等于农业不重要”、“农业比例低,农业现代化程度就越高”的观念。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简称“三化”)建设,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新路子。中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对于我市实施“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在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抓好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保护粮食生产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五是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我们要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重点,以解决作风问题为突破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能力,从“三农”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切实解决影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突出问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密切联系当前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三农”工作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自觉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真正做到一声承诺,终生追求,才能创造性地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目前,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通过对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为民责任,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塑造干净干事形象。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要求是要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积极投身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主题,按照“三有一好”的目标要求,认真解决自己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争当时代的先锋。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把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责任转化为保持先进性的行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带头人,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仰无愧于前辈、俯无愧于后人的业绩。在新形势下,从事“三农”工作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严守党纪、一心为民,才能自觉保持和发展共产员先性,不断开创“三农”新局面。今天在这里,利用这个学习的机会,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在理想信念、执政为民、道德情操、党性原则和精神状态等五个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的总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是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能有远大的指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我们的根就断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中期理想。在现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近期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远大理想,又要坚信并实践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作为共产党员,还必须讲信仰,要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则,我们的脉也断了。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加强理论武装,关键的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根本的是要把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在实践中,把远大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统一起来,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做好当前的事,脚踏实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明确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整体推进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抓手,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党员是否真正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是看口头上如何讲,而是看行动上怎么做。首先表现为是否牢记对党组织的责任,是否充分认识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为党分忧;是否充分认识自己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为党增光。一个党员是否拥有理想信念,还表现为是否牢记对群众的责任。一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的党员,必然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一个党员是否拥有理想信念,最终表现为是否牢记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能否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造出突出的工作业绩。工作的岗位就是实现理想的舞台。一个真正确立理想信念的党员,必然在工作中谦虚谨慎而不骄傲自满,政绩突出而又不事张扬。
总之,共铸理想信念首先要抓好理论武装,重点是抓住学习实践。既要向书本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三农”知识,学习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做到“专”与“博”相结合;又要向实践学习,自觉把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三农”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驾双“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是敲出星星之火的石,是点亮熄灭之灯的火,是照亮黑暗之路的灯,是带领我们走向黎明的路。每一个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第2页

员既要在不懈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它、培育它,又要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它、体现它。
二、关于执政为民
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立了一整套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归根到底,就是坚持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能变。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对“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执政考验越严峻”有充分的意识。一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淡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而变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主人”,失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官僚主义习气随之浓重。二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权力是种支配力量,一旦权力拥有者随心所欲,就会导致权力无原则扩张,出现腐败。特别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空间日益拓宽。对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并加以约束和监督,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三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在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部分党员干部很容易懈怠。忧患意识淡化,缺乏危机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沉溺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党长期执政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些问题。总之,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广大共产党员告诫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特别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于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转变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能够面向群众想民情。积极深入基层,特别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要能够不图虚名说实话。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扎扎实实为群众谋利益。要能够心想发展办实事。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精神与“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农村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有了群众的建设热情,才能调动起发展我们事业的强大力量。胡锦涛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党的干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手中的权力时,都要有强烈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弄清楚为谁掌权、如何掌权的问题。权力观,说到底是个世界观。世界观问题是个根本问题,世界观不正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权力观。解决世界观问题,就要注重在实践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严于律己,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就要主动投身于火热的人民群众实践;就要自觉地同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斗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做到清正廉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三、关于道德情操
道德水准的高低、品德修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人格品质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共产党员必须诚实守信,对党忠诚老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必须谦虚谨慎,做到好学深思,居安思危,谨言慎行,干工作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作决策要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艰苦奋斗,绝不能忘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珍惜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一分钱的财富。必须乐于奉献,把工作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放在首位,不能事事计较个人“得”与“失”,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主动舍弃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清正廉洁,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神圣使命鞭策自己,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勤政廉洁为官。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责任往往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与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反映日常工作中的责任心。真正的共产党员总是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神圣职责,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必须具有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品格,必须围绕肩负的历史任务,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先进性,以实际贡献走在群众前列。
