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学生开火车口算1+1=? 2+1=? 3+4=? 4+9=? 5+7=? 6+8=?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兴趣是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口算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昨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瞧,它们都跳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板书“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哪些词语的意思与“奚落”很相近呢?(讽刺、挖苦、嘲笑……)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的近义词。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里有精彩的描写,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用“我从————这句话,感受到铁罐——————”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一)自读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性格特征
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适时点拨与评议。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这句话体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2、指导朗读。这句话你认为该怎么朗读才好呢?
*重音落在“碰”字上,把“陶罐子”读得慢些,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骄傲、冷淡的态度。
*重音落在“敢”字上,表示铁罐认为陶罐是没有胆量碰他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重音落在“我”字上,说明铁罐认为自己十分结实,了不起,不把陶罐放在眼里。
3、表演读(边读边加动作,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傲慢)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理解“懦弱”的意思
2、轻蔑是什么意思?
3、轻蔑的表情是怎样的?带上这样的表情,来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铁罐霸道,不等陶罐把话说完
2、铁罐很自以为是,认为陶罐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3、理解“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课文指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来看待。)
4、铁罐凭什么这么说?(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4、指导朗读
d、“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时铁罐最后说的话,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想想看,这时,铁罐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对陶罐说呢?(怒不可竭 火冒三丈 近乎疯狂 气愤……)
2、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教师捕捉学生的“风云变幻”,给予点拨,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交流各自体会,达到资源共享]
(二)默读1—9自然段,体会陶罐的性格特征
过渡语:一开始我们只觉得这是一只骄傲的铁罐,可通过用心地研读它的神态和语言,除了骄傲外,我们还体会到了铁罐更多的缺点,傲慢 自以为是 霸道……。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呢?请小朋友找出陶罐说的话,并读一读,说说从陶罐说的话可以看出陶罐是一个怎样的罐子。
a、“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虚 随和 友好)
2、(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的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很谦虚)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从陶罐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罐子的作用是什么?
2、“再说……”想想陶罐还想再说些什么?(不会生锈 美观……)
[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指导朗读
c、“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自读体会陶罐的谦虚 不斤斤计较 心胸宽广
2、“? !”看出陶罐也觉得铁罐越来越不像话了,所以他说话的语气也加强了。
铁罐对陶罐一共奚落了四次,可是陶罐却只回答了三次,面对铁罐最后一次无法容忍的话,陶罐是怎么做的?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三)观看动画
过渡语:通过研读,让我们体会到了陶罐的彬彬有礼,友善,谦虚,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动画城里的叔叔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把它们的对话拍成了动画,想看一看吗?现在你们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一个碗、一个盆或者一把勺子,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它们的对话。
[轻松的音乐与动画,既是课间休息,又复习了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国王御厨里的碗、盆、勺子们,当你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四)学习第二部分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得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它们变化的句子。
a、陶罐有没有发生变化
1、没有发生变化
“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干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从这句话我认为陶罐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有变化
从女孩的话中我认为陶罐的外形虽没有变,但它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b、铁罐呢,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连影也找不到)
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呢?
简单说明是这是常识里氧化现象。
课文学到这,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
2、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
师小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展示读,呈现文本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小朋友们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请小朋友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先练习,我看哪组小朋友表演得最认真。
生表演课本剧
[这一环节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重在培养了协作精神]
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拓展读,升华文本
过渡语:小朋友表演得都很出色,老师仿佛已走进了童话世界里。你们也想仿造《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自己编写故事吗?
选材很重要,现在请小朋友展开想像,小组自由选题材。
学生简述故事的简单内容
同学们选择的题材都很好,放学后,展开想像力,再把故事编写具体,好吗?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是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设计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奚 骄傲

朴实光洁美观 不见踪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难点。既要突出学习重点,又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在第一块中主要抓住铁罐和陶罐的话感受体会。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方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整合和运用。

fwR816.COm阅读欣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这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炮手》


