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教案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教案 ”,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国过年的习俗,能够简单的复述,体会民风民俗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不同国家过年的不同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学。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你们都是怎样过年的?(说说我国的年俗)那你们知道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年的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灵通一起到几个国家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年的,高兴吗?快快把书打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长的课文,如果读的时候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朋友的方法真好。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交。

1.同学们:小灵通都到了哪几个国家呀?他首先来到了哪个国家?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看一看意大利是怎样过年的?这一段有三个生字,谁都认识了?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出示生字:“期”“通”“夕”)你们记住了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吗?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如期——期中、期末、第一学期;通——交通、通信公司;夕——《夕阳红》;“期”和“通”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还可以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记忆“夕”多——夕)

3.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小灵通还到了哪几个国家?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过年的,并自己学习本段的生字,然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怎样记住生字,

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

三、导

检查反馈生字掌握情况。

1.读一读下面的字,夕:(背景是太阳落山,晚霞满天的景象。目的是渗透字义)能组个词吗?(夕阳 除夕)钟:(背景是各种各样的钟,渗透字义,加深理解)谁能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金字旁”是形旁表义,表示一种金属,“中”是声旁表音)。

2.出示其它生字,这些你都认识了吗?

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板书设计:

他们这样过年

期——期中、期末、第一学期;

通——交通、通信公司;

夕——夕阳 、《夕阳红》

fwr816.coM编辑分享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孩子,你长大了》教学反思


在2015年12月4日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讲授了这节课,选择这节课的初衷是源于对教材文本的思考。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父亲陪儿子在操场上玩,正当儿子玩的很投入的时候,及个大孩子把球抢走了。父亲要帮儿子把球拿回来,可儿子相信自己能行。儿子在等待中接到球和大孩子玩在一起。发生在儿子和父亲之间的这件小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同时,在家长开放日这天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这一课,也是希望能带给家长们一点触动,少帮孩子解决问题,多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全文主要以对“长大”的认识为主线,通过分析儿子和父亲在整个事件中的变化为线索,感受儿子长大的同时,父亲也在成长。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第2-4自然段写了儿子和打孩子们晚秋的经过及儿子发生的变化。第5自然段点明主题:孩子,你长大了。全文教学采用抓重点词语感悟人物情感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

上课开始我以父亲的话导入,让学生们找一找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一这句话,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文中的主人公是儿子和父亲,那么你是在哪知道的呢?从而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第一自然段还交代了时间、地点。抓住“陪”字,说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关注。

第2自然段重点抓住“投入”说明男孩玩得很开心,从父亲“望着”儿子,“一举一动都不放过”可以看出父亲很在意儿子,生怕他出意外,可见这是一位很慈爱的父亲。同时对比“男孩儿一会儿拍球,一会儿又使劲把球投向篮圈”和“不一会儿,几个大孩子跑过来” 中的“一会儿”表达的含义不同,一个“一会儿”表示一段时间后做一件事,两个“一会儿”表示很短时间内做两件事。

第3自然段,抓住描写大孩子动作的词说一说这是几个怎么样的大孩子,从而体会男孩子此时的心情,猜测父亲会怎么想这么做。

第4自然段是重点学习的段落,这一段分成的三部分出示,第一部分是父亲的举动相帮儿子要回球,第二部分是小男孩的话体现出男孩的自信,第三部分是小男孩的做法。重点抓住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通过“聚精会神”“等待”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男孩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即找到机会与打孩子们一起玩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抓住“融”字,让学生们说一说男孩是如何和大孩子融在一起的,以及和大孩子比小男孩身上多了一些什么品质,孩子回答是懂得分享。

第5自然段父亲的话是全文的总结,对这句话,我引导孩子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首先请孩子说一说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父亲此时此刻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高兴、骄傲、自豪。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父亲的话。第一,父亲坎看见自己的儿子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他对孩子说:孩子,你长大了。第二,看见孩子这么勇敢并且机智地把问题解决的这么好,他为孩子感到骄傲,于是,他会孩子说:孩子,你长大了。第三,未来的路还很成,此时父亲相信,儿子在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难题是,一定能很好的解决,他对孩子充满信心,于是他对孩子说:孩子,你长大了。父亲此时心情很复杂,但是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孩子,你长大了。通过读文引导孩子一、体会父亲的苦心。

