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以内的加减运算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以内的加减运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99)
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fwR816.COm阅读欣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礼品商店图(见教学挂图2)。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如我用10元钱在礼品超市买了1件礼品,还剩下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 )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活动延伸:
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种子排队(7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目标:
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若干) 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 (出示记录纸)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七颗)蚕豆呢?(七颗)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掌握5的加减法。
2.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3个减去一个,又是多少?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减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减法算式二、复习5的组成①让幼儿回忆5可以分成几和几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三、出示直观教具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3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 过了一会又来了2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3头狮子再添上2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3+2=5?写出算式3+2=5③、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2只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
为什么5-2=3?写算式5-2=3?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减法算式(方法同上)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减法应用题的要求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减法进行口述应用题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六、玩"谁最快"游戏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减法)2.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七、书写算式1.让幼儿书写加减法算式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八、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初步学会看图列式,跟着老师的引导理解图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复习7的加减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复习7的加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文.章出自教.案网)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数的分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数的分合

教学目的:
1、探索10的分合,理解10的不同组成、分解关系,进一步感知数分合的有序性,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2、用10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交流经验。

教学重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掌握10的分合。
教学准备:雪花片若干、白纸6张、笔6支,磁铁若干,10的分合、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8、9的分合,请幼儿上台自己写出8、9的分合式
1、碰球游戏
2、填空8、9的分合式
3、观察师:左右两边的部分数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左边按顺数规律排列,右边按倒数规律排列)
二、探究10的分合
(一)猜想和验证师:今天我们要研究10的分合,请小朋友猜一猜10可能分成几组?
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验证。每组发放雪花片和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一些小朋友操作,一些小朋友记录
(二)评价和交流
1、请一组代表展示合作得到的10的分合式。
2、请不一样的那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分合式。
3、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得出结论:分合式排列顺序不同,分合结果相同。
(三)记忆,填空1、出示课件,请幼儿回忆10的分合,有哪些,填空
(四)学习儿歌,自由游戏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
(五)巩固游戏--碰球教师示范,然后请幼儿来当小老师
(六)延伸活动:扑克牌游戏扑克牌找朋友,拿出扑克牌,两个幼儿一组1到10,一人先出一个数字,然后请另外一个人选出与第一个小朋友抽出的数字能组成10的扑克牌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儿得很开心,数字宝宝10的分合我们也学会了一些,我们益智区里面有许多扑克牌平时宝贝们也可以进区角去用扑克牌玩数字分合的游戏,好吗?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以内的加减运算”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