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的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一努力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

团结是党委班子的生命。坚持党性原则、维护团结统一,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们从统一思想入手,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一班人”讲党性、讲团结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自觉性

我们把坚持党性原则,提高团结的质量作为班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抓住不放。一是靠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政治意识。首先,搞好政策法规学习。XX年新班子组建之初,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政策法规观念,强化了班子成员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使“一班人”思想上有约束,行动上有章法。其次,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消除庸俗思想,使“一班人”自觉抵制来自人情、友情、亲情方面对党性原则的干扰,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心中有数、言行举止心中有“谱”。再次,开展专项整顿。广泛发动机关干部,深入进行以讲党性原则、增强团结为主题的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深入查摆以往班子在团结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剖析危害,深挖根源,增强了“一班人”讲原则、讲团结的政治意识。二是靠组织纪律,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责任意识。从几年来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在影响党委和部队建设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讲党性、讲团结不好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党委班子才会有战斗力。

为此,我们从增强班子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入手,先后提出了“靠政治统班子、靠集体强班子、靠制度管班子、靠感情融班子、靠形象立班子、靠事业兴班子”的基本要求,连续3年开展专题教育,集中解决讲原则、讲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去年,指挥部三级党委书记培训班结束后,结合贯彻《指挥部关于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的意见》,支队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党委班子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原则、提高团结质量上确立了新的标准,增强了人人讲原则、讲团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党委班子的战斗力。三是靠书记带头,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表率意识。一个班子是否团结,党性原则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关键在正副书记。只有正副书记团结无间,才能搞好“一班人”的团结,才能把部队带好,把任务完成好。加强正副书记的团结,我们感到必须要做到“三个一”:突出一个核心。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上不搞个人说了算,不争你高我低,始终做到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揽责不推诿,互相帮助不护短,互相关心不冷漠,努力营造“正副书记一个核心”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声音。对于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磨擦和不同意见,两个主官要从维护班子团结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不偏听偏信,不回避矛盾,多启发引导,少左右袒护。坚持一个步调。在班子生活中,党委正副书记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做到事前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再提交常委会议研究,从而保证了党委班子步调一致,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

二、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问题,夯实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基础

坚持党性原则、维护班子团结,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立足经常,在抓源头、打基础上下功夫。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坚强的党性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素养作支撑。解决党性原则不强、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本途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党委中心组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总书记关于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党性原则、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一班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保证班子讲党性、讲团结的高质量。二是抓住集体领导这个关键。集体领导是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党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能否严格坚持党性原则。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正副书记自觉做到不划框子、不定调子、不固执已见、不仓促“拍板”,让说了算服从说得对。

凡是政策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主动请示,不擅做主张;凡是搞变通、打“擦边球”的建议,一律不予采纳;凡是有悖于党性原则的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对干部任用、士官选改、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等敏感问题,实施党务政务公开,防止“暗箱操作”,敢于接受党性原则的检验。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我们重新修订完善了4个规定:《机关正规化管理规定》、《干部管理规定》和《经费物资管理规定》、《伤病员就医管理规定》,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落实不打折扣,强化了各级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要求办事的自觉性。为了使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真正成为“一班人”的自觉行动,每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都把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每次党委机关集中教育整顿,都认真听取群众对班子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召开常委会研究改进措施;每次常委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间都开展健康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践证明,健全维护班子团结的长效机制,“一班人”心就齐、气就顺、劲就足,班子内部的磨擦就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把好重点关口,增强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质量

看一个班子有没有原则性战斗性,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能不能按原则办事,是否公平公正地解决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标准程序。支队机关地处省会城市哈尔滨,每年都有说情、打招呼想调入机关工作的干部。支队党委依据《军官任免条例》和干部工作纪律,对用人的标准和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比如,我们把考核干部的标准,细化为理论素养、思想品德、敬业精神、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6个方面,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凭印象、凭感觉、凭关系选人用人的现象。XX年底,我们在研究干部时,市里一名领导要求对一名营职干部晋升给予考虑。党委研究时认为,根据考核情况,这名同志目前不具备晋升条件,不能因为领导打招呼而降低标准。于是耐心地向这位领导做了解释工作,并得到了理解。