最后,将文章的情感推向**,我们的父母和文中的父亲一样,总是担心我们这担心我们那,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每一个孩子都在茁壮成长,引导孩子回忆自己上学以来的一些小变化,从而体会自己也长大了。再读一读准备好的句子,进一步把相信自己这一主题进行升华。

本文中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文本中关键词语的感悟和分析。对低段的孩子来说,感性因素比理性因素更能刺激孩子的求知欲。 我想课堂中能产生这样的氛围,与我尊重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我的体验、感受,允许他们有个性化的观点、见解是密不可分的。体验,是我学了新课标后最深的感触。我觉得“体验”这词应该是《标准》的新取向。因为在新课标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它贯穿了新课标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当然要让学生说出自我独特的体验,首先我们要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微笑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尊重他,你在重视他,无论他的体验如何,你都会给他自我保留的空间,即使他的体验有误你也能委婉地给孩子正确的导向。我想,只有我们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予孩子们真实感受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思考空间,给予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也才有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明确故事寓意

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

明确故事寓意

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

“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晓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词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属于文学作品范畴。愚公是作品中一个艺术形象。这是一幅放大的书中插图,请说出图中各种景物、人物的名称。(“太行、王屋二山”、“云层”、“夸娥氏二子”、“愚公”。教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这篇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仔细体会。

二、检查作业

1、注音

箕畚()始龀()穷匮()

亡以应() 魁父()

2、解释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

毁山之一毛()寒暑易节()

三、师范读课文

1、对照书中的注音,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流畅。

2、学生齐读课文。分小组或分男生女生读。

3、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四、学生品读课文

1、理解读。对照书中的释义,默读课文。教师检查阅读效果,根据教师提示的要求,学生读特定的句子(如教师提示:“请读出写愚公移山方法的句子,……原因的句子、……结果的句子”)

2、理解说。(每个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说的内容和要求,先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

每一小组推派一人在全班交流)

①说故事内容

②说故事寓意

③用现代文分角色表演。

3、理解写。①感悟道理:愚公不畏困难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人。愚公认识山不加增,人力能战胜自然的道理。②设计板书:苦

愚愚公:利 移山不愚

公 理

山智叟: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不智

讥讽阻拦

五、课堂检测

1、注音:

万仞() 孀妻() 迂() 曾不能()

一厝() 朔东() 智叟()

2、解释词语

惩_____ 险______诸______ 箕畚_____ 心_____ 虽_______ 匮_______感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词的含义

2、体会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学生提出质疑的词语,互动解疑

2、小组汇报交流网上搜集到的信息

3、背诵课文某一段落

二、品读课文

(教师设问激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以下设疑供选择。)

1、愚公的年龄有多大?

2、小男孩有多少岁,父亲可疼他?

3、愚公妻子和智叟话的结构相似,都对愚公的体力提出了质疑,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江阴大桥”中的“阴”是什么含义?地名或企业名中有类似的词吗?请举例。

(江阳工业园区、淮阴市)

三、检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其妻献疑曰()年且九十()

①惧其不已()②

其如土石何()且焉置土石()

以君之力()

③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

魁父之丘()④

汝心之固()且焉置土石()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研读课文

(一)阅读思考,探究迁移。(以下设疑供选择)

1、能不能以“智公移山”为题?

2、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志愿最终能实现吗?

3、文中为什么要安排邻人相助的情节?

4、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需要耗巨资(人资,物资)去移山。

你认为对吗?

5、想一想,在中国革命历,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在你的学习生活里,会遇到“山”吗?面对“山”,我们应抱怎样的态度?

(二)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三)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自测自评自结。

(四)小结参考:

1、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或社会的现象,就借助于幻想中具有超人智慧的力量的神来解释问题。神话往往代表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愚公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伟大、艰巨的,必须有坚毅的精神才能完成。所谓绕道搬家,是屈服于自然,是害怕困难、逃避矛盾的心理表现。

五、布置作业

1、书后思考练习

2、背诵全文。

3.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悟课文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

2.增进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每小节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激趣引入

1.(对于城市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样呀?”

