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

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过程: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再次美读全诗。

fwR816.COm阅读欣赏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的夜晚》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文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认本文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夏夜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春姑娘的脚步走远了,夏天来了。天更蓝了,更亮了;花儿更香了;更艳了;树叶更绿了,更茂盛,小朋友们也穿得越来越漂亮了;就连夏天的夜晚啊,也变得独特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夏天的夜晚(齐读课文)

1、 打开书第13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听一听)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带小红帽的生字。

3、 把圈出的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检查检查。

4、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现在,老师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你还认识它吗?(出示生字,抽读、齐读、抢读)

6、 大家都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会写吗?“夏”字怎么写?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孩子们,想去夏天的夜晚看一看瞧一瞧吗?出示夏夜图,播放课文朗读。(注意边听边看边想)

2、你觉得夏夜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用“——”标出你觉得美的地方。

①、你觉得夏天的夜晚哪些地方美?谁能找出文中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读得怎样?感觉美吗?抽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

②、有了亮晶晶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船,夏夜的天空更美了,像深蓝的大海一样,多美的景色哪!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吧!

③、你们能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吗?一边看图一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可加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伴音乐)

3、夏夜的天空生动、美丽,夏夜的大地又怎样?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夏夜的大地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夏夜大地图。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蛐蛐——弹琴(谁来学一学?)

青蛙——唱歌(谁来表演一下?)

萤火虫——跳舞(“忽闪忽闪”可换成哪个词语?谁愿意来表演表演?)

②、分组比赛,男同学为一组,女同学为一组,男同学读女同学表演,女同学读男同学表演,看看哪一组表现好一些?

③、这么美的夏夜,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怎么玩耍呢?分组讨论、讨论。

4、夏夜的天空美丽、迷人,夏夜的大地又是那样的热闹,我们都为之感叹: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三)、拓展思维

你见过的夏夜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交流。想画下来的,可以画一画。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前课准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文本注解和学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3、阅读《补充习题》中的“预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 湿漉漉(lù lù ) 飒飒( sà sà )蔫巴(niān)

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 绽(zhàn )开 愠怒(yùn)抽噎( )

2、 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 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3、提出预习中不懂得问题

三、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4、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1.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明确:(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2)、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4)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4、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五、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完成课时训练

六、本课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种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

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贝壳》教案范文


《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情感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粹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向贝壳问问题并想像贝壳会怎样回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大海挂图,贝壳实物,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2.教师出示大海的挂图,小结:是呀,大海多美呀!水蓝蓝的,一望无际,沙滩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贝壳呢!(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贝”“壳”。

4.指名读题目。

5.大家一起读题目。

6.你们见过贝壳吗?(学生自由发言)

7.展示贝壳实物,感受贝壳的美丽。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0)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情况。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自主学习生字。

(2)指名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

(4)游戏巩固。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我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三、读文,理解内容(15)

1.教师指名反馈问题,并出示响应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句子。

3.指名扮演“我”和贝壳,一问一答。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生自由读课文。

6.反馈读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5)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贝壳

bèi贝 ké壳 ɡào告 sù诉 suàn算 wéi为

duì对 nà那 tiáo条 lù录 dài带 zhī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8)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认读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拓展想像(12)

1.教师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贝壳。

2.指名说说自己的贝壳是怎么来的。

3.引导回忆:文中的小朋友看到贝壳,向它问了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他的呢?

4.以回答的方式朗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5.看着这么多漂亮的贝壳,你们想向贝壳问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你?

三、朗读课文(10)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其他评议。

4.大家试着读一读。

5.老师示范读,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6.学生学着老师把课文读好。

四、指导写字(10)

1.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7.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8.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5)

1.背诵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小贝壳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篇二

设计理念:

1、本着艺术综合的教学理念,以美术为切入口,兼及游戏、音乐、舞蹈等。

2、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

3、将美育融合在本课当中,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2、演唱歌曲《拾贝壳》。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美感,即发现、感受、表现大海以及贝壳的自然

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2、 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拾贝壳》。

教学准备:

1、 海滩、太阳的背景图。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 织 教 学(听《拾贝壳》音乐拍手走进教室)

二、师 生 问 好

(师):hello, my children! (生):hello, my teacher!

(师):同学们,快乐有趣的艺术课又要开始了,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欢乐的世界尽情的欢唱吧!(师生问好歌)

三、趣 味 发 生

(师):好,现在老师问,你们来回答:

(师):小猫怎么叫?(生):喵 喵 喵

小狗怎么叫? 汪 汪 汪

小鸡怎么叫? 叽 叽 叽

【过渡:(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能看到咱们()班的同学,而且等一会我们还会在一起画画、唱歌,你们喜不喜欢啊?(生):喜欢。(师):如果你们表现的好啊,老师还有奖品送给你们。那么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了,请坐好!】

四、新 课 教 学

(一)创 设 情 境,导 入 主 题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游戏题。老师出示四个提示,请你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

水 盐 蓝色 生物 (生):……

【在游戏中,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逐渐养成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

(师):真聪明,是大海。你们见过大海吗?知道大海是个什么样子吗?

