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反思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反思,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反思

今天复习式与方程的内容。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为两个层次展开,教材的第一层次首先指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然后由小精灵发问,让学生“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通过对话,举了一个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例子,又提议用字母表示分数乘法的算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第二层次的教材首先再现方程的概念,并启发学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参和作业本都安排了一个课时,但在今天的实际教学中,一节课只完成了知识的梳理,没有相应练习,书上的练习没有完成,还需要安排一节课进行巩固加强。

在整理过程中,围绕: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时?这个问题展开的。学生马上反映字母可以表示数,其他不是很清楚,接着一位学生说出了公式,一位学生说出了运算定律,就是想不起来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例举用字母表示公式的情况,学生开始有点还是生疏。有一位学生说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随后学生陆续地说出了其它的一些公式。因为是例举,我并没有让学生说出全部,转而让学生例举表示运算定律的情况,由于这个内容刚复习过,学生相对轻松些。之后,我指出:用字母除了可以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外,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并让学生说说S=VT的意义。随后提问: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马上想到了字母与字母、数字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在针对性练习时,让学生明确了。一是乘号可以省略,二是数字必须写在字母之前,三表示1个时1也可以省略。

整理完字母表示数,出示六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或等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方程。学生首先找出了1/2X-6.8=4.2,但就是找不出Y+X=W,b=6。于是,我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方程?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然后让学生按此对比,帮助学生明确Y+X=W, b=6也是方程。在整理解方程时,学生对于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一片模糊了,只能教师出手了。让学生思考了解方程的依据,用等式性质来解答,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方程原理。对于检验学生只知道代入检验,具体的过程说不完整,连我也不知是怎样了?也不能怪学生,平时我也只是要求学生口头检验的,很少书面检验。

第三部份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新课程教材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因此在数量关系的教学中比较强调顺向思维。即倡导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因此,本节课主要是强调了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的方法。要先列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但从作业来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是偏向于喜欢用算术解,认为用列方程解过程比较繁琐!今天的作业中有一题:花园里月季花有250棵,是牡丹花的3倍多10棵,牡丹花有多少棵?只有小部分学生对了,一了解只有8人用方程解的,都对了。其中算术做的只有6人对的。也就是题目没有明确用方程解,学生很少会用方程来解答,真不知怎样让学生喜欢用方程来解答呢?

fwr816.coM编辑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 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 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数与代数


复习内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含义等。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数的意义。
(1)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
②联系课文情境图,说出各种数的具体含义。
如:1722是自然数。这里表示词典页码的数量:有1722个1页。
8844.43是小数。表示八千八百四十四又百分之四十三。
是分数。这里表示把全年天数平均分成5份,空气质量良好的占其中的3份。
40%、60%是百分数。这里分别表示羊毛和化纤成分占总成分的百分率。
-25℃是负数。它表示比0℃还低的气温度数。
(2)什么是整数?
①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
③做一做
()是正数,()是负数。
()是自然数,()是整数。
2、数的读、写
(1)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个位十分位…
计数单位…︵个
︶十分之一…
①填一填,读一读。
②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③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④做一做。
27046=2×()+7×()+4×()+6×()
(2)读法和写法。
①读出下面各数。
1060000000.00625.08
a、读一读。
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
②写出下面各数。
九十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零点二零零八
a、写一写
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改写。
①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②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过程要求:
a、学生改写。
b、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要点。
3、数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填一填。
小数分数百分数
0.25
12.5%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联系十三第1~5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流。
复习内容:数的认识(二)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填一填。
③分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分数单位变了)
(2)小数的基本性质。
①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002.54.3000
③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小数计数单位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如:0.3=0.30=0.300
==
(3)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比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如果把小数点向左移位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倍数与因数。
(1)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
①4×5=20
20是5和4的倍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
20的因数有1,20,2,10,4,5。一共有6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
4的倍数有4,8,12,……,有无数个。
④着重说明:
最小个数
因数1本身有限
倍数本身/无限
(2)2、3、5倍数的特征。
①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偶数。
②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如:10,25,45,60等。
④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如123,303等。
(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1是奇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公因数与公倍数
12的因数20的因数50以内6的倍数50以内8的因数
12和20的公因数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
(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三第7~9题。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如:
①一共折了多少颗星?36+28
②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
③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
④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
24×24×
⑤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
÷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4.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出示以下内容:
a+0=a×0=0÷a=
a-0=a×1=a÷a=
a-a=a÷1=1÷a=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以上交流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加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减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5.四则运算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括如下:(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减法
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求相同减数个数的算便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结: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的加法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是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3.课堂小结。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二)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3)算一算。
①计算: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②计算:4×
=4×……应用乘法分配律
=4×1
=4
③计算:(21-
=21……应用乘法分配律
=3-
=
④计算:5.03-2.14-1.86
=5.03-(2.14+1.86)
=5.03-4
=1.03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算一算:(710-18×4)÷2
板书(710-18×4)÷2
=(710-72)÷2
=638÷2
=319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算一算:
=
=
=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练习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过程: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1)(2)
==
==
==
=3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用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
(4)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0.9
=0.75-0.9
=1-0.9
=0.1
0.75除以,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20
=6.8-4
=2.8
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100.1÷0.91-100.95
=110-100.95
=9.05
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
a÷b可以读着:
(1)a除以b;(2)b除a;
(3)a被b除;(3)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列式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复习内容: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是多少?(2)200减少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①利用电脑课本或幻灯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②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学生回答时,不必要求统一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
如: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计算;
(5)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过程要求:
(1)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2)与同学交流,互相探索、整理;
(3)不必作统一要求,让学生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2)解决问题。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A、这里的表示什么?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
B、画线段图表示。
C、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D、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是多少件)
E、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6、7题。
教学内容:式与方程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学生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后再与同学交流。然后汇报交流情况。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a乘4.5应该写作4.5a;
s乘h应该写作sh;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反思”一文,希望“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反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数学方程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