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你也许需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提升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执政水平,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是扫清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调整与时代“不赶趟”的思维,更新与现代化建设"不符合"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努力探寻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传统的发展观片面追求gdp的增加,而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重视的精神,创造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先进发展理念指导,更需要一个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只有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强劲的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中,还必须注重推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税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各级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以求实精神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价值观念变迁、自然协调、人的发展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要素间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二是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全面协调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构建以人为中心,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适宜、兼顾公平的社会发展形态。三是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自然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发展的代际平等。四是要注重发展的开放性。把我国的发展放在一种宏大的全球视野中思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以战略思维谋划科学发展的途径。科学发展观表征着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规约着科学发展观。为此,首先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要理清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立足现有条件,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目标,切实弄清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发展途径、发展要求,真正使各项建设有序渐进、协调发展。其次,要善于用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着力提高战略谋划、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用世界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用历史的视角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决策部署,真正使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都能着眼全局、服务全局、体现全局。切实增强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趋利避害,抢抓各类机遇,努力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第三,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一是不能回避,二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用战略的思维,正视、关注并着力解决这些带全局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才能真正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确保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全速前进。(作者系中共娄底市委书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提升领导干部领导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执政水平,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是扫清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调整与时代“不赶趟”的,更新与现代化建设"不符合"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努力探寻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传统的发展观片面追求gdp的增加,而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重视的精神,创造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先进发展理念指导,更需要一个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只有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强劲的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中,还必须注重推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税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各级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以求实精神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价值观念变迁、自然协调、人的发展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要素间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二是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全面协调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构建以人为中心,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适宜、兼顾公平的社会发展形态。三是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自然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发展的代际平等。四是要注重发展的开放性。把我国的发展放在一种宏大的全球视野中思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以思维谋划科学发展的途径。科学发展观表征着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规约着科学发展观。为此,首先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要理清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立足现有条件,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目标,切实弄清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发展途径、发展要求,真正使各项建设有序渐进、协调发展。其次,要善于用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着力提高战略谋划、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用世界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用历史的视角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决策部署,真正使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都能着眼全局、服务全局、体现全局。切实增强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趋利避害,抢抓各类机遇,努力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第三,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一是不能回避,二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用战略的思维,正视、关注并着力解决这些带全局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才能真正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确保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全速前进。(作者系中共娄底市委书记)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执政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主要领导水平的高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在实践中就必须注意做好主观与主见、识人与识己、祛邪与扬正等关系。一、处理好主观与主见的关系,增强民主决策意识。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观是头脑中固有的概念性的东西,主见是在分析不同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见解。主观和主见一字之差,反映出领导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不同。领导干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广泛征求意见,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拿出主见,科学决策,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和偏差,尽可能地消除隐患。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注意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从善如流。在遇到错综复杂矛盾的时候,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讲面子,不摆架子,在虚心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科学分析,果断决策。决不能自以为是,一意孤行,靠拍脑袋武断决策,做出既违反群众意愿又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情。二、处理好识人与识己的关系,提高和谐共事本领。《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地识人识己,既要有知己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智。对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谋事干事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刚愎自用;对别人,要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不足,做到虚心学习、见贤思齐,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如果总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去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影响到谋事,影响到决策,进而影响到班子的团结和谐。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尤其是作为“一把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人容事的雅量、推功揽过的气度,不要刚愎自用,不要小家子气。工作中,凡事多商量、常沟通、勤交流。多商量比少商量好,遇事早商量比晚商量好。“一把手”要多一些民主意识,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班子成员要多一点集中的意识,维护班长权威、促进班子团结,大家坦诚相见,互相包容,和谐共事,以班子和谐促进事业发展。三、处理好祛邪与扬正的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邪正之分,有清风正气也有歪风邪气。要弘扬积极向上的正气,让正气成为社会的主流,要从大局出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要坚决杜绝为一己私利而无中生有贬低别人,甚至乱告状、告恶状,干扰发展大局,败坏整体形象。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遏制邪气蔓延。要树立正确的干部导向,坚持把平时的考核、了解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经常性地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级党政班子状况、团结状况、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对那些弄虚作假、跑官要官者,坚决予以惩戒。要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把个人交给组织,靠实干树立形象,靠实绩赢得信任,在促进发展和为民谋利中实现自己的进步、体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弘扬新风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求实效上,把功夫用在抓工作上,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在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的同时,还要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反对”。坚持分析比较,反对盲从轻信。掌握信息是做决策的前提,如何处理各种信息,是盲从轻信还是加以比较分析,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成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作为主要领导干部,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和议论,这些现象都很正常,而且也是领导干部了解情况的一个渠道,但关键是如何对待各种信息。向领导干部传递信息的人,绝大部分是出于好心。也有极个别的是别有用心,不管是什么动机,领导干部都必须格外小心。《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领导干部要广开言路,既要听顺言,也要听逆耳之言,对各种信息要冷静对待、周密思考,切实提高敏锐性和洞察力,多听取一些公议公论,认真调研,全面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执政能力析、归纳比较、仔细过滤,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各种信息不加辨别地盲从轻信、偏听偏信,必然产生偏差和片面性,影响到自己的是非观念,影响到工作的协调推进,甚至会给事业造成损害。坚持公正清明,反对庸俗油滑。领导干部的言行关系到党的形象,好形象靠良好的品格来树立。讲党性,讲原则,坚守秉正较真的品格,才能树立公正清明的好形象;反之,放松党性修养,不顾发展大局,只讲人情世故,只想明哲保身,就会给人一种庸俗油滑的形象。当前,少数干部依然奉行庸俗的实用主义和好人主义哲学,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负责任,如果这种风气蔓延下去,就会败坏党的风气,影响干部形象,耽误我们的事业,甚至会混淆是非、滋生腐败,使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心生失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不良风气,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仅考虑一己私利,要把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大胆负责,敢抓敢管,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得罪人,敢于较真碰硬,坚守共产党员公正无私的优良品格和浩然正气,以公正清明的良好形象带领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因此,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第2页