2.(对于农村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孩子们,我留心观察了你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做的事特别的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3.师:“你们的故事真动听。可是我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生活在乡下,他的生活呀极为丰富。你们想知道他生活得如何吗?都做什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4.师:“那好,我们就一同进入他的世界吧!“

5、.揭示课题《乡下孩子》。 用孩子熟悉的事导入课题,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二、诵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自学要求: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合作交流、互评互纠,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开始认字,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和造句。)

教师随机问“编织”、“撑圆”和“含”的意思,学生可以做动作来理解。

(2)学生在书上圈出这些字。

(3)指名读课文。

(4)分小组读课文。

互评朗读,共同进步。

学生充分经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

互动。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问:“孩子们,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有可能回答:

我明白了他很勤劳,经常挖野菜把小猪喂饱、还逮小鱼喂小猫;

我明白了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很快乐;……)

2.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3.师问:“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快乐吗?为什么?”

(请学生讨论、交流)

4.师:“看来,同学们对课真的已经理解了,那我们再来感悟感悟课文吧!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节好吗?”(配乐齐读)

5.请会背诵的同学试着背一背。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师:“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老师真佩服你们!可是,有几个生字朋友还等着和大家交朋友呢!你们一定很高兴吧!(教师出示生字)

2.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教教我们大家吧!看谁的这个小老师当的好,你就是这节课的‘小博士’!”

(小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取长补短)

3.师:“小组长派代表来抽签!谁抽到哪个字,你就要给我们讲一讲呀!”

4.十个小组各抽一个。

5.活动开始。

6.书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问:“你做过像课文中类似的事情吗?请你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

2.出示课文第二小节,(齐读)

3.你能仿照着写一写自己有趣的童年吗?(写在小本本上)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懂得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掌握会写的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会写的六个字,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图片、字词、课文内容、练习题)。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

同学们,有一座大山,它曾经是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啊!后来它竟然变成了一座这样的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出示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大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热闹的大山》这篇课文,它会告诉你们这一切。

板书课题,学习“闹”字。注意观察闹字怎么写?先写门,后写市。它是第四声,但在热闹这个词里读轻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给学生美的感受与体验,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设下悬疑,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闹”是熟字,利用门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使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激发。情感上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疏通课文。

小朋友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大山神奇的经历了。那么,现在你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再读圈字,初学生字。

学习每篇课文,我们都要认识很多生字朋友,这篇也不例外。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到这些生字朋友,把它们圈出来,并大声读出来!

(设计意图:把认识生字朋友作为识字课的主线,激发学生乐于交往的天性,利用找朋友的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随文识字

你找到这些生字朋友了吗?我们来一一认识它们吧!

1.出示句子:一座大山,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哇!指导朗读

词语:眉头 苦恼

生字:眉  恼

2.叙述课文内容:正在大山苦恼的时候,来了一位决心改变大山面貌的老爷爷。他每天都很早醒来,辛勤地劳作。朋友们也纷纷来帮忙:小鸟衔来两颗柏树种子。 词语:醒来 两颗种子

生字:醒  颗

3.出示句子:不久,山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树苗,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理解词语:一棵、一棵棵

生字: 颜

词语: 五颜六色(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4.叙述课文内容:后来,大山愈加秀美丰盈,它吸引了成群的鸟儿、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它们在山上建起了家。

生字: 刺  猬  建

5.借助图片感受劳动创造的美丽的大山。出示句子: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跳上跳下,快乐的老爷爷哼起了山歌。

借助声音素材理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生字: 鸣  泼

理解积累词语:活泼可爱(小松鼠活泼可爱,还有什么活泼可爱?你们喜欢这个词吗?说出一句话来。)

(设计意图:整个随文识字的过程,体现“句不离词,词不离句。”字的出现采用叙述课文内容、读书上句子、看图片等多种形式;词的理解采用图片、名家文章中的语句、声音素材、词语对比等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积累方法、掌握字词。)

四、巩固识字

1.读带拼音字卡

2.出示熟字:吧 棵 闹

3.明确:“颗、棵”不同的用法。

4.明确:“吧”字读轻声!积累:“啊、呀、吗、啦”等词。

5.读去拼音字卡

(设计意图: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把握识字教学。)

五、自主记字

1.这些字里有6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你用自己认为的最有效的方法赶快记住它们吧!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愿意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

眉 :用象形字、成语帮助记忆

醒 :强调酉字中的一横

泼 :组词练习,知道带“氵”的字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记字方法,给他们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自己的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眉”字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文化色彩,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六、指导写字

师指导:多么有趣的汉字啊!想不想来写一写!观察这六个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板书生字

生练写:放音乐 ,提要求:现在大家把本和笔准备好,我们要写字了。注意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心平气和,不但用手写,更要用心写。每个字写两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古筝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结合中国古老文化——书法的练习,可谓相得益彰。)

