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导学案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有教学教案写的越优秀,所呈现出来教学情况也会更好。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也许以下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导学案”合你胃口!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惊讶、谈心、派出、引路、列宁、蜜蜂、敲门、附近”8个词语。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区别并正确运用“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
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法指导:
1、读写本课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并用红笔标出易读错、易写错的部分,小组交流。
2、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多读句子,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进行区分。
3、通过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分析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原因。
知识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结合课文中生字的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借助字典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在课后的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写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自学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1、jīngyàtantianpaichuyǐnlu

lieníngmìfengqiaomenfujìn

2、我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合作探究】
1、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列宁是一位了不起的,他为什么要亲自找一个养蜂人呢?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通过对比,体会加点词语的不同。
(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的近义词是,往常的近义词是。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课文中划一划有关句子,小组内读一读。完成下面的练习。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找到了养蜂人
4、朗读感悟
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组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说一说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中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方法,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课堂小结】
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凭借着和找到了养蜂人,真了不起。我们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课堂检测】
1、我会看拼音填空。
tantian
(1)老师经常和我们。
fujìnpai
(2)我家()有一个大型的超市,妈妈经常()我去买日用品。
jīngyamìfeng
(3)养蜂人对列宁能找到他感到很(),列宁告诉他:是()给他
yǐnlu
(),他才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2、我会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写序号)
①常常②往常
(1)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2)放学后,他()到后操场打球。
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说。
【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蜜蜂引路”中的“引”是“带领”的意思。()
(2)“开门的果然是那养蜂的人”中“果然”在文中表示事实和列宁料想的一样。()
(3)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
(4)列宁是靠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蜂房蜜蜂养蜂人
因为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而()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跟着()就找到了养蜂的人。

fwR816.cOM品读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点。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学习,读文识字。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指导识字,合作学习。
3、点评、范读、感悟。
4、自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
5、合作认字,记词。
6、再读课文。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8、自读自学。
三、边读边议,领悟其意。
1、简单介绍列宁。
2、读第一自然段。
3、“谈天”是什么意思,能否另换一个。
4、在读中感悟。
5、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读第二段,领悟其意。
四、提出疑问:
1、列宁要去找谁?
2、列宁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吗?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二、自读感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师生对练)
五、让学生认识到:
列宁是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课后小结: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⑴ 自读全文,画出不认知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⑶ 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三、巩固识字
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假如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答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假如同学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上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同学书写的字,师生一起评议。
五、自读课文
同学自身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⑴ 讨论:
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⑵ 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经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⑶ 集体朗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⑴ 小组合作: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扮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⑵ 汇报交流:
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同学的画或老师自身利用简笔画,协助同学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⑶ 谈感受:
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4段:
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4、集体朗读全文。
三、创编扮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扮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四、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也同样运用质疑课题的方法,让同学进行文本学习,让同学自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列宁的善于发现和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名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画画、做做、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
一、扣题质疑,引读全文。
1.读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如:蜜蜂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蜜蜂为谁引路?引向哪里?结果如何?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再次速读全文,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直奔重点段,理清“行走”路线。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围绕“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列宁的行走路线。
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白纸上画出列宁的行走路线的简图。
4.出示剪贴画: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这些词有没有忽略。)
(借助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练习:
(1)让学生质疑,看这段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理解本段的重点词语——“结果”。
选词填空:果然、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3)想象练习。
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的,现在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4)从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三、创设交际情境,回顾全文。
1。同桌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读之前好好想想应该用怎样的神情和语气来读。
2.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惊讶”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3.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要求:
(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①通过对话,回顾全文;②先说后写,降低梯度;③说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评点】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教师的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画、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了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这不能不认为是本设计的成功之本。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点。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学习,读文识字。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指导识字,合作学习。
3、点评、范读、感悟。
4、自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
5、合作认字,记词。
6、再读课文。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8、自读自学。
三、边读边议,领悟其意。
1、简单介绍列宁。
2、读第一自然段。
3、“谈天”是什么意思,能否另换一个。
4、在读中感悟。
5、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读第二段,领悟其意。
四、提出疑问:
1、列宁要去找谁?
2、列宁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吗?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二、自读感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师生对练)
五、让学生认识到:
列宁是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课后小结: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导学案”一文,希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导学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