这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炮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炮手》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的一名普通的炮手,为祖国的利益亲手炸掉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故事.全文以对话的形式,以人物神态描写形象突出了主人公"炮手"的复杂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本课一方面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地就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另一方面文章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将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准确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当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人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因此教学时要围绕"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炮手在神态,言语变化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结合课外辅助材料,深入体悟神态变化对表现中心的作用."这两点来进行.教学重点定位于由炮手神态变化的表层现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实质.
1,以"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重点词语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前后对比,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逐步走进炮手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细细体味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以及当"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另外,让学生对文中另两处人物神态的对比,侧面突出炮手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炮手的奉献精神,在读中升华思想感情.学生渐进有序地自读自悟(自由读,齐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等),使自身投入到文本当中,充分创造出悲壮,肃穆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炮手,去体验人物矛盾交织,痛苦绝望的内心.把"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的训练放在学生体会炮兵和将军不同情感的过程中进行.将军因为想到马上要消灭敌人,心情激动,兴奋,舒畅;而炮手想到将要摧毁自己的家园,心情十分痛苦.让学生将自己当作炮手,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追问,让学生感受炮手脸色为什么由苍白变为煞白,惨白,由此去感受炮手情感的变化,体验这三个词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历经言语者的思想感情,使"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变得不再白,而是灵气十足,丰富厚重.
3,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教学时尝试在课文多处"留白"处发挥学生合理想象,真正走进炮手内心.如想象炮手心理活动,想象对子座红瓦白墙的房子,想象炮手家园的美好,感受一切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感受炮手紧张,复杂,痛苦的心理,感受到炮手行为的伟大.我最深的感受是本堂课教学中,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还做得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被程度激发出来,学生对炮手当时的心情体会的还不够深刻,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足,今后还需多做努力.
《炮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由于操作上的欠缺,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利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炮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东埔小学洪清雅
走下讲台的那刻心情却轻松不起来,课是结束了,反思才开始启程。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美好的教学设计不等同于精彩的课堂,都说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都说教材知识是有限的,挖掘课程资源是无限的。
当然,从总体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听课老师及教委办老师对整课堂的教学流程评价挺高的。那么,就从以下几点展开我的反思。
一、对教学重点讲解不透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炮手脸色苍白、煞白、惨白的神态,进一步体会炮手的心情。当预先设计如何提问学生的问题和组织学生回答的时间较多,而一上课,怕完不成教学进度,此环节就节省了,改为我来引导,让他们以读促悟。课后,语文教研组长提议我这部分应展开透彻才好!现在回想起来,原以为本班上课教学节奏太慢了,就想在借班上课时,调整速度,使教学进度紧凑些。
总之,教学重点应多展开!
二、缺乏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借班上课需要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和上课习惯。当要求学生小组四人合作交流炮手为什么要亲自炸毁自己的家园时,学生讨论不积极不热烈,应对他们班平时是否有组织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解,更要在课前对你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学情呀!现在回想,原本是体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课堂中收到的结果却甚微呀!
作为老师,怎么不好好去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呢?
为什么看到学生沉默不发言的时候,没有引导他们读读课文让他们有事可做呢?而仅仅是教师一句激励语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了,一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了,一人就有两种思想来鼓励他们加入热烈的讨论队伍中呢?更或许是我一味追求热闹有氛围的讨论效果,而学生未企及我们需要的层面,师生之间未达成共识,致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环节产生怀疑呢?
三、个人教态大方自然,这是许多听课老师的共识,教学前程设计新颖,教学过渡衔接自然,特别是教学评价语言多样化很到位,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另外学生回答出符合文本的语言也让我感到这堂课确实有让他们吸收到了什么了,这也是我一向愿意去做的!
整堂课下来,感谢本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帮助,没有他们,我无法有如此清晰的教学,一节扣一节,紧凑有序!
由此我想到教学要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就是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解、困惑等及时总结整理并融入到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做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因地制宜”或者“因材施教”,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总之,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好好精心地、小心地准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能够达到行云流水的状态。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狮子和鹿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课件)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说学习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交流。(贴图)

(四)、品读课文,体会探究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鹿遇到狮子之前,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是怎样的?