近3年来,由于我们在干部任用上实施“阳光作业”,以往那种乱猜疑、乱议论的现象不见了。二是在经费管理上严守制度规定。认真坚持“党委理财、集体管财”原则,对大项经费开支、从预算、支出到验收、签批,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实施全程监控;工程建设,坚持咨询论证制度,工程招投标,由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监督;大宗物资采购,一律由经办部门写出专项报告,经审批后,集中购买,较好地防止了虚报冒领、私事公办等问题。XX年,支队党委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处理“呆死帐”37.5万元,清还历史欠账39.8万元,得到了总队党委的充分肯定。三是在难点问题上敢于较真碰硬。正视矛盾、解决问题是检验党委班子原则性战斗性强不强的重要方面。党委每季度分析一次部队建设形势,重在揭露矛盾、查找问题;鼓励官兵通过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及时反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不因问题小而忽视,不因单位声誉受损而遮掩,不因犯错误的人有背景而迁就照顾,不因矛盾棘手而回避。今年在选送优秀班长提干工作中,我们除按程序选拔推荐外,组织由支队领导和警务、干部、作训、纪检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考核组,先后二次集中考核,筛选掉了一些因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子女,受到了部队上下的一致好评。事实表明,党委坚持原则、讲团结,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强,部队风气就正,士气就高,各项建设就会取得成绩和进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内容提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在加强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掌握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大量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微观经济知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自觉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努力学习国际金融和贸易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自觉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面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新要求,必须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在许多领域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我们的生产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都必须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都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通过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拓宽视野、增进学识,掌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社会调控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体制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要学习社会结构演变规律的知识,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的突出社会矛盾及其规律,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学习当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知识,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资源。要学习社会学知识,了解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心态的变化,合理引导社会行为预期。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1 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

发展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只重gdp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观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这些情况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对以往的gdp至上与发展失衡的观念加以矫正,积极促成各个地区走上健康、文明、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政绩观念的转变。能否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政绩观念的转变。因为,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但事实上,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乃至个人的升迁。于是,不管中央如何三令五申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况势必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实现执政观念和政绩观的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方式观念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和创新产业。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完成。

消费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必须实现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而且全体公民都要践行,甚至要从娃娃抓起。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我国资源的有限性。譬如,在资源总量、人均耕地状况、森林和淡水的拥有量方面,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弱势状况非常明显。其次要有责任意识,要珍爱资源,为建立节约型政府作贡献。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20%,节能工作大有可为。最后要具有世界眼光,譬如美国和我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但美国只有3亿人口,其土地使用年限不超过300年,而我们的土地已经被耕种使用了几千年。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我们没有资源优势可言,所以对现有资源一定要倍加珍惜,并且要不断培植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能力。

确立新的共享价值观。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风险将会因积累而放大。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确立不断创新的观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转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瓶颈和人才瓶颈制约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党校科学发展观心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校的学员管理要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关就必须坚持人性化管理。党校人性管理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党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发展发展的一种全新偿试,也是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教育、培养任务,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党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培养人才,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它是一个由“人——人——人”组成的管理体系。

因此,学校的管理,归概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党校作为学校的一类,其性质、任务及教育培养对象与普通学校比,更要求其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是因为,党校以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己任,兼有对党校系统大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培养。它的管理人员党性强、觉悟高,教职工综合素质高,它的培养教育对象———广大学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均来自机关和各二级厂矿,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他们多数已有家室。他们到党校接受再教育,是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党校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管理,能减少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提供诸多便利。

同时,由于党校与这些学员都是平级的二级单位,党校无权、也不可能采取与各二级厂矿等同的行政措施或手段对学员进行管理。即便有,也是非常下下策策的。这是因为广大学员多数在本单位是管理者,到学校后成了被管理者。而要实现从管理者到被子管理者的转变,需用要一个过程。

因此,较为强硬的行政措施只会伤了广大学员的自尊,增加学员“被整”的感觉,并对公司要求到党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初衷质疑。所以,党校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用校管理者、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影响广大学员,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使广大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学员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培养他们的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党校管理效能提高。

党校实行人性化管理,能使管理效能最大化,但是,实行人性管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此,要澄清人性化管理中的三种误区。

“人性化管理就是宽松管理”。要知道,滋生宽松管理的原因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主要模式是要求管理者微观公,学校管理细化,这样,管理者成了一部机器,按部就班,教师、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盼望宽松管理。而人性管理并不是宽松管理,它是一种弹性管理,它裨是“把人当人看”,尊称人性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即苦中有乐。

“人性化管理等于人情化管理”。殊不知,人性化管理是以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作为管理依据的,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原则性,单凭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

