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具、学具准备]

□〇△☆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〇)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比较新颖,师:这里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

寒假里,小明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案,你们瞧(指导看书117页)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评析与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因此,我在“找规律”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活动:(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我设置了帮老师设计厨房墙面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2)呈现问题情景,提出思考问题。参观小东家,引出问题:小东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3)观察猜测,发现规律。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想法,最后全班师生共同验证。(4)抽象归纳,应用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并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本课由于创设了学习情境、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大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一小部分“学困生”由于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较慢,跟不上教学步伐。因此,无形中受到了忽视,不能较好地参与探索过程,这也进一步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少数"学困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好帮助和引导。

fwr816.cOM展读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编排特点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四、具体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主题图

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排列的规律是这样的: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中,各有4种图形,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4种图形,呈循环排列。在学生探索完它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例1

本例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做一做

这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例2

本例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做一做

本题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五、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重点交流比较复杂的规律是怎样找的,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回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进行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学生汇报
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学习例2
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学生汇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练习
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 ) 公路长800( )飞机飞行高度8000( ) 火车每小时开60( )
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那4850米呢?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 ,80页课堂活动 ,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4567米呢?
二、新课
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 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80页2、3
学生测量
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小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数的简单排列规律,二年级继续学习找规律,本册教材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怎样发现规律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攻克重点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看谁来了,你知道柯南哪些情况?

今天他来考验我们,他写了下面数字排列,一行一行跟着课件念出来,请大家猜一猜他接下去怎么写?说你的理由?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说说理由。

二:柯南博士看看大家很聪明,邀请大家参观他家的房子布置的怎样?看看有什么规律?

三、 在练习中达到巩固,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接着往下画,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巩固。体会我们说的一些规律。

柯南还有一些题目想考考你,你会接着往下画吗?拿出小的练习纸在纸上练习发挥想象,自由设计。

四、 你能像博士一样用符号来设计图案吗?你会创造这样有规律一组符号吗?说说你的理由,规律是怎样的

五、 总结

总之这节课我按照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大家跟英雄赛一赛的心理特点,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这种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数学规律。

小学二年级找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怎样发现规律

课前交流

一、 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看谁来了,你知道柯南哪些情况?

今天他来考验我们,他写了下面数字排列,一行一行跟着课件念出来,请大家猜一猜他接下去怎么写?说你的理由?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说说理由。

1234

2341

3412

——

——

反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从这些数字排列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这些数字轮流做排头

(2)对角处的图案一样

。。。。。。。

总结:刚才同学们理解了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 柯南博士看看大家很聪明,邀请大家参观他家的房子布置的怎样?看看有什么规律?

逐幅看先是墙面,再是地面,请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小结:

墙面和地面的排列都是属于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 接着往下画

柯南还有一些题目想考考你,你会接着往下画吗?拿出小的练习纸在纸上练习。

(1)、□☆△〇 〇□☆△ △〇□☆ _____

(2)、□☆ △□ 〇△

△〇 〇☆ ☆□

(3)、□☆ ☆〇 〇△

△〇 □△ ☆□

反馈:你为什么这样画?

四、 发挥想象,自由设计。

你能像博士一样用符号来设计图案吗?你会创造这样有规律一组符号吗?说说你的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在白纸上进行画。反馈展示出来

五、 总结

今天,同学们观察了很多图形,他们都有循环排列的规律,他们有的是顺时针的有的是逆时针排列的,同学们创造一些归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会做一个有心人,会发现很多有规律的现象。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一文,希望“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