(生):……

【播放课件】(学生边说,教师边播放关于大海的课件)

【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大海的美】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提起大海,我们就会想到【播放课件】蔚蓝的海水、宽广的海面、神奇的海底还有金色的沙滩。【出示背景图——沙滩】你们想想,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出示背景图——太阳】的海边,沙滩上最漂亮、闪闪发亮的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 (生):……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它——【板书课题《小贝壳》】
(二)认 知 与 体 验

(师):你们了解贝类吗?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贝壳吗?

(生):知道……(不知道)

(师):现在让老师来介绍一下海滩中的这个小成员吧!贝类和其它海洋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贝类一共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单片的贝类,一种是双片的贝类。海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贝类,是单片的贝类,外壳呈螺旋形;蛤、蚶是双片的贝类,贝壳能开闭自如。(以实物讲解)

(师):那你们知道贝类的外壳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

(师):当贝类很幼小时,就会利用包裹在身体外的外套膜分泌钙质,钙质不断堆积起来,逐渐形成外壳。“宝贝”这个词你们听过吧?这个词原来是指漂亮又珍惜的贝类,当人们还没冶炼黄金和白银的时候,曾把一些贝壳当货币使用,俗称“宝贝”。

(三)、自 主 探 究 与 创 作 表 现

1、 制 作 方 法

(师):现在你们回忆一下,贝壳都有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椭圆形、菱形……

(师):说了这么多,可见贝类的外壳是形状各异的,什么样都有。

(师):那谁又能说说它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双片的贝壳,外壳上有一层层弧线,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而单片的螺类,随着外壳一层层向外扩展,形成了优美的螺旋体。

(师):在你们的记忆中贝类都有什么颜色?

(生):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师):很好,可见贝类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师):看看,画贝壳的方法已经出来了。(教 师 示 范)

(师):第一步(生):画贝壳的外形(基本形)。

(师):老师觉得光画外形似乎太单调了,你们想想,我们怎么样能让贝壳变的更丰富、更漂亮?(生):画贝壳的花纹(添内容)。

【总结:我们可以给贝壳添画点状的、线条的、块面的或者各种图案的花纹,相信同学们会把你的贝壳添画得更漂亮,更特别!】

(师):贝壳的形状、花纹都画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

(生):给贝壳涂上漂亮的颜色(涂颜色)。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说出画贝壳的整个过程)

【该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2、动 手 创 作(播放歌曲《拾贝壳》,让学生边创作边听歌曲,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好歌曲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贝壳了吗?接下来就请你们为小贝壳穿上漂亮的“衣服”,再画几个你所喜爱的贝壳。 (生):做 画

3、作 品 展 示(创作完毕,老师把好的作品放在背景图的相应位置上。)

(师):同学们画的好极了,现在老师就把小贝壳放回到它的故乡——大海的怀抱。
【第(二)、(三)环节使学生发现、感受、表现了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

4、拓 展 交 流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漂亮的贝壳,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充满垃圾的沙滩和一个污染恶劣的大海中,它该多可怜啊!它会对我们人类说什么呢?

(生):1、我想有个舒适的家

2、 我想有个温暖的家

3、我想要个干净的空间……

(师):要想给小贝壳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我们现在起要怎样做呢?

(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该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心灵美】

【过渡:(师):同学们,有一位赶海的小姑娘知道我们这么懂事、可爱,特意送给了我们一首很美的诗……】

(四)学 习 体 验 与 表 演 合 作

1、情 趣 导 入

【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小诗

教师朗诵: 海边的小贝壳,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悄悄对我说

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的歌

你听……

2、学 习 歌 曲 《拾 贝 壳》 (采用听唱、说唱的方法)

⑴ 教 师 范 唱

⑵ 读 词

(师):同学们,这首歌我们是不是在哪听过啊?(生):……

(师):对,我们在画小贝壳的时候放的就是这首歌曲。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读读它的歌词吧!(生)……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老师按节奏来读,你们进行模仿,看看哪位谁模仿的既快又对。(生):……

(师):大家模仿的好极了。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伴奏来说唱一下好不好?你们边说边跟着老师做动作。(熟悉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强、弱)

【该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记忆力,也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

(师):大家表现的都非常的好,老师给每组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的自制的打击乐器大家都带来了吗?(生):……

(师):好,下面我们就拿着自己的打击乐器边说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大家说好吗?(生):好。……

【通过加入打击乐器,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⑶ 听 录 音 范 唱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位赶海的小姑娘吧,她也想为我们演绎一下这首歌曲,下面欢迎赶海姑娘演唱歌曲《拾贝壳》。 【课件展示】

(师):她唱的好不好? (生):……

(师):我们能不能比他她唱的还要好?我们比比看。(边做动作边演唱)

⑷ 歌 表 演

(师):你们唱的真棒!现在,老师找几名同学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想做小小表演家!

