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会滚的轮子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会滚的轮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知道轮子大小、材料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形状(圆形)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如果轮子是××样子;有多少个轮子呢。
2、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带来了什么(小汽车,轮子等)

二、展开
1、认识轮子的特征
(1)请幼儿把带来的轮子在桌子上或地上移动,然后说出,是什么使轮子移动了。
(2)请幼儿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样的?
他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3)幼儿互相观察所带的玩具

2、量一量轮子的直径和轴
(1)教师示范量的方法,请幼儿讲一讲量的方法,
请幼儿互相测量朋友的玩具 。
(2)小结:幼儿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
他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

3、趣味练习:如果轮子是××样子
幼儿观察讨论:
如果车轮是三角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如果车轮是方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如果车轮是五角形的,车子走起来会怎么样?

4、在操作中发现为什么把轮子都做成圆的
(1)为什么轮子是圆的呢?
教师:现在你们可以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比较比较,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
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的?
(2)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5、趣味练习:有多少个轮子呢
摩托车
三轮车
汽车
大巴车

三、结束
1、趣味练习:找有轮子的东西
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他们是什么?
2、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么样,轮子坏了将会怎么样?
3、找出有轮子的东西画在练习卡上。

fwR816.CoM阅读延伸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能省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抬、推、拉、转)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受!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嘿,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错,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师你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虞老师老师帮忙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
老师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滑板有轮子,如果没有轮子就不会跑,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乌龟》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泥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泥鳅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
(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
(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会滚的轮子”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会滚的轮子”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大班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