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倍的意义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倍的意义,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知识目标:体验“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 难 点:

重 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

难 点 :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教具准备:数学练习本(生)、课件(师)

活动过程:

一、 切入举偶,谈话导入

特别喜欢上了咱们小学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因为你们聪明、活泼又有礼貌。我想请大家看一部动画片,可同学们要做到:1、积极举手答问;2、听从老师的教导,大家能做到吗?(能)看着同学们这么可爱,真是高兴,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大家想看吗?好,请跟我来。

出示课件,问:

“今天我们要去看一部什么动画片呢?”

“奇花岛探迷”

多媒体:跟画面说:在遥远的大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有一位老爷爷,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他在岛上养了好多的花。所以许多的人和小动物都喜欢到岛上去玩,那不!今天谁也去了?(小猪)

咦?小猪怎么不走了?

二、 对话平台

温故知新

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

生回答。

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

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

生回答。(随机操作课件:果实数为(1)个(3),蝴蝶花数为(2)个(3)。

“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生回答。

(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

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第一排有1个3,第二排就有2个3。

师:对,我们把第一排个数看作1份,第二排就有这样的2份,所以: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2倍。

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

生反馈。

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

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

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

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

生反馈:因为第一排坑数是1个3,第二排坑数是3个3,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生反馈:把第一排坑数看做1份,第二排有这样的3份,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学

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

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

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兰花:OO OO OO OO OO OO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绘画,老师巡视。

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

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

生:2个2个圈

师:好,动手圈一圈吧

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喇叭花是1个2,玉兰花有6个2,玉兰花是喇叭花的2 倍。

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生反馈

生:12÷2=6

生:12÷6=2

生:2×6=12

生:12÷2=6(倍)

师:现在有4种算式,大家想想哪种才是正确的?

生:第2种是错误的,他把没有告诉的数字拿来用,列算式一定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字才可以。

生:第一种是对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

生:第3种是错误的。求12是2的几倍就是12里面有()个2,这种题目要用除法。

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

齐读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岛上获得了一个关于求谁是谁的几倍的秘密方法。学了这么久,大家想不想玩一个刺激的。现在老师要来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好吗?

学中做

(操作多媒体:)摆花

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

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

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

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反馈。齐读。

玩中乐

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

生生互动。

做中得(多媒体幻灯)

1、书中练习p46-47

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

3、填空:

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咱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

咱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算式,说想法。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三、 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

这里有一封信,是我们刚才离开奇花岛的时候老爷爷悄悄给我的,他告诉我考验完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大家想听听老爷爷都给我们写什么了吗?

fwR816.CoM阅读延伸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四、教学反思














)
倍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
学生:……
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教师:你们现在知道“第一小组的3倍”应怎样计算吗?
学生1:求3个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学生2:也可以写成3×7=21(棵)。
教师:你们说得都对,求3个7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请学生完成书上例3的方格填数。
三、课堂活动
1第3题学生分小组,一人出示卡片(小组每人准备4张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谁说得最准确。一人出完题后交换。
2第4题学生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有4个,○是△的3倍,我就画了4个○表示1份,再画了这样的2份,就有3个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个。
学生2:因为△有4个,○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个4是12个,我就画了12个○。……
3练习十八第2~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3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结合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四、教学反思














)
倍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
学生:……
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教师:你们现在知道“第一小组的3倍”应怎样计算吗?
学生1:求3个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学生2:也可以写成3×7=21(棵)。
教师:你们说得都对,求3个7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请学生完成书上例3的方格填数。
三、课堂活动
1第3题学生分小组,一人出示卡片(小组每人准备4张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谁说得最准确。一人出完题后交换。
2第4题学生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有4个,○是△的3倍,我就画了4个○表示1份,再画了这样的2份,就有3个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个。
学生2:因为△有4个,○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个4是12个,我就画了12个○。……
3练习十八第2~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3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结合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排列


排列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
指名学生回答。
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
(2)自主探究。
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
(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
请同学们摆卡片。
(3)汇报结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指名回答。
合作探究排列。
① 合作讨论。
不重复,不漏掉。
②观察、比较、分析。
③总结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3名学生在智慧乐准备合影留念,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几种坐法?(学生操作)
学生展出回答。
(2)有3本书,分别是《儿童文学》《数学趣题》《自然奥秘》,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指名学生说一两个)
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送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送法呢?拿出学习卡,把你的想法摆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排列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 6 个两位数。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2 12 12
23 13 21
13 21 13
21 23 31
31 31 23
32 32 32
与顺序有关,有序思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组合


组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排列”。
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
(2)引出“组合”。
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① 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
② 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③ 评议方法。
看哪种方法。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比赛方法。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
(2)搭配衣服。
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3)回家乘车付钱。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委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
板书设计
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组合:1+2=3 2+1=3不同:排列 要考虑顺序
组合 不要考虑顺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 独立探索

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确定运算顺序后,产生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

教师行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

教师行为: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教师行为: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能用到它?

学生活动:先独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算一算,比较:94-(25+19),94-25+19。

学生活动:选择一道题,脱式计算。

(四)实践活动

留意身边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去应用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条);B.29+25÷9;C.(29+25)÷9;D.29÷9+25÷9,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编者点评〗

本节课注重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小括号的需求;注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用到小括号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倍的意义”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倍的意义”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上册册数学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