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文.章出自教.案网)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fwR816.COm阅读欣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学习从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用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激发运算兴趣,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会进行9的加减法。
(材料准备)《国王的皇冠》拼图1张;练习纸1张。
【重点与难点】理解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欣赏《国王与皇冠》拼图,幼儿说说:
1、图上像什么?(左边:像金灿灿的皇冠;右边:长胡子的国王)
2、这些图形是有几个图形组成的?
左边:9个;右边:10个
3、各图分别由几个什么图形组成?
左边:圆形3个,三角形6个;
右边:椭圆形5个,梯形5个
二、找找、列列
在各个拼图中找出三个数字,进行列式
如:3个圆形,6个三角形,一共有9个图形,可以列式:
3+6=9;6+3=9;9-3=6;9-6=3
如:4个橙色的圆形,5个橙色的三角形,一共有9个图形,可以列式:
4+5=9;5+4=9;9-4=5;9-5=4
重点和难点:理解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知道加法式子的两个数字互换,答案都是一样的:减法式子中的两个数字互换,总数都是相同的。
三、填填、算算
1、幼儿在练习册上学写数字10;
幼儿在练习纸上根据所画几何图,按照形状、颜色、大小、方位等不同特征在10的加减法试题空格内填写相应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教案网出处!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复习7的加减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复习7的加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部分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一文,希望“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