“人性化管理可以淡化制度,甚至可以取消制度管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制度管理是人性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体是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它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为儿童


当前在全市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泰州新一轮大发展,得到了全市上下的积极响应。通过党组组织学习、自学、讨论,本人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找准工作的结合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妇联的各项工作,把党的重视转化为服务妇女的法律政策,把社会的支持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把党和政府的部署转化为妇联创新的举措,把党和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转化为广大妇女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联的儿童工作

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现实都要求我们转变儿童观,从新的视角认识儿童,理解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其一,儿童是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的差异性。其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正处于发展之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其三,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与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法律赋予了儿童基本的人权。

科学的儿童观是每一个儿童快乐健康的源泉,它诉求尊重与平等,儿童工作要以促进儿童平等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为重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儿童的各项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从培养祖国合格接班人和和谐社会建设者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引导城乡儿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是要深化“双合格”活动。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家庭教育则是哺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因此,要帮助广大家长树立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和家教观。立足长远,重视孩子的健康发展,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和谐,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是要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妇联儿童工作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继续实施“春蕾计划”。深化“1+1”结对帮扶、“社会妈妈”扶助活动,进一步扩大“春蕾计划”的影响力,向非义务教育阶段拓展春蕾助学,帮助贫困初、高中毕业女生、贫困女大学生提高发展能力,为广大“春蕾”女童寻找有效的成才途径,使“春蕾计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围绕支持、维权、关爱、宣传四项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联合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推动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延续并拓展已有的社会妈妈关爱品牌,开展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为重点的帮扶活动,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关注困境中的儿童。我市现有双亲都外出务工一年以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53353人,孤儿1124人,残疾儿童8000人左右。儿童工作要关注和推动解决流动人口、下岗失业、单亲特困家庭儿童以及孤残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以“恒爱行动”为抓手,打造关爱孤残儿童的活动品牌。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儿童”、“儿童优先”的理念,为儿童做好事、办实事,依法维护儿童的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权,优化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妇联儿童工作在关注民生、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

首先要在深入学习调研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处理好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努力争当解放思想、刻苦学习、创新创优、促进和谐、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其次要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强素质树形象。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必须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状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学习与调研结合起来,以终身学习为立身之本,强化理论武装,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开阔胸襟、开拓眼界、开启思路,切实提高知识素养和专业本领,做到思想不落后于时代步伐、眼光不落后于世界潮流、认识不落后于工作要求。再次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求真务实。要以造福儿童为工作追求,讲实话、摸实情、干实事、求实效,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以学习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开展活动与为儿童办实事并举,真正让妇女儿童受益。总之,要以认真踏实的积极态度,静下心来读书,集中精力思考,深入实际调研,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围绕党的中心谋划、思考儿童工作,围绕关注民生实施儿童关爱工程,围绕提高素质抓好儿童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全心全意服务儿童和儿童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妇女儿童工作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皮革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第2页