鹿遇到狮子之后,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2、学生汇报鹿遇到狮子之前,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是怎样的。相机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对角的赞美、喜爱,对腿的抱怨。(板书:精美别致 太细难看)

3、学生汇报鹿遇到狮子之后,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学生齐读鹿说的话。(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4、比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引入5、6自然段的学习。(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自由地读5、6自然段。

a、读后你知道了什么?(鹿靠有力的腿从狮口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挂在树枝上险些丧命。)

b、同学们,你们看过凶猛的野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那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森林深处去体验。(老师范读五、六自然段)

c、听了老师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惊险)

d、你们想试一试吗?想一想老师刚才的朗读,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乐配读。

f、你们读得真好!如果你们就是那只刚刚脱险的鹿,你想说什么?

(五)、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吗?(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课件出示)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3、小结:我们学了课文之后,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全新的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事物,能从不同的环境去了解事物。

(七)、品读、赏析、积累。

1、学生选择课文中感兴趣的部分再读一读。

2、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翁和魔鬼


教学内容:

1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抢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野餐 葛藤 蕨叶 煮汤 凹入

削尖 篝火 山姜 丰盛

2、暑假,我们全家去山里野餐,大自然为我们奉献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野餐带来的乐趣吧!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

2、说说聪聪的爸爸为什么要带领孩子去野餐?

3、野餐的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怎样?(板书:决定野餐)

4、理解“兴奋”,指导朗读。

三、重点品读,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快乐野餐的段落(第8、9自然段)。

(2)课件再现野餐情境,指名学生叙说。

(板书: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3)假如你是聪聪家的成员,此时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4)同学们认真想想,大家为什么如此快乐?

(5)“丰盛”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来?

(6)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细细体会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

2、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1)这么丰盛的菜,聪聪一家是从哪里弄来的?

(2)学生自由读3~7自然段。

聪聪一家向大自然买了哪些菜?(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3)在买菜过程中,你印象最深是什么?

(4)重点品读:爸爸学水叉鱼的情景。

①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叉鱼的动词“栽、伸、蹬、潜”,体会这些动词的运用,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②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敏捷身手?

③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水獭吗?(学生齐读爷爷的话)

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水獭了?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因毛皮珍贵,水獭遭到人们无节制地捕猎,加上开发建设使水域污染,其数量已稀少,需加强保护)

(5)回想表达:生活中,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说说当时的情景或自己的感受。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心朗

读第3~7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回味全文

学生自由深情的朗读,感悟无穷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完成选做题:野餐中大自为丰献出丰盛的菜那么,我们应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包括食物快乐……我们要回报大自然爱护它的一草一木,绝不乱砍滥伐,不捕杀野生动物,不乱如扔垃圾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

六、攻固练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9课的练习。

板书设计:

 9 野餐

 决定野餐

爷爷挖根

奶奶采蕨叶

野餐 大家“买菜”妈妈摘瓜

爸爸叉鱼

 快乐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园地三

教 学

目 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知识点

梳 理

反问句、打比方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五、总结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二、成语故事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一、我的发现1、比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二、读读记记1、自由读句子。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三、读读背背1、自由读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3、开火车背诵。4、齐背。

课 后

反 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列宁的课文,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今天我们又要要学习发生在伟大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自学生字词。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畅所欲言。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看课件,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从哪些句子看出列宁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灰雀,找出有关句子。
抓住句式“每次……都……”,(可以进行说话练习)“还经常”等词句来理解。
通过上下文理解“仰望”的意思。
4.知道朗读第一段。
5、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重点指导“胸、步、或”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词语。
2、看课件,激发兴趣。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d.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课后分析:
美的升华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灰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真是这种感染和熏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再一次一次美的升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塞下曲


设计意图:
《塞下曲》这首古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应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这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 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