七、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游戏记字

(设计意图:“趣”不离课堂。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记字,百试不爽。)

八、读词语、生字

九、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本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收入自己的词语库。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孔繁森》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讲述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的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在西藏工作10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课文只选取了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伟大形象。我把这篇课文解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文章开篇就指出孔繁森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细读文本,课文二到四自然段通过写孔繁森抚养孤儿,并献血帮助孤儿上学读书的事让我们感受他的“优秀”,他的无私与伟大。他的事迹感动了藏胞,感动了了全国人民。文末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情感激越,反映了藏汉一家亲,生动地表现了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杰出贡献,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优秀”一词去感悟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有如下几个点需要重点解决:

1、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繁森会怎样“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来抚养”三个藏族孩子。

2、引导学生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又为何“勉强答应”的,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恳求”的。

3、理解歌词所蕴涵的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立足教材说教法】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课文故事真实感人,但叙述很简单,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拟定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走孔繁森,感受他的高大形象。

2、以读促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比赛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品词析句法通过抓重点词句,推敲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

四、【入情入境说过程】

一、歌曲渲染,解题定“情”

导入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上课前我播放赞颂孔繁森的歌曲《公仆赞》,用歌曲来渲染气氛,开门见山地导入课题。范写课题时,我让孩子们跟我一起伸手书空,并教学生字“孔”。题目是眼睛,是全文的核心。“孔繁森”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介绍了他的什么事?相信通过读题,孩子们脑中会显现出这些问题,这些也是阅读此文从基本层面上需要解决的。“学贵有疑”,带着这些疑问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整体感知,初读生“情”

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离不开充分的初读,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痕迹,生成感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增加读的遍数,体现读的层次。设想进行以下几步:

1、带着疑问听老师范读课文,形成阅读期待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课文,并初步思考: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预设随课文识字,把生字词字音检查、词意理解与分段读课文相结合。

交流: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一般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优秀”这个词语?理解“优秀”;通过词串“藏族”“汉族”“藏胞”理解“援藏”,我国有个少数民族叫“藏族”,藏族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地图上显示西藏的位置。而孔繁森的家乡在山东,他和我们一样属于“汉族”,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都是中国人,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为“藏胞”。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 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他们”引出三个孩子的名字“曲尼、曲印、贡桑”,指出“曲”是个多音字,还可以读成“qǔ”

朗读第三自然段时,相机正音“献血、恳求、勉强、答应”

4、我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教给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再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比较能接受,只要把每一小节写的事连起来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孩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深入文本,品读悟“情”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整篇课文的教学都紧紧围绕“优秀”一词展开,通过从哪可以看出孔繁森的“优秀”?这一问题贯穿始终。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借助图片资料让孩子加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灾难,并抓住“孤儿”一词了解三个藏族孩子的可怜,并指导朗读。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从每一件细微的事情中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孔繁森竟然去(献血)。这是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教学时,我主要结合语境,抓关键词,品味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又为什么答应了?让学生边读边找找相关的词句,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首先,抓住“夜里”“悄悄地”读懂人物心理,知道孔繁森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献血的事情,从中体会出孔繁森无私的精神实质。在理解“请求” “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献血的?”让孩子在说说、读读、演演中明白这几个词的区别,“请求”是孔繁森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得到满足;“恳求”则更进一步表示自己真诚、诚恳的要求,而且孔繁森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医生,从而体会到孔繁森不顾自己个人的身体状况,要求献血的迫切心情。这样让学生走进文本,更容易读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更入情。从而再次引出:孔繁森不愧为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让孩子们先读,再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抓住“光明”一词多元化地解读,是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希望,让藏胞们看到了光明,是孔繁森让藏胞们有了幸福的生活。从而解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孔繁森为藏胞做事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知道孔繁森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代表着汉族人民对藏族人民深切的关怀,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友谊的桥梁,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歌词,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也把全文推向最**。

四、生字教学,重点指导“优秀”

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伟人的生活丰富、厚重。课文只讲述了孔繁森的一个事例,为此我进行课外的延伸,让学生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的生活,更多地了解孔繁森怎样关心、热爱藏族的人民,为祖国的民族团结事业鞠躬尽瘁,使学生对孔繁森的 “优秀”品质有更深刻地感受。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和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构思简洁明了的板书,具有深化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等重要作用。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对这一篇课文的初步设计,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并根据教学的生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谢谢大家!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教案”一文,希望“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