【该环节激发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⑸ 拓 展 交 流

(师):表演的好极了!同学们,你们说小贝壳到底美不美?(生):美
(师):是啊,在大海里面不仅有美丽多姿的贝壳,还有很多其它的海洋生物,我们一定要象爱护小贝壳一样爱护其它的海洋生物,大家说好吗?

【启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激发了学生的心灵美】

五、教 师 小 结

今天大家都很开心。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做了一只只漂亮的小贝壳,还把它们送到了大海的怀抱,小贝壳为了感谢大家,送给了我们一首好听的歌曲《拾贝壳》,大家都会唱了吗?呦,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和小贝壳说再见吧!(边唱歌曲边拍手走出教室)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知贝壳的不同的形状、花纹、颜色等,产生对贝壳的喜爱之情。

2、鼓励学生发挥想像,用自己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3、通过朗诵、涂色、歌唱等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对贝壳的喜爱。

教学重点:发现贝壳的美丽多姿,喜爱贝壳,能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一组幻灯片:火车行驶的图片、海滩的背景、贝壳及贝壳的工艺品图片、歌曲《拾贝壳》的词、曲等。

2、搜集贝壳及用贝壳制作的工艺品的实物。

3、编辑适合本课教学用的有关背景音乐和音像资料。

4、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海边吗?提起大海,小朋友们一定会想起蔚蓝的海水,宽广的海面,金色的沙滩、神秘的海底。海边的小朋友最喜欢在海水退潮的时候到沙滩上玩了,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在沙滩上捉螃蟹,捞海鱼,还能捡到许多贝壳呢!如果你也想到海边玩玩的话就和老师一起开火车到海边去。

(多媒体播放《开火车》的音乐,并演示火车行驶课件。)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师生同唱《开火车》第一段。)海边到了。

二、新课探究

■ 亲近大海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赶快睁大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吧。(多媒体演示大海的影视资料)<师相机解说>

咦?这些人弯着腰在干什么、捞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引出贝壳的话题。)贝壳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海滩上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海滩图片)

■ 和小贝壳交朋友

1、发现贝壳的美

(多媒体出示海滩的背景,)有没有小贝壳呀?原来小贝壳们睡着了,还在做着美梦呢,我们把小贝壳请出来好吗?老师一个人声音小,叫不醒它们,我们一起喊:小贝壳,我们来做朋友吧!

瞧!小贝壳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小贝壳出现在海滩上)小贝壳说:欢迎远方的小朋友,瞧瞧我们多漂亮,仔细瞧瞧我们的颜色、形状、花纹,你能说说我们是什么样子吗?

(多媒体出示贝壳的放大图片,并把准备好的贝壳实物传给学生。学生充分观察、抚摸后,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贝壳有白的、有红的、有蓝的、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像……有的像……再看它们的花纹,有的一道一道,有的是一点一点,多好看。

2、为小贝壳设计衣服

小贝壳说:小朋友们说得对,我们很漂亮,可是我们有几个小伙伴正哭得伤心呢!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53页,瞧这几个小贝壳没有漂亮的衣服,哭得多么伤心呀!怎样才能让它们也高兴起来呢?(启发学生说出为小贝壳设计衣服的办法。)那你赶快拿起画笔为小贝壳设计新衣服吧,看看谁给小贝壳穿的衣服最漂亮。

(播放《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学生动手设计创作,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

谁对自己画的衣服比较满意,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好吗?(生自愿展示各自的作品。)小朋友们真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行。老师看你们画得也确实不错,小贝壳一定很喜欢。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选出一个最漂亮的我们都来欣赏欣赏。(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3、和小贝壳说说话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为小贝壳设计了这么漂亮的衣服,瞧小贝壳们笑得多么开心呀!它们在感谢你们呢!小贝壳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我们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出示海滩图上的字幕。)和学生一起读读《小贝壳》儿歌。

4、欣赏工艺品

老师听见有的小朋友说:小贝壳,你真像美丽的小公主。还有的说:小贝壳,以后遇到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吧,我们会帮助你的。小贝壳听了非常感动,要带着我们去看看用贝壳做的工艺品,看小贝壳着急的样子,我们还是去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贝壳制作的工艺品图片,并出示准备好的贝壳工艺品实物。)从小朋友的神情,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更加喜爱小贝壳了,小贝壳这样热情,我们怎样回报它呢?除了小朋友们说的,老师提议我们共同送给小贝壳一首歌好吗?

5、唱一唱

(多媒体出示歌曲《拾贝壳》的词。)

■ 请小朋友们读读歌词。

■ 我们来听听歌曲。(多媒体播放范唱音乐。)

(多媒体出示歌曲《拾贝壳》的词曲。)

■ 教唱第一段后,学生练习。

■ 学唱第二段。师重点指导唱结束句。

■ 多种形式巩固歌曲后多媒体领唱。

三、结课

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也玩得很高兴,舍不得离开贝壳小朋友。可是我们还要回学校上课,学习知识,只好和小贝壳说再见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和小贝壳玩好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回去吧!(多媒体播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同唱第一段。)我们现在回到了学校,小朋友们请下车。小朋友们再见!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一文,希望“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