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灵魂


今年九月以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各地各部门蓬勃开展。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就如何找准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分析检查、整改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各地各部门学习实践活动有一条思路十分清晰: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了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如何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问题。可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意味着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又表明我们党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很多生动事实证明,若要获得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近,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公布了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其中指出,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够走一条成功发展之路,重要的经验就是它们都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现实告诉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都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达到自由王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扎根现实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获得“自由”和“飞跃”。(徐振华)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道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光明日报》一篇已发表了三十年的文章,《人民网》近日转载。这是一篇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的岁月美文。天下头等大事是吃饭,最好的事是读书。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催生中国社会的变革,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让人们过上温饱,继而小康,所以说它的意义非凡。

在当时那特定的历史时期——以政治为中心,极左路线发展到了极点,新中国解放几十年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国有企业的工人可以十八年工资不升不降,拿43元每月,那也可以谓之中国特色。生活的拮据困难可想而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有如春雷,惊醒了沉睡的近乎麻木的人民。而这一早已为马克思提出并且证明了的真理,在当时的提出需要特别的政治勇气,由此可见虽然共利国在发展中偏离了一定方向,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仍在。从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华大地一场以农村土地承包的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改革全面铺开,无数饱受饥饿的贫困的人民可以有饭吃了,接近崩溃的国民经济也逐渐恢复,城市拉开了创建深圳特区的改革。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富裕的康庄大道。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篇文章,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它给我们的启发是: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今天的巨大成就。像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神七成功发射与返回,战胜特大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二、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在当前就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勿容质疑必须要贯彻和落实的客观真理。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明确的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具体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重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还认为:当今天中国社会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仍然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不少地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还相当困难。不少地区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也不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这些只能靠发展才能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发展,而是落后与倒退。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不同的地区要从不同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化。在解放思想方面要让更多的人懂得经济规律。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聪明才智,诚信经营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