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化教育心得体会-观《周恩来与故乡》有感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党员电化教育心得体会-观《周恩来与故乡》有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党员电化教育心得体会-观《周恩来与故乡》有感“忘故乡那小巷,走少年读书郎。难忘故乡那枝梅,千里万里犹飘香……”作为五塘小学的一员,我非常荣幸的能够观看多媒体音乐话剧——《周恩来与故乡》。在中国话剧百年史上,周恩来是一位独特的功臣。今天观看这样一部话剧,似乎,周总理就在我们身边;似乎,这部话剧就是周总理灵魂的导引;似乎,周总理的生命在今天——南京紫金大剧院——又一次得到延续。下午4.点半钟,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剧院,只觉得眼睛有些湿润……童年,少年时代本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但对周总理来说,从他出生那时起,伴随着家境的衰弱,他更多的是体会了生活的艰难与沉重。由于不可能从家庭中获得太多的经济支持,他只有凭着自己的艰辛努力,借助朋友老师同学们的助力,抱着“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开创了一番人生新天地,于23岁时成长为一位职业革命家,从此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人生之路。周恩来,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对于国家,他是开国功臣;对于人民,他是伟人,是救星;对于妻子,他是温柔体贴的丈夫;对于子侄,他是严师,是慈父。然而,就是以国家为重,人民为重,把中国人民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周恩来在很多时候却是无奈的。多少次,他是答应周八婶说要回家看看,多少回,他答应家乡人民说要抽空回来见他们,但是“想回去的时候,却不能回去。”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以至于抽不出一点儿时间回淮安看一看家乡的父老乡亲。淮安人民盼总理回家看看,盼望了几十年。但周总理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淮安的父老乡亲。一九六五年,周总理的侄儿周尔萃回家前被周总理叫了过去。周总理问:“三大纪律第一条是什么?”侄儿回答:“一切行动听指挥。”然后周总理又说:“好!我现在交给你一个特殊任务。”侄儿就充满疑问的问:“什么特殊任务?”只不过他千想万想也想不到周总理让他回去把淮安的周家祖坟深埋了。要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安息着周总理的十三位先辈,包括对周总理有深刻影响,他最亲爱的生母和嗣母,并且在当时这是被认为很不孝的。总理并不是铁石心肠的不孝子孙,他是为了农民有更多的耕地啊。周总理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为人民承受苦难,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关怀自己、关爱人类。他希望自己多承受一些,人民便会少承受一些。观看到这里,许多观众已泣不成声,总理虽已逝去,但他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平凡而崇高的人格和品德却挥之不去,那一句“对于自己的亲人,如果非要搞特殊化,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特殊的贡献吧。”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必须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地服从全局,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就在与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先进性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相比之下,同时也看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曾几何时,有多少时间从眼前匆匆溜走;曾几何时,我迷失了自我,不知所趋;曾几何时,我忘记了吃苦耐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那一刻,我幡然醒来……觉醒之后,应该是执着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周恩来的大局观》心得体会


学习《周恩来的大局观》

--三河回族乡 郝卓群

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将小我放置在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的大局观。周恩来总理更是将这样的大局观贯穿一生。无论是在民族危难时期还是在国家建设时期,只要大局当前,他都会做出顾全大局的选择。红军时期他坚决支持拥护毛泽东同志,使得红军摆脱敌人胜利到达延安;西安事变中为了中华民族统一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文革期间为了和国家的稳定,更是忍辱负重、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在特殊时期相忍为国、相忍为党,他高尚的政治品格与人格光辉使我们更加明确,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对于个人,我们应加强思想建设,心怀大局,争做格局宽广的合格党员。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把握全局态势的能力,对年轻党员成人成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年轻党员应积极参与“三会一课”,落实“两学一做”,通过理论学习,在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中感受他们为党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党员先锋的优秀事迹中学习他们坚守使命“舍小我,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年轻党员更应在工作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锻炼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如此才能在需要发挥党员作用做抉择的时刻,准确判断事情发展态势,将各方面损失降到最低,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对于国家,我们提倡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目光长远,构建普惠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能力提升呼唤使命担当,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中国勇立时代洪流潮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其中有关全球生态和谐的内容,更是站在时间的维度,纵观人类发展,志在泽被后代,功在千秋的普世大局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在思想上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实践中创新环保技术,改善生活方式,不仅着眼于当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更要放眼子孙后代的延续发展,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人长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一生的拼搏奋斗使弱小贫穷的旧中国改头换面,今天,我们正站在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前沿,更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当中,尤其是年轻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传统美德的精髓,涵盖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部道德内容,一代伟人的千秋风范为广大干部群众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应该把周恩来精神作为国家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应该使之熔铸在机关工作作风之中。

