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轮子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轮子,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延伸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fwr816.cOM展读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会滚的轮子



活动目标
1、知道轮子大小、材料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形状(圆形)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如果轮子是××样子;有多少个轮子呢。
2、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带来了什么(小汽车,轮子等)

二、展开
1、认识轮子的特征
(1)请幼儿把带来的轮子在桌子上或地上移动,然后说出,是什么使轮子移动了。
(2)请幼儿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样的?
他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3)幼儿互相观察所带的玩具

2、量一量轮子的直径和轴
(1)教师示范量的方法,请幼儿讲一讲量的方法,
请幼儿互相测量朋友的玩具 。
(2)小结:幼儿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
他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

3、趣味练习:如果轮子是××样子
幼儿观察讨论:
如果车轮是三角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如果车轮是方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如果车轮是五角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4、在操作中发现为什么把轮子都做成圆的
(1)为什么轮子是圆的呢?
教师:现在你们可以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比较比较,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
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的?
(2)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5、趣味练习:有多少个轮子呢
摩托车
三轮车
汽车
大巴车

三、结束
1、趣味练习:找有轮子的东西
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他们是什么?
2、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么样,轮子坏了将会怎么样?
3、找出有轮子的东西画在练习卡上。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叮叮当


这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叮叮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
2、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
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3、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幼儿集中到活动室中间,用头饰遮住眼睛,由教师或一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幼儿的
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响某一乐器,请全体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怎样保护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小鸭游泳


这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小鸭游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肥城市老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有的东西沉在水底,有的东西浮在水面。
2、愿意在操作中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1、塑料小鸭3只,水盆4个、透明玻璃缸1个。
2、各种实验材料:积木、乒乓球、空瓶子、钥匙、铁环、五彩石、泡沫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沉浮。
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河里游泳。老师把鸭妈妈放入河(玻璃钢)里,看,鸭妈妈浮在水面上,它会游泳。小鸭子会游泳吗?(会)师把小鸭子放在河里,小鸭子也浮在了水面上,它也会游泳。
今天,鸭妈妈还为小鸭子带来了许多玩具,看,都有什么?(积木、乒乓球、饮料瓶、钥匙、铁环…)
这些玩具都可以陪着鸭宝宝在水面上玩吗?老师把积木放入水中,小朋友快看,积木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上)它可以陪着鸭宝宝玩吗?(可以)老师把五彩石放入水中,咦,五彩石怎么样了?(沉在水底)它可以陪着鸭宝宝在水里玩吗?(不可以)
这里还有很多玩具,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呢?钥匙呢?(幼儿猜想)小朋友们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我们动手试一试,看一看究竟哪些玩具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在水底,好吗?(好)
二、幼儿动手操作,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沉浮现象。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放一个水盆,一组活动材料。
2、将各种实验材料一一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沉在水底。师巡回指导。
3、操作完成后,幼儿交流发现的秘密。
三、讨论实验结果,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有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乒乓球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发现五彩石沉在水底)
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有:乒乓球、泡沫、空饮料瓶…
可以沉在水底的有:五彩石、钥匙、铁环……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小朋友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好吗?(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实物分类


活动目标:

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并会选择相应的标记。活动准备:

1、教具:红色的圆片片、方片片各5个;红、绿、方、圆标记各一个。

2、小组操作材料:红、绿、方、圆标记和分类盒人手一份。

第一组:红、绿瓶盖各3个(共5份);第二组:红、绿棋子各3个(共5份);第三组:方、圆同色小积木各3个(共5份);第四组:方、圆同色卡片各3个(共5份);第五组:方、圆同色棋子各3个(共5份)。

3、活动场地布置:红色、绿色的方圈、圆圈若干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创设为小猫整理玩具的情景,激发孩子分玩具的兴趣

①请一幼儿将一样的片片放在一起。

②请幼儿选择相应的标记,边送边说:“x标记送给x片片。

2、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猫认真、仔细地分玩具,并做好标记

第一组:分红、绿瓶盖;第二组:分红、绿棋子;第三组:分方、圆同色小积木;第四组:分方、圆同色卡片;第五组:分方、圆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①分好玩具再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送给xx。”

③玩好一组,可以请老师检查后,整理好学具再到另一组活动。

3、游戏:找圈圈

按标记听琴声滑音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圈里。(巩固分类,提高幼儿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按标记选择相应圈圈的能力。)


4、活动评价:小猫谢谢小朋友帮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并邀请大家跳一个庆祝舞。

活动反思:在本次操作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不管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平面图形(如花片、卡片)的正确率大大高于立体实物(如棋子、瓶盖等)。

试分析原因:

(1)教师以前在提供材料时,平面材料较多,忽视了生活中可运用的实物。

(2)就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来看,平面思维优于立体思维。

(3)小班幼儿的排异性思维发展水平低,在实物分类时十分容易受颜色、形状的干扰。

改进建议:

(1)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有机地将数学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2)平时经常性地组织孩子多观察、多触摸,比较平面(图片)与立体(实物)的异同点,感受同一标记可选择事物的多样性。

二是本次活动的要求是为实物分类后选择相应的标记,可是大多数的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是先插好标记,然后选实物入。

试分析原因: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按标记分类比为实物分类选标记来得容易。因为按标记分类,标记首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目标和显性的支持材料,而为实物分类选择标记,首先要求幼儿思考这些材料怎么分,按什么分,有一个内部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为分好的材料选择标记时,要求幼儿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较之按标记分类,这是一个逆向的思维过程。

改进建议:

(1)经常开展适合小班幼儿的逆向性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幼儿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

(2)在设计各种活动时,注重提问的多元性、开发性,以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轮子”一文,希望“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范文:轮子”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