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廉洁自律,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务必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真正是心胸开阔,无私奉献,避免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
从当前来说,广大共产党员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个党员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先进分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把求真务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各方面工作当中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察实情、讲实话,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搞急功近利。
二是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提出“两个务必”。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之后,重申“两个务必”,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今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两个务必”。当然,今天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广大党员重新回到过去那种贫穷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中去,而是要保持那么一种革命精神、那么一种勤俭作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仍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只有牢固树立谦虚谨慎的态度,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发扬脚踏实地的作风,弘扬勤俭建国的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是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近些年来,一些党员的纪律观念淡薄了,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降低了。作为党组织,也有执纪不严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因违法犯罪被查处之后,在反思材料里常说,“当初如果组织上早提醒,领导上早批评,也不至于有今天。”这种情况表明,我们的党员还需要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党组织需要提高执纪的严肃性。
四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党内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已成为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危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危及党的生命,使党丧失执政地位。外国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话很有哲理。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因为腐败而下台的不胜枚举。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性,增强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干事又干净,为民、务实、清廉。像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我们党员干部应将个人人生价值与推进“三农”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开拓,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一些,“三农”知识更丰富全面一些,应付复杂局面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些。在创新“三农”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三农”新政策,把握“三农”新动向,研究“三农”新情况,解决“三农”问题,多想“三农”新点子,多出“三农”新思路,多创“三农”新经验,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关于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必须正确处理党员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觉维护组织权威,服从组织分配,接受组织监督,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事业的大局,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把全局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增强党的团结与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关系,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党内自由与党的纪律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
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出色能力和过硬的本领。能力是本领和才干,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的保障。没有能力,什么事也干不成,先进性便是一句空话。能力水平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员的能力,关键是具有带领广大群众前进的本领。一是要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做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能力,有效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发挥领头羊作用;三是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和危难关头能正确判断局势,分清是非,挺身而出,带领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学习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要注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长才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带头人。要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党员标准、“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分析剖析,肯定成绩、寻找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我们在新时期坚持党的根本宗旨,需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来,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共产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党的事业离不开人民。党员的自身价值只有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就是我们坚持党的宗旨的根本依据。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二是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共产党员最真挚的感情,就是对人民的热爱。没有这种感情,战争年代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今天,如果没有这种感情,也不可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踏踏实实为人民谋福利的内在动力,也是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牢固纽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情为民所系”。这个“情”字,蕴涵丰富,特别亲切,特别有针对性。今天,共产党员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渠道增多了,但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不能少。应该多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增进同他们的感情。
三是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践党的宗旨是具体的、实在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需要通过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个实际行动来落实,一件件具体事情来体现。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牢记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第一目标,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而绝不能做那种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和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共产党员都能够坚持“利为民所谋”,党的根本宗旨就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怎样认识权力、掌握权力、使用权力,是我们处在执政条件下实践党的宗旨的重大课题和考验。今天,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端正对权力的认识,真正明白,任何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而且,权力是受人民监督和制约的。如果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谋取利益的手段,那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归根结底,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真正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当作党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要以坚强的党性原则作保证,对“三农”工作高度负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办好民事,尽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我们不仅要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而且要树立奉献“三农”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农民。群众是讲实惠、看实际的,政策再好,不能落到实处,等于“画饼充饥”。同样是干工作,目的不同,工作效果就不同,群众认同感也不相同。现代农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和拼搏奉献,更离不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五、关于精神状态
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至关重要。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自加压力,鼓足干劲,战胜各种困难,顺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推动各项改革和工作取得新突破。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使各项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要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坚持务实为本、“干”字当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把学习理论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推动以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
形象是执政党的威信所系,魅力所在。树立良好形象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形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共产党员要树立干净干事、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必须在实践中落实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严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明。