第一,修身律己、慎独自省。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一名言,就是周恩来总理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对自己的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等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能够持之以恒,做到善终的人却不多。而周恩来同志却能够毕其一生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克己奉公,以他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既给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朽丰碑,真正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中很高的境界-慎独自省。

第二,敢于负责 勇于担当。70年代初,****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群众不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的宋平同志汇报了**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敢于担当,不仅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提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大事面前敢于承担的胸襟,也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伟人风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更要敢担责任。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现实工作中,风险、责任无处不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会有责任和风险,都会有困难和艰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怕,那也怕,畏首畏尾,是谈不上"担当"的。责任心、事业感必不可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勇敢地承担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工作,真正做到责任上身、工作上心,不讲困难、不讲条件,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往前赶。

第三,艰苦奋斗。周恩来一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世人公认的楷模、典范。周恩来的少年因家道败落,经济一直非常窘迫,常要靠亲戚、好友、学校的接济才能得以维持。但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更加勤勉,坚持努力地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分忧,报答接济自己的亲朋和同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竟过着"废止朝食,日食两餐,不食荤食"的生活。他曾说: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是要勤俭节约,总不能铺张浪费地建设共产主义吧!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四,崇尚节操,浩然正气。周恩来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周恩来是党内透明度很高的领导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他多次讲过自己亲属中有劳改分子,这是指与他一同长大,小时候交情很深的一位堂兄。抗战时此人帮助我们建过电台,解放后仍留在铁路系统工作。1953年因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被判刑劳改。这个堂兄的孩子因家庭关系,入党后一直没能转正,1958年来找周恩来。周恩来帮助他正确认识家庭问题,鼓励他接受党组织考验,说"不能因为你是总理的亲属就去干涉"你的转正问题。这个堂兄的孩子后来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转为正式党员。正气,指的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风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群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是正气浩然,还是邪气猖獗,往往是走向进步和兴旺,还是走向衰落和腐败的重要标志。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节操。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政的模范。廉洁从政,必须弘扬浩然正气。

"周恩来精神"是镜子,是旗帜,更是修身养性的榜样,弘扬周恩来博大精深、感人至深的崇高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他蕴涵的这些精神都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如何做人、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恩来精神 弘扬传统美德

周恩来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传统美德的精髓,涵盖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部道德内容,一代伟人的千秋风范为广大干部群众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应该把周恩来精神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应该使之熔铸在机关工作作风之中。

第一,修身律己、慎独自省。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一名言,就是周恩来总理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对自己的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等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能够持之以恒,做到善终的人却不多。而周恩来同志却能够毕其一生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克己奉公,以他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既给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朽丰碑,真正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中一个很高的境界-慎独自省。

第二,敢于负责 勇于担当。70年代初,****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群众不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的宋平同志汇报了**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敢于担当,不仅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提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大事面前敢于承担的胸襟,也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伟人风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更要敢担责任。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现实工作中,风险、责任无处不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会有责任和风险,都会有困难和艰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怕,那也怕,畏首畏尾,是谈不上"担当"的。责任心、事业感必不可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勇敢地承担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工作,真正做到责任上身、工作上心,不讲困难、不讲条件,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往前赶。

第三,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周恩来一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世人公认的楷模、典范。周恩来的少年因家道败落,经济一直非常窘迫,常要靠亲戚、好友、学校的接济才能得以维持。但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更加勤勉,坚持努力地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分忧,报答接济自己的亲朋和同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竟过着"废止朝食,日食两餐,不食荤食"的生活。他曾说: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是要勤俭节约,总不能铺张浪费地建设共产主义吧!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四,崇尚节操,浩然正气。周恩来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周恩来是党内透明度很高的领导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他多次讲过自己亲属中有劳改分子,这是指与他一同长大,小时候交情很深的一位堂兄。抗战时此人帮助我们建过电台,解放后仍留在铁路系统工作。1953年因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被判刑劳改。这个堂兄的孩子因家庭关系,入党后一直没能转正,1958年来找周恩来。周恩来帮助他正确认识家庭问题,鼓励他接受党组织考验,说"不能因为你是总理的亲属就去干涉"你的转正问题。这个堂兄的孩子后来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转为正式党员。正气,指的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风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群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是正气浩然,还是邪气猖獗,往往是走向进步和兴旺,还是走向衰落和腐败的重要标志。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节操。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政的模范。廉洁从政,必须弘扬浩然正气。

"周恩来精神"是镜子,是旗帜,更是修身养性的榜样,弘扬周恩来博大精深、感人至深的崇高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他蕴涵的这些精神都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如何做人、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内容。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