控制“洋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要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要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城郊跨越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城郊跨越式发展内容显示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城郊跨越式发展
开拓奋进,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奋进的“加速器”和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大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何为科学发展?我的体会是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用科学的手段、决策和方法,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其前提是科学,其中心是发展,就是在科学的手段、决策和方法的指导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是目前困难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乡镇工作的困难和矛盾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难”,即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干部稳定难,千难万难最终还是发展困难,究其实质是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城郊乡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境内十长线和平伏线交汇,拥有广水市其他乡镇没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城南工业园区落户城郊,城郊的工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广水市货运站和客运站的南移将使城郊成为商贸业发展的重要中心。面对这一大好机遇,城郊乡党委政府积极准备,主动出击,结合我乡的发展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一、坚持工业兴乡战略,以城南工业园承载能力逐步增强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把城郊建设成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逐步向中部内陆城市转移,我市以其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交通等优势,完全可以承接国内加工制造业的转移,成为全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地区。而我乡所具有的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环境较好等优势,是建设全市加工制造业基地理想的地区,不仅对本乡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全市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市乡财政增收和扩大就业。建设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要着力培育四大产业。一是机械机电和金属制造产业。支持湖北厚普机电、湖北双龙机电、湘鄂金属、虢鑫五金制品等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为国内外大企业配套协作,重点发展、积极引导汽车配件、金属铸造、机电机械等产业,把机械制造等板块做大做强。二是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利用粉煤灰和废渣原料,加快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空心砖、免烧砖等新型建材。鼓励引导鸿盛建材、宇杰建材、远洋橡胶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激光防伪与包装印刷产业。重点支持华大三维、湖北广泽印刷、宏瑞彩印等企业扩张规模,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所的高科技带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四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升值,延伸产业链,变产品优势为产业优势,建设广水市特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继续扶持天富农贸、长江粮贸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众利肉联、金莱香食品、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投产。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把城郊建设成城区的后花园和特色农业基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优势农业和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加快特色农业、近郊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做大蔬菜业,调整优化粮油业,积极开发休闲观光业。大力推进城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发展以“十长公路”沿线的草莓、林果、蔬菜、水产、畜禽养殖特色经济产业带,进一步加大吴家榨村蔬菜基地、徐家河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扩大各基地的生产规模,提升其品位及档次,辐射带动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是抓住工业园区建设中居民拆迁的有利时机,加快湾组撤并改造步伐,规划好富康、城南、双岗、城西、跑马场、八里岔等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并逐步加以推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给排水、垃圾处理,加快改水改厕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现村村通,逐步实现自然湾之间通水泥路,为融入城区,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保障。三、坚持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市客货运站、建材综合大市场建设为契机,加大发展商贸、物流、房产等产业培植力度,努力把城郊建设成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商贸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城郊跨越式发展内容显示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进步、市场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贸物流业正由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转为先导产业,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城区东扩南展和市客货运站和建材大市场建设契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在十长公路与平伏公路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商贸服务业、仓储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建设广水市新的物流商贸基地,致力把我乡打造成三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价格引导中心,从而促进我乡第三产业的兴起。“三大基地”的战略构想正是我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她是乡党委政府在结合城郊乡的区位优势、广水市的经济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提出的,她完善了我乡的工业、农业、商贸业的产业布局,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条,她将是城郊乡干部群众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我将带领全乡五万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真抓实干,要以时不待我、争分夺秒的拼劲,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韧劲,只争朝夕做事、千方百计成事的干劲,抓住我乡面临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巩固发展好势头,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城郊新跨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之一)
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发觉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县委书记方显中在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同时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勉。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从历史阶段认识,人类文明可划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值得关注的是近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牲,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很难再有更大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于是生态文明到来成为必然。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取向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共识和行动正在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人类已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探索中循序发展。以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生态文明涉及到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强化社会生态观念,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棉花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拉长棉纺织产业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棉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了棉纺织产、集群化发展,使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发挥蔬菜和畜牧资源优势,建立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年加工鲜菜12万吨的xx蔬菜脱水公司生产的干品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突出的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行业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严重,效益低下,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安全生产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公害生态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意识形态上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深,生态文明观念远未树立。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经济和发展,也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等的基本要求,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以棉纺织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迅猛,过去一些粗放的经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创伤,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退化,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多年来,为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我县己采取了积极措施,从调整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入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对各类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治等不同措施,并且县财政投资6千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城市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逐步解决了县域水、空气、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环境问题,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监督和高科技监控,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建设扫清污染障碍。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一是对生态退化区实施恢复,利用生物和和措施,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和生态效益,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人工植被营造,发展绿发,种植环宅林、环村林、环水林、环路林,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二是通过生态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蔬菜、花生、棉花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县。三是通过优美城镇和文明村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按照优美城镇的要求,开展国家、省、市级优美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发展品位。四、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而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牲,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把传统经济“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这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活动,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的。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原料、能源投入,减少污染排放。二是要遵循再使用原则,防止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三是遵循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产品使用后能回收循环利用。生态文明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清洁生产为驱动,推进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好能源和原料,彩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中污染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县新纺集团公司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直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利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驱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发挥新纺集团公司示范带动作用,配套完善鼓励政策,调动各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产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水平园区经济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资源能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使横向共生企业或产业,按照废物资源化链条关系,在各自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形成物质良性循环,有利于发挥规模与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模块”已初具规模,但很不完善,尤其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方面。为此,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准入管理,逐步完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链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降低废物排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做活县域整体循环经济文章一是农工商一体化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在更大的空间形成农工商一体的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发挥新野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优势,把农业和工业、原料和产品,废物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合,产业内部的纵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垃圾资源化经济。随着城市化的澎胀,城镇垃圾产生起来越多,垃圾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填埋却不是最好出路。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再生产业,运用市机制和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达到了资源化再利用目的。三是发展区域性生态经济。全力推进农区工业化,壮大规模集约经营,以便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集中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主体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