综上所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团结带领群众的旗帜,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出色的能力是落实一切任务的保障,良好的形象是赢得民心的力量。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相辅相成,凝聚成巨大的动力,推动党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理想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责任是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能力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的基本条件,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把四者统一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统一于立足本职岗位,用坚定的理想、强烈的责任、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去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既要按要求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好规定动作,更要联系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从而使我们的作风得到改进,工作得到促进。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实践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论“三农”,要逆向思维,跳出传统框框,跳出“三农”圈子,从“三农”以外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寻找办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农业观,树立“兴农之路不在农”、“农业比例低,不等于农业不重要”、“农业比例低,农业现代化程度就越高”的观念。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简称“三化”)建设,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新路子。中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对于我市实施“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在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抓好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保护粮食生产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五是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我们要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重点,以解决作风问题为突破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能力,从“三农”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切实解决影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突出问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密切联系当前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三农”工作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自觉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真正做到一声承诺,终生追求,才能创造性地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显示中
××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一、现实:城乡差距巨大
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为,年这个比率缩小到。年以后,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比率经历了近年的上升期,这个比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尔后经历了年的下降,到年下降为,年以后又开始攀升,到年上升到,××年上升为。××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实际增长,收入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比拉大到,同时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仍有万人。总体上看,尽管改革之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上世纪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偏高的。
当然,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世界性的普遍事实,这个现象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这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既可能使这种扩张在一定时期内毫无节制,又可能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特别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势头,但政府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把握和国民经济再次分配格局不做重大调整。城乡居民收入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基期,并按照××年城乡居民收入和的不同平均速度分别递增,收入差距在年将扩大到:。显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因为农村、城市人口会发生变化,但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如果城乡收入格局继续延续下去的话,城乡居民收入将会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目标就将难以达到。
从全球经验看,人均超过美元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将出现两大类型: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均超过美元以后,经济结构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城乡、工农之间协调发展,保持着旺盛的经济活力;而拉美的一些国家,则在人均超过美元以后,城乡、工农发展失衡,经济停滞不前。可见,在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时候,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利益格局的问题,同时也是经济成长中的关键时期。
利益分享差距大
世纪年代以来,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尽管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实际上,由于“身份”的制约,许多农民没有真正享受到基本公共产品,农村社会发展还存在某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尤以农村公共卫生为甚。据统计,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国民待遇方面存在项的差别。单以医疗方面为例,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投入给了城市,只有划拨给农村。公共卫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但世纪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为数较多的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
同样,从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格局看,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这说明,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太少。这一方面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子女在教育环境上更是有天壤之别,从起点上就为未来差距的拉大埋下了伏笔。
而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在城镇,三个大的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都已经超过亿人,其中养老保险已经达到了亿人,而且国家也注入了一定的资金。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农村已经开始在试着搞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的保障制度,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大约有万人。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社会保障最主要的还是农民拥有的土地。
二、问题:权益缺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
农民权益缺失严重
从理论上讲,“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从实践中看,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缺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解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虽然逐步有所改善,但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并不低人一等。但是,农民的名义社会地位与实际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实际地位处于最低层。农民的职业本来是神圣的,没有农民的劳作和辛勤耕耘,就没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然而,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职业的社会心理却根深蒂固。农民耕作了一辈子,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竟然被说成是没有“工作”。在我国,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一个职业概念,而是变成一个身份概念,农民与市民相比就是“二等公民”。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基本的社会尊重都得不到。人们不仅看不起农业劳动,更鄙视农民,把农民称作“乡里人”、“土包子”,把农民的流动称作“盲流”等等,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国有财产名义上是属于全民的,农民也是其所有者中的一员,理应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得到好处。可事实上,农民对国有财产没有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分到的好处也很有限。
劳动权是公民的基础性权利,《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但大部分在农村中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却被排除在《劳动法》之外,其劳动权益也就无从保护了。其次,就业权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政府的就业政策向城市倾斜,农民就业受到歧视,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再次,失业的农民与市民所享受的待遇也迥然不同。同时,现行的刚性户口管理制度,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使农民的迁徙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或者要为这种迁徙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农民代表的人数及比例都偏低,农民所占的份额与其所占人口比例极不相称。年新的《选举法》把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数规定为:,这就意味着个农民的权利相当于个城里人的权利,农民的选举权不能保障。农民的被选举权就更无法保障了,被选举权对农民而言几乎可以说没有,这又意味着占全国人口的农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
人地矛盾突出
不可否认,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基本国情矛盾越来越突出。建国多年,我国农村人口从亿增加到近亿,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左右。结果是:人地关系越紧张,土地承担的对农民人口的社会保障功能就越大于生产功能。尽管农业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农业效益低下的事实却日益突出。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了多万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百分之四十的国家来讲,耕地无疑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本中之本”。近年来惊人的土地流失速度和由此产生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更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人地关系。
