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教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那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也许以下内容“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教案”合你胃口!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方程和折线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通过系统整理,沟通知识的联系,帮助同学们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在前面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教师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问:本学期的内容中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整理和复习?

生:还有方程和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就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

二、复习方程的知识

1、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师:在方程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共分了几个版块?

学生先独立整理,再汇报。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

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等式

方程

解决问题

师:通过每个版块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独立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并让学生汇报。

生1:学习方程时,首先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知道了字母既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还能表示数量关系,还知道了用字母表示数究竟要注意什么?

生2:在等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

生3:通过方程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方程,怎样解方程。

生4:在解决问题中我们知道了怎样用方程去解决问题。

教师补充板书:

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等式:什么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什么是方程 怎样解方程

解决问题:怎样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师:这些知识点中,你认为自己哪方面掌握得,选择一个点给大家说说你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抽学生分别回答上面提出的5个问题,其中重点关注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概念的理解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与分享,相信大家对有关方程的知识掌握得更好了。现在老师还想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总结:等式与方程是有联系的,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也与方程有联系,因为方程是等式,而且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就要用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了前面两个版块的学习基础,才能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师:通过这样的整理,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2、巩固练习

师:教材第132页的第6,7,8题是关于方程这部分知识的练习,你认为自己需要练习哪个题就选择哪个来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复习折线统计图知识

师:我们从一年级就认识了统计图,但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统计图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比发现:以前我们学习的象形统计图或者条形统计图是直接在统计图中的格子上画图或者涂色,而这学期学习的统计图需要用先描点,再顺次连线的方法才能制作出来。

生:折线统计图画起来要麻烦一些。

师:是有点麻烦,但在生活中人们却经常选择折线统计图,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师: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这幅统计图。

出示第133页第9题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解决图后的问题。

(1)仔细观察统计图,它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2)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3)这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4)独立完成书上的3个问题。

师:看来正如大家所说的,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上有自己的优势。你能在生活中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统计,并制作出一幅折线统计图吗?

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练习。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生:方程和折线统计图。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5,16题,并集体评议。

Fwr816.COm小编精选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 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 56÷7=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 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教案范文: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4、学习想象的读法、运用比喻句的写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信赖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珍珠鸟的挂画和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突出文章主题,对小动物的喜爱;表扬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课前打开完成的预习学案。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珍珠鸟》

二、预习展示

整体感知:通过预习,你觉着作者对珍珠鸟怎么样呢?说完整。(关心、喜爱、爱护)(板书:关爱)珍珠鸟对作者又怎么样?(板书:信赖)作者。“信赖”什么意思?(靠近、信任、依靠)

三、精读感受

(一)生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分)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把这些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默读标画,然后同桌交流)

2、集体展示

(1)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呢?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学生读句子,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还可以问:你怎么从这里感受到的。重点指导读好“真好!……鸟。”(是啊!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非常喜爱它们,心里特别高兴!所以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谁再来读?)

“瞧……红嘴……球儿。”(出示这句话的课件)(如果学生不说这里,老师让学生读一读,你觉着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再读出自己的感受。)(是啊!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太漂亮、太可爱了、太好玩了!谁再来读?)

其他地方,学生能找出来,读一读就行了。

(2)感悟写法

——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我把这句话换换行不行,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它好肥,整个身子胖乎乎的。引导学生说出突出了它好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你能用上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吗?小猫的眼睛又圆又亮,好像一对玻璃球。(老师评价:小猫的眼睛真够圆的,也真够亮的。)——你能不能仿照这句话,(课件出示:它好肥……)说一句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呢?

——用打比方的方法就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再来感受一下这只珍珠鸟好肥的特点。“它好肥……”

过渡:下面我们都来默读第四——六自然段,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二)生读四——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画出有关的词句。(等学生画的差不多完了后,再安排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什么)

2、谁能抓住有关词句,来说一说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3、再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小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信赖我呢?好好体会一下。

4、学生汇报:是由于作者的关爱。教师点拨,你从哪里看出是由于作者的关爱它才逐步信赖作者的呢?

5、激情总结:尽管珍珠鸟是很怕人的鸟,但是在我无声地关爱、无形地宽容和亲密地爱抚下,它还是变得越来越淘气,越来越可爱,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

6、谁来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随即指导: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象着你就是作者,这小家伙就在你的眼前,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板书想象)并随着范读——原生继续读。

过渡:小家伙完全放心了,它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甚至与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白天——傍晚——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谁来读第六自然段?

7、一生读第六自然段。

A、激情配乐范读:现在,小家伙完全信赖我了!点击课件,配乐范读。“有一天……梦呢!”(读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和小鸟对作者的完全信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好境界。)

B、下面请同学们都来用心的读一下这一段。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此时小家伙就落在你的肩上,读得轻一点,别惊跑了它。

C、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充分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D、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怎样的呼唤呢?(出示课件)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这种境界真是太美了!小鸟真是太幸福了!我太幸福了!

E、作者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运用,升华情感:(想一想,写下来。然后找不同的学生说)

是啊!正是在作者的爱心呵护下,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他们共同创造出了人和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板书:美好的境界)

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人和动物之间,还是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 ),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想后可交流)

(让学生说充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五、全文总结

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都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板书……)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如果多一些关爱和信赖,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都能够友好相处,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珍珠鸟

关爱→信赖

美好的境界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有关汉字,你们知道些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汉字的爱,而汉字究竟可爱在哪里呢?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初读课文后,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找出课文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读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动情)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活泼可爱的孩子,美丽多姿的鲜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汉字无比的喜爱)

(3)“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不忍。你认为什么是属于汉字自己的快乐呢?

学习第二段

(1)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呢?(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变化无穷)

(2)“‘日’这个字,使你感到热和力……‘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读这几个句子,说说汉字带给了我们哪些联想。

你还从哪些字中联想到什么?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骋。”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书法家笔下的字变化无穷?你从中体会到句子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样的感情。

(4)从段尾的反问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自豪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学习第三段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如何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

(2)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

(3)带着你被这些词所调动起来的情绪,读好第三段里的句子。

学习四、五段

(1)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作者对中国汉字的赞美)

(2)理解句子“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汉字字数众多,汉字文化浩瀚壮观,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无限钟情于汉字”的感情。汉字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情地读课题——我爱你,中国汉字!

4.带着你对中国汉字的爱,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让你书写的汉字也成为愉悦我们眼睛的精灵!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前课准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文本注解和学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3、阅读《补充习题》中的“预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 湿漉漉(lù lù ) 飒飒( sà sà )蔫巴(niān)

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 绽(zhàn )开 愠怒(yùn)抽噎( )

2、 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 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3、提出预习中不懂得问题

三、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4、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1.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明确:(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2)、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4)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4、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五、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完成课时训练

六、本课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教案”一文,希望“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