根据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两会答记者问介绍的情况,中国农村大概有亿多人口,其中有亿是劳动力。现在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二产、三产或者进城务工的接近亿人。农业生产大约还有亿的富余劳动力。因此,农村需要分流出来安排到二产、三产的人数是亿。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减少也是可以预期的,因此,从中长期(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看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不可能根本改变,只可能有所缓解。是否真正能够缓解,则要取决于对基本体制矛盾的改革。
三、对策: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在非农方面找出路
长期以来,忽视农民问题,并不是说在主观上不重视农民问题,而是在处理工农关系时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倾斜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已经并还在伤害着农民的感情。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实际措施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
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经济增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手段。因此,所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有参与发展的愿望,有参与发展的能力,有参与发展的机会,有参与发展的岗位。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在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要关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要把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中的充分就业、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文明素质、消除贫困、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环境优美等问题作为量化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作为政府行为选择依据。总之,尽快废除以为单一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指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政府职能要从经济增长目标向经济社会目标并重转变,维护和保护好农民的基本利益,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创造农民增收的社会环境,真正贯彻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实现,必须彻底进行制度创新,下决心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以平等的原则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即要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提供平等的医疗救助;提供平等的国民待遇。
转变观念
时下有一句俏皮话,说城里人数不出三辈,都是农民,意思一是说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实在太短,二是城里人和乡下人其实没什么区别,没有谁瞧不起谁的道理。中国的三农问题,正是因几十年来城乡隔绝、农村倒贴城市发展战略,导致了农村经济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边缘化,进而引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形成的,因此,在“三农”问题上,城市应有还债的心态,政府和城市居民都应有长期准备──农民兄弟一天不富起来,农村面貌一天不改善,政府和城市居民就要有一天的危机感。目前,许多富人包括一部分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中产阶层群体,可能仍对一号文件和它背后已相当严峻的“三农”问题,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关注。实际上,“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与演进,客观上阻碍着中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转化。“三农”问题绝不只最终表现为农民受穷的问题,也绝不只是政府面临的头号难题,它同样是城市居民的问题。为此,除制度上规范外,还应加强宣传,加大对农民权益问题的研究、宣传力度,健全农民权益的表达机制,唤起全社会对农民权益问题的关心,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文化理念。
在非农产业上找出路
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则必须实现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要实现这种结构变革,劳动力必须不断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非农部门。这一点已为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所证明。在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试图通过发展农业而使亿农民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长远来看,农民收入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市场条件下,只有务农收入得到保障,农民才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动机,农产品的供应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如果不打算或没有能力大量补贴农业生产,那么,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必须下降到大体上与农业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务农可以得到与从事其他行业大体相当的收入,保证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当劳动者能够得到大体上与从事其它行业相同的报酬时,他们才可能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农产品。
讨论“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而言“三农”,而是要跳出狭隘的“三农”领域,在更宏观的环境当中,用大视野来全面综合地审读、求解,设法从非农领域找出路。因为在农业产值占的比重只有左右的前提下,如果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足以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在农业之外。“跳出三农看三农”,我国“三农”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部分农民身份的市民化和就业途径的非农化,无论是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抑或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都是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整体进程相伴相生,并且因为城市化的存在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顺利进行的可能。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比如美国,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日本二战后农业人口下降了。因此,加快城市化建设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同时,在发展非农产业的问题上,要更加重视这些产业如何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就业,使这些行业所能提供的就业迅速增加,即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前提下,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不要盲目模仿。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解决中国的三农难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也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对此,我们应有耐心和恒心。目前,关键是要切实落实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在此基础上,关于三农问题上也应有长期的规划,把短期矛盾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以期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难题。



共同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大文章


共同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大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好!在这绿草如茵、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欢聚一堂。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谨代表市农业局对百忙之中来参加会议的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市邮政局领导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向今天在座的各“三农”服务点的代办员和嘉宾表示亲切的问候!心系农民群众,为“三农”服务,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宗旨。过去,我们农业局结合实际推广农业新技术,编写、传播农业技术资料,开展农业试验示范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中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三农”服务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探索。据资料显示: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已连续七年低于5,而同期国民经济增长达到了近10。农资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业致富信息闭塞,千百万农民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和投入。鉴于这种局面,整顿农资流通渠道,规范农资市场,致力于建立畅通的销售、服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温家宝同志曾提出:邮政也要服务“三农”。邮政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邮政服务“三农”最明显的优点是渠道畅通、服务到家、降低成本、保质保量、统一管理、诚信服务,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农村市场农民群众的需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农业局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市邮政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开通了联合服务“三农”的渠道,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资经营单位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快捷、便利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崭新的农业科技推广的模式是正确的,用“收订到农户,投递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精心、耐心、细心”的专业服务,已经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今后,我们农业部门将继续准确及时地做好农技推广、病虫情报、致富信息等资料的编辑发布工作,及时通过市邮政局投递网络,把农业科技、农资产品的信息推广和业务咨询工作送到家,并及时反馈农民群众的需求信息,同时加强对各“三农”服务点农业法律法规和农资经营业务的培训工作,指导各“三农”服务点建好示范田和试验点。同志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中央的大好政策下,只要我们再接再厉,共同努力,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就能共同打造出优质、高效、便民、诚信的“三农”服务体系,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大文章!《共同